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传播环境下的选择性接触与偏轨接触 被引量:14
1
作者 柳旭东 李喜根 刘洋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3-129,共7页
针对传播学研究新出现的互联网环境下的"最微媒介效果"范式的预测,本文分析了这一预测所依赖的选择性接触容易实现的假设,认为在网络媒体环境里人们主动或者无动机的广泛信息接触依然存在,而且网络媒体简化了这种行为的实现,... 针对传播学研究新出现的互联网环境下的"最微媒介效果"范式的预测,本文分析了这一预测所依赖的选择性接触容易实现的假设,认为在网络媒体环境里人们主动或者无动机的广泛信息接触依然存在,而且网络媒体简化了这种行为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偏轨信息接触在互联网媒体环境里可能更经常地发生,这两种行为都中和了选择性接触确认以及强化既有观点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接触 偏轨接触 最微媒介效果 扩展媒介接触 无动机信息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传播形态下的中国受众:总体特征及群体差异(上)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志安 沈菲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31,共5页
本文依据来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对37279个样本的统计分析,试图整体描绘新传播形态下的中国受众特征。文章首先简要描述了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受众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使用状况、媒体认知和评价;继而,对城镇... 本文依据来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对37279个样本的统计分析,试图整体描绘新传播形态下的中国受众特征。文章首先简要描述了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受众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使用状况、媒体认知和评价;继而,对城镇和农村受众、省市县受众、不同地区受众、不同年龄受众、不同性别受众、不同教育程度受众、不同收入受众的群体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我国受众的整体特征包括:媒体选择以电视为主,网络、报纸、广播、杂志为辅;使用动机以信息娱乐为主,创造表达意愿不强;期待媒体维护正义、解决问题,信任传统媒体多于网络媒体。此外,我国受众媒体使用和认知存在较大的群体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使用 媒体认知 总体特征 群体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与NGO:公益传播中的数字鸿沟现象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钟智锦 李艳红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2-117,共6页
针对中国403家草根NGO(公益组织)机构的新媒体使用状况的统计调查表明,中国公益组织之间的数字硬件鸿沟(digital access divide)并不明显,但是却存在数字媒体应用鸿沟(digital media application divide),主要表现在不同公益组织在对以w... 针对中国403家草根NGO(公益组织)机构的新媒体使用状况的统计调查表明,中国公益组织之间的数字硬件鸿沟(digital access divide)并不明显,但是却存在数字媒体应用鸿沟(digital media application divide),主要表现在不同公益组织在对以web2.0为代表的互联网服务的采纳上存在差异。这种应用领域的鸿沟存在于不同服务领域、不同地区及不同服务对象的公益组织之中。组织的规模、宣传资金的多寡以及对新媒体重要性的认知,都对其采纳和使用新媒体有正向作用。互联网时代公益传播的新局面,将取决于公益组织能否积极迎接新媒体技术的机遇和挑战,获得数字应用能力,以弥合数字应用鸿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硬件鸿沟 数字媒体应用鸿沟 NGO 新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传播形态下的中国受众:总体特征及群体差异(下)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志安 沈菲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40,共6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12年8月14日发布的《城市蓝皮书》表示,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首次超过了农村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断增长,但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也在加大。城乡差异首先是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学家黄亚生认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12年8月14日发布的《城市蓝皮书》表示,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首次超过了农村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断增长,但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也在加大。城乡差异首先是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学家黄亚生认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村地区金融改革和私营企业发展迅猛,最贫穷省份的私营乡镇企业最富活力。但90年代后农村行政管理集权化,农村家庭居民收入增长减缓,城乡差距逐渐拉大④;其次,城乡差异还表现在文化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 群体差异 传播形态 农村地区 受众 改革开放初期 居民收入增长 城乡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媒体与非盈利组织的危机传播 被引量:5
5
作者 曾繁旭 戴佳 席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28,共4页
社交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对传统的危机传播观念形成了挑战。以非盈利组织为例,近来中国的非盈利组织在社交媒体环境下不断爆发危机,展现其危机传播观念的不足。本文选取2011年6月份爆发的"郭美美"事件和8月份的"卢美美... 社交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对传统的危机传播观念形成了挑战。以非盈利组织为例,近来中国的非盈利组织在社交媒体环境下不断爆发危机,展现其危机传播观念的不足。本文选取2011年6月份爆发的"郭美美"事件和8月份的"卢美美"事件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分析事件中危机的传播模式和组织的公关行为,尝试厘清在社交媒体语境下非盈利组织的危机传播特征,并为其建构新的公关制度与观念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非盈利组织 危机传播 组织公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新闻传播研究的困惑、追问与反思——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委员会成立研讨会会议综述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志安 束开荣 刘颂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3-153,168,共2页
2016年8月28日,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委员会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成立,共有100余家高校理事单位的代表出席成立大会。与会学者围绕"新闻实务研究的理论化路径""应用新闻传播学的实践创新""互联网时代的应用新闻传... 2016年8月28日,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委员会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成立,共有100余家高校理事单位的代表出席成立大会。与会学者围绕"新闻实务研究的理论化路径""应用新闻传播学的实践创新""互联网时代的应用新闻传播研究"这3个主题开展专场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研究 新闻传播研究 中国新闻史 新闻传播教育 媒体时代 设计学院 会议综述 媒介融合 互联网产业 传播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健康信息在农民工群体的传播研究——以问题解决情境理论为基础 被引量:7
7
作者 李莹 林功成 陈霓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2-90,共9页
依据问题解决情境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探索了影响农民工性健康信息寻求行为的心理因素。研究发现,性病感染的风险感知、对性病感染问题的涉入认识,以及解决性病问题的行动受限认识影响着农民工了解性健康信息的动机,而动机直接作用于农民... 依据问题解决情境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探索了影响农民工性健康信息寻求行为的心理因素。研究发现,性病感染的风险感知、对性病感染问题的涉入认识,以及解决性病问题的行动受限认识影响着农民工了解性健康信息的动机,而动机直接作用于农民工对性健康信息的寻求。在此基础上,研究将农民工分为四类群体,四类农民工在各项心理因素及通过各类渠道接触性健康信息频率上均呈现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性健康 问题解决情境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传播舆论场域研究:媒体与公众二维视角 被引量:7
8
作者 吴柏林 许星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环保传播主体、客体以及对象的深刻变化使环保传播以媒体为本位的传统环境新闻模式向媒体与公众二维本位环保传播的新社会运动转变,并形成了全民参与的环保传播舆论场域。环保传播舆论场域能够持续形成社会舆论及压力以传播环保知识、... 环保传播主体、客体以及对象的深刻变化使环保传播以媒体为本位的传统环境新闻模式向媒体与公众二维本位环保传播的新社会运动转变,并形成了全民参与的环保传播舆论场域。环保传播舆论场域能够持续形成社会舆论及压力以传播环保知识、监督约束环境行为。在主体自身因素、制度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环保传播会出现舆论场域异化等困境和问题。为此,应从主体培育、制度建设和环境优化多角度进行治理,塑造公众环保意识,培育社会绿色环保舆论,推动环保传播有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传播 舆论 场域 媒体 公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笔式交互的人机混合CAD概念设计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洋 康文惠 +6 位作者 黄进 袁晓芳 陈雪锦 于茜 武汇岳 田丰 戴国忠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50-2063,共14页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不断推动各个领域的智能化发展,笔式交互技术的进步使基于草图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得到了设计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现有的CAD概念设计方法没有真正回归纸/笔工具带来的自然交互方式。如何利用人机混合智能的...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不断推动各个领域的智能化发展,笔式交互技术的进步使基于草图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得到了设计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现有的CAD概念设计方法没有真正回归纸/笔工具带来的自然交互方式。如何利用人机混合智能的方法辅助并改进现有的CAD概念设计,准确、高效、自然地采集手绘草图数据并生成CAD模型,是目前面临的挑战。鉴于此,首先介绍了CAD概念设计、笔式用户界面、人机混合智能、草图理解的发展情况;然后介绍了典型的CAD工具与相关交互技术;结合现有的技术与问题,提出了一个通用的基于笔式交互的人机混合CAD概念设计框架,并给出此框架的应用场景与实例;最后对笔式交互的人机混合CAD概念设计框架进行分析,为以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概念设计 笔式用户界面 人机混合 草图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团关系视野下新机关媒的传播调适研究——以@共青团中央微博为个案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志安 章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53,共7页
以党团关系为视野、以@共青团中央微博为研究对象,运用传播调适概念来理解共青团中央如何通过新媒体传播来体现自身的使命担当。研究发现,共青团中央主要通过价值观培育、权益维护以及心理建设等三个层面进行传播调适。价值观培育层面... 以党团关系为视野、以@共青团中央微博为研究对象,运用传播调适概念来理解共青团中央如何通过新媒体传播来体现自身的使命担当。研究发现,共青团中央主要通过价值观培育、权益维护以及心理建设等三个层面进行传播调适。价值观培育层面更加注重"替党分忧",团中央主要通过民族主义/国家主义话语建构帮助政党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巩固文化领导权;权益维护和心理建设则更加注重"为民谋利",共青团中央既促进青年权益保护等实际的"问题解决",又针对青年实施其成长过程中的"心态调适"。总体来说,运用社交媒体进行的新媒体传播成为团中央提升政治影响的理性选择,其宣传模式既包括对话语的调适,还依托整个团组织系统内部的动员,以此完成众包化生产以及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它所代表的新机关媒"话语调适+组织动员"模式与新党媒构建的"话语调适+资源整合"模式,共同完善和丰富了多样化、分层化的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团关系 共青团中央 传播调适 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算法正当性的话语建构与传播权力重构研究 被引量:50
11
作者 张志安 周嘉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36,41,共8页
以今日头条算法争议事件为例,考察以人民网为代表的党媒、以都市报为代表的市场化媒体、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聚合类平台媒体公司、以腾讯和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以新浪和网易等为代表的门户网站等五类行动主体,针对算法正当性... 以今日头条算法争议事件为例,考察以人民网为代表的党媒、以都市报为代表的市场化媒体、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聚合类平台媒体公司、以腾讯和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以新浪和网易等为代表的门户网站等五类行动主体,针对算法正当性进行话语建构或消解的过程,由此把握技术进场对既有传播权力格局的影响以及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的焦虑。研究发现,平台媒体、互联网巨头、门户网站主要从绩效正当性、规范正当性构建算法话语的正当性,而党媒和市场化媒体从价值正当性、规制正当性消解算法的权威。同时,市场化媒体在融合转型过程中不断加强技术采纳,呈现出规制正当性与绩效正当性话语交织的特征。总体上,这五类媒体行动者之间的话语互动浮现出同构、对抗、规训、合谋等四种关系。算法争议的原因表面上是技术正当和人本理性的冲突,实质上则是意识形态与技术平台围绕传播效果展开争夺,而且政治权力可以在价值层面有效驯化技术或对技术进行矫正,并在话语公开规训的过程中得到强化。此外,平台媒体通过向主流媒体反哺技术和共享数据资源,增加政治资本和争取专业媒体的认同,努力巩固自身运营的正当性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平台媒体 技术逻辑 传播权力 正当性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际传播、参照群体与受众部落——以7喜系列视频为例解析病毒营销传播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宁 郑雁询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9-113,共5页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选取7喜饮料品牌于2010-2012年在中国的社会化媒体上投放的系列病毒视频为整体案例,以5W模式梳理其中病毒营销传播的信息、传受双方、渠道和效果,发现社会化媒体的社会性和传播交互性使病毒营销传播...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选取7喜饮料品牌于2010-2012年在中国的社会化媒体上投放的系列病毒视频为整体案例,以5W模式梳理其中病毒营销传播的信息、传受双方、渠道和效果,发现社会化媒体的社会性和传播交互性使病毒营销传播强化了人际传播网络与参照群体的影响,同时实现了从内容消费到关系外扩的联动,形成社交网络集群中心,促进了受众部落的形成,最后对社会化媒体背景下的营销传播学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营销 营销传播 社会化媒体 人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闻传播到公共传播——关于新闻传播教育范式转型的思考 被引量:85
13
作者 张志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7-84,131,共8页
新媒体环境下,伴随着网络化关系社会的兴起,新闻传播教育的整体范式需要从面向"新闻传播"转向"公共传播",具体体现为三种观念转型:其一,从学科建制化和教育"拼贴化"的角度看,有必要运用传播学的学科体系... 新媒体环境下,伴随着网络化关系社会的兴起,新闻传播教育的整体范式需要从面向"新闻传播"转向"公共传播",具体体现为三种观念转型:其一,从学科建制化和教育"拼贴化"的角度看,有必要运用传播学的学科体系来重构新闻学的理论、研究及教学;其二,从面向行业而培养和面向社会培养的角度看,面向社会培养公共传播人才,而非只是面向机构培养职业新闻人才;其三,从规范性理论和经验性理论的角度看,以传播学的"经验性理论"来改造新闻学的"规范性理论"可以成为教育改革的良好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 教育范式 公共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文本挖掘技术在新闻传播学科的应用 被引量:24
14
作者 钟智锦 王童辰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18,共7页
文本挖掘技术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日渐广泛,本文对比了文本挖掘和传统的内容分析法,介绍了文本挖掘的几种常用技术,即词典法、无监督的机器学习和有监督的机器学习,通过案例阐述了这些方法在情感分析、主题建模、语义网络中的具体应... 文本挖掘技术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日渐广泛,本文对比了文本挖掘和传统的内容分析法,介绍了文本挖掘的几种常用技术,即词典法、无监督的机器学习和有监督的机器学习,通过案例阐述了这些方法在情感分析、主题建模、语义网络中的具体应用。本文总结了文本挖掘技术在新闻传播学科中的使用场景和特征,分析了它给传播学研究带来的机遇及其在发展应用中的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挖掘 文本分析 情感分析 主题模型 语义网络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精神标识的要义凝练与国际传播 被引量:19
15
作者 詹小美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56-61,共6页
中华"精神标识"是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凝练与符号化表达,其身份识别、精神凝聚和文化竞争功能的发挥,对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外塑造国家形象。在现实性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大国崛起的精神... 中华"精神标识"是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凝练与符号化表达,其身份识别、精神凝聚和文化竞争功能的发挥,对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外塑造国家形象。在现实性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大国崛起的精神需要,"执政理念、社会治理、文化传承、国际担当","人民为本、家国情怀、德法兼治、和而不同",构成了中华精神标识要义凝练的时代图景、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中华精神标识所蕴含的民族情感、规范、目标以同类价值意识的深刻表达,指涉了社会化导引的感染力、约束力和引领力。"一带一路"倡议是国家形象塑造的实体化和具象化,中华精神标识的国际传播应在"一带一路"的系统推进中,关注魅力型、全面型、精准型的传播方式,进行传播效果评估和路径优化,让世界读懂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精神标识 社会化导引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空间嬗变下网络传播框架对主权的冲击及规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聂静虹 刘璨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9-175,共7页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家主权争夺的战场正逐渐扩张到网络空间。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理解网络政治传播框架的转变,重视网络空间的战略意义并进行有效规制,对于维护现代国家安全意义深远。本文结合框架效应理论,分析了国家空间嬗变下...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家主权争夺的战场正逐渐扩张到网络空间。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理解网络政治传播框架的转变,重视网络空间的战略意义并进行有效规制,对于维护现代国家安全意义深远。本文结合框架效应理论,分析了国家空间嬗变下的网络信息传播框架及其对主权国家的冲击,进而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网络空间规制建议,包括在宏观层面优化各类主体的职能结构与功能互补,在中观层面加大"互联网+"的新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监管的力度,在微观层面监测意见领袖言论,追踪研究青年网络舆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权 国家空间嬗变 网络传播框架 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形界面的隐喻设计 被引量:21
17
作者 廖宏勇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6-82,共7页
隐喻可以让一些晦涩难懂的概念或操作过程通俗化。隐喻在图形界面设计中是一种基本的造型观念和重要的表现手法,它主要通过图形符号来传达意义。图形界面设计构筑隐喻的基本方式是归纳与联想,通过归纳和联想来阐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隐喻可以让一些晦涩难懂的概念或操作过程通俗化。隐喻在图形界面设计中是一种基本的造型观念和重要的表现手法,它主要通过图形符号来传达意义。图形界面设计构筑隐喻的基本方式是归纳与联想,通过归纳和联想来阐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形成恰如其分的隐喻解。隐喻作为认知思维的一种方式,它与人的认知过程、记忆过程和情感因素息息相关,它能使图形界面的信息交互更加通畅,它也能演化成为一套有效的设计程序与方法,用以增强图形界面的可用性。总之,隐喻是一种设计的潜力资源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图形界面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传播研究的理论路径与现实关照 被引量:9
18
作者 曾繁旭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52,共3页
中国的"公民传播"在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逐步拓展,并发展成为民众进行利益表达,影响公共政策,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机制。但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却还比较零星,而且彼此之间缺乏对话,对于现有理论概念的梳理更是不足。... 中国的"公民传播"在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逐步拓展,并发展成为民众进行利益表达,影响公共政策,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机制。但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却还比较零星,而且彼此之间缺乏对话,对于现有理论概念的梳理更是不足。本文介绍了国外"公民传播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将其划分为三种研究路径,以期对中国的研究有所镜鉴;另外,本文也介绍了"公民传播"在当下中国的实践状态与发展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传播 公共新闻 公共议题 传媒公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传播,微关系:对广东省三个政务微博的考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115,共5页
本研究从政府传播的视角出发,考察广东省三个政务微博——"广州公安""莞香花开"和"广东共青团"的传播行为和特点,发现三个政务微博的发布形式兼具主动和原创,对于网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在内容发布上... 本研究从政府传播的视角出发,考察广东省三个政务微博——"广州公安""莞香花开"和"广东共青团"的传播行为和特点,发现三个政务微博的发布形式兼具主动和原创,对于网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在内容发布上仍以宣传为主,以解释、沟通、引导为目的的内容为数有限,对微博评论的回复率较低。笔者认为,以微博为典型代表的社交媒体对原有的官民沟通格局带来了新的变化,展示的是当前社会政府与民众的一种"微关系",政务微博是需要政府部门重视并积极打造的一个"关系场域"。研究建议,在新媒体环境中政府需了解新媒体传播模式,政务微博运营应当利用新媒体特性畅通民众言路,积极营造畅通有效的社会沟通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务微博 社交媒体 微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与新闻传播研究:热点与反思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志安 曹艳辉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11,共9页
近年来,大数据迅速成为全球性热门话题,并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本研究主要对2011~2016年间发表在新闻传播学领域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期刊上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由此评述大数据语境下的新闻传播研... 近年来,大数据迅速成为全球性热门话题,并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本研究主要对2011~2016年间发表在新闻传播学领域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期刊上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由此评述大数据语境下的新闻传播研究现状。研究发现,理论驱动的大数据实证研究、大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创新、实务导向的大数据应用研究、大数据引发的伦理法制研究成为本学科新的研究热点。从认知论看,已有研究主要在"变革"与"反思"的双重语境下展开,"变革"话语占主导地位,反思性研究不足;从方法论看,大数据实证研究为本学科的研究路径创新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例和想象空间,但国内期刊鲜有发表,主要困难在于大数据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实证研究 应用研究 伦理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