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乐沙定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范卫君 吴沛宏 +4 位作者 孙一 胡雯 张福君 黄金华 郭武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940-941,共2页
关键词 结肠癌 直肠癌 肝转移 介入治疗 乐沙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7例肺错构瘤临床X线影像学分析
2
作者 黄金华 林浩皋 +4 位作者 温宏 张伟章 黄子林 伍尧泮 吴沛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 :探讨肺错构瘤的临床、X线及CT影像特点。方法 :6 7例肺错构瘤 ,平均年龄 5 0 4岁 ,无症状体检发现 40例 (5 9 7% )。全部病例均有胸部正侧位照片 ,其中 42例有肺门及病灶断层照片。CT检查 10例 ,支纤维镜检查 18例 ,全部病例均... 目的 :探讨肺错构瘤的临床、X线及CT影像特点。方法 :6 7例肺错构瘤 ,平均年龄 5 0 4岁 ,无症状体检发现 40例 (5 9 7% )。全部病例均有胸部正侧位照片 ,其中 42例有肺门及病灶断层照片。CT检查 10例 ,支纤维镜检查 18例 ,全部病例均有病理证实。结果 :本组病例X线分型大多数为肺实质型 ,X线表现除具有良性肿瘤的一般征象外 ,约 12 %的瘤体内可见斑点状或斑片状钙化 ,爆米花样钙化对肺错构瘤的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病理以软骨型多见。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错构瘤 X线诊断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介入临床运用
3
作者 张振峰 吴沛宏 张承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004-1006,共3页
关键词 NMR 成像 导引 非血管介入疗法 肿瘤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占位性病变CT、MRI误诊教训及对策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振峰 张承惠 +6 位作者 吴沛宏 张伟章 阮超美 郑列 李家尧 伍尧泮 蔡培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0期948-950,共3页
目的 分析影像学误诊的颅内占位性病变CT、MRI表现 ,总结其误诊原因及经验教训。方法 手术 (活检 )病理或临床确诊的CT、MRI曾误诊的颅内占位性病变 61例 ,回顾性分析其征象表现并归纳出五类主要误诊原因。结果 CT、MRI总误诊率为 1 ... 目的 分析影像学误诊的颅内占位性病变CT、MRI表现 ,总结其误诊原因及经验教训。方法 手术 (活检 )病理或临床确诊的CT、MRI曾误诊的颅内占位性病变 61例 ,回顾性分析其征象表现并归纳出五类主要误诊原因。结果 CT、MRI总误诊率为 1 2 .2 %。①部位误导者 49例次 ;②“典型”征误导者 9例次 ;③征象不典型致误者 3 2例次 ;④少见病致误者 2 4例次 ;⑤思维片面致误者 2 5例次。结论 从两个方面降低误诊率 :①认真琢磨基本功 ,不断积累病例诊断正反两方面经验 ,提高发现病变和分析鉴别诊断的能力 ;②影像观察分析要密切结合临床资料 ,注意形态与功能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 误诊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的MRI、MRA与DSA对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范卫君 张福君 +7 位作者 黄祥龙 范新华 吴沛宏 黄金华 胡雯 张晓龙 沈天真 陈星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5期411-414,共4页
目的 运用MRI、MRA及DSA对颅内动脉瘤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并分别探讨它们对治疗的价值。方法 2 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同时行MRI、MRA和DSA检查 ,探讨它们各自对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形态、瘤腔内血栓的显示情况。结果  2 1个动脉瘤中 ,MRI... 目的 运用MRI、MRA及DSA对颅内动脉瘤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并分别探讨它们对治疗的价值。方法 2 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同时行MRI、MRA和DSA检查 ,探讨它们各自对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形态、瘤腔内血栓的显示情况。结果  2 1个动脉瘤中 ,MRI、DSA、MRA显示瘤腔内血栓分别为 8、3、3个 ,DSA、MRA显示瘤颈分别为 18、17个。结论 MRI对动脉瘤腔内血栓的显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DSA、MRA能够清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以及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的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范卫君 吴沛宏 +7 位作者 黄金华 张福君 胡雯 黄祥龙 范新华 张晓龙 沈天真 陈星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199-202,共4页
目的 探讨可脱性球囊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价值及缺点 ,并探讨不同大小动脉瘤的栓塞技巧。方法  2 0例动脉瘤患者中 ,小动脉瘤 8例 (〈12mm〉 ,大动脉瘤 7例 (12~ 2 5mm) ,巨大动脉瘤 5例 (>2 5mm)。 14例患者行动脉瘤腔内直... 目的 探讨可脱性球囊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价值及缺点 ,并探讨不同大小动脉瘤的栓塞技巧。方法  2 0例动脉瘤患者中 ,小动脉瘤 8例 (〈12mm〉 ,大动脉瘤 7例 (12~ 2 5mm) ,巨大动脉瘤 5例 (>2 5mm)。 14例患者行动脉瘤腔内直接栓塞治疗 ,6例行载瘤动脉闭塞。结果  14个采用球囊行瘤腔内栓塞的动脉瘤中 ,3个月后DSA随访 ,10个动脉瘤被完全栓塞 ,4个动脉瘤部分栓塞。 6例采用球囊行载瘤动脉闭塞的动脉瘤患者 ,3个月DSA随访皆未见动脉瘤显影。结论 颅内大动脉瘤或巨大动脉瘤的可脱性球囊瘤腔内直接栓塞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外科不能手术或行瘤腔内直接栓塞治疗难度较大的某些动脉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可脱性球囊 栓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联合PCS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福君 吴沛宏 +2 位作者 黄金华 陈英梅 陈林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517-519,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内支架植入术后,动脉药盒植入术局部治疗的价值。方法:36例均已不能或不宜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内支架治疗( E M B E)组和 E M B E 加 P C S治疗组。结果...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内支架植入术后,动脉药盒植入术局部治疗的价值。方法:36例均已不能或不宜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内支架治疗( E M B E)组和 E M B E 加 P C S治疗组。结果:36例中31例胆管引流内支架植入术成功,其中之13例行 E M B E,18例行 E M B E+ P C S。随访1~12个月, E M B E 组:1~3个月内6例(50% )出现再闭塞。2~6个月内死亡8例,占615% ,12个月内死亡11例,占846% 。 E M B E+ P C S组4例(222% )1~3个月后出现再闭塞,2~6个月内死亡6例,占333% ,12个月内死亡9例,占500% 。两组再闭塞率及死亡率相比,经 t检验, P< 001, E M B E+ P C S组与 E M B E 组有显著差异性。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 E M B E 加 P C S治疗优于单纯 E M B E,是一种较好的局部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恶性肿瘤 动脉药盒 内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PSS前后门脉闪烁显像法评估分流率与支架口径关系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张福君 吴沛宏 +2 位作者 黄金华 范卫君 顾仰葵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88-490,共3页
目的 :通过经直肠 99m Tc O-4 门脉闪烁显像法评估分流率 (SI)与支架口径的关系 ,并观察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TIPSS)对肝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健康杂种犬 1 9只 ,制做门脉高压模型。在 TIPSS前后经直肠注入 99m Tc O-4 ,用 SP... 目的 :通过经直肠 99m Tc O-4 门脉闪烁显像法评估分流率 (SI)与支架口径的关系 ,并观察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TIPSS)对肝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健康杂种犬 1 9只 ,制做门脉高压模型。在 TIPSS前后经直肠注入 99m Tc O-4 ,用 SPECT测分流率 (SI)及肝、心放射性活性 (RI)。通过统计学处理计算出 SI与支架口径的关系。结果 :SI与支架口径呈直线相关 ,回归方程 :Y=0 .30 1 +0 .2 2 1 X,相关系数 0 .985,经 t检验 P<0 .0 5。 TIPSS术后分流道狭窄或闭塞 ,SI升高 ,心、肝放射性活性比值 (H/L)升高。结论 :分流率在 40 %时用 1 0 mm口径支架 ;分流率在 30 %~40 %时用 8mm口径支架 ;分流率在 30 %以下时用 6mm口径支架。99m Tc O-4 门脉闪烁显像法可以检测 TIPSS术后分流道的开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分流率 支架口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