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居民山地灾害意识水平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岳丽霞 欧国强 《灾害学》 CSCD 2005年第3期117-120,共4页
通过对我国西部三个山地灾害易发省区的山地灾害社会心理学调查,分析了影响山地灾害意识的几种因素,并对居民山地灾害意识的差异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年龄、居住地的居民山地灾害意识具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山地灾害 灾害意识 防灾减灾 灾害宣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流域山地灾害危险性分区 被引量:13
2
作者 南希 严冬 +2 位作者 李爱农 雷光斌 曹小敏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4期113-120,共8页
岷江上游流域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频发,给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选取坡度、坡向、坡形、起伏度、到河流的距离、到断裂带的距离、工程地质岩组,以及植被盖度等8个相关要素作为判别因子,用自然聚类法作状态划分,通过... 岷江上游流域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频发,给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选取坡度、坡向、坡形、起伏度、到河流的距离、到断裂带的距离、工程地质岩组,以及植被盖度等8个相关要素作为判别因子,用自然聚类法作状态划分,通过信息量模型分析各因子对于山地灾害发生的贡献,并结合降雨量对岷江上游流域作灾害危险性分区。分析得出坡度>33.96°,起伏度>220 m,坡向为东、东南、南,坡形为凹且程度超过27.19 m,到河流距离<0.64 km,距离断裂带<3.19 m,软弱岩和较硬岩石为有利于山地灾害发生的条件;流域山地灾害中度危险及以上区域面积约7 392.5 km2,占全区29.8%,沿山谷、河谷地带集中分布的特征明显。研究表明,岷江上游流域山地灾害危险性总体上由东南向西北依次减弱,灾害点空间分布与危险等级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验证了分区结果和信息量模型的合理性,计算结论可为流域建设及灾害防治提供区域尺度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流域 山地灾害 信息量模型 自然聚类法 危险性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山大佛景区景云亭危岩灾害分析及其防治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何思明 张晓刚 +1 位作者 沈均 罗渝 《灾害学》 CSCD 2009年第3期39-45,共7页
乐山大佛景区离堆山景云亭危岩地处大佛景区乌尤寺附近陡崖地带。危岩严重威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离堆"、乐山巨型睡佛的"睫毛"-景云亭及"中流砥柱"浮雕等重要景点的安全。通过现场调查、测绘、坑探等手段... 乐山大佛景区离堆山景云亭危岩地处大佛景区乌尤寺附近陡崖地带。危岩严重威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离堆"、乐山巨型睡佛的"睫毛"-景云亭及"中流砥柱"浮雕等重要景点的安全。通过现场调查、测绘、坑探等手段,结合赤平投影、楔形体稳定性分析,系统地研究了离堆山景云亭危岩体的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危岩基本特征及类型、演化发展趋势、影响因素及其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锚固为主体工程,辅以排水、嵌补工程,对危岩体进行综合工程整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山大佛 危岩 稳定性 防治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石灾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53
4
作者 沈均 何思明 吴永 《灾害学》 CSCD 2008年第4期122-125,138,共5页
滚石是我国西部山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它分布范围极广,发生突然,频率高,严重威胁其周围的人类以及各种构筑物。目前,国内外有关滚石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以致滚石灾害的防治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基于对国内外大量滚石灾害研究资料的分... 滚石是我国西部山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它分布范围极广,发生突然,频率高,严重威胁其周围的人类以及各种构筑物。目前,国内外有关滚石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以致滚石灾害的防治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基于对国内外大量滚石灾害研究资料的分析,将其研究现状概化为滚石风险分析、滚石运动轨迹、滚石冲击力以及滚石防护等4个方面。据此对滚石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以便为滚石灾害的机理研究和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石 滚石灾害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28”矮子沟特大泥石流灾害成因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贺拿 杨建元 +1 位作者 陈宁生 朱云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1-678,697,共9页
通过对四川凉山矮子沟流域的勘查,结合遥感解译及矮子沟流域的地质活动历史,分析"6·28"矮子沟泥石流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矮子沟泥石流的成因。"6·28"矮子沟泥石流是在地震、人类活动及干旱影响下... 通过对四川凉山矮子沟流域的勘查,结合遥感解译及矮子沟流域的地质活动历史,分析"6·28"矮子沟泥石流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矮子沟泥石流的成因。"6·28"矮子沟泥石流是在地震、人类活动及干旱影响下,受强降雨激发,坡面及支沟先发生泥石流,支沟泥石流堵塞主沟泄洪通道,强降雨使堵塞体瞬间溃决形成较大山洪,山洪的强大揭底作用使沟床松散固体物质启动,沿途不断有岸坡坍塌补给,中下游段有大块石加入,规模不断增大而形成。采用形态调查法计算的泥石流流量为925.91m3/s,泥石流总量为57.4×104 m3,一次固体物质总量为27×104 m3。通过对矮子沟流域的物源、地形及流域的气候特征研究,得出初步结论:近期泥石流的规模和频率都会降低,但在极端干旱、地震和强降雨的偶然联合作用下,依然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凉山矮子沟 泥石流灾害 形成过程 地震 干旱 强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江河堵溃灾害及成灾环境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程尊兰 田金昌 +1 位作者 张正波 强巴 《灾害学》 CSCD 2009年第1期26-30,共5页
江河堵溃灾害指由江河两岸大规模滑坡、泥石流等在主河道形成堵塞坝和溃决造成的灾害。西藏近年发生的14次江河堵溃灾害都分布于藏东、藏南地区。根据形成江河堵塞坝的山地灾害类型其可划分为滑坡堵溃灾害和泥石流堵溃灾害及滑坡、泥石... 江河堵溃灾害指由江河两岸大规模滑坡、泥石流等在主河道形成堵塞坝和溃决造成的灾害。西藏近年发生的14次江河堵溃灾害都分布于藏东、藏南地区。根据形成江河堵塞坝的山地灾害类型其可划分为滑坡堵溃灾害和泥石流堵溃灾害及滑坡、泥石流混合堵溃灾害,形成过程各有特点。西藏江河堵溃灾害集中分布于藏东、藏南,这与这里下述因素有关:河谷深切,山高坡陡;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频繁;第四系冰碛等松散堆积物深厚;海岸性冰川发育,冰湖广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滑坡 泥石流 堵溃灾害 成灾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灾害垂直地带性及其对南水北调西线第一期工程的影响
7
作者 汪阳春 吴积善 张信宝 《灾害学》 CSCD 2006年第1期32-37,共6页
由于形成山地灾害的多种自然因素具有垂直地带性,尤其作为主要动力因素的水,超过一定高度后由液态成为固态,从而造成了山地灾害的垂直地带性。山地灾害从高到低可分为冰雪带、冻融带和流水(含地下水,裂隙水)带,高低两带之间主体界线在... 由于形成山地灾害的多种自然因素具有垂直地带性,尤其作为主要动力因素的水,超过一定高度后由液态成为固态,从而造成了山地灾害的垂直地带性。山地灾害从高到低可分为冰雪带、冻融带和流水(含地下水,裂隙水)带,高低两带之间主体界线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及其邻近地区为4 900m和3 500m。各带均有其特点,其中对西线第一期工程及其下游地区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有:大型的冰崩、雪崩、冰湖崩决、滑坡或古滑坡复活、泥石流、泥石流坝或滑坡坝溃决,但这些大型山地灾害在该地区不很严重,今后出现的可能性小,只要引起重视,妥善处理,可以避免或减轻其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灾害 垂直地带性 南水北调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监测预警研究现状综述 被引量:26
8
作者 杨顺 潘华利 +3 位作者 王钧 陆桂红 欧国强 宇岩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0-156,共7页
在泥石流灾害频发的今天,开展泥石流监测预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防手段。从泥石流监测内容研究(固体物源、水源条件和泥石流运动特征等)、泥石流预警临界雨量、监测预警技术方法、手段等方面对泥石流监测预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回... 在泥石流灾害频发的今天,开展泥石流监测预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防手段。从泥石流监测内容研究(固体物源、水源条件和泥石流运动特征等)、泥石流预警临界雨量、监测预警技术方法、手段等方面对泥石流监测预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对现阶段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成功率较低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建议和未来监测预警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监测 预警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三峡库区滑坡坡形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吴彩燕 乔建平 兰立波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37,共4页
借助GIS技术及统计分析方法,对三峡库区云阳—巫山段的205个滑坡点的坡形进行了定量化研究,得到了研究区内坡形因素对滑坡发育的影响规律,为进一步对研究区进行滑坡危险性评价和分区奠定了基础。在提取坡形时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 借助GIS技术及统计分析方法,对三峡库区云阳—巫山段的205个滑坡点的坡形进行了定量化研究,得到了研究区内坡形因素对滑坡发育的影响规律,为进一步对研究区进行滑坡危险性评价和分区奠定了基础。在提取坡形时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借助GIS软件用计算机自动生成的坡形,第二种方法是借助GIS软件和3Dmapper软件半自动生成的,经实践检验和理论证明发现,第二种提取坡形的方法要优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坡形 计算机自动生成 GIS软件 统计分析方法 GIS技术 定量化研究 危险性评价 影响规律 滑坡发育 理论证明 实践检验 研究区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铁路建设中的泥石流灾害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士革 崔鹏 +1 位作者 谢洪 韦方强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00-403,共4页
在分析已建山区铁路泥石流灾害的基础上 ,指出我国中西部多数在建和规划铁路新线都将穿过泥石流强烈活动区 ,存在着少数泥石流沟难以避饶、部分低频泥石流沟难以判定、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大型冰川和融雪泥石流可能造成铁路毁灭性破坏等... 在分析已建山区铁路泥石流灾害的基础上 ,指出我国中西部多数在建和规划铁路新线都将穿过泥石流强烈活动区 ,存在着少数泥石流沟难以避饶、部分低频泥石流沟难以判定、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大型冰川和融雪泥石流可能造成铁路毁灭性破坏等重大技术问题 ,提出了改进铁路地质勘察方法、利用高新技术和组织专家对铁路建设中泥石流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铁路 泥石流 防治对策 危害 淤埋 冲刷 冲击 堵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东川地区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赵鑫 程尊兰 +2 位作者 刘建康 刘大翔 时亮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2-106,共5页
泥石流规模和发生频率是体现泥石流危险性的两个最本质的特征参数,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两个主要因子。因此,用泥石流的规模危险度与频率危险度来表达其综合危险度。通过对云南东川地区泥石流沟基础数据的相关分析,分别找出了与泥石流... 泥石流规模和发生频率是体现泥石流危险性的两个最本质的特征参数,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两个主要因子。因此,用泥石流的规模危险度与频率危险度来表达其综合危险度。通过对云南东川地区泥石流沟基础数据的相关分析,分别找出了与泥石流规模和发生频率显著相关的次要危险因子,并且发现主要因子和相关的次要因子之间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再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得出了各参评的次要危险因子的权重,从而建立了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模型。通过该模型,计算出每条泥石流沟的危险度值,对各条泥石流沟进行危险度评价,得出了与实际相符合的评价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沟泥石流 危险度 评价 云南东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家沟泥石流和深溪沟泥石流灾害特征 被引量:21
12
作者 郭晓军 向灵芝 +1 位作者 周小军 杨伟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1-85,共5页
汶川地震之后,泥石流成为灾区最为严重的灾害类型之一,直接影响到灾后重建和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汶川地震灾区7月初群发性泥石流进行野外考察,重点分析了高家沟和深溪沟两条泥石流的成因和特征。高家沟为由滑坡崩塌体引起的土力... 汶川地震之后,泥石流成为灾区最为严重的灾害类型之一,直接影响到灾后重建和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汶川地震灾区7月初群发性泥石流进行野外考察,重点分析了高家沟和深溪沟两条泥石流的成因和特征。高家沟为由滑坡崩塌体引起的土力类粘性泥石流,容重约为2.07 g/cm3,总量超过30万m3,分三次间歇性汇入主河,并堵断1/2河道,迫使岷江持续冲刷对岸路基,损毁213国道长达400 m;深溪沟为山洪冲刷河道引起的水力类稀性泥石流,容重约在1.44~1.58 g/cm3之间,流量约在160~180 m3/s之间。对不同的泥石流沟应采用不同的防灾减灾措施,可有效降低泥石流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山洪 沟床比降 沟道起动 汶川地震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山地资源型城市地域空间发展模式:基于东川区的实证 被引量:25
13
作者 张继飞 邓伟 刘邵权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06-1215,共10页
通过对东川地域空间发展影响因素和山地资源型城市地域空间可持续发展模式形成机制的探讨,综合东川地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提出了东川地域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准则与模式。结合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尝试提出中国西南地形起伏极大... 通过对东川地域空间发展影响因素和山地资源型城市地域空间可持续发展模式形成机制的探讨,综合东川地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提出了东川地域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准则与模式。结合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尝试提出中国西南地形起伏极大的中高山区国土开发的适宜模式。结论如下:①东川地域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以山地自然生态为约束、保护与发展相协同;基本模式是整体均衡的地域空间管制模式,山地自然生态友好型的产业成长模式和"点状"开发模式。②现有区域空间发展理论并不完全适宜指导西南中高山地区的开发实践。"点状"开发模式有助于引导形成自然生态与"点状"开发区有机融合的地域空间发展格局,不仅有利于相对集中地提升其现代化水平,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真正实现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空间发展模式 山地资源型城市 “点状”开发模式 东川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汶川县簇头沟“7.10”泥石流灾害成因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严炎 葛永刚 +1 位作者 张建强 曾超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9-234,共6页
簇头沟是岷江右岸一条低频泥石流沟,受2013年7月极端暴雨的影响,暴发特大泥石流。结果显示,汶川地震造成流域内的坡面和沟道堆积的大量的松散物质是泥石流形成的物源,流域上游暴雨及其形成的山洪是此次泥石流形成的激发因子。"7.10"... 簇头沟是岷江右岸一条低频泥石流沟,受2013年7月极端暴雨的影响,暴发特大泥石流。结果显示,汶川地震造成流域内的坡面和沟道堆积的大量的松散物质是泥石流形成的物源,流域上游暴雨及其形成的山洪是此次泥石流形成的激发因子。"7.10"泥石流为过渡性泥石流,泥石流容重约为1.8-1.9 t/m3,沟口处最大流速为9.2 m/s,峰值流量为515 m3/s,冲击力达到3 657 t,输沙总量约为50×104m3。泥石流过程表现为为暴雨(山洪)—滑坡(坡面泥石流)—泥石流—堰塞湖—溃决洪水。对震后低频泥石流危险性认识不足、防治工程设计标准偏低是此次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在未来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中,应合理估计灾害规模和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泥石流 成因 特征 堰塞湖 簇头沟 四川汶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和降水特征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杨红娟 韦方强 +1 位作者 马振峰 江玉红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4期102-107,共6页
四川省是我国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掌握其灾害分布规律是有效开展灾害防治的基础。为此,根据1990-2007年四川省619起泥石流灾害数据和152个气象站的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和降水特征。结果显示四川省泥石... 四川省是我国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掌握其灾害分布规律是有效开展灾害防治的基础。为此,根据1990-2007年四川省619起泥石流灾害数据和152个气象站的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和降水特征。结果显示四川省泥石流灾害空间覆盖范围广,泥石流高发区主要分布在安宁河断裂带和龙门山断裂带周围;灾害主要发生在6-8月,其年际分布和年内分布均与暴雨雨量显著相关,且具有夜发性特点;大部分灾害发生时所在县级行政单元气象站所测雨量未达到大雨水平,群发性泥石流发生的当日雨量大于非群发性泥石流。此外,提出了现有雨量站网布设密度不能满足泥石流预报需求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分布规律 降水特征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余新晓 程根伟 +1 位作者 赵玉涛 张志强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3年第1期35-40,共6页
构建了森林流域基于物理过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该模型界面明晰,参数较少、容易获取,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而且能模拟降雨、气温、植被、冻土和地形等因素对系统水文过程的影响。通过改变模型中降雨输入和森林植被组成等参数的方法可以... 构建了森林流域基于物理过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该模型界面明晰,参数较少、容易获取,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而且能模拟降雨、气温、植被、冻土和地形等因素对系统水文过程的影响。通过改变模型中降雨输入和森林植被组成等参数的方法可以探讨森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对降雨输入和森林植被变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流域 分布式 水文模型 模拟 降雨 气温 植被 冻土 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三峡库区不同坡度带与坡向带的景观格局研究——以巫溪县为例 被引量:18
17
作者 仙巍 邵怀勇 周万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40-144,共5页
在3S技术支持下,采用景观面积比、分维数、多样性指数、斑块密度等景观格局指数及土地利用/覆盖综合动态变化度,分析了三峡库区巫溪县不同坡度带及坡向带的景观格局现状及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景观类型在同一坡度带及坡向带的景观格局状... 在3S技术支持下,采用景观面积比、分维数、多样性指数、斑块密度等景观格局指数及土地利用/覆盖综合动态变化度,分析了三峡库区巫溪县不同坡度带及坡向带的景观格局现状及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景观类型在同一坡度带及坡向带的景观格局状况不同,同一景观类型在不同坡度带及坡向带亦不同。坡度与坡向对巫溪县景观格局状况及变化存在重要影响,且该影响陡坡比缓坡变化强烈,阴坡比阳坡变化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坡度带 坡向带 景观格局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山洪与泥石流灾害及其流域性质判别的讨论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宁生 刘美 刘丽红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9-43,64,共6页
山洪灾害与泥石流灾害分别属于水利、国土不同部门管理,其性质的不同决定减灾的归口管理和具体防治模式的不同。为了实现山洪泥石流灾害防治的科学化,亟需建立其性质判定统一规则。该文对比分析了山洪泥石流运动特征、灾害形式及发展趋... 山洪灾害与泥石流灾害分别属于水利、国土不同部门管理,其性质的不同决定减灾的归口管理和具体防治模式的不同。为了实现山洪泥石流灾害防治的科学化,亟需建立其性质判定统一规则。该文对比分析了山洪泥石流运动特征、灾害形式及发展趋势,建立了山洪泥石流灾害性质与沟道性质的判定规则。从灾害形成特征、运动特征、灾体特征和堆积特征分析山洪泥石流的差异,以受灾体所处位置的流体性质、山洪泥石流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比重来综合确定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性质。鉴于山洪和泥石流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下存在相互转化的可能,特别引入了时间概念讨论在过去和将来山洪与泥石流沟的判别问题。以石棉县洪坝河和宁南县矮子沟为例进一步说明山洪灾害和泥石流灾害,山洪沟和泥石流沟的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性质 沟道性质 山洪泥石流 判定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灾区震后泥石流激发雨量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雷发洪 胡凯衡 +1 位作者 胡云华 马超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9-203,共5页
降雨作为泥石流的触发因素,常用于泥石流的预警预报,一个地区泥石流发生与否与前期有效累积降雨量和激发雨量相关密切。在对汶川地震灾区已发泥石流灾害的18个泥石流案例的1 h激发雨量与流域面积、沟谷长度、松散物质储量、岩石类型、... 降雨作为泥石流的触发因素,常用于泥石流的预警预报,一个地区泥石流发生与否与前期有效累积降雨量和激发雨量相关密切。在对汶川地震灾区已发泥石流灾害的18个泥石流案例的1 h激发雨量与流域面积、沟谷长度、松散物质储量、岩石类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土地利用类型以及泥石流沟的坡度等影响泥石流活跃性的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基础上,选取了6个主成分对泥石流1 h雨量激发系数进行拟合,得出了1 h激发雨量的计算方法。并讨论了该方法在地震灾区的适用性,可为地震灾区泥石流灾害的预警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区 泥石流 激发雨量 汶川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熵的典型滑坡危险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杨宗佶 乔建平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52,共6页
为了定量地对典型滑坡危险度进行评价,根据典型滑坡的强度指标和发生可能性指标建立典型岩质滑坡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信息熵原理,结合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滑坡数据库(CDM I)中奉节县24个典型岩质滑坡计算各评价因子客观权重,建立... 为了定量地对典型滑坡危险度进行评价,根据典型滑坡的强度指标和发生可能性指标建立典型岩质滑坡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信息熵原理,结合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滑坡数据库(CDM I)中奉节县24个典型岩质滑坡计算各评价因子客观权重,建立定量评价模型。计算奉节县24个典型岩质滑坡的危险度,通过实地调查对评价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危险度评价结果准确率达87.5%,可作为评价典型滑坡危险度的新方法进行推广运用,为滑坡的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熵 典型滑坡 危险度评价 奉节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