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还田夏玉米秸秆快速启动腐熟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莉琳 丁新泉 +1 位作者 张晓媛 刘小京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3-138,共6页
通过连续2年的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索玉米秸秆快速腐熟启动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是秸秆腐熟的主要载体,玉米秸秆在有土壤的环境中比相同条件下没有土壤培养100 d的腐熟率高45%。厌氧条件比好氧条件下玉米秸秆腐熟提... 通过连续2年的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索玉米秸秆快速腐熟启动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是秸秆腐熟的主要载体,玉米秸秆在有土壤的环境中比相同条件下没有土壤培养100 d的腐熟率高45%。厌氧条件比好氧条件下玉米秸秆腐熟提高1.1~1.3个百分点。施用37.5 kg/hm^2腐熟配方E(主效成分为纤维素菌和真菌的菌剂以及保水剂、氮素、和微生物磷钾肥的助剂),在夏玉米秸秆还田4周和8周时腐解率为23.6%和33.1%,比不施用腐熟配方的处理高14和17.4个百分点。至下茬小麦收获期,还田玉米秸秆的腐解率为87.1%~88.4%,一年后腐解率达94%~99%。与不施用腐熟配方的处理相比,玉米秸秆腐熟配方可促使小麦的出苗率提高9.7%;有效分蘖数增加19.5%;幼苗冻死率降低1.64个百分点;小麦的株高、穗长和千粒重分别提高0.8 cm、0.25 mm和1.3 g。连续施用腐熟配方E 2年,可提高冬小麦产量5.2%~12.5%,提高玉米产量5.7%~10.1%。腐熟配方E是值得在华北平原高产区推广应用的高效腐熟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微生物 快速腐解 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个小麦品种(系)白粉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宋凤景 肖明纲 +4 位作者 黄江 王晓鸣 朱振东 武小菲 李洪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39-1345,共7页
利用17个不同来源和毒力的白粉菌菌株对12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抗性鉴定和抗病性遗传分析,同时利用Pm2和Pm8基因的特异分子标记检测了相应基因。供试的12个品种至少能够抗11个白粉菌菌株。用E09、E20和Bg2菌株接种F2群体,抗感植株分离比... 利用17个不同来源和毒力的白粉菌菌株对12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抗性鉴定和抗病性遗传分析,同时利用Pm2和Pm8基因的特异分子标记检测了相应基因。供试的12个品种至少能够抗11个白粉菌菌株。用E09、E20和Bg2菌株接种F2群体,抗感植株分离比例和适合性测验证明这12个品种对不同白粉菌菌株的抗性均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抗谱分析和基因紧密连锁分子标记(Xcfd81)分析表明良星66很可能含有Pm2或其等位基因。ω-黑麦碱基因(1RS染色体)和Glu-B1基因(1BS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证明,山农20和郑麦9962含有T1BL.1RS易位染色体,即可能携带Pm8基因。由于Pm8基因对大多数菌株表现感病,所以这2个品种除Pm8外,还具有其他抗病基因。偃展4110与天民668对参试菌株的反应型表现一致,其他材料对不同菌株的反应型表现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抗病基因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栽用土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师长海 李玉欣 +3 位作者 董宝娣 乔匀周 翟红梅 刘孟雨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75,共5页
研究了盆栽用土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盆栽用土量为1.5 kg时,只能维持玉米苗期的生长,此时根系生长发育优先于地上部分,节的伸长受到抑制,甚至不能形成籽粒。随着盆栽用土量的增加,玉米的生长发育潜能得到逐步... 研究了盆栽用土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盆栽用土量为1.5 kg时,只能维持玉米苗期的生长,此时根系生长发育优先于地上部分,节的伸长受到抑制,甚至不能形成籽粒。随着盆栽用土量的增加,玉米的生长发育潜能得到逐步发挥,而根冠比无显著变化。盆栽用土量为17.5 kg时,株高增加107.7%,茎、叶质量分别增加231.0%、216.7%。盆栽用土量为13.5和17.5 kg时玉米的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差异不显著。盆栽用土量直接影响玉米根系生长,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非气孔因素,进而影响到光合同化物的积累,最终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栽用土量 玉米 生长发育 干物质积累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咸水简易渗灌对温室番茄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杨静 刘孟雨 +5 位作者 董宝娣 乔匀周 师长海 翟红梅 李东晓 刘月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0-77,共8页
通过温室栽培试验,研究了两种灌溉方式(地面沟灌、简易渗灌)和两个灌溉水盐分浓度(淡水、5 g/L微咸水)共4个处理(1.沟灌+淡水,简称沟淡处理;2.沟灌+微咸水,简称沟咸处理;3.简易渗灌+淡水,简称渗淡处理;4.简易渗灌+微咸水,简称... 通过温室栽培试验,研究了两种灌溉方式(地面沟灌、简易渗灌)和两个灌溉水盐分浓度(淡水、5 g/L微咸水)共4个处理(1.沟灌+淡水,简称沟淡处理;2.沟灌+微咸水,简称沟咸处理;3.简易渗灌+淡水,简称渗淡处理;4.简易渗灌+微咸水,简称渗咸处理)下的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叶水势、光合特性及土壤盐分积累的变化。结果表明:(1)两种灌溉方式比较,淡水灌溉时,简易渗灌的植株干物质量显著低于沟灌,但微咸水灌溉时的这种差异不明显;沟灌条件下,微咸水灌溉比淡水灌溉植株干物质量降低7.06%,而简易渗灌下的这种下降不明显;(2)两种灌溉方式下,微咸水灌溉均使番茄产量降低,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简易渗灌与沟灌相比,果实产量提高约3.3%,且渗咸处理的果实品质优于沟咸处理;(3)淡水灌溉时,两种灌溉方式间的叶片水势、叶绿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微咸水灌溉时,叶片水势降低0.07~0.15MPa、叶绿素含量降低1.65%~21.8%,简易渗灌下下降幅度显著低于沟灌;(4)沟灌条件下,微咸水灌溉与淡水灌溉相比,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分别降低14.29%、19.74%和33.46%,均达显著水平,但简易渗灌下的这种变化不明显,且蒸腾效率显著升高;(5)渗咸处理的0~40cm土层土壤积盐程度轻于沟咸处理。初步结论:温室番茄实行微咸水简易渗灌,使根层土壤积盐较轻、植株叶片水分状态较好、叶片光合等生理活动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蒸腾效率提高,从而使果实产量提高、品质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微咸水 简易渗灌 产量 品质 叶水势 光合特性 土壤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中游绿洲区玉米冠层阻抗的环境响应及模拟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林 刘兴冉 +3 位作者 闵雷雷 沈彦俊 刘峰贵 周晓旭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7-257,共11页
蒸散发(ET)是区域能量平衡以及水量平衡的关键环节,精确估算蒸散发,对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以及优化区域用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而冠层阻抗则是准确估算蒸散发的一个重要变量。为了确定冠层阻抗模型区域适用性、解决其参数化问题,本研究基... 蒸散发(ET)是区域能量平衡以及水量平衡的关键环节,精确估算蒸散发,对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以及优化区域用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而冠层阻抗则是准确估算蒸散发的一个重要变量。为了确定冠层阻抗模型区域适用性、解决其参数化问题,本研究基于黑河重大研究计划已有的通量观测数据,以Irmak模型为基础,考虑微气象因子与冠层阻抗之间的关系,增加了大气CO_2浓度对冠层阻抗的影响,构建了未考虑CO_2和考虑CO_2影响的两种Irmak模型,并将其与Penman-Monteith(P-M)模型耦合,利用已有涡度相关数据,分析和检验了两种冠层阻抗模型对环境变量和大气CO_2浓度响应的模拟结果,并对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将考虑大气CO_2浓度影响的Irmak模型与Penman-Monteith模型耦合,能够更好地模拟玉米冠层阻抗和蒸散量对外部环境变量的响应过程。在参数率定期该模型所模拟的冠层阻抗和蒸散量与实测值之间的R2分别达0.76和0.95,RMSE分别达33.1 s·m-1和34.5 W·m-2;模型验证期冠层阻抗和蒸散量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R2分别达0.68和0.90,RMSE分别达63.2 s·m-1和49.0 W·m-2。两个独立验证点结果表明考虑了大气CO_2浓度影响的Irmak模型具有较好的空间可移植性和适应性,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玉米在整个生长季半小时时间尺度上的农田耗水过程。敏感性分析表明玉米冠层阻抗及其蒸散量对净辐射和相对湿度变化最为敏感,其次是气温、叶面积指数和大气CO_2浓度。本文所构建的考虑大气CO_2浓度对于玉米冠层阻抗影响的Irmak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估算作物蒸散量,并可为种植结构调整、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以及大气CO_2浓度变化环境下的农田耗水研究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阻抗 蒸散发 Penman-Monteith模型 Irmak模型 大气CO2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2—2015年河北省生态环境支撑区植被覆盖动态及其可持续性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彦芳 刘敏 郭英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125,共9页
植被是第一性生产者,是维持生物圈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键因素。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植被建设占重要地位。利用1982—2015年的GIMMS NDVI3g数据,经像元二分法获得植被覆盖度,采用最小二乘法趋势分析和Hurst可持续分析方... 植被是第一性生产者,是维持生物圈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键因素。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植被建设占重要地位。利用1982—2015年的GIMMS NDVI3g数据,经像元二分法获得植被覆盖度,采用最小二乘法趋势分析和Hurst可持续分析方法分析近34年河北省各生态环境支撑区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82—2015年河北省生长季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为49.4%。34年间,河北省植被覆盖度呈现整体增加的趋势,增加幅度为1.5%/10a,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区域占总面积的90%以上。可持续性上,植被正向变化的可持续性较强,且以持续改善为主。由变化趋势与Hurst指数的耦合信息得出,植被覆盖增加区和退化区的Hurst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86和0.85,表明未来变化趋势将保持一致,即改善的持续改善,退化的持续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GIMMSNDVI3g 京津冀 植被覆盖度 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