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3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学习在量子物理学中的应用与科学哲学意义
1
作者 王伟长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8,共14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学习已成为量子物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在量子技术中的多样化应用包括:测量数据分析,实验参数估计,硬件级量子控制策略,量子实验和量子协议的自动设计,量子纠错。在理论量子物理学中,机器学习也有...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学习已成为量子物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在量子技术中的多样化应用包括:测量数据分析,实验参数估计,硬件级量子控制策略,量子实验和量子协议的自动设计,量子纠错。在理论量子物理学中,机器学习也有重要的应用,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量子纠缠领域的疑难问题,甚至对量子力学基础研究也有一定的启示。机器学习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实验效率和精确度,还促进了新的科学发现,并对科学哲学的传统观点提出了进一步挑战。它在科学发现和科学理解中都有重要的哲学意义,可能改变科学研究的未来面貌及传统的科学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量子物理学 科学发现 科学理解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两翼”不断深化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冯颜利教授访谈 被引量:4
2
作者 冯颜利 张朋光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共6页
当前,我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存在着诸如边界模糊、基础理论整体研究不足、现实关照和针对性不强、耽于资料评介而深入不够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经典著作基础薄弱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念与方法。因此,提倡坚... 当前,我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存在着诸如边界模糊、基础理论整体研究不足、现实关照和针对性不强、耽于资料评介而深入不够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经典著作基础薄弱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念与方法。因此,提倡坚持"一体两翼"的研究理念和方法,既要牢牢抓住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经典著作及其最新动态之"体",又要搞好它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和我国现实问题研究之"两翼"的互动,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气派,促使研究既"有底气",又"接地气",从而不断深化我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研究方法 “一体两翼” 公平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伟大实践 着力理论创新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3
作者 冯颜利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38,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回望辉煌历史、擘画光明未来,是一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为进一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回望辉煌历史、擘画光明未来,是一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为进一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深刻领会“七一”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始终将讲话精神作为根本指导;深入领会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领会党百年奋斗的鲜明主题,切实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深入领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在构建“三大体系”中时刻遵循其根本要求;深入领会“一国两制”基本国策,为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贡献学术智慧;深入领会对青年的殷切期望,积极调动和发挥青年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力量。切实将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当中,不断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哲学社会科学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的规律论和规范论路径 被引量:3
4
作者 强乃社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4,共12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取得很多成果,其背景是中国哲学界实践哲学研究受到重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相关研究中,实践概念受到高度重视。从一定角度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有两个路径:一个是规律论的路径,一些学者重视马克... 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取得很多成果,其背景是中国哲学界实践哲学研究受到重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相关研究中,实践概念受到高度重视。从一定角度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有两个路径:一个是规律论的路径,一些学者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问题,重视实践与生产劳动的关系,尤其是劳动与财产的关系,重视实践和劳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本体地位。这个思路重视寻求社会实践的必然规律。另外一个是规范论的路径,一些研究者重视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所包含的内在的规范意义和价值。我们引进了很多国外的研究,比如语言学转向以后,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规范及其基础如何理解,需要重视话语和商谈,重视文化对实践的规范意义。这个思路重视实践的规范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哲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 规律论 规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追逐科学到反思科技:近30年中国科技哲学之理路述略 被引量:7
5
作者 段伟文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57,共6页
近30年来,重返现代化的中国因拥抱科学而走进科学时代。随着"科学化的哲学"运动和科学哲学的再次引入,科技哲学界开始反省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并从科学哲学的渗透的经验标准、分析论证方法和现代性反思入手寻求新时期思想解放... 近30年来,重返现代化的中国因拥抱科学而走进科学时代。随着"科学化的哲学"运动和科学哲学的再次引入,科技哲学界开始反省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并从科学哲学的渗透的经验标准、分析论证方法和现代性反思入手寻求新时期思想解放和观念调适的切入点。此后,科学哲学从对自然和科学的哲学追问拓展为面向科技时代的哲学思考,出现了"顺应科技进步"、"探讨科学影响"和"反思科技自身"等研究进路,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与社会研究、科学思想与文化、科技伦理等领域因而得到全方位发展,正呈现出走向科学与技术研究之态势,这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科技哲学发展的未来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哲学 科学哲学 科学技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冯颜利 刘庆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1-10,170,共1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实践基础上,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实践基础上,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是集时代性、系统性、原创性于一体的科学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和前提,具体包括世界观层面的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层面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价值观层面的以人民为中心和方法论层面的辩证唯物主义等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基础 世界观 认识论 价值观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构建当代中国的伦理学知识体系?——万俊人教授访谈 被引量:1
7
作者 万俊人 章含舟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101,共13页
万俊人指出,历经数代学人的努力与奋斗,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学建设已初具规模,为后继学人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理论准备和学科积累。相应地,当前学者的任务是“接着讲”,即在植根自身传统的同时,针对科学技术迭代与现实情境变化而做出有效的... 万俊人指出,历经数代学人的努力与奋斗,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学建设已初具规模,为后继学人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理论准备和学科积累。相应地,当前学者的任务是“接着讲”,即在植根自身传统的同时,针对科学技术迭代与现实情境变化而做出有效的伦理回应,实现伦理精神的继承与创造。通过回顾美德伦理、正义理论和中西方现代性等话题,万俊人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做中国伦理学、伦理与政治的关系以及应用伦理学的可能形态,并在辨析“伦理知识”与“伦理学知识”的基础上,展望了一种面向未来的伦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伦理学知识体系 应用伦理学 美德伦理学 正义理论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的思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科研究为视角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俊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25,共7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本质和特点在于能够立足实践、回应现实,在“改变中国”进程中对中国问题作出中国式的回答。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科定位和研究方向进行阐释,以及对其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动向进行梳理,能够获得...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本质和特点在于能够立足实践、回应现实,在“改变中国”进程中对中国问题作出中国式的回答。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科定位和研究方向进行阐释,以及对其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动向进行梳理,能够获得构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的思考路径和研究空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日益成为中国哲学界关注的主题。为了回应世界性的现代化思潮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科的理论研究,在理论创新和方法论创新的双重维度上探索构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学科体系 哲学学科 “改变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冯颜利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6-21,共6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一是准确定位了新时代及其特征,科学解答了新时代面临的主要问题,全面引领新时代人民的精神追求;二是指导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一是准确定位了新时代及其特征,科学解答了新时代面临的主要问题,全面引领新时代人民的精神追求;二是指导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篇章,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新成就;三是推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提供了中国镜鉴,为解决重大全球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哲学贡献 哲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蕴含严密完整的自主知识体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飞 赵瑞泽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7,共8页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命题与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蕴含世界关怀、资本批判和人类解放三重维度,从根本上指向超越资本主义的文明实践。“两个结合”是支配文明研究、文明建设、文明互...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命题与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蕴含世界关怀、资本批判和人类解放三重维度,从根本上指向超越资本主义的文明实践。“两个结合”是支配文明研究、文明建设、文明互鉴的内在逻辑,是在新时代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本质规定性,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底色,以文明交流互鉴为发展路径,蕴含着严密完整的自主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两个结合” 文明互鉴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凤歧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5-21,共7页
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理论,就必须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是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它在历史进程中取代资本主义乃是合乎规律的现象,但是历史的发展又是一个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充满矛盾的复杂过程。
关键词 历史进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资本主义 正确 实践 社会形态 矛盾 发展 因素 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定义到类比:未来哲学的新方法论
12
作者 尚杰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0,F0002,238,共8页
传统哲学属于定义式哲学,它以问答“是什么”为根本思维模式,始终囚禁于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封闭之环。现代哲学与逻辑数学乃至AI的工作模式遵循“类比式”的哲学方法,它在发现相似性的过程中实现思想的发现与发明。类比式哲学的实践路径... 传统哲学属于定义式哲学,它以问答“是什么”为根本思维模式,始终囚禁于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封闭之环。现代哲学与逻辑数学乃至AI的工作模式遵循“类比式”的哲学方法,它在发现相似性的过程中实现思想的发现与发明。类比式哲学的实践路径在科学、技术和伦理实践中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它不仅为哲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方向,也为当代科技与社会变革提供了新的思想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义 类比 哲学 逻辑 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客观性的历史建构——科学哲学视域中的历史认识论
13
作者 郝苑 孟建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0-105,共6页
在尼采的视角主义和福柯的主体解释学等欧陆哲学的影响下,历史认识论结合观念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历史语境,考察了科学客观性的概念的历史建构过程,加深了人们对科学实践的复杂性的认识,并为科学哲学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 在尼采的视角主义和福柯的主体解释学等欧陆哲学的影响下,历史认识论结合观念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历史语境,考察了科学客观性的概念的历史建构过程,加深了人们对科学实践的复杂性的认识,并为科学哲学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论 科学客观性 推理的风格 认知德性 视角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正义社会及其原初性内涵——孔子与柏拉图正义思想之比较的启示
14
作者 欧阳英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83,共10页
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当代,正义社会这一提法都不断地出现于文本之中,但其究竟当作何理解却并无定论。在世界政治哲学的版图上,孔子与柏拉图分别是古代中西方政治文明传统中的开启者,他们对“正义”概念的界定惊人的一致。这表明,在有关... 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当代,正义社会这一提法都不断地出现于文本之中,但其究竟当作何理解却并无定论。在世界政治哲学的版图上,孔子与柏拉图分别是古代中西方政治文明传统中的开启者,他们对“正义”概念的界定惊人的一致。这表明,在有关正义社会的理解上存在着超越地域和文明的一般性的原初内涵指向。正义社会是正义观念在社会层面的体现,正义观念以宜(恰到好处)为核心要义,正义社会的原初性内涵主要围绕这一核心要义展开,且包含三方面重要内容:一是主张建立体现宜(恰到好处)的社会秩序;二是提倡用社会权威来保障社会的有序运行;三是在价值观上追求社会公平。社会秩序是正义社会的基本框架,社会权威是正义社会的运行条件,社会公平是正义社会的首要特征。在正义社会中,社会秩序、社会权威与社会公平是三位一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社会 正义观念 社会秩序 社会权威 社会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家的艺术批评与艺术批评家的哲学——阿瑟·丹托的哲学与批评之张力
15
作者 刘悦笛 贺嘉佳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3-142,160,共11页
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阿瑟·丹托生前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美学家之一,他的哲学研究与艺术批评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内在张力。这种张力一方面体现为从哲学走向批评的“哲学家的批评”,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从批评回归哲学的“批评家的哲... 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阿瑟·丹托生前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美学家之一,他的哲学研究与艺术批评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内在张力。这种张力一方面体现为从哲学走向批评的“哲学家的批评”,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从批评回归哲学的“批评家的哲学”。在此交互关系中,美学成为丹托从纯粹哲学通向艺术批评的桥梁——他不仅实现了从哲学到批评的跨越,更在其批评实践中始终贯穿着深厚的哲学诉求。然而,其中也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即哲学所坚持的反多元主义与艺术及批评实践中不可避免的多元主义之间形成了根本性冲突。这一矛盾进而演变为本质主义与历史主义在丹托思想内部无法消解的悖论。从丹托“哲学化的批评”与“批评的哲学化”这一独特路径出发,可进一步重新审视艺术批评的本质、功能与标准应如何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批评 哲学化 本质主义 历史主义 多元主义 反多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自身”何以通向“有机存在者”——论“自然”概念在《判断力批判》中的演进
16
作者 卢春红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51,I0002,共13页
将“物自身”概念引入先验哲学体系建构后,康德虽表现出梅亚苏认为的“相关主义”倾向,使自然以知识方式被理论化,却也因对“物”的探索而同时开启突破相关主义的征程。在思路推进的过程中,审美判断所提供的逻辑反转构成关键环节。伴随... 将“物自身”概念引入先验哲学体系建构后,康德虽表现出梅亚苏认为的“相关主义”倾向,使自然以知识方式被理论化,却也因对“物”的探索而同时开启突破相关主义的征程。在思路推进的过程中,审美判断所提供的逻辑反转构成关键环节。伴随这一判断力由感性化到主观化的双重转换,作为先验原则的合目的性,不再以知性(理性)规定的方式呈现自身,而是以“无目的”的方式呈现出感性品质。这不仅让合目的性的“形式”在向“无形式”的转换过程中呈现出其与物自身的可能关联,也让合目的性原则在由主观化向着客观化的推进中,呈现出自然目的的理论诉求。正是在这一思想背景下,“有机存在者”承担起作为目的的自然现实化自身的任务,并在对自然的有机化建构中获得物自身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自身 自然 无形式 合目的性 有机存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中的真理:从克尔凯郭尔到尼采或福柯的尼采
17
作者 王齐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多元普遍主义是普遍主义概念在全球化的、技术化的和多元文化的当今时代的应有之义。与之相应,多元普遍主义哲学图景之下的真理将不再以绝对真理或“大写的真理”的面目出现,而将呈现为多元、多重的样态。为保证这样的真理不陷入相对主... 多元普遍主义是普遍主义概念在全球化的、技术化的和多元文化的当今时代的应有之义。与之相应,多元普遍主义哲学图景之下的真理将不再以绝对真理或“大写的真理”的面目出现,而将呈现为多元、多重的样态。为保证这样的真理不陷入相对主义和特殊主义的泥淖,必须破除现代性所划分的清晰界限,允许真理具有多义性、边界的模糊性、不可预测性。做到这一点的方法或许在于令真理运动起来,不仅每一种真理要处于自我生成的进程之中,而且多元、多重真理之间还要通过互相观看、互相质疑的博弈令自身处于生成和变化之中,使每一种真理都有可能进行自我校正,防止真理终结为教条或安然固着于特殊性。这种从绝对真理向运动中的真理演变的可能性可由克尔凯郭尔对西方哲学史上两条真理道路的揭示以及尼采或福柯的尼采的真理观来加以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普遍主义 相对主义 真理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论》对中国传统知行观现代化的回应
18
作者 员俊雅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42,共9页
《实践论》不仅是毛泽东知行观的扛鼎之作,而且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和实践关系与中国传统知行观相结合的典范。这种结合不是文献学意义上的结合,而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和认识关系为主导、批判吸收中国传统知行观的哲学创新,更是对中国... 《实践论》不仅是毛泽东知行观的扛鼎之作,而且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和实践关系与中国传统知行观相结合的典范。这种结合不是文献学意义上的结合,而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和认识关系为主导、批判吸收中国传统知行观的哲学创新,更是对中国传统知行观现代化的回应。这一结合的主导原则是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中继承的关于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结合所面对的问题是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中国传统知行观如何实现现代化;这一结合是毛泽东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对传统知行观进行的哲学创新。《实践论》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实现了中国传统知行观的现代化,为新时代开展“第二个结合”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实践论》 知行观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及其现实表现——《资本论》中的资本自我否定辩证法探究
19
作者 杨洪源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5,F0002,共10页
揭示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及其产生原因,从中找出根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有效途径,是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的一个重要落脚点。为此,他在《资本论》中先后分析了资本的不同层面、资本再生产的循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资本再生产的... 揭示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及其产生原因,从中找出根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有效途径,是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的一个重要落脚点。为此,他在《资本论》中先后分析了资本的不同层面、资本再生产的循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资本再生产的周期性过程等,分别得出了单个资本和社会总资本间的差异、资本的价值增殖循环同物的形式循环的矛盾、基于资本与劳动对立的对抗性社会结构、资本周转的中断根源等结论,深刻揭示出资本自我否定辩证法。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专门剖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关于经济危机的主要解决方案,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最深刻根源所在,为扬弃资本逻辑内在矛盾之后果,提供了合理而充足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逻辑 内在矛盾 经济危机 自我否定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史观:正义观的科学发展基础
20
作者 欧阳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F0002,共11页
作为科学的社会认识理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科学地发展与重构正义观有基础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基于唯物史观的正义观的创建,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整体性建构,以及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基本... 作为科学的社会认识理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科学地发展与重构正义观有基础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基于唯物史观的正义观的创建,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整体性建构,以及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基本内容,反映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是实现正义观的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唯物史观也是构建权利、正义与生产力“三位一体”的正义观的基本保证。正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完成了对正义观的科学重构,使人们看到以发展生产力为落脚点的新型正义观的诞生。在唯物史观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创建了科学的正义观。马克思主义的基于唯物史观的正义观,是对历史唯心主义正义观的重要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 正义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