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安全的我国土壤镉环境基准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丁昌峰 周志高 +2 位作者 王玉荣 张桃林 王兴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6,共7页
土壤镉(Cd)污染的生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我国目前尚缺乏基于生态风险的土壤Cd环境基准。本研究通过调研国内外关于土壤Cd的生态毒性研究,收集并筛选基于我国土壤的Cd毒性效应数据,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并结合Cd的生态毒性预测模型,推导... 土壤镉(Cd)污染的生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我国目前尚缺乏基于生态风险的土壤Cd环境基准。本研究通过调研国内外关于土壤Cd的生态毒性研究,收集并筛选基于我国土壤的Cd毒性效应数据,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并结合Cd的生态毒性预测模型,推导不同用地方式下的土壤全量和EDTA提取态Cd生态安全环境基准。共收集与筛选出包含13个物种或生态过程的126个土壤Cd生态毒性数据,其中陆生植物毒性数据60个(6个物种)、无脊椎动物毒性数据39个(3个物种)、生态过程毒性数据27个(4种指标)。土壤Cd生态毒性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土壤pH是影响Cd生态毒性的最重要因子。自然保护地和农业用地、公园用地、住宅用地、商服及工业用地不同土壤pH值范围的土壤全量Cd生态安全基准分别为1.91~5.25、3.94~11.1、7.59~22.0和10.5~30.8 mg·kg^(-1),基于EDTA提取态Cd的生态安全基准分别为1.13~3.12、2.34~6.62、4.51~13.1和6.24~18.4 mg·kg^(-1)。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制修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生态毒性 物种敏感性分布 环境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绿肥翻压下氮肥用量对早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樊剑波 柳开楼 +2 位作者 李继文 孙明珠 胡丹丹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7,共6页
近年来,南方双季稻区冬闲田的绿肥种植发展迅速,但是关于绿肥翻压还田下早稻季的合理氮肥用量还缺乏研究。通过设置冬闲和紫云英翻压还田下不同氮肥用量的田间试验,分析了早稻产量、产量构成、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 近年来,南方双季稻区冬闲田的绿肥种植发展迅速,但是关于绿肥翻压还田下早稻季的合理氮肥用量还缺乏研究。通过设置冬闲和紫云英翻压还田下不同氮肥用量的田间试验,分析了早稻产量、产量构成、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冬闲相比,N150(氮肥用量为150 kg/hm^(2))、N210(氮肥用量为210 kg/hm^(2))和N270(氮肥用量为270 kg/hm^(2))处理下,紫云英翻压还田下早稻产量分别比冬闲增加了23.32%、47.19%和39.85%;氮素吸收量提高了25.84%~53.41%,紫云英翻压还田下水稻的氮肥利用率(均值为43.08%)也明显高于冬闲(均值为32.50%)。结合产量构成因子发现,紫云英翻压还田主要增加了单位有效穗数来实现水稻增产。同时,与冬闲相似,紫云英翻压还田下也表现出N150处理的籽粒产量、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氮肥用量处理,分别比N0(氮肥用量为0 kg/hm^(2))处理增加了2.35、2.93和3.42倍。因此,在南方双季稻区,利用冬闲期进行紫云英种植并翻压还田是实现早稻产量提升的关键,且150 kg/hm^(2)的氮肥用量是实现早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协同提升的合理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翻压还田 早稻 氮肥用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溶磷菌的筛选及溶磷机制 被引量:27
3
作者 王同 孔令雅 +4 位作者 焦加国 刘满强 胡锋 孙波 李辉信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3-380,共8页
采用以磷酸铝为磷源的蒙金娜(PVK)液体培养基研究了从红壤土中筛选出的4种溶磷菌的溶磷效果,选出其中的优势菌株B1,并对其溶磷机理做出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所筛选出的4株溶磷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均有显著的溶磷效果,其中菌株B1在培... 采用以磷酸铝为磷源的蒙金娜(PVK)液体培养基研究了从红壤土中筛选出的4种溶磷菌的溶磷效果,选出其中的优势菌株B1,并对其溶磷机理做出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所筛选出的4株溶磷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均有显著的溶磷效果,其中菌株B1在培养4d后有效溶磷量最大,达到292.8 mg L-1。各处理培养液pH在培养期间均有显著下降,pH从7.0下降至3.2~4.7。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发现,各菌株培养液中有机酸的种类与含量随培养时间变化而不同,其中菌株B1主要分泌草酸和苹果酸,培养1d后有机酸总量可达到5 mmol L-1;通过添加有机酸对磷酸铝活化的试验表明,分泌有机酸溶磷仅是菌株B1溶磷机制之一,可能还存在其他溶磷机制。菌株B1生长的适宜pH范围为5~9,最适培养温度为30℃,100ml三角瓶的最适装液量为30~40ml。经鉴定,菌株B1与苏云金芽孢杆菌有99.9%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磷菌 液体培养 有机酸 溶磷机制 菌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还田对旱地红壤微生物群落代谢与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4
作者 郑学博 樊剑波 +4 位作者 崔键 徐磊 祝振球 周静 何园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5865-5875,共11页
通过沼液还田定位实验,按照不同沼液全氮还田比例设6个等氮量(N-P_2O_5-K_2O量均为120-90-135 kg/hm^2(对照除外))处理:对照(不施肥,CK)、100%化学氮(NPK)、15%沼液氮+85%化学氮(BS15)、30%沼液氮+70%化学氮(BS30)、45%沼液氮+55%化学氮... 通过沼液还田定位实验,按照不同沼液全氮还田比例设6个等氮量(N-P_2O_5-K_2O量均为120-90-135 kg/hm^2(对照除外))处理:对照(不施肥,CK)、100%化学氮(NPK)、15%沼液氮+85%化学氮(BS15)、30%沼液氮+70%化学氮(BS30)、45%沼液氮+55%化学氮(BS45)和100%沼液氮(BS100),运用Biolog-ECO技术分析0—20cm花生收获期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阐明微生物群落代谢与沼液还田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BS45、BS30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强度(AWCD)显著高于CK和NPK处理;而BS15、BS100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强度(AWCD)与CK和NPK处理则无显著差异;②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强度(AWCD)、丰富度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表现为BS45>BS30>NPK>CK>BS100>BS15;③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分为4组:BS45、BS30处理为一组,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最强,特别是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聚合物和胺类等碳源的代谢能力;NPK、CK、BS100处理为一组,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次之;BS15处理为一组,微生物群落代谢能力最低,其碳水化合物、羧酸、氨基酸、聚合物、酚类和胺类等碳源的代谢能力均为最低。结合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和多样性的顺序为BS45>BS30>NPK>CK>BS100>BS15。可见,沼液还田显著影响旱地红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和多样性,沼液不能完全替代化肥,当沼液全氮还田比例在30%—45%时,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最强,有利于土壤质量提高,适于在我国旱地红壤地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旱地红壤 Biolog—ECO 微生物代谢特征 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中产吲哚乙酸并具解磷作用的促生菌筛选鉴定及促生效果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郑文波 申飞 +4 位作者 闫小梅 张舒玄 孙波 胡锋 李辉信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1-368,共8页
从江西红壤花生地中,筛选出3株产吲哚乙酸(IAA)菌株,其中ZH5菌株具有较强分泌IAA的能力且性能稳定,培养24h时IAA产量达到43.18μg/ml,且菌株ZH5具有较强的解磷能力。通过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及16SrRNA的保守序列鉴定,... 从江西红壤花生地中,筛选出3株产吲哚乙酸(IAA)菌株,其中ZH5菌株具有较强分泌IAA的能力且性能稳定,培养24h时IAA产量达到43.18μg/ml,且菌株ZH5具有较强的解磷能力。通过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及16SrRNA的保守序列鉴定,初步确定菌株ZH5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对菌株生长和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促进菌株ZH5生长和增强分泌IAA的最佳培养条件基本一致,最佳培养条件初始pH为6~8,最佳通气量为50ml/250ml,30℃摇床培养24h;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蔗糖和酵母粉。在实验室中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用ZH5菌株处理的花生株高增加了54.0%;植株鲜重增加了49.8%;并且ZH5菌株处理的花生植株全磷及花生根长、根尖数、根表面积及根体积均有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21.84%、64.20%、28.20%、34.35%和68.67%。该研究结果为菌株ZH5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植物促生菌 IAA 促生 解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化肥配施对红壤旱地土壤养分和花生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8
6
作者 郑学博 樊剑波 +1 位作者 周静 何园球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75-684,共10页
通过沼液化肥配施定位实验,研究等氮量条件下沼液替代化肥的不同比例(沼液全氮分别占总N 0%、15%、30%、45%、100%)对红壤旱地土壤养分库和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施用2年后,花生平均产量显著增加,较无肥和单施化肥处理分别增产3... 通过沼液化肥配施定位实验,研究等氮量条件下沼液替代化肥的不同比例(沼液全氮分别占总N 0%、15%、30%、45%、100%)对红壤旱地土壤养分库和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施用2年后,花生平均产量显著增加,较无肥和单施化肥处理分别增产33.15%~48.29%和10.24%~22.77%,其中30%处理达到最高(3 332 kg hm^(^(-2))),较其他处理显著增产4.0%~48.3%。同时土壤有机质(OM)、活性有机质(LOM)及碳库管理指数(CMI)也发生了显著变化,30%处理较其他处理表现为显著增加。可见沼液化肥均衡配施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同时显著改善了有机质质量。同时较不施肥和单施化肥处理,30%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NH_4^+-N、NO_3^--N、NO_2^--N、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对花生产量与土壤各养分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相关系数最高的是有效磷(0.956**),表明有效磷是当前红壤旱地花生持续高产的首要限制因子。作物产量与LOM显著正相关(0.826*),而与OM无显著相关性。同时,LOM与OM(0.920**)、全氮(0.894*)、全磷(0.867*)、有效磷(0.872*)和速效钾(0.821*)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而OM除与LOM达到显著相关外,仅与全氮(0.922**)和有效磷(0.862*)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这表明LOM较OM更能客观反映土壤质量的变化,应成为土壤施肥的良好评价指标。本实验条件下,红壤旱地花生产区沼液化肥均衡配施(30%)既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减少化肥使用量,又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库,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含量,应成为红壤旱地地区花生增产和地力培肥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旱地 沼液 土壤养分 花生产量 活性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生猪规模化养殖及其对土壤与水环境的影响——以江西省余江县为例 被引量:16
7
作者 周志高 李忠佩 +1 位作者 何园球 王兴祥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3-711,共9页
以南方红壤丘陵典型地区———江西省余江县为案例,研究了规模化养猪业发展现状及其对周边土壤和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余江县2011年389家规模化养猪场出栏73.2万头,其中年出栏1 000~5 000头的猪场占规模化猪场总数50.6%。规模化猪... 以南方红壤丘陵典型地区———江西省余江县为案例,研究了规模化养猪业发展现状及其对周边土壤和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余江县2011年389家规模化养猪场出栏73.2万头,其中年出栏1 000~5 000头的猪场占规模化猪场总数50.6%。规模化猪场主要分布在中南部的低丘缓岗地带,尤其集中分布于320国道沿线。全县规模化养猪的粪、尿、污水年产生量分别约为2.96×105t、4.64×105t、1.09×106t,COD、N、P、Cu、Zn污染物年排放量分别为1.96×104t、3.27×103t、1.25×103t、50 t和116 t。据估算全县110万头生猪养殖的粪、尿、污水年产生量分别约为4.47×105t、7.00×105t和1.09×106t,COD、N、P、Cu、Zn污染物年排放量分别为2.96×104t、4.94×103t、1.89×103t、76 t和176 t。以总氮为指标,规模化猪场周边采样水体有90.9%山塘、66.6%水库、50%河流的水体水质属于劣V类;土壤养分严重失衡,速效磷过量积累,重金属Cu、Zn在土壤中也有明显积累。因此,应加强区域生猪养殖业发展规划及规模养猪粪污无害化、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以促进红壤丘陵区规模养殖业健康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养猪 排放量 水体污染 磷素积累 红壤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对红壤旱地小节肢类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孝刚 丁昌峰 王兴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6198-6204,共7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农田土壤节肢动物的影响是其环境风险评价和监测的重要方面。基于现有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GB 15618—1995),设计2个浓度重金属Cd(0.3 mg/kg,0.6 mg/kg)、Pb(125 mg/kg,250 mg/kg)和As(30 mg/kg,60 mg/kg)污染的...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农田土壤节肢动物的影响是其环境风险评价和监测的重要方面。基于现有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GB 15618—1995),设计2个浓度重金属Cd(0.3 mg/kg,0.6 mg/kg)、Pb(125 mg/kg,250 mg/kg)和As(30 mg/kg,60 mg/kg)污染的田间试验,分别研究Cd、Pb和As对红壤旱地小节肢类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土壤小节肢类动物共11类群,其中符跳属、棘跳属、蜱螨目为本地区红壤旱地的主要类群,占全部捕获小节肢类土壤动物总数的78%。重金属Pb、As高浓度污染分别显著降低了土壤弹尾目的个体密度73.5%、55.2%,而Cd高浓度污染对其无显著影响,仅降低15.9%;As和Cd高浓度污染分别显著降低了土壤蜱螨目的个体密度74.3%、36.4%,而Pb高浓度污染对其无显著影响。Pb、As和Cd污染对小节肢类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无明显影响。因此,与丰度相比,多样性指数对重金属污染反应的灵敏度较差。主成分分析表明,前气门亚目、符跳属和棘跳属的得分值较高,为小节肢类土壤动物群落中的主导因子,可作为未来该地区重金属污染环境影响监测的重要指标生物和重金属污染阈值研究的重要生态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红壤 小型节肢动物 风险评价 监测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水分条件对柑橘叶片质膜透性以及活性氧代谢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周静 汪天 +2 位作者 崔键 梁家妮 胡锋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6-242,共7页
通过盆栽柑橘控制盆内红壤不同含水量处理,研究了不同红壤水分条件对柑橘叶片质膜透性以及活性氧代谢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柑橘叶片相对电导率在红壤相对含水量75%处理时最低,并与红壤相对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R^2 =0.8236~*,n=... 通过盆栽柑橘控制盆内红壤不同含水量处理,研究了不同红壤水分条件对柑橘叶片质膜透性以及活性氧代谢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柑橘叶片相对电导率在红壤相对含水量75%处理时最低,并与红壤相对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R^2 =0.8236~*,n=50);柑橘叶片丙二醛(MDA)含量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而显著增加,并与红壤相对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R^2= 0.9051~*,n=50)。柑橘叶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生成速率与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在不同红壤水分条件下具有相近的变化曲线,在红壤相对含水量60%的处理下达最大值后,随红壤水分减少或增加均呈下降趋势;O_2^-、H_2O_2并不是引起柑橘在红壤水分亏缺或盈余胁迫状况下氧化伤害的单一原因。随着红壤含水量的变化,柑橘叶片抗氧化系统处于动态的平衡中,柑橘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酶活性在红壤干旱条件下都保持了较高的活性,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土壤水分减少却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柑橘 土壤相对含水量(SWC) 活性氧 保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化肥配施对旱地红壤花生养分吸收分配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学博 樊剑波 +4 位作者 崔键 徐磊 祝振球 何园球 周静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2-337,共6页
为明确最佳沼液化肥配施比例下旱地红壤花生产量、各生育期生物量积累变化规律及其对氮、磷养分吸收的规律,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相同N-P2O5-K2O(120-90-135 kg·hm-2)施用量条件下,不同沼液还田量(以总氮计)对花生各生育期... 为明确最佳沼液化肥配施比例下旱地红壤花生产量、各生育期生物量积累变化规律及其对氮、磷养分吸收的规律,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相同N-P2O5-K2O(120-90-135 kg·hm-2)施用量条件下,不同沼液还田量(以总氮计)对花生各生育期生物量积累,氮、磷养分吸收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还田处理产量较不施肥和单施化肥分别显著增加44.50%~55.70%和10.80%~19.40%,当沼液还田比例(以总氮计)达30%时产量最高,为3 588 kg·hm-2。相关分析发现沼液还田量(以总氮计,x)与花生产量(y)呈极显著相关,回归方程为y=-1.136 5x2+59.112x+2 988.3(R2=0.98,P〈0.01)。当沼液还田比例(以总氮计)达30%时,开花期、结荚期和收获期生物量积累较其他处理分别增加7.29%~56.69%、11.24%~100.44%和9.33%~62.17%;氮积累量分别增加16.58%~77.53%、4.99%~113.74%和1.81%~58.58%;磷积累量分别增加4.99%~113.74%、3.06%~127.18%和12.56%~62.17%。同时,该处理收获期籽粒中全氮、全磷积累量占总生物量总氮、总磷积累量的比例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3.27%~23.89%和2.72%~19.34%。可见,沼液还田比例(以总氮计)达30%时,一方面提高了开花期、结荚期和收获期植株对土壤中速效氮、磷的吸收,另一方面促进了收获期植株所吸收氮、磷向籽粒中的转移。因此,30%的沼液还田比例(以总氮计)显著提高了花生产量、各生育期生物量积累和植株对土壤中氮、磷的吸收利用,适宜在旱地红壤花生产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化肥 产量 生物量 氮、磷吸收积累 肥料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无机和螯合钙、锌肥对花生的降镉效果
11
作者 李丽荣 王玉荣 +2 位作者 周志高 丁昌峰 王兴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39-1450,共12页
为研究叶面喷施中微肥对花生籽粒镉(Cd)含量的影响,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分析叶面喷施无机钙肥(硝酸钙)、无机锌肥(硫酸锌)及不同螯合钙/锌肥(EDTA螯合钙/锌、糖醇螯合钙/锌)对4种花生品种(皖花4号、粤油43、花育22号和湘花2008)籽粒的... 为研究叶面喷施中微肥对花生籽粒镉(Cd)含量的影响,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分析叶面喷施无机钙肥(硝酸钙)、无机锌肥(硫酸锌)及不同螯合钙/锌肥(EDTA螯合钙/锌、糖醇螯合钙/锌)对4种花生品种(皖花4号、粤油43、花育22号和湘花2008)籽粒的降Cd效果,并探究降Cd效果最优的叶面肥种类及其降Cd机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EDTA螯合钙(EDTA-Ca)和EDTA螯合锌(EDTA-Zn)处理的降Cd效果最优,4个花生品种降Cd率可达到15.1%~30.7%。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了EDTA-Ca和EDTA-Zn处理的降Cd效果,籽粒降Cd率可达24.0%~40.0%。选取品种粤油43的EDTA-Ca和EDTA-Zn两个处理进行降Cd机理探究,结果表明EDTA-Ca、EDTA-Zn处理显著增加了Cd在花生茎(6.4%、13.6%)和叶(37.6%、26.9%)中的积累,增加了Cd在茎叶细胞器和可溶性组分中的占比,显著降低了Cd从茎叶向籽粒的转运。研究表明,EDTA螯合钙、锌肥可显著降低花生籽粒Cd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螯合肥 叶面喷施 亚细胞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水分条件对柑橘叶片氨基酸及多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静 汪天 +3 位作者 崔键 胡锋 李辉信 张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5-89,共5页
本文以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红壤、2年生宫川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cv.Miyagawa Wase)盆栽幼树为材料,采用土壤水分探头(FDR)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含量,控制土壤含水量为SWC30、SWC45、SWC60、SWC75和SWC905个处理(分别代表土壤最大田... 本文以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红壤、2年生宫川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cv.Miyagawa Wase)盆栽幼树为材料,采用土壤水分探头(FDR)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含量,控制土壤含水量为SWC30、SWC45、SWC60、SWC75和SWC905个处理(分别代表土壤最大田间持水量的30%、45%、60%、75%和90%),研究土壤水分对柑橘叶片氮含量、氨基酸含量和多胺(PAs)等氮代谢次生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水和水分过多都会降低柑橘叶片对氮素的吸收。游离氨基酸总量(y)随土壤相对含水量SWC(x)的增加而下降(y=-0.0282x+12.049;R2=0.8524*;n=50);Pro含量(y)在SWC≤75%处理的土壤水分条件下,与SWC(x)呈显著负相关(y=-0.0152x+4.224;R2=0.8605*;n=50);腐胺(Put)含量在SWC75处理时最低;亚精胺(Spd)含量随土壤水分增加呈抛物线变化,在SWC45处理时含量最高;精胺(Spm)含量在土壤水分SWC60处理时最高;Spd含量(y)与Put含量(x)之间呈显著正相关(y=0.2404x2-51.337x+2976.4;R2=0.8586*;n=50);(Spd+Spm)/Put的比值(y)在SWC≤75%的土壤水分条件时,与SWC(x)呈显著线性相关(y=0.0112x+0.173;R2=0.8518*;n=50)。柑橘受土壤水分胁迫时产生的PAs对生理起调节作用的主要是Spd与Spm,(Spd+Spm)/Put的比值决定了柑橘受土壤水分胁迫影响的程度,初步提出该比值可能是柑橘响应土壤水分胁迫程度的一个潜在的敏感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柑橘 脯氨酸 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条件下高氮低钾型复合肥配施钾肥对双季稻产量和养分积累量的影响
13
作者 张美薇 韩天富 +8 位作者 柳开楼 胡丹丹 吴艳 宋惠洁 夏晶 胡志华 徐小林 夏立 樊剑波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8-523,共6页
通过大田试验,以氮磷钾养分含量为18%、12%和10%的高氮低钾型复合肥为对象,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分别设置了不施钾肥(CK)、高氮低钾型复合肥(F)、高氮低钾型复合肥配施钾肥(F+K)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下早晚稻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氮磷钾积... 通过大田试验,以氮磷钾养分含量为18%、12%和10%的高氮低钾型复合肥为对象,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分别设置了不施钾肥(CK)、高氮低钾型复合肥(F)、高氮低钾型复合肥配施钾肥(F+K)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下早晚稻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氮磷钾积累量及钾肥利用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F和F+K处理的早稻产量分别增加了4.36%和9.13%,晚稻产量分别提高了4.09%和13.89%,两季水稻总产量增幅分别为4.22%和11.65%,同时,F+K处理的早、晚稻产量分别比F处理提高了4.57%和9.41%。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发现,F+K处理主要是通过增加早稻季的每株穗数和晚稻季的每株穗数和千粒重来实现水稻增产。由于F+K处理增加了籽粒和秸秆的钾素含量,早稻季F+K处理的氮素和钾素积累量分别比CK处理提高了12.30%和22.40%,晚稻季F+K处理的氮素、磷素和钾素积累量分别比CK处理提高了11.89%、21.62%和26.59%;两季的结果也显示,F+K处理的氮素、磷素和钾素积累量分别比CK处理提高了12.07%、22.45%和24.54%,且分别比F处理提高了9.34%、8.56%和11.28%。由于秸秆还田带入大量钾素,与F处理相比,F+K处理的钾肥利用率与F处理无显著差异,但F+K处理中钾肥利用率的波动性明显降低。综上,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建议南方双季稻区将高氮低钾型复合肥与钾肥配施,以实现水稻增产增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复合肥 产量 每株穗数 钾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生物肥对红壤地区花生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青丹 周静 +1 位作者 崔键 官友军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60-61,共2页
研究了新型生物肥健力素和复合生物菌剂对红壤地区花生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健力素分别使花生和水稻增产21.9%、6.44%。7.56%,复合生物菌剂分别使花生和水稻增产6.5%、4.76%。9.24%。健力素和复合生物菌剂在水稻... 研究了新型生物肥健力素和复合生物菌剂对红壤地区花生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健力素分别使花生和水稻增产21.9%、6.44%。7.56%,复合生物菌剂分别使花生和水稻增产6.5%、4.76%。9.24%。健力素和复合生物菌剂在水稻上的最适用量分别为0.45kg/hm^2,30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力素 复合菌剂 花生 水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用量猪粪对红壤花生坡地水土流失和磷素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奕如 周志高 王兴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80,共9页
通过田间径流微区定位试验,以中亚热带3种典型母质(花岗岩、红砂岩、红黏土)发育红壤花生坡地为研究对象,以当地常规化肥用量处理为对照,连续3年研究了在常规化肥用量减半条件下配施6个不同用量腐熟猪粪(猪粪含有0,0.5,1,2,4,8倍的对照... 通过田间径流微区定位试验,以中亚热带3种典型母质(花岗岩、红砂岩、红黏土)发育红壤花生坡地为研究对象,以当地常规化肥用量处理为对照,连续3年研究了在常规化肥用量减半条件下配施6个不同用量腐熟猪粪(猪粪含有0,0.5,1,2,4,8倍的对照处理磷用量)对红壤花生坡地水土流失和磷素流失的影响,以期为典型红壤地区合理施用猪粪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化肥减半配施猪粪处理能有效降低红壤坡地的产流产沙,但随着猪粪用量的增加,径流水和泥沙磷含量均呈线性增加,环境风险增大。径流量和泥沙量均为花岗岩红壤>红砂岩红壤>红黏土红壤。配施3 500kg/(hm^2·a)猪粪,花岗岩红壤的径流量减少了28.0%、泥沙量减少了6.3%,红砂岩红壤的径流量减少了23.2%、泥沙量减少了37.1%;而配施7 000kg/(hm^2·a)猪粪,红黏土红壤的径流量减少了40.7%,泥沙量减少了12.8%。当花岗岩红壤、红砂岩红壤、红黏土红壤的猪粪用量分别达到14 000,28 000,28 000kg/(hm^2·a)时,径流水总磷平均含量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限值。径流水总磷含量为花岗岩红壤>红黏土红壤>红砂岩红壤,而泥沙总磷含量则为红黏土红壤>花岗岩红壤>红砂岩红壤。在减半化肥用量条件下花岗岩红壤和红砂岩红壤配施与常规化肥处理等磷量[P含量40kg/(hm^2·a)]的猪粪、红黏土红壤配施2倍常规化肥处理磷含量[P含量80kg/(hm^2·a)]的猪粪,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且3年内不会增加磷素流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红壤 水土流失 磷素流失 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柑橘叶片对红壤水分调节的响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静 崔键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4-156,共3页
通过调节红壤含水量不同的层次水平,研究了土壤相对含水量(SWC)对春季柑橘叶长、叶宽、叶梢长的影响,并比较了在SWC处理下柑橘叶片与根系氮、磷、钾含量变化及特点。结果表明,SWC在75%左右,最适柑橘叶片的生长。氮素在叶与根系中差别不... 通过调节红壤含水量不同的层次水平,研究了土壤相对含水量(SWC)对春季柑橘叶长、叶宽、叶梢长的影响,并比较了在SWC处理下柑橘叶片与根系氮、磷、钾含量变化及特点。结果表明,SWC在75%左右,最适柑橘叶片的生长。氮素在叶与根系中差别不大,但叶磷、钾含量远低于根系磷、钾含量;适当缺水有利于柑橘叶中氮素的积累,柑橘叶中磷含量与SWC呈显著正相关,而各SWC处理间柑橘叶片钾含量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水分调节 柑橘 叶片 营养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柑橘幼树生长对红壤水分条件的响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静 崔键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2-725,共4页
以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红壤、2年生宫川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cv.Miyaga Ma Mase)盆栽幼树为材料,采用土壤水分探头(FDR)实时监测红壤水分含量,控制红壤水分设5个处理:SMC30、SMC45、SMC60S、MC75和SMC90(分别代表红壤相对含水量... 以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红壤、2年生宫川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cv.Miyaga Ma Mase)盆栽幼树为材料,采用土壤水分探头(FDR)实时监测红壤水分含量,控制红壤水分设5个处理:SMC30、SMC45、SMC60S、MC75和SMC90(分别代表红壤相对含水量的30%、45%、60%、75%和90%),研究了红壤水分条件对柑橘幼树根、叶、春梢和横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红壤水分为SMC75时最适合柑橘幼树生长,且柑橘幼树根、春梢和横径及叶面积、周长、宽生长参数均在此处理时达最大值。幼树根生长指标(根体积、总根长、根上下扫描面积和根表面积)均与红壤水分间呈极显著抛物线相关,叶形态指标(叶面积、叶周长、叶宽、叶长、叶长/宽比值、叶形状因子)以SMC75为界,随着红壤水分的增加或减少,其生长量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SMC≤45%,幼树春梢长和横径受到显著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水分条件 柑橘幼树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萝卜轮作体系下红黏土红壤对猪粪安全消纳能力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迪 周志高 +1 位作者 杨奕如 王兴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28-1836,共9页
为减少养猪场废弃物排放和化肥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最大限度将猪粪肥料化,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在自然降雨条件下模拟研究了亚热带红壤丘陵区花生-萝卜轮作体系下红黏土红壤对猪粪的安全消纳能力。试验设在江西鹰潭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 为减少养猪场废弃物排放和化肥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最大限度将猪粪肥料化,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在自然降雨条件下模拟研究了亚热带红壤丘陵区花生-萝卜轮作体系下红黏土红壤对猪粪的安全消纳能力。试验设在江西鹰潭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供试土壤肥力水平中等(有机碳5.16g·kg-1,Olsen-P28.34mg·kg-1)。试验以3组化肥水平为基础(不施化肥,常规化肥减半,常规化肥用量),常规化肥年施肥量为:N100 kg·hm-2,P50kg·hm-2,K100kg·hm-2。每个化肥用量基础上分别设置7个猪粪施肥梯度(以P计):0、25、50、100、200、400、800kgP·hm-2。通过监测两年土壤渗漏水中铵态氮、硝态氮和总磷浓度变化,结合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初步确定了花生-萝卜轮作体系下红黏土红壤对猪粪的安全消纳量。结果表明:(1)从地下水和土壤环境角度分析,在不施化肥情况下,猪粪施用量应低于200kgP·hm-2,常用化肥用量减半时,猪粪安全用量为不高于100 kg P·hm-2;常规化肥用量下,即使不施猪粪,渗漏水硝态氮浓度已经有引起污染的风险。(2)从作物产量角度考虑,猪粪和化肥配合施用时猪粪用量超过100 kg P·hm-2时不能使作物显著增产。因此,在保证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的同时,确定年化肥用量为常规用量减半水平,花生-萝卜轮作体系下红黏土红壤猪粪最大安全消纳量为100kgP·hm-2,相当于每年施用鲜猪粪2400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花生 猪粪 消纳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热带三种母质发育的红壤对猪粪安全消纳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迪 周志高 +1 位作者 杨奕如 王兴祥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4-421,共8页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在自然降雨条件下模拟研究了中亚热带丘陵区3种母质红壤对猪粪的安全消纳能力。试验设在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试验期间年均降水量为1 946 mm,年均温18.9℃。通过监测2012—2014年间土壤渗漏水...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在自然降雨条件下模拟研究了中亚热带丘陵区3种母质红壤对猪粪的安全消纳能力。试验设在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试验期间年均降水量为1 946 mm,年均温18.9℃。通过监测2012—2014年间土壤渗漏水氮磷迁移淋失,结合土壤养分含量和花生产量变化,初步确定3种母质红壤的猪粪安全消纳量。结果表明:常规化肥减半条件下,从NH4+-N、NO3–-N和总磷淋失对水环境影响,以及从土壤速效氮磷积累角度,红黏土、红砂岩和花岗岩红壤配施猪粪最大安全用量分别为P 100、50、50 kg/(hm2·a);从花生产量角度考虑持续配施猪粪施用量不宜超过P 100、200、200 kg/(hm2·a)。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红黏土、红砂岩和花岗岩,配施猪粪的最大安全消纳量分别为P 100、50、50 kg/(hm2·a),相当于施用鲜猪粪(含水量为69%)分别为24 000、12 000、12 000 kg/(h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母质 猪粪 安全消纳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水分条件对春季柑橘叶片生长形态及营养元素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敏华 周静 崔键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1,共5页
中国红壤地区季节性干旱非常严重,土壤水分条件是制约该地区作物和果树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以宫川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Miyagawa Wase’盆栽幼树为材料,于2003-2004年春季利用土壤水分探头(FDR)测定红壤水分,研究了红壤相... 中国红壤地区季节性干旱非常严重,土壤水分条件是制约该地区作物和果树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以宫川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Miyagawa Wase’盆栽幼树为材料,于2003-2004年春季利用土壤水分探头(FDR)测定红壤水分,研究了红壤相对含水量对春季柑橘叶长、叶宽和叶梢长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红壤相对含水量处理下柑橘叶片与根系对氮磷钾的累积。结果表明,橘叶面积、叶周长、叶宽值均在75%时达最大值,为12.25 cm2,13.84 cm,3.19 cm。适当缺水有利于橘叶中氮的积累。叶与根系对氮的累积差异不大,但叶磷钾的累积量远低于根系的。橘叶中磷与红壤相对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2=0.944 3*,P<0.05),而各红壤相对含水量处理间橘叶中钾无差异。当红壤相对含水量≤30%。钙镁铁的积累受到了显著抑制。综合橘叶生长及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情况,红壤相对含水量在75%左右,最适柑橘叶片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营养 土壤水分 柑橘 叶片 营养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