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梁启超研究的新动向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克武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34,共4页
近十年来梁启超研究有一些新的动向,学者们一方面多方搜集《饮冰室合集》以外的散佚作品,点校出版各种文集与全集①,并从各种角度分析其思想内涵,另一方面也从现代化的视野给予一个崭新的评价。其中最有意义的是有不少学者将任公调... 近十年来梁启超研究有一些新的动向,学者们一方面多方搜集《饮冰室合集》以外的散佚作品,点校出版各种文集与全集①,并从各种角度分析其思想内涵,另一方面也从现代化的视野给予一个崭新的评价。其中最有意义的是有不少学者将任公调适、改良的思想基调,以及融合中西、继往开来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学术思想 生平经历 西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学界研究中国社区宗教传统的主要动态 被引量:16
2
作者 康豹 李琼花(译) 陈进国(校)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74,共17页
从本质上讲,西方学界对中国社区宗教传统(communal religious traditions)的研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始具雏形,八九十年代后则以迅猛的速度发展起来。在广泛收集资料之外,学者们也开始思索用什么样的分析结构来进一步阐释社会与宗教活动... 从本质上讲,西方学界对中国社区宗教传统(communal religious traditions)的研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始具雏形,八九十年代后则以迅猛的速度发展起来。在广泛收集资料之外,学者们也开始思索用什么样的分析结构来进一步阐释社会与宗教活动的相关性。对于宗教在社区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学者们形成了如下共识:地方崇拜是权力的三角形网络中心(包括官员、精英和神职人员)中的一个主要节点,中国社区宗教传统的历史一直与国家政策、制定政策的皇帝和高级官员以及处理政策执行问题的地方官员和精英们有着无法摆脱的联系;而现代政府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则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中国现代时期政府和宗教之间关系的变化和连续性问题由此成为争辩的一大焦点。有关中国宗教传统最早的研究中就有一些是围绕教派主义运动展开的,另外一个长期令西方人感兴趣的话题则是中国的秘密会社,众多学者在这些领域内也贡献出了有价值的论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宗教传统 社区生活 地方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明清教育史研究的几点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吕妙芬 《大学教育科学》 2005年第5期59-64,共6页
过去教育史研究的内容主要可分为两部分:(1)对教育机构和制度的研究;(2)对教育思想的研究。本文主要介绍晚近对明清教育机构与制度史的一些重要主体,即官学、书院、科举三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与相关论述。并指出晚近教育史研究成果已呈... 过去教育史研究的内容主要可分为两部分:(1)对教育机构和制度的研究;(2)对教育思想的研究。本文主要介绍晚近对明清教育机构与制度史的一些重要主体,即官学、书院、科举三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与相关论述。并指出晚近教育史研究成果已呈现愈来愈多元而丰富的面貌,教育的问题也与宗族、地方社会、国家与社会等其他问题息息相关,因此,教育史的研究实无法脱离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研究,经常与其他问题意识结合而不断推陈出新。又由于研究者所处的时空和政治环境必然会影响到所研究的课题与论述,目前我们对教育的理解、知识的传递与沟通的方式日新月异,可以想像我们所生存的世界样貌及教育在其中所蕴涵的意义,必然深深影响我们对教育史研究的关注角度与研究方法,未来教育史研究不断推陈出新是可预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教育史 官学 书院 科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复与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克武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9,153,共7页
严复为第一代接受西式教育的知识分子,他在翻译西方经典与宣扬西方启蒙思想上有杰出的贡献,然而他也受到传统思想与生活方式的影响,表现出"反启蒙"的特点。严复思想在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影响下,具有一部份矛盾、两歧的性格,然... 严复为第一代接受西式教育的知识分子,他在翻译西方经典与宣扬西方启蒙思想上有杰出的贡献,然而他也受到传统思想与生活方式的影响,表现出"反启蒙"的特点。严复思想在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影响下,具有一部份矛盾、两歧的性格,然不容忽略的是,严复一生思想亦有其连续性,而且他的现代性方案与源自佛道思想的终极关怀之间具有内在凝聚性,并非全无理路可循。此一个案显示中国知识分子在追求西方观念的同时,并不忘情中国传统,其理想在建立一融合中西之长,而超越西方现代性的新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启蒙 反启蒙 五四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早期西方人对中国旅游设施的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巫仁恕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2-99,共8页
晚明以迄清中叶,中国的旅游文化已有相当高度的发展,旅游的相关设施举凡饮食、住宿、交通工具等方面都朝向商品化发展。但是对明清这段时期中国旅游的发展如何作客观的评估呢?尤其是旅游的硬件设施,算是先进还是落后呢?明清旅游设施更... 晚明以迄清中叶,中国的旅游文化已有相当高度的发展,旅游的相关设施举凡饮食、住宿、交通工具等方面都朝向商品化发展。但是对明清这段时期中国旅游的发展如何作客观的评估呢?尤其是旅游的硬件设施,算是先进还是落后呢?明清旅游设施更新的进展是否有突破性与革命性的发展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中西比较的角度来找寻答案。晚明以来已有不少西方人到过中国,并留下许多记录。通过这些记录,我们将此时期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放在世界史的角度作观察,更能凸显出中国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早期 西方 中国旅游设施 社会文化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复的翻译:近百年来中西学者的评论 被引量:15
6
作者 黄克武 《东南学术》 CSSCI 1998年第4期88-95,共8页
关键词 严复 史华慈 个人自由 《天演论》 蔡元培 梁启超 中西学者 钱钟书 吴汝纶 学衡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记忆的建构与权力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树冈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15,共7页
人类学从功能论、结构论、结构功能论的反历史倾向,到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人类学兴起,经历了相当长的对话与争辩。其中的关键是透过建构与权力的角度,讨论人类学者用以探讨过去的文字记录与回忆素材,以及建构过程中展现的权力交织,反思... 人类学从功能论、结构论、结构功能论的反历史倾向,到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人类学兴起,经历了相当长的对话与争辩。其中的关键是透过建构与权力的角度,讨论人类学者用以探讨过去的文字记录与回忆素材,以及建构过程中展现的权力交织,反思人类学者如何面对档案、史料与回忆素材的问题。事实上,人类学民族志不必然要涉及历史,但在当代人类学者大多强调贯时限、过程性、历史分析研究的背景下,重点在于面对档案等史料的态度,以及累积宏观历史的知识背景,进而培养独到的视野,同时以此讨论看似平淡无奇的历史事件或沉默的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人类学 权力 记忆 20世纪80年代 结构功能论 文字记录 知识背景 历史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常氏在恰克图的茶叶贸易 被引量:7
8
作者 赖惠敏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3-47,共15页
19世纪,在恰克图贸易的商号中,美玉公记、美玉德记、兴玉中记、兴玉和记、大兴玉记等为山西常氏的商号。至太平天国时,福建茶没落,美玉公记和美玉德记经营显著衰落,而大兴玉记等贩卖湖南青茶,依旧生意兴隆。俄国学者的研究认为中国商人... 19世纪,在恰克图贸易的商号中,美玉公记、美玉德记、兴玉中记、兴玉和记、大兴玉记等为山西常氏的商号。至太平天国时,福建茶没落,美玉公记和美玉德记经营显著衰落,而大兴玉记等贩卖湖南青茶,依旧生意兴隆。俄国学者的研究认为中国商人运输茶叶到恰克图,利润增加四倍,山西商人在恰克图茶叶贸易极为出色。但是,在1860年各地方政府征收厘金,让商人无利可图,再加上俄商的竞争,遂使恰克图贸易没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恰克图 茶叶贸易 山西商人 常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龚自珍论乾嘉学术:专门之学——钩沉传统学术分化的一条线索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寿安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36,共14页
乾嘉学术是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折的关键时期,本文以龚自珍为中心,讨论乾嘉学者如何反省、定位清儒自清初以来的学术分工,从学术发展的角度阐释清代多元学术现象的意义。
关键词 乾嘉学术 阮元 龚自珍 说经传统 专门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六经”到“二十一经”——十九世纪经学的知识扩张与典范转移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寿安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6-163,共18页
探讨传统中国学术的近代转型,考察经学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维度。本文试图从经数与经目的变化上,考察经学学术转变的意义。在两千多年历史中,经数与经目随着政治与学术的互动而变动不居的,正是在考据学最兴盛的乾嘉道光时段,经数与经目... 探讨传统中国学术的近代转型,考察经学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维度。本文试图从经数与经目的变化上,考察经学学术转变的意义。在两千多年历史中,经数与经目随着政治与学术的互动而变动不居的,正是在考据学最兴盛的乾嘉道光时段,经数与经目的变化最为剧烈:从段玉裁的二十一经说。沈涛的十一说,直至龚自珍的六经正名说。晚清学界对经数经目的重新排列,形成儒家经典在十九世纪的多面裂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数 经目 知识转型 清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横滨中华街的多文化共生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慈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8-154,共7页
日本明治开港后,横滨逐渐形成现今之中华街。中国人陆续来到日本,为满足口腹之欲,出现了以他们为对象的餐厅。在中华街店铺中,饮食店相关业(包括食品关系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1970年代日本经济之景气与基础建设的齐全,以及中日... 日本明治开港后,横滨逐渐形成现今之中华街。中国人陆续来到日本,为满足口腹之欲,出现了以他们为对象的餐厅。在中华街店铺中,饮食店相关业(包括食品关系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1970年代日本经济之景气与基础建设的齐全,以及中日建交,促进中华街观光化的发展,呈现出多元文化共生的景象。其中关帝庙历经地震、战灾、火灾等破坏,但皆一再地重建。位于中华街中心部之关帝庙,可谓扮演着横滨华侨精神支柱之角色。而关帝诞辰艺能之公演是华侨把自身之传统文化,以艺能形式引荐给日本人或观光客的方式,也是向外界诉求横滨华侨多元文化认同之手段。两所中华学校除持续以民族语言与文化传播为大目标外,也加入英文、日文的教授,以三语教育为基础,希望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让学生个人将来能选择得以在日本生存的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滨 中华街 关帝庙 中华学校 多元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0年代胡适与蒋介石在思想上的一段交往
12
作者 黄克武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19,共6页
1949年撤离大陆之后,胡适与蒋介石之间曾有一段思想上的密切交往。胡适在美国以学者身份,撰文分析1949年中国局势转变的原因,提出苏联在国际上的侵略策略与对中共的扶植,是促成大陆政权易手的关键原因。蒋介石受到胡适观念之启发,配合... 1949年撤离大陆之后,胡适与蒋介石之间曾有一段思想上的密切交往。胡适在美国以学者身份,撰文分析1949年中国局势转变的原因,提出苏联在国际上的侵略策略与对中共的扶植,是促成大陆政权易手的关键原因。蒋介石受到胡适观念之启发,配合自身之经验,于1949-1956年间,提出了一套"反共抗俄论"。此一理论后来成为蒋氏在台主政期间,对内安抚人心、对外从事宣传之重点。从胡适的《史达林策略下的中国》(1950)与蒋介石《苏俄在中国》(1956)两书在标题、内容与视角上的类似性,可以窥见两人在思想上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蒋介石 史达林 反共抗俄 苏俄在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丧礼“饰死者”析义
13
作者 张寿安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0-216,共7页
一般讨论儒家丧礼,多专重在谈"丧服",也就是生者如何为死者服丧;而忽略了死者。其实,儒家的丧礼有二方面。一方面是"生者自饰":生者依其与死者的身份关系进行自饰,包括服饰及丧期,这就是一般所说的"丧服"... 一般讨论儒家丧礼,多专重在谈"丧服",也就是生者如何为死者服丧;而忽略了死者。其实,儒家的丧礼有二方面。一方面是"生者自饰":生者依其与死者的身份关系进行自饰,包括服饰及丧期,这就是一般所说的"丧服"。另一方面是"饰死者"。《荀子·礼论篇》说:"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就是为死者进行装饰。这方面谈论的人比较少,本文拟就儒家如何"饰死者"略加述论,同时也藉由饰死者的"仪式"来观察讨论儒家"慎终追远"之"慎终"的礼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礼 饰死者 儒家的生命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午战争与台北李春生家族
14
作者 陈慈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5-178,共14页
甲午战争改变了台湾历史。它不仅影响了海峡两岸的政治与政治人物,也改变了民间个人与家族的命运,台北大稻埕李氏家族的开台祖李春生就是其中最显著的一个案。目前关于李氏家族的研究多局限于对李春生思想层面的研究,对于其家族在台湾,... 甲午战争改变了台湾历史。它不仅影响了海峡两岸的政治与政治人物,也改变了民间个人与家族的命运,台北大稻埕李氏家族的开台祖李春生就是其中最显著的一个案。目前关于李氏家族的研究多局限于对李春生思想层面的研究,对于其家族在台湾,特别是与时代的互动关系,似乎仍相当缺乏。李春生原本是厦门的买办,清末来台后依然如此,但也自己开设茶行,出口乌龙茶经由厦门转运美国,随着茶叶贸易的兴盛而致富。1895年日军来台后,李氏家族开始在政界崭露头角。经济方面,李氏家族还取得了近代商品煤油的代理权,到1910年代后期并把触角伸向金融与保险业,成立了近代银行与保险公司,可谓近代中国自买办成为新兴资本家的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李春生 买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化与政治角度解读“五四”前后的李大钊 被引量:13
15
作者 汪荣祖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23,165,共11页
李大钊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但在迎接马克思主义之前,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思想对李大钊的影响不可小觑。李大钊于1916年发表的《青春》一文,可以说是对托尔斯泰"复活"微旨的诠释,其意无非要... 李大钊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但在迎接马克思主义之前,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思想对李大钊的影响不可小觑。李大钊于1916年发表的《青春》一文,可以说是对托尔斯泰"复活"微旨的诠释,其意无非要让垂死的中国复活,问如何以理性自觉创造新文明?破旧立新的方案何在?他终于在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中找到答案。李大钊因十月革命的成功而重视马克思主义,认为是"庶民胜利"的秘方。他自迎接十月革命后,一直在中国领导以俄为师的革命运动,成为创立中国共产党的奠基人、促成国共合作的要角、华北工运的主导者。李大钊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意义,不在于其对学理的创发,而在于其革命行动,最终他虽然牺牲,却为下一阶段的革命活动开启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托尔斯泰 马克思主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孙中山晚年与美国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三井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4-92,共9页
孙中山是民初开国一代领袖中与美国渊源关系最为密切的政治家,无论是他的革命思想或建国理念,都与美利坚合众国的经验密切关联。即便是他晚年的政治转向,也是他对美国某种程度上的失望、失落情绪的反映。自广州政府建立之后,孙中山积极... 孙中山是民初开国一代领袖中与美国渊源关系最为密切的政治家,无论是他的革命思想或建国理念,都与美利坚合众国的经验密切关联。即便是他晚年的政治转向,也是他对美国某种程度上的失望、失落情绪的反映。自广州政府建立之后,孙中山积极拓展联羡外交,一次又一次地呼吁美国政府施予援手、主持公道,然而从威尔逊、哈定到柯立芝这三位前后主政的美国总统,却对他不予理睬,甚至鄙视,始终未能叩开美国的外交大门。在一连串的对美交涉不受重视,备遭冷遇,对美国从希望到失望乃至绝望之后,孙中山不得不采行了联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广州政府 北伐 关余交涉 中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还是浪漫?——重评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功与过 被引量:6
17
作者 汪荣祖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4,165,共11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背景不是理性的启蒙精神,而是一场推动革命与救亡的浪漫主义风潮,因救亡而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不遗余力,此一强烈的反传统文化批判,并不基于理性,而是出于激情。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主张全盘西化,后来改为充分西化,全...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背景不是理性的启蒙精神,而是一场推动革命与救亡的浪漫主义风潮,因救亡而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不遗余力,此一强烈的反传统文化批判,并不基于理性,而是出于激情。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主张全盘西化,后来改为充分西化,全面抨击传统,高唱文学革命,宣称文言为"死文字",以白话取代文言,类此议题莫不见到浪漫情调。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实质内容是经过中古黑暗时期的学术复苏,是欧洲文化自身的复兴,而胡适所谓"中国文艺复兴",则是现代化(实即西化)进程的结果,从引进西方的物质文明如船舰、器械等,到采用西方政治制度,以及最后精神上的全面西化,而以文学革命为先导。胡适高唱充分西化,其有心于国家的进步与繁荣,固无可疑,然其无心之过,在于只见当前西方的科技文明,对整个西方文化的认识有所不足,昧于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差异。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回顾前尘,不宜一味表扬胡适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功绩,也应论其过失,始足以吸取教训,以历史的后见之明鉴往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新文化运动 启蒙精神 浪漫主义 文学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文士的消费文化——以家俱为个案的考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巫仁恕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1-100,共10页
明代中叶以后因为城市化与奢侈风气的盛行,造成对家俱的大量需求,也带动家俱业的发展与家俱的商品化。而不同的社会阶层对家俱的需求也会不同,士人与文人就塑造完全不同于高官富人的家俱品味,成为其身份认同的标志。尤其对于支撑他们文... 明代中叶以后因为城市化与奢侈风气的盛行,造成对家俱的大量需求,也带动家俱业的发展与家俱的商品化。而不同的社会阶层对家俱的需求也会不同,士人与文人就塑造完全不同于高官富人的家俱品味,成为其身份认同的标志。尤其对于支撑他们文化支配权的重要象征———书房特别重视,他们尝试在书房家俱上铭刻,将之特殊化与神圣化,来抵抗家俱商品化的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家俱 商品化 消费文化 品味 特殊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斯年与吴晗 被引量:5
19
作者 潘光哲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4-106,共13页
傅斯年(1896 -1950)与吴晗(1909 -1969)两人的交谊史,启始于学术相知,终结于政治相异。透过描摹两人的情谊历程,可以为傅斯年这位一代学人的人际关系提供个案的观察,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交游往来加添一个历史的注脚;傅、吴之间从情生... 傅斯年(1896 -1950)与吴晗(1909 -1969)两人的交谊史,启始于学术相知,终结于政治相异。透过描摹两人的情谊历程,可以为傅斯年这位一代学人的人际关系提供个案的观察,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交游往来加添一个历史的注脚;傅、吴之间从情生义结到谊断恩绝的历程,亦或可以个案样态显示导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社群之形成与分化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斯年 吴晗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信仰与集体抗争:万历承天府民变与岳飞信仰 被引量:2
20
作者 巫仁恕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6-133,共8页
笔者曾先后以城隍及东岳神信仰为例 ,探讨明清城市民变和民间信仰之间的关联 ,以解集体行动中的信仰要素与群众心态。本文焦点则是万历二十八年所发生的承天府反矿税使民变。利用新的史料 ,希望能重塑该事件的来龙去脉。此外 ,以地域性... 笔者曾先后以城隍及东岳神信仰为例 ,探讨明清城市民变和民间信仰之间的关联 ,以解集体行动中的信仰要素与群众心态。本文焦点则是万历二十八年所发生的承天府反矿税使民变。利用新的史料 ,希望能重塑该事件的来龙去脉。此外 ,以地域性的角度来分析此次事件发生的原因 ,既非反对矿税政策 ,也非移民潮下的结果 ,而是反对宦官与其参随及司房等。再者 ,在这次事件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殊现象 ,即当地的地方信仰———岳飞庙对民众聚集以至形成民变 ,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本文亦将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变 岳飞 宦官 反对 史料 民间信仰 明清 矿税 政策 市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