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习近平文化思想初论——陈来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
5
1
作者
陈来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1,160,共9页
问: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思想的形成和贯彻,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问: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思想的形成和贯彻,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习近平文化思想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
访谈录
新论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盛世华章——初唐后期和盛唐前期莫高窟藻井图案
被引量:
11
2
作者
陈振旺
樊锦诗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16-23,共8页
初唐后期和盛唐前期是唐代莫高窟装饰图案发展的鼎峰阶段,藻井图案风格从初唐前期的生动活泼、爽朗明快转变为盛唐的繁华富丽、庄重严整,与窟内壁画和整体气氛相得益彰。这一阶段莫高窟图案进一步向世俗化织物特征转向,藻井形制从"...
初唐后期和盛唐前期是唐代莫高窟装饰图案发展的鼎峰阶段,藻井图案风格从初唐前期的生动活泼、爽朗明快转变为盛唐的繁华富丽、庄重严整,与窟内壁画和整体气氛相得益彰。这一阶段莫高窟图案进一步向世俗化织物特征转向,藻井形制从"建筑式"向具有世俗色彩的"华盖式"演变。伴随这一进程,藻井图案中的宝相花独占鳌头,宝相庄严,呈现一派盛大辉煌的大唐气象。与中原比较,既有同步性也有差异性,西风劲吹,却不失中原文化主体,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中西合璧、浑厚大气、瑰丽多变的文化奇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井形制
宝相花
藻井图案特征
世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明儒学的“天地之心”论及其意义
被引量:
33
3
作者
陈来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20,共10页
"天地之心"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复卦的彖辞"复其见天地之心乎",《礼记》礼运篇也有"人者天地之心也"一语。汉代董仲舒说"仁,天心",这是汉代儒学宇宙论的重大发展。北宋程颐反对"静见天...
"天地之心"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复卦的彖辞"复其见天地之心乎",《礼记》礼运篇也有"人者天地之心也"一语。汉代董仲舒说"仁,天心",这是汉代儒学宇宙论的重大发展。北宋程颐反对"静见天地之心"的说法,主张"动见天地之心",邵雍之子邵伯温认为天地之心不可以非动非静,动静之几为天地心。南宋朱子把天地之心作为仁说的基础,但这并不是简单回到董仲舒,而是把北宋儒学对《周易》的讨论中天地以生物为心的思想与"仁"联系起来,用仁去规定易学讨论中的天地之心,使仁获得了本体论的意义。明代王阳明把"人者天地之心"当作万物一体思想的一种说法,由于他过于关注心,相对忽视了仁,所以他对天地之心的阐发,只是着重于心之灵明。罗近溪以生生之机为天心,但是他没有把这看作是仁体的大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之心
复卦
动静
朱子
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出版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被引量:
1
4
作者
顾海良
朱新均
+13 位作者
伍杰
冯天瑜
邓绍基
程毅中
赵伯陶
李修生
郭豫适
蒋寅
左东岭
莫砺锋
尚永亮
王炜(整理)
乐云(整理)
鲁小俊(整理)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27,共10页
由武汉大学教授吴志达、陈文新等领衔编纂的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于2005年9月由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包含明文学部一、明文学部二、清文学部一、清文学部二、清文学部三,...
由武汉大学教授吴志达、陈文新等领衔编纂的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于2005年9月由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包含明文学部一、明文学部二、清文学部一、清文学部二、清文学部三,共5个分卷,计1200万字。其编纂始于1994年,集30余位学者之力,整整用了11年时间,才告完成。这是一部系统地汇辑明清文学研究资料的大型类书,对相关研究领域做了全面拓展,标志着明清文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它的出版,对中国文学史、思想史、传统史学、传世典籍研究诸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并将以其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特殊功能服务于国家、造福于子孙。2005年10月20日,武汉大学隆重举办《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出版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旨在深入探讨该书的学术价值,寻找与之相关的学科生长点和发展契机,以进一步推进学术事业。本刊特选登主要领导的致辞和部分专家的发言,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座谈会
学术研讨会
中华大典
明清
学分
江苏古籍出版社
文学研究
武汉大学
中国文学史
学科生长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引言:关于重写文学史之我见
被引量:
4
5
作者
傅璇琮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43,共3页
重写文学史的说法,在我的记忆中,最先是由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几位学者提出来的。1988年到1989年间《上海文论》曾出专刊“重写文学史”进行讨论,此后“重写文学史”这一论题的影响很快超出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范围,波及到古代文学研...
重写文学史的说法,在我的记忆中,最先是由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几位学者提出来的。1988年到1989年间《上海文论》曾出专刊“重写文学史”进行讨论,此后“重写文学史”这一论题的影响很快超出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范围,波及到古代文学研究和文学史的书写。中国文学的历史书写,至少可以追溯到钟嵘的《诗品序》,但是最早用现代方法来思考和编写中国文学历史的则是英国人翟理士和日本人链川种郎、古城贞吉等人,中国人最早编写文学史一般则认为始于林传甲氏的《中国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文学史”
古诗十九首
诗歌研究
《中国文学史》
现当代文学研究
方法论
引言
建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易》中的变革思想
被引量:
4
6
作者
陈来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19,共6页
中华文明中自古就有源远流长的变革思想,也正是这种思想支持了中华文明数千年连续不断的发展。《周易》中包含了丰富的变革思维,它主张世界本质上是不断变化的,人必须通晓世界的变化,才能认识世界;人不仅要认识这个变化的世界,还要推动...
中华文明中自古就有源远流长的变革思想,也正是这种思想支持了中华文明数千年连续不断的发展。《周易》中包含了丰富的变革思维,它主张世界本质上是不断变化的,人必须通晓世界的变化,才能认识世界;人不仅要认识这个变化的世界,还要推动变化的过程,成就这个世界的变化。人必须与世界的变化相配合,形成自觉的变化观,才能更深地理解世界,实现自己的目的。人的历史实践,既有损益的渐变,也有剧变式的革命,而人类大部分的活动,是通过改革实现制度和自我的不断更新,以促进人类生活的繁盛发展。天地是永恒变化的,而圣人的使命就是仿效天地的变化,掌握变化的法则,做出合理的决策。所以"变通"是人的社会历史实践中永远要把握的枢纽。用我们今天的语言来说,改革永远在路上。《周易》的变易哲学不仅在历史上曾经是社会改革的理论依据,也是中华民族实践智慧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变所适
观察变化
通其变化
成其变化
损益乃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的民歌--在“早春书院”的专题演讲
被引量:
1
7
作者
田青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39,49,共10页
民歌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民歌真实而丰富地承载着人民群众多姿多彩的生活与感情。本文记录了田青应北京"早春书院"之邀,于2017年11月9日举行的"中国的民歌"专题演讲主要内容。主讲人对民...
民歌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民歌真实而丰富地承载着人民群众多姿多彩的生活与感情。本文记录了田青应北京"早春书院"之邀,于2017年11月9日举行的"中国的民歌"专题演讲主要内容。主讲人对民歌的精神价值和意义,中国民歌的历史及社会功能和作用,中国民歌的主要形态、特点与地域分布等作了简要介绍和阐述;并结合作者田野工作个案举例,表达了抢救和保护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与复兴传统文化的夙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歌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歌价值
民歌形态
民歌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汪国新作品
8
作者
汪国新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63,共2页
汪国新1947年生,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世界关公协会副会长、中国书画院院长、汪国新诗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协艺委会委员、农工中央文委会委员、农工中央书画院副院长、文化部艺术品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会员...
汪国新1947年生,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世界关公协会副会长、中国书画院院长、汪国新诗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协艺委会委员、农工中央文委会委员、农工中央书画院副院长、文化部艺术品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石油书画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班主讲教授、享受政府津贴的国家一级美术师、三峡画院院长、北京东方书画研究会会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政协委员
新作品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石油
副院长
鉴定委员会
政府津贴
书画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火焰盛开
9
作者
王天胜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F0003-F0004,共2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汉字改革
被引量:
1
10
作者
周东清
《语文建设》
1956年第3期1-4,共4页
一、汉字源流与其优点汉字本不应轻言改革,尤以国学较深、年事稍高之人,更不愿遽行舍弃,此并非完全保守思想和感情用事,良以汉字自有其优秀特著之点,试略述如左:(一)历史久自燧人氏结绳记事。
关键词
汉字改革
保守思想
结绳记事
汉字简化
进身之阶
武王
拼音化
史游
工农大众
宋元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习近平文化思想初论——陈来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
5
1
作者
陈来
机构
全国政协
中央文史馆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
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
国际儒学联合会
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华朱子学会
冯友兰研究会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1,160,共9页
文摘
问: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思想的形成和贯彻,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习近平文化思想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
访谈录
新论断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G120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盛世华章——初唐后期和盛唐前期莫高窟藻井图案
被引量:
11
2
作者
陈振旺
樊锦诗
机构
深圳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敦煌研究院
敦煌研究院
中央文史馆
出处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16-23,共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5JJD77001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初唐后期和盛唐前期是唐代莫高窟装饰图案发展的鼎峰阶段,藻井图案风格从初唐前期的生动活泼、爽朗明快转变为盛唐的繁华富丽、庄重严整,与窟内壁画和整体气氛相得益彰。这一阶段莫高窟图案进一步向世俗化织物特征转向,藻井形制从"建筑式"向具有世俗色彩的"华盖式"演变。伴随这一进程,藻井图案中的宝相花独占鳌头,宝相庄严,呈现一派盛大辉煌的大唐气象。与中原比较,既有同步性也有差异性,西风劲吹,却不失中原文化主体,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中西合璧、浑厚大气、瑰丽多变的文化奇观。
关键词
藻井形制
宝相花
藻井图案特征
世俗化
Keywords
the Caission Cellings Forms
the Bao xiang flower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aission Cellings Patterns
Secularization
分类号
K879.2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J522 [艺术—艺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明儒学的“天地之心”论及其意义
被引量:
33
3
作者
陈来
机构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中央文史馆
中国哲学史学会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20,共10页
文摘
"天地之心"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复卦的彖辞"复其见天地之心乎",《礼记》礼运篇也有"人者天地之心也"一语。汉代董仲舒说"仁,天心",这是汉代儒学宇宙论的重大发展。北宋程颐反对"静见天地之心"的说法,主张"动见天地之心",邵雍之子邵伯温认为天地之心不可以非动非静,动静之几为天地心。南宋朱子把天地之心作为仁说的基础,但这并不是简单回到董仲舒,而是把北宋儒学对《周易》的讨论中天地以生物为心的思想与"仁"联系起来,用仁去规定易学讨论中的天地之心,使仁获得了本体论的意义。明代王阳明把"人者天地之心"当作万物一体思想的一种说法,由于他过于关注心,相对忽视了仁,所以他对天地之心的阐发,只是着重于心之灵明。罗近溪以生生之机为天心,但是他没有把这看作是仁体的大用。
关键词
天地之心
复卦
动静
朱子
仁体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出版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被引量:
1
4
作者
顾海良
朱新均
伍杰
冯天瑜
邓绍基
程毅中
赵伯陶
李修生
郭豫适
蒋寅
左东岭
莫砺锋
尚永亮
王炜(整理)
乐云(整理)
鲁小俊(整理)
机构
武汉大学党委
全国政协
《中华大典》工委会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国家古籍整理规划领导小组
中央文史馆
《文艺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京大学中文系
武汉大学文学院
不详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27,共10页
文摘
由武汉大学教授吴志达、陈文新等领衔编纂的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于2005年9月由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包含明文学部一、明文学部二、清文学部一、清文学部二、清文学部三,共5个分卷,计1200万字。其编纂始于1994年,集30余位学者之力,整整用了11年时间,才告完成。这是一部系统地汇辑明清文学研究资料的大型类书,对相关研究领域做了全面拓展,标志着明清文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它的出版,对中国文学史、思想史、传统史学、传世典籍研究诸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并将以其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特殊功能服务于国家、造福于子孙。2005年10月20日,武汉大学隆重举办《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出版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旨在深入探讨该书的学术价值,寻找与之相关的学科生长点和发展契机,以进一步推进学术事业。本刊特选登主要领导的致辞和部分专家的发言,以飨读者。
关键词
出版座谈会
学术研讨会
中华大典
明清
学分
江苏古籍出版社
文学研究
武汉大学
中国文学史
学科生长点
分类号
I211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引言:关于重写文学史之我见
被引量:
4
5
作者
傅璇琮
机构
清华大学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
中央文史馆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43,共3页
文摘
重写文学史的说法,在我的记忆中,最先是由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几位学者提出来的。1988年到1989年间《上海文论》曾出专刊“重写文学史”进行讨论,此后“重写文学史”这一论题的影响很快超出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范围,波及到古代文学研究和文学史的书写。中国文学的历史书写,至少可以追溯到钟嵘的《诗品序》,但是最早用现代方法来思考和编写中国文学历史的则是英国人翟理士和日本人链川种郎、古城贞吉等人,中国人最早编写文学史一般则认为始于林传甲氏的《中国文学史》。
关键词
“重写文学史”
古诗十九首
诗歌研究
《中国文学史》
现当代文学研究
方法论
引言
建安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易》中的变革思想
被引量:
4
6
作者
陈来
机构
清华大学国学院
中央文史馆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19,共6页
文摘
中华文明中自古就有源远流长的变革思想,也正是这种思想支持了中华文明数千年连续不断的发展。《周易》中包含了丰富的变革思维,它主张世界本质上是不断变化的,人必须通晓世界的变化,才能认识世界;人不仅要认识这个变化的世界,还要推动变化的过程,成就这个世界的变化。人必须与世界的变化相配合,形成自觉的变化观,才能更深地理解世界,实现自己的目的。人的历史实践,既有损益的渐变,也有剧变式的革命,而人类大部分的活动,是通过改革实现制度和自我的不断更新,以促进人类生活的繁盛发展。天地是永恒变化的,而圣人的使命就是仿效天地的变化,掌握变化的法则,做出合理的决策。所以"变通"是人的社会历史实践中永远要把握的枢纽。用我们今天的语言来说,改革永远在路上。《周易》的变易哲学不仅在历史上曾经是社会改革的理论依据,也是中华民族实践智慧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唯变所适
观察变化
通其变化
成其变化
损益乃革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的民歌--在“早春书院”的专题演讲
被引量:
1
7
作者
田青
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研究中心
中央文史馆
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39,49,共10页
文摘
民歌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民歌真实而丰富地承载着人民群众多姿多彩的生活与感情。本文记录了田青应北京"早春书院"之邀,于2017年11月9日举行的"中国的民歌"专题演讲主要内容。主讲人对民歌的精神价值和意义,中国民歌的历史及社会功能和作用,中国民歌的主要形态、特点与地域分布等作了简要介绍和阐述;并结合作者田野工作个案举例,表达了抢救和保护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与复兴传统文化的夙愿。
关键词
中国民歌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歌价值
民歌形态
民歌分类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汪国新作品
8
作者
汪国新
机构
全国政协
中央文史馆
书画院
世界关公协会
中国书画院
汪国新诗书画研究院
中国美协艺委会
农工
中央
文委会
农工
中央
书画院
文化部艺术品鉴定委员会
中国石油书画院
北京师范大学
三峡画院
北京东方书画研究会
出处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63,共2页
文摘
汪国新1947年生,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世界关公协会副会长、中国书画院院长、汪国新诗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协艺委会委员、农工中央文委会委员、农工中央书画院副院长、文化部艺术品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石油书画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班主讲教授、享受政府津贴的国家一级美术师、三峡画院院长、北京东方书画研究会会长。
关键词
全国政协委员
新作品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石油
副院长
鉴定委员会
政府津贴
书画研究
分类号
D62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F426.2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火焰盛开
9
作者
王天胜
机构
中国国家画院
中央文史馆
书画院
现代工笔画院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F0003-F0004,共2页
分类号
C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汉字改革
被引量:
1
10
作者
周东清
机构
中央文史馆
出处
《语文建设》
1956年第3期1-4,共4页
文摘
一、汉字源流与其优点汉字本不应轻言改革,尤以国学较深、年事稍高之人,更不愿遽行舍弃,此并非完全保守思想和感情用事,良以汉字自有其优秀特著之点,试略述如左:(一)历史久自燧人氏结绳记事。
关键词
汉字改革
保守思想
结绳记事
汉字简化
进身之阶
武王
拼音化
史游
工农大众
宋元明
分类号
H1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习近平文化思想初论——陈来教授访谈录
陈来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盛世华章——初唐后期和盛唐前期莫高窟藻井图案
陈振旺
樊锦诗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9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宋明儒学的“天地之心”论及其意义
陈来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在《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出版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顾海良
朱新均
伍杰
冯天瑜
邓绍基
程毅中
赵伯陶
李修生
郭豫适
蒋寅
左东岭
莫砺锋
尚永亮
王炜(整理)
乐云(整理)
鲁小俊(整理)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引言:关于重写文学史之我见
傅璇琮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周易》中的变革思想
陈来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中国的民歌--在“早春书院”的专题演讲
田青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汪国新作品
汪国新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火焰盛开
王天胜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谈汉字改革
周东清
《语文建设》
195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