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6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质谱技术的细胞成像研究
1
作者 周鹏 王欣 +1 位作者 罗茜 赵超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8-868,共11页
细胞模型可以模拟多种生命状态和疾病发展,包括单细胞、二维(2D)细胞、三维(3D)细胞微球和类器官等模型,是解析错综复杂的生物化学问题的重要工具。近年来,以细胞作为实验模型,采用质谱技术并结合形态学分析,可以从时空水平获得细胞中... 细胞模型可以模拟多种生命状态和疾病发展,包括单细胞、二维(2D)细胞、三维(3D)细胞微球和类器官等模型,是解析错综复杂的生物化学问题的重要工具。近年来,以细胞作为实验模型,采用质谱技术并结合形态学分析,可以从时空水平获得细胞中多种物质分子的量变和空间分布变化,包括代谢物和脂质等内源生物小分子、药物和环境污染物等外源小分子、蛋白质和多肽等内源生物大分子,为考察细胞-细胞相互作用、肿瘤细胞微环境、细胞生物信息时空异质性提供了可能。本文综述了基于质谱技术的细胞成像研究,包括细胞模型的选择和制备、细胞模型的形态学分析、质谱空间组学技术、质谱流式等技术的选择和方法发展及其相关应用。最后,提出了该领域面临的难点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成像 空间组学 质谱 时空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中国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1
2
作者 陈海生 李泓 +53 位作者 徐玉杰 陈满 王亮 戴兴建 徐德厚 唐西胜 李先锋 胡勇胜 马衍伟 刘语 苏伟 王青松 陈军 卓萍 肖立业 周学志 冯自平 蒋凯 尉海军 唐永炳 陈人杰 刘亚涛 张宇鑫 林曦鹏 郭欢 张涵 张长昆 胡东旭 容晓晖 张熊 金凯强 姜丽华 彭煜民 刘世奇 朱轶林 王星 周鑫 欧学武 庞全全 俞振华 刘为 岳芬 李臻 宋振 王志峰 宋文吉 林海波 李杰才 易斌 李福军 潘新慧 李丽 马一鸣 李煌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16-1552,共37页
本文对2022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总结了2022年中国储能领域的主要技术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 本文对2022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总结了2022年中国储能领域的主要技术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新型储能技术、集成技术和消防安全技术等。结果表明,2022年中国储能技术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方面均有重要进展,中国已成为世界储能技术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最活跃的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技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谱成像技术在环境污染物分析及毒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芳 罗茜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8,共9页
环境污染暴露与人类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会被代谢和蓄积,通过与多种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产生毒性效应。阐明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特征,明确其引发的毒性效应并发现关键毒性生物标志物,是环境毒理学研究的重... 环境污染暴露与人类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会被代谢和蓄积,通过与多种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产生毒性效应。阐明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特征,明确其引发的毒性效应并发现关键毒性生物标志物,是环境毒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外源性污染物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代谢程度和累积情况存在差异,内源性生物分子合成和累积也具有精准的空间分布,因此对它们在生物体内的空间分布进行原位可视化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质谱因出色的定性和定量能力成为化合物分析的关键技术,以它为基础的质谱成像技术(MSI)是一种新兴分子影像技术,单次分析可提供组织切片上数百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合物的结构、含量和空间分布信息。该技术具有免标记、无需复杂样品前处理、高灵敏和高通量等优点,已被用于生物学、药学和临床研究中。近年来,MSI技术已成为环境分析和毒理学研究中最具前景的新技术之一,不仅可表征环境污染物在生物体整体和特定器官内的时空分布特征,还可通过开展空间代谢组学解析内源性代谢物对暴露的应答情况。本文介绍了常见MSI技术电离源的原理和特点、常用质量分析器及分析流程,对其在环境污染物分析和毒理学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综述,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成像 空间代谢组学 环境污染物 可视化分析 空间分布 毒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系统的小型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董颖 马孟丹 黄卫人 《合成生物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7,共13页
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由于其简便性和高效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农学等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目前广泛使用的Cas核酸酶均具有较大的分子量(通常大于1000个氨基酸),而广泛应用于基因治疗中的腺相关病毒(AAV)载体的承载容量... 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由于其简便性和高效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农学等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目前广泛使用的Cas核酸酶均具有较大的分子量(通常大于1000个氨基酸),而广泛应用于基因治疗中的腺相关病毒(AAV)载体的承载容量却十分有限,在容纳CRISPR核酸酶与gRNA的编码序列之余往往难以承载更多其他功能元件,如碱基编辑、转录调控、多基因编辑等相应元件,这严重限制了其在基因治疗等领域的应用。使用紧凑型Cas蛋白变体的CRISPR-Cas系统可能有助于用AAV产生和传递基因组编辑和调节工具到人类细胞。因此,小型化的CRISPR-Cas系统开发是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概括了基于Cas9、Cas12和Cas13蛋白系统在小型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筛选新型Cas蛋白、缩减蛋白结构域以及引导RNA的改造等,旨在为开发微型精准基因编辑和调控工具提供新思路。目前小型化的CRISPR-Cas系统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蛋白分子量的大小和基因编辑的效率、特异性不可兼得上,在未来的研究中若能解决这一问题,获得更小型化的结构域,相信不仅能够优化该系统在体内的传递,更有望为临床带来高效率且低损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系统 小型化Cas蛋白 Cas蛋白工程化改造 紧凑型Cas蛋白 基因调控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单根牙位点保存的标准化影像学分析方法研究
5
作者 杨志康 李玲 +4 位作者 彭体武 任光辉 王新峦 姜雨汐 柳忠豪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75-882,共8页
目的:在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指导下,依据牙槽骨解剖特征建立大鼠单根牙牙槽骨缺损模型,确定兴趣区范围与定量指标,建立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比性的大鼠单根牙牙槽骨缺损修复分析方法,并验证其可行性。方... 目的:在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指导下,依据牙槽骨解剖特征建立大鼠单根牙牙槽骨缺损模型,确定兴趣区范围与定量指标,建立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比性的大鼠单根牙牙槽骨缺损修复分析方法,并验证其可行性。方法:选取5月龄雄性大鼠15只,随机分为3组:解剖分析组,用于通过Micro-CT确定缺损位置和尺寸;空白对照组(Control)和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实验组用于验证模型和评价方法可行性。在上颌第一磨牙区制备直径2 mm×深度2 mm缺损,通过Micro-CT分析量化颊侧骨高度丢失(buccal bone height loss,BBHL)和缺损区域新生骨及骨微结构。结果:成功建立了SD大鼠的标准牙槽骨缺损模型,未损伤相邻牙齿且缺损区域颊侧骨壁厚度为(0.36±0.06)mm。术后8周,GBR组较Control组中间点、最低点BBHL和骨小梁距离显著减少(P<0.05),骨体积分数显著增加(P<0.05),骨小梁厚度及数量也较Control组有所改善。结论:在Micro-CT指导下建立了标准化的大鼠牙槽骨缺损模型用于模拟临床单根牙缺损以及缺损修复的评价方法,该方法具有可重复性,为牙槽嵴保存技术和骨再生材料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临床前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位点保存 动物模型 定量分析 牙槽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一遥感生态指数的深圳市生态质量时空演变格局分析
6
作者 蒋瑞霞 王正鑫 +6 位作者 孙芳芳 董程程 赵龙龙 李晓丽 陈劲松 李洪忠 王莉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6-806,共11页
深圳市地处多云多雨地区,且生态状况变化剧烈,基于传统的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难以确保长时序生态质量评估的一致性。对此,基于RSEI,通过优化数据选取、建立指标合成、不变区域指标归一化,以及多时相融... 深圳市地处多云多雨地区,且生态状况变化剧烈,基于传统的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难以确保长时序生态质量评估的一致性。对此,基于RSEI,通过优化数据选取、建立指标合成、不变区域指标归一化,以及多时相融合主成分分析等步骤,构建统一遥感生态指数(Unified RSEI,URSEI)。在此基础上,应用1990-2020年Landsat系列影像数据,开展了深圳市30年间生态质量时空演变格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20年间,深圳市生态质量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30年间URSEI总体上升了2.94%。2)对1 km网格生态质量时空演变分析表明,1990-2000年,深圳市生态质量总体略有下降。其中,2000-2010年,深圳市东北部和西北部的生态质量有所下降,其他地区呈现改善趋势;2010-2020年,深圳市生态质量进一步提升,仅在部分在建区域表现出生态质量的下降。3)该研究所提出的URSEI能够有效减弱多云多雨天气对长时序生态质量评估一致性的影响。反演的深圳市生态质量在长时序制图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拼接痕迹,且其时空分布特征与深圳市的实际状况高度吻合,能够准确反映深圳市生态质量的时空演变过程。研究结果可为深圳市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质量评估 时空格局 深圳市 长时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调节性T细胞抑制缺血性脑卒中神经炎症的研究
7
作者 亢天放 马爱青 +5 位作者 陈丽琦 龚含 欧阳佳城 潘璠 潘宏 蔡林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6-956,共11页
目的神经炎症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显著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恢复。过度的神经炎症可能导致继发性神经元损伤,进一步加重脑损害并阻碍功能恢复。因此,有效调控和减少脑内神经炎症已成为改善缺血性脑卒... 目的神经炎症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显著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恢复。过度的神经炎症可能导致继发性神经元损伤,进一步加重脑损害并阻碍功能恢复。因此,有效调控和减少脑内神经炎症已成为改善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键治疗策略。在众多方法中,通过免疫调节控制炎症反应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体外诱导的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在抑制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炎症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治疗效果。通过研究Treg细胞发挥免疫调节功能的机制,希望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阴性选择的方法从小鼠脾脏中分离初始CD4+T细胞,以确保高纯度,然后通过添加特定细胞因子在体外诱导其分化为Treg细胞。评估Treg细胞移植在缺血性脑卒中小鼠模型中的抗炎作用及治疗潜力。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中,移植Treg细胞后,观察其是否能顺利到达脑梗死区域,以及对神经炎症水平的影响。分析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及其对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测定梗死面积及行为学评分,以评估Treg细胞在神经保护方面的效果。通过整合多种指标,全面探讨Treg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潜在优势。结果Treg细胞在体外和体内均显著调节了促炎和抗炎因子的表达水平,有效平衡免疫反应并抑制过度炎症。此外,Treg细胞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激活和活性,从而减少神经炎症。在MCAO小鼠模型中,观察到Treg细胞在脑梗死区域富集,显著降低了梗死面积,显示出其神经保护作用。此外,Treg细胞治疗显著改善了行为学评分,提示其对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并且提高了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的存活率,突出了其作为卒中治疗潜在策略的应用价值。结论体外诱导的Treg细胞能够有效抑制缺血性脑卒中引发的神经炎症,展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通过调节促炎和抗炎因子平衡,Treg细胞可抑制神经系统中的免疫反应来减少神经元损伤。Treg细胞还能调控免疫微环境,抑制炎症细胞的激活,促进组织修复。此外,Treg细胞的治疗作用还包括增强卒中后恢复、改善行为学表现以及提高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的存活率。凭借其抑制神经炎症的特性,Treg细胞疗法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颖且有效的策略,在临床免疫治疗和再生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炎症 细胞治疗 免疫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沿趋势
8
作者 周寿军 彭永军 +5 位作者 李茂全 程振宇 刘天勇 杜悦 李洪亮 刘新刚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50-553,共4页
手术机器人(SR)融合机械控制、多模态影像导航与人工智能(AI)算法,正以其微创、高精度及智能化优势重塑现代外科手术模式。本文系统回顾国内外SR技术演进、分类及典型商业化平台,对比不同厂家核心参数与关键技术突破,剖析未来向半自主... 手术机器人(SR)融合机械控制、多模态影像导航与人工智能(AI)算法,正以其微创、高精度及智能化优势重塑现代外科手术模式。本文系统回顾国内外SR技术演进、分类及典型商业化平台,对比不同厂家核心参数与关键技术突破,剖析未来向半自主、全自主方向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外科导航系统 人工智能 临床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玻璃化转变太赫兹光谱技术研究进展
9
作者 柯智林 董冰 +1 位作者 凌东雄 魏东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09-2716,共8页
聚合物玻璃化转变作为非晶聚合物的玻璃态和高弹态之间的转变,对材料性能尤其是力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太赫兹光谱作为一种新型的光谱分析技术,具有非接触、快速和高灵敏度等优势,在聚合物玻璃化转变研究中显示出重要的应用潜力。通过对... 聚合物玻璃化转变作为非晶聚合物的玻璃态和高弹态之间的转变,对材料性能尤其是力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太赫兹光谱作为一种新型的光谱分析技术,具有非接触、快速和高灵敏度等优势,在聚合物玻璃化转变研究中显示出重要的应用潜力。通过对近15年来文献中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全面了解太赫兹光谱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首先介绍了聚合物玻璃化转变的特性,探讨了传统的测量方法以及它们所面临的限制,如热分析法、动态机械分析法和红外光谱法等。为了弥补这些局限性,研究者们开始寻找新的研究手段。太赫兹光谱技术具有同时提供光谱和相位信息的能力,可以直接测量材料的折射率和介电常数,而折射率的变化可以反映聚合物链的自由体积变化,这是太赫兹光谱可以探测聚合物玻璃化转变的根本原因。接着,总结了近年来太赫兹光谱技术在聚合物玻璃化转变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对不同聚合物材料的研究结果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聚甲醛、聚酰胺、聚ε-己内酯、聚乳酸。研究结果表明,太赫兹光谱技术可以精确测定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并提供聚合物结构和构象的微观信息,揭示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机制。进一步,还指出了太赫兹光谱技术存在的问题,包括太赫兹光谱仪的频宽限制和高成本。因此,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改进太赫兹源和仪器的性能,开发更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并探索太赫兹光谱技术在工业应用中的潜力。总体而言,太赫兹光谱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工具,在聚合物玻璃化转变领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并具备实现聚合物的快速、灵敏检测以及精确结构分析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光谱 聚合物 玻璃化温度 吸收系数 折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生物燃料合成与炼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姝媛 张倩楠 +2 位作者 姑丽克孜·买买提热夏提 杨一群 于涛 《合成生物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4,共27页
人类社会发展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导致了资源枯竭的加剧及显著的气候变化,迫切需要开发能够代替化石燃料的新型生物燃料。虽然已有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等生物能源,但其生产规模和成本仍然是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技... 人类社会发展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导致了资源枯竭的加剧及显著的气候变化,迫切需要开发能够代替化石燃料的新型生物燃料。虽然已有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等生物能源,但其生产规模和成本仍然是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结合代谢工程及新兴的合成生物学,开发基于CO_(2)合成的新兴生物燃料,逐渐成为未来绿色能源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生物燃料的种类及四代生物燃料的发展情况,并着重介绍了第三代和第四代生物燃料丰富的底物原材料、多能源偶联合成生物燃料的研究现状、合成生物学在其中的应用及现阶段的研究进展。最后概括了合成生物燃料所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原料的供应及成本,新型液体生物燃料产量低和产品种类少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二氧化碳作为主要原材料,结合自养型微生物及甲基营养型微生物等细胞工厂,通过优选固碳途径、转化二氧化碳为甲醇等低碳底物及多能源耦合等方式实现多种生物燃料的合成,以期扩大生物燃料的产能及应用范围,进一步推动新型生物燃料的产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燃料 新型生物能源 一碳底物 可再生能源 微生物代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席夫碱配体的Salen-Ni(Ⅱ)、Cu(Ⅱ)、Zn(Ⅱ)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11
作者 江道勇 邓卫星 +3 位作者 陈继红 潘璠 张鹏飞 王勇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0-186,共7页
合成了水杨醛衍生物多齿配体3,5-二溴水杨醛缩邻苯二胺(H 2L)以及其3种过渡系Ni(Ⅱ)、Cu(Ⅱ)、Zn(Ⅱ)金属配合物。采用核磁氢谱(1H-NMR)、质谱(MS)、红外光谱(FT-I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由热... 合成了水杨醛衍生物多齿配体3,5-二溴水杨醛缩邻苯二胺(H 2L)以及其3种过渡系Ni(Ⅱ)、Cu(Ⅱ)、Zn(Ⅱ)金属配合物。采用核磁氢谱(1H-NMR)、质谱(MS)、红外光谱(FT-I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由热重分析(TG-DTG)曲线可知3种配合物均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H_(2)L及其Ni(Ⅱ)、Cu(Ⅱ)、Zn(Ⅱ)配合物的光谱学性质,其中构建了配合物ZnL·H_(2)O的能带结构模型,得到其光学带隙为2.62eV。同时对配体及系列配合物进行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欧式杆菌的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配体及配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且配合物的抑菌活性优于配体。金属元素是影响配合物抑菌活性的重要因素。此外,ZnL·H_(2)O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并成功地应用于HeLa细胞的示踪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Ⅱ)/Cu(Ⅱ)/Zn(Ⅱ)金属配合物 热稳定性 光谱特性 抑菌活性 细胞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涂层在生物医用纤维材料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邢家益 赖恩平 +2 位作者 贾伟 高明 刘向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6-26,共11页
作为一种先进的表面改性技术,功能涂层为纤维材料在抗菌防护、监测诊断及治疗康复等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系统综述了功能涂层在生物医用纤维材料的最新研究动态,着重从技术原理、功能结构和多场景应用等方面展开剖析。在... 作为一种先进的表面改性技术,功能涂层为纤维材料在抗菌防护、监测诊断及治疗康复等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系统综述了功能涂层在生物医用纤维材料的最新研究动态,着重从技术原理、功能结构和多场景应用等方面展开剖析。在生物医用领域,功能涂层的研究聚焦于改善纤维材料与生物组织接触的生物相容性,以及提升纤维材料修复生物组织等特定生物医用属性。随着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医疗需求的增长,功能涂层技术正朝着智能化、动态响应的方向发展,pH敏感、温度响应、酶触发等智能涂层体系不断涌现,为生物医用纤维材料赋予了环境自适应能力。从抗菌防护、监测诊断、治疗康复及多功能复合集成4个应用维度展开论述。为进一步提升纤维材料在生物医用领域的应用水平,未来的研究方向需聚焦在智能化材料开发和多功能化集成等方面,并不断提升纤维材料的生物与环境适应性,以推动功能涂层与纤维材料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涂层 纤维材料 生物医用 柔性穿戴 仿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实践技能虚拟仿真应用技术体系标准专家共识
13
作者 中国医院协会模拟医学专业委员会 秦文健 吕建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2833-2840,共8页
虚拟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临床实践技能培训考核带来新的变革。近年来,国内外利用该技术开展了广泛研究及实践应用。为统一、规范并推广虚拟仿真技术在临床实践技能培训考核中的应用,中国医院协会模拟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临床、技术... 虚拟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临床实践技能培训考核带来新的变革。近年来,国内外利用该技术开展了广泛研究及实践应用。为统一、规范并推广虚拟仿真技术在临床实践技能培训考核中的应用,中国医院协会模拟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临床、技术、教育和管理等领域专家,在全面调研国内外医学虚拟仿真培训考核的技术标准、专家共识、系统评价、原始研究等及相关疾病诊疗指南、管理共识等的基础上,编写形成《临床实践技能虚拟仿真应用技术体系标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初稿,并邀请实践技能培训考核领域的临床、技术以及管理专家开展意见征集和专家论证,经三轮意见征集和专家论证,对初稿进行修订和完善,形成《共识》终稿,包括虚拟仿真内容设计与建模、管理平台接口设计、质量评价、数据传输与安全4个部分。本《共识》是在充分学习借鉴医学虚拟仿真培训相关标准、指南、共识及临床研究成果,征求和综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形成的,为医学院校、医疗机构或培训机构开展临床实践技能虚拟仿真培训考核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临床实践技能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研究中动物福利与人的福利之关系探讨
14
作者 刘朝霞 林惠然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年第11期26-28,共3页
近年,随着国内法律法规的逐步建立,对实验动物的福利管理也日趋规范。然而,从事动物实验的科研人员福利却鲜少被关注。本文梳理了实验动物福利与科研人员福利之间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矛盾,并提出相应举措及建议,以期提高对科学研究中人... 近年,随着国内法律法规的逐步建立,对实验动物的福利管理也日趋规范。然而,从事动物实验的科研人员福利却鲜少被关注。本文梳理了实验动物福利与科研人员福利之间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矛盾,并提出相应举措及建议,以期提高对科学研究中人员福利的关注,并助力两者的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科研人员 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等离子体活化水消毒应用研究
15
作者 黄月烨 程俊 +4 位作者 秦明涛 段磊 黄世聪 陈支通 纪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7,共9页
目的 本研究聚焦于空气等离子体活化水的制备及其在消毒领域的应用,通过开发单层和双层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装置,旨在制备具有高效消毒能力的活化液。方法 构建单层和双层DBD装置,使用空气作为工作气体来... 目的 本研究聚焦于空气等离子体活化水的制备及其在消毒领域的应用,通过开发单层和双层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装置,旨在制备具有高效消毒能力的活化液。方法 构建单层和双层DBD装置,使用空气作为工作气体来生成活化水。利用热成像仪、时间分辨增强型相机和高分辨率光谱仪捕捉并分析等离子体的温度变化、放电过程和发射光谱,以评估装置的能量转换效率和粒子激发能力。此外,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典型微生物进行消毒实验,以验证活化液的消毒效果。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DBD装置能够有效地激发空气产生等离子体,并通过调整处理时间实现了对多种微生物的精准消毒。双层DBD装置相较于单层装置,能够产生更高浓度的活性氧和氮物质,从而显著提升了活化液的消毒效果。结论 通过使用空气等离子体活化水技术,成功制备出具有高效消毒能力的活化液。本研究不仅提高了消毒效率,而且具有潜在的环境友好性和经济性,为等离子体技术在消毒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等离子体 活化液 放电过程 活性物质 消毒灭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挽式高灵敏光纤光栅水压传感器研究
16
作者 洪博诚 吴崇坚 +3 位作者 于淼 常天英 姜海明 崔洪亮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178-2190,共13页
针对高精度水位实时监测的技术需求,本研究创新性提出基于推挽式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结构的水压传感方法。通过圆形弹性膜片、传力杆、滑块与双FBG构建复合传感单元,实现压力-光信号的高效转换。首先,基于弹性力学... 针对高精度水位实时监测的技术需求,本研究创新性提出基于推挽式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结构的水压传感方法。通过圆形弹性膜片、传力杆、滑块与双FBG构建复合传感单元,实现压力-光信号的高效转换。首先,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建模与有限元仿真分析,建立双FBG推挽式传感系统的波长偏移量与压力间的线性响应模型。然后,经系统实验验证,该传感器在0~2 MPa量程内展现出1820.05 pm/MPa的压力灵敏度,线性度与重复性分别达0.69%和0.557%,响应时间为0.55 s,具备较高的压力灵敏度、良好的稳定性、较快的响应速度和极弱的蠕变特性。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温度交叉灵敏度低至0.0006 pm/℃,成功实现温度自补偿功能。研究表明,该设计通过推挽结构有效抑制环境温度干扰,突破传统传感器灵敏度与量程间的性能折中,同时兼具全光纤无源特性及分布式组网能力。研究结果为海洋环境监测装备提供新型解决方案,其优异的抗干扰特性和工程适用性,标志着其在深海水压实时监测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压传感器 光纤布拉格光栅 推挽式 压力响应特性 温度不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先进院在低成本高效储能电池研究中取得进展
17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66-2466,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唐永炳及其研究团队在低成本、高效储能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Carbon-Coated Porous Aluminum Foil Anode for High-Rate,Long-Term Cycling Stabili...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唐永炳及其研究团队在低成本、高效储能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Carbon-Coated Porous Aluminum Foil Anode for High-Rate,Long-Term Cycling Stability and High Energy Density Dual-Ion Batteries(《基于碳包覆多孔铝箔负极的高倍率、长循环、高能量密度双离子电池》)在线发表于《先进材料》DOI:10.1002/adma.201603735),并申请1项国际发明专利(PCT/CN2016/0813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电池 薄膜材料 循环寿命 研究中心 充放电过程 包覆层 中国科学院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新型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穿戴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研究进展综述
18
作者 汪颖 高丽茵 孙莹莹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共11页
随着糖尿病人群的不断增加,对葡萄糖传感设备的需求也呈增长趋势。自20世纪60年代首个酶促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问世以来,用于糖尿病管理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领域已取得了巨大的科技进步。其中,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可穿戴设备,在实时跟踪葡萄... 随着糖尿病人群的不断增加,对葡萄糖传感设备的需求也呈增长趋势。自20世纪60年代首个酶促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问世以来,用于糖尿病管理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领域已取得了巨大的科技进步。其中,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可穿戴设备,在实时跟踪葡萄糖水平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潜力。该文综述了用于体表葡萄糖监测的可穿戴电化学传感器的现状和前景,首先阐述了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传感器有效监测糖尿病的原理;其次讨论了葡萄糖电化学传感机制以及针对不同生物液体的可穿戴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发展演变;最后关注可穿戴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商业化,并讨论了个性化糖尿病管理的关键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可穿戴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电动汽车信息感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19
作者 张艳辉 徐坤 +2 位作者 郑春花 冯伟 徐国卿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4-805,共12页
智能电动汽车是一类特殊的移动智能机器人,能够改变人类生活品质、时空价值和文化融合。主要介绍了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历程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展水平和核心技术;重点讨论了智能电动汽车车-路感知、智能充电桩和电池管理系统等智能电... 智能电动汽车是一类特殊的移动智能机器人,能够改变人类生活品质、时空价值和文化融合。主要介绍了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历程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展水平和核心技术;重点讨论了智能电动汽车车-路感知、智能充电桩和电池管理系统等智能电动汽车主要研究热点,分析了传感技术、数据融合算法、控制算法和通信技术等智能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现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智能传感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智能感知将彻底改变传统机器视觉技术在底层特征上的模式识别。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化过程中也需解决人性、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法律和道德等问题。总之,智能电动汽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改变人类的时空观念,也必将对交通运输业产生深远且革命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动汽车 信息感知 传感器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尺度城市热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以深圳市罗湖区为例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李洪忠 陈劲松 +1 位作者 韩宇 张彦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22-1631,共10页
城市热环境状况是衡量城市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居民健康状况,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人口、经济、产业、建筑等为代表的的社会因素是影响城市热环境的主要驱动力因素之一,然而目前相关研究仍主... 城市热环境状况是衡量城市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居民健康状况,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人口、经济、产业、建筑等为代表的的社会因素是影响城市热环境的主要驱动力因素之一,然而目前相关研究仍主要集中在宏观尺度。以Landsat-8 TIRS为数据源,以深圳市罗湖区为研究区,研究微观尺度多种社会因素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机制,揭示城市内部空间热环境的成因。首先,通过计算热岛强度与热岛比例指数分析罗湖区热环境空间分布;然后,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微观街区尺度建设用地比率、绿地比率、毛容积率、人口密度等自然、社会因素与城市热环境的相关性;最后,基于统计直方图分析具有不同人文功能属性建设用地对城市地表热环境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罗湖全区的生态用地比例较高,热环境状况总体较好,然而由于生态用地分布极不均匀,建成区内的部分区域热岛比例指数较高,城市热岛效应较严重;在微观街区尺度,4种指标与热岛比例指数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绿地覆盖率(?0.91)、毛容积率(0.76)、人口密度(0.67)、建设用地比率(0.64);对7种具有人文功能属性的土地利用类型,其对地表热环境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物流仓储用地、交通设施、工业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公共管理与服务、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研究成果不仅能为快速发展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也对城市热环境管理和城市热岛效应减缓措施的提出与施行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环境 LANDSAT 8 热岛比例指数 微观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