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任务学习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海青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39-41,共3页
“任务学习法”(也称“任务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它的倡导者们认为,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能将其他割开来教授,而必须由学习者自己通过学习和分析来认识、掌握并进而使用之。基于这种认识,任务... “任务学习法”(也称“任务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它的倡导者们认为,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能将其他割开来教授,而必须由学习者自己通过学习和分析来认识、掌握并进而使用之。基于这种认识,任务学习法提倡采用可理解的输入,主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解意思而非注重学习形式,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在做中学”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外语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是否切实可行,其理论依据是否科学、合理,这些问题还有待广大英语工作者做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学习法 外语教学 交际性任务 语言技能 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够+形容词”的句式 被引量:20
2
作者 周小兵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1-33,共3页
“够+形容词”的句式周小兵"够"跟不同的形容词结合,可能构成不同的格式:A;够长B:够短的这两种句式表面看相似,实际上有很大的区别,首先,A式可以用"不"否定,B式不行。如:不够长。不够短(的)其次,A式可以出现在"... “够+形容词”的句式周小兵"够"跟不同的形容词结合,可能构成不同的格式:A;够长B:够短的这两种句式表面看相似,实际上有很大的区别,首先,A式可以用"不"否定,B式不行。如:不够长。不够短(的)其次,A式可以出现在"~不~"格式中,B式不行。如:够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容词 《现代汉语八百词》 程度副词 否定式 主谓结构 商务印书馆 语法特点 述补结构 朱德熙 研究与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律论和评价系统在语篇中的文体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戴凡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48,共8页
该文应用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及马丁和罗斯(Martin&Rose)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格律论(Periodicity)和评价系统(Appraisal),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一个语篇的文体特征,探讨了宏观主位、超主位、主位和宏观新信息... 该文应用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及马丁和罗斯(Martin&Rose)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格律论(Periodicity)和评价系统(Appraisal),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一个语篇的文体特征,探讨了宏观主位、超主位、主位和宏观新信息、超新信息、新信息这种开放性的等级层次对形成语篇信息脉冲的意义,分析了评价词汇集对语篇文体的作用,并讨论了格律论和评价系统分析对写作教学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 文体意义 系统功能语言学 格律论 评价系统 文体学 主位等级 格律 词汇 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诗英译中的人称可译性 被引量:4
4
作者 蒋天平 肖云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141-145,共5页
汉语诗歌中人称代词的可译性是可译性问题的一个方面。不可译论者认为汉诗英译时增补人称代词会导致人称判断问题 ,从而破坏源语诗歌“天人合一”的境界。但是 ,从人称代词所指、作者意图、含义判断等几个不同的方面来看 ,汉语诗歌人称... 汉语诗歌中人称代词的可译性是可译性问题的一个方面。不可译论者认为汉诗英译时增补人称代词会导致人称判断问题 ,从而破坏源语诗歌“天人合一”的境界。但是 ,从人称代词所指、作者意图、含义判断等几个不同的方面来看 ,汉语诗歌人称代词的隐藏并不构成翻译上的“人称判断”难题 ,也不一定是“天人合一”体现。汉诗英译过程中人称代词在不同文化之间的转换不仅是可行的 ,也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诗歌 人称代词 可译性 天人舍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哈代的战争诗 被引量:8
5
作者 颜学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42,共7页
哈代一生创作了四十多首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歌,其中有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由于他对战争深刻而颇具穿透力的批判、他对战争的历史透视、他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创痛的真实描写、他对人类生存状况的高度关注、他对人类前途的忧患意识和... 哈代一生创作了四十多首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歌,其中有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由于他对战争深刻而颇具穿透力的批判、他对战争的历史透视、他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创痛的真实描写、他对人类生存状况的高度关注、他对人类前途的忧患意识和他颇具现代的艺术手法,他的战争诗在他的全部诗作,乃至英国的战争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观 艺术特色 英国文学 哈代 战争诗 人类生存状况 艺术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赫金语言哲学中的对话主义 被引量:11
6
作者 萧净宇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3-66,共4页
一、引言 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1895-1975)是前苏联享有世界性声誉的思想家,在语言学、哲学、历史文化学、文艺学等多种学科领域卓有建树,深具影响力.其著作多著于或出版于20世纪20至40年代,其中部分于20年代以友人... 一、引言 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1895-1975)是前苏联享有世界性声誉的思想家,在语言学、哲学、历史文化学、文艺学等多种学科领域卓有建树,深具影响力.其著作多著于或出版于20世纪20至40年代,其中部分于20年代以友人之名问世,或以与友人合著的形式发表.由于他的身世和学术性格的特殊性,这些著作大多被束之高阁.直到60年代初,由于他的两部学术专著<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1963)和<弗朗索瓦·拉伯雷登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1965)的相继出版,"他的名字才仿佛从虚无中又重新浮现了出来."①自此,他的影响和声誉才逐渐确立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语言哲学 对话主义 苏联 哲学阐释 超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玉宇 雷艳妮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0-105,共6页
"隐含作者"的概念从布思开始提出,就受到批评家的持续关注。不同批评家对之赋予了截然不同的含义,包括视之为真实作者的"第二自我"和纯粹从文本推断出的假定作者形象。作者在本文中一方面论证了隐含作者不是真实作... "隐含作者"的概念从布思开始提出,就受到批评家的持续关注。不同批评家对之赋予了截然不同的含义,包括视之为真实作者的"第二自我"和纯粹从文本推断出的假定作者形象。作者在本文中一方面论证了隐含作者不是真实作者的有意识创造,也不是其第二自我。另一方面,作者试图借助对艾柯的文本诠释理论的引申和修正,提出"隐含作者"概念的一个可能解释。此外,作者认为,虽然真实作者不能作为文本意义的来源,但仍然在文本诠释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作者 真实作者 诠释的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孙龙《白马论》中的名实观与复合名词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玉宇 任远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8-114,共7页
公孙龙的《白马论》无论在汉语文献还是在西方汉学研究中都有丰富的诠释传统。本文意在指出白马论的要点不是逻辑学或本体论问题而是语义学问题,并结合先秦时期正名之争的大背景,试图论证《白马论》的名实观表明公孙龙运用了与西方柏拉... 公孙龙的《白马论》无论在汉语文献还是在西方汉学研究中都有丰富的诠释传统。本文意在指出白马论的要点不是逻辑学或本体论问题而是语义学问题,并结合先秦时期正名之争的大背景,试图论证《白马论》的名实观表明公孙龙运用了与西方柏拉图式概念不同的抽象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白马论 名实观 复合名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炳麟对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创作之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邱雅芬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9-73,共5页
1921年,章炳麟在上海寓所与前来拜访的芥州龙之分会面。章炳麟对日本民间传说中“桃太郎”形象的批判,使芥川深为震撼。之后,芥川根据这个民间传说创作了小说《桃太郎》。芥川笔下的桃大郎一改民间传说中被日本人崇拜热爱的形象而成... 1921年,章炳麟在上海寓所与前来拜访的芥州龙之分会面。章炳麟对日本民间传说中“桃太郎”形象的批判,使芥川深为震撼。之后,芥川根据这个民间传说创作了小说《桃太郎》。芥川笔下的桃大郎一改民间传说中被日本人崇拜热爱的形象而成为彻头彻尾的侵略者。《桃太郎》之后,芥川又创作了多篇具有强烈反骨精神的作品,这表明章炳麟的日本观对晚期芥州龙之介文学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炳麟 芥川龙之介 桃太郎 中国旅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态推进的连贯功能与英汉翻译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东风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74,共7页
本文试图回答两个问题,一个是语言学问题,一个是翻译学问题。语言学问题是:时态的推进有没有语篇功能?某一类语言成分是否具有语篇功能关键是要看这些成分是否在语篇内能够相互发生联系,从而产生编织篇章结构的机制。这种谋篇机制或连... 本文试图回答两个问题,一个是语言学问题,一个是翻译学问题。语言学问题是:时态的推进有没有语篇功能?某一类语言成分是否具有语篇功能关键是要看这些成分是否在语篇内能够相互发生联系,从而产生编织篇章结构的机制。这种谋篇机制或连贯性是靠这类语言成分在语篇内相互联系而形成的,从这一角度看,时态推进是具备这种功能的。由此而引出的翻译学问题是:对于没有语法时态的汉语来说,英语语篇用时态建构的连贯链如何在翻译时得到连贯的体现?这个结论并不难得出:汉语建构时间关系的手段是词汇和语序,因此这也正是译者用以应对英语时态连贯的翻译策略。但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汉语为母语的译者,受其语言习惯的干扰,常常会误读或误构原文的时态连贯。这正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之间在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摩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态 连贯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没+V”的习得情况考察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英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2-78,共7页
本文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扩散理论” ,通过个案研究、小组研究 ,以问答、观察、测试等方式对留学生“不 /没 +V”否定结构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依据相关数据 ,得出以下结论 :(1 )在语法测试中 ,不同层次的学习者都会... 本文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扩散理论” ,通过个案研究、小组研究 ,以问答、观察、测试等方式对留学生“不 /没 +V”否定结构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依据相关数据 ,得出以下结论 :(1 )在语法测试中 ,不同层次的学习者都会混合使用“不”和“没” ,但未出现“没”的泛化 ,相反“不”具有一定的强势地位 ;(2 )习得过程中 ,至少有两种因素影响学习者对“不”和“没”的选择 :时间词、语块熟悉度 ;(3 )学习者对“不 /没 +V”否定结构的掌握程度与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并不完全是正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精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邓志辉 《山东外语教学》 2004年第5期71-74,共4页
本文描述的实证研究旨在帮助学生改变英语学习观念,提高其自学能力与合作精神,并进而为国内的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教学模式.经过对实验前后两次测验的数据进行假设检验和对调查问卷进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实验中的教学模式... 本文描述的实证研究旨在帮助学生改变英语学习观念,提高其自学能力与合作精神,并进而为国内的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教学模式.经过对实验前后两次测验的数据进行假设检验和对调查问卷进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实验中的教学模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合作 新的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黑天信仰与中日戏神之渊源 被引量:5
13
作者 邱雅芬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4-149,共6页
在佛教东渐的大文化背景下,经过中国式改造的佛教著名护法神大黑天神信仰亦由中国传至日本。大黑天神信仰在中日戏剧之间搭起一座文化桥梁,它使中日傀儡戏的文化底蕴呈现出惊人的一致性。本文揭示了中国戏神与日本傀儡戏神百太夫之间的... 在佛教东渐的大文化背景下,经过中国式改造的佛教著名护法神大黑天神信仰亦由中国传至日本。大黑天神信仰在中日戏剧之间搭起一座文化桥梁,它使中日傀儡戏的文化底蕴呈现出惊人的一致性。本文揭示了中国戏神与日本傀儡戏神百太夫之间的共通性,这是进一步认识中日傀儡戏文化底蕴及中日戏剧交流问题的重要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戏神 傀儡戏 大黑天神 百太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94-1905年战争与日本文学 被引量:4
14
作者 邱雅芬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9-143,151,共6页
在日本与亚洲各国之间,由于侵略者与被侵略者的不同立场,有关战争的记忆是不同的。对于侵略者日本来说,其战争记忆几乎只是二战后期美军在日本进行的空袭以及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日本成了无辜的受害者,而其侵略者的身份几乎风化殆尽... 在日本与亚洲各国之间,由于侵略者与被侵略者的不同立场,有关战争的记忆是不同的。对于侵略者日本来说,其战争记忆几乎只是二战后期美军在日本进行的空袭以及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日本成了无辜的受害者,而其侵略者的身份几乎风化殆尽,这是日本至今与亚洲各国难以弥合情感裂痕的重要原因。本文以明治时代的日本文学为切入点,挖掘了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时期日本文学中的战争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文学 甲午战争 日俄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心灵到语言——语言研究与人文科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宾 王冬梅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65,共4页
该文概述西方学术主流从“心灵”到“语言”的范式转换;清理以语言为批评范式的思想家们对语言“本质”的不同理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同学术立场;凸显语用学对人文学术之重构的巨大影响;指出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以及与之似乎针锋相... 该文概述西方学术主流从“心灵”到“语言”的范式转换;清理以语言为批评范式的思想家们对语言“本质”的不同理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同学术立场;凸显语用学对人文学术之重构的巨大影响;指出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以及与之似乎针锋相对的“认知语言学”,都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索绪尔之前的本质主义语言观对语言决定论的抵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 语言 范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非符号学家的悖论--从《翻译经验谈》看安贝托·艾柯的诠释学理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志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66,共6页
安贝托·艾柯的《翻译经验谈》一书自出版以来就受到学界的诟病乃至否定。若仅囿于被诠释的作品本身,该书文本似乎显出几重难以解释的思想悖论,但其实本书是作者诠释学整体思想这一"大文本"背景下的产物,"悖论"... 安贝托·艾柯的《翻译经验谈》一书自出版以来就受到学界的诟病乃至否定。若仅囿于被诠释的作品本身,该书文本似乎显出几重难以解释的思想悖论,但其实本书是作者诠释学整体思想这一"大文本"背景下的产物,"悖论"之说实乃"经验读者"忽视艾柯作品的文本间性所造成的误读。对艾柯的诠释学理论进行全景考察后,从"模范读者"的视角能对本书作出更客观公允的评价,使之焕发应有的学术光茫;而这一从"发现"到"化解"悖论的动态诠释过程似乎也使本文的评述超越了简单书评的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 模范读者 文本意图 互文性 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赞译关系考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涂兵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6-90,共5页
在翻译过程中,赞助人是影响译者翻译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因此,译者与赞助人的关系至关重要。在清末社会伦理关系、政治经济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环境下,其赞译关系具体表现为依附关系、商业关系、独立自主以及友情合作关系。这些关... 在翻译过程中,赞助人是影响译者翻译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因此,译者与赞助人的关系至关重要。在清末社会伦理关系、政治经济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环境下,其赞译关系具体表现为依附关系、商业关系、独立自主以及友情合作关系。这些关系突显了清末赞译关系的多元性,对现代翻译工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自主以及友情合作关系.这些关系突显了清末赞译者 赞助人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者·智者·思想者——王宗炎先生主要语言学论著评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国庆 丁建新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89-91,共3页
关键词 王宗炎 语言学 论著 评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教学研究在英国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宗炎 《外语研究》 2001年第4期67-68,共2页
本文综述近二十年来英国学者对语言教学的意见。
关键词 语法 教学化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告信息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钟伟珍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7-68,共2页
从市场营销的组合以及消费者的角度,探讨了广告信息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对广告信息的泛滥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作了分析,并对广告信息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做了肯定。
关键词 广告信息 市场营销 产品 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