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中国成立以来基本经济制度的演进规律及创新发展——基于民营经济理论演进的视角 被引量:4
1
作者 黄泰岩 谢春燕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38,246,共11页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民营经济理论演进的视角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基本经济制度的演进有一定规律,即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必须符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经济制...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民营经济理论演进的视角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基本经济制度的演进有一定规律,即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必须符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经济制度的变革必须取决于是否能够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必须取决于生产力的部分质变等。揭示这一演进规律,可为我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民营经济 生产力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重点和途径 被引量:14
2
作者 黄泰岩 韩梦茹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2,共9页
本文对标对表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发现,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短板是低收入者群体过大,难点是如何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因而要有效推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上。依据国... 本文对标对表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发现,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短板是低收入者群体过大,难点是如何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因而要有效推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上。依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低收入群体主要分布在农村、中西部地区及就业重点人群中。针对低收入者的收入来源特征,本文从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四部分主要收入来源,分别提出了拓宽农村、中西部地区和就业重点群体收入来源的基本途径,使其中更多的居民能够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如期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 低收入群体 中等收入群体 居民收入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际比较的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估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泰岩 姜伟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6,共16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新阐释新部署。依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新概括,从新质生产力、数实融合、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5个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新阐释新部署。依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新概括,从新质生产力、数实融合、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5个维度构建了新的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已有文献主要以国内为参照进行评价的不足,依据我国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经济现代化发展目标,选取欧盟27国相应指标的平均数为国际参照,利用交叉熵无偏赋权法,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估。评估发现:2012—2021年,得益于我国在新质生产力、数实融合、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以及不断增强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2021年达到了67.92%,日益接近欧盟27国的平均水平。但要实现2035年发展规划目标,还需要针对已有的短板和弱项,进一步加快推进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人才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际比较 评价指标体系 水平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的效率和公平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泰岩 李楚昊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4,共11页
推进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文章通过梳理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同时期对效率和公平相互关系的不同制度安排,揭示出我国在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效率和公平关系制度安排的演进规律,即效率和公平关系的... 推进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文章通过梳理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同时期对效率和公平相互关系的不同制度安排,揭示出我国在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效率和公平关系制度安排的演进规律,即效率和公平关系的制度安排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制度变革;效率和公平关系制度安排的优劣必须以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唯一判断标准。我国在改革发展伟大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效率和公平关系制度安排演进规律,是对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相互关系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理论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自主知识。因此,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就需要遵循效率和公平关系制度安排的演进规律进行继承和创新,形成符合新发展阶段的效率和公平关系制度安排。通过对新时代效率和公平关系制度安排内涵和要求进行的分析,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效率和公平 制度安排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内儿童入园时机与早期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白钰 宣智翀 程怡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8-190,共13页
基于西部N县2018年全体6~36月龄儿童及其家庭三轮跟踪调查所形成的面板数据,分析入园时机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近三分之一的样本儿童未按时入园,提前入园的比例高于推迟入园。(2)提前入园使得儿童社交情绪滞后比例提高... 基于西部N县2018年全体6~36月龄儿童及其家庭三轮跟踪调查所形成的面板数据,分析入园时机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近三分之一的样本儿童未按时入园,提前入园的比例高于推迟入园。(2)提前入园使得儿童社交情绪滞后比例提高,入园月龄与儿童的社交情绪滞后比例之间存在“U形”曲线关系,而推迟入园会降低儿童认知能力。(3)机制分析表明,养育环境是提前入园和推迟入园不利于儿童早期发展的决定因素,家校共育过程家庭养育和学校教育投资决策存在互补关系。据此建议灵活入园政策、改善农村儿童在园养育环境、加强对家庭儿童养育的支持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园时机 儿童早期发展 认知能力 社交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关键问题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84
6
作者 董志勇 李大铭 李成明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9-46,共8页
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我国正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智慧农业产业、精准基层治理、均等城乡服务和提升文化自信赋能乡村振兴。当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仍存在数字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流通滞后、... 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我国正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智慧农业产业、精准基层治理、均等城乡服务和提升文化自信赋能乡村振兴。当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仍存在数字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流通滞后、居民数字素养缺乏、政策法规统筹缺位等问题。未来我国应从改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字技术创新供给、提高乡村居民数字素养、优化数字乡村顶层设计等方面出发,不断优化数字乡村建设路径,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数字经济 农业农村信息化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金融发展的关键问题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33
7
作者 董志勇 李成明 程胜 《农村金融研究》 2021年第11期38-43,共6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数字技术的应用,我国乡村数字金融发展迅速,提高了乡村金融服务广度、金融服务深度、居民金融接受度和产业金融匹配度。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金融发展降低了金融机构的服务成本,提高了农村居民金融可得性,推...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数字技术的应用,我国乡村数字金融发展迅速,提高了乡村金融服务广度、金融服务深度、居民金融接受度和产业金融匹配度。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金融发展降低了金融机构的服务成本,提高了农村居民金融可得性,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了农村居民的消费升级。但是,当前我国乡村数字金融发展尚不充分,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有待完善,金融监管能力有待提升,居民金融知识素养有待增强,金融机构风控成本依然较高。未来我国应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金融监管体系完善、乡村居民金融素养提升和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等方面为重点,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金融科技 数字化转型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治理视角下人工智能对就业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惠炜 姜伟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3-137,共15页
通过交叉熵无偏赋权法测度中国省级就业质量水平,实证分析人工智能发展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探究数字化治理在人工智能发展影响就业质量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各省份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就业质量分布与城市群分布高度一致;人工智... 通过交叉熵无偏赋权法测度中国省级就业质量水平,实证分析人工智能发展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探究数字化治理在人工智能发展影响就业质量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各省份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就业质量分布与城市群分布高度一致;人工智能发展有利于提升就业质量;提升劳动者报酬、改善劳动保护状况是人工智能发展提升就业质量的重要机制;人工智能发展影响就业质量的正向效应依赖于当地数字化治理水平,数字化治理水平越高的地区,人工智能发展对就业质量的正向效应就越大。提出为不断促进人工智能与就业质量同向发展,中国要加强城市圈建设,缩小区域间就业质量差异;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劳动保护状况;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推进技术与就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发展 数字化治理 就业质量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家庭多维减贫与共同富裕 被引量:28
9
作者 李成明 李大铭 张泽宇昕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72,共12页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充分发挥数字基础设施的多维减贫效应已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但已有文献少有探讨数字基础设施对家庭多维贫困的影响,更缺乏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8年的面板数据,借鉴A-F方法...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充分发挥数字基础设施的多维减贫效应已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但已有文献少有探讨数字基础设施对家庭多维贫困的影响,更缺乏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8年的面板数据,借鉴A-F方法构建多维贫困状态指标,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家庭多维贫困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降低了家庭陷入多维贫困的概率,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机制检验发现,弥合数字鸿沟和促进非农就业是数字基础设施缓解多维贫困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多维减贫效应对户主为农业户口、中青年和受教育年限较低的家庭效果更好。建议我国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其多维减贫效应,进而协同推进数字中国和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多维贫困 共同富裕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