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医药特点的中药体内外药效物质组生物/化学集成表征新方法 被引量:32
1
作者 齐炼文 周建良 +6 位作者 郝海平 李会军 闻晓东 陈君 杨中林 李萍 王广基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5-202,共8页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一直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近几十年来,中药药效物质研究虽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明显不足,符合中药特点的药效物质研究关键技术体系尚不完善。作者及其研究团队针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国内外研究现...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一直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近几十年来,中药药效物质研究虽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明显不足,符合中药特点的药效物质研究关键技术体系尚不完善。作者及其研究团队针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集成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在学术思想、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通过近十年的系统研究,建立了基于整体观、符合中医药特点和具有普适性的中药复杂药效物质研究关键技术与方法学体系,包括中药多组分表征技术、中药生物体内动态药效物质研究技术、生物捕集-化学集成表征新技术、中药多成分整合作用研究技术、适宜于中药特点的多指标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成果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效物质 生物捕集-化学集成表征 多组分表征 质量控制 整合作用 体内动态药效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十字花科药用植物中芥子碱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丽芳 王宇新 +1 位作者 李海燕 及莹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1,共3页
十字花科植物中的芥子碱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天然抗氧剂,在抗衰老药物的研究中受到了许多学者的重视。为了考察芥子碱在我国药用植物中的分布情况,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我国常用的4种十字花科药用植物白芥子、莱菔子、葶苈子、... 十字花科植物中的芥子碱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天然抗氧剂,在抗衰老药物的研究中受到了许多学者的重视。为了考察芥子碱在我国药用植物中的分布情况,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我国常用的4种十字花科药用植物白芥子、莱菔子、葶苈子、黄芥子中该成分的含量。采用的色谱柱为A lltim a Pheny l柱(250mm×4.6mm i.d.,5μm);流动相:3%醋酸溶液和乙腈的混合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6nm;柱温:25℃。该法快速,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方法的建立不仅为上述4种药材的质量监测提供了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而且对于芥子碱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芥子碱 抗氧化剂 白芥子 黄芥子 莱菔子 葶苈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标校正法在中药栀子多成分同时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毕志明 周小琴 +3 位作者 汤丹 吴茜 齐炼文 李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方便实用的中药栀子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建立西红花苷-1与其他西红花酸类成分的内标校正因子(fkm)并考察其系统适应性,测定西红花苷-1的含量,用fkm计算其它西红花酸类成分的含量。结果:内标校正法计算与实测分析结果无... 目的:建立一种方便实用的中药栀子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建立西红花苷-1与其他西红花酸类成分的内标校正因子(fkm)并考察其系统适应性,测定西红花苷-1的含量,用fkm计算其它西红花酸类成分的含量。结果:内标校正法计算与实测分析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内标校正法在中药栀子定量分析中具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标校正法 栀子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分子亲和-质谱联用技术应用于中药等复杂体系中活性成分的筛选 被引量:6
4
作者 李会军 安婧婧 +1 位作者 周建良 李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7-103,共7页
如何从中药等复杂体系中快速、高效地筛选出活性成分,是现代药物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基于光学检测或放射性检测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式,在应用于中药等复杂体系时,由于没有成分分离过程,易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而采用传统的成分分离... 如何从中药等复杂体系中快速、高效地筛选出活性成分,是现代药物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基于光学检测或放射性检测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式,在应用于中药等复杂体系时,由于没有成分分离过程,易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而采用传统的成分分离、结构鉴定、活性测试的筛选模式,则存在工作量大、周期长、活性成分易丢失等缺陷。靶分子亲和-质谱联用技术是利用药物靶点与配体的亲和作用或靶酶的催化作用将活性成分从复杂体系中抽提出来,并用质谱对其进行检测及活性评价的一种筛选技术。本文对适用于中药等复杂体系中活性成分筛选的靶分子亲和-质谱联用技术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直接进样质谱筛选技术、膜分离-质谱联用技术、分子排阻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固定化靶蛋白-质谱联用技术、前沿亲和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恒流在线反应-质谱联用技术等的原理及其应用,为中药活性成分筛选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靶点 靶分子亲和一质谱 中药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与中医药现代研究 被引量:35
5
作者 齐炼文 李萍 赵静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年第6期79-86,共8页
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关键技术和研究方法,在方法学上具有融整体、动态、综合、分析于一体的特点,符合中医治疗疾病和中药作用的整体性原则。中医病证引起代谢物组的共性分析和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可促进“证”本质的研究和中医辨证的... 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关键技术和研究方法,在方法学上具有融整体、动态、综合、分析于一体的特点,符合中医治疗疾病和中药作用的整体性原则。中医病证引起代谢物组的共性分析和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可促进“证”本质的研究和中医辨证的科学化和定量化,深层次理解中医脏象理论,预测疾病的发生,反应肠道内生态环境状况以及整体性评价中药及复方综合疗效、安全性和作用机制。中药体内代谢物组的分析,可促进中药效应物质基础的阐明,建立科学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确保临床中药产品的安全、有效。代谢组学和中医药学的有效组合,一定能进一步加快中医药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中医药现代化 疾病诊断 作用机制 中药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银花中酚酸类和黄酮类成分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 被引量:40
6
作者 李英 陈君 李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7-411,共5页
建立基于紫外分光光度原理的微孔板筛选方法,用于金银花药材中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筛选,并进行抑制活性测定。通过对筛选条件优化,建立了可靠的筛选模型,并对从金银花中分离得到的20个单体化合物进行了筛选,发现8个酚酸类成分和4个黄... 建立基于紫外分光光度原理的微孔板筛选方法,用于金银花药材中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筛选,并进行抑制活性测定。通过对筛选条件优化,建立了可靠的筛选模型,并对从金银花中分离得到的20个单体化合物进行了筛选,发现8个酚酸类成分和4个黄酮类成分具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其中3,4-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槲皮素和木犀草素有很好的活性,其IC50分别为8.36,6.46和2.08μmol/L。筛选结果表明,金银花中黄酮苷元的活性优于黄酮苷,双咖啡酰奎宁酸的活性明显优于单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的活性明显优于双咖啡酰奎宁酸,且双咖啡酰奎宁酸的5位取代对化合物的活性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金银花 尿酸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提取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联用预测玄参中的活性成分 被引量:11
7
作者 祝艳斐 毕志明 +3 位作者 刘承伟 任美婷 吴斐华 李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应用内皮细胞提取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联用(HPLC-ESI/TOF MS)预测玄参的活性成分。方法:应用内皮细胞作为靶细胞,中药提取液中的活性成分可选择性地与其结合,洗去未结合的成分,用HPLC-ESI/TOF MS对细胞解离液中的成... 目的:应用内皮细胞提取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联用(HPLC-ESI/TOF MS)预测玄参的活性成分。方法:应用内皮细胞作为靶细胞,中药提取液中的活性成分可选择性地与其结合,洗去未结合的成分,用HPLC-ESI/TOF MS对细胞解离液中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玄参提取液中检测出6个可与内皮细胞结合的成分,其中3个鉴定为安格洛苷C(angoroside C)、肉桂酸(cinnamic acid)和哈巴俄苷(harpagoside)。结论:细胞解离液中检测到的成分为玄参中与内皮细胞有结合作用的成分,本方法可用于预测中药中与内皮细胞相结合的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提取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法 玄参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蒿中的环己乙醇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钦 沈月毛 +2 位作者 张评浒 张陆勇 李萍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62,共5页
利用Sephadex LH-20及硅胶等柱色谱技术从药用民族植物角蒿(Incarvillea dissectifoliolaQ.S.Zhao)的根茎中分离得到了11个环己乙醇类化合物。经理化数据对照和波谱分析,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rengyolone(1),(3aS,6R)-2,3,3a,6,7,7a-hexa... 利用Sephadex LH-20及硅胶等柱色谱技术从药用民族植物角蒿(Incarvillea dissectifoliolaQ.S.Zhao)的根茎中分离得到了11个环己乙醇类化合物。经理化数据对照和波谱分析,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rengyolone(1),(3aS,6R)-2,3,3a,6,7,7a-hexahydrobenzofuran-3a,6-diol(2),(3aR)-hexahydro-3a-hydroxybenzofuran-6(2H)-one(3),(3aR,6R)-octahydrobenzofuran-3a,6-diol(4),(3aR,6S)-octahydrobenzofuran-3a,6-diol(5),4-hydroxy-4-(2-hydroxyethyl)cyclohexanone(6),(3aS,4S)-hexahydro-3a,4-dihydroxybenzofuran-6(2H)-one(7),(3aR,4S)-hexa-hydro-3a,4-dihydroxy benzofuran-6(2H)-one(8),rengyol(9),isorengyol(10)和rengyoside B(11)。这1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角蒿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6,7,8,9,10的细胞毒活性未见报道,对它们的细胞毒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它们对HL-60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102,44.7,24.6,98.0,47.8,25.3,92.3和47.2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蒿 环己乙醇 化学成分 细胞毒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褐毛忍冬中主皂苷成分的结构解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汤丹 李会军 +2 位作者 李萍 赵师艳 毕志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51-553,共3页
A new triterpenoid saponin was isolated from Lonicera fulvotomentosa.The structure of the new tri-terpenoid saponin,named Fulvotomentoside B,was elucidated as 3-O-β-D-xylopyranosyl(1→3)-α-L-rhamnopyranosyl(1→2)-α... A new triterpenoid saponin was isolated from Lonicera fulvotomentosa.The structure of the new tri-terpenoid saponin,named Fulvotomentoside B,was elucidated as 3-O-β-D-xylopyranosyl(1→3)-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 hederagenin-28-O-β-D-xyl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 ester on the basis of spectroscopic analysis as well as chemical methods.In addition,the structure of Fulvotomentoside A,the previously reported major saponin,was revised,and it should be 3-O-β-D-xylopyranosyl(1→3)-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 hederagenin-28-O-β-D-glucopyranosy(1→6)-β-D-glucopyranosyl ester(Decaisoside E) on the basis of careful analyses of new spectroscopic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毛忍冬 三萜皂苷 黄褐毛忍冬皂苷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首乌中C_(21)甾体皂苷类成分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姚楠 顾晓洁 李友宾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75-1978,共4页
目的:研究白首乌Cynanchum auriculatum中C21甾体皂苷类对两种人肿瘤细胞的作用。方法:以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人肺癌细胞A549为研究对象,应用MTT法对得到的C21甾体皂苷类成分进行抗肿瘤活性实验,测定并比较IC50值。结果:9个C21甾体皂... 目的:研究白首乌Cynanchum auriculatum中C21甾体皂苷类对两种人肿瘤细胞的作用。方法:以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人肺癌细胞A549为研究对象,应用MTT法对得到的C21甾体皂苷类成分进行抗肿瘤活性实验,测定并比较IC50值。结果:9个C21甾体皂苷类成分对SMMC-7721和A549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其中新化合物auric-uloside II对两种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结论:C21甾体皂苷类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首乌 C21甾体皂苷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续断超微粉与普通粉中川续断皂苷Ⅵ溶出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春凤 李凯 杨中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比较川续断超微粉和细粉川续断皂苷Ⅵ的溶出特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川续断超微粉和细粉中川续断皂苷Ⅵ绝对含量、1h体外溶出量和溶出速率。结果:川续断超微粉和普通粉中川续断皂苷Ⅵ绝对含量分别为4.87%、4.74%,1h后溶出量分别... 目的:比较川续断超微粉和细粉川续断皂苷Ⅵ的溶出特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川续断超微粉和细粉中川续断皂苷Ⅵ绝对含量、1h体外溶出量和溶出速率。结果:川续断超微粉和普通粉中川续断皂苷Ⅵ绝对含量分别为4.87%、4.74%,1h后溶出量分别为48.2mg/g、47.5mg/g,溶出速度参数T0.9分别为0.23min、10.41min。结论:川续断超微粉碎并不会影响川续断皂苷Ⅵ的绝对含量和体外溶出量,但可明显提高其溶出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续断 超微粉 普通粉 川续断皂苷Ⅵ 溶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叶千里光中一个新的双黄酮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宁 张朝凤 张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对羽叶千里光(Senecio argunensis Turcz.)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柱层析色谱技术分离羽叶千里光全草提取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各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8,8″-亚甲基双(3,3′,4′,5,7... 目的:对羽叶千里光(Senecio argunensis Turcz.)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柱层析色谱技术分离羽叶千里光全草提取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各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8,8″-亚甲基双(3,3′,4′,5,7-五羟基黄酮)(1)、异鼠李素(2)、克氏千里光碱(3)、琥珀酸(4)、β-胡萝卜苷(5)、槲皮素、金丝桃苷、槲皮素-5-O-β-D-葡萄糖苷、千里光碱、千里光菲林碱和β-谷甾醇。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8,8″-亚甲基双槲皮素,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叶千里光 化学成分 8 8″-亚甲基双槲皮素 黄酮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滑番荔枝树皮中一个新的贝壳杉烷型二萜 被引量:2
13
作者 蒯玉花 毕志明 +1 位作者 李萍 章永红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3-15,共3页
对番荔枝科植物圆滑番荔枝(Annona glabraL inn.)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一个新的贝壳杉烷型二萜。树皮15 kg,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浸膏混悬于适量水中,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所得乙酸乙酯部分再经... 对番荔枝科植物圆滑番荔枝(Annona glabraL inn.)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一个新的贝壳杉烷型二萜。树皮15 kg,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浸膏混悬于适量水中,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所得乙酸乙酯部分再经过反复硅胶柱层析及重结晶后,得到一个贝壳杉烷型二萜类化合物1,经理化及波谱分析,其结构确证为一个新的贝壳杉烷型二萜,命名为:16α-羟基-17-乙酰氧基-对映-贝壳杉烷-19-羧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滑番荔枝 贝壳杉烷型二萜 16α-羟基-17-乙酰氧基-对映-贝壳杉烷-19-羧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和Wnt信号通路在血管形成中的协同调控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超伟 宋凯 李萍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3-530,共8页
Notch和Wnt信号通路能够调控细胞的分化、增殖、迁移和粘附等多种行为,在胚胎发育、干细胞分化及肿瘤生长等方面发挥多样性的调控作用.血管形成过程中的典型事件包括尖端细胞(tipcell)和柄细胞(stalkcell)分化、柄细胞增殖、内皮细胞迁... Notch和Wnt信号通路能够调控细胞的分化、增殖、迁移和粘附等多种行为,在胚胎发育、干细胞分化及肿瘤生长等方面发挥多样性的调控作用.血管形成过程中的典型事件包括尖端细胞(tipcell)和柄细胞(stalkcell)分化、柄细胞增殖、内皮细胞迁移和粘附、血管重塑以及动静脉分化等.本文对Notch和Wnt信号通路在血管形成不同阶段的功能作一综述,以期描述Notch和Wnt是怎样在分子水平上协同作用进而调控血管的形成.从两条信号通路的分子水平及复杂信号网络中众多成员协调作用的角度了解血管形成的机制,对于调整肿瘤等涉及血管形成的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信号通路 WNT信号通路 血管形成 协同调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麦冬的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林以宁 志田保夫 +3 位作者 袁博 程志红 余伯阳 朱丹妮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8-542,共5页
目的:建立麦冬两大主产区川麦冬、杭麦冬的正丁醇和乙醚部位的指纹图谱,比较川麦冬、杭麦冬皂苷和黄酮化学成分的异同。方法:分别采用HPLC-ELSD、ESI/TOF-MS方法建立正丁醇部位指纹图谱;以HPLC-UV法建立乙醚部位指纹图谱。结果:在对皂... 目的:建立麦冬两大主产区川麦冬、杭麦冬的正丁醇和乙醚部位的指纹图谱,比较川麦冬、杭麦冬皂苷和黄酮化学成分的异同。方法:分别采用HPLC-ELSD、ESI/TOF-MS方法建立正丁醇部位指纹图谱;以HPLC-UV法建立乙醚部位指纹图谱。结果:在对皂苷部位的检测分析中,HPLC-ELSD、ESI/TOF-MS两种方法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样品的内在信息,川麦冬、杭麦冬的HPLC-ELSD的指纹图谱虽存在共有峰,但谱图整体存在一定的差异;ESI/TOF-MS显示两者在MS1m/z上重叠性较高,在皂苷化学成分“质”上具有较高相似性。HPLC-UV指纹分析表明两者在成分相对集中的谱图区域具有较高相似性。结论:川麦冬、杭麦冬的皂苷和黄酮化学成分具有较高的相似性,HPLC-ELSD、HPLC-UV指纹图谱可用以区别这两个产地的麦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 指纹图谱 皂苷 黄酮 HPLC-ELSD ESI/TOF-MS HPLC-UV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法研究三种黄酮小分子与溶菌酶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杨冉 陈晓岚 +1 位作者 李萍 屈凌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73-1676,共4页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芹菜素(Quercetin)、木犀草素(Luteocin)、槲皮素(Quercetin)与溶菌酶的相互作用,对比了C3′—OH和C3—OH取代对黄酮与溶菌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C3′—OH可大大增强黄酮与溶菌酶之间的作用,C3—OH的取代则导致作用...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芹菜素(Quercetin)、木犀草素(Luteocin)、槲皮素(Quercetin)与溶菌酶的相互作用,对比了C3′—OH和C3—OH取代对黄酮与溶菌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C3′—OH可大大增强黄酮与溶菌酶之间的作用,C3—OH的取代则导致作用力减弱.根据3种黄酮的结构参数,初步分析了C3′—OH和C3—OH取代对黄酮与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法 溶菌酶 芹菜素 木犀草素 槲皮素 能量转移 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贝母药材分子鉴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32
17
作者 徐传林 李会军 +2 位作者 李萍 张艺 王曙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6-230,共5页
川贝母基源鉴定对于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非常重要,但基于性状、显微或化学成分的鉴定方法缺乏专属性,因此,建立专属性强的川贝母分子鉴定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川贝母商品药... 川贝母基源鉴定对于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非常重要,但基于性状、显微或化学成分的鉴定方法缺乏专属性,因此,建立专属性强的川贝母分子鉴定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川贝母商品药材(干鳞茎)的简便可行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图谱(PCR-RFLP)分子鉴定法,即称取贝母干鳞茎20mg,依次用75%乙醇和灭菌超纯水清洗后,以新型广谱植物基因组DNA快速提取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以所提取的DNA为模板进行ITS1区PCR扩增和酶切反应,最后将酶切液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所得图谱显示川贝类核糖体DNA的ITS1区存在限制性内切酶SmaⅠ的酶切位点,在100~200bp之间有2条清晰的酶切条带,而非川贝类均不能被酶切,没有这两条特征性条带。该方法应用于12批贝母商品药材的鉴定,可将川贝类药材与非川贝类药材区别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干鳞茎 分子鉴定 PCR-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电雾式检测器建立三七药材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被引量:18
18
作者 白长财 柴兴云 +3 位作者 王海龙 崔秀明 李萍 屠鹏飞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利用HPLC电雾式检测器(charged aerosol detector,CAD)联用技术,建立三七药材指纹图谱。方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 C18(250 mm×4.6 mm,5μm),乙腈-水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μL。CAD检测... 目的:利用HPLC电雾式检测器(charged aerosol detector,CAD)联用技术,建立三七药材指纹图谱。方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 C18(250 mm×4.6 mm,5μm),乙腈-水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μL。CAD检测:氮气压力为2.414×105Pa,信号响应范围为0~100 pA。结果:建立了三七药材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并成功应用于20批药材的指纹图谱的检测。结论:通过对三七皂苷类成分的检测分析,与ELSD和UV两种常用的检测器比较,CAD检测器具有较为平稳的基线和较高的灵敏度,更加适用于三七及含有较弱或无紫外吸收成分药材的指纹图谱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电雾式检测器 指纹图谱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菀、款冬花配伍对抗炎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9
19
作者 李聪 黄芳 +2 位作者 窦昌贵 张勉 马世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观察紫菀、款冬花部位配伍后的抗炎作用,探讨两部位配伍关系。方法:通过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氨水致小鼠急性气道炎症模型及脂多糖(LPS)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的变化来观察药物的抗炎作用。结果:RA2部位、FF3部位及其配伍均能抑... 目的:观察紫菀、款冬花部位配伍后的抗炎作用,探讨两部位配伍关系。方法:通过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氨水致小鼠急性气道炎症模型及脂多糖(LPS)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的变化来观察药物的抗炎作用。结果:RA2部位、FF3部位及其配伍均能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率分别为45.1%、45.3%、51.8%)和氨水致敏引起的急性气道炎症(抑制率分别为48.0%、53.4%、61.4%),配伍组作用更强;RA2部位和FF3部位中、高剂量组抑制LPS刺激巨噬细胞后NO的产生(P<0.05),配伍后作用增强(P<0.01)。结论:紫菀、款冬花部位配伍后显著提高抗炎效果,符合相须、相使配伍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菀 款冬花 中药配伍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花柱忍冬花蕾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罗咏婧 李会军 +2 位作者 李萍 张丽 毕志明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76,共4页
对毛花柱忍冬花蕾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绿原酸(Ⅰ)、5-O-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Ⅱ)、5-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Ⅲ)、槲皮素(Ⅳ)、木犀草苷(Ⅴ)、芦丁(Ⅵ)、山奈酚-3-O-芸香糖苷(Ⅶ)、秦皮乙素(Ⅷ)、β-谷甾醇(Ⅸ)... 对毛花柱忍冬花蕾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绿原酸(Ⅰ)、5-O-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Ⅱ)、5-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Ⅲ)、槲皮素(Ⅳ)、木犀草苷(Ⅴ)、芦丁(Ⅵ)、山奈酚-3-O-芸香糖苷(Ⅶ)、秦皮乙素(Ⅷ)、β-谷甾醇(Ⅸ)和胡萝卜苷(Ⅹ)。其中化合物Ⅶ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化合物Ⅰ、Ⅱ、Ⅲ、Ⅴ、Ⅵ、Ⅷ、Ⅸ、Ⅹ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花柱忍冬 化学成分 花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