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剖宫产后早期盆底肌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林环宇 于敏 路旭宏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9-424,共6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早期盆底肌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4年9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产科剖宫产分娩,并在产后6~8周于盆底康复专科门诊接受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的35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记录其前、后静息阶段肌电值和快...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早期盆底肌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4年9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产科剖宫产分娩,并在产后6~8周于盆底康复专科门诊接受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的35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记录其前、后静息阶段肌电值和快肌、慢肌阶段肌电值,分析剖宫产产后早期盆底肌力的可能影响因素,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孕前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孕期体质量增加≥11.5 kg、妊娠期高血压和足月产是剖宫产后早期前静息阶段盆底肌电值异常的危险因素(OR>1,P<0.05);孕期体质量增加≥11.5 kg、胎膜早破、足月产是剖宫产后早期后静息阶段盆底肌电值异常的危险因素(OR>1,P<0.05);孕前BMI>24 kg/m^(2)和子痫前期是剖宫产后早期快肌阶段盆底肌电值异常的危险因素(OR>1,P<0.05);子宫肌瘤病史是剖宫产后早期慢肌阶段盆底肌电值异常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影响剖宫产后早期盆底肌力的因素有孕前BMI>24 kg/m^(2)、孕期体质量增加≥11.5 kg、妊娠期高血压、足月产、胎膜早破、子痫前期、子宫肌瘤病史,产前合并以上危险因素产后早期盆底肌力更易受损,产后应尽早开展针对性的盆底康复治疗,以降低盆底肌力受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盆底肌力 产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CO1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2
作者 陈珣 郑真霞 阮雪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1-580,共10页
背景与目的:跨膜和卷曲螺旋结构域1(transmembrane and coiled-coil domains 1,TMCO1)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内质网钙离子通道蛋白,已被发现与多种肿瘤的进展相关,但其在宫颈癌中的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TMCO1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 背景与目的:跨膜和卷曲螺旋结构域1(transmembrane and coiled-coil domains 1,TMCO1)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内质网钙离子通道蛋白,已被发现与多种肿瘤的进展相关,但其在宫颈癌中的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TMCO1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质粒转染宫颈癌HeLa细胞,获得稳定过表达TMCO1的细胞株和稳定敲减TMCO1的细胞株。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EdU标记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并将稳定过表达TMCO1细胞与对照细胞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显示,宫颈癌HeLa细胞过表达TMCO1后,增殖能力显著增加(P<0.05);EdU标记实验显示,宫颈癌HeLa细胞过表达TMCO1后,进行活跃DNA合成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1)。宫颈癌HeLa细胞敲减TMCO1后,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7表达增加,组蛋白H3的磷酸化减弱;克隆形成实验显示,敲减TMCO1显著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P<0.001);EdU标记实验显示,宫颈癌HeLa细胞敲减TMCO1后,进行活跃DNA合成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 <0.05)。Transwell实验显示,宫颈癌HeLa细胞过表达TMCO1后,迁移能力显著增加(P<0.001);敲减TMCO1显著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迁移(P<0.001)。稳定过表达TMCO1细胞中与细胞外基质-黏附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转导通路显著激活,而核糖体相关等通路受到抑制。结论:TMCO1过表达显著促进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敲减TMCO1显著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和迁移,TMCO1可能通过调节细胞的黏附及信号转导影响HeLa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TMCO1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士为终末期患者实施本土化叙事护理的体验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丹 陈群 +7 位作者 王艳波 张金梅 李贤慧 邹莉萍 杜玉虹 蒲世娟 王海燕 李扬会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6,共6页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为终末期患者实施叙事护理的体验,为本土化叙事护理的临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法,选取12名为终末期患者实施过叙事护理的临床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为终...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为终末期患者实施叙事护理的体验,为本土化叙事护理的临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法,选取12名为终末期患者实施过叙事护理的临床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为终末期患者实施本土化叙事护理的过程中,临床护士的体验包括临床变革、实践历程、自我获益、困境与挑战4个主题。结论:通过对终末期患者实施本土化叙事护理,既缓解了临终患者的痛苦,也提升了护士的职业价值感,但叙事护理实践也面临着较多的挑战,需要来自管理层及组织层面的支持,以确保本土化叙事护理实践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化 叙事护理 临床护士 终末期患者 安宁疗护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坦素罗辛与溴吡斯的明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 被引量:22
4
作者 任爱民 杨丹 +3 位作者 韩立敏 许明 张秀珍 屠蕊沁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3-375,379,共4页
目的分析盐酸坦素罗辛联合溴吡斯的明防治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3月至2007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因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患者57例,治疗组28例,为拔导尿管前后口服盐酸坦素罗辛和溴吡斯的明... 目的分析盐酸坦素罗辛联合溴吡斯的明防治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3月至2007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因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患者57例,治疗组28例,为拔导尿管前后口服盐酸坦素罗辛和溴吡斯的明的患者;对照组29例,为单纯导尿的患者。两组手术范围、术中出血、年龄等情况大致相当。比较两组尿潴留发生情况及药物毒副反应。结果在经术后常规导尿1周或2周,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生尿潴留者分别为3例(10.7%)与17例(58.6%),尿潴留发生率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1)。首次拔管后治疗组平均膀胱残余尿量为(44.4±60.9)mL,对照组为(167.8±159.9)mL,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1)。分层数据显示,无论术后1周还是2周拔除导尿管,治疗组的膀胱残余尿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未观察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盐酸坦素罗辛联合溴吡斯的明对防治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的尿潴留有较好的作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尿潴留 坦素罗辛 溴吡斯的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卵巢功能及子宫内膜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林穗青 李红 +2 位作者 程利南 孙巧英 刘斯青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5-238,共4页
目的 探讨连续 (每天 )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卵巢功能、子宫内膜发育的影响 ,对服药妇女月经周期、各脏器功能的影响及副作用 ,及其作为口服避孕药的可能。方法  40名有正常月经周期的健康妇女 ,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 2 0名。Ⅰ组口服 2... 目的 探讨连续 (每天 )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卵巢功能、子宫内膜发育的影响 ,对服药妇女月经周期、各脏器功能的影响及副作用 ,及其作为口服避孕药的可能。方法  40名有正常月经周期的健康妇女 ,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 2 0名。Ⅰ组口服 2mg/d米非司酮 ;Ⅱ组口服 5mg/d米非司酮 ,共 12 0d。在服药前后 30d和服药期内每周留 1次晨尿 ,检测E、P2 并发月经卡 ,每天记录阴道流血情况。每 30d随访检测肝肾功能、血常规、血糖、血脂、电解质、E2 、P、FSH、LH、PRL等 ,并阴道超声检测卵泡发育、子宫内膜厚度等。服药前月经周期中期 (月经第 10~ 12天 ) ,服药第 6 0天及服药第 12 0天共 3次活检子宫内膜标本作病理检查 ,包括HE染色、雌孕激素受体染色。结果 服药期间肝肾功能、电解质、脂质代谢、血糖等无明显异常改变 ,无严重副反应。Ⅰ组 80 %妇女闭经 ,Ⅱ组 90 %闭经 ;服药 80个月经周期中 ,Ⅰ组仅 2个周期 (2 / 80 )有排卵 ,Ⅱ组仅 1个周期 (1/ 80 )有排卵。无一例妇女妊娠。大部分子宫内膜处于持续增生期并逐渐增厚 ,未发现子宫内膜有增生过长或不典型增生。结论 ①连续口服 2mg或 5mg米非司酮可以抑制卵泡发育、排卵 ,阻碍子宫内膜发育成熟 ;②连续口服 2mg或 5mg米非司酮对妇女的肝肾功能、电解质、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口服 小剂量 米非司酮 卵巢功能 子宫内膜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9-2003年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及发病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6
作者 杨丹 韩立敏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9-480,483,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35年间子宫内膜癌的病例,了解子宫内膜癌发病在35年间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医院1969年3月-2003年1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病例209例,以年代为限分为3组,1969-1979年第1组25例,1980-1989年第2组41例,1990-1999年第3... 目的通过分析35年间子宫内膜癌的病例,了解子宫内膜癌发病在35年间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医院1969年3月-2003年1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病例209例,以年代为限分为3组,1969-1979年第1组25例,1980-1989年第2组41例,1990-1999年第3组57例,2000年1月-2003年12月为第4组86例。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4组病例占同期妇科住院病例的比例、对发病例数、发病年龄、生育和月经情况、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肥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组病例分别是同期妇科住院病例的0.39%、0.68%、0.84%和17.4%。第4组是第1、2、3组的44.6倍、25.6倍、20.7倍,第3组是第1、2组的2.2倍、1.2倍,第2组是第1组的1.7倍。子宫内膜癌病例数以每10年几何对数的速度增长,第4组的年平均数是第1组的10倍。发病年龄每10年增大1岁,P=0.0328。第3、4组流产数明显多于第1、2组P=0.036,P=0.003。第4组绝经年龄和行经年限增加P=0.0444,P=0.0020。第3、4组合并糖尿病、肥胖病例明显增加P=0.0114,P=0.0282。结论我国目前子宫内膜癌的病例增长迅速与国外一致,发病年龄并未年轻化,同国外相近。近10年糖尿病、肥胖发病率增加、绝经延后和行经年限增加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增加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3年 癌发病率 因素分析 1980-1989年 1990-1999年 子宫内膜癌 回顾性分析 发病年龄 住院病例 2000年 糖尿病 变化特点 中山医院 对照研究 月经情况 比较分析 绝经年龄 病例数 高血压 肥胖 平均数 年轻化 妇科 同期 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欣 杨丹 +2 位作者 王建华 颜志平 程洁敏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5-647,F003,共4页
目的 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 (UA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用 4F或 5FCobra导管插管至双侧子宫动脉 ,给予聚乙烯醇 (PVA)或PVA加用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至血流停止。分析 1999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1月在本院接受UAE治疗的 ... 目的 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 (UA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用 4F或 5FCobra导管插管至双侧子宫动脉 ,给予聚乙烯醇 (PVA)或PVA加用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至血流停止。分析 1999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1月在本院接受UAE治疗的 10 5例子宫肌瘤患者的情况。结果 最大肌瘤体积术后 6个月和 12个月分别平均缩小 5 2 %和 5 3% ,月经过多、腹痛腹胀及尿频缓解明显 ,而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改善不明显。UAE术后 5 9%的患者出现栓塞后综合征 (不同程度的下腹痛、发热、呕吐等 ) ,对症处理后缓解或消失。结论 作为一种微创手术 ,UAE可有效缩小肌瘤的体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子宫肌瘤 子宫动脉栓塞术 UAE 缓解 患者 并发症 聚乙烯醇 PVA 缩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前列甲酯栓阴道给药、舌下含服预防产后出血 被引量:56
8
作者 黄卫红 蔡涵蓉 +1 位作者 李红 程利南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观察卡前列甲酯栓(卡孕栓)对产后出血发生的影响及其副作用。方法将正常足月妊娠阴道分娩者80例随机分成3组,其中2组为卡孕栓实验组,以不同给药途径分为阴道用药组(25例)与舌下含服组(25例),对照组(30例)则常... 目的观察卡前列甲酯栓(卡孕栓)对产后出血发生的影响及其副作用。方法将正常足月妊娠阴道分娩者80例随机分成3组,其中2组为卡孕栓实验组,以不同给药途径分为阴道用药组(25例)与舌下含服组(25例),对照组(30例)则常规静脉推注麦角新碱。结果3组产妇的第3产程平均时间分别是7.64、5.52和6.44min,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产后2h内的平均出血量,对照组(260.83ml)与卡孕栓阴道给药组(190.28ml)及舌下含服组(199.80ml)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01);两卡孕栓组间则未见差异。两实验组产妇均未发生明显副反应。结论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优于麦角新碱,其阴道用药及舌下含服都是有效给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前列甲酯栓 麦角新碱 产后出血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凌草甲素下调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14(pp-GalNAc-T14)表达对肾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李鑫 郭剑明 +1 位作者 徐凯 王国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3-276,292,共5页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下调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14(polypeptide N-acetylgalactosaminy-transferase 14,pp-GalNAc-T14)表达对人肾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收集20例根治性肾癌切除标本的肾癌组织和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用RT-PCR法...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下调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14(polypeptide N-acetylgalactosaminy-transferase 14,pp-GalNAc-T14)表达对人肾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收集20例根治性肾癌切除标本的肾癌组织和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用RT-PCR法检测肾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肾组织中pp-GalNAc-T14mRNA的表达情况;用单四唑(MTT)法观察冬凌草甲素对该细胞系(786-0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的抑制杀伤效果,并运用RT-PCR法检测用药前后pp-GalNAc-T14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肾癌组织和正常肾组织中pp-GalNAc-T-14mRNA均有表达,扫描定量显示pp-GalNAc-T14mRNA的表达在肾癌组织中较正常肾组织高34.91%(P<0.05)。(2)冬凌草甲素作用于786-0细胞后,细胞中pp-GalNAc-T14表达较空白对照组24h下降15.98%、48h下降44.30%、72h下降58.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冬凌草甲素可以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随着冬凌草甲素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制细胞增殖作用逐渐增强,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16μmol/L的冬凌草甲素引起的生长抑制明显高于8μmol/L的抑制率(P<0.05),最高可达90%以上。结论 pp-GalNAc-T14通路与肾癌的发生可能有关;冬凌草甲素可以下调O-糖链的起始糖基化转移酶pp-GalNAc-T14的表达,产生抑制肾癌细胞的作用;冬凌草甲素可能成为RCC治疗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RCC) 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14(pp-GalNAc-T14) 冬凌草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187例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湘军 李娜 方秀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0期787-788,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术式选择。方法187例输卵管妊娠根据生育要求及意愿行输卵管切除术102例,输卵管开窗术85例。结果输卵管切除术组手术时间(40.4±9.9)min,术中出血量(17.7±5.4)ml,术后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术式选择。方法187例输卵管妊娠根据生育要求及意愿行输卵管切除术102例,输卵管开窗术85例。结果输卵管切除术组手术时间(40.4±9.9)min,术中出血量(17.7±5.4)ml,术后住院时间(3.8±0.5)d,术后血β-hCG 7~14d降至正常,无并发症;输卵管开窗术组手术时间(88.8±10.3)min,术中出血量(80.6±4.4)ml,术后住院时间(7.4±0.9)d,术后血β-hCG 10~33d降至正常,术后并发症2例(术后腹腔出血和持续异位妊娠各1例)。116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输卵管切除术组60例无再次输卵管妊娠;输卵管开窗术组56例,术后行输卵管通液或碘油造影检查,37例通畅,25例宫内妊娠,2例同侧输卵管再次妊娠。结论输卵管切除术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出血少,并发症少,是治疗输卵管妊娠首选的手术方式。输卵管开窗术仅对有生育要求患者施行,但要警惕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并注意术中如止血效果不满意时,应果断行输卵管切除术或中转开腹止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输卵管妊娠 输卵管切除术 输卵管开窗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的MRI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1
作者 马莉 屠蕊沁 蒋亚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5-258,共4页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病人的MRI表现,评价MRI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手术证实子宫内膜癌病人的MRI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FIGO分期原则,将术前MRI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以病理结果为基准,MRI判断肌层侵犯的准...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病人的MRI表现,评价MRI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手术证实子宫内膜癌病人的MRI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FIGO分期原则,将术前MRI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以病理结果为基准,MRI判断肌层侵犯的准确率为77.8%(28/36),分期准确率为86.1%(31/36)。结论:MRI能够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癌的病灶范围及肌肉侵犯情况,术前诊断及分期价值较高,建议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磁共振成像 肿瘤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例残角子宫妊娠临床报道 被引量:13
12
作者 许华 朱瑾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通过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4例残角子宫妊娠病例的报道,探讨残角子宫妊娠的诊断和治疗现状。方法对1995~2005年我院收治的4例残角子宫妊娠病例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目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3例患者因人流术后未... 目的通过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4例残角子宫妊娠病例的报道,探讨残角子宫妊娠的诊断和治疗现状。方法对1995~2005年我院收治的4例残角子宫妊娠病例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目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3例患者因人流术后未见绒毛转入我院。入院时均无明显临床症状。3例患者行B超检查,其中2例提示为残角子宫妊娠。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结论残角子宫妊娠罕见,孕早期常无临床表现,B超及MRT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手术是最重要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角子宫妊娠 超声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诊刮与核磁共振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宫颈浸润的比较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丹 曾蒙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91-893,共3页
背景与目的:以往子宫内膜癌宫颈浸润术前诊断依据分段诊断性刮宫得出,而其方法的可靠性受到质疑。因此本文旨在提高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宫颈浸润的准确性,减少手术过治或手术不到位的状况,为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术前同时接... 背景与目的:以往子宫内膜癌宫颈浸润术前诊断依据分段诊断性刮宫得出,而其方法的可靠性受到质疑。因此本文旨在提高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宫颈浸润的准确性,减少手术过治或手术不到位的状况,为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术前同时接受分段诊刮(dilatations and curettages,D&C)和核磁共振成像(MRI),术后组织病理诊断。其中被任意一项检查方式诊断为宫颈受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共34例。分段诊刮、MRI的诊断结果分别与术后组织病理诊断进行比较,比较分析两种方法判断子宫内膜癌宫颈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34例中手术临床病理分期Ⅱ期即宫颈浸润21例,分段诊刮诊断符合率26.5%、MRI为80%,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MRI显著优于分段诊刮。结论:盆腔MRI并增强检查作为术前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和宫颈浸润之首选,可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可靠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宫颈浸润 术前诊断 核磁共振 诊断性刮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7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卫红 屠蕊沁 赵栋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1-611,共1页
关键词 异位妊娠 腹腔镜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人耐药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及其对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若冰 程通 +2 位作者 张雅丽 侯彺恒 温兰玲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4-119,共6页
背景与目的:米非司酮是有效的孕酮受体拮抗剂。研究发现,米非司酮对体内外卵巢癌细胞均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但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米非司酮对人耐药卵巢癌细胞A2780/T增殖、凋亡及其对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为临床应用米非司酮治... 背景与目的:米非司酮是有效的孕酮受体拮抗剂。研究发现,米非司酮对体内外卵巢癌细胞均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但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米非司酮对人耐药卵巢癌细胞A2780/T增殖、凋亡及其对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为临床应用米非司酮治疗耐药性卵巢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癌耐药细胞A2780/T,采用CCK-8法检测单用米非司酮及合用紫杉醇时对A2780/T细胞增殖的影响,分析米非司酮与紫杉醇在抑制耐药卵巢癌细胞增殖中的相互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米非司酮及米非司酮联合紫杉醇对A2780/T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实验所选各种浓度(0.625~20μg/mL)米非司酮对A2780/T和A2780细胞均有一定程度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当紫杉醇浓度为1.25或2.5μg/mL,合用米非司酮浓度为20、10、5、2.5、1.25或0.625μg/mL时,能显著抑制A2780/T细胞的增殖,并显示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q>1.15)。当紫杉醇浓度为0.625或5μg/mL时,仅表现为两种药物的相加作用(0.85<q<1.15)。米非司酮可诱导A2780/T细胞凋亡。当米非司酮浓度为1.25、2.5和5μg/mL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50±1.48)%、(26.28±0.76)%和(45.13±0.91)%。当以上3种浓度米非司酮与2.5μg/mL紫杉醇联合作用时,显示了两种药物在诱导A2780/T细胞凋亡作用上的协同效应。结论:米非司酮能够显著抑制人卵巢癌细胞A2780/T和A2780增殖,诱导A2780/T细胞凋亡,并能增强A2780/T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紫杉醇 卵巢癌 多药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Ⅱ期子宫内膜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叶彤 曾蒙苏 +1 位作者 杨丹 饶圣祥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7期583-586,共4页
目的:分析Ⅰ期和Ⅱ期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评价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侵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T1WI、T2WI和动态增强图像,观察肿瘤的类型、信号、强化特点及结合带与内膜下强化的显示... 目的:分析Ⅰ期和Ⅱ期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评价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侵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T1WI、T2WI和动态增强图像,观察肿瘤的类型、信号、强化特点及结合带与内膜下强化的显示情况,将MRI判断肌层和宫颈侵犯的结果与病理比较。结果:弥漫型子宫内膜癌14例,表现为子宫内膜广泛增厚;局灶型子宫内膜癌16例,表现为宫腔内结节状病灶或较大肿块。与子宫肌层相比,肿瘤T1WI多为等信号,T2WI多为高信号。动态增强早期13例弥漫型子宫内膜癌呈轻至中度强化,15个局灶型肿瘤呈明显或中度强化。T2WI显示结合带18例,动态增强早期显示内膜下强化17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MRI判断深肌层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5%、95.5%和93.3%,判断宫颈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95.5%和90%。结论:MRI评价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侵犯准确可靠,应列为术前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终止9~22周妊娠51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周爱军 李红 +3 位作者 程利南 王圭卿 彭献东 王宏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5期343-346,共4页
51例孕9~22周的健康妇女序贯口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结果:完全流产42例(82.4%),其中36例(83.7%)在12h内胎儿、胎盘完整排出,不全流产1例(2.0%),失败8例(15.7%)。结果表明药... 51例孕9~22周的健康妇女序贯口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结果:完全流产42例(82.4%),其中36例(83.7%)在12h内胎儿、胎盘完整排出,不全流产1例(2.0%),失败8例(15.7%)。结果表明药物安全有效、副反应小,使用简便,深受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终止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早期胚胎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叶明珠 刘爱民 +2 位作者 韩丽英 李荷莲 董玉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6-729,F0003,共5页
目的:建立人早期胚胎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加以鉴定。方法:将胚龄5-6周的胚胎组织经0.25%胰蛋白酶消化7-10min后获得分离细胞悬液,MSCs培养基纯化贴壁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特征,MTT法... 目的:建立人早期胚胎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加以鉴定。方法:将胚龄5-6周的胚胎组织经0.25%胰蛋白酶消化7-10min后获得分离细胞悬液,MSCs培养基纯化贴壁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特征,MTT法和碘化丙啶(PI)标记测定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周期,条件培养液诱导法鉴定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采用组织消化法从人早期胚胎组织中分离获得MSCs,表面标志CD29、CD44、CD73、CD105、CD166呈阳性表达,CD34、CD45和HLA-DR为阴性表达;细胞倍增时间为23h;细胞在成脂诱导条件下可见脂滴形成,成骨诱导2周后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显示类骨结节区呈棕黑色(活性明显增强),茜素红染色可见钙盐沉积。结论:人早期胚胎源性MSCs与成体MSCs表型一致,具有成脂和成骨分化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分化 脂细胞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妊娠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许华 朱瑾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7-318,共2页
关键词 异位妊娠 卵巢 宫内节育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卵管妊娠保留功能性手术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丽玉 林莉 +1 位作者 林燕真 沈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2-143,共2页
关键词 输卵管妊娠 手术 保留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