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架固定馆藏人物俑文物的抗震优化设计研究
1
作者 王萌 施勋 +4 位作者 杨维国 葛家琪 马伯涛 张曼生 刘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20,共11页
为优化支架固定馆藏人物俑文物的抗震效果,选取不同尺寸和体态的典型地震易损人物俑文物复制品(武士俑和唐三彩人物俑),开展文物复制品-优化组合措施(支架和卡固件)抗震系统振动台试验,获得影响文物复制品运动状态的关键优化参数、文物... 为优化支架固定馆藏人物俑文物的抗震效果,选取不同尺寸和体态的典型地震易损人物俑文物复制品(武士俑和唐三彩人物俑),开展文物复制品-优化组合措施(支架和卡固件)抗震系统振动台试验,获得影响文物复制品运动状态的关键优化参数、文物复制品与支架相互作用规律,并检验组合措施对较大体积人物俑文物的抗震固定效果。建立文物复制品-组合措施相互作用系统数值分析模型,通过参数分析,获得支架与文物间安装缝隙、在安装缝隙内填充不同种类隔震垫对文物动力响应的影响、文物复制品与固定措施相互作用规律及采用独立支架/组合措施有效固定人物俑的最小支架尺寸,为兼顾安全性及最小干预原则的固定措施优化设计提供必要依据。结果表明:相比独立支架,组合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人物俑文物动力响应,有效提高固定效果;为保证人物俑文物安全,建议支架与文物间安装缝隙不大于5 mm;在缝隙中填充橡胶垫及硅胶垫可使文物与支架间相互作用力降低50%~75%,有效防止文物局部损伤;当人物俑文物体型超过一定限值,独立支架不再适用,建议选择支架和随形卡固件组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藏人物俑文物 抗震固定效果 振动台试验 优化设计 组合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兵马俑陶片物理力学性能研究
2
作者 马伯涛 马生涛 +2 位作者 李皇 陈新 刘金泰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1,共11页
为研究秦兵马俑的物理力学性能,将武士俑战袍部位较为完整的若干残片制成试件,对其开展了系统的微观和宏观试验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试验、压汞试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观测了陶片的微观形貌并测定了陶片的矿物成分和孔结构参数;发现... 为研究秦兵马俑的物理力学性能,将武士俑战袍部位较为完整的若干残片制成试件,对其开展了系统的微观和宏观试验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试验、压汞试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观测了陶片的微观形貌并测定了陶片的矿物成分和孔结构参数;发现陶片具有斑状结构,基质矿物为伊利石,斑晶矿物为钾长石(或钠长石)、斜长石、黄铁矿和石英;含有大量微孔隙且孔隙率较高。通过波速、单轴压缩、巴西劈裂和直剪试验,测定了陶片的力学参数,包括横波和纵波波速、动弹性模量和动泊松比、弹性模量、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参数(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陶片的变形和破坏具有岩石等准脆性材料的典型特征,单轴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17.88 MPa和3.43 MPa,压拉强度比为5.21,密度、横波与纵波波速都与砾岩较为接近。与灰色试件相比,褐色试件的较为致密、弹性模量和单轴抗压强度也较高。本试验研究成果可为秦兵马俑的整体安全性、稳定性和防震性能定量研究提供基础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兵马俑陶片 物理力学性能 矿物成分 孔结构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用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衬套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云飞 张朋 +2 位作者 刘刚 肇研 包建文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1-128,共8页
综述了航空发动机用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衬套的特性及其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石墨填充复合材料衬套、纤维编织增强复合材料衬套及短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衬套的制备技术、性能特点与应用发展,指出低成本、连续化生产、耐高温... 综述了航空发动机用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衬套的特性及其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石墨填充复合材料衬套、纤维编织增强复合材料衬套及短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衬套的制备技术、性能特点与应用发展,指出低成本、连续化生产、耐高温及长使用寿命是未来航空发动机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衬套及其材料体系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聚酰亚胺 复合材料 衬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固件固定馆藏文物的抗震效果及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萌 李孟青 +2 位作者 葛家琪 马伯涛 杨维国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56-1370,共15页
为评估博物馆中最常用的卡固件措施对馆藏文物的抗震固定效果并对此措施进行优化设计,开展较大尺寸、不同体型的典型地震易损文物复制品(瓷器梅瓶)-固定措施抗震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振动台试验,获得影响文物复制品运动状态的关键体型参数... 为评估博物馆中最常用的卡固件措施对馆藏文物的抗震固定效果并对此措施进行优化设计,开展较大尺寸、不同体型的典型地震易损文物复制品(瓷器梅瓶)-固定措施抗震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振动台试验,获得影响文物复制品运动状态的关键体型参数,并探讨采用独立卡固件固定较大尺寸文物的抗震有效性。基于试验结果,建立文物-固定措施抗震系统数值预测方法,开展关键影响因素的参数分析,获得地震作用下能够有效固定不同体型文物所需的最小卡固件尺寸,为兼顾安全性及最小干预原则的固定措施优化设计提供必要依据。结果表明:相比圆柱卡固件,随形卡固件可以有效固定更大尺寸的文物;对于重心位置较高的不均匀分布体型文物,高度、轮廓宽度、底面直径(面积)会显著影响其动力响应与相互作用行为,轮廓宽度/底面直径以及高度/底面直径越大摇摆响应越明显;为保证文物安全,建议卡固件与文物间安装缝隙不大于2 mm;在缝隙中填充橡胶垫及硅胶垫可使文物与卡固件间相互作用力降低60%~70%,有效防止文物受到局部损害;当文物体型超过一定限值时,独立卡固法不再适用,建议采取卡固件+鱼线组合固定措施;采用圆柱卡固件固定后与纯浮放状态相比摇摆响应增加的文物,宜采用随形卡固件或组合固定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效果 馆藏文物 卡固件 试验研究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台试验的鱼线固定梅瓶文物响应规律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维国 高雅巍 +3 位作者 王萌 刘佩 葛家琪 邹晓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0-260,共11页
为了探索鱼线固定梅瓶文物在实际博物馆的地震响应以及抗震效果,首先选取了典型梅瓶文物,并在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开展了24种地震工况的振动台试验,然后建立了上述试验所用梅瓶文物的有限元模型,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最后采... 为了探索鱼线固定梅瓶文物在实际博物馆的地震响应以及抗震效果,首先选取了典型梅瓶文物,并在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开展了24种地震工况的振动台试验,然后建立了上述试验所用梅瓶文物的有限元模型,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最后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法分析了该文物在两种常见直径鱼线保护措施下的运动响应。结果表明:鱼线固定梅瓶文物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滑移、摇摆、倾覆以及鱼线断裂等现象;不同楼层下的文物响应差别较大,尤其在大震作用下,高楼层的鱼线固定梅瓶文物易发生倾覆和鱼线断裂破坏,要重视高楼层文物的震前保护措施;在较强的地震作用下,仅依靠增大鱼线直径有时对控制文物的倾覆情况起不到关键性决定作用,需要进一步采取其它措施对文物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线固定梅瓶文物 振动台试验 有限元模型 运动响应 增量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固定馆藏人物俑文物振动台试验研究
6
作者 王萌 施勋 +4 位作者 杨维国 葛家琪 马伯涛 张曼生 刘佩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09-1422,共14页
为研究博物馆最常用的支架固定措施固定馆藏人物俑文物的抗震有效性,开展了两类典型体型易损、材质易损人物俑文物复制品‐支架固定措施抗震系统足尺振动台试验研究。获得了人物俑在不同工况下的地震响应及人物俑与支架间的相互作用,探... 为研究博物馆最常用的支架固定措施固定馆藏人物俑文物的抗震有效性,开展了两类典型体型易损、材质易损人物俑文物复制品‐支架固定措施抗震系统足尺振动台试验研究。获得了人物俑在不同工况下的地震响应及人物俑与支架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人物俑关键体型参数、金属支架卡固位置、支架尺寸、固定措施与人物俑间安装缝隙对该类文物运动状态的影响,评估了支架固定措施的抗震有效性并提出了合理建议,为兼顾安全性及最小干预原则的支架固定人物俑文物的优化设计提供必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浮放人物俑均发生倾覆,具有极大震损风险;采用支架固定后可有效降低人物俑的摇摆响应,随着人物俑复制品的质心高度与底座宽度比值增加以及其质量增大,较小尺寸支架发生明显塑性变形甚至根部断裂,导致人物俑倾覆并损坏;随着支架尺寸的增加,其对文物固定效果的提高作用有限,基于文物保护最小干预原则,综合考虑文物的抗震安全及艺术展示效果,优化支架尺寸;支架固定人物俑肩部时,人物俑摇摆响应得到一定控制,但随着支架固定位置的提高,人物俑滑移响应愈加明显;当支架与人物俑相互作用时,人物俑表面出现明显损伤,在两者缝隙填充硅胶垫,人物俑的摇摆响应和滑移响应分别降低近40%和50%,支架根部应变下降近40%,人物俑与支架接触处应变下降近60%,有效提高了支架固定措施的抗震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馆藏人物俑文物 金属支架 抗震有效性 减震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馆舍-展柜-文物耦合体系振动台试验方案设计
7
作者 纪金豹 王诗雨 +4 位作者 赵亚敏 葛家琪 马伯涛 张国军 张祥义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06-1218,共13页
为获取馆藏文物震害数据并开展文物防震保护研究,设计了一个3层单跨钢框架结构模型用于振动台试验。选择8度小震、中震和大震地震动,分别进行单向、双向和三向地震动试验,分析了不同地面材质对浮放展柜和隔震展柜以及展柜内浮放文物地... 为获取馆藏文物震害数据并开展文物防震保护研究,设计了一个3层单跨钢框架结构模型用于振动台试验。选择8度小震、中震和大震地震动,分别进行单向、双向和三向地震动试验,分析了不同地面材质对浮放展柜和隔震展柜以及展柜内浮放文物地震反应的影响。基于试验对象和试验目的,从振动台试验方案设计的角度探讨了结构模型设计、展柜布置、文物选择与布置、传感器选型与布设、地震波加载工况等因素对试验效果的影响。该试验方案设计为顺利完成馆舍-展柜-文物体系的振动台试验提供了保障,设计中的经验与教训可为以后开展类似的大型振动台试验提供借鉴。初步分析试验结果显示,浮放展柜在水平单向地震动激励下的运动状态不仅局限于水平运动,相同高宽比的不规则文物与规则木块之间的运动状态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馆舍 展柜 文物 浮放 试验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馆藏文物防震规范》关键技术——防震安全设计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马伯涛 宋毛毛 +1 位作者 吴来明 葛家琪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共6页
《馆藏文物防震规范》WW/T 0069-2015,基于馆藏文物防震安全提出馆舍、展陈和文物全系统防震安全理念、设计方法和具体措施。本研究针对馆藏文物防震设计方法、适用范围、展柜及文物安全性判别等关键技术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提出了"... 《馆藏文物防震规范》WW/T 0069-2015,基于馆藏文物防震安全提出馆舍、展陈和文物全系统防震安全理念、设计方法和具体措施。本研究针对馆藏文物防震设计方法、适用范围、展柜及文物安全性判别等关键技术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提出了"地震波+馆舍+展柜+文物"的全过程全系统防震设计理念;其次,针对浮放展柜及文物,进行地震作用下安全性分析研究;第三,与Getty博物馆研究成果对比,验证本研究理论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分析得出:文物防震安全与文物高宽比、支撑接触面摩擦系数、安放处加速度峰值等因素有关;引入了抗滑动安全系数和抗倾覆安全系数进行设计,可充分保证文物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藏文物 防震 浮置文物 安全性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师主导下基于能耗模拟的建筑形体与空间组织节能设计研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体育文化中心为例 被引量:14
9
作者 洪烽桓 傅绍辉 +1 位作者 徐岩 王韬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0年第6期40-48,共9页
介于当下建筑师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长期角色缺失以及设计后期为了能耗达标而过分依赖节能设备等现象,由建筑师主导的、以能耗模拟为途径的节能设计研究更加刻不容缓。在详细分析由建筑师主导的节能设计所展现的优势并对能耗模拟工... 介于当下建筑师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长期角色缺失以及设计后期为了能耗达标而过分依赖节能设备等现象,由建筑师主导的、以能耗模拟为途径的节能设计研究更加刻不容缓。在详细分析由建筑师主导的节能设计所展现的优势并对能耗模拟工具进行选择后,提出了建筑师主导下基于能耗模拟的建筑形体与空间组织节能设计流程。接下来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体育文化中心为例,展示了在方案设计阶段建筑形体与空间组织关系的节能设计思路与过程,详细剖析了建筑师对整体概念、功能布局和能耗负荷等问题的把控与决策。最后总结了建筑本体设计与节能设计这两者的协同关系,阐明了建筑师在其中发挥主导角色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师主导 能耗模拟 建筑形体 空间组织 节能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博物馆收藏文物一体化防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葛家琪 马伯涛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6,126,共8页
中国是多地震国家,大量博物馆位于强震多发地区,馆藏文物震害风险评估及应对手段缺乏,在历次地震中震损严重。为此,国家针对馆藏文物防震专题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研究和装备产业化应用示范,主要包括:开展馆藏文物震害风险调研,研究... 中国是多地震国家,大量博物馆位于强震多发地区,馆藏文物震害风险评估及应对手段缺乏,在历次地震中震损严重。为此,国家针对馆藏文物防震专题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研究和装备产业化应用示范,主要包括:开展馆藏文物震害风险调研,研究其在地震中发生震损的原因;建立博物馆及馆藏文物防震标准体系和"地震波+馆舍+展柜+文物"一体化防震设计理念;开展馆藏文物震害风险评估、应对和监测方面的示范项目。其方法路径可供相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馆藏文物 文物安全 震害风险 一体化防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正向乘波前体设计方法初步研究
11
作者 万能 袁化成 王颖昕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6-510,516,共6页
以定楔角乘波体设计方法为基础,研究了影响高超/超声速乘波体"乘波"的主要因素,给出了前体前缘实际气流压缩角的确定方法及影响因素,可知在相同的来流马赫数和压缩角δ下,随着前缘角θ和气流与前缘夹角α的增加,实际气流偏转... 以定楔角乘波体设计方法为基础,研究了影响高超/超声速乘波体"乘波"的主要因素,给出了前体前缘实际气流压缩角的确定方法及影响因素,可知在相同的来流马赫数和压缩角δ下,随着前缘角θ和气流与前缘夹角α的增加,实际气流偏转角γ减小。据此,基于幂函数进气道前体构形,给出了前缘激波不脱体的限制条件及具体的判定方法,分析了乘波体典型几何特征参数对前缘激波不脱体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在相同的来流马赫数和压缩角度下,增大前缘形状因子n,减小前体的长宽比L/W及增大前缘角均有利于激波不脱体。根据给出的前体几何参数对前缘激波脱体的影响规律曲线,对一种"前体几何外形构造+前缘激波附体条件限制"的正向前体乘波器工程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具体设计流程,并进行了初步的数值仿真验证,表明通过该方法设计的乘波前体流动特征与预期的结果吻合,说明文中所给出的激波附体条件及影响规律是可信的,乘波前体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推进系统 高超声速进气道 乘波前体 激波附体 设计方法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地震作用下卡固件固定馆藏文物抗震效果评估方法研究
12
作者 邹晓光 杨维国 +2 位作者 王萌 刘佩 葛家琪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64,211,共13页
震害研究表明,博物馆内展示、收藏的浮放文物在地震中易发生损坏,博物馆工作人员经常依靠自身经验采用卡固件固定文物来保护文物在地震中不受损坏,但却缺乏科学的方法来评估该抗震措施的有效性和对文物地震安全性水平的提升程度。为对... 震害研究表明,博物馆内展示、收藏的浮放文物在地震中易发生损坏,博物馆工作人员经常依靠自身经验采用卡固件固定文物来保护文物在地震中不受损坏,但却缺乏科学的方法来评估该抗震措施的有效性和对文物地震安全性水平的提升程度。为对卡固件固定措施的抗震效果进行合理评估,该研究针对文物震损破坏模式,基于二项逻辑回归模型提出了以文物摇摆角和接触应力为综合判别指标的文物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最终提出了通过风险卷积计算得出文物地震风险,从而评估卡固件固定措施抗震效果的方法。通过开展有限元算例分析,进一步解释、论述了所提出的评估方法,并利用所提出的方法对华北某博物馆内展陈的一件珍贵文物所采用的卡固件固定措施的抗震效果进行了评估,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意见。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以概率风险分析为基础的评估方法可以量化卡固件固定措施的抗震效果,为卡固件固定措施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所开展算例分析的计算流程及评估结果可为其它馆藏文物提供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藏文物 卡固件 抗震效果 地震易损性 地震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涟漪扩散算法的应急设施选址-路径优化研究
13
作者 禹世林 宋元涛 +2 位作者 何旭 卢晓涛 徐稳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14,共6页
在应急管理中时间就是生命,应急运输车辆的时变速度特征会影响到应急设施选址-路径优化结果,从而影响救援及时性。鉴于此,本文考虑了交通路网的时变速度特征,实现了应急车辆运输过程与交通速度协同演变,构建了以备选应急设施到所有受灾... 在应急管理中时间就是生命,应急运输车辆的时变速度特征会影响到应急设施选址-路径优化结果,从而影响救援及时性。鉴于此,本文考虑了交通路网的时变速度特征,实现了应急车辆运输过程与交通速度协同演变,构建了以备选应急设施到所有受灾节点的总配送时间最小化的选址-路径模型,设计了一种可以有效克服动态交通网络时变特性的涟漪扩散算法用于求解最佳应急设施选址-路径方案。以北京市石景山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为例,与其他算法相比,实验结果表明涟漪扩散算法在解决复杂时变路网下的选址-路径问题时优势明显,具有更强的鲁棒性、更好的求解精度和计算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涟漪扩散算法 应急设施 选址-路径优化 时变路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语音识别中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85
14
作者 侯一民 周慧琼 王政一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241-2246,共6页
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里,对于处理大量未经标注的原始语音数据的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很多都已不再适用。与此同时,深度学习模型凭借其对海量数据的强大建模能力,能够直接对未标注数据进行处理,成为当前语音识别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主要分... 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里,对于处理大量未经标注的原始语音数据的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很多都已不再适用。与此同时,深度学习模型凭借其对海量数据的强大建模能力,能够直接对未标注数据进行处理,成为当前语音识别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主要分析和总结了当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深度学习模型,介绍了其在语音识别中对于语音特征提取及声学建模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语音数据 语音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某大型隔震博物馆楼层波及楼层反应谱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亚 杨维国 +3 位作者 王萌 刘佩 葛家琪 马伯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03-209,共7页
为了得到隔震博物馆类框架结构准确的楼层响应及楼层反应谱,以国内某实际隔震博物馆为基础,建立结构有限元模型并利用环境振动测试进行模态验证。选择7条地震波调幅进行时程分析,通过时程曲线频谱、加速度峰值两参数分析楼层波与地震波... 为了得到隔震博物馆类框架结构准确的楼层响应及楼层反应谱,以国内某实际隔震博物馆为基础,建立结构有限元模型并利用环境振动测试进行模态验证。选择7条地震波调幅进行时程分析,通过时程曲线频谱、加速度峰值两参数分析楼层波与地震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通过MATLAB程序计算楼层加速度反应谱,拟合用于展陈设计的标准化设计反应谱。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动力特性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在地震作用下,1~3层展厅处的加速度峰值较其它层低,楼层波频谱的频率范围主要为低频段,楼层波卓越频率为结构自振频率。楼层波与地震波差异较大;楼层加速度反应谱是地震波与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得到了展厅处加速度标准化设计谱曲线及数学表达,提出展陈及文物的防震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 振动测试 楼层波 频谱 楼层加速度反应谱 设计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浮放物体运动状态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维国 胡卫中 +3 位作者 齐涛 刘佩 王萌 葛家琪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47-253,共7页
为了研究地震作用下浮放物体的运动状态,将浮放物体简化为木制块体,共设计了9个试件,围绕可能发生的滑移、滑移-摇摆以及摇摆(倾覆)3种运动状态,考虑宽高比、地震波的卓越频率、体型大小、形状以及质心高度等因素的影响,采用振动台试验... 为了研究地震作用下浮放物体的运动状态,将浮放物体简化为木制块体,共设计了9个试件,围绕可能发生的滑移、滑移-摇摆以及摇摆(倾覆)3种运动状态,考虑宽高比、地震波的卓越频率、体型大小、形状以及质心高度等因素的影响,采用振动台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浮放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浮放物体的宽高比不同时,宽高比越大,试件越稳定,而宽高比相同时,长方体试件比圆柱体试件更稳定;浮放物体的运动响应随地震波卓越频率的增大而减弱;体型的变化对浮放物体的滑移量无影响,摇摆角随体型的增大而减小;降低质心高度能够增加浮放物体的稳定性,可有效保护浮放物体;有限元模拟与试验拟合较好,可有效模拟浮放物体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滑移、滑移-摇摆以及摇摆(倾覆)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放物体 振动台试验 运动状态 有限元分析 刚性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某博物馆的新型三维隔振装置作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维国 王亚 +3 位作者 安鹏 葛家琪 王萌 刘佩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50-1058,共9页
为了同时隔离水平地震作用及地铁运行导致的竖向振动,以橡胶支座和碟形弹簧相串联的形式设计了一种三维隔振装置.采用ABAQUS数值模拟与验证,确定了不同组合形式装置的水平刚度及竖向刚度取值.同时,基于某博物馆实际工程,建立了装置使用... 为了同时隔离水平地震作用及地铁运行导致的竖向振动,以橡胶支座和碟形弹簧相串联的形式设计了一种三维隔振装置.采用ABAQUS数值模拟与验证,确定了不同组合形式装置的水平刚度及竖向刚度取值.同时,基于某博物馆实际工程,建立了装置使用前后博物馆数值模型,并进行地震波和地铁波的时程分析.结果表明:三维隔振装置能同时隔离水平地震和竖向振动;装置刚度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相吻合;地震作用下,采用三维隔振装置的结构基底剪力降低了45%~80%,加速度峰值降低了66%~80%,减震效果明显;楼层加速度响应及Z振级值可以通过合理设置竖向刚度值来降低,综合考虑隔振效果及装置竖向变形,建议该博物馆三维隔振装置的竖向刚度取值为20 kN/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支座 碟形弹簧 三维隔振装置 减震效果 竖向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战国 纪文军 +1 位作者 李悦 刘金鹏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30,35,共7页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是水滑石类化合物的统称,具有典型的阴离子层状结构特征和独特的性能,在医药、催化等行业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起步较晚,LDHs在土木工程材料行业仅处于探索性研究阶段,还未实现工业化应用。在国内外文献分析...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是水滑石类化合物的统称,具有典型的阴离子层状结构特征和独特的性能,在医药、催化等行业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起步较晚,LDHs在土木工程材料行业仅处于探索性研究阶段,还未实现工业化应用。在国内外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工作:(1)介绍了LDHs的结构特征及主要性能;(2)分析总结了LDHs对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及耐久性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表明LDHs作为外加剂,在混凝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一定掺量范围内,LDHs对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影响不大;由于具有阴离子可交换性/"记忆效应",可改善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抗硫酸盐侵蚀、抗碳化能力;(3)最后针对LDHs在土木工程材料行业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水滑石 水泥混凝土 耐久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体-博物馆-展柜-文物全系统中地震传递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维国 葛家琪 +3 位作者 李斌斌 王萌 刘佩 邹晓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7-255,共9页
为得到作用在文物上真实的地震动特性,建立土体-博物馆-展柜-文物全系统模型和刚性地基(博物馆-展柜-文物)全系统模型,选取3条地震波调幅进行时程分析,通过加速度、位移和文物转角等参数分析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oil-structure interac... 为得到作用在文物上真实的地震动特性,建立土体-博物馆-展柜-文物全系统模型和刚性地基(博物馆-展柜-文物)全系统模型,选取3条地震波调幅进行时程分析,通过加速度、位移和文物转角等参数分析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SSI)的影响。以Ⅱ类场地为例,分析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下从土体到文物的震动传递规律,为判别文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对结构而言,考虑SSI使算出的地震响应偏小。对展柜和文物而言,小震下考虑SSI使算出的地震响应偏小。但在中震和大震作用下,考虑SSI效应时展柜和文物的响应存在较多比刚性地基响应大的情况。基于保护文物的角度,在地震分析尤其是大震分析时应考虑SSI的影响。对Ⅱ类场地和4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考虑SSI影响,在地震波从土体传递到文物这一过程中,大震下结构进入塑性,文物的动力放大系数最大值为5.70(含土体、结构、展柜的动力放大系数),最大滑移量129.69 mm,出现倾覆现象。各个传递环节频谱成分均有一定差别,结构、展柜及文物都会对地震波频谱产生影响,分析时应将每部分的影响都考虑进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 全系统模型 土-结构相互作用(SSI) 刚性地基 震动传递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高宽比浮放馆藏文物运动状态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维国 葛家琪 +3 位作者 张家铭 王萌 刘佩 邹晓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34-141,共8页
为更有效地探究浮放馆藏文物运动状态的影响因素,采用振动台试验和数值试验探究了单向水平激励下浮放文物运动状态的基本规律。选取质心高宽比为3.7的陶瓷花瓶分别在单向的简谐波和地震波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根据实际尺寸建立了精细化... 为更有效地探究浮放馆藏文物运动状态的影响因素,采用振动台试验和数值试验探究了单向水平激励下浮放文物运动状态的基本规律。选取质心高宽比为3.7的陶瓷花瓶分别在单向的简谐波和地震波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根据实际尺寸建立了精细化的有限元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并利用验证后的有限元模型,对激励加速度、接触面的摩擦因数及展台面的倾斜度进行参数化分析。结果表明:试件的高宽比、形状,接触面的粗糙度和倾斜度以及激励的频率、幅值特性均是浮放系统运动状态的影响因素,其中运动状态对摩擦因数十分敏感;圆形底面的花瓶在单向激励下容易出现扭转现象,为保证浮放文物的安全,应尽量保持展台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放文物 运动状态 动力响应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