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栉孔扇贝不同种群杂交效果的初步研究 Ⅰ.中国种群与俄罗斯种群的杂交 被引量:40
1
作者 刘小林 常亚青 +5 位作者 相建海 李富花 宋坚 丁君 董波 刘宪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3-99,共7页
对两个不同地理种群的栉孔扇贝的3个群体——俄罗斯种群(R)、中国种群野生群体(CW)和养殖群体(CC)及其3个杂交组合F1代生长发育各组合40~50只进行了3次测定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壳长、壳宽、壳高、活体重4个生长发育指标上均表现不同... 对两个不同地理种群的栉孔扇贝的3个群体——俄罗斯种群(R)、中国种群野生群体(CW)和养殖群体(CC)及其3个杂交组合F1代生长发育各组合40~50只进行了3次测定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壳长、壳宽、壳高、活体重4个生长发育指标上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2月龄时CW×R杂交效果最好;3月龄时3个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均较大,但差异不显著;4月龄时各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明显,尤其是活体重的杂种优势突出,以R×CC杂交效果最好;3个亲本群体各个性状的测定性能表现在2,3月龄以俄罗斯种群较好,4月龄以中国养殖群体较好.中国种群2月龄野生群体较养殖群体生长发育快,3月龄时其生长发育差异不显著,4月龄养殖群体生长发育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生长发育 种群 杂种优势 壳高 壳宽 活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牙鲆出血症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28
2
作者 莫照兰 茅云翔 +2 位作者 陈师勇 张振冬 张培军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12-17,共6页
从患出血症养殖牙鲆分离到一株病原菌M 4 ,革兰氏阴性 ,杆状 ,有极生和侧生鞭毛 ,能运动 ,菌落半透明。进行了常规生理生化和BIOLOG GN细菌鉴定系统测试 ,结果表明菌株M 4与V .carchariae的表型特征非常相似。为了进一步确定M 4的分类... 从患出血症养殖牙鲆分离到一株病原菌M 4 ,革兰氏阴性 ,杆状 ,有极生和侧生鞭毛 ,能运动 ,菌落半透明。进行了常规生理生化和BIOLOG GN细菌鉴定系统测试 ,结果表明菌株M 4与V .carchariae的表型特征非常相似。为了进一步确定M 4的分类学地位 ,测定了其 16SrRNA基因序列 ,分析了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 ,构建了系统发生树 ,结果表明菌株M 4与V .carchariae的亲缘关系最近。综合上述结果 ,菌株M 4可鉴定为Vibirocarchari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PING 16SrRNA基因序列 系统发育学分析 鉴定 分子生物学 出血症 病原菌M4 Vibiro carcharia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不同种群杂交效果的研究 Ⅱ.中国种群和俄罗斯种群及其杂种F_1中期生长发育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小林 常亚青 +3 位作者 相建海 李富花 刘宪杰 BROVKINA Elena Pavlovna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5-140,共6页
在对栉孔扇贝中国养殖种群(CC)、中国野生种群(CW)和俄罗斯种群(RW)及其3种杂交种群早期(2,3,4月龄)生长发育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各种群的中期(6,8,10,12月龄)生长发育测定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个亲本群体各个性状的中期生长性能... 在对栉孔扇贝中国养殖种群(CC)、中国野生种群(CW)和俄罗斯种群(RW)及其3种杂交种群早期(2,3,4月龄)生长发育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各种群的中期(6,8,10,12月龄)生长发育测定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个亲本群体各个性状的中期生长性能表现以中国养殖种群最好;3个杂交组合的杂种群体各个性状的中期生长性能均高于纯种亲本种群,杂种优势均较大,其范围在3%~52%,以CC♀×RW♂杂交效果最好;壳长、壳宽、壳高、活体重在4个生长发育指标中期的4个阶段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杂种优势在性状间存在明显差别,体重的杂种优势远大于壳宽、壳长和壳高的,变化趋势为体重大于壳宽,壳宽大于壳长,壳长大于壳高;季节性变化因素对栉孔扇贝各个性状的生长速度影响非常大,6~8月龄处于冬季最寒冷的时间(11月份至翌年3月份),扇贝越冬期间仅能维持生命,生长率接近于0,温暖季节如6月龄(11月)以前和8月龄(3月份)以后各性状的生长速度提高幅度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种群 杂交 中期生长发育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RAPD技术对我国栉孔扇贝野生种群与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46
4
作者 宋林生 李俊强 +4 位作者 李红蕾 崔朝霞 李成华 胥炜 常亚青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7期83-86,共4页
利用RAPD技术对我国栉孔扇贝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分化进行了研究。在对 2 0个野生栉孔扇贝和 2 0个养殖栉孔扇贝的基因组DNA的检测中 ,2 0个 1 0碱基的随机引物共扩增出 1 5 3条清晰可分辨的DNA片段 ,片段的长度为 2 0 0~... 利用RAPD技术对我国栉孔扇贝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分化进行了研究。在对 2 0个野生栉孔扇贝和 2 0个养殖栉孔扇贝的基因组DNA的检测中 ,2 0个 1 0碱基的随机引物共扩增出 1 5 3条清晰可分辨的DNA片段 ,片段的长度为 2 0 0~3 0 0 0bp其中多态性片段分别为 1 1 6和 1 1 2条 ,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 75 82 %和 73 47% ,杂合度分别为 0 2 7和 0 2 6。根据基因频率计算出两个群体的近交系数为 0 0 0 1 2 9,遗传距离为 0 0 2 8。栉孔扇贝野生种群的多态位点比例和杂合度处于较高水平 ,说明我国栉孔扇贝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 ,种质资源尚处于较好状态 ,应制定相应的渔业生产和管理措施加以保护。养殖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和杂合度都低于野生种群 ,这与人工累代养殖过程中 ,群体较小 ,近交机会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种群 养殖群体 遗传分化 栉孔扇贝 遗传结构 RAPD 人工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球藻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王长海 李叙风 +2 位作者 鞠宝 欧阳藩 周百成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9-85,共7页
紫球藻是一种有较大经济价值的海洋单细胞红藻,其生长过程中合成的藻红蛋白、高不饱和脂肪酸和紫球藻多糖等多种生物活性产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及较大的潜在市场。国外有关学者已经对紫球藻进行了相关的开发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 紫球藻是一种有较大经济价值的海洋单细胞红藻,其生长过程中合成的藻红蛋白、高不饱和脂肪酸和紫球藻多糖等多种生物活性产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及较大的潜在市场。国外有关学者已经对紫球藻进行了相关的开发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紫球藻的生物学和培养特性、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等相关问题,以期引起国内有关学者对紫球藻的研究和开发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球藻 藻红蛋白 高不饱和脂肪酸 紫球藻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理种群文蛤的营养成分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张安国 李太武 +1 位作者 苏秀榕 刘保忠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9-81,共3页
对辽宁、山东、江苏、广西4个不同地理种群文蛤的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以山东文蛤种群最高(56.07%);粗脂肪和水分以及多糖含量以广西文蛤种群最高,分别为6.78%、7.00%、16.95%;灰分含量以江苏文蛤种群最高(19.7... 对辽宁、山东、江苏、广西4个不同地理种群文蛤的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以山东文蛤种群最高(56.07%);粗脂肪和水分以及多糖含量以广西文蛤种群最高,分别为6.78%、7.00%、16.95%;灰分含量以江苏文蛤种群最高(19.79%)。氨基酸的组成非常全面,各地理种群文蛤干物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由大到小的变化顺序依次为广西(38.18%)、江苏(37.43%)、辽宁(37.38%)、山东(37.05%);各种群氨基酸总量由大到小的变化顺序为广西(495.815 mg/g)、江苏(495.305 mg/g)、山东(467.548 mg/g)、辽宁(463.752 mg/g)。呈鲜味的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呈甘味的甘氨酸和丙氨酸以及与甘味有关的脯氨酸和丝氨酸等6种氨基酸的含量较高,变化范围在209.8 mg/g^218.5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氨基酸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不同种群杂交效果 Ⅲ.中国种群与俄罗斯种群及其杂种1~2龄的生长发育 被引量:12
7
作者 常亚青 刘小林 +2 位作者 相建海 宋林生 刘宪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4-120,共7页
在对栉孔扇贝中国养殖种群(CC)、中国野生种群(CW)与俄罗斯种群(RW)及其杂交种群早期(2,3,4月龄)和中期(6,8,10,12月龄)生长发育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各种群的1~2龄(14,16,19,2l,24月龄)生长发育测定比较研究.... 在对栉孔扇贝中国养殖种群(CC)、中国野生种群(CW)与俄罗斯种群(RW)及其杂交种群早期(2,3,4月龄)和中期(6,8,10,12月龄)生长发育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各种群的1~2龄(14,16,19,2l,24月龄)生长发育测定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个亲本群体各个性状的后期生长性能表现以中国养殖种群最好;2个杂交组合CC雌(♀)×RW雄(♂)和CW雌(♀)×RW雄(♂)的杂种群体各个性状的后期生长性能均高于纯种亲本种群,杂种优势均较大,其范围在3.16%~37.18%之间,以CC雌(♀)×RW雄(♂)杂交效果最好,是理想的杂交组合;壳长、壳宽、壳高、活体重4个生长发育指标在后期各个阶段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杂种优势在性状问存在明显差别,体重的杂种优势远大于壳宽、壳长和壳高,变化趋势为体重大于壳宽大于壳长大于壳高;栉孔扇贝各个性状的生长率受生长发育季节的影响较大,12~16月龄生长迅速,到16月龄(11月份)生长速度达到高峰,到下一年度的2月下旬(19月龄)几乎没有增长,仅能维持生命,开春以后增长也不大,这说明,栉孔扇贝在来年秋季完成了强度生长,是水产养殖的最佳收获时节,应当尽量避免跨越第二个冬季,以减少越冬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种群 杂交 后期生长发育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胆蛋白的研究概况(Ⅰ)——藻胆蛋白的种类与组成 被引量:41
8
作者 王广策 邓田 曾呈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2-25,共4页
关键词 蓝藻 藻胆蛋白 种类 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类组织培养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郎刚华 王勇 +1 位作者 刘万顺 徐怀恕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5-18,共4页
关键词 贝类 组织培养 细胞培养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T-SSR分子标记在水生动物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琼 刘小林 +4 位作者 李喜莲 薛姝雯 辛静静 黄皓 相建海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02-306,共5页
关键词 EST—SSR 水生动物 遗传育种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雄牙鲆不同组织中溶菌酶比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宏田 徐永立 张培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7-8,共2页
关键词 溶菌酶 比活性 假雄牙鲆 非特异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鲈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及其在LPS和病毒刺激下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邱丽华 宋林生 +3 位作者 蔡中华 吴龙涛 胥炜 江世贵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81-86,共6页
采用同源克隆和锚定PCR技术,从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中克隆到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DNA的全序列。花鲈TNFα的cDNA全长990bp,3′非编码区域(UTR)为192bp,5′UTR为72bp,开放阅读框(ORF)为723bp,... 采用同源克隆和锚定PCR技术,从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中克隆到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DNA的全序列。花鲈TNFα的cDNA全长990bp,3′非编码区域(UTR)为192bp,5′UTR为72bp,开放阅读框(ORF)为723bp,可编码241个氨基酸,分子量大约为26kDa。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序列与其他鱼类甚至哺乳动物的TNFα基因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并含有TNF家族的签名序列(signature)。同时,利用RT—PCR技术,对不同刺激下该基因在鱼体内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TNFα基因在未受刺激鱼体的头肾和脾脏中有明显的表达。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虹彩病毒(Iridovirus)都可以诱导TNFα基因高水平的表达,但是在不同组织内的表达存在差异。LPS刺激后表达较强的组织是头肾和睥脏,而病毒感染后TNFα在盱脏中的表达较强。研究结果表明花鲈TNFα基因存在组成型和诱导型两种表达调控机制,在抵御病原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 TNFΑ基因 LPS 刺激 肿瘤坏死因子 RT—PCR技术 组织内 花鲈 鱼体 虹彩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类等无脊椎动物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晔 苏秀榕 +1 位作者 李太武 宋林生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40-43,共4页
关键词 抗菌肽 分离提取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碘酸钠和戊二醛交联法构建的R-藻红蛋白-C-藻蓝蛋白交联物能量传递效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广策 马圣媛 曾呈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3-277,共5页
从单细胞蓝藻钝顶螺旋藻中纯化C 藻蓝蛋白 ,从海洋红藻多管藻纯化R 藻红蛋白 .分别用高碘酸钠氧化法和戊二醛法将二者共价连接为R 藻红蛋白 C 藻蓝蛋白交联物 ,再用SephadexG 2 0 0柱层析纯化 .光谱分析表明 ,用两种方法构建的共价交... 从单细胞蓝藻钝顶螺旋藻中纯化C 藻蓝蛋白 ,从海洋红藻多管藻纯化R 藻红蛋白 .分别用高碘酸钠氧化法和戊二醛法将二者共价连接为R 藻红蛋白 C 藻蓝蛋白交联物 ,再用SephadexG 2 0 0柱层析纯化 .光谱分析表明 ,用两种方法构建的共价交联物都可以将激发能从R 藻红蛋白传递到C 藻蓝蛋白 .二者相比 ,高碘酸钠氧化法构建的共价交联物的能量传递效率更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藻红蛋白 C-藻蓝蛋白 高碘酸钠氧化交联法 戊二醛交联法 共价交联物 光谱分析 传能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夷扇贝面盘幼虫细菌性疾病的病原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高蓉 宋林生 +4 位作者 常亚青 陈军 张恩鹏 朱玲 王玲玲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2,共4页
从发生下沉死亡的虾夷扇贝面盘幼虫中分离到3株细菌X1,X2,X3,经过人工感染试验证实,3株细菌均对虾夷扇贝面盘幼虫具有致病性。应用PCR技术扩增16S 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并对其序列进行测定,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这3株细菌分别与交替单胞... 从发生下沉死亡的虾夷扇贝面盘幼虫中分离到3株细菌X1,X2,X3,经过人工感染试验证实,3株细菌均对虾夷扇贝面盘幼虫具有致病性。应用PCR技术扩增16S 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并对其序列进行测定,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这3株细菌分别与交替单胞菌属、冰居壶属和假交替单胞菌属的菌株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相似性均超过98%。10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株细菌对菌必治均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病原 16S RRNA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要经济贝类选择育种及遗传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小林 相建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20,共6页
重要经济动植物家养化已经有了 10000年左右的历史,它们在生长、产量、抗病性和其他特性方面的改良已达到惊人的程度,这主要归功于选择育种技术.
关键词 贝类 育种 遗传力 选择育种 贝类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血淋巴抗菌肽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晔 苏秀榕 +2 位作者 李太武 宋林生 黄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70,共4页
一定浓度的大肠杆菌可诱导杂色鲍产生抗菌肽,不同诱导时间所产生的抗菌肽抑菌活性不同。研究结果显示诱导时间以8h为最佳,这类抗菌肽具有热稳定性、耐酸、不溶血、没有凝血活性,利用12.5%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抗菌肽的分子量在3000... 一定浓度的大肠杆菌可诱导杂色鲍产生抗菌肽,不同诱导时间所产生的抗菌肽抑菌活性不同。研究结果显示诱导时间以8h为最佳,这类抗菌肽具有热稳定性、耐酸、不溶血、没有凝血活性,利用12.5%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抗菌肽的分子量在3000~6000D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鲍 血淋巴 抗菌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FLP技术的凡纳滨对虾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薛姝雯 刘小林 +3 位作者 李喜莲 张琼 黄皓 相建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3-48,共6页
【目的】对凡纳滨对虾(Lito penaeus vannamei)人工繁育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获得家系间和家系内的差异,为凡纳滨对虾遗传育种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抽查的凡纳滨对虾35个家系共计350个样品进行遗... 【目的】对凡纳滨对虾(Lito penaeus vannamei)人工繁育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获得家系间和家系内的差异,为凡纳滨对虾遗传育种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抽查的凡纳滨对虾35个家系共计350个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统计多态性条带,应用Popgene Version 1.31、Arlequin Version 3.1、Mega 3.1软件,计算各家系的Shannon指数、遗传分化系数Fst及基因流Nm等遗传参数,采用UPGMA法,根据Nei’s遗传距离绘制家系间的聚类分析图。【结果】筛选的10对选择性引物共扩增出312个可用于分析的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62个,占总标记数的51.92%;凡纳滨对虾各个家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和Shannon指数分别为12.50%~32.69%和0.0683~0.1817。所有家系中,有36.38%的变异存在于家系间,有63.62%的变异为家系内的遗传变异,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3638,基因流Nm为0.9372。【结论】凡纳滨对虾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具备一定的选择潜力,在传代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遗传体系,可以根据亲缘关系,选择利用其中的个体作为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AFLP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水养殖鱼类生物技术的前景展望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勇 张培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25,46,共4页
关键词 中国 海水养殖鱼类 生物技术 研究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生化信号物质对双壳类催产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洪军 相建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5-38,共4页
采用个体注射的方法,研究不同的信号物质(五羟色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T-氨基丁酸GABA、溴化乙酰胆碱)对双壳类催产的效应。结果表明:所选用的六种物质中,只有五羟色胺能有效地诱导菲律宾蛤仔(Rudita... 采用个体注射的方法,研究不同的信号物质(五羟色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T-氨基丁酸GABA、溴化乙酰胆碱)对双壳类催产的效应。结果表明:所选用的六种物质中,只有五羟色胺能有效地诱导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贻贝(Mytilus edulis)的精卵排放。五羟色胺作用的有效浓度范围为10-3~10-7mol/L,最佳作用浓度为10-4mol/L。五羟色胺诱导的精卵排放具有作用潜伏期短(绝大部分在 30min以内)、同步性高的特点,为贝 类配子的人工操作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信号物质 五羟色胺 双壳类 催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