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局集团公司铁路林业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1
作者 李运海 《绿色科技》 2019年第17期235-236,共2页
通过对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目前林业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分别对绿化现状、人员构成、机构设置等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铁路林业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方式,为今后的铁路林业管理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铁路林业管理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延高速铁路引入西安北站方案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作磊 张鹏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19,共7页
为充分利用西安北站的客运设施及运输功能,实现西延高铁在西安北站的始发、终到作业及跨线客车运输需求,连通延安与银川、成都、宝鸡等方向径路,增强枢纽运输组织灵活性,结合西安枢纽总图规划,根据西安至延安高铁线路走向,在引入西安枢... 为充分利用西安北站的客运设施及运输功能,实现西延高铁在西安北站的始发、终到作业及跨线客车运输需求,连通延安与银川、成都、宝鸡等方向径路,增强枢纽运输组织灵活性,结合西安枢纽总图规划,根据西安至延安高铁线路走向,在引入西安枢纽方案中,对西延高铁引入西安北站方案进行详细研究。西安北站为西安枢纽内主要客运站之一,结合车站既有布置情况,为解决延安与成都、宝鸡方向开行跨线客车的需求,在设置延安至成都联络线基础上,分别研究新设延安至宝鸡下行联络线方案和西安北站咽喉区接轨改建方案,对不同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最终确定延安至成都下行联络线顺接大西下行场方案为可行推荐方案,并对延安与宝鸡方向的车流径路给出建议。西延高铁引入西安北站后,对于充分利用既有客运设施、实现不同方向客车交流以及方便城市旅客出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枢纽 西延高铁 西安北站 联络线 咽喉区 运输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的铁路物流基地碳排放测算及减排策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凌云 王宇航 +1 位作者 马骏 孙春峰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33,共9页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环保政策部署,推动铁路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积极开展铁路物流基地碳排放测算工作,识别主要碳排放源。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铁路物流基地碳排放,分为建造施工、运营管理2个阶段,重点考虑现场施工、货运装卸...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环保政策部署,推动铁路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积极开展铁路物流基地碳排放测算工作,识别主要碳排放源。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铁路物流基地碳排放,分为建造施工、运营管理2个阶段,重点考虑现场施工、货运装卸、运转等场景,明确碳排放测算对象及范围。运用排放因子法,构建铁路物流基地各阶段碳排放测算模型。以某铁路物流基地为例,计算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为301.41万t CO_(2e),设计能源转型、能效升级、增加碳汇3种减排情景,模拟不同情景下碳排放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能源转型情景减排效果最佳,共减少碳排放17.91万t CO_(2e)。提出绿色集约、能源转型、能效升级、增加碳汇4方面减排策略,促进铁路物流基地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实现我国铁路现代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物流基地 碳排放测算 全生命周期评价 排放因子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技术的西安东站施工协同管理 被引量:8
4
作者 高翔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2,共6页
西安东站是西安市“四主一辅”的主要铁路枢纽,也是我国西北地区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之一。针对西安东站的大型铁路建筑建设特点,基于“全景”智慧建造管理平台,建立成套BIM+施工协同管理体系。该平台集成BIM+GIS、BIM+SHM、BIM+智慧工... 西安东站是西安市“四主一辅”的主要铁路枢纽,也是我国西北地区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之一。针对西安东站的大型铁路建筑建设特点,基于“全景”智慧建造管理平台,建立成套BIM+施工协同管理体系。该平台集成BIM+GIS、BIM+SHM、BIM+智慧工地管理以及BIM+VR等技术,为西安东站建设项目的协同管理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分析与决策支持,极大地规避了传统施工管理中资源浪费、事故频发、信息孤岛、效率低下、质量不佳等诸多问题。该研究成果拓宽了铁路站房施工协同管理对建筑信息价值挖掘的深度和广度,对特大型铁路站房项目的数字化建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东站 BIM+GIS BIM+SHM 智慧工地 铁路站房施工 协同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RIMA-RF组合模型的西安中欧班列预测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宝静 马骏 余元玲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0-96,共7页
为提升西安中欧班列开行车数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综合考虑西安中欧班列时间序列数据的线性和非线性特征,提出基于SARIMA-RF组合模型的班列开行车数预测方法。首先使用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SARIMA)预测开行车数,其次利用随机森林(RF... 为提升西安中欧班列开行车数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综合考虑西安中欧班列时间序列数据的线性和非线性特征,提出基于SARIMA-RF组合模型的班列开行车数预测方法。首先使用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SARIMA)预测开行车数,其次利用随机森林(RF)模型校正残差,构建组合模型,最后将组合模型与ARIMA、SARIMA、RF、XGBoost进行对比。使用2014-2023年西安中欧班列月度开行数据实验,预测2024年开行车数为24.40万车,2025年为26.71万车,对比结果表明:组合模型的M_(SE)、R_(MSE)、M_(AE)、M_(APE)分别为0.0037、0.0610、0.0530、3.41%,比其他模型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长安号”中欧班列 季节性波动 SARIMA-RF 残差校正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有砟高速铁路精捣各阶段轨道平顺性 改善区间回归分析
6
作者 王宏昌 时瑾 张雨潇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22,共6页
结合我国一新建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精捣维修实例,梳理了有砟高速铁路精捣作业流程及施工要求,收集了多个精捣作业阶段的轨道动态检测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充样本量的Bayes Bootstrap方法,统计分析了新建高速铁路精捣作业各阶段轨道质量指... 结合我国一新建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精捣维修实例,梳理了有砟高速铁路精捣作业流程及施工要求,收集了多个精捣作业阶段的轨道动态检测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充样本量的Bayes Bootstrap方法,统计分析了新建高速铁路精捣作业各阶段轨道质量指数(Track Quality Index,TQI)、高低、轨向、水平、三角坑的均值及其置信水平为95%的置信区间上下限,并采用对数函数拟合了各阶段轨道平顺性数据均值和置信区间上下限的回归曲线。选取同一线路不同里程区间的实测数据进行了效果验证。结果表明:各作业阶段的实测TQI平均值均位于回归分析得到的TQI改善区间内,回归分析结果可以反映同一线路条件下精捣各阶段轨道平顺性改善趋势的一般状态;当TQI高于改善区间上限时,须提升精捣作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精捣作业 有砟轨道 轨道平顺性 回归分析 TQ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谐波平衡法及Floquet理论的高速铁路10 kV供电系统铁磁谐振机理分析
7
作者 王显 王发强 杨佳航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5588-5598,共11页
高速铁路10 kV供电系统是含时变激励的非线性非自治系统,以至于该系统中必然存在丰富的复杂非线性现象。该文在考虑系统中磁饱和电感的非线性特性的基础上,构建系统数学模型,并基于谐波平衡法求解系统周期解的近似表达式,推导系统周期... 高速铁路10 kV供电系统是含时变激励的非线性非自治系统,以至于该系统中必然存在丰富的复杂非线性现象。该文在考虑系统中磁饱和电感的非线性特性的基础上,构建系统数学模型,并基于谐波平衡法求解系统周期解的近似表达式,推导系统周期时变雅克比矩阵,以Floquet理论识别系统周期解的稳定性,揭示系统出现铁磁谐振时的物理机理,分析系统参数变化对系统产生铁磁谐振的影响,给出ATPDraw环境下的电路仿真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系统铁磁谐振现象产生的机理是由于系统发生了鞍结分岔,且随着饱和相串、并联电容的变化,系统能够保持稳定运行的临界激励幅值Em会随之产生变化。另外,理论计算结果和ATPDraw仿真结果一致,表明采用谐波平衡法和Floquet理论可有效分析高速铁路10 kV供电系统中的铁磁谐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磁谐振 非线性 谐波平衡 鞍结分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轨不平顺焊接区的磨耗及裂纹萌生预测 被引量:2
8
作者 林凤涛 王子旭 +3 位作者 谭荣凯 张子豪 杜瑞廷 史志勤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4,共9页
为探究钢轨焊接区的磨耗及裂纹萌生与轴重及摩擦因数的关系,通过对大量不平顺焊接区的实地测量,拟合了两种典型焊接区的不平顺数据,建立了上凸和下凹两类典型焊接区不平顺轮轨接触的有限元模型。结合摩擦功模型和Archard磨耗理论,对焊... 为探究钢轨焊接区的磨耗及裂纹萌生与轴重及摩擦因数的关系,通过对大量不平顺焊接区的实地测量,拟合了两种典型焊接区的不平顺数据,建立了上凸和下凹两类典型焊接区不平顺轮轨接触的有限元模型。结合摩擦功模型和Archard磨耗理论,对焊接区最大磨耗截面进行预测,基于Jiang-Sehitoglu模型对焊接区裂纹萌生寿命进行预测。发现随着轴重的增加,上凸及下凹焊接区的磨耗速率均增大;且轴重达到16 t时上凸型焊接区磨耗速率显著增大,而下凹型焊接区在轴重达到18 t时磨耗速率显著增大;摩擦因数从0.2增加到0.35,上凸和下凹两类焊接区最大磨耗量分别为1.93 mm、1.08 mm;且上凸型焊接区磨耗速率在摩擦因数为0.3时显著增大,而下凹型焊接区磨耗速率在摩擦因数为0.35时显著增大。轴重从12 t增加到18 t,上凸型焊接区服役寿命的衰减幅度较小,而下凹型焊接区服役寿命衰减幅度较大。此外,当摩擦因数从0.2增加至0.35时,其对上凸型焊接区服役寿命的影响明显小于轴重(12~18 t)的影响。然而,当摩擦因数从0.2增加至0.35时,其对下凹型焊接区服役寿命的影响与轴重(12~18 t)的影响相当。结果表明,随着轴重和摩擦因数的增加,对钢轨焊接区下凹型不平顺的寿命影响更加显著;在工务维护过程中,应着重关注下凹型焊接区的出现并及时标记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工程 轮轨关系 磨耗预测 裂纹萌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车轮跳轨的有砟轨道路-桥过渡段动力响应影响规律分析
9
作者 林士财 龚凯 +3 位作者 向俊 董楠 褚卫松 苏玮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7-408,共12页
为明确提速线路路-桥过渡段提速必要条件,基于列车车轮跳轨全过程计算方法,分析考虑车轮跳轨的路-桥过渡段轨道动力响应特性,研究列车速度和过渡段折角对车轮跳轨特征和轨道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轮轨密贴时,轮轨力、钢轨竖... 为明确提速线路路-桥过渡段提速必要条件,基于列车车轮跳轨全过程计算方法,分析考虑车轮跳轨的路-桥过渡段轨道动力响应特性,研究列车速度和过渡段折角对车轮跳轨特征和轨道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轮轨密贴时,轮轨力、钢轨竖向位移等动力学指标随过渡段折角和列车速度的增大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且过渡段折角对这些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明显比列车速度对其的影响大,如列车速度由160 km/h增至300 km/h,轮轨竖向力由105 kN增至140 kN,增幅33.3%;过渡段折角由0.05%增至0.25%,轮轨竖向力由84 kN增至143 kN,增幅70.2%。考虑轮轨分离时,跳轨持续时间和车轮跳轨高度车轮跳轨高度随列车速度或过渡段折角的增大而增大,且过渡段折角对车轮跳轨特征影响明显,如当列车速度由280 km/h增至320 km/h时,车轮跳轨高度和跳轨持续时间跳轨高度由4 ms、4.12 mm分别增至6 ms、4.52 mm,增幅分别为50%、9.7%;过渡段折角由0.18%增至0.22%,跳轨持续时间和车轮跳轨高度由3.7 ms、2.89 mm分别增至7.9 ms、6.04 mm,增幅分别为113.5%、109.0%;轨道动力响应随列车速度或过渡段折角的增大而增大,且建议考虑车轮跳轨发生后冲击阶段的轮轨相互作用。250 km/h提速300 km/h有砟轨道线路,路-桥过渡段折角建议不应大于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工程 有砟轨道 跳轨高度 持续时间 过渡段 折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检修过程的一种铁路客车转向架虚拟检修系统开发 被引量:2
10
作者 邹俊俊 冯岩 +2 位作者 潘磊 张佩 卫海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59,77,共4页
针对铁路客车转向架系统检修教学传统方法投资大、效果差、效率低的问题,课题组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开发了一种面向实际工作过程的铁路客车转向架虚拟检修系统。该系统利用CATIA等三维软件,采用参数化的建模方法,创建转向架的零件和总装模... 针对铁路客车转向架系统检修教学传统方法投资大、效果差、效率低的问题,课题组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开发了一种面向实际工作过程的铁路客车转向架虚拟检修系统。该系统利用CATIA等三维软件,采用参数化的建模方法,创建转向架的零件和总装模型,建立包括工位、工具在内的虚拟工作场景,并依据实际检修流程,建立随机故障库,模拟生成常见检修故障,记录学员的操作行为,对学员处置故障的操作给与科学评价。本系统将应用于铁路系统院校、公司进行学员培训,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架系统 虚拟现实 检修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老化下聚乙烯绝缘微观结构与电荷输运特性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李望 惠卓斌 +3 位作者 单聪 朱梦瑶 李欢 张瑞祥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8,共11页
为了研究聚乙烯(PE)材料在热应力作用下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变化规律,本文将PE试样在90℃下进行加速热老化试验。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量热扫描分析(DSC)、X射线衍射分析(XRD)、强场电导测试(HFC)、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测试... 为了研究聚乙烯(PE)材料在热应力作用下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变化规律,本文将PE试样在90℃下进行加速热老化试验。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量热扫描分析(DSC)、X射线衍射分析(XRD)、强场电导测试(HFC)、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测试(ISPD)等手段对热老化PE试样的微观结构和电荷输运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E试样的热老化过程可分为重结晶阶段和热氧降解阶段,在重结晶阶段,试样结晶度增大,晶体结构趋于完善,深陷阱密度和深陷阱能级增大,载流子迁移受限,空间电荷注入阈值场强提高;在热氧降解阶段,试样结晶度减小,晶体结构出现劣化,深陷阱密度和深陷阱能级下降,载流子迁移率增大,空间电荷注入阈值场强下降。通过不同温度、不同场强下电导特性的表征,得到了StevenBoggs电导率函数中A、B、φ3个参数的变化规律,φ和A随老化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而B先减小后不变,其中材料系数A对热老化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老化 聚乙烯 微观结构 电导特性 陷阱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隧道基底脱空条件下的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又云 折惠东 +2 位作者 赵越超 崔齐飞 张庭顺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5-111,147,共8页
列车荷载作用是诱发在役隧道基底病害的主要原因。为分析隧道基底脱空条件下对列车荷载的响应问题,以某铁路隧道工程Ⅲ级围岩正常断面为对象,通过现场在隧道铺底顶面埋设压力盒,对铺底混凝土层受力进行测试;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计算,重... 列车荷载作用是诱发在役隧道基底病害的主要原因。为分析隧道基底脱空条件下对列车荷载的响应问题,以某铁路隧道工程Ⅲ级围岩正常断面为对象,通过现场在隧道铺底顶面埋设压力盒,对铺底混凝土层受力进行测试;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计算,重点分析列车荷载作用下基底不同脱空长度下的基底中心线、轨道处与轨枕端头处的应力分布规律及铺底顶面振动特性。结果表明:在铺底顶面,动压力在轨道、轨枕端头处与基底中心线处分别为80,20 k Pa和60 kPa。经计算模拟,基底存在40 cm与80 cm宽脱空区时,在轨枕端头处、轨道处及中心线处应力规律基本一致,在脱空区处应力出现先减小再增加现象,且轨道处突变最大,脱空区侧壁处存在应力集中现象,脱空区影响深度范围约2 m。80 cm宽脱空区在数值上与40 cm宽脱空区相比,基底动应力、铺底顶面加速度与振动位移的最大增幅分别为50%、30%和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动应力 基底脱空 列车荷载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车组车体外皮油漆高级修标准探讨
13
作者 蔺化琳 张庆华 +2 位作者 钱小磊 张宏源 谢国仁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6-142,共7页
随着动车组服役时间和运用里程的增加,车体外皮油漆质量参差不齐,油漆光泽度降低、色差变化明显等问题愈加凸显,影响了整体美观和高铁形象。针对当前动车组车体外皮油漆缺少可量化的检修标准,围绕油漆漆膜破损、色差、光泽度等主要检修... 随着动车组服役时间和运用里程的增加,车体外皮油漆质量参差不齐,油漆光泽度降低、色差变化明显等问题愈加凸显,影响了整体美观和高铁形象。针对当前动车组车体外皮油漆缺少可量化的检修标准,围绕油漆漆膜破损、色差、光泽度等主要检修项目,结合实车测量油漆指标数据,分析随运行里程或运用时间的衰减变化规律,参考涂料、涂装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初步研究形成了动车组车体外皮油漆检修标准,提升了动车组车体高级修后的外观状态,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动车组检修领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油漆 检修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大下坡道条件下的高速铁路闭塞分区布置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高国隆 张杰 杨晓军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3-80,共8页
高速铁路闭塞分区布置是线路设计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线路运营安全和运输效益。在长大坡道条件下,对列车的安全制动与追踪运行都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通过选取该条件下的高速铁路闭塞分区布置问题来进行研究,结合长大下坡道条件下列控设... 高速铁路闭塞分区布置是线路设计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线路运营安全和运输效益。在长大坡道条件下,对列车的安全制动与追踪运行都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通过选取该条件下的高速铁路闭塞分区布置问题来进行研究,结合长大下坡道条件下列控设备及安全管控特点,构建长大下坡道条件下的高速铁路闭塞分区布置优化模型,并采用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进行计算求解。经过典型线路的实例验证得出,与传统的闭塞区间布置方式相比,该方法能够有效地缩短列车区间追踪间隔时间,提高区间通过能力,可将其应用于高速铁路线路信号设计与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长大下坡道 闭塞分区 追踪间隔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铁路客运车站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赵杰 郭勇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58,共6页
从全面提升铁路客运服务质量工作角度出发,以提升旅客体验为目标,构建客运车站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基于当前客运车站服务的基本项目和旅客流线,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适用于铁路客运车站的服务质量评价模型,通过专家小组选取和筛选相关指标... 从全面提升铁路客运服务质量工作角度出发,以提升旅客体验为目标,构建客运车站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基于当前客运车站服务的基本项目和旅客流线,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适用于铁路客运车站的服务质量评价模型,通过专家小组选取和筛选相关指标、建立层次模型、构造判断矩阵、确定指标权重,对客运车站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并以西安站为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得出西安站目前旅客服务质量评价“满意”的结论,为进一步提升客运服务工作质量、改善客运车站服务内容、制定客运服务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客运车站 层次分析法 判断矩阵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煤炭铁路运输持续增量的区域路网能力优化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宁和平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43,共8页
陕北铁路既处于煤炭资源的富集区,也位于蒙煤南运、疆煤东运的必经之路,区域煤炭运输需求持续旺盛。在阐述区域及周边煤炭产量、外运量、就地转化量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区域及周边路网现状及主要通道能力利用情况,针对区域路网存在外... 陕北铁路既处于煤炭资源的富集区,也位于蒙煤南运、疆煤东运的必经之路,区域煤炭运输需求持续旺盛。在阐述区域及周边煤炭产量、外运量、就地转化量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区域及周边路网现状及主要通道能力利用情况,针对区域路网存在外运能力不足、通道互联互通不畅、微循环运转不良等问题和短板,以满足区域煤炭外运和就地转化运输需求以及为周边运输提供通道为目标,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提出提升既有通道能力、加强通道互联互通、畅通区域微循环等具体建议,优化区域路网结构,打造通道、外运、微循环三位一体的现代化路网体系,推动区域铁路高质量发展,助力能源经济转型升级,进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煤炭运输 货运增量 铁路路网 规划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器材分类编号规则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盛良 黎锋 +3 位作者 王小兵 王伟 卢剑 李光 《中国铁路》 2023年第9期125-131,共7页
论述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器材分类编号的研究意义,分析国内外现行标准中接触网器材相关分类与编号规则的制定和研究现状,提出我国接触网器材分类与编号的总体路线,明确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接触网器材范围、分类深度、分类依据及具有可扩展性... 论述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器材分类编号的研究意义,分析国内外现行标准中接触网器材相关分类与编号规则的制定和研究现状,提出我国接触网器材分类与编号的总体路线,明确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接触网器材范围、分类深度、分类依据及具有可扩展性的接触网器材分类原则,选定了器材分类方法,将接触网器材划分为4个层级、212个类目。明确了接触网器材编号原则,选定了与接触网器材分类方法相适应的编号方法,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接触网器材分类和编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化铁路 接触网器材 分类 编码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运输生产结合部安全问题改进对策探讨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刚 韩峰 吕峰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6-80,共5页
铁路运输生产结合部安全对于保障铁路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完善铁路运输生产结合部安全问题协调机制能够有效降低安全风险。分别从铁路内部结合部问题和外部结合部问题2个方面,分析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的结合部安全问题,探析结合... 铁路运输生产结合部安全对于保障铁路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完善铁路运输生产结合部安全问题协调机制能够有效降低安全风险。分别从铁路内部结合部问题和外部结合部问题2个方面,分析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的结合部安全问题,探析结合部安全问题意识、结合部管理安全职责、结合部安全问题协调制度、结合部安全问题闭环整治机制以及结合部安全问题源头性手段等原因,从健全完善结合部安全问题协调机制和施策推动结合部安全问题治理2个方面提出改进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结合部 安全问题 协调机制 安全职责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差分的银川地区大直径灌注桩承载性状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军 万再新 +2 位作者 沈大庆 赵威威 王晓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5-551,共7页
针对现场采用静载法测试桩身内力和变形,往往不能得到破坏时真实数据这一问题.本文以银川市某工程为背景,现场静载试验采用锚桩法提供反力,滑动测微计测试桩身内力和变形,并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极限荷载作用下桩体压... 针对现场采用静载法测试桩身内力和变形,往往不能得到破坏时真实数据这一问题.本文以银川市某工程为背景,现场静载试验采用锚桩法提供反力,滑动测微计测试桩身内力和变形,并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极限荷载作用下桩体压缩变形量接近桩顶沉降的一半;在承载力特征值作用下可以忽略端阻力的贡献;提出在极限荷载下桩身侧阻力和端阻力的建议值;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并一定程度上弥补现场静载试验数据不足的问题.研究结论对银川地区桩基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灌注桩 滑动测微计 桩承载性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雷达的铁路接触网支柱识别技术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尚昆 朱广平 +2 位作者 王波 高春雷 徐济松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3-135,共3页
为避免养路机械在施工过程中碰到接触网支柱而造成安全事故,开发了一套能够实现智能化辅助避障的接触网支柱识别与定位系统。该系统采用能在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工作的三维激光雷达获取视场点云数据,采取欧氏聚类和特征匹配相结合的障... 为避免养路机械在施工过程中碰到接触网支柱而造成安全事故,开发了一套能够实现智能化辅助避障的接触网支柱识别与定位系统。该系统采用能在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工作的三维激光雷达获取视场点云数据,采取欧氏聚类和特征匹配相结合的障碍物识别算法,采用窗口滤波得出接触网支柱准确的位置信息。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时准确地识别并定位接触网支柱,定位精度满足现场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路机械 避障系统 激光雷达 坐标转换 欧氏聚类 支柱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