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1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解决十三亿人民吃肉问题为己任——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回顾
1
作者 王绪茂 《肉类研究》 2006年第5期1-4,共4页
关键词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 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国家科技部 人民 研究机构 日本政府 仪器设备 肉类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肉类食品生产加工的科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静明 《肉类研究》 1997年第3期3-6,共4页
中国肉类食品生产加工的科学研究刘静明(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北京100075)一、回顾中国的肉制品生产加工具有300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创造了许多名特优产品,如:金华火腿、广味腊肠、南京板鸭、太仓肉... 中国肉类食品生产加工的科学研究刘静明(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北京100075)一、回顾中国的肉制品生产加工具有300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创造了许多名特优产品,如:金华火腿、广味腊肠、南京板鸭、太仓肉松、肉脯、北京烤鸭、烤乳猪等,成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肉类食品 生产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萜类化合物在肉类食品保鲜防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剡槿熙 臧明伍 +6 位作者 刘贺 徐晨晨 史宇璇 白京 赵燕 郝静怡 张亚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82-291,共10页
二萜类化合物是指含有4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类化合物,共有20个碳原子,由焦磷酸香叶基香叶酯衍生而成,包括无环二萜、单环二萜、双环二萜、三环二萜、四环二萜等。此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昆虫、真菌、海洋生物中,是植物提取物中重... 二萜类化合物是指含有4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类化合物,共有20个碳原子,由焦磷酸香叶基香叶酯衍生而成,包括无环二萜、单环二萜、双环二萜、三环二萜、四环二萜等。此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昆虫、真菌、海洋生物中,是植物提取物中重要的活性物质。二萜类化合物结构类型的多变性导致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中因其抗氧化、抗菌活性尤为显著,在肉类食品保鲜和防腐中应用广泛。本文主要对二萜类化合物的化学和结构特征、生物活性和来源进行阐述,总结二萜类化合物在肉类食品保鲜防腐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二萜在肉类食品中的理论研究和商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萜类化合物 肉类食品 防腐保鲜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从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食品的食品安全比较研究
4
作者 李丹 臧明伍 +3 位作者 孙学安 李笑曼 张凯华 张哲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29-239,共11页
发达国家和地区过去一直是中国进口食品的主要来源。然而,随着中国对食品进口来源多元化的高度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对于进口食品来源多元化给中国食品安全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挑战,目前研究较少。本文比较了2013年... 发达国家和地区过去一直是中国进口食品的主要来源。然而,随着中国对食品进口来源多元化的高度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对于进口食品来源多元化给中国食品安全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挑战,目前研究较少。本文比较了2013年到2021年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食品数量和种类,以及未准入境食品的被拒原因。结果显示,2013年到2021年,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食品占比从45.20%下降到43.31%,而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比例从17.89%上升到22.38%。通过比较两者进口食品的被拒情况,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微生物、动植物疫病方面的防控水平要弱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但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提供高档食品方面仍有优势,未来可能继续在中国进口食品贸易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中国应对进口食品多样化带来的挑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食品 "一带一路" 发达国家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肉类食品质量安全控制问题浅谈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守伟 《食品安全导刊》 2015年第6期60-61,共2页
我国是肉类生产和消费大国,肉类食品行业已逐步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肉类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农牧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城乡市场、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和扩大外贸出口增长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肉类生产 食品质量安全 控制问题 中国 肉类食品行业 肉类产业 农牧业生产 国计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经济发展对中国肉类食品产业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守伟 《中国食品》 2012年第21期16-20,共5页
肉类在中国国民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民生产品.肉类生产的发展关乎十几亿人民的福祉和健康。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肉类产量最多的国家.不论在总体规模上还是在一般产能上都已位居世界前茅。但是中国肉类行业的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在... 肉类在中国国民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民生产品.肉类生产的发展关乎十几亿人民的福祉和健康。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肉类产量最多的国家.不论在总体规模上还是在一般产能上都已位居世界前茅。但是中国肉类行业的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在生产方式、生产结构,保障体系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过去的一年.中国肉类生产处在多发异常的自然灾害和国内外波动的市场环境中,使中国肉类产品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但是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同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克服困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根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数据(FAO)显示,随着工资的增长和消费习惯的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全球肉类需求将保持强劲。FAO预测2050年全球肉类生产需要达到4.55亿吨.也就是较之2005—2007年的水平增长76%。中国已经占有世界将近一半的猪肉生产量和消费量。有意思的是.中国动物蛋白的人均消费量。目前已超过了上世纪90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本文为中国肉类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守伟先生.在2012肉类食品产业发展战略大会上的讲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肉类生产 食品产业 经济发展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 人均消费量 宏观 肉类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元素和稳定同位素在肉类食品产地溯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7
作者 齐婧 李莹莹 +6 位作者 姜锐 刘如岩 张晨 汪澄 马燕红 郭文萍 王守伟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7-72,共6页
稳定同位素和矿物元素指纹分析是肉类食品产地溯源最为可靠的技术手段之一。本文按照牛肉、羊肉、猪肉和禽肉四大肉类食品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基于稳定同位素和矿物元素指纹分析的肉类食品产地溯源技术研究进展,整理和归纳已有研究路线和成... 稳定同位素和矿物元素指纹分析是肉类食品产地溯源最为可靠的技术手段之一。本文按照牛肉、羊肉、猪肉和禽肉四大肉类食品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基于稳定同位素和矿物元素指纹分析的肉类食品产地溯源技术研究进展,整理和归纳已有研究路线和成果,旨在为我国肉类食品产地溯源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元素 稳定同位素 肉类食品 产地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和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8
作者 李家鹏 乔晓玲 +2 位作者 田寒友 周彤 杨君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40-347,共8页
近年来,肉、奶等食品中"掺杂使假"的投诉事件不断上升,疯牛病的传播风险也在不断加大,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维护缴费者利益的重要技术手段,食品和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的定性或定量检测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适用于各种样... 近年来,肉、奶等食品中"掺杂使假"的投诉事件不断上升,疯牛病的传播风险也在不断加大,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维护缴费者利益的重要技术手段,食品和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的定性或定量检测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适用于各种样品、基于各种原理的方法和技术被开发出来。本文综述基于蛋白质和DNA特异性建立的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技术类型和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源性成分 检测 肉种鉴别 食品与饲料 掺杂使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经济利益驱动型食品掺假防控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9
作者 李丹 王守伟 +5 位作者 臧明伍 李笑曼 张凯华 张哲奇 张睿梅 周清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0-325,共6页
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三聚氰胺"、"马肉事件"等影响广泛的食品领域经济利益驱动型掺假(economically motivated adulteration,EMA)事件对食品安全和食品贸易造成严重危害。国内外针对EMA问题已经展开了许多研究,本文... 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三聚氰胺"、"马肉事件"等影响广泛的食品领域经济利益驱动型掺假(economically motivated adulteration,EMA)事件对食品安全和食品贸易造成严重危害。国内外针对EMA问题已经展开了许多研究,本文从EMA事件基础数据库的构建、事件特征、影响因素和防控技术体系等方面对当前国内外EMA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提出我国也应加强对EMA事件的搜集、分析以及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防控机制的研究,从而更好地应对EMA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利益驱动型掺假 食品安全 食品欺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肉类食品安全风险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27
10
作者 李丹 王守伟 +3 位作者 臧明伍 张凯华 张哲奇 赵金杨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4-38,共5页
当前我国肉类食品安全整体趋稳向好,但影响肉类食品安全的深层原因仍然存在,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本文分析了我国肉类食品从养殖、加工到消费和流通的整个产业链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和风险,以及对比分析了国外肉类食品存在的食品安... 当前我国肉类食品安全整体趋稳向好,但影响肉类食品安全的深层原因仍然存在,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本文分析了我国肉类食品从养殖、加工到消费和流通的整个产业链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和风险,以及对比分析了国外肉类食品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和风险,剖析了我国肉类食品安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提高我国肉类食品安全的对策建议,期望通过加强风险监测、构建风险预警体系以及开展经济利益驱动型食品安全风险专项整活动,提高我国肉类食品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类 食品安全 风险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生物制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守伟 陈曦 曲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87-293,共7页
近年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生物技术促进了食品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生物质原料的利用效率,有效改善了食品品质和营养结构,为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食品生物制造已经成为未来社会可持续... 近年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生物技术促进了食品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生物质原料的利用效率,有效改善了食品品质和营养结构,为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食品生物制造已经成为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食品生物制造的概念、研究内容和方向,分析了食品生物制造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并对食品生物制造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旨在为食品生物制造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生物制造 生物技术 食品工业 食品品质 营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抗病毒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颖颖 李莹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313-318,共6页
抗病毒类药物已被许多国家列为养殖业禁用药物,长期使用此类药物会造成药物残留、动物中毒、病毒变异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出台测定食品中抗病毒类药物残留的国家标准。本文综述了食品中抗病... 抗病毒类药物已被许多国家列为养殖业禁用药物,长期使用此类药物会造成药物残留、动物中毒、病毒变异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出台测定食品中抗病毒类药物残留的国家标准。本文综述了食品中抗病毒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色谱法、光谱法、电化学传感器、芯片法等,并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以期对食品中抗病毒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类药物 食品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食品标准体制与国际标准的跟踪与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焕 赵榕 +1 位作者 郭文萍 宋永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1-373,376,共4页
介绍了现行几个著名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同时分析了我国食品标准的现状,发现存在与国际标准严重不接轨、部分标准的实施较差、甚至强制性标准也未得到很好实施等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食品标准体系的主要措施,为食品标准制定(修订... 介绍了现行几个著名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同时分析了我国食品标准的现状,发现存在与国际标准严重不接轨、部分标准的实施较差、甚至强制性标准也未得到很好实施等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食品标准体系的主要措施,为食品标准制定(修订)人员提供参考,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8
14
作者 乔晓玲 闫祝炜 +1 位作者 张原飞 罗瑞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9-474,共6页
本文综述了真空冷冻干燥过程对食品物料微观结构、细胞活性、酶活性的影响,从冻干食品品质与玻璃态的变化的关系介绍了冻干食品的特性,并探讨了降低真空冷冻干燥能耗的途径及冻干食品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食品 冷冻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马燕红 李志刚 陈超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5-38,共4页
氯霉素类是一种禁止在食用动物中应用的抗生素类药物,其残留将会影响人体健康和动物性食品的出口贸易。本文综述了氯霉素类药物在食品中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微生物法、仪器法(色谱法、电化学法、光度法)、免疫分析方法、传感器法、分子印... 氯霉素类是一种禁止在食用动物中应用的抗生素类药物,其残留将会影响人体健康和动物性食品的出口贸易。本文综述了氯霉素类药物在食品中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微生物法、仪器法(色谱法、电化学法、光度法)、免疫分析方法、传感器法、分子印迹法、生物芯片法等,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氯霉素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的趋势进行展望。以期对我国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的残留检测方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类药物 食品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进口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基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网站数据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凯华 王守伟 +2 位作者 臧明伍 李丹 张哲奇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0,204,共7页
近年来,中国进口食品贸易快速发展、进口食品贸易额逐年攀升。随着进口食品数量和种类的增加,中国进口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基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公布的历年进境不合格食品的数据,分析发现2009—2014... 近年来,中国进口食品贸易快速发展、进口食品贸易额逐年攀升。随着进口食品数量和种类的增加,中国进口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基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公布的历年进境不合格食品的数据,分析发现2009—2014年中国涉及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的13261批次进境食品呈现涉及国家和地区较多、产品种类多、不合格原因较为集中等特点结合影响中国进口食品安全的原因分析,从强化全产业链监管、重视风险分析、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开展社会共治4个角度提出更好保障中国进口食品安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进口食品 质量安全 现状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肉类科技对中国传统风味肉制品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董寅初 《肉类研究》 1999年第1期3-6,共4页
本文概述了西式肉制品在我国的影响和当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中国传统风味肉制品强盛的生命力和弱点,并指出传统中式肉制品面临严峻挑战,只有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强化自己,完成其现代化和工程化,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 西(欧)式肉制品 中国传统风味肉制品 现代肉类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肉类食品的发展状况与质量监控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气清 《肉类研究》 2001年第1期7-9,共3页
本文概述了我国肉类食品近 2 0年来的发展状况以及质量监控的措施与收效 。
关键词 肉食品 质量监管 中国 发展状况 食品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种肉类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鲁红军 朱红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1992年第4期11-13,共3页
脂肪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同时,又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携带者。在人类膳食中,脂肪是很重要的。在烹训时,它不仅作为主要热交换介质使食物产生出特有的色、香、味,而且还作为主要的食用对象,使人增加饱腹感。从风味角度出... 脂肪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同时,又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携带者。在人类膳食中,脂肪是很重要的。在烹训时,它不仅作为主要热交换介质使食物产生出特有的色、香、味,而且还作为主要的食用对象,使人增加饱腹感。从风味角度出发,脂肪是肉类风味中重要的前体物质之一。在从生肉到熟肉的转化过程中,通过加热,从脂肪中将产生出各具特色的肉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及酸 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肉类生产、加工和科技进步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寅初 《肉类研究》 1993年第3期3-5,共3页
在中国,肉类泛指家畜和家禽的肉,主要是指猪、牛、羊和鸡的肉,其次是兔肉和驴、马肉.肉类加工是指上述畜禽的屠宰加工;副产品加工;分割剔骨加工;冷却、冷冻和冷藏加工以及肉制品加工等.这个庞大而对人民生活至关重要的部门,过去隶属于... 在中国,肉类泛指家畜和家禽的肉,主要是指猪、牛、羊和鸡的肉,其次是兔肉和驴、马肉.肉类加工是指上述畜禽的屠宰加工;副产品加工;分割剔骨加工;冷却、冷冻和冷藏加工以及肉制品加工等.这个庞大而对人民生活至关重要的部门,过去隶属于商业部,随着改革的进程,现已扩展到农业部、外贸部以及地方乡镇企业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类生产 屠宰加工 肉类加工 剔骨 科技进步 马肉 分割肉 禽肉产量 白条肉 外贸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