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建宇 张志光 李子夫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97-101,共5页
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SLM)是一种直接快速成型任意复杂表面结构和内部腔隙试件的制造技术,具有高效率、高柔性和高度数字化等特点,代表了当前快速成型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随着数字化三维成像技术和SLM的不断发展,其病例的个性化诊断和... 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SLM)是一种直接快速成型任意复杂表面结构和内部腔隙试件的制造技术,具有高效率、高柔性和高度数字化等特点,代表了当前快速成型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随着数字化三维成像技术和SLM的不断发展,其病例的个性化诊断和治疗得以广泛地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口腔种植和口腔正畸领域,极大地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降低了传统制作方法的误差累积,获得了理想的个性化治疗效果,是口腔医学今后发展的方向和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激光熔化 个性化植入体 钛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透析技术及其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琳 廖贵清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75-77,共3页
微透析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活体细胞外液生化物质采样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本文主要介绍微透析技术的原理、特点和检测物质,以及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微透析技术 细胞因子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唾液中透明质酸酶的活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敬旭 刘海潮 廖贵清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398-400,共3页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唾液中透明质酸酶(HAase)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类似酶联免疫吸附原理(ELISA-like)方法,研究HAase在正常人、OSCC患者、口腔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唾液中的活性变化。结果OSCC患者唾液中HAase活性为良...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唾液中透明质酸酶(HAase)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类似酶联免疫吸附原理(ELISA-like)方法,研究HAase在正常人、OSCC患者、口腔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唾液中的活性变化。结果OSCC患者唾液中HAase活性为良性肿瘤患者和正常人唾液中HAase活性的2~3倍,而正常个体与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唾液中HAase活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5.0U/L为界值,根据HAase的活性检测OSCC的灵敏度为79.17%,特异度为65.00%;HAase活性与OSCC临床分期和颈淋巴转移正相关(P<0.01),而与病理分级无关(P>0.05)。结论HAase与OSCC的生长和侵袭密切相关,以唾液中HAase的活性为标记物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目前尚不能作为OSCC诊断的独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唾液 透明质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修复口腔黏膜组织缺损的初步应用
4
作者 郑有华 廖贵清 +2 位作者 杨小平 苏宇雄 张志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213-215,共3页
【目的】评价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修复口腔黏膜组织缺损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共收治18例患者口腔病变切除术后组织缺损,年龄18~74岁,平均48.5岁。单纯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修复口腔黏膜组织缺损13例,脱细胞真皮基质... 【目的】评价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修复口腔黏膜组织缺损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共收治18例患者口腔病变切除术后组织缺损,年龄18~74岁,平均48.5岁。单纯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修复口腔黏膜组织缺损13例,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与组织瓣复合修复5例。【结果】89%病例(16/18)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成活,并逐渐上皮化,组织补片有轻微挛缩但无明显压痛。【结论】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可用于口腔黏膜组织缺损的修复,亦可与各类皮瓣复合修复复杂的口腔组织缺损,是种安全有效的口腔黏膜组织缺损的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组织缺损 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 组织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液中口腔癌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胡逢春 余东升 黄洪章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265-267,272,共4页
口腔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对其认识不足,往往使其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加之咀嚼和言语等活动的刺激,常使其在早期便发生转移,从而导致患者预后较差。研究显示,涎液中存在的一些分子物质与口腔癌的发生发展之间... 口腔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对其认识不足,往往使其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加之咀嚼和言语等活动的刺激,常使其在早期便发生转移,从而导致患者预后较差。研究显示,涎液中存在的一些分子物质与口腔癌的发生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这就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可能。本文就涎液成分的检测和口腔癌分子标志物的筛选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液 分子标志物 口腔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3PXD2b基因突变与颅颌面畸形和中耳炎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彬 张志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795-798,共4页
先天性颅颌面畸形作为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多由基因突变引起。先天性颅颌面畸形在影响患者颅颌面形态和功能的同时,多伴随有咽鼓管功能障碍和中耳炎的发生,引起听觉障碍。SH3PXD2b作为新发现的伪足受体蛋白基因,对细胞表面伪足形成、... 先天性颅颌面畸形作为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多由基因突变引起。先天性颅颌面畸形在影响患者颅颌面形态和功能的同时,多伴随有咽鼓管功能障碍和中耳炎的发生,引起听觉障碍。SH3PXD2b作为新发现的伪足受体蛋白基因,对细胞表面伪足形成、细胞外基质改建与重塑、颅颌面器官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SH3PXD2b基因、SH3PXD2b基因突变、颅颌面畸形与咽鼓管功能障碍和中耳炎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3PXD2b基因 基因突变 颅颌面畸形 咽鼓管功能障碍 中耳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真内窥镜在头颈外科中的应用
7
作者 苏宇雄 廖贵清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68-70,共3页
仿真内窥镜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影像学技术,通过计算机处理三维影像数据,模拟器官管腔内的结构,获得类似内窥镜下的视野。仿真内窥镜在临床影像学诊断、术前计划、影像导航手术、医学教学和临床培训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仿... 仿真内窥镜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影像学技术,通过计算机处理三维影像数据,模拟器官管腔内的结构,获得类似内窥镜下的视野。仿真内窥镜在临床影像学诊断、术前计划、影像导航手术、医学教学和临床培训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仿真内窥镜在头颈外科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 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尔样-1型生长因子及其在颅颌面组织工程骨再生中的作用
8
作者 陈沐 黄洪章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347-351,共5页
各种原因造成的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是临床极为棘手的问题,近年来组织工程化骨的研究发展为口腔颅颌面部骨缺损开辟了新的解决途径。生长因子是骨组织工程中的三大要素之一,目前已经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对成骨过程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与颅颌... 各种原因造成的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是临床极为棘手的问题,近年来组织工程化骨的研究发展为口腔颅颌面部骨缺损开辟了新的解决途径。生长因子是骨组织工程中的三大要素之一,目前已经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对成骨过程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与颅颌面发育密切相关的尼尔样-1型生长因子(NELL-1)对成骨细胞系有高度的特异性,可在多种模型内成功诱导成骨,且无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异位肌内成骨的缺点。本文就NELL-1基因及其蛋白,NELL-1基因在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和相关分子信号途径,NELL-1生长因子在颅颌面部组织工程骨再生中的作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尔样-1型生长因子 颅颌面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拔牙技术的规范化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2
9
作者 贾搏 王勤 +11 位作者 陈军 郑广森 范松 叶青松 贺燕 张富贵 吴亚东 刘丰 欧阳可雄 张磊涛 吕晓智 赵建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4-1014,共11页
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领域最常见、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性手术。微创拔牙可减少牙拔除诊疗过程对患者产生的身心创伤,在临床运用中具有重要意义,被广泛推荐用于临床一线诊疗,但当前国内外尚无指南或共识对微创拔牙进行系统性介绍... 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领域最常见、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性手术。微创拔牙可减少牙拔除诊疗过程对患者产生的身心创伤,在临床运用中具有重要意义,被广泛推荐用于临床一线诊疗,但当前国内外尚无指南或共识对微创拔牙进行系统性介绍,无法为临床牙拔除整个过程提供实践指导。针对该问题,本共识根据国内外相关资料和临床工作经验,对微创拔牙的临床应用(适应证、适应群体和禁忌证)、整体流程(术前准备、手术步骤、术后处置、术后医嘱、用药及随访)和术后并发症进行系统整合,为微创拔牙临床运用进行全面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拔牙 规范化 操作流程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槽症的预防与处理 被引量:21
10
作者 胡开进 赵吉宏 +3 位作者 唐海阔 刘志国 侯劲松 华成舸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1,共5页
干槽症是拔牙后,特别是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组织病理学上表现为牙槽骨壁的骨炎或轻微的局限性骨髓炎。常在拔牙术后2~3 d出现,因有剧烈疼痛而对患者生活造成干扰。文献报道的发生率高低不一,多数报道为5%~30%,其发生... 干槽症是拔牙后,特别是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组织病理学上表现为牙槽骨壁的骨炎或轻微的局限性骨髓炎。常在拔牙术后2~3 d出现,因有剧烈疼痛而对患者生活造成干扰。文献报道的发生率高低不一,多数报道为5%~30%,其发生原因还不甚明确,因此尚无十分有效的预防方法。本期争鸣栏目邀请以下几位专家,就如何有效预防干槽症以及患者出现干槽症后如何处理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方法 干槽症 下颌第三磨牙 局限性骨髓炎 组织病理学 拔牙术后 剧烈疼痛 拔牙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信号通路分子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同韩 刘海潮 +4 位作者 梁玉洁 梁立中 廖贵清 吴纪楠 黄洪章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3-309,共7页
目的明确Notch信号通路受体Notch1、Notch3及其配体Jagged1、Jagged2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74例舌癌患者的组织标本(舌癌及癌旁组织)和人舌癌Cal-27细胞株中Notch1、No... 目的明确Notch信号通路受体Notch1、Notch3及其配体Jagged1、Jagged2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74例舌癌患者的组织标本(舌癌及癌旁组织)和人舌癌Cal-27细胞株中Notch1、Notch3、Jagged1和Jagged2 mRNA与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细胞增殖及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舌癌、癌旁组织及Cal-27细胞株中均检测到Notch1、Notch3、Jagged1、Jagged2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Notch1和Notch3蛋白在舌癌中的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而Jagged1和Jagged2蛋白在舌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无明显差异。Notch1和Notch3蛋白的表达和舌癌的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4种信号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临床病理分级无相关性。Notch3和Jagged2的表达具有相关性。Notch1蛋白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中的表达率高于转移阴性的病例,Jagged1在转移阳性病例的表达分级高于阴性病例。结论 Notch信号通路分子在舌鳞癌中表达活跃,与舌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口腔黏膜 NOTCH JAGGED1 信号转导 舌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颞下颌关节盘纤维软骨细胞分离培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匡世军 张志光 +3 位作者 何一青 廖明庭 苏凯 张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盘纤维软骨细胞的分离及体外扩增的条件,观察关节盘纤维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切取2周龄新西兰白兔颞下颌关节盘,剪至1.0m3的碎块,0.5g/mL胰酶消化30min、胶原酶消化4h,200目筛网过滤,获...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盘纤维软骨细胞的分离及体外扩增的条件,观察关节盘纤维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切取2周龄新西兰白兔颞下颌关节盘,剪至1.0m3的碎块,0.5g/mL胰酶消化30min、胶原酶消化4h,200目筛网过滤,获得关节盘纤维软骨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及贴壁率,甲苯胺蓝染色、、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鉴定,测定其生长曲线。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原代培养的关节盘纤维软骨细胞12h可观察到贴壁细胞,48h贴壁细胞逐渐增多,大部分细胞为短梭形,小部分为多角形,第4天可见多个细胞克隆形成,第8天时细胞彼此相连,铺满平底,细胞以梭形为主,部分多角形。传代后12h贴壁率达90%,大部分为多角形,4~5d即可张满瓶底。甲苯胺蓝染色可见异染颗粒,、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胞浆内可见棕黄色颗粒。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发达、高尔基体发达。结论体外分离培养的兔颞下颌关节盘纤维软骨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软骨 细胞培养 组织工程 关节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动态MRI和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分析健康人开闭口时下颌运动轨迹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松梅 张富强 +1 位作者 苏凯 张志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9-402,共4页
目的:结合动态MRI分析健康人开闭口时下颌运动轨迹特征。方法:18例健康人最大开闭口过程进行动态MRI和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检查,分析髁状突及下颌前牙切点的运动特点及范围。结果:动态MRI显示闭口位关节盘本体部呈双凹形,本体部位于髁状... 目的:结合动态MRI分析健康人开闭口时下颌运动轨迹特征。方法:18例健康人最大开闭口过程进行动态MRI和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检查,分析髁状突及下颌前牙切点的运动特点及范围。结果:动态MRI显示闭口位关节盘本体部呈双凹形,本体部位于髁状突横嵴的前方(盘分界角<10°)。健康人下颌前牙切点运动轨迹平滑,双侧运动中心运动轨迹左右对称;运动轴始终保持平行,呈现开闭口初、末时密度比开闭口中时大;运动中心运动距离(13.2±3.1)mm,切点运动距离(41.1±3.8)mm。结论:下颌运动轨迹描记能记录髁状突运动轨迹并且间接反映颞下颌关节的关节盘在开闭口运动中的位置变化情况,为初步建立下颌运动轨迹描记对辅助诊断关节病的参考标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MRI 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 下颌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在维甲酸诱导腭裂小鼠胚胎腭突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沐 刘学 +3 位作者 余东升 王成 王伟财 黄洪章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7-382,共6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 RA)对小鼠胚胎腭突中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BMPR2)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at RA灌胃的方法建立at RA诱导的小鼠腭裂模型,取妊娠15 d(GD15)和17 d的(GD17)的胚胎腭部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 RA)对小鼠胚胎腭突中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BMPR2)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at RA灌胃的方法建立at RA诱导的小鼠腭裂模型,取妊娠15 d(GD15)和17 d的(GD17)的胚胎腭部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BMPR2在胚胎腭部的表达。结果 at RA诱导小鼠形成体积较小的畸形腭突和明显的中缝腭裂畸形。BMPR2在GD15和GD17正常胚胎腭部有高水平的阳性表达,但在腭裂胚胎腭部的表达水平明显减弱。正常胚胎腭部Bmpr2 m RNA在GD15和GD17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腭裂胚胎(P<0.05)。结论 at RA可导致小鼠胚胎腭突发育不良形成腭裂,并显著下调BMPR2表达水平,从而影响腭部发育的正常分子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 维甲酸 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膜干细胞在钛表面不同应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清彬 张兆强 +2 位作者 刘亚蕊 郑日成 杨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149-1152,共4页
目的:研究牙周膜干细胞在不同粗糙程度的钛板表面的增殖情况及成骨基因表达。方法:常规酶消化法培养牙周膜干细胞,按照接种面性质及钛盘表面不同的处理方法分为5组;将牙周膜干细胞按照相同的细胞浓度植于上述5组培养皿内,检测细胞的增... 目的:研究牙周膜干细胞在不同粗糙程度的钛板表面的增殖情况及成骨基因表达。方法:常规酶消化法培养牙周膜干细胞,按照接种面性质及钛盘表面不同的处理方法分为5组;将牙周膜干细胞按照相同的细胞浓度植于上述5组培养皿内,检测细胞的增值情况和成骨标志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EM检测钛板表面处理情况:第1组常规机器处理组(G1);第两组75μm Al2O3喷砂组(G2);第3组125μm Al2O3喷砂组(G3);第4组阳极电压处理组(G4);第5组空白对照组(G5)。细胞增殖情况:第1天细胞增殖较慢,但是G2和G3细胞增殖明显高于其他组,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第3天细胞增殖增快,G3和G4细胞增殖明显加快;第6天G2表现出最快的细胞增殖率,G5则表现出比其他各组明显缓慢的细胞增殖率。基因表达检测:培养后第1、3、6天GAPDH表达相对稳定,骨桥蛋白的表达在各组无显著性差异;骨钙蛋白的表达则有显著性,到第6天,骨钙蛋白在G5的表达明显降低,而在G2/3的表达明显增强。I型胶原的表达,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在G5表达较高水平,而在G2,G3轻度降低,在G5明显降低。结论:牙周膜干细胞在粗糙面增殖优于光滑平面,与塑料表面相较,钛板表面能更利于牙周膜干细胞的骨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干细胞 骨桥蛋白 骨钙蛋白 I型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对体外培养髁突软骨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廖明庭 张志光 +2 位作者 苏凯 匡世军 张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2-284,共3页
【目的】观察压力对体外培养SD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合成蛋白多糖的影响,探讨压力与软骨退变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在一个大气压基础上,分别对3组体外培养髁突细胞进行加压-10kPa、10kPa,20kPa(5%CO2),以未加压组作为对照... 【目的】观察压力对体外培养SD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合成蛋白多糖的影响,探讨压力与软骨退变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在一个大气压基础上,分别对3组体外培养髁突细胞进行加压-10kPa、10kPa,20kPa(5%CO2),以未加压组作为对照,用四唑盐法(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各组标本在加压3h和加压24h后细胞增殖、凋亡的情况;应用硫酸鄄咔唑法检测各组标本在加压3h和加压24h后蛋白多糖的含量。【结果】加压3h后,各加压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的增殖、凋亡以及蛋白多糖含量无明显变化;加压24h后,压力值为20kPa时可以明显拟制增殖,并诱导髁突软骨细胞发生凋亡增加,蛋白多糖含量明显减少。【结论】长时间的异常压力负荷可使髁突软骨细胞增殖减缓、凋亡增加,蛋白多糖含量减少,诱发或加重关节软骨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 髁状突 压力 细胞外基质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容切口在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蕾 杨彬 +2 位作者 陈丹 张兆强 张清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60-562,共3页
目的:探讨美容切口在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复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从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颌面外科诊治的采用美容切口的95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陈旧性骨折有29例,新鲜骨折有49例。在95例患者... 目的:探讨美容切口在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复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从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颌面外科诊治的采用美容切口的95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陈旧性骨折有29例,新鲜骨折有49例。在95例患者中,采用冠状切口的有49例:11例单纯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全冠状切口7例,一侧冠状切口4例),38例采取头皮冠状切口(全冠状切口13例,一侧冠状切口25例)辅助以其他切口;单纯采用局部美容小切口的46例:26例采取口腔前庭切口+眶周小切口;12例采用口腔前庭切口+眶周小切口+颞部发际小切口;8例采用口腔前庭切口+眶周小切口+颞部发际小切口+睑板切口。术后随访平均22个月,95例病人中得到随访的有78例(78/95,82.1%),治疗效果Ⅰ级36例(占46.2%);Ⅱ级37例(占47.4%);Ⅲ级5例(占6.4%),73例(73/78,93.6%)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美容切口包括冠状切口和单纯局部小切口在不同适应症中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微创小切口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复合体 骨折 美容切口 冠状切口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缓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兔下颌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明 杨小平 +2 位作者 苏宇雄 杨熙 胡晓燕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定量缓释rbFGF/PLGA植入片对兔下颌牵张成骨的促进作用。方法: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9只,建立兔下颌双侧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将定量缓释rbFGF/PLGA植入片植入实验组牵张区两侧,对照组牵张区植入空白PLGA。牵张后固... 目的:探讨定量缓释rbFGF/PLGA植入片对兔下颌牵张成骨的促进作用。方法: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9只,建立兔下颌双侧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将定量缓释rbFGF/PLGA植入片植入实验组牵张区两侧,对照组牵张区植入空白PLGA。牵张后固定期不同时间分别进行影像学、组织学检查,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检测,并测定ALP活性及骨钙素含量评估新生骨质量。结果:2组下颌骨牵张后间隙均有新骨形成,影像学及组织学结果显示实验组新骨形成速度和质量优于对照组,实验组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bFGF/PLGA植入片中rbFGF生物活性保存良好,具有定量缓释作用,能明显促进兔下颌牵张成骨的速度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成骨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减少舌癌小鼠髓样来源抑制细胞 被引量:3
19
作者 储眉 唐文 +2 位作者 周媛 苏宇雄 廖贵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后对机体肿瘤免疫应答内环境的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C57BL/6小鼠,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10只;ATRA治疗组10只,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水饮用16周后,腹腔给药ATRA,每周1次,连续12周;PBS组10只,4NQO水饮...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后对机体肿瘤免疫应答内环境的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C57BL/6小鼠,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10只;ATRA治疗组10只,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水饮用16周后,腹腔给药ATRA,每周1次,连续12周;PBS组10只,4NQO水饮用16周后,腹腔注射PBS,每周1次,连续12周。第28周取全舌标本,肉眼观察大体损害,流式细胞学分析外周血中髓样来源抑制细胞(MDSC)及成熟树突状细胞(DC)的变化。结果 :整个实验期间,所有小鼠均存活。ATRA治疗显著减少了4NQO诱导小鼠舌黏膜病变发生的个数(P<0.05)。使4NQO诱导小鼠外周血中MDSC比例降低(P=0.048),成熟DC细胞比例升高,但未达到显著性意义(P=0.595)。结论 :ATR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舌癌小鼠体内MDSC的比例,可能增加成熟DC的比例,有助于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样来源抑制细胞 舌鳞癌 免疫治疗 全反式维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癌Tca8113细胞来源exosomes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金 廖贵清 +4 位作者 陈巨峰 刘海潮 苏宇雄 冯炼强 骆晓枫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舌癌Tca8113细胞能否分泌exosomes,为舌癌的免疫治疗寻找新方法。方法采用超速离心及差异密度梯度离心法,从Tca8113细胞中分离并纯化exosome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蛋白质印迹法分析其表面蛋白成分。结果从Tca811... 目的探讨舌癌Tca8113细胞能否分泌exosomes,为舌癌的免疫治疗寻找新方法。方法采用超速离心及差异密度梯度离心法,从Tca8113细胞中分离并纯化exosome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蛋白质印迹法分析其表面蛋白成分。结果从Tca8113细胞中成功分离并纯化出exosomes,其结构及携带蛋白与其他细胞来源的相似,并发现其分泌的exosomes还携带有肿瘤抗原。结论舌癌Tca8113细胞能分泌exosomes,而且其携带多种与肿瘤免疫相关的蛋白可能具有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OSOMES 蛋白质印迹法 透射电子显微镜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