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建宇 张志光 李子夫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97-101,共5页
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SLM)是一种直接快速成型任意复杂表面结构和内部腔隙试件的制造技术,具有高效率、高柔性和高度数字化等特点,代表了当前快速成型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随着数字化三维成像技术和SLM的不断发展,其病例的个性化诊断和... 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SLM)是一种直接快速成型任意复杂表面结构和内部腔隙试件的制造技术,具有高效率、高柔性和高度数字化等特点,代表了当前快速成型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随着数字化三维成像技术和SLM的不断发展,其病例的个性化诊断和治疗得以广泛地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口腔种植和口腔正畸领域,极大地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降低了传统制作方法的误差累积,获得了理想的个性化治疗效果,是口腔医学今后发展的方向和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激光熔化 个性化植入体 钛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透析技术及其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琳 廖贵清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75-77,共3页
微透析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活体细胞外液生化物质采样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本文主要介绍微透析技术的原理、特点和检测物质,以及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微透析技术 细胞因子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唾液中透明质酸酶的活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敬旭 刘海潮 廖贵清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398-400,共3页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唾液中透明质酸酶(HAase)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类似酶联免疫吸附原理(ELISA-like)方法,研究HAase在正常人、OSCC患者、口腔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唾液中的活性变化。结果OSCC患者唾液中HAase活性为良...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唾液中透明质酸酶(HAase)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类似酶联免疫吸附原理(ELISA-like)方法,研究HAase在正常人、OSCC患者、口腔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唾液中的活性变化。结果OSCC患者唾液中HAase活性为良性肿瘤患者和正常人唾液中HAase活性的2~3倍,而正常个体与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唾液中HAase活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5.0U/L为界值,根据HAase的活性检测OSCC的灵敏度为79.17%,特异度为65.00%;HAase活性与OSCC临床分期和颈淋巴转移正相关(P<0.01),而与病理分级无关(P>0.05)。结论HAase与OSCC的生长和侵袭密切相关,以唾液中HAase的活性为标记物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目前尚不能作为OSCC诊断的独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唾液 透明质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修复口腔黏膜组织缺损的初步应用
4
作者 郑有华 廖贵清 +2 位作者 杨小平 苏宇雄 张志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213-215,共3页
【目的】评价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修复口腔黏膜组织缺损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共收治18例患者口腔病变切除术后组织缺损,年龄18~74岁,平均48.5岁。单纯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修复口腔黏膜组织缺损13例,脱细胞真皮基质... 【目的】评价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修复口腔黏膜组织缺损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共收治18例患者口腔病变切除术后组织缺损,年龄18~74岁,平均48.5岁。单纯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修复口腔黏膜组织缺损13例,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与组织瓣复合修复5例。【结果】89%病例(16/18)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成活,并逐渐上皮化,组织补片有轻微挛缩但无明显压痛。【结论】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可用于口腔黏膜组织缺损的修复,亦可与各类皮瓣复合修复复杂的口腔组织缺损,是种安全有效的口腔黏膜组织缺损的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组织缺损 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 组织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液中口腔癌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胡逢春 余东升 黄洪章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265-267,272,共4页
口腔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对其认识不足,往往使其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加之咀嚼和言语等活动的刺激,常使其在早期便发生转移,从而导致患者预后较差。研究显示,涎液中存在的一些分子物质与口腔癌的发生发展之间... 口腔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对其认识不足,往往使其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加之咀嚼和言语等活动的刺激,常使其在早期便发生转移,从而导致患者预后较差。研究显示,涎液中存在的一些分子物质与口腔癌的发生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这就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可能。本文就涎液成分的检测和口腔癌分子标志物的筛选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液 分子标志物 口腔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保护素在口腔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高鑫 曾融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322-325,共4页
骨保护素(OPG)作为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的新成员,通过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OPG信号通路有效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和成熟,而破骨细胞直接参与骨代谢的调节,在牙槽骨重建和牙根吸收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骨保护素(OPG)作为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的新成员,通过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OPG信号通路有效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和成熟,而破骨细胞直接参与骨代谢的调节,在牙槽骨重建和牙根吸收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本文就OPG对正畸牙移动、牙周炎、种植体骨结合和牙萌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保护素 破骨细胞 牙槽骨重建 牙根吸收 骨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3PXD2b基因突变与颅颌面畸形和中耳炎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彬 张志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795-798,共4页
先天性颅颌面畸形作为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多由基因突变引起。先天性颅颌面畸形在影响患者颅颌面形态和功能的同时,多伴随有咽鼓管功能障碍和中耳炎的发生,引起听觉障碍。SH3PXD2b作为新发现的伪足受体蛋白基因,对细胞表面伪足形成、... 先天性颅颌面畸形作为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多由基因突变引起。先天性颅颌面畸形在影响患者颅颌面形态和功能的同时,多伴随有咽鼓管功能障碍和中耳炎的发生,引起听觉障碍。SH3PXD2b作为新发现的伪足受体蛋白基因,对细胞表面伪足形成、细胞外基质改建与重塑、颅颌面器官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SH3PXD2b基因、SH3PXD2b基因突变、颅颌面畸形与咽鼓管功能障碍和中耳炎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3PXD2b基因 基因突变 颅颌面畸形 咽鼓管功能障碍 中耳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真内窥镜在头颈外科中的应用
8
作者 苏宇雄 廖贵清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68-70,共3页
仿真内窥镜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影像学技术,通过计算机处理三维影像数据,模拟器官管腔内的结构,获得类似内窥镜下的视野。仿真内窥镜在临床影像学诊断、术前计划、影像导航手术、医学教学和临床培训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仿... 仿真内窥镜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影像学技术,通过计算机处理三维影像数据,模拟器官管腔内的结构,获得类似内窥镜下的视野。仿真内窥镜在临床影像学诊断、术前计划、影像导航手术、医学教学和临床培训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仿真内窥镜在头颈外科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 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尔样-1型生长因子及其在颅颌面组织工程骨再生中的作用
9
作者 陈沐 黄洪章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347-351,共5页
各种原因造成的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是临床极为棘手的问题,近年来组织工程化骨的研究发展为口腔颅颌面部骨缺损开辟了新的解决途径。生长因子是骨组织工程中的三大要素之一,目前已经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对成骨过程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与颅颌... 各种原因造成的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是临床极为棘手的问题,近年来组织工程化骨的研究发展为口腔颅颌面部骨缺损开辟了新的解决途径。生长因子是骨组织工程中的三大要素之一,目前已经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对成骨过程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与颅颌面发育密切相关的尼尔样-1型生长因子(NELL-1)对成骨细胞系有高度的特异性,可在多种模型内成功诱导成骨,且无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异位肌内成骨的缺点。本文就NELL-1基因及其蛋白,NELL-1基因在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和相关分子信号途径,NELL-1生长因子在颅颌面部组织工程骨再生中的作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尔样-1型生长因子 颅颌面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槽症的预防与处理 被引量:21
10
作者 胡开进 赵吉宏 +3 位作者 唐海阔 刘志国 侯劲松 华成舸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1,共5页
干槽症是拔牙后,特别是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组织病理学上表现为牙槽骨壁的骨炎或轻微的局限性骨髓炎。常在拔牙术后2~3 d出现,因有剧烈疼痛而对患者生活造成干扰。文献报道的发生率高低不一,多数报道为5%~30%,其发生... 干槽症是拔牙后,特别是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组织病理学上表现为牙槽骨壁的骨炎或轻微的局限性骨髓炎。常在拔牙术后2~3 d出现,因有剧烈疼痛而对患者生活造成干扰。文献报道的发生率高低不一,多数报道为5%~30%,其发生原因还不甚明确,因此尚无十分有效的预防方法。本期争鸣栏目邀请以下几位专家,就如何有效预防干槽症以及患者出现干槽症后如何处理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方法 干槽症 下颌第三磨牙 局限性骨髓炎 组织病理学 拔牙术后 剧烈疼痛 拔牙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信号通路分子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同韩 刘海潮 +4 位作者 梁玉洁 梁立中 廖贵清 吴纪楠 黄洪章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3-309,共7页
目的明确Notch信号通路受体Notch1、Notch3及其配体Jagged1、Jagged2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74例舌癌患者的组织标本(舌癌及癌旁组织)和人舌癌Cal-27细胞株中Notch1、No... 目的明确Notch信号通路受体Notch1、Notch3及其配体Jagged1、Jagged2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74例舌癌患者的组织标本(舌癌及癌旁组织)和人舌癌Cal-27细胞株中Notch1、Notch3、Jagged1和Jagged2 mRNA与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细胞增殖及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舌癌、癌旁组织及Cal-27细胞株中均检测到Notch1、Notch3、Jagged1、Jagged2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Notch1和Notch3蛋白在舌癌中的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而Jagged1和Jagged2蛋白在舌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无明显差异。Notch1和Notch3蛋白的表达和舌癌的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4种信号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临床病理分级无相关性。Notch3和Jagged2的表达具有相关性。Notch1蛋白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中的表达率高于转移阴性的病例,Jagged1在转移阳性病例的表达分级高于阴性病例。结论 Notch信号通路分子在舌鳞癌中表达活跃,与舌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口腔黏膜 NOTCH JAGGED1 信号转导 舌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诱导启动子的合成与鉴定及质粒pcDNA3.1(+)/E-CDglyTK的构建 被引量:4
12
作者 余东升 黄洪章 +2 位作者 潘朝斌 王安训 王建广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2-505,共4页
【目的】合成放射诱导启动子序列并构建其调控双自杀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E-CDglyTK。【方法】利用人工寡核苷酸片段合成放射诱导启动子,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报告基因转染Tca8113细胞,经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辐射诱导特性。将... 【目的】合成放射诱导启动子序列并构建其调控双自杀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E-CDglyTK。【方法】利用人工寡核苷酸片段合成放射诱导启动子,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报告基因转染Tca8113细胞,经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辐射诱导特性。将pCEA-CDglyTK中双自杀基因CDglyTK亚克隆到pcDNA3.1(+),然后把合成启动子插入到CDglyTK上游构建质粒pcDNA3.1(+)/E-CDglyTK并酶切鉴定,阳离子脂质体介导其转染舌鳞癌Tca8113细胞,RT-PCR观察CDglyTK表达及诱导放疗的增效作用。【结果】合成启动子序列分析与设计序列完全一致;低剂量放射线照射可诱导这种人工启动子增强GFP在Tca8113细胞中的表达;重组质粒的酶切图谱与预期一致;3Gy放疗显著增强CDglyTK在Tca8113细胞中的表达。【结论】成功合成放射诱导启动子并构建由其调控双自杀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E-CDglyTK,为进一步研究肿瘤放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诱导启动子 自杀基因 基因表达 CDGLYT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大鼠耻骨联合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葛成 张志光 项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7-390,共4页
【目的】通过对大鼠耻骨联合软骨细胞的分离及体外培养,观察其生长、表型等一般生物学特点。【方法】采用胰蛋白酶、Ⅱ型胶原酶序贯消化法,从SD大鼠耻骨联合软骨组织中分离出软骨细胞,用含150mL/L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原代和传代... 【目的】通过对大鼠耻骨联合软骨细胞的分离及体外培养,观察其生长、表型等一般生物学特点。【方法】采用胰蛋白酶、Ⅱ型胶原酶序贯消化法,从SD大鼠耻骨联合软骨组织中分离出软骨细胞,用含150mL/L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原代和传代培养。分别以2g/L胶原酶消化2、6、12h,分析不同消化时间获取的细胞数量及生长情况。对6h消化组细胞进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并观察第1、4、7代的生长曲线。【结果】经胶原酶消化2、6、12h后,平均每100mg耻骨联合软骨获取的原代细胞数之间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消化6h组可以获取数量丰富的原代细胞,生长状态好。大鼠耻骨联合细胞原代呈短梭形、三角形或多角形,有短细胞突起。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在第1、4代培养细胞均呈阳性,第7代培养细胞呈阴性。第7代细胞生长增殖比第1、4代慢。【结论】耻骨联合软骨细胞体外培养时属于有限细胞系。培养初期(第4代之前,含第4代)的细胞较好地保持了软骨细胞的表型,且增殖能力强,有可能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骨联合 软骨细胞 细胞培养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在维甲酸诱导腭裂小鼠胚胎腭突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沐 刘学 +3 位作者 余东升 王成 王伟财 黄洪章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7-382,共6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 RA)对小鼠胚胎腭突中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BMPR2)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at RA灌胃的方法建立at RA诱导的小鼠腭裂模型,取妊娠15 d(GD15)和17 d的(GD17)的胚胎腭部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 RA)对小鼠胚胎腭突中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BMPR2)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at RA灌胃的方法建立at RA诱导的小鼠腭裂模型,取妊娠15 d(GD15)和17 d的(GD17)的胚胎腭部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BMPR2在胚胎腭部的表达。结果 at RA诱导小鼠形成体积较小的畸形腭突和明显的中缝腭裂畸形。BMPR2在GD15和GD17正常胚胎腭部有高水平的阳性表达,但在腭裂胚胎腭部的表达水平明显减弱。正常胚胎腭部Bmpr2 m RNA在GD15和GD17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腭裂胚胎(P<0.05)。结论 at RA可导致小鼠胚胎腭突发育不良形成腭裂,并显著下调BMPR2表达水平,从而影响腭部发育的正常分子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 维甲酸 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对体外培养髁突软骨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廖明庭 张志光 +2 位作者 苏凯 匡世军 张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2-284,共3页
【目的】观察压力对体外培养SD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合成蛋白多糖的影响,探讨压力与软骨退变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在一个大气压基础上,分别对3组体外培养髁突细胞进行加压-10kPa、10kPa,20kPa(5%CO2),以未加压组作为对照... 【目的】观察压力对体外培养SD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合成蛋白多糖的影响,探讨压力与软骨退变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在一个大气压基础上,分别对3组体外培养髁突细胞进行加压-10kPa、10kPa,20kPa(5%CO2),以未加压组作为对照,用四唑盐法(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各组标本在加压3h和加压24h后细胞增殖、凋亡的情况;应用硫酸鄄咔唑法检测各组标本在加压3h和加压24h后蛋白多糖的含量。【结果】加压3h后,各加压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的增殖、凋亡以及蛋白多糖含量无明显变化;加压24h后,压力值为20kPa时可以明显拟制增殖,并诱导髁突软骨细胞发生凋亡增加,蛋白多糖含量明显减少。【结论】长时间的异常压力负荷可使髁突软骨细胞增殖减缓、凋亡增加,蛋白多糖含量减少,诱发或加重关节软骨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 髁状突 压力 细胞外基质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减少舌癌小鼠髓样来源抑制细胞 被引量:3
16
作者 储眉 唐文 +2 位作者 周媛 苏宇雄 廖贵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后对机体肿瘤免疫应答内环境的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C57BL/6小鼠,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10只;ATRA治疗组10只,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水饮用16周后,腹腔给药ATRA,每周1次,连续12周;PBS组10只,4NQO水饮...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后对机体肿瘤免疫应答内环境的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C57BL/6小鼠,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10只;ATRA治疗组10只,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水饮用16周后,腹腔给药ATRA,每周1次,连续12周;PBS组10只,4NQO水饮用16周后,腹腔注射PBS,每周1次,连续12周。第28周取全舌标本,肉眼观察大体损害,流式细胞学分析外周血中髓样来源抑制细胞(MDSC)及成熟树突状细胞(DC)的变化。结果 :整个实验期间,所有小鼠均存活。ATRA治疗显著减少了4NQO诱导小鼠舌黏膜病变发生的个数(P<0.05)。使4NQO诱导小鼠外周血中MDSC比例降低(P=0.048),成熟DC细胞比例升高,但未达到显著性意义(P=0.595)。结论 :ATR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舌癌小鼠体内MDSC的比例,可能增加成熟DC的比例,有助于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样来源抑制细胞 舌鳞癌 免疫治疗 全反式维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癌Tca8113细胞来源exosomes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金 廖贵清 +4 位作者 陈巨峰 刘海潮 苏宇雄 冯炼强 骆晓枫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舌癌Tca8113细胞能否分泌exosomes,为舌癌的免疫治疗寻找新方法。方法采用超速离心及差异密度梯度离心法,从Tca8113细胞中分离并纯化exosome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蛋白质印迹法分析其表面蛋白成分。结果从Tca811... 目的探讨舌癌Tca8113细胞能否分泌exosomes,为舌癌的免疫治疗寻找新方法。方法采用超速离心及差异密度梯度离心法,从Tca8113细胞中分离并纯化exosome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蛋白质印迹法分析其表面蛋白成分。结果从Tca8113细胞中成功分离并纯化出exosomes,其结构及携带蛋白与其他细胞来源的相似,并发现其分泌的exosomes还携带有肿瘤抗原。结论舌癌Tca8113细胞能分泌exosomes,而且其携带多种与肿瘤免疫相关的蛋白可能具有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OSOMES 蛋白质印迹法 透射电子显微镜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样来源的抑制细胞在舌癌小鼠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储眉 廖贵清 +3 位作者 唐文 周媛 苏宇雄 梁玉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5-580,共6页
目的评价舌癌小鼠外周血和病变部位髓样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建立4NQO舌癌小鼠模型,观察MDSC细胞在外周血的表达,同时观察T细胞亚群的表达,评价MDSC细胞与T细胞亚群及CD4^+/CD8^+比例变化的相关性。观察MDSC细胞在舌... 目的评价舌癌小鼠外周血和病变部位髓样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建立4NQO舌癌小鼠模型,观察MDSC细胞在外周血的表达,同时观察T细胞亚群的表达,评价MDSC细胞与T细胞亚群及CD4^+/CD8^+比例变化的相关性。观察MDSC细胞在舌黏膜病变部位的表达,并检测舌组织精氨酸酶1(ARG-1)m RNA的表达。结果 4NQO小鼠外周血中MDSC比例随着肿瘤进展显著升高(P<0.01),外周血中MDSC比例与相应CD3^+CD8^+T细胞的比例呈正相关,与CD4+/CD8^+比呈负相关关系。4NQO小鼠异常增生区域的MDSC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有所增加,在舌癌组织内及与正常组织的交界处,均浸润了大量的MDSC细胞,而且ARG-1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MDSC细胞在舌癌组织和外周血中的扩增可能是肿瘤进展的重要原因。MDSC细胞可能成为口腔癌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髓样来源的抑制细胞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牙拔除术后抗菌药物的使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唐海阔 侯劲松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97-499,共3页
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最常见的手术。总体来看,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但由于患者群体基数庞大,因此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群数量也相对较大,其中以术后局部感染最为常见,危害最大。抗菌药物的使用,是否能够降低局部感染的发生率;抗菌... 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最常见的手术。总体来看,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但由于患者群体基数庞大,因此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群数量也相对较大,其中以术后局部感染最为常见,危害最大。抗菌药物的使用,是否能够降低局部感染的发生率;抗菌药物广泛使用的利弊,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仅对拔牙后是否使用抗菌药物以及抗菌药物使用的时机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拔除术 抗生素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定分压CO_2对羟基磷灰石溶解度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卓凡 Brian W DARVELL +1 位作者 曾融生 邓飞龙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0-182,192,共4页
【目的】应用固体滴定技术监测羟基磷灰石(Hydroxyaptite,HA)的溶解平衡过程,观察组织液生理浓度CO2对羟基磷灰石溶解度的影响。【方法】在恒温水浴系统中以HA为固体滴定物。测试液为KCl溶液(0.1 mol/L),并引入恒定分压的CO2(占空气体... 【目的】应用固体滴定技术监测羟基磷灰石(Hydroxyaptite,HA)的溶解平衡过程,观察组织液生理浓度CO2对羟基磷灰石溶解度的影响。【方法】在恒温水浴系统中以HA为固体滴定物。测试液为KCl溶液(0.1 mol/L),并引入恒定分压的CO2(占空气体积比为3.5%±0.1%)。半导体二极管激光为发射光源,散射光源探测器用于监测HA的溶解平衡过程并判断超越溶解平衡点所出现的沉淀(合共17次滴定终点)。同体滴定总量用于代表溶解度等温线上的数据点。【结果】引入恒定分压CO2后测定的HA在KCl溶液中的溶解度高于其在KCl溶液中所得50倍以上。【结论】固体滴定技术利于监测HA的溶解平衡过程。溶液体系中CO2增加HA的溶解度。推测该现象与CO32-形成的复合物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 羟基磷灰石 固体滴定 溶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