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原局集团公司铁路冷链物流智能化服务体系设计 被引量:6
1
作者 成琪 纪若婷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4-69,共6页
为顺应智能化、融合化、一体化冷链物流发展趋势,从国家"互联网+农业"的发展需求、冷链物流市场快速增长需求、太原局集团公司物流转型升级迫切需求、智能铁路提质增效的必然需求等方面阐述冷链物流智能化服务体系发展需求,... 为顺应智能化、融合化、一体化冷链物流发展趋势,从国家"互联网+农业"的发展需求、冷链物流市场快速增长需求、太原局集团公司物流转型升级迫切需求、智能铁路提质增效的必然需求等方面阐述冷链物流智能化服务体系发展需求,提出构建太原局集团公司O2O线上线下双网融合发展的冷链物流智能化服务体系发展思路和架构设计,从创新"互联网+"多式联运冷链发展模式、建立冷链细分市场监测体系、建设冷链联运网络通道、打造智能冷链物流示范基地、完善智慧冷链功能模块等5个方面,对太原局集团公司提出冷链物流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冷链物流 智能化 多式联运 服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局集团公司运输能力提升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昺辉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4-50,共7页
2016年以来,太原局集团公司货物发送量持续快速增长,年运量从5.1亿t增长至2022年的7.7亿t。随着运量的增长,制约太原局集团公司继续上量的主要因素已由需求充足而铁路运力供给不足,转变为阶段性的需求不足及关键点线能力不足;对照“十... 2016年以来,太原局集团公司货物发送量持续快速增长,年运量从5.1亿t增长至2022年的7.7亿t。随着运量的增长,制约太原局集团公司继续上量的主要因素已由需求充足而铁路运力供给不足,转变为阶段性的需求不足及关键点线能力不足;对照“十四五”末8.5亿t年发送目标,货源保障、通道能力、运输组织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通过分析太原局集团公司当前运输现状及后续发展形势,找准制约增量的瓶颈点,立足西煤东运中坚定位,结合国铁集团、山西省“十四五”铁路规划建设,从稳定“三西”地区市场占有率、提升既有设备能力利用率、稳定大秦线重载基本盘、主抓瓦日线增量主战场、积极实施扩能改造工程、主动融入路网新通道等方面研究优化提效措施,以持续增运增收态势为全国保通保畅大局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局集团公司 货运增量 运输能力 西煤东运 路网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局集团公司临汾综合段“四位一体”融合管理模式实践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何军 孟亚彬 赵小朋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7-102,107,共7页
创新运输站段管理模式,优化站段布局和机构设置,优化资产资源配置,是国铁企业深化管理变革的重要内容。结合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瓦日铁路运营维护管理实际,系统梳理临汾综合段推行专业融合管理的基本概况及发展沿革,阐述以机构... 创新运输站段管理模式,优化站段布局和机构设置,优化资产资源配置,是国铁企业深化管理变革的重要内容。结合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瓦日铁路运营维护管理实际,系统梳理临汾综合段推行专业融合管理的基本概况及发展沿革,阐述以机构设置一体化、运输维修一体化、调度指挥一体化、维修作业一体化、基础管理一体化、检查考核一体化、综合保障一体化、组织管理一体化为重点的实践路径,形成相对成熟稳定的车务、工务、电务、供电专业“四位一体”融合管理新模式,在安全生产、货运增量、设备养护、压减成本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并针对多专业融合管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普速铁路运营维护一体化管理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日铁路 管理变革 运输站段改革 专业融合管理 综合段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局集团公司列车工作计划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游艳雯 王楠 +1 位作者 张云龙 程文毅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25-130,共6页
列车工作计划作为铁路局集团公司调度日(班)计划的核心,对于保证列车安全、快速、按点运行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列车工作计划的构成要素及编制依据,以及在编制及执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从兑现运输生产任务、路网能力统筹利用、机车车辆运... 列车工作计划作为铁路局集团公司调度日(班)计划的核心,对于保证列车安全、快速、按点运行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列车工作计划的构成要素及编制依据,以及在编制及执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从兑现运输生产任务、路网能力统筹利用、机车车辆运用效率、车流组织质量、运输生产经济性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计划调度员编制列车工作计划的水平;根据阶段计划和班计划兑现率、机车乘务员超劳率等指标,考核多层级、多工种、多部门协调指挥下列车工作计划的执行质量,充分调动各级调度指挥人员积极性,实现铁路运输生产挖潜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日班计划 列车工作计划 编制质量 执行质量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货车防溜阻力参数试验研究
5
作者 段明民 杨永明 +1 位作者 李红明 解立群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1,共7页
为获取不同车型货车的防溜阻力参数,评估防溜措施的有效性,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不同轴重货车的起动阻力和不同工况条件下的铁鞋防溜阻力。研究结果表明:C80E货车车列的单位起动阻力约为1.0 N/kN,其他车型的单位起动阻力均在2.0 N/kN以上;... 为获取不同车型货车的防溜阻力参数,评估防溜措施的有效性,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不同轴重货车的起动阻力和不同工况条件下的铁鞋防溜阻力。研究结果表明:C80E货车车列的单位起动阻力约为1.0 N/kN,其他车型的单位起动阻力均在2.0 N/kN以上;铁鞋防溜阻力与车辆重量基本呈线性关系,与车辆轴重、载质量等重量相关参数密切相关,各型货车重车的铁鞋平均阻力为70.0~89.0 kN,空车的铁鞋平均阻力为19.3~26.0 kN;同时,铁鞋防溜阻力还受到轨面状态、钢轨变形等接触摩擦条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货车 起动阻力 铁鞋防溜阻力 轴重 线路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分区所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及其控制策略 被引量:5
6
作者 胡海涛 杨凯 +3 位作者 葛银波 谷雨涵 李亚楠 何正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286-4297,I0009,共13页
电气化铁路发展迅速,其牵引能耗高、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有效提高电气化铁路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效率,实现电气化铁路节能减排,该文研究一种分区所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及其控制策略。首先,基于典型重载和高速铁路实测... 电气化铁路发展迅速,其牵引能耗高、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有效提高电气化铁路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效率,实现电气化铁路节能减排,该文研究一种分区所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及其控制策略。首先,基于典型重载和高速铁路实测负荷数据分析,提出基于功率融通和储能的分区所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并分析其运行原理。为保证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在电气化铁路复杂负荷工况下实现再生制动能量的高效利用,提出一种含能量管理层与变流器控制层的双层控制策略。其中,能量管理层接收来自相邻变电所的实时测量信息,基于变电所工况及系统模式管理,执行能量管理策略计算得到系统运行参考功率。变流器控制层跟踪能量管理层给出的参考功率协调控制变流器,实现电气化铁路的潮流管理。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所提分区所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的正确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区所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及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实现电气化铁路再生制动能量的转移利用与储能利用,提高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有助于电气化铁路节能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化铁路 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 分区所 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钢桁梁桥明桥面复合轨枕宏-细观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阁军谊 肖杰灵 +2 位作者 武志刚 徐亚光 王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7,共8页
复合轨枕是明桥面结构提质改造的重要举施,但复合成型工艺及材料特性对轨枕服役性能有直接影响。针对复合轨枕明桥面结构的特性,基于ABAQUS等仿真平台,分别建立复合轨枕的宏、细观有限元模型,从多尺度仿真角度研究列车轮载下复合材料密... 复合轨枕是明桥面结构提质改造的重要举施,但复合成型工艺及材料特性对轨枕服役性能有直接影响。针对复合轨枕明桥面结构的特性,基于ABAQUS等仿真平台,分别建立复合轨枕的宏、细观有限元模型,从多尺度仿真角度研究列车轮载下复合材料密度,纤维束直径、取向和分布等因素对轨枕承载能力及变形影响。结果表明:增大纤维束直径、使纤维束充分分散,能够减少10%~30%的轨枕受力;改变纤维取向对提高轨枕承载力的效果较为显著,优化纤维分布取向能够使轨枕表面受力减小20%~30%;在此基础上提出“45°/0°/45°”的纤维束铺层结构,采用这种结构能在相同变形量控制水平下获得更高的承载能力,较全断面纵向铺层方案提升30%~50%。研究表明:利用复合轨枕的材料特性,优化生产制造工艺可提高其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桁梁桥 复合轨枕 多尺度仿真 复合材料 承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轨道加强部件弹性轨撑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丁静波 高新平 +2 位作者 张济淳 齐飞 马佳骏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42,共5页
轨撑是铁路曲线和长大坡度地段的重要轨道加强部件之一。经现场调研,既有轨撑结构存在局部刚度不均匀、调整性差、类型多等问题。既有结构的刚度不均匀会导致部分扣件不起横向支撑作用,给轨道带来较大的冲击,造成轨道状态恶劣,而调整性... 轨撑是铁路曲线和长大坡度地段的重要轨道加强部件之一。经现场调研,既有轨撑结构存在局部刚度不均匀、调整性差、类型多等问题。既有结构的刚度不均匀会导致部分扣件不起横向支撑作用,给轨道带来较大的冲击,造成轨道状态恶劣,而调整性差则引起轨撑与轨腰间离缝、不密贴,长期使用会对轨枕和钢轨带来伤损,不利于工务运营维修。结合重载铁路、客货共线及其他铁路现场使用的需求,研制了50,60,75 kg/m专线系列钢轨用弹性轨撑,采用整体式结构,轨撑与轨腰完全贴合,增大接触面,提升抗横向性能。轨撑侧面镶嵌(硫化)弹性橡胶或聚氨酯材料,避免和钢轨硬接触,适当释放位移保证弹性,减轻轨撑抵靠钢轨轨腰带来的磨耗和伤损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弹性轨撑实体模型,理论分析弹性轨撑方案受力规律,确定合理的技术参数。另制定弹性轨撑组装试验测试方法和技术要求,相同条件下与国铁弹条Ⅱ型扣件进行室内对比试验,经测试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效果,性能安全可靠。为验证弹性轨撑的实际应用效果,选取曲线半径为400 m的小半径曲线段进行现场试铺并进行观测,相关数据表明弹性轨撑能有效抵抗钢轨承受的异常横向荷载,轨距变化率小,达到设计要求,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轨道 小半径曲线 弹性轨撑 Mooney-Rivlin模型 抗横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隧道基底结构托换整治用钢垫梁力学特性及应用研究
9
作者 赵鹏 叶振东 +2 位作者 马伟斌 颜明冬 张笑晨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21-2529,共9页
为实现隧道基底结构在不中断运营的前提下拆换整治,提出一种结构灵活、施工便捷、适应铁路运营特点的隧道基底结构钢垫梁托换整治技术。首先,对基底托换技术的原理、工艺与钢垫梁结构形式进行分析;然后,通过钢垫梁结构足尺加载试验与数... 为实现隧道基底结构在不中断运营的前提下拆换整治,提出一种结构灵活、施工便捷、适应铁路运营特点的隧道基底结构钢垫梁托换整治技术。首先,对基底托换技术的原理、工艺与钢垫梁结构形式进行分析;然后,通过钢垫梁结构足尺加载试验与数值仿真,分析钢垫梁在C80与CRH3列车活载下的承载特性;最后,研究得出跨度与横梁间距对钢垫梁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即纵梁应力与跨中竖向变形随纵梁长度增加而增大,钢垫梁中间横梁的位置对横向变形影响大于竖向位移。结合托换整治技术在重载铁路和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应用案例可知,列车通过时钢垫梁的变形与动力响应处于可控范围,托换整治后隧道基底结构变形稳定,表明钢垫梁能较好适用于铁路隧道基底结构托换整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基底病害 结构托换 钢垫梁 模型试验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轨不平顺焊接区的磨耗及裂纹萌生预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凤涛 王子旭 +3 位作者 谭荣凯 张子豪 杜瑞廷 史志勤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4,共9页
为探究钢轨焊接区的磨耗及裂纹萌生与轴重及摩擦因数的关系,通过对大量不平顺焊接区的实地测量,拟合了两种典型焊接区的不平顺数据,建立了上凸和下凹两类典型焊接区不平顺轮轨接触的有限元模型。结合摩擦功模型和Archard磨耗理论,对焊... 为探究钢轨焊接区的磨耗及裂纹萌生与轴重及摩擦因数的关系,通过对大量不平顺焊接区的实地测量,拟合了两种典型焊接区的不平顺数据,建立了上凸和下凹两类典型焊接区不平顺轮轨接触的有限元模型。结合摩擦功模型和Archard磨耗理论,对焊接区最大磨耗截面进行预测,基于Jiang-Sehitoglu模型对焊接区裂纹萌生寿命进行预测。发现随着轴重的增加,上凸及下凹焊接区的磨耗速率均增大;且轴重达到16 t时上凸型焊接区磨耗速率显著增大,而下凹型焊接区在轴重达到18 t时磨耗速率显著增大;摩擦因数从0.2增加到0.35,上凸和下凹两类焊接区最大磨耗量分别为1.93 mm、1.08 mm;且上凸型焊接区磨耗速率在摩擦因数为0.3时显著增大,而下凹型焊接区磨耗速率在摩擦因数为0.35时显著增大。轴重从12 t增加到18 t,上凸型焊接区服役寿命的衰减幅度较小,而下凹型焊接区服役寿命衰减幅度较大。此外,当摩擦因数从0.2增加至0.35时,其对上凸型焊接区服役寿命的影响明显小于轴重(12~18 t)的影响。然而,当摩擦因数从0.2增加至0.35时,其对下凹型焊接区服役寿命的影响与轴重(12~18 t)的影响相当。结果表明,随着轴重和摩擦因数的增加,对钢轨焊接区下凹型不平顺的寿命影响更加显著;在工务维护过程中,应着重关注下凹型焊接区的出现并及时标记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工程 轮轨关系 磨耗预测 裂纹萌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钢轨波磨病害下高速轮轨瞬态滚动接触及磨损行为分析
11
作者 丁旺才 马帅 +3 位作者 靳忠渊 李得洋 吴少培 李国芳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79,共13页
以典型钢轨波磨病害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考虑轨下结构及轮轨弹塑性接触的三维轮轨瞬态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采用基于有限元模型的三维磨损分布计算方法,研究了匀速和牵引状态下轮轨接触特性及钢轨磨损行为的差异,以及牵引状态下不同病害参... 以典型钢轨波磨病害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考虑轨下结构及轮轨弹塑性接触的三维轮轨瞬态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采用基于有限元模型的三维磨损分布计算方法,研究了匀速和牵引状态下轮轨接触特性及钢轨磨损行为的差异,以及牵引状态下不同病害参数钢轨波磨对轮轨接触特性及磨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牵引状态下轮轨纵向力受固有刚度不平顺影响更显著,波磨对相对滑移的影响与纵向力有关,且需在固有刚度不平顺影响基础上叠加,叠加效果与波磨波长和谷深有关。在波磨谷深限值内,当波磨波长较短或谷深较大时,纵向力会出现与波磨几何相似的振型,导致相对滑移分布与波磨几何相关,接触压力变化进一步影响磨损深度,使波峰附近磨损增加,波谷附近磨损减少,波磨进一步发展。由于磨损增量相位与波磨几何相位差较小,钢轨波磨有减缓趋势,波磨在较大波长及谷深下减缓较快。研究结论以期为高速轮轨波磨区段钢轨维护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钢轨波磨 瞬态动力学 有限元分析 磨损分析 轮轨接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电气化铁路高次谐波谐振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23
12
作者 宋可荐 吴命利 +2 位作者 杨少兵 潘朝霞 马春莲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4-76,共13页
自2007年京哈线第一次发生牵引供电系统高次谐波谐振以来,已有超过15条电气化铁路发生过谐振事故,严重影响铁路运输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案例分析和统计,总结谐振规律及其危害。根据电路结构阐明车网电气耦合关系,分别介绍交流机车... 自2007年京哈线第一次发生牵引供电系统高次谐波谐振以来,已有超过15条电气化铁路发生过谐振事故,严重影响铁路运输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案例分析和统计,总结谐振规律及其危害。根据电路结构阐明车网电气耦合关系,分别介绍交流机车谐波源特性和牵引供电系统阻抗频率特性的建模方法,并提供一种简化谐振机理分析来解释主要谐振规律。探讨地面和车上的多种谐振抑制措施,提出解决谐振问题的基本思路。对谐振的研究工作将车、网在电气上看作一个耦合整体,同时考虑理论分析的准确性和工程应用的简明性需求,希望对牵引供电系统谐振及其预防和治理工作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化铁道 牵引供电系统 牵引传动系统 车网电气耦合系统 谐波谐振 谐振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铁路时间同步网异常流量检测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友鹏 李响 +3 位作者 兰丽 周净毓 刘思雨 张妍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6-313,共8页
为快速准确地识别铁路时间同步网所受到的恶意攻击,设计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铁路时间同步网异常流量检测系统。该系统首先采用无监督学习算法K-Means对部分数据进行训练,形成最优聚类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实现对异常流量的检测。将已标记的时... 为快速准确地识别铁路时间同步网所受到的恶意攻击,设计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铁路时间同步网异常流量检测系统。该系统首先采用无监督学习算法K-Means对部分数据进行训练,形成最优聚类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实现对异常流量的检测。将已标记的时间同步网数据输入系统,测试系统对异常流量的检测准确率及速度是否满足铁路时间同步网的要求。对系统识别出的异常流量特征进行分析,找出相关性较高的典型特征类型,并结合铁路时间同步网结构,针对该类型特征提出初步的攻击防御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大数据的异常流量检测系统聚类时间70.434 682 s及准确率98.36%均满足大数据网络环境下铁路时间同步网的要求;基于时间和主机的网络流量统计特征可以为提升铁路时间同步网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量 异常流量检测系统 K-MEANS SPARK 铁路时间同步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轨道不平顺谱的分析和表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郝晓莉 杨建 +3 位作者 杨飞 李烨峰 秦怀兵 侯亚丽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5-125,共11页
轨道不平顺的数学表达对线路状态评估和轮轨动力学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计算和分析大秦和朔黄重载铁路2~70 m波长范围内的轨道不平顺谱特征,提出重载铁路轨道不平顺的数学描述,可用于轨道不平顺序列模拟和线路状态评估。数据来源为这两条... 轨道不平顺的数学表达对线路状态评估和轮轨动力学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计算和分析大秦和朔黄重载铁路2~70 m波长范围内的轨道不平顺谱特征,提出重载铁路轨道不平顺的数学描述,可用于轨道不平顺序列模拟和线路状态评估。数据来源为这两条铁路的高低、轨向、水平和轨距轨道不平顺实测数据。使用小波分析和Welch修正周期图法计算轨道不平顺谱,并与国内外标准轨道谱进行对比;使用多项式拟合算法拟合轨道不平顺谱包络,并使用国内外标准谱拟合公式进行拟合实验对比。最后,给出了发生在钢轨焊缝位置的周期不平顺表达式,并结合轨道拟合谱的逆傅里叶变换方法,对轨道不平顺空间序列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大秦和朔黄轨道不平顺谱的频率和幅度特征基本一致,因此可以使用统一的拟合公式进行拟合;提出的8阶多项式拟合公式能精确地拟合轨道不平顺谱的形状;随机不平顺和周期不平顺的共同表达使轨道不平顺拟合谱的形状和轨道不平顺的数值模拟更为合理和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轨道不平顺 轨道不平顺谱 多项式拟合 周期不平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交枢纽绿色低碳评价体系生成机理及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的应用
15
作者 李翔宇 李然东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32,共9页
双碳政策目标背景下,轨交枢纽作为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在节能减碳层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针对轨交枢纽建筑空间体量巨大,能耗影响因子复杂等特点,以及我国轨交枢纽绿色低碳评价体系规范、标准还不完善的现状,展开对轨交枢纽在前期建... 双碳政策目标背景下,轨交枢纽作为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在节能减碳层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针对轨交枢纽建筑空间体量巨大,能耗影响因子复杂等特点,以及我国轨交枢纽绿色低碳评价体系规范、标准还不完善的现状,展开对轨交枢纽在前期建设阶段的绿色低碳评价的研究。通过采集经典轨交枢纽案例样本的绿色低碳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构建以自然环境因子、人文环境因子、科技创新因子三个维度,涵括6项一级指标和17项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计算,继而利用物元可拓理论构建较为完整的轨交枢纽绿色低碳评价模型,最后将评价模型应用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枢纽项目中,根据评价结果对该项目相应的设计场景提出切实可行的提升建议。论文成果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枢纽 绿色低碳 评价体系 物源可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HT的深厚基覆型边坡地震损伤模式研究
16
作者 张宁 黄韬 +2 位作者 苏祝政 王静 席呈虎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146,共7页
为探明地震作用下深厚基覆型边坡的失稳机制,以西南山区某深厚基覆型边坡为依托,构建含双层覆盖层的边坡测试模型并开展了振动台试验。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方法获取了不同覆盖层和基岩的时域-频域-幅值特征... 为探明地震作用下深厚基覆型边坡的失稳机制,以西南山区某深厚基覆型边坡为依托,构建含双层覆盖层的边坡测试模型并开展了振动台试验。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方法获取了不同覆盖层和基岩的时域-频域-幅值特征,结合观测到的边坡破坏现象,揭示了边坡地震损伤模式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HHT方法可以有效分析地震作用下深厚基覆型边坡的破坏模式。地震作用下浅表层、厚覆盖层和基岩之间一直存在频率差,这种频率差引发了土层间的非一致性运动,从而诱发滑坡;浅表层与厚覆盖层的地震波能量传递差异一直存在,并且随地震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大,这加剧了浅表层的非一致性滑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边坡 损伤破坏模式 HHT 基覆型边坡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路桥过渡段道砟颗粒运动及能量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肖源杰 姜钰 +4 位作者 王萌 华文俊 赵红军 毛建锋 王卫东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0-115,共16页
重载列车循环动载作用下有砟道床动力响应与其支承刚度和道砟颗粒的细观运动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尚无定量的影响规律和关联机制。针对此不足,选取国内某运煤专线重载铁路典型路桥过渡段开展现场动力响应测试,在有砟道床不同位置处埋设新... 重载列车循环动载作用下有砟道床动力响应与其支承刚度和道砟颗粒的细观运动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尚无定量的影响规律和关联机制。针对此不足,选取国内某运煤专线重载铁路典型路桥过渡段开展现场动力响应测试,在有砟道床不同位置处埋设新型智能颗粒传感器(SmartRocks),实时监测列车通过时道砟颗粒的运动姿态变化,进而对比分析不同道床支承条件下道砟颗粒运动及其能量特征沿行车方向和轨道结构横断面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列车动载作用下轨枕下方道砟颗粒的竖向加速度和旋转角呈明显的周期性,其在水平面内的转动角度相对较大且不可回复,可将相邻车厢的相邻转向架作为一个加载单元用于分析道砟颗粒的振动特性;路-桥渐变区、桥台以及桥梁跨中处轨枕下方道砟颗粒的运动以竖向为主且纵向次之,桥梁跨中处钢轨支点下方道砟颗粒振动能量约为路基段的2~3倍;随着道床下部支承刚度逐渐增加,道砟颗粒粒间作用力逐渐增大,颗粒上升加速度逐渐增大并与下沉加速度逐渐接近;刚性支承道床其道砟颗粒振动幅度较大且周期性相对较弱,刚性支承自身振动的叠加作用较为显著;桥上道床脏污板结严重处的轨枕端部道砟颗粒几乎未发生转动,此处应是日常养护维修作业的关注重点。可为重载铁路有砟道床健康智能监测、动力性能精准感知和劣化风险自主预警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过渡段 铁路桥梁 道砟 颗粒运动 振动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保护方案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凯 胡海涛 +6 位作者 陈俊宇 王科 郭旭刚 谷雨涵 赵朝蓬 高仕斌 何正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9523-9534,共12页
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在实现电气化铁路再生能量回收利用、节能减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基于潮流控制技术的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将改变牵引供电系统原始功率潮流,其故障保护对保障电气化铁路的运行安全至关重要。为此,该文针对电... 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在实现电气化铁路再生能量回收利用、节能减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基于潮流控制技术的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将改变牵引供电系统原始功率潮流,其故障保护对保障电气化铁路的运行安全至关重要。为此,该文针对电气化铁路再生制动利用系统的故障保护方案开展研究。首先,根据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的运行原理分析系统接入对牵引供电系统既有保护的影响。然后,结合影响分析结果提出基于“故障导向安全”原则的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保护方案。该方案对不同类型系统故障制定分级保护策略,在此基础上通过系统自保护与牵引供电系统既有保护的协同配合保障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的运行安全。最后,选取牵引变电所和分区所2种典型应用案例对所提保护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保护方案能够实现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在不同应用案例中的有效保护,保障了再生制动能量的安全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 电气化铁路 保护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车站高峰时段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16
19
作者 熊亚 李海鹰 +2 位作者 廖正文 王莹 牛鑫涛 《铁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共9页
以车站高峰时段为研究对象,从进路分段解锁的特性出发,利用数学优化方法,研究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借鉴图解法计算车站通过能力的思想,建立高速铁路车站作业方案优化的整数规划模型,通过在既有车站作业方案中不断添加列车并... 以车站高峰时段为研究对象,从进路分段解锁的特性出发,利用数学优化方法,研究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借鉴图解法计算车站通过能力的思想,建立高速铁路车站作业方案优化的整数规划模型,通过在既有车站作业方案中不断添加列车并优化列车作业,得到饱和的车站作业方案,进而得出高速铁路车站高峰时段的通过能力。以北京南站京津城际场为例,计算其高峰时段(08:00—11:00)的通过能力,辨析车站能力瓶颈,并计算分析特殊作业对车站通过能力的影响。此外,与未考虑进路分段解锁的能力计算结果对比发现,考虑进路分段解锁后,车站通过能力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车站 通过能力 作业优化 进路分段解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编组站列车解编顺序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呼志刚 黎浩东 何世伟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68,75,共9页
优化到达列车的解体顺序和出发列车的编组顺序是编组站作业计划的核心内容之一.基于车流接续与分配方案,构建综合考虑解体顺序和编组顺序的优化模型,包括单溜放驼峰、峰尾一台调机情形,多台解编调机情形的解编顺序优化模型.所构建模型... 优化到达列车的解体顺序和出发列车的编组顺序是编组站作业计划的核心内容之一.基于车流接续与分配方案,构建综合考虑解体顺序和编组顺序的优化模型,包括单溜放驼峰、峰尾一台调机情形,多台解编调机情形的解编顺序优化模型.所构建模型还可进一步扩展至考虑列车技术检查顺序的优化.最后设计案例验证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对不同数量解体调机、编组调机情形的列车解编顺序优化的测算可知:受车流量的影响,双推双溜的作业效率不一定比双推单溜高;解编作业相互影响,两者的作业能力也应相互协调,只增加解体作业能力或者只增加编组作业能力对整个系统作业效率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编组站 解体顺序 编组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