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二氧化碳共聚物的紫外光固化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1
作者 王征文 高凤翔 +3 位作者 曹瀚 刘顺杰 王献红 王佛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5-112,共8页
普通低分子量的二氧化碳共聚物由于预聚体中含有较多的亲水性端羟基,在紫外光辐照下不能交联而降低材料的耐水性.为降低亲水性端羟基对材料耐水性的影响,本文利用锌钴双金属氰化物(Zn-Co DMC)催化剂实现了CO_(2)与4-乙烯基环氧环己烷、... 普通低分子量的二氧化碳共聚物由于预聚体中含有较多的亲水性端羟基,在紫外光辐照下不能交联而降低材料的耐水性.为降低亲水性端羟基对材料耐水性的影响,本文利用锌钴双金属氰化物(Zn-Co DMC)催化剂实现了CO_(2)与4-乙烯基环氧环己烷、环氧环己烷的三元无规共聚,制备出分子量在40000以上,含C=C双键的脂环族聚碳酸酯;采用四(3-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为固化剂,基于紫外光诱导的双键-巯基点击反应制备了紫外光固化高分子材料.研究发现,在5.0 mJ/cm^(2)的紫外光辐照剂量下即可制备出高透明硬化涂层,在可见光(400~750 nm)波段内透光率达到97.5%,铅笔硬度达到3H,对马口铁等基体附着力达到0级.值得指出的是,该紫外光固化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超过110℃,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相当,而且不含苯环等结构,具有更优异的耐紫外光老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共聚物 巯基-双键点击反应 紫外光固化高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刻胶材料》专辑序言——光刻胶材料助力“中国芯” 被引量:2
2
作者 季生象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27-1028,共2页
光刻是指通过紫外光曝光将掩膜图形转移到基底表面光刻胶上的工艺,是微纳加工制造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1952年,光刻被首次用于集成电路的制造,自此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光刻工艺是芯片制造中难度最大、耗时最久的工艺,成本约占整个... 光刻是指通过紫外光曝光将掩膜图形转移到基底表面光刻胶上的工艺,是微纳加工制造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1952年,光刻被首次用于集成电路的制造,自此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光刻工艺是芯片制造中难度最大、耗时最久的工艺,成本约占整个芯片生产成本的1/3。在整个光刻工艺中,光刻机是核心要素,光刻胶则是实现精细图形加工制备集成电路的关键材料。光刻工艺的发展主要依靠光源波长的不断缩小,从g线(436 nm)、i线(365 nm)、KrF(248 nm)、ArF(193 nm)再到如今的极紫外(EUV,13.5 nm),集成电路的制程工艺在不断进步,光刻胶也随之不断更新换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刻工艺 集成电路 光刻胶 芯片生产 信息技术 微纳加工 芯片制造 图形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铁纳米组装体的构筑及组装动力学研究
3
作者 邹昊洋 赵智彤 +2 位作者 王怀志 杨佳臻 丁建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6,共8页
通过超分子相互作用构筑了以β-羟基氧化铁为结构基元的氨基酸-铁纳米组装体,并探究了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组装动力学,明确了温度对其成核、生长及组装过程的影响.通过优化组装条件,制备了长度为179.1nm,宽度为36.1nm的梭形纳米组装体,其... 通过超分子相互作用构筑了以β-羟基氧化铁为结构基元的氨基酸-铁纳米组装体,并探究了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组装动力学,明确了温度对其成核、生长及组装过程的影响.通过优化组装条件,制备了长度为179.1nm,宽度为36.1nm的梭形纳米组装体,其中总铁(Fe)含量达到49.6%,络合Fe含量占32.1%.细胞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氨基酸-铁纳米组装体可以被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高效内吞,并显著抑制其增殖,半数最大抑制浓度(IC_(50))为163.8μg/mL,展现出优异的肿瘤治疗潜力,在纳米药物领域具有很广阔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羟基氧化铁 纳米组装体 组装动力学 生物医用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淡化反渗透复合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代磊 张奇峰 张所波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3-58,共6页
水危机日益严重,海水淡化技术应运而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逐渐占据了海水淡化市场半数以上的份额。反渗透复合膜材料始终是各国膜技术发展的重点。在扼要回顾了反渗透膜发展的基础上,总结了反渗透膜材料新型功... 水危机日益严重,海水淡化技术应运而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逐渐占据了海水淡化市场半数以上的份额。反渗透复合膜材料始终是各国膜技术发展的重点。在扼要回顾了反渗透膜发展的基础上,总结了反渗透膜材料新型功能单体的开发、界面聚合添加剂的应用、支撑层结构和性能优化及反渗透膜最新发展的研究方向等方面的主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反渗透膜 界面聚合 联苯多元酰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能化聚醚砜(酮)膜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孙宇轩 张所波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8-339,共12页
聚醚砜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良好加工性以及优异的机械性能,是一种理想的分离膜材料.然而传统的聚醚砜膜材料是相对疏水的,其生物相容性及抗污染性能有待提高.本文基于我们研究团队在聚醚砜膜材料官能化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含酰胺、羟... 聚醚砜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良好加工性以及优异的机械性能,是一种理想的分离膜材料.然而传统的聚醚砜膜材料是相对疏水的,其生物相容性及抗污染性能有待提高.本文基于我们研究团队在聚醚砜膜材料官能化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含酰胺、羟基、羧酸、磺酸、季铵等官能团聚醚砜(酮)膜材料的合成方法与路线,以及官能化聚醚砜膜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其中包括:亲水化改性的聚醚砜显示了良好的抗污染性及分离性能;嵌段型、侧链型聚醚砜离子交换膜具有高的离子导电率及改进的抗溶胀性能;采用聚电解质络合方法,可制备高性能的叔胺及羧酸聚醚砜纳滤膜,在脱盐及工业染料废水处理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 膜材料 官能化 亲水改性 抗污染 离子交换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薰衣草蒸馏废渣/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6
6
作者 马扶宸 杜涛 +5 位作者 刘伟 樊东焱 钱大益 武晋雄 张会良 宋剑斌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6,共6页
为了实现薰衣草蒸馏废渣资源利用,将薰衣草蒸馏废渣与环氧树脂复合,通过模压工艺制备薰衣草蒸馏废渣/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万能力学试验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形态结构和吸水率... 为了实现薰衣草蒸馏废渣资源利用,将薰衣草蒸馏废渣与环氧树脂复合,通过模压工艺制备薰衣草蒸馏废渣/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万能力学试验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形态结构和吸水率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薰衣草蒸馏废渣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薰衣草蒸馏废渣质量分数为60%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优异的冲击强度(1.56 kJ/m^(2))和弯曲强度(40.1MPa);在此含量基础上,采用氢氧化钠处理薰衣草蒸馏废渣,结果表明,所获得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达到了3.04 kJ/m^(2)和66.2 MPa,较未处理时增加了94.9%和65%。FTIR分析结果表明,碱处理可以消除薰衣草蒸馏废渣表面的脂类等物质,改善了其与环氧树脂的界面性能;SEM结果证实,经碱处理后的复合材料内部有大量丝状物产生;吸水率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吸水率随薰衣草蒸馏废渣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且经过碱处理后,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吸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衣草 环氧树脂 力学性能 碱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活性水凝胶通过调控细胞行为促进皮肤慢性创面愈合 被引量:1
7
作者 谢梦恬 马雨龙 +4 位作者 孙一榕 孙海 许维国 王国良 丁建勋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48,共14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皮肤慢性创面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由于其愈合周期长且易复发,慢性创面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也对我国医疗系统造成了沉重负担。慢性创面的愈合是一个涉及多种细胞和信号因子精密协作的复杂过程,因此单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皮肤慢性创面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由于其愈合周期长且易复发,慢性创面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也对我国医疗系统造成了沉重负担。慢性创面的愈合是一个涉及多种细胞和信号因子精密协作的复杂过程,因此单一的治疗手段,如抗炎治疗,难以有效应对这一多维生理过程。近年来,生物活性水凝胶凭借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精准调控细胞行为以及调节信号因子释放的能力,在改善创面微环境、促进细胞增殖等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本文系统阐述了生物活性水凝胶在皮肤创面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涵盖止血、抗炎、细胞增殖促进、胶原沉积及细胞外基质重塑等关键阶段。最后,本文展望了生物活性水凝胶在临床应用中的广阔前景,并针对当前在临床转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和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未来慢性创面修复相关的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 羟基磷灰石 粉末冶金 搅拌摩擦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交换膜阳离子基团的碱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雪 李永纲 +2 位作者 郑吉富 张所波 李胜海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5-152,179,共9页
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AEMFCs)因其优异的动力学反应特性、可使用低成本的非Pt催化剂、可抑制燃料渗透等优点而得到迅速发展.阴离子交换膜(AEMs)作为AAEMFCs的核心部件,对AAEMFCs的性能起到直接且关键的影响.为满足AAEMFCs的使用性... 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AEMFCs)因其优异的动力学反应特性、可使用低成本的非Pt催化剂、可抑制燃料渗透等优点而得到迅速发展.阴离子交换膜(AEMs)作为AAEMFCs的核心部件,对AAEMFCs的性能起到直接且关键的影响.为满足AAEMFCs的使用性能,AEMs通常需要具备高OH^(-)电导率及优异的热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及碱稳定性.然而目前AEMs的碱稳定性仍面临着巨大挑战.AEMs碱稳定性的下降主要是由于碱性环境下AEMs的聚合物骨架和阳离子基团的降解所致.本文将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梳理AEMs的阳离子基团的碱稳定性问题及解决思路,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合理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阴离子交换膜 碱稳定性 阳离子基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氧化碳共聚物的新材料 被引量:6
9
作者 曹瀚 刘顺杰 王献红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8,66,67,共11页
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的共聚反应合成二氧化碳共聚物,进而制备出具有生物降解性能的二氧化碳基塑料或二氧化碳基聚氨酯等高分子新材料,正在成为绿色高分子化学和化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分子学术界和产业界践行国家碳中和战略的前... 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的共聚反应合成二氧化碳共聚物,进而制备出具有生物降解性能的二氧化碳基塑料或二氧化碳基聚氨酯等高分子新材料,正在成为绿色高分子化学和化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分子学术界和产业界践行国家碳中和战略的前沿热点。在所有的二氧化碳共聚物中,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的共聚物聚碳酸丙烯酯(poly(propylene carbonate),PPC)最受关注,也是工业化成熟度最高的品种。基于笔者课题组和国内外研究团队的工作,总结了PPC的合成方法、材料性能与产业化进程,着重探讨PPC在低成本生物降解塑料、环保型聚氨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并预测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共聚物 PPC 生物降解塑料 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主链的支化结构对冲击硬化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邓裕坤 梁学称 +8 位作者 裴小鹏 翟侃侃 王超 张百超 白云刚 张文德 谭颖 王丕新 徐昆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55-1164,共10页
以羟基封端的二甲基甲基乙烯基(硅氧烷与聚硅氧烷)(C=C-PDMS-OH)为接枝主链,将单氢化端基二甲基硅氧烷(H-PDMS)作为接枝支链,通过卡斯特催化剂催化二者间的硅氢化反应形成具有瓶刷结构的柔性主链(Brush PDMS-OH)。再通过三甲氧基硼氧六... 以羟基封端的二甲基甲基乙烯基(硅氧烷与聚硅氧烷)(C=C-PDMS-OH)为接枝主链,将单氢化端基二甲基硅氧烷(H-PDMS)作为接枝支链,通过卡斯特催化剂催化二者间的硅氢化反应形成具有瓶刷结构的柔性主链(Brush PDMS-OH)。再通过三甲氧基硼氧六环(TMOB)的动态交联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扩链剂(IPDI)的稳态化学交联,制备主链带有支化链的冲击硬化材料(Brush Impact Hardening Polymer,B-IHP)。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流变仪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B-IHP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冲击硬化性能,拉伸强度达到9.8 MPa,冲击硬化值达到3500以上。B-IHP具有良好的自愈合性能,愈合效率可达95%以上,愈合时间仅为6 h。该柔性主链的支化结构可以明显降低主链发生链缠结的相对分子质量阈值,提升材料的冲击硬化性能和自愈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枝 冲击硬化 自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网络增强手性超分子水凝胶促进成骨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绪凯 杨佳臻 丁建勋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27-1628,共2页
手性超分子水凝胶是由手性分子基元通过π-π堆积、氢键、疏水力等非共价作用结合而形成的一类手性生物材料。其可控的螺旋手性及敏感的生物响应性,如pH值、酶、生物信号、温度和光,使其能够模拟手性细胞外微环境,有助于理解天然生物分... 手性超分子水凝胶是由手性分子基元通过π-π堆积、氢键、疏水力等非共价作用结合而形成的一类手性生物材料。其可控的螺旋手性及敏感的生物响应性,如pH值、酶、生物信号、温度和光,使其能够模拟手性细胞外微环境,有助于理解天然生物分子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分子识别、药物递送和组织工程等领域具有重大意义[1]。但非共价作用诱导的组装体稳定性不足,这极大地限制了超分子手性水凝胶的应用潜力。水凝胶中所含配体与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可以使其进一步交联,从而获得可调的韧性和刚度[2]。然而,在超分子体系中通过金属−配体配位键提高水凝胶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仍然受到限制。将无机纳米粒子与有机超分子材料相结合,可以显著增强水凝胶基质,并赋予其新的功能[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水凝胶 超分子手性 手性分子 分子识别 配位作用 配位键 药物递送 模拟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聚丙烯腈纳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仕琦 王涵 +2 位作者 侯淑华 张奇峰 张所波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8-125,共8页
聚丙烯腈(PAN)是一种价格低廉、耐候性强、化学稳定性优异的大宗合成高分子材料,已被成功应用于制备超滤和微滤膜,但在制备纳滤膜方面却面临着挑战.以国产PAN为原料,采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四氢呋喃(THF)为共溶剂,经一步非... 聚丙烯腈(PAN)是一种价格低廉、耐候性强、化学稳定性优异的大宗合成高分子材料,已被成功应用于制备超滤和微滤膜,但在制备纳滤膜方面却面临着挑战.以国产PAN为原料,采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四氢呋喃(THF)为共溶剂,经一步非溶剂诱导相转化过程(NIPS)制备非对称纳滤膜.通过调节液膜层相转化前的热处理温度,调控膜表面THF的挥发速率,进而控制所得PAN膜的皮层致密性,得到了纳滤膜.系统表征了所得膜的形貌、亲水性、表面流动电位等性质,测试了所得膜的水通量、对盐离子和小分子染料的截留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对液膜层的热处理温度升高,所得膜对盐水溶液的渗透通量逐渐降低,对相应盐离子的截留率则逐渐升高,对Na_(2)SO_(4)的最高截留率可达85.6%.优化的膜对6种研究的染料水溶液过滤的产水通量处于2.14~111.5 L/(m^(2)·h),对较高相对分子质量的染料的截留率可达99.8%以上.所得膜可满足对染料水溶液的脱色应用要求.PAN有望成为一种低成本的染料废水处理纳滤膜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纳滤膜 挥发性共溶剂 选择性 染料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纳米材料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佳臻 丁建勋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55-856,共2页
蓬勃发展的纳米材料为肿瘤的安全高效治疗提供了有潜力的平台,其主要应用于肿瘤精确诊断、药物靶向递送、微环境调控和自身免疫系统激活等方面;。本文简述了该领域发表于《应用化学》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抗肿瘤纳米材料在临床应... 蓬勃发展的纳米材料为肿瘤的安全高效治疗提供了有潜力的平台,其主要应用于肿瘤精确诊断、药物靶向递送、微环境调控和自身免疫系统激活等方面;。本文简述了该领域发表于《应用化学》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抗肿瘤纳米材料在临床应用中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纳米材料 抗肿瘤 最新研究成果 精确诊断 临床应用 机遇与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CF/亚麻纤维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扶宸 杜涛 +3 位作者 武晋雄 张会良 闫秀玲 宋剑斌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7-31,共5页
电子电气设备等产生电磁辐射污染会严重影响到人体健康,并干扰设备的正常运行,解决电磁污染的关键是使用电磁屏蔽材料。采用模压工艺制备了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环氧树脂/碳纤维(CF)/亚麻纤维复合材料。借助矢量网络分析仪、热重分析仪、... 电子电气设备等产生电磁辐射污染会严重影响到人体健康,并干扰设备的正常运行,解决电磁污染的关键是使用电磁屏蔽材料。采用模压工艺制备了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环氧树脂/碳纤维(CF)/亚麻纤维复合材料。借助矢量网络分析仪、热重分析仪、万能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研究CF粉对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EMI SE)、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随着CF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在其质量分数为30%时达到最大值,为102.5 MPa,与未加CF的材料相比较,提高了31.1%,此后进一步增加CF粉含量,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开始下降。SEM证实,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提高来源于CF与环氧树脂界面性能的改善。CF粉的加入提高了环氧树脂/亚麻纤维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从206℃提高到268℃。同时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随着CF粉含量的增加而下降,从0.65Ω·cm降至0.132Ω·cm。在8.4~12.4 GHz电磁波范围内,环氧树脂/CF/亚麻纤维复合材料的EMI SE达到20 dB以上,基本满足商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碳纤维粉 电磁屏蔽性能 亚麻纤维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磷化物和杂原子共修饰碳材料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金娥 宋开绪 崔丽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62-1369,共8页
以高含氮量的苯胺五聚体二羧酸为配体,在预氧化的泡沫镍上通过溶剂热反应合成了Fe,Co金属有机框架材料Fe/Co-MOF,再以Fe/Co-MOF为金属源和碳源,经磷化后制备出一种新型的双金属(Fe,Co)和杂原子(N,P)共掺杂的碳材料Fe/Co/P-NPs.通过扫描... 以高含氮量的苯胺五聚体二羧酸为配体,在预氧化的泡沫镍上通过溶剂热反应合成了Fe,Co金属有机框架材料Fe/Co-MOF,再以Fe/Co-MOF为金属源和碳源,经磷化后制备出一种新型的双金属(Fe,Co)和杂原子(N,P)共掺杂的碳材料Fe/Co/P-NPs.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发现,Fe/Co/P-NPs由纳米粒子和纳米片组成,并且形成Fe2P和Co2P两种晶体.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Fe/Co/P-NPs在析氢、析氧及水电解中表现出了优异的多功能催化活性.在1 mol/L KOH中,Fe/Co/P-NPs在10和100 mA/cm^2电流密度时的析氧过电位分别为270和300 mV,均小于其它对比材料,优于负载在泡沫镍上的RuO2.作为水电解双功能催化剂,Fe/Co/P-NPs仅需1.48 V的电位即可获得10 mA/cm^2的电流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 析氧反应 析氢反应 水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响应生物力学动态聚氨基酸双网络水凝胶促进骨软骨再生 被引量:1
16
作者 庄雅灵 刘恩渤 +1 位作者 丁建勋 陈学思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28-328,共1页
骨软骨组织具有独特生物力学特性,通过机械生物学策略可显著促进骨软骨再生。组织工程是一种极具临床应用潜力的方案,但目前缺乏自适应于修复中动态力学微环境变化的支架。基于此,本团队设计了酶响应动态聚氨基酸水凝胶以提供时空生物... 骨软骨组织具有独特生物力学特性,通过机械生物学策略可显著促进骨软骨再生。组织工程是一种极具临床应用潜力的方案,但目前缺乏自适应于修复中动态力学微环境变化的支架。基于此,本团队设计了酶响应动态聚氨基酸水凝胶以提供时空生物力学动态的机械线索给干细胞,诱导其在不同阶段、不同层有不同增殖、分化行为。本文通过双交联网络结构设计提供动态力学线索。基于测定骨软骨微环境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梯度,在光交联第一网络基础上,ALP响应化学交联网络作为第二网络,在时间尺度上,满足在初期细胞增殖需求,较低硬度利于细胞增殖,在后期细胞分化阶段,软骨层能保持较低硬度促成软骨,而在软骨下骨层能动态增强力学性能成硬凝胶来调控成骨分化,形成空间尺度上自生梯度支架可精准高效促进骨软骨全层修复。酶响应聚氨基酸水凝胶在ALP作用下,储能模量随着酶催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3 k Pa增至10 k Pa),这主要由于去磷酸化后生物正交化学交联度增加,第二交联网络形成,力学性能增加。在植入于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部位8周,相比较于空白组和光交联单网络水凝胶组相比,酶响应双网络水凝胶组实现了全层高效再生修复,验证了动态自适应的力学梯度支架更有利于骨软骨全层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 聚氨基酸 软骨下骨 生物力学 双网络水凝胶 化学交联 光交联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负载型催化剂钛酸四丁酯/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 被引量:6
17
作者 叶冲 姜敏 +2 位作者 张强 刘茜 周光远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7,共6页
以钛酸酯偶联剂(TMC-201)为改性剂,采用超声波分散方法对亲水性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进行了表面改性。采用浸渍法将钛酯四丁酯(Ti(OC4H9)4)负载于表面改性的nano-SiO2上,制备了纳米级Ti(OC4H9)4/nano-SiO2负载型催化剂。考察了偶联... 以钛酸酯偶联剂(TMC-201)为改性剂,采用超声波分散方法对亲水性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进行了表面改性。采用浸渍法将钛酯四丁酯(Ti(OC4H9)4)负载于表面改性的nano-SiO2上,制备了纳米级Ti(OC4H9)4/nano-SiO2负载型催化剂。考察了偶联剂用量、温度、时间对纳米SiO2表面改性的影响,研究了负载时间、负载温度和Ti(OC4H9)4用量对表面改性后纳米SiO2负载Ti(OC4H9)4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MC-201质量分数为35%、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3.5 h时,纳米SiO2粒子表面接枝的偶联剂量最大;在室温下,负载48 h,Ti(OC4H9)4用量为表面改性纳米SiO2量的1/2时得到的Ti(OC4H9)4/nano-SiO2负载型催化剂负载Ti(OC4H9)4量最大;运用ICP-AES、FESEM等测试技术对修饰后的纳米SiO2及Ti(OC4H9)4/nano-SiO2负载型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将Ti(OC4H9)4/nano-SiO2负载型催化剂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酯合成的结果表明,与均相Ti(OC4H9)4催化剂相比,Ti(OC4H9)4/nano-SiO2负载型催化剂催化合成PTT聚酯过程中酯化时间177 min,与均相催化剂催化酯化时间相近,在缩聚2 h后得到PTT的特性粘度高达1.05,证明该负载型催化剂具有高的催化活性,既可催化酯化反应又可催化缩聚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钛酸四丁酯 纳米二氧化硅负载型催化剂 浸渍法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链结构对阴离子交换膜碱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雪 李永纲 +2 位作者 郑吉富 张所波 李胜海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7-127,共11页
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AEMFCs)可使用低成本的非Pt催化剂,具有反应高效及环境友好等优点,因可在一定程度上取代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而备受关注.阴离子交换膜(AEMs)作为AAEMFCs的核心部件,需要兼备优异的OH-传输性能、机械... 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AEMFCs)可使用低成本的非Pt催化剂,具有反应高效及环境友好等优点,因可在一定程度上取代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而备受关注.阴离子交换膜(AEMs)作为AAEMFCs的核心部件,需要兼备优异的OH-传输性能、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及碱稳定性等.但目前AEMs仍面临的巨大挑战是耐碱性较差,不能够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本文重点综述了聚合物主链结构对AEMs的碱稳定性的影响,分析总结了碱性环境下AEMs主链的降解机理及提高碱稳定性的解决思路,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阴离子交换膜 聚合物主链结构 碱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苯并咪唑酮结构双酚A型聚芳醚酮共聚物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志鹏 王菲菲 +1 位作者 王红华 周光远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4-509,共6页
通过双酚A-4,4'-二氟二苯甲酮-苯并咪唑酮(BPA-DFK-HBI)无规共聚得到一系列聚芳醚酮共聚物。采用亲核缩聚和C—N偶联缩聚的方法,获得了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通过红外、核磁等技术手段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DSC、TGA分析了聚合物的... 通过双酚A-4,4'-二氟二苯甲酮-苯并咪唑酮(BPA-DFK-HBI)无规共聚得到一系列聚芳醚酮共聚物。采用亲核缩聚和C—N偶联缩聚的方法,获得了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通过红外、核磁等技术手段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DSC、TGA分析了聚合物的热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苯并咪唑酮加入量的增大,共聚物对DMF、NMP等极性溶剂的耐溶剂性能得到提升,热稳定性增强,玻璃化转变温度(Tg)也明显提高,Tg最高可达236℃。当苯并咪唑酮与双酚A的摩尔比大于7∶3时,溶解性降低,反应出现前期沉淀,难以得到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芳醚酮 苯并咪唑酮 双酚A 共聚物 特种工程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改性聚醚醚酮微载体的制备、表征及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焦自学 高承哲 +2 位作者 孙硕 武振旭 章培标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0-397,共8页
微载体因其具有较高的表面积/体积比等优点可以大大提高哺乳动物细胞培养效率,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和组织工程等领域。但微载体多为一次性使用,不耐高温,且主要依赖进口,价格昂贵,因而限制了其国内的应用和推广。聚醚醚酮(PEEK)材料具... 微载体因其具有较高的表面积/体积比等优点可以大大提高哺乳动物细胞培养效率,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和组织工程等领域。但微载体多为一次性使用,不耐高温,且主要依赖进口,价格昂贵,因而限制了其国内的应用和推广。聚醚醚酮(PEEK)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化学稳定性及耐高温等特性,是一种优异的微载体材料,但存在熔点高,加工方法单一和生物惰性等缺陷。本文以浓硫酸为溶剂,乙醇溶液为萃取剂,采用气流辅助滴注/相分离法,将PEEK制备成448μm左右,尺寸均匀的微球;经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处理,获得表面氨基化修饰的PEEK微球(PEEK-N);进一步,以N,N′-羰基二咪唑(CDI)为活性中间体,将明胶分子接枝到PEEK-N微球表面,获得表面明胶修饰的PEEK微载体(PEEK-G)。对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表面接枝量进行表征;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评估其细胞毒性、细胞粘附效率和细胞增殖能力。结果显示,通过该方法制备成功了3种不同明胶接枝含量的PEEK细胞微载体(PEEK-G1,PEEK-G2,PEEK-G3),其中明胶含量较高的PEEK-G3毒性最低,细胞粘附和增殖效果最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载体 聚醚醚酮 明胶修饰 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 细胞增殖与粘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