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农业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慧涛 李会龙 +1 位作者 刘金铜 张广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5-109,共5页
自然资源与农业生产要素在利用中表现为消耗和占有,而农业信息资源具有明显的共享性,且可以与非信息生产要素结合加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高效共享与深层开发是农业信息资源利用的核心。当前网络已成为农业信息资源的重要载体,研究网络... 自然资源与农业生产要素在利用中表现为消耗和占有,而农业信息资源具有明显的共享性,且可以与非信息生产要素结合加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高效共享与深层开发是农业信息资源利用的核心。当前网络已成为农业信息资源的重要载体,研究网络环境下农业信息资源的高效共享与深层开发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以网络环境下农产品供求信息资源为例,分析得出网络农业信息资源具有更新快、数据存储分散等特征,并指在共享与开发网络农业信息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利用Browser/Server结构和ActiveX组件等技术,给出了一种能克服问题,实现网络农业信息资源高效共享与深层开发利用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农业信息 共享 开发利用 BROWSER/SERVER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栾城农业水资源供需状况及优化利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郭长城 刘孟雨 +2 位作者 张喜英 陈素英 董宝娣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9-163,共5页
分析了河北栾城县农业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和主要农田生态系统的节水潜力,以实现该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地下水资源的采补平衡为目标进行了农业水资源的优化利用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种植制度与结构后,可减少农业供水0.4548亿m3,使总供... 分析了河北栾城县农业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和主要农田生态系统的节水潜力,以实现该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地下水资源的采补平衡为目标进行了农业水资源的优化利用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种植制度与结构后,可减少农业供水0.4548亿m3,使总供水量减少为1.1622亿m3,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得到提高,可以实现地下水的采补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栾城县 农业水资源 供需状况 优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活污水微型生态处理工程及再生水农业利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田魁祥 李惠英 +2 位作者 李伟强 孙朋建 贡月玲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6-278,共3页
针对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以及城市污水利用率低的现状 ,根据生态学原理 ,依据处理与利用相结合、处理工程与环境景观相协调的原则 ,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就地、分散、小型、低耗的城市污水微型生态处理工程 ,通过生态用水的开发及农业再利... 针对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以及城市污水利用率低的现状 ,根据生态学原理 ,依据处理与利用相结合、处理工程与环境景观相协调的原则 ,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就地、分散、小型、低耗的城市污水微型生态处理工程 ,通过生态用水的开发及农业再利用 ,促进可持续发展。图 1,表 1,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生态处理工程 再生水 农业利用 城市生活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水地区节水型农业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新元 赵昌盛 陈宏恩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3年第1期51-57,共7页
1989—1992年以河北南皮试区为基点,研究了冀中缺水盐渍区节水型农业模式。此模式主要概括为;建立一个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建设一套完整的深浅井结合、成淡水混用的节水工程,完善以种、肥、栽培、耕作为主的农艺节水高产配套技术,建立... 1989—1992年以河北南皮试区为基点,研究了冀中缺水盐渍区节水型农业模式。此模式主要概括为;建立一个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建设一套完整的深浅井结合、成淡水混用的节水工程,完善以种、肥、栽培、耕作为主的农艺节水高产配套技术,建立有限水分亏缺条件下的节水增产灌溉制度。经4年的试验、示范、推广研究,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深受农户欢迎。此研究不仅是缺水区进行农业生态建设行之有效的战略措施,而且具有广阔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节水型式 水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河低平原盐渍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征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毛任钊 刘小京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59-62,共4页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需要建立适宜的指征和阈值,指征是环境可量测的属性,阈值可定义为指征的水平,提供评价的基线。海河低平原盐渍区处于脱盐和积盐过程的相对平衡阶段,水土质量变化始终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根据11种标准从众多属性...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需要建立适宜的指征和阈值,指征是环境可量测的属性,阈值可定义为指征的水平,提供评价的基线。海河低平原盐渍区处于脱盐和积盐过程的相对平衡阶段,水土质量变化始终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根据11种标准从众多属性指征中初选出易应用于监测环境变化的关键性指征并加以解释,地下水水位、水质、土壤电导率等属于指示盐渍化的趋势指征,土壤质地、结持性、颜色等可作为形态学状态指征,并推荐较为通用的土壤形态特征简易鉴别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盐渍区 海河低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中南部农业环境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程一松 胡春胜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63-66,共4页
以环境承载力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河北省中南部5地区的农业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并用综合加权的方法进行评价分析,与理想指数和警戒指数进行比较。对区域的生态因素、抗灾能力和农用化学物质施用强度进行定量分析,以表征该区可持续发展的... 以环境承载力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河北省中南部5地区的农业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并用综合加权的方法进行评价分析,与理想指数和警戒指数进行比较。对区域的生态因素、抗灾能力和农用化学物质施用强度进行定量分析,以表征该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 环境承载力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农业、替代农业、中国的生态农业 被引量:12
7
作者 云正明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3年第4期15-18,共4页
本文根据我国生态农业的目的意义、基本观点理论和技术工艺方法,对照近来国内外提出的“农业的持续发展”、“持续农业”和“立体农业”的实际目的、理论与内容、方法,指出,它们和正在全国推广的中国的生态农业,除了名称不同以外,并没... 本文根据我国生态农业的目的意义、基本观点理论和技术工艺方法,对照近来国内外提出的“农业的持续发展”、“持续农业”和“立体农业”的实际目的、理论与内容、方法,指出,它们和正在全国推广的中国的生态农业,除了名称不同以外,并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实际上它们本来就是一个领域的不同说法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农业 立体农业 生态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郊陈各庄农业生态系统食物生产力和人口承载力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胡春胜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1年第2期9-11,共3页
本文以陈各庄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和物流的数量特征,获得了一系列生产力和资源转化率的参数,探讨了不同膳食结构下的农业生态系统人口承载力,进而提出,建立以植物为主膳食结构的适度消费体系和进一步改进系统的途径。
关键词 农业 生态系统 膳食结构 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市场经济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框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惠英 葛彦惠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6-309,共4页
论述了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分析了当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的原因,提出了我国市场经济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图1,参4。
关键词 市场经济 农业技术 推广体系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缺水盐渍区农业持续与生态系统研究
10
作者 田魁祥 王容 +1 位作者 雷玉平 曹伯男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5年第3期56-61,共6页
田魁祥,王容,雷玉平,曹伯男:黄淮海平原缺水盐渍区农业持续与生态系统研究,《生态农业研究》,3(3)1995:56—61 针对试验区的自然经济条件研究农业持续发展的途径,历经12年,建设了农林果草多元生态经济结构,形成了一套水土资源管理、机... 田魁祥,王容,雷玉平,曹伯男:黄淮海平原缺水盐渍区农业持续与生态系统研究,《生态农业研究》,3(3)1995:56—61 针对试验区的自然经济条件研究农业持续发展的途径,历经12年,建设了农林果草多元生态经济结构,形成了一套水土资源管理、机械化的农林作物栽培、农区畜牧业发展的技术,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抗灾防灾能力,改变了中低产面貌,农民生活走向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水盐渍化 农业持续 生态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山区发展资源节约型养殖业研究——中国白鹅引种试验
11
作者 刘明君 李波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7年第1期52-54,共3页
针对山区“人畜争粮”矛盾,提出发展以资源节约型草食动物为主的畜牧业方向。为向农民提供短期致富的实用技术,选择了中国白鹅进行示范研究。5年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山区发展小型食草动物——中国白鹅是可行的,同时为开发山区林草资源提... 针对山区“人畜争粮”矛盾,提出发展以资源节约型草食动物为主的畜牧业方向。为向农民提供短期致富的实用技术,选择了中国白鹅进行示范研究。5年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山区发展小型食草动物——中国白鹅是可行的,同时为开发山区林草资源提供了一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山区 资源节约型 养殖业 中国白鹅 引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坝上地区农业持续发展途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七军 张喜英 +2 位作者 刘明君 张广录 董文旭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75-78,共4页
简析了河北省坝上地区自然、气候特征和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坝上地区发展以牧为主的大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在草地恢复和重建中实行集约化经营,增加投入,提高牧草产量,是坝上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坝上地区 持续发展 草场建设 农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对农业影响的定量评价模式及方法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迎春 张广录 +1 位作者 阮新 张中杰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0-103,共4页
该文论述气候对农业影响的定量评价模式和预评方法。利用WMO推荐的气候异常度指标,确定了气候条件(年景)的定量评价模式、旱涝等级标准及旱涝趋势预评价模式;建立了主要农作物气候灾害损失率的计算模型;提出了作物的气候趋势产量预报模... 该文论述气候对农业影响的定量评价模式和预评方法。利用WMO推荐的气候异常度指标,确定了气候条件(年景)的定量评价模式、旱涝等级标准及旱涝趋势预评价模式;建立了主要农作物气候灾害损失率的计算模型;提出了作物的气候趋势产量预报模式、主要农作物生长期内气候条件评价及不同生长阶段降水量的评价方法。这些模式和方法经两年试用,具有较好的定量识别能力,其方法和结论可指导其他区域开展类似研究和业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气候 农业 评价模式 降水量 气候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38°N附近地区生态农业类型模糊聚类分析研究
14
作者 牛文胜 毕绪岱 郭义梅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99-201,216,共4页
根据影响生态农业发展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选择了30个具体指标,以县(市)为单位,采用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河北省38°N附近地区生态农业类型进行分析研究,共划分9个类型,并指出了各个类型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生态农业类型 模糊聚类分析 现状 发展方向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的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44
15
作者 段德玉 刘小京 +1 位作者 李伟强 李存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9,共4页
通过限水条件下夏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实验,研究了夏季地膜覆盖对夏玉米农大108的生态效应。田间试验表明,覆膜处理后土壤保湿能力明显增强,覆膜灌水和覆膜处理土壤耕层含水量分别比对照裸地常规灌水处理增加25.6%和14.4%;覆膜处理耕层土... 通过限水条件下夏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实验,研究了夏季地膜覆盖对夏玉米农大108的生态效应。田间试验表明,覆膜处理后土壤保湿能力明显增强,覆膜灌水和覆膜处理土壤耕层含水量分别比对照裸地常规灌水处理增加25.6%和14.4%;覆膜处理耕层土壤温度高于对照,平均地温差在上午8∶00最高,5cm处可达3.6℃,14∶00覆膜和对照处理温差最小,两种处理的温度变化均在根系生长的范围内;另外,耕层土壤速效磷和有机质在覆膜和覆膜灌水处理下分别增加127%、57%和8.6%、7.1%;覆膜灌水和覆膜处理下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增加了14.4%和14.7%,产量分别增加了11.2%和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地膜覆盖栽培 生态效应 土壤保湿能力 土壤速效磷 土壤有机质 可溶性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冬小麦田间蒸散与棵间蒸发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52
16
作者 孙宏勇 刘昌明 +2 位作者 张喜英 张永强 裴冬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62-64,共3页
试验研究冬小麦田间蒸散和棵间蒸发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播种~返青期冬小麦棵间蒸发占蒸散比例 (E ET)最大 ,抽穗~灌浆期最小。整个生长期间棵间蒸发占蒸散量 31 .4 % ,棵间蒸发占蒸散比例 (E ET)与冬小麦叶面积指数 (LAI)... 试验研究冬小麦田间蒸散和棵间蒸发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播种~返青期冬小麦棵间蒸发占蒸散比例 (E ET)最大 ,抽穗~灌浆期最小。整个生长期间棵间蒸发占蒸散量 31 .4 % ,棵间蒸发占蒸散比例 (E ET)与冬小麦叶面积指数 (LAI)有一定关系 ,E ET =0 .36 93× (LAI) - 0 .74 93(R2 =0 .82 3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冬小麦 田间蒸散 棵间蒸发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山前平原冬小麦和夏玉米灌溉指标研究 被引量:58
17
作者 张喜英 裴冬 胡春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6-41,共6页
根据 1998~ 2 0 0 1年的田间试验 ,研究了太行山山前平原高产农区主要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耗水量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确定了这两种作物不同生育期水分敏感指数和允许的土壤水分下限指标和有限供水条件下的优化供水制度。并通... 根据 1998~ 2 0 0 1年的田间试验 ,研究了太行山山前平原高产农区主要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耗水量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确定了这两种作物不同生育期水分敏感指数和允许的土壤水分下限指标和有限供水条件下的优化供水制度。并通过对叶片水势和冠气温差的测定 ,建立了这两种指标与作物水分亏缺程度的关系 ,形成指导农田灌溉的土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山前平原 冬小麦 夏玉米 灌溉指标 土壤含水量 叶片水势 冠气温差 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区坡地水文地质特性与渗流集蓄技术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曹建生 刘昌明 +1 位作者 张万军 杨永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6-221,共6页
太行山片麻岩区的浅层地下渗流是一种普遍现象,多以壤中流和裂隙潜流的形式出现在坡地的下部或流域的出口处,对这部分水资源进行合理收集是我国北方石质山地雨水利用的重要方面。以四水(降水、地表水、土壤水、裂隙水)转化为出发点,在... 太行山片麻岩区的浅层地下渗流是一种普遍现象,多以壤中流和裂隙潜流的形式出现在坡地的下部或流域的出口处,对这部分水资源进行合理收集是我国北方石质山地雨水利用的重要方面。以四水(降水、地表水、土壤水、裂隙水)转化为出发点,在分析太行山片麻岩区坡地水文地质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岩土二元结构体"的概念,并通过坡地岩土水分与水势的测定,得出了坡地岩土不同埋深处的水分特征曲线,同时,根据岩土水分特征曲线,对坡地介质的复杂性与空间变异性从机理上给出了进一步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坡地渗流进行集蓄的新技术,该技术是对传统雨水集蓄形式的发展与创新,对北方土石山地雨水利用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 片麻岩区 坡地 水文地质 壤中流 裂隙水 渗流 集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膜下滴灌棉花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对供水方式响应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陈四龙 裴冬 +3 位作者 王振华 张喜英 陈素英 孙宏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6-31,共6页
通过田间试验,系统地分析了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干播湿出、湿播湿出处理与传统灌溉处理的水分利用差异。结果表明:膜下滴灌与传统灌溉相比,可以降低株高、减少蕾铃脱落和使根系集中。普通膜下滴灌处理比传统灌溉处理增产204.15 kg/hm2,... 通过田间试验,系统地分析了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干播湿出、湿播湿出处理与传统灌溉处理的水分利用差异。结果表明:膜下滴灌与传统灌溉相比,可以降低株高、减少蕾铃脱落和使根系集中。普通膜下滴灌处理比传统灌溉处理增产204.15 kg/hm2,总耗水量减少32.91 mm,水分利用效率增加0.73 kg/(mm.hm2)。干播湿出处理产量虽然不是最高,但是其灌溉量比其他两处理减少30%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干播湿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膜下滴灌 灌溉制度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土壤N_2O生成与排放影响因素及N_2O总量估算的研究 被引量:32
20
作者 张玉铭 胡春胜 +2 位作者 董文旭 陈德立 张佳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19-123,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农田土壤N2 O生成与排放及其影响因素、N2 O排放测定技术及总量估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指出硝化与反硝化过程均可产生N2 O ,而影响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土壤水分含量、温度、pH、有机碳含量和土壤质地等是影响农田土壤N2 O生... 综述了国内外农田土壤N2 O生成与排放及其影响因素、N2 O排放测定技术及总量估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指出硝化与反硝化过程均可产生N2 O ,而影响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土壤水分含量、温度、pH、有机碳含量和土壤质地等是影响农田土壤N2 O生成与排放的重要因素。根据我国各地农田土壤N2 O排放通量测定结果及相应模型分析 ,初步估算全国农田土壤N2 O年排放总量为N 398Gg ,约占全球农田土壤排放总量的 1 0 % ,其中旱田N2 O年排放总量为N 31 0Gg ,水田为N 88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N2O生成 N2O排放 影响因素 N2O量 估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