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颌窦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手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宝如 邓飞龙 +2 位作者 罗智斌 张辉 陈卓凡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7期348-349,共2页
【目的】总结上颌窦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的经验与体会。【方法】分析总结我院4年间行上颌窦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的42例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等围手术期的护理处理。【结果】42例患者共植入93枚Branemar... 【目的】总结上颌窦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的经验与体会。【方法】分析总结我院4年间行上颌窦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的42例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等围手术期的护理处理。【结果】42例患者共植入93枚Branemark种植体,围手术期的护理是及时、有效和合理的,其中92枚获得骨整合,1枚失败,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有效的心理护理,术中熟练的配合和术后精心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提升 种植体植入 手术 同期 护理配合 患者 并发症 精心 目的 合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即刻种植的思考 被引量:17
2
作者 施斌 赖红昌 +10 位作者 陈卓凡 黄宝鑫 邸萍 林野 张宇 蒋析 崔宏燕 温海娜 易纯 满毅 马丽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55-261,共7页
人体的奥秘被不断探索和发现,这就使医疗理念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技术与材料的进步,医生们试图为患者提供更趋于理想的治疗方案。即刻种植,即在拔牙的同时植入种植体,可以缩短患者的缺牙时间,是一项兼具魅力与挑战的工作。目前,关于即... 人体的奥秘被不断探索和发现,这就使医疗理念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技术与材料的进步,医生们试图为患者提供更趋于理想的治疗方案。即刻种植,即在拔牙的同时植入种植体,可以缩短患者的缺牙时间,是一项兼具魅力与挑战的工作。目前,关于即刻种植的适应证、治疗方案和效果仍有争议。那么,国内的种植医生是如何考虑即刻种植适应证的选择的,相应的治疗方案又是怎样的?本期争鸣栏目特别邀请了5位口腔种植领域的专家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种植 治疗方案 医疗理念 口腔种植 适应证 种植体 患者 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种植体周软组织的处理 被引量:10
3
作者 罗志宾 曾融生 陈卓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583-585,589,共4页
牙种植体(以下简称种植体)周软组织形成的"袖口"、附着龈宽度、唇侧软组织丰满度和牙龈乳头状况都可影响种植体骨整合和美学效果。通过游离牙龈移植、带蒂牙龈移植、黏膜培养细胞移植法、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移植法和正畸助萌... 牙种植体(以下简称种植体)周软组织形成的"袖口"、附着龈宽度、唇侧软组织丰满度和牙龈乳头状况都可影响种植体骨整合和美学效果。通过游离牙龈移植、带蒂牙龈移植、黏膜培养细胞移植法、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移植法和正畸助萌法可增加种植体周附着龈宽度。美学区通常具有充足的附着龈,但其软组织形态和龈乳头高度等都可影响软组织整体美观效果,通过软组织切口设计、个别临时冠引导法、种植体牙龈乳头重建法和不翻瓣技术可保存或改善美学区软组织,实现种植美学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种植体周软组织 附着龈移植 牙龈乳头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钛支架在无牙颌患者种植固定修复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燕玲 王劲茗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4-349,共6页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系统应用于种植修复已有多年历史,其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为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提供越来越广泛的服务。CAD/CAM切削全牙列钛支架相比铸造支架,精密度高,密合性好,就位良好,节省椅旁时间并简化操作步骤。本文就...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系统应用于种植修复已有多年历史,其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为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提供越来越广泛的服务。CAD/CAM切削全牙列钛支架相比铸造支架,精密度高,密合性好,就位良好,节省椅旁时间并简化操作步骤。本文就CAD/CAM钛支架制作过程以及近期内在无牙颌患者种植固定修复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 钛支架 无牙颌 种植固定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即刻负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芸 邓飞龙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649-652,共4页
即刻负载由于可以为患者提供即刻的功能和美观而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牙周炎患者作为一个广泛的特殊患者群体,长期以来学者在其种植修复方面持保守态度。然而近年来,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以及种植材料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牙周炎患... 即刻负载由于可以为患者提供即刻的功能和美观而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牙周炎患者作为一个广泛的特殊患者群体,长期以来学者在其种植修复方面持保守态度。然而近年来,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以及种植材料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牙周炎患者采用即刻负载并获得了成功。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将即刻种植与即刻负载联合应用,可以在最短的治疗时间内获得最佳的疗效。本文就国内外学者对牙周炎患者即刻负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即刻负载 即刻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种植体修复的护理
6
作者 李宝如 梁彦 陈卓凡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4期211-212,共2页
[目的]总结和探讨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种植体修复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999—2005年我院16例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种植体修复患者在术前、术后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16例骨移植均成功,无植骨感染;79颗种植体与周围骨结合正常,... [目的]总结和探讨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种植体修复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999—2005年我院16例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种植体修复患者在术前、术后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16例骨移植均成功,无植骨感染;79颗种植体与周围骨结合正常,3颗种植体松脱。[结论]术前、术后充分和合理的护理是植骨成活、预防感染、种植体植人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自体骨移植 种植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下结缔组织瓣在种植软组织缺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万双全 邓飞龙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68-73,共6页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状况与口腔种植修复效果密切相关,而种植治疗后往往会出现软组织缺陷。上皮下结缔组织瓣移植是临床最常用的软组织增量技术,也是解决软组织缺陷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从上皮下结缔组织瓣的特点和供区、取瓣技术、受区...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状况与口腔种植修复效果密切相关,而种植治疗后往往会出现软组织缺陷。上皮下结缔组织瓣移植是临床最常用的软组织增量技术,也是解决软组织缺陷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从上皮下结缔组织瓣的特点和供区、取瓣技术、受区预备技术、临床效果和发展方向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种植 软组织缺陷 上皮下结缔组织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定分压CO_2对羟基磷灰石溶解度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卓凡 Brian W DARVELL +1 位作者 曾融生 邓飞龙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0-182,192,共4页
【目的】应用固体滴定技术监测羟基磷灰石(Hydroxyaptite,HA)的溶解平衡过程,观察组织液生理浓度CO2对羟基磷灰石溶解度的影响。【方法】在恒温水浴系统中以HA为固体滴定物。测试液为KCl溶液(0.1 mol/L),并引入恒定分压的CO2(占空气体... 【目的】应用固体滴定技术监测羟基磷灰石(Hydroxyaptite,HA)的溶解平衡过程,观察组织液生理浓度CO2对羟基磷灰石溶解度的影响。【方法】在恒温水浴系统中以HA为固体滴定物。测试液为KCl溶液(0.1 mol/L),并引入恒定分压的CO2(占空气体积比为3.5%±0.1%)。半导体二极管激光为发射光源,散射光源探测器用于监测HA的溶解平衡过程并判断超越溶解平衡点所出现的沉淀(合共17次滴定终点)。同体滴定总量用于代表溶解度等温线上的数据点。【结果】引入恒定分压CO2后测定的HA在KCl溶液中的溶解度高于其在KCl溶液中所得50倍以上。【结论】固体滴定技术利于监测HA的溶解平衡过程。溶液体系中CO2增加HA的溶解度。推测该现象与CO32-形成的复合物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 羟基磷灰石 固体滴定 溶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质干细胞归巢分子及其归巢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海鹏 王劲茗 邓飞龙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587-592,共6页
间质干细胞(MSC)归巢是指自身或外源性的MSC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定向趋向性迁移至靶组织并定植的过程,是一种修复损伤组织的新方法,但目前MSC的归巢率偏低,影响了干细胞治疗的效果。研究显示,MSC可特异性地归巢到组织损伤部位,其机制与... 间质干细胞(MSC)归巢是指自身或外源性的MSC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定向趋向性迁移至靶组织并定植的过程,是一种修复损伤组织的新方法,但目前MSC的归巢率偏低,影响了干细胞治疗的效果。研究显示,MSC可特异性地归巢到组织损伤部位,其机制与白细胞向炎性组织归巢过程类似,其归巢过程涉及趋化因子、黏附分子、生长因子和酶等多种配体及其受体的参与,即配体与在MSC上表达的相应受体的结合具有驱动MSC归巢的作用。深入了解MSC移植后在体内的归巢过程,将为提高干细胞治疗效果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归巢 趋化因子 黏附分子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表面及其涂层纳米化对骨结合的影响和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庄秀妹 邓飞龙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27-430,共4页
钛表面自身纳米化是指采用各种化学或物理方法增加钛表面的自由能,粗晶结构逐渐细化至纳米量级结构,基体与纳米结构层无明显的界面,材料外形尺寸基本保持不变。阳极氧化法和酸碱法为其常用技术。钛表面涂层或沉积纳米化是将制备好的纳... 钛表面自身纳米化是指采用各种化学或物理方法增加钛表面的自由能,粗晶结构逐渐细化至纳米量级结构,基体与纳米结构层无明显的界面,材料外形尺寸基本保持不变。阳极氧化法和酸碱法为其常用技术。钛表面涂层或沉积纳米化是将制备好的纳米颗粒固结在钛表面,以形成一个与基体化学成分相同或不同的纳米结构表层,表层与基体之间存在界面且材料的外形尺寸有所增加。实现表层与基体之间以及表层纳米颗粒之间的牢固结合,是钛表面涂层或沉积纳米化的关键。钛表面自身纳米化以及表面涂层或沉积纳米化处理能明显增加钛种植体与骨组织的结合能力,促进骨整合,提高种植体成功率;而蛋白质吸附、细胞表面整联蛋白信号传递、单个细胞机械特性改变等,是钛表面纳米化处理影响骨结合的主要因素。随着生物材料学的不断发展,表面纳米化有望在促进种植体周围骨新生、增加初期稳定性和提高远期成功率等方面取得突破,更好地为口腔种植临床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种植体 表面改性 纳米尺寸 骨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胶原释放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泉 邓飞龙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248-251,共4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一种具有诱导新骨形成能力的生物活性分子,它与各种生物材料复合构成的各种释放系统用于临床的骨修复。目前,BMP复合胶原释放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备受业界的关注,其中BMP与胶原的结合方式更是重中之重。本文就BMP复...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一种具有诱导新骨形成能力的生物活性分子,它与各种生物材料复合构成的各种释放系统用于临床的骨修复。目前,BMP复合胶原释放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备受业界的关注,其中BMP与胶原的结合方式更是重中之重。本文就BMP复合胶原常用的胶原材料、BMP与胶原之间的结合方式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胶原 释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在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润恒 刘于冬 陈卓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8-113,共6页
在口腔种植治疗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骨量不足的问题,植入骨替代材料是目前临床上最主要的重建骨缺损方法之一,因此骨替代材料的成骨性能及其分子机制成为了研究热点。微小RNA(mi RNA)是一种短链非编码RNA,通过转录后调控细胞分化、增殖、... 在口腔种植治疗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骨量不足的问题,植入骨替代材料是目前临床上最主要的重建骨缺损方法之一,因此骨替代材料的成骨性能及其分子机制成为了研究热点。微小RNA(mi RNA)是一种短链非编码RNA,通过转录后调控细胞分化、增殖、程序性死亡等病理生理过程。mi RNA可影响成骨相关因子的表达和激活成骨相关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信号转导,从而对骨组织动态改建过程进行调控。本文就mi RNA与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核心结合因子-α1基因、Smad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因子,与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转导通路、无翅型小鼠乳房肿瘤病毒整合位点家族信号转导通路、促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成脂信号转导通路以及mi RNA与口腔相关材料和mi RNA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骨分化 骨分化调节因子 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uxS/AI-2密度感应对缓症链球菌生物膜致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陆笑 翁春辉 +3 位作者 王劲茗 刘少娟 刘芹 林珊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1-420,共10页
目的了解luxS基因敲除,自体诱导物-2(AI-2)密度感应信号缺失对缓症链球菌生物膜致病力表型的影响。方法常规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形态学与生化反应鉴定,16S核糖体DNA(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获得耐药性缓症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同源重组法敲... 目的了解luxS基因敲除,自体诱导物-2(AI-2)密度感应信号缺失对缓症链球菌生物膜致病力表型的影响。方法常规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形态学与生化反应鉴定,16S核糖体DNA(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获得耐药性缓症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同源重组法敲除luxS基因,构建突变株。哈氏弧菌BB170菌株生物发光实验检测AI-2信号;定量分析临床分离株与突变株生物膜形成量与抗菌药敏感性的差异;荧光黄染液、18909荧光增白染液、L7012死/活菌染液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了解生物膜结构、胞外多糖、死/活菌分布差异;临床分离株上清液、4,5-二羟基-2,3-戊二酮(DPD)补偿生长实验确认突变株表型改变的原因。实验数据行KolmogorovSmirno非参数检验。结果 luxS基因突变株与临床分离株生物膜形成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四环素干预条件下,突变株生物膜形成量显著降低。上清液、DPD补偿后,突变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和结构可以恢复。突变株生物膜结构变疏松,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四环素的敏感性增加。结论 luxS/AI-2密度感应信号缺失,导致耐药性缓症链球菌生物膜形成量下降,抗菌药敏感性增加,致病力表型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XS基因 自体诱导物-2 密度感应 生物膜 抗菌药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