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诊疗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京平 章小缓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0-255,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口腔诊疗中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均存在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医院感染通过感染链(chain of infection)发生,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手段是切断感染链,实现零感染或感染风险最低程度化。为此在日常工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口腔诊疗中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均存在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医院感染通过感染链(chain of infection)发生,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手段是切断感染链,实现零感染或感染风险最低程度化。为此在日常工作中应彻底贯彻执行标准预防措施,以控制与口腔科工作相关的不特定的院内感染风险;当面对社区流行病(如COVID-19)的威胁,或者面临携带特定病原(如HIV)的患者时,应根据特定病原的传播特征设计并严格执行额外预防措施,以作为对标准预防措施的补充和加强。本文简要介绍了口腔诊疗中医院感染的风险,重点阐述了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并强调必须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的每一个细节,以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诊疗 感染预防与控制 标准预防 额外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医学近十年高被引论文的出版信息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余挺 赵莉 +2 位作者 秦文光 章锦才 轩东英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2-456,共5页
目的:分析口腔医学近10年高被引论文的出版信息特点。方法:经Web of Science数据库,获取口腔医学2006~2016年被引频次前100名(TOP 100)论文的出版信息(出版时间和机构、期刊、作者及其国家等),下载全文确认开放获取、研究设计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口腔医学近10年高被引论文的出版信息特点。方法:经Web of Science数据库,获取口腔医学2006~2016年被引频次前100名(TOP 100)论文的出版信息(出版时间和机构、期刊、作者及其国家等),下载全文确认开放获取、研究设计情况,分析出版信息特点。结果:TOP 100论文出版集中在2006~2008年(72%)。93%论文来自口腔医学期刊,>1/3论文来自出版商Elsevier,>2/3论文需付费获取。论文数前10名为欧美国,中国位列11。63%论文由1国完成,2~4国合作最常见。每篇论文平均4个作者,同一作者最多6篇。研究方向主要为牙周病学(37%)包括种植学,研究设计以综述或专家观点为主(53%)。结论:分析高被引论文的出版信息,可为学者提供细致的成果发表和评价、学术交流和走向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 文献计量学 引用 口腔医学 开放获取 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色念珠菌影响口腔黏膜癌变的机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文书琼 郭君怡 +2 位作者 戴文晓 王迪侃 王智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705-710,共6页
微生物感染是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这样的观点:机会性白色念珠菌通过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增加患者患癌的概率和肿瘤转移的风险。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白色念珠菌可能通过以下几种机制来促进癌症发生:产生致癌副产... 微生物感染是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这样的观点:机会性白色念珠菌通过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增加患者患癌的概率和肿瘤转移的风险。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白色念珠菌可能通过以下几种机制来促进癌症发生:产生致癌副产物、引发炎症以及诱导辅助性T细胞17反应。本文就白色念珠菌影响口腔黏膜癌变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能够进一步阐明白色念珠菌和癌症发生之间的关系,有望为预防和治疗口腔黏膜癌变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致癌物质 癌变 炎症 辅助性T细胞17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牙牙髓干细胞在口腔组织再生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佩 林凌 赵玮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483-488,共6页
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是从脱落乳牙残留牙髓中提取的一种牙源性干细胞,其容易获取、储存和培养,并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等优异性能,与其他间充质干细胞相比优势明显。新近研究中,运用SHED的干细胞治疗已经在多种口腔组织再生修复中获... 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是从脱落乳牙残留牙髓中提取的一种牙源性干细胞,其容易获取、储存和培养,并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等优异性能,与其他间充质干细胞相比优势明显。新近研究中,运用SHED的干细胞治疗已经在多种口腔组织再生修复中获得良好的疗效。本文阐述了SHED的干性维持与分化调控及其在干细胞治疗中的优势,并针对SHED在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牙周组织再生、骨再生、神经保护和免疫调节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牙髓干细胞 干细胞治疗 组织再生 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科树脂渗透陶瓷复合材料制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胡雨欣 吕广超 +4 位作者 马骁 曹姗姗 李秋兰 赵克 张新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0,共8页
树脂渗透陶瓷(PICN)复合材料是一种由树脂和陶瓷2种互穿网状相构成的新型牙科修复材料,具有优良的天然牙仿生性能和易加工性,特别适用于基于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快速牙体缺失和缺损的修复,正逐渐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PICN... 树脂渗透陶瓷(PICN)复合材料是一种由树脂和陶瓷2种互穿网状相构成的新型牙科修复材料,具有优良的天然牙仿生性能和易加工性,特别适用于基于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快速牙体缺失和缺损的修复,正逐渐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PICN的力学性能和美学性能等可通过成分设计、优化制备工艺和表面改性等来调控。本文综述了PICN材料制备的研究进展,详述了多孔陶瓷制备、树脂渗透和固化工艺等方面研究现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材料 树脂渗透陶瓷 制备工艺 力学性能 美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响应型水凝胶及其在药物控释中的应用
6
作者 罗启培 张新春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水凝胶是一类易于功能化修饰及负载药物的聚合物材料,在药物递送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智能响应型水凝胶相比传统水凝胶具有刺激响应性,避免了传统水凝胶的早期爆释药物现象,可响应病理情况下的微环境变化或响应外加刺激从而实现按需... 水凝胶是一类易于功能化修饰及负载药物的聚合物材料,在药物递送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智能响应型水凝胶相比传统水凝胶具有刺激响应性,避免了传统水凝胶的早期爆释药物现象,可响应病理情况下的微环境变化或响应外加刺激从而实现按需控释药物,是更为智能的药物递送系统。本文全面综述了pH、活性氧、化学、温度、磁、光、超声响应型水凝胶独特的响应机制以及在各类疾病治疗中药物控释的创新应用,展现了这一领域的前沿进展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智能响应型水凝胶 药物递送 药物控制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胚叶发育不全的诊断及口腔早期修复
7
作者 林凌 李佩 赵玮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5年第4期478-485,共8页
外胚叶发育不全是一类以外胚层结构发育缺陷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其口腔表现以先天缺牙、牙体形态异常及颌骨发育障碍为核心,严重影响患儿的咀嚼功能、颌面发育及心理健康。本文系统介绍外胚叶发育不全患儿的多维度诊断策略体系及口腔早... 外胚叶发育不全是一类以外胚层结构发育缺陷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其口腔表现以先天缺牙、牙体形态异常及颌骨发育障碍为核心,严重影响患儿的咀嚼功能、颌面发育及心理健康。本文系统介绍外胚叶发育不全患儿的多维度诊断策略体系及口腔早期修复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医生对外胚叶发育不全患儿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胚叶发育不全 先天缺牙 早期修复 疾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拔牙技术的规范化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2
8
作者 贾搏 王勤 +11 位作者 陈军 郑广森 范松 叶青松 贺燕 张富贵 吴亚东 刘丰 欧阳可雄 张磊涛 吕晓智 赵建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4-1014,共11页
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领域最常见、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性手术。微创拔牙可减少牙拔除诊疗过程对患者产生的身心创伤,在临床运用中具有重要意义,被广泛推荐用于临床一线诊疗,但当前国内外尚无指南或共识对微创拔牙进行系统性介绍... 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领域最常见、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性手术。微创拔牙可减少牙拔除诊疗过程对患者产生的身心创伤,在临床运用中具有重要意义,被广泛推荐用于临床一线诊疗,但当前国内外尚无指南或共识对微创拔牙进行系统性介绍,无法为临床牙拔除整个过程提供实践指导。针对该问题,本共识根据国内外相关资料和临床工作经验,对微创拔牙的临床应用(适应证、适应群体和禁忌证)、整体流程(术前准备、手术步骤、术后处置、术后医嘱、用药及随访)和术后并发症进行系统整合,为微创拔牙临床运用进行全面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拔牙 规范化 操作流程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牙髓再生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陆慧 郑烨新 赵玮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7-474,共8页
牙髓再生是一种基于组织工程治疗牙髓坏死的新策略,应用种子细胞结合支架和生长因子,实现牙本质、血管和神经的新生。外泌体是一类直径约为30~150 nm的细胞外囊泡,在调控细胞间信息和物质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2016年以来,牙源性间充质... 牙髓再生是一种基于组织工程治疗牙髓坏死的新策略,应用种子细胞结合支架和生长因子,实现牙本质、血管和神经的新生。外泌体是一类直径约为30~150 nm的细胞外囊泡,在调控细胞间信息和物质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2016年以来,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因其在牙髓组织再生领域展现出的巨大潜力而备受瞩目。本文介绍了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种类和培养环境,并对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调控细胞成牙本质向分化、血管生成、神经再生和成骨向分化的作用和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牙髓再生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4
10
作者 陈琳 吴嘉桦 +4 位作者 辜为怀 林炯 黄文斌 夏泽洋 谭家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评价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疗效。方法:选取安氏Ⅱ类错患者15例,平均年龄为25.3岁。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通过重叠磨牙远移前后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并进行三维测量分析评价其远中移动磨牙的疗效。结... 目的:评价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疗效。方法:选取安氏Ⅱ类错患者15例,平均年龄为25.3岁。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通过重叠磨牙远移前后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并进行三维测量分析评价其远中移动磨牙的疗效。结果:双侧第一磨牙均平均向远中移动2.58 mm,左右侧第二磨牙分别平均向远中移动2.57 mm和2.68 mm,双侧中切牙均平均向近中移动0.34 mm。双侧中切牙在水平向上无明显移动,左右侧第一磨牙均平均颊向移动0.96 mm和0.97mm,左右侧第二磨牙平均颊向移动1.01 mm和1.11 mm。双侧中切牙无明显伸长或压低,双侧第一磨牙均平均压低0.26 mm,左右侧第二磨牙分别平均压低O.37 mm和0.36 mm。双侧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均无明显颊腭向旋转。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能有效地远中移动上颌磨牙,但会引起轻微的磨牙压低和前牙支抗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远中移动 无托槽隐形矫治 三维模型重叠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解剖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林正梅 方溢云 凌均棨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6-530,共5页
目的通过普通X线片法、牙科手术显微镜下探查结合插诊断丝拍片法以及透明标本法,了解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解剖特征。方法筛选出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人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363颗为研究对象。将离体牙拍摄颊舌向、... 目的通过普通X线片法、牙科手术显微镜下探查结合插诊断丝拍片法以及透明标本法,了解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解剖特征。方法筛选出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人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363颗为研究对象。将离体牙拍摄颊舌向、近远中向数字化X线片,初步判断根管数目。将离体牙开髓,采用牙科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法和离体牙透明标本法,观察并记录各牙齿的根管数目、类型。结果不同研究方法所得结果不同。普通X线片法多根管发现率为7.71%;牙科手术显微镜下探查结合插诊断丝拍片法多根管发现率为33.33%;透明标本法显示多根管发生率为34.44%,其中双根管27.82%,三根管5.79%,四根管0.83%。根管类型多样化,出现Vertuc-ci分类Ⅱ、Ⅲ、Ⅳ、Ⅴ及附加型(3-1)等。双根管的下颌第一前磨牙的髓底图特征为颊舌向直线,三、四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的髓底图呈平台状。结论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多根管出现率高,根管类型多样。牙科手术显微镜下探查法和插诊断丝拍片法结合,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数目和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磨牙 根管解剖形态 根管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瓷美学修复中预备体边缘与修复体边缘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14
12
作者 于海洋 岳莉 +18 位作者 刘伟才 刘峰 牛丽娜 邵龙泉 廖红兵 骆小平 李鸿波 江青松 于皓 赵彬 吴哲 李长义 吴国锋 王焱 牟雁东 刘云松 张海洋 陈吉华 刘洪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3-133,共11页
瓷美学修复是固定修复的热点,如何提升其边缘修复效果一直是瓷美学修复诊疗水平提升、相关并发症防治的重点以及医技合作的难点。但长期以来固定修复中对边缘的定义与分类、预备术以及制作工艺、质检等还存在诸多不完整的认知,医技统筹... 瓷美学修复是固定修复的热点,如何提升其边缘修复效果一直是瓷美学修复诊疗水平提升、相关并发症防治的重点以及医技合作的难点。但长期以来固定修复中对边缘的定义与分类、预备术以及制作工艺、质检等还存在诸多不完整的认知,医技统筹合作不足,而实操中医生或技师常常也缺乏核查牙体预备磨切量、预备体与修复体外形形态的可靠方法,大多依赖目测观察和个人经验。这些认知和医技实操的模糊欠缺,使得当前固定修复的边缘质量难以获得进一步的提升。随着数字化诊疗及制作技术在瓷美学修复中的大量运用,数字化牙科扫描及数控切削对边缘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无法被扫描识别的边缘,无法信息化,再便捷的数字化流程也无法进行下去;不符合数控加工规范的过薄过锐的边缘即使扫描成功,也无法准确切削。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难题,有效提升边缘质量,集合了参与专家的共同意见,本文将从边缘涉及的不规则微小目标修复体空间的分析设计梳理入手,采用口腔立体几何“线—面—体”视角,定义了预备体边缘和修复体边缘“两个边缘”的内涵,并对8个亚分类概念进行解读,进一步提出可及性好的两个边缘宽度的实测方法,以及临床和制作的质检实测核查方案。以实测核查几何量—目标修复体空间为特征的两个边缘的新认识与新方案,将对全程数字化瓷美学修复提供更好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备体边缘 修复体边缘 瓷美学修复 数字化 实测 医-患-技交流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舌侧自锁矫治器咬合过程瞬态动力学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夏琴香 常琛扬 +1 位作者 蔡斌 翟敬梅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9-664,共6页
目的研究瞬态咬合力作用下个性化舌侧自锁矫治器的应力分布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对其进行优化。方法采用CT扫描、逆向工程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构建全牙列、个性化舌侧矫治器及弓丝的整体三维模型,对其进行咬合过程的瞬态动态动力学非线性... 目的研究瞬态咬合力作用下个性化舌侧自锁矫治器的应力分布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对其进行优化。方法采用CT扫描、逆向工程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构建全牙列、个性化舌侧矫治器及弓丝的整体三维模型,对其进行咬合过程的瞬态动态动力学非线性分析及优化设计,并通过制造出优化后的舌侧矫治器进行试验研究,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结果托槽底板处产生的等效应力均要大于托槽体上其他部位的应力;通过在托槽盖上设置加强筋,使得托槽盖的最大等效应力降低了60.9%,避免了弓丝与托槽盖作用时过大的应力集中;托槽盖加载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结论临床进行舌侧正畸时,应关注咬合力作用点与矫治器的相对位置,避免影响矫治器的自锁性能;通过对矫治器进行优化,可将弓丝的弹性势能更加有效地传递到牙齿上,减少正畸力的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侧正畸 矫治器设计 咬合力 动态模拟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在牙髓干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和牙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颖 秦伟 +1 位作者 邹瑞 林正梅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3-347,共5页
通过诱导牙髓干细胞(DPSC)向成牙本质细胞方向分化,龋源性牙髓炎的治疗将不再局限于根管治疗这一临床选择,修复治疗也不再成为缺失牙治疗的唯一方案。促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尤其是P38MAPK通过直接或间接磷酸化特定的转录因子,将... 通过诱导牙髓干细胞(DPSC)向成牙本质细胞方向分化,龋源性牙髓炎的治疗将不再局限于根管治疗这一临床选择,修复治疗也不再成为缺失牙治疗的唯一方案。促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尤其是P38MAPK通过直接或间接磷酸化特定的转录因子,将细胞外刺激信号转导至细胞及其核内,从而引起一系列细胞生物学反应,如细胞增殖、分化、转化和程序性死亡。骨形态发生蛋白-2、矿物三氧化物聚合体和Biodentine皆可诱导DPSC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而三者正是通过MAPK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作用的。在组织工程支架诱导DPSC分化过程中,支架材料通过激活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促进了DPSC的分化。此外,MAPK信号转导通路参与牙髓损伤修复中DPSC的迁移、黏附和分化,参与牙髓损伤修复中牙本质的形成。由于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增殖、分化和生存等过程中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其反应分子、作用底物和作用机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牙髓干细胞 信号转导通路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膜厚度对舌侧矫治中下颌第1磨牙近中移动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旺玉 吴华锋 蔡斌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3-228,共6页
目的研究舌侧矫治中下颌第1磨牙近中移动过程,牙周膜厚度因素对牙齿及牙周组织应力和位移的影响。方法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方法,分别建立牙周膜厚度为0.15、0.2、0.25、0.3、0.35 mm的等牙槽骨高度的牙齿—牙周膜—牙槽骨三维模型,在舌... 目的研究舌侧矫治中下颌第1磨牙近中移动过程,牙周膜厚度因素对牙齿及牙周组织应力和位移的影响。方法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方法,分别建立牙周膜厚度为0.15、0.2、0.25、0.3、0.35 mm的等牙槽骨高度的牙齿—牙周膜—牙槽骨三维模型,在舌侧矫治中倾斜、旋转及整体移动载荷作用下,分析牙周膜、牙根及牙槽骨表面的应力和位移状况。结果由牙周膜厚度差异引起的牙周膜、牙根以及牙槽骨表面最大应力极大值与极小值之比分别为1.46、2.06、6.72,牙根、牙槽骨表面的最大位移极大值与极小值之比分别为1.65、1.50;对应不同的牙周膜厚度值,牙根及牙周组织最大应力部位在牙根、根分叉以及牙颈间变动。结论临床治疗中,应注意观察牙颈、根分叉以及牙根部位的变化,针对牙周膜厚度较小的患者,整体移动更有利于牙齿及牙周组织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侧矫治 牙周膜 有限元分析 应力 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张应力作用下成骨样细胞MG-63中c-fos基因和丝状肌动蛋白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堵安庆 王羽 +2 位作者 赵森 李炜鹏 赵志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0-433,438,共5页
目的探讨成骨样细胞MG-63中c-fos基因和细胞骨架丝状肌动蛋白(F-actin)的相互关系。方法对MG-63细胞施加周期性张应力,频率为0.5 Hz,细胞应变为2 000μstrain,按3、6、12 h不同时间段进行加载,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fos m... 目的探讨成骨样细胞MG-63中c-fos基因和细胞骨架丝状肌动蛋白(F-actin)的相互关系。方法对MG-63细胞施加周期性张应力,频率为0.5 Hz,细胞应变为2 000μstrain,按3、6、12 h不同时间段进行加载,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fos mRNA的变化,筛选最佳加载时间点,并作为实验组和0 h组进行对比,检测在细胞松弛素D作用下c-fos mRNA和F-actin的表达变化。结果周期性张应力可以诱导c-fos mRNA的表达增加,至3 h达到峰值;在周期性张应力作用下,MG-63细胞中F-actin的结构、排列发生改变,但荧光强度无明显变化;经细胞松弛素D处理后,张应力作用下的MG-63细胞的应力纤维明显减少,F-actin荧光强度降低,c-fos mRNA表达受抑制。结论周期性张应力作用下,F-actin的量并没有明显变化,只是出现了结构上的重组,且重组的是既有的F-actin。F-actin重组是应力诱导c-fos基因高表达的一个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张应力 成骨细胞 C-FOS基因 丝状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颧骨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一鸣 孙海鹏 邓飞龙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1-365,共5页
上颌骨严重萎缩的患者,剩余牙槽嵴的高度和宽度不足,不能为传统种植体提供锚定的骨组织,目前的解决方案有患者自身或异体骨移植、上颌窦提升同期骨移植、短种植体、翼上颌种植体、颧骨种植体和可摘修复体等。其中,颧骨种植体是一种比较... 上颌骨严重萎缩的患者,剩余牙槽嵴的高度和宽度不足,不能为传统种植体提供锚定的骨组织,目前的解决方案有患者自身或异体骨移植、上颌窦提升同期骨移植、短种植体、翼上颌种植体、颧骨种植体和可摘修复体等。其中,颧骨种植体是一种比较优良的方案,避免了植骨并可即刻修复,可在短时间内较理想地恢复患者的咀嚼、发音和颜面美观等,因此受到了学者们的青睐。近年来,颧骨种植体设计和手术技术迅猛发展,所以本文就颧骨种植体植入手术的相关解剖、植入指南、手术技术、即刻修复和应用前景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上颌骨萎缩 颧骨种植体 上颌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压应力刺激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早期增殖活性和差异表达基因的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范晓枫 王羽 +1 位作者 李宇 赵志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3-467,473,共6页
目的对比在张应力和压应力两种不同性质力的刺激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增殖活性的变化,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探讨不同应力作用后HPDLF增殖变化的分子机理。方法使用四点弯曲加力装置对细胞进行0.5 Hz、4 000μstrain的应力加... 目的对比在张应力和压应力两种不同性质力的刺激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增殖活性的变化,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探讨不同应力作用后HPDLF增殖变化的分子机理。方法使用四点弯曲加力装置对细胞进行0.5 Hz、4 000μstrain的应力加载,加载时间2 h,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张、压应力刺激对HPDLF增殖活性的影响,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两种应力刺激下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在两种应力刺激作用下,S期细胞百分比和细胞增殖指数均降低;差异表达的基因最主要位于细胞核,集中在转录因子活性相关基因群,参与最多的生物过程为转录因子调控,其中压应力引起的差异表达基因和生物过程的数量较张应力更多。结论1)周期性张、压应力作用下,HPDLF增殖变缓、细胞周期阻滞。2)细胞增殖变缓和细胞周期阻滞可看成是细胞对外界刺激的适应和自我保护,有利于HPDLF有更多的时间决定如何应答外界应力刺激,其应答的结果首先是转录水平上基因表达的改变,最主要的生物学反应是核转录调控。3)HPDLF对周期性压应力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张应力 压应力 增殖 基因芯片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牙列期间隙管理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维华 汪俊 +16 位作者 陈旭 王小竞 赵玮 宋光泰 吴礼安 蒋备战 张琼 王军 李宇 赵宁 谭家莉 李煌 舒睿 周陈晨 傅蕾 陈学鹏 邹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4-270,共7页
混合牙列期是乳牙列向恒牙列转化的过渡期,生物学过程复杂多变,伴随颌骨生长、继承恒牙胚发育、乳牙牙根的生理性吸收、周围牙槽骨的改建及软组织的生长和功能的建立。混合牙列期的乳恒牙是否正常替换,对颌骨的正常发育、良好咬合关系... 混合牙列期是乳牙列向恒牙列转化的过渡期,生物学过程复杂多变,伴随颌骨生长、继承恒牙胚发育、乳牙牙根的生理性吸收、周围牙槽骨的改建及软组织的生长和功能的建立。混合牙列期的乳恒牙是否正常替换,对颌骨的正常发育、良好咬合关系的建立和软组织的发育及其功能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乳恒牙的正常替换与恒牙萌出间隙密切相关。混合牙列间隙异常不仅直接关系此期错[牙合]畸形的发生、发展,甚至影响[牙合]、颌及面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混合牙列期的间隙管理是预防、降低错[牙合]畸形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混合牙列期可能出现的间隙问题、影响间隙大小的原因、混合牙列期间隙管理需要评估的内容和间隙管理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期为规范化混合牙列期间隙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牙列 错[牙合]畸形 间隙管理 早期矫治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成年人的上前牙临床牙冠长度及宽长比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余挺 杨希 +2 位作者 赵莉 李成章 尚姝环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03-1006,共4页
目的:测量汉族成年人的上前牙临床牙冠长度(Clinical crown length,CCL)及宽度-长度比(Clinical crown width∶length ratio,CCW∶CCL)。方法:2011~2012年于武汉大学招募20~30岁汉族大学生91名(32男、59女),取石膏模型测量双侧上中切牙(... 目的:测量汉族成年人的上前牙临床牙冠长度(Clinical crown length,CCL)及宽度-长度比(Clinical crown width∶length ratio,CCW∶CCL)。方法:2011~2012年于武汉大学招募20~30岁汉族大学生91名(32男、59女),取石膏模型测量双侧上中切牙(U1)、侧切牙(U2)、尖牙(U3)的CCW、CCL并计算CCW/CCL。结果:U1、U2、U3的CCL在男性依次为10.27、8.87、10.19mm,女性为9.72、8.36、9.46mm;CCW/CCL在男性依次为0.82、0.79、0.80,女性为0.86、0.83、0.84。CCL的左右侧差异显著,左>右0.08~0.14 mm(P<0.05);性别差异亦显著,男>女(P<0.01)。CCW∶CCL的牙位排序存在性别差异,男为U1=U3>U2,女为U1>U3>U2。CCL、CCW的U1∶U2∶U3比例无性别差异,分别为117∶100∶114、120∶100∶115。结论:本研究关于中国汉族成年人上前牙CCL、CCW/CCL数据可为我国汉族人牙周和修复美学设计及相关产品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牙冠 长度 宽度 宽长比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