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口腔医学近10年高被引论文的出版信息特点。方法:经Web of Science数据库,获取口腔医学2006~2016年被引频次前100名(TOP 100)论文的出版信息(出版时间和机构、期刊、作者及其国家等),下载全文确认开放获取、研究设计情况,分析...目的:分析口腔医学近10年高被引论文的出版信息特点。方法:经Web of Science数据库,获取口腔医学2006~2016年被引频次前100名(TOP 100)论文的出版信息(出版时间和机构、期刊、作者及其国家等),下载全文确认开放获取、研究设计情况,分析出版信息特点。结果:TOP 100论文出版集中在2006~2008年(72%)。93%论文来自口腔医学期刊,>1/3论文来自出版商Elsevier,>2/3论文需付费获取。论文数前10名为欧美国,中国位列11。63%论文由1国完成,2~4国合作最常见。每篇论文平均4个作者,同一作者最多6篇。研究方向主要为牙周病学(37%)包括种植学,研究设计以综述或专家观点为主(53%)。结论:分析高被引论文的出版信息,可为学者提供细致的成果发表和评价、学术交流和走向的参考。展开更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口腔诊疗中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均存在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医院感染通过感染链(chain of infection)发生,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手段是切断感染链,实现零感染或感染风险最低程度化。为此在日常工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口腔诊疗中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均存在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医院感染通过感染链(chain of infection)发生,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手段是切断感染链,实现零感染或感染风险最低程度化。为此在日常工作中应彻底贯彻执行标准预防措施,以控制与口腔科工作相关的不特定的院内感染风险;当面对社区流行病(如COVID-19)的威胁,或者面临携带特定病原(如HIV)的患者时,应根据特定病原的传播特征设计并严格执行额外预防措施,以作为对标准预防措施的补充和加强。本文简要介绍了口腔诊疗中医院感染的风险,重点阐述了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并强调必须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的每一个细节,以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口腔医学近10年高被引论文的出版信息特点。方法:经Web of Science数据库,获取口腔医学2006~2016年被引频次前100名(TOP 100)论文的出版信息(出版时间和机构、期刊、作者及其国家等),下载全文确认开放获取、研究设计情况,分析出版信息特点。结果:TOP 100论文出版集中在2006~2008年(72%)。93%论文来自口腔医学期刊,>1/3论文来自出版商Elsevier,>2/3论文需付费获取。论文数前10名为欧美国,中国位列11。63%论文由1国完成,2~4国合作最常见。每篇论文平均4个作者,同一作者最多6篇。研究方向主要为牙周病学(37%)包括种植学,研究设计以综述或专家观点为主(53%)。结论:分析高被引论文的出版信息,可为学者提供细致的成果发表和评价、学术交流和走向的参考。
文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口腔诊疗中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均存在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医院感染通过感染链(chain of infection)发生,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手段是切断感染链,实现零感染或感染风险最低程度化。为此在日常工作中应彻底贯彻执行标准预防措施,以控制与口腔科工作相关的不特定的院内感染风险;当面对社区流行病(如COVID-19)的威胁,或者面临携带特定病原(如HIV)的患者时,应根据特定病原的传播特征设计并严格执行额外预防措施,以作为对标准预防措施的补充和加强。本文简要介绍了口腔诊疗中医院感染的风险,重点阐述了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并强调必须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的每一个细节,以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文摘染色体外DNA(extrachromosomal DNA,ecDNA)是位于染色体外的环状DNA,存在于人类肿瘤细胞中,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染色体外DNA含有多个完整的基因和调节转录的调节区,包括启动子和增强子,可以独立完成复制,其形成机制仍不明确。大多学者认为,DNA损伤会导致染色体外DNA的产生。由于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s,DSB)产生碎裂的染色体片段,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将这些片段重新排列,或环状连接而产生染色体外DNA。染色体外DNA的染色质具有高度可及性和活跃性;染色体外DNA上的增强子与癌基因共扩增,并对癌基因的转录起促进作用;染色体外DNA上可发生超远距离的染色质接触,从而对远距离的基因进行调控。以上因素促使染色体外DNA上的癌基因大量表达,最终促进癌症的发生发展。染色体外DNA缺乏着丝粒,使其不均等分离至子细胞,不仅使子细胞获得不同拷贝数量的染色体外DNA,还有利于获得更多染色体外DNA的细胞更快获得高拷贝数量的癌基因,导致肿瘤细胞的基因组异质性。同时,肿瘤通过染色体外DNA调节基因拷贝数,可使肿瘤逃避药物作用,从而使肿瘤产生耐药性,并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本文主要综述染色体外DNA的分类、形成机制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讨论染色体外DNA促使肿瘤细胞高表达癌基因及其导致肿瘤细胞异质性和耐药性的机制,旨在为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