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轻型颅脑创伤影像学研究进展
1
作者 郭一丁 温佳奇 +3 位作者 刘勇 薛蓉 郭华 郭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07-813,共7页
轻型颅脑创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传统诊断依赖患者症状和临床医师主观判断,缺乏客观诊断手段,极易忽视,导致临床预后不良。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磁敏感加权成像、FLAIR成像、磁共振波谱、扩散张量成像、fMRI等新兴技术为轻型... 轻型颅脑创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传统诊断依赖患者症状和临床医师主观判断,缺乏客观诊断手段,极易忽视,导致临床预后不良。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磁敏感加权成像、FLAIR成像、磁共振波谱、扩散张量成像、fMRI等新兴技术为轻型颅脑创伤的诊断与管理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可能性,更有效检出脑组织微观病理变化,辅助评估疗效及预后。本文系统阐述上述特殊或新兴影像学技术在轻型颅脑创伤诊断与预后评估中的作用及其在未来研究中的潜在应用,加深临床医师对疾病的了解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创伤性 磁共振成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7.0T磁共振成像及体素形态学测量对脑小血管病灰质体积变化及其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范雪怡 王茜尧 +4 位作者 梁骊 杨华 李智信 张紫豪 钱海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93-802,共10页
目的应用7.0T MRI及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探索脑小血管病(CSVD)认知障碍患者灰质体积改变脑区及与其相关的受损认知域。方法本研究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脑深部髓静脉形态与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注册... 目的应用7.0T MRI及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探索脑小血管病(CSVD)认知障碍患者灰质体积改变脑区及与其相关的受损认知域。方法本研究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脑深部髓静脉形态与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注册号:ChiCTR2100045136)中数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将CSVD伴认知障碍患者作为CSVD组,与CSVD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北京版)评分<26分为认知功能障碍。使用MoCA量表、数字广度测验(DST)、数字符号转换测验(DSST)、连线测试(TMT)A部分、词语流畅性测验(VFT)、波士顿命名测验(BNT)及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采用7.0T MR系统对受试者进行全脑多模态图像采集,采集T1加权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双回波序列(T1WI-MP2RAGE)数据用于VBM分析。比较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认知功能评分、脑结构相关指标的差异。使用VBM分析两组灰质体积的差异,并提取CSVD组差异脑区的灰质体积与认知功能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对照组18例,年龄55~70岁;CSVD组19例,年龄57~70岁。两组受试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体质量指数、冠心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SVD组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史占比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19比5/18,7/19比0;均P<0.05)。(2)CSVD组MoCA量表[22.0(20.0,23.0)分比27.0(26.0,28.0)分,Z=-5.242]、DSST[(18±9)分比(40±4)分,t=5.212]、DST[(10.6±2.5)分比(13.9±2.0)分,t=4.364]、VFT[(38±11)分比(47±8)分,t=3.224]、AVLT-即刻记忆[(13±3)分比(21±4)分,t=6.877]、AVLT-短延迟回忆[(3.4±2.5)分比(6.9±2.2)分,t=4.555]、BNT[(22.7±3.6)分比(27.0±2.1)分,t=4.35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执行能力测试耗时长于对照组[93.00(76.04,125.69)s比29.77(25.75,40.97)s,Z=-4.83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CSVD组脑实质分数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2±4.3)%比(80.9±3.7)%,t=2.079,P<0.05],总颅内体积、灰质体积分数、白质体积分数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BM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SVD组患者右侧颞下回及右侧小脑半球Crus2区灰质体积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错误发现率校正)。(4)相关性分析显示,仅CSVD组右侧颞下回灰质体积与AVLT-短延迟回忆评分呈正相关(r=0.543,P=0.036)。结论CSVD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右侧颞下回及右侧小脑半球Crus2区灰质萎缩,且右侧颞下回灰质萎缩与短延迟记忆损害存在相关性。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认知障碍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 灰质体积 7.0T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运动纤维束形态变化预测高风险脑胶质瘤术后运动功能
3
作者 马强 于嵩林 +4 位作者 赵楚越 王锡杰 林松 左真涛 于洮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8-1026,共9页
目的运动功能区胶质瘤会破坏皮质脊髓束(CST),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如何评估CST的破坏程度目前还缺少统一的方法,尤其是对病灶至CST最小距离(LTD)小于10 mm的高手术风险患者。本文拟进一步阐明此类患者CST形态改变的分类方法和意义。方法... 目的运动功能区胶质瘤会破坏皮质脊髓束(CST),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如何评估CST的破坏程度目前还缺少统一的方法,尤其是对病灶至CST最小距离(LTD)小于10 mm的高手术风险患者。本文拟进一步阐明此类患者CST形态改变的分类方法和意义。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4~2024年间109例高风险功能区胶质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开展弥散张量成像(DTI)并接受术中电刺激指导的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所有患者CST与病灶的LTD均小于10 mm。根据术前的DTI评估CST受累导致的形态学变化。将患者分为3组:CST与健侧形态对称(对称组)17例(15.6%),CST形态较健侧明显改变(形变组)48例(44.0%),CST与肿瘤重叠(重叠组)44例(40.4%)。根据术前的评估受累导致的形态学变化进行分类,并对每种分类对应的患者的术后运动功能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病理显示CST重叠组中高级别胶质瘤(HGG)的比例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01)。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CST重叠是HGG的预测因素(P<0.001)。CST形变组和重叠组肿瘤的全切除率较CST对称组更低(P=0.008)。术后偏瘫者共41例,其中CST对称组偏瘫4例(23.5%),CST形变组偏瘫者11例(22.9%),CST重叠组偏瘫者26例(59.1%)。CST与肿瘤重叠可预测术后偏瘫(P=0.016)。对患/健侧和CST形态学分组进行双因素ANOVA分析,发现CST分组和健-患侧的主效应显著(P=0.017和P=0.010),交互作用不显著(P=0.31)。CST重叠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患侧的FA值更低。患侧FA值的下降可预测术后偏瘫(灵敏性为69.2%,特异性为71.9%)。结论本文建立了一套根据术前CST的形态改变预测高危型的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患者术后偏瘫的方法。CST的重叠会导致通过CST FA值的下降。此方法可用于患者的精准管理,有助于精确开展术前手术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功能磁共振 弥散张量成像 运动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后循环脑血流灌注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恒 徐贤 +5 位作者 陈穗惠 刘新球 韩绍军 杨章燕 贾芮 安宁豫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1-244,248,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对后循环供血区脑血流量(CBF)的影响,分析老年人基底动脉形态学改变与后循环延迟血流的关系。资料与方法纳入经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为VBD的24例老年患者(研究组)及正常老年人25例(对照组),测量... 目的探讨老年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对后循环供血区脑血流量(CBF)的影响,分析老年人基底动脉形态学改变与后循环延迟血流的关系。资料与方法纳入经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为VBD的24例老年患者(研究组)及正常老年人25例(对照组),测量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标记延迟时间(PLD)=1525 ms,PLD=2525 ms] MR扫描数据,利用SPM 12软件测量顶叶、枕叶、丘脑和小脑皮层的CBF值,并计算后循环延迟脑血流量,比较研究组及对照组延迟脑血流量的差异。结果 PLD=1525 ms时,研究组后循环的CBF值低于对照组,双侧顶叶、枕叶、丘脑、小脑CBF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LD=2525 ms时,研究组与对照组后循环的CB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后循环延迟的脑血流量比大于对照组,双侧顶叶、枕叶、丘脑、小脑延迟脑血流量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VBD患者后循环血流速度减慢,延迟灌注现象显著,但不影响CBF最大灌注值。VBD患者后循环CBF较健康人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扩张 病理性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循环 血液灌注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总负荷评分认知正常中老年人脑灰质体积的差异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晓倩 刘思睿 +6 位作者 范晓媛 侯波 有慧 朱以诚 马超 左真涛 冯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脑小血管病(CSVD)影像学总负荷评分(简称总负荷评分)的认知功能正常中老年人脑灰质体积(GMV)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14名认知功能正常[经受教育年限校正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26分]且年龄>55岁中老年志愿... 目的观察不同脑小血管病(CSVD)影像学总负荷评分(简称总负荷评分)的认知功能正常中老年人脑灰质体积(GMV)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14名认知功能正常[经受教育年限校正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26分]且年龄>55岁中老年志愿者头部MRI所示CSVD总负荷评分相关标志物,进行总负荷评分,将0~2分判定为轻中度负荷组,3~4分为重度负荷组,比较组间脑区GMV的差异。结果214名志愿者CSVD总负荷评分结果为0分64名,1分77名,2分34名,3分24名,4分15名;轻中度负荷组175名,重度负荷组39名。相比轻中度负荷组,CSVD重度负荷组双侧梭状回、右侧颞上回、左侧额下回及左侧顶叶下外侧GMV缩小,双侧纹状体(尾状核、壳核及苍白球)GMV增大(Padj均<0.05)。结论认知功能正常的中老年人中,相比CSVD轻中度负荷者,重度负荷者部分脑区皮层GMV缩小,而双侧纹状体GMV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灰质 认知 影像学总负荷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健康成人丘脑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 被引量:4
6
作者 马帅 陈楠 +5 位作者 秦媛 王星 卓彦 陈霖 郭玉林 李坤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测量1000名中国健康成人丘脑体积,分析丘脑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丘脑病变提供依据。方法从全国不同地区选择健康汉族成人志愿者1000名,按年龄分为5组:18~30、31~404、1~50、51~606、1~80岁组,每组200名,男、女各半。采用1... 目的测量1000名中国健康成人丘脑体积,分析丘脑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丘脑病变提供依据。方法从全国不同地区选择健康汉族成人志愿者1000名,按年龄分为5组:18~30、31~404、1~50、51~606、1~80岁组,每组200名,男、女各半。采用1.5T MR采集图像,应用Aquariusws软件手动逐层勾画出丘脑边界,软件自动测算出其体积。分析丘脑体积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及不同年龄段之间丘脑体积的差异。结果 18~30、31~40、41~50、51~60、61~80岁组右侧丘脑体积正常值范围分别为(6069.38±531.90)mm3、(5894.67±538.93)mm3、(5357.43±479.97)mm3、(5396.08±445.58)mm3、(4791.44±558.15)mm3,左侧丘脑体积正常值范围分别为(6179.82±534.29)mm3、(6046.97±561.83)mm3、(5425.67±470.90)mm3、(5551.65±526.47)mm3、(4866.00±551.73)mm3。分别比较各年龄组间左侧和右侧丘脑体积,除18~30岁与31~40岁、41~50岁与51~60岁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右侧丘脑体积均与年龄呈负相关(r=-0.63、-0.65,P〈0.05)。结论丘脑体积与年龄呈负相关,即随着年龄增大,丘脑体积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 人体测量术 磁共振成像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T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铁含量测定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罗晓捷 张媛媛 +2 位作者 叶昌青 薛蓉 陈敏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5期528-531,共4页
目的:对比7.0T与3.0T磁敏感加权成像铁含量测量的差异,并积累超高场磁共振神经成像经验。方法:50例老年志愿者(年龄52~68岁,男36例,女14例)分别在7.0T和3.0T磁共振成像系统上行常规颅脑磁共振成像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比不同场强... 目的:对比7.0T与3.0T磁敏感加权成像铁含量测量的差异,并积累超高场磁共振神经成像经验。方法:50例老年志愿者(年龄52~68岁,男36例,女14例)分别在7.0T和3.0T磁共振成像系统上行常规颅脑磁共振成像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比不同场强下的图像质量,测量受试者双侧苍白球、壳核、尾状核头、黑质、红核以及丘脑的大小及相位值,同时测量受试者各核团铁含量。结果:①幅度图上,7.0T影像能提供更多细节,并可区分核团亚分区(P<0.05);②7.0T下可辨识的ROI范围较3.0T下的略大,不同场强的各核团ROI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除苍白球外,壳核、尾状核头、黑质、红核及丘脑3.0T和7.0T比较,铁含量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0T磁共振磁敏感成像可提供更多解剖细节,SWI脑铁含量测量值与3.0T可能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力MRI的正常中国成人小脑体积测量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琨 陈楠 +6 位作者 王星 陈霖 张瑞平 鄂林宁 申艳光 李健丁 李坤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20-1623,共4页
目的建立中国正常成人小脑体积的95%可信区间,为建立中国成人数字标准脑提供基础性数据。方法 500名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按年龄18~30岁(第1组)、31~40岁(第2组)、41~50岁(第3组)、51~60岁(第4组)、61~69岁(第5组)分为5组,每组男女... 目的建立中国正常成人小脑体积的95%可信区间,为建立中国成人数字标准脑提供基础性数据。方法 500名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按年龄18~30岁(第1组)、31~40岁(第2组)、41~50岁(第3组)、51~60岁(第4组)、61~69岁(第5组)分为5组,每组男女各50名,接受大脑T1加权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扫描。应用三维体积分析软件测量小脑的体积,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小脑体积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年男女的小脑总体积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176770.0~270444.9mm3、163460.4~245932.0mm3(P<0.05);成年男性第5组小脑体积与前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成年女性第5组小脑体积与前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成年男女小脑体积与年龄均呈负相关(r=-0.443、-0.318,P均<0.001)。结论基于高分辨力MR图像和三维体积分析软件可准确测量小脑体积,为中国成人数字标准脑提供基础性数据,为可能引起小脑体积改变的相关疾病诊断提供正常对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 磁共振成像 人体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参与工作记忆目标匹配增强及其时间过程--基于颅内脑电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倪兵 钱晨灿 +3 位作者 吴睿洁 朱宏伟 刘祖祥 李勇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27-1035,共9页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海马参与记忆的编码和提取,并且它会受到新发生事件与已存储记忆匹配或者不匹配的影响.先前的功能磁共振研究报道,在延迟匹配任务中,目标匹配增强作为一种工作记忆成分,与物体性质和位置的整合有关,能够显著地激活...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海马参与记忆的编码和提取,并且它会受到新发生事件与已存储记忆匹配或者不匹配的影响.先前的功能磁共振研究报道,在延迟匹配任务中,目标匹配增强作为一种工作记忆成分,与物体性质和位置的整合有关,能够显著地激活海马体部.但是,关于这一过程的时间信息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特定癫痫病人在双侧海马植入的深部电极,跨被试间电极触点位置基本一致,因此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的优势.我们发现,左侧海马体部在目标匹配增强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这种效应发生在探测刺激出现后600~650 ms,大约在知觉匹配增强或者P300等知觉效应后200 ms.另外,对于每一个被试,目标匹配增强的潜伏期与平均反应时成正相关.结果揭示,当工作记忆的任务与性质-位置捆绑有关时,海马参与并起重要作用.结果说明,目标匹配增强效应在知觉过程之后发生,表明了工作记忆不同成分在海马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记忆 海马 匹配增强 颅内脑电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力MRI测量中国汉族正常成人3脑室体积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清 陈楠 +5 位作者 王星 苗延巍 陈霖 卓彦 伍建林 李坤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通过高分辨率MRI测量正常国人3脑室体积,获得3脑室体积正常参考值,并分析3脑室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00名健康志愿者,汉族,右利手,年龄18~70岁,并按18~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进行分组,共分为5组,每组20... 目的通过高分辨率MRI测量正常国人3脑室体积,获得3脑室体积正常参考值,并分析3脑室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00名健康志愿者,汉族,右利手,年龄18~70岁,并按18~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进行分组,共分为5组,每组200名,组内男、女各100名。对所有受试者行全脑T1加权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T1WI 3D MP RAGE)序列成像,采用Midob专用图像处理软件测量3脑室体积;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000名健康国人3脑室的体积为(0.935±0.487)cm3。男性、女性的3脑室体积均与年龄呈正相关(P〈0.001)。男性3脑室体积大于女性(t=14.326,P〈0.001)。结论健康成人3脑室体积具有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的生理变化趋势;3脑室先天发育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脑室 人体测量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仿生学到神经科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惠民 赫荣乔 郭爱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83-989,共7页
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从仿生学到神经科学研究方向的确立,经历了几代人的艰辛努力.从1959年生物物理研究所三人理论组(仿生学研究室的前身)的成立,到2005年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成功,走过了46年历程,本文拟对这段历史... 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从仿生学到神经科学研究方向的确立,经历了几代人的艰辛努力.从1959年生物物理研究所三人理论组(仿生学研究室的前身)的成立,到2005年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成功,走过了46年历程,本文拟对这段历史进行回顾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学 神经科学 研究目标 脑与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孔分类中空间高低频表征的神经机制:一个颅内脑电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史良 吴睿洁 +4 位作者 徐翠萍 张守文 朱宏伟 刘祖祥 李勇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86-793,共8页
来自多方面的研究表明,面孔的分类和识别位于特定脑区.同时,已有行为实验研究表明,图像的空间高低频特征在面孔分类的不同范畴中起不同的贡献,例如身份更多被低频信号传递,性别被高低频共同传递,而表情更多被高频传递.然而,空间频率在... 来自多方面的研究表明,面孔的分类和识别位于特定脑区.同时,已有行为实验研究表明,图像的空间高低频特征在面孔分类的不同范畴中起不同的贡献,例如身份更多被低频信号传递,性别被高低频共同传递,而表情更多被高频传递.然而,空间频率在面孔分类中的贡献,其表征和神经机制目前相关研究很少.利用特定癫痫患者植入颅内电极的监控期,呈现不同类型面孔图像,同时记录其颅内脑电,用事件相关电位方法考察了据认为是面孔特定成分的相关电位的潜伏期在170ms的波形(N170波形)的变化;用电极反应显著性分析考察了空间频率在不同分类特征上的贡献.结果表明,空间高频(HSF)图像的N170潜伏期显著延迟.只呈现空间低频(LSF)图像,N170的潜伏期对普通人面孔会延迟,而对熟悉的名人则没有这个差异.女性面孔诱发的N170在HSF条件下潜伏期明显晚于LSF条件,而男性面孔诱发的波形则不存在这个差异.表情在N170上没有体现出任何差异.但是基于电极的显著性分析表明,有更多的额叶电极参与了表情的加工;身份特征加工有更多电极在空间低频上表现出差异,而性别加工则空间高低频比较平衡.与以往行为结果不同的是,表情加工也有更多低频贡献,而且表情的差异可以在早达114ms的时候就发生.这符合表情信息在颞枕区域有一个快速基本加工,再传递到其他脑区的认知模型.因此,空间高低频信息在身份和性别上的贡献,可能发生在经典的面孔加工脑区,由N170表达,表情信息不由N170表达,而是在颞枕较广泛的范围内快速加工再传递到别的脑区,如额叶.这是首次利用颅内脑电就空间频率在面孔分类中的贡献的神经机制进行研究,为深入理解脑内面孔各种特征加工的动态过程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孔表征 空间频率 颅内脑电 事件相关电位 N170波形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正常成人中脑体积的高分辨力MRI的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黎 陈楠 +5 位作者 王星 王丹 卓彦 陈霖 李坤成 申宝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测量中国健康汉族成人中脑体积,并建立正常值参考范围,分析中脑体积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为建立中国正常人标准脑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18~70岁健康成年志愿者1000名,按年龄18~30、31~40、41~50、51~60、6l^70分为共5组,标记为A、B... 目的测量中国健康汉族成人中脑体积,并建立正常值参考范围,分析中脑体积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为建立中国正常人标准脑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18~70岁健康成年志愿者1000名,按年龄18~30、31~40、41~50、51~60、6l^70分为共5组,标记为A、B、C、D、E,每组共计200名,男、女各100名。对所有受试者行全脑容积MR扫描,用3D体积分析软件进行中脑体积测量。分析年龄与中脑体积的相关性。结果男性中脑平均体积[(8087.89±1177.43)mm3]大于女性[(7763.87±1007.44)mm3,t=-4.68,P<0.001]。男性A^E组中脑体积分别为(8857.65±980.12)mm3、(8691.22±913.56)mm3、(8072.26±1024.78)mm3、(7688.33±981.91)mm3、(7129.98±1059.98)mm3,女性A^E组中脑体积分别为(8290.68±995.41)mm3、(8034.79±1000.00)mm3、(7767.43±907.28)mm3、(7619.18±836.72)mm3、(7107.29±889.09)mm3。A^C组男性中脑体积均大于女性(P均<0.05),D、E组男、女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男性除A组与B组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女性除A组与B组、C组与D组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和女性中脑体积均与年龄相关(r=-0.55、-0.38,P均<0.001)。结论正常中国成人中脑体积存在性别差异,男性中脑体积总体上大于女性;18~50岁男性中脑体积大于女性,51~70岁男女间无显著差异。中脑体积及其性别间差异均随年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 磁共振成像 人体测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信号血管征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脑过度灌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冬雪 范晓媛 +6 位作者 来志超 李康 有慧 李明利 左真涛 刘暴 冯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21-729,共9页
目的探讨术前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HVS)是否可以预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脑过度灌注的发生。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同意接受CEA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 目的探讨术前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HVS)是否可以预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脑过度灌注的发生。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同意接受CEA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前2周和术后1周内完成MR检查。采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系统性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吸烟史)和术后即刻至出院前最高收缩压。通过影像学图像,评估手术侧和对侧颈动脉的狭窄程度、是否存在梗死灶、Willis前环是否完整。术中记录转流管的使用情况。根据术前T2-FLAIR序列图像中HVS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分布范围,将HVS分为0~3级:0级为未见HVS;1级为HVS局限在外侧裂池;2级为HVS延伸至颞枕叶;3级为HVS延伸至额顶叶。通过MR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序列获得患者的脑血流量图。过度灌注定义为与术前相比,同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血流量增加超过100%。根据过度灌注指数将患者分为过度灌注组和非过度灌注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危险因素和HVS分级,使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分析HVS分级与术后脑过度灌注间的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计算HVS预测脑过度灌注的最佳临界值。结果共纳入92例患者,其中过度灌注组18例(19.6%),非过度灌注组74例(80.4%)。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术前HVS分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过度灌注组以HVS 3级为主(10例),非过度灌注组以HVS 0级(42例)为主。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HVS 2~3级是CEA术后脑过度灌注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OR=12.222,95%CI:3.198~46.715,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HVS分级2级是预测CEA术后脑过度灌注的最佳临界值(曲线下面积为0.767,95%CI:0.630~0.910,P<0.01),使用这一标准预测脑过度灌注的敏感度为72.2%,特异度为79.7%,阳性预测值46.4%,阴性预测值92.2%。结论术前T2-FLAIR序列上HVS与CEA术后脑过度灌注相关,HVS≥2级可能有助于预测CEA术后脑过度灌注的发生。本研究结果仍需大样本数据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高信号血管征 脑过度灌注 数据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穿颅电刺激对人脑神经活动和认知功能的调控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舟原 张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47-956,共10页
穿颅电刺激被认为可以无创调节大脑的神经活动,为研究特定脑区与某一认知功能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了可能.近些年,对穿颅电刺激作用机制和其对认知、运动功能调控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以往关于穿颅直流电... 穿颅电刺激被认为可以无创调节大脑的神经活动,为研究特定脑区与某一认知功能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了可能.近些年,对穿颅电刺激作用机制和其对认知、运动功能调控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以往关于穿颅直流电刺激、穿颅交流电刺激和穿颅随机噪声电刺激三种刺激方式的发展历史及其作用机制,同时总结了其对感知觉(主要是视觉知觉)、注意和记忆等认知功能的调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颅电刺激 穿颅交流电刺激 神经振荡 视觉知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 Hz节律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赵娜 何生 施立楠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05-2417,共13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通过改进脑电异常的伽马节律网络来干预AD,为改善其疾病症状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40 Hz节律刺激对A...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通过改进脑电异常的伽马节律网络来干预AD,为改善其疾病症状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40 Hz节律刺激对AD病理和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40 Hz节律刺激能够显著改善AD小鼠模型的病理特征和人类AD患者的认知能力。此外,40 Hz节律刺激对健康人的认知功能有一定的提升作用。本文讨论了40 Hz节律刺激的神经同步原理和作用机制,并评估了其作为一种非侵入式治疗手段的安全性。最后,分析了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总之,尽管40 Hz节律刺激对健康人的认知影响有限,但显示出作为AD治疗手段的潜力,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认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40 Hz节律刺激 非入侵式治疗 神经振荡-外界节律同步化现象 神经机制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索大脑智慧本质,照亮类脑智能之路
17
作者 郭爱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68-2273,共6页
宇宙创生→生命爆发→智能演生→人工智能,这是一条演化的历史长河。时代在问,脑与心智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人工智能的前途和命运是怎样的?人类文明的前途和命运是怎样的?大脑智能和人工智能怎样才能相互照亮?是否有不依赖于大数据、... 宇宙创生→生命爆发→智能演生→人工智能,这是一条演化的历史长河。时代在问,脑与心智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人工智能的前途和命运是怎样的?人类文明的前途和命运是怎样的?大脑智能和人工智能怎样才能相互照亮?是否有不依赖于大数据、大算力和大模型的智能路线?人工智能可否通过完全不同于生物进化的另一条道路通向“心智”?脑智创造力如何演化为新质生产力?这些问题的核心仍然是人类大脑在整体上是怎样工作的?本文将从微观—介观—宏观—宇观的尺度上来勾勒一幅复杂性与简约性辩证统一的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 复杂性 自组织 跨膜态 神经流形 脑-智方程 动力学系统 神经状态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老年人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尿甲醛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维山 郝智慧 +4 位作者 张力 李文杰 李沫 张金玲 赫荣乔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21-722,共2页
目的探讨正常老年人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尿甲醛浓度。方法随机选取年龄≥65岁的正常老年人(正常组)和确诊为AD患者-(AD组)各30例,对2组患者的尿甲醛浓度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AD组患者尿甲醛浓度(0.26±0.2... 目的探讨正常老年人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尿甲醛浓度。方法随机选取年龄≥65岁的正常老年人(正常组)和确诊为AD患者-(AD组)各30例,对2组患者的尿甲醛浓度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AD组患者尿甲醛浓度(0.26±0.22)mmol/L,显著高于正常组(0.04±0.0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9,P<0.01)。结论机体内甲醛浓度超标可能是老年人发生AD的一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甲醛 尿 神经元 色谱法 高压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2,4-二硝基苯肼法测定脑内源甲醛 被引量:17
19
作者 苏涛 魏艳 赫荣乔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71-1177,共7页
内源甲醛代谢失衡所造成的脑慢性损伤被认为是衰老过程中记忆丢失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准确测定脑内不同区域甲醛的含量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作者通过2,4-二硝基苯肼(2,4-DNPH)偶联高效液相色谱(UV-HPLC),测定了家猪脑额叶、顶叶... 内源甲醛代谢失衡所造成的脑慢性损伤被认为是衰老过程中记忆丢失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准确测定脑内不同区域甲醛的含量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作者通过2,4-二硝基苯肼(2,4-DNPH)偶联高效液相色谱(UV-HPLC),测定了家猪脑额叶、顶叶、颞叶、枕叶、海马、小脑、脑干内源甲醛含量(75.5~83.4μmol/kg).采用10%三氯乙酸处理脑组织匀浆(pH=1.0),不但可以避免蛋白质及其他分子的干扰,还可以省略现有方法中的萃取步骤,且提高了测试的灵敏度(P<0.05).该方法的回收率约95.96%~102.04%,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10%.结果表明,改良2,4-DNPH法用于脑内源甲醛的测定,其操作简便、可信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分析 内源甲醛 2 4-二硝基苯肼 高效液相色谱 猪脑 认知功能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力MRI测量中国汉族正常成人豆状核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国坤 陈楠 +5 位作者 王星 卓彦 陈霖 李坤成 王丹 申宝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测量中国汉族正常成人豆状核体积,为建立中国成人数字标准脑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多中心临床研究形式,选取18~80岁健康志愿者1000名,按照年龄18~30、31~40、41~50、51~60、61~80岁进行分组,每组男、女各100名。采用三维磁化强度... 目的测量中国汉族正常成人豆状核体积,为建立中国成人数字标准脑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多中心临床研究形式,选取18~80岁健康志愿者1000名,按照年龄18~30、31~40、41~50、51~60、61~80岁进行分组,每组男、女各100名。采用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T1 W序列扫描获取图像,应用三维体积分析软件手工勾绘ROI,测量豆状核的体积,探讨豆状核体积与年龄的相关关系。结果 1000名正常成人左、右侧壳核体积分别为(4811.59±588.99)mm3和(4763.11±587.59)mm3,左侧壳核体积大于右侧(t=10.134,P〈0.0001);左、右侧苍白球体积分别为(1591.31±226.81)mm3、(1627.28±235.06)mm3,左侧苍白球体积小于右侧(t=-9.877,P〈0.0001)。男性左、右侧壳核体积和苍白球体积分别为(4962.72±598.49)mm3、(4909.83±600.54)mm3、(1623.24±234.16)mm3和(1663.18±243.56)mm3;女性左、右侧壳核及苍白球体积分别为(4663.65±540.49)mm3、(4619.28±537.59)mm3、(1560.00±215.04)mm3、(1592.09±221.06)mm3,男性体积均大于女性(P均〈0.0001)。左、右侧壳核及左、右侧苍白球体积均随年龄增长而减低。结论正常成人豆状核中,壳核体积左侧大于右侧,苍白球体积右侧大于左侧;男性豆状核体积大于女性。豆状核体积均随年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状核 磁共振成像 人体测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