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月球资源勘查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
1
作者 刘建忠 张圣 +2 位作者 欧阳自远 朱凯 曾学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月球原位资源利用可以有效降低月球科研站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并提高其自主性,而资源勘查是资源利用的第一步。月面资源勘查是指通过地质、物探、化探、钻探施工,对月球矿产进行系统勘查,查明矿体形态、规模、产状和品位变化情况,以及... 月球原位资源利用可以有效降低月球科研站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并提高其自主性,而资源勘查是资源利用的第一步。月面资源勘查是指通过地质、物探、化探、钻探施工,对月球矿产进行系统勘查,查明矿体形态、规模、产状和品位变化情况,以及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质量等参数,计算资源储量并制定开发方案。根据月球资源勘查的研究现状,梳理了目前存在的四个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①月球关键矿产资源如何厘定;②月球成矿物质形成及演化规律尚不明确;③缺少月面资源工艺矿物学相关数据;④尚未有月面资源勘查规范。这四个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推动月面资源勘查的发展,为月面原位资源利用的经济和技术可行性评估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 月球原位资源利用 资源勘查 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经济和技术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与行星科学多模态大模型的概念及应用初探
2
作者 雷丹泓 刘建忠 +4 位作者 朱凯 刘敬稳 任曼 张圣 张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3-351,共9页
自2022年底一系列大型语言模型(大模型)发布以来,以大模型为研究热点的新一代人工智能、(AI)技术在各行各业引起高度重视,随即出现的专业大模型更将重塑千行百业。月球与行星科学领域作为科学技术前沿的代表,建立该领域的专业大模型是... 自2022年底一系列大型语言模型(大模型)发布以来,以大模型为研究热点的新一代人工智能、(AI)技术在各行各业引起高度重视,随即出现的专业大模型更将重塑千行百业。月球与行星科学领域作为科学技术前沿的代表,建立该领域的专业大模型是今后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多模态大模型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月球与行星科学多模态大模型的概念,并从其定义、设计及应用场景等细节展开详细阐述和讨论。模型旨在帮助更多人认识月球并了解月球,同时协助更多学者处理并分析月球与行星数据,促进挖掘月球与行星大数据间的隐式或非线性关系,主动发现并解决未知科学问题,率先推动大数据驱动科学发现这一新的研究范式在行星科学领域落地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与行星科学 多模态大模型 大数据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问二号任务目标小行星(469219)Kamo‘oalewa的自转特征与表面热环境
3
作者 应佳峻 季江徽 +3 位作者 姜浩轩 谭东杰 胡寿村 包纲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6-748,共13页
详细分析了近地小行星Kamo‘oalewa的轨道特征、自转参数以及与地球的相对运动,通过对光变曲线的拟合,初步确定了该小行星自转轴的指向(λ=67.9°±3.1°,β=-46.0°±10.6°).模拟未来天问二号空间任务对该小... 详细分析了近地小行星Kamo‘oalewa的轨道特征、自转参数以及与地球的相对运动,通过对光变曲线的拟合,初步确定了该小行星自转轴的指向(λ=67.9°±3.1°,β=-46.0°±10.6°).模拟未来天问二号空间任务对该小行星的探测过程,得到了探测器在接近小行星过程中可能观测到的视星等级的变化情况.利用先进热物理模型(ATPM),对Kamo‘oalewa的表面温度分布进行详细分析,揭示该小行星在不同热惯量条件下的详细温度分布特征.基于分析对未来深入研究该天体的路径进行了展望,强调高分辨率探测设备及长期观测数据对提高小行星旋转特性和轨道参数精度的重要意义.天问二号任务的顺利实施将为进一步揭示小行星的起源与演化历史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小行星 469219 Kamo‘oalewa(2016 HO3) 自转参数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同位素在行星科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智 许英奎 +3 位作者 朱丹 李世杰 李雄耀 刘建忠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3-283,共11页
近年来有关太阳系天体中等挥发性元素的研究掀起了一波浪潮。锌作为中等挥发性元素,其稳定同位素对于高温挥发过程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因此,在行星科学领域锌同位素逐渐成为研究星云和行星演化的一个理想工具。本文系统地归纳了各类陨... 近年来有关太阳系天体中等挥发性元素的研究掀起了一波浪潮。锌作为中等挥发性元素,其稳定同位素对于高温挥发过程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因此,在行星科学领域锌同位素逐渐成为研究星云和行星演化的一个理想工具。本文系统地归纳了各类陨石和行星天体储库的锌同位素组成,并对不同种类的陨石以及地外样品(碳质球粒陨石、普通球粒陨石、顽火辉石球粒陨石、橄辉无球粒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月球陨石和Apollo样品、火星陨石、灶神星陨石等)中的锌稳定同位素研究内容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主要包括不同陨石和行星锌同位素组成的控制因素以及锌同位素对太阳系内星云过程和行星过程的指示;同时,简要论述了锌同位素在太阳系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的分馏机制,并立足目前的研究基础,探讨锌同位素在行星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景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同位素 陨石 挥发性元素 太阳系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小行星311P/PANSTARRS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5
作者 辛瑛琦 史建春 +1 位作者 马月华 陈媛媛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102,共16页
311P/PANSTARRS是一颗活动小行星,具有小行星和彗星的双重特征,是中国``天问二号'的探测目标之一.311P/PANSTARRS直径较小,约为400 m,非引力效应可能会对其长期动力学演化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假定不同表面组分,研究了Yarkovsky效应... 311P/PANSTARRS是一颗活动小行星,具有小行星和彗星的双重特征,是中国``天问二号'的探测目标之一.311P/PANSTARRS直径较小,约为400 m,非引力效应可能会对其长期动力学演化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假定不同表面组分,研究了Yarkovsky效应对311P/PANSTARRS轨道演化的影响,讨论了密近交汇、非破坏性碰撞和YORP(Yarkovsky-O'Keefe-Radzievskii-Paddack)效应等非引力效应,计算了小行星与大行星密近交汇及碰撞概率,估计了311P/PANSTARRS达到自转周期分裂极限的时标.模拟结果显示与纯引力模型相比,Yarkovsky效应可能会加快311P/PANSTARRS离开当前共振区域,大约在10Myr以后311P/PANSTARRS会离开当前所在共振带,在表面覆盖风化层的情况下有机会通过v6长期共振成为越火小行星;在考虑YORP效应的情况下,311P/PANSTARRS在2 Myr时标内可达到自转周期分裂极限;在考虑Yarkovsky效应及YORP效应等因素的情况下,311P/PANSTARRS在10 Myr时标内仍可保持其动力学稳定性,且YORP效应不会显著影响其半长径偏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力学 方法:统计 行星和卫星:动力学演化和稳定性 矮行星 小行星:个别:311P/PANSTAR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小行星轨道误差的统计分析
6
作者 王秀海 胡寿村 赵海斌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69,共11页
精确确定近地小行星轨道是近地天体监测预警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然而由于观测弧长、观测精度以及力模型的制约,不同目标存在不同的轨道误差,基于JPL(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小天体数据库中3万多颗近地小行星的轨道数据,对其轨道根... 精确确定近地小行星轨道是近地天体监测预警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然而由于观测弧长、观测精度以及力模型的制约,不同目标存在不同的轨道误差,基于JPL(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小天体数据库中3万多颗近地小行星的轨道数据,对其轨道根数误差开展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近地小行星轨道半长径误差存在双峰分布现象,且产生的原因与观测弧段的分布有关。研究了半长径误差与观测弧长的关系,得到了拟合优度达0.90的回归方程,进一步将绝对星等参数考虑在内,采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训练方法对观测始末时间跨度、轨道周期、绝对星等。半长径误差搭建了参数训练网络,该方法使得拟合优度进一步提升至0.96,能够快速合理地对近地小行星半长径误差进行评估。此外,对比了观测弧长对半长径误差、偏心率误差、倾角误差的影响,发现3者随观测弧长增加的改进程度存在差异,最后,还对比分析了半长径与轨道倾角误差分布随轨道倾角的变化,发现倾角误差分布特征与观测精度的选择效应有关。这些统计分析工作有助于增加对近地小行星轨道误差分布规律的认识,为进一步改进近地小行星轨道精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天体:近地小行星 天体力学:轨道误差 方法: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ICP-MS 测定岩石标准物质的钒同位素组成
7
作者 徐丽怡 于慧敏 +1 位作者 丁昕 黄方 《岩矿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4,共12页
随着分析方法的发展和分析精度的提升,钒同位素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各种地质过程研究。为了确保钒同位素分析测试过程中,可以有效地监控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度,方便国际各实验室之间的数据对比,同时考虑到早期国际上常用美国地质调查局(US... 随着分析方法的发展和分析精度的提升,钒同位素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各种地质过程研究。为了确保钒同位素分析测试过程中,可以有效地监控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度,方便国际各实验室之间的数据对比,同时考虑到早期国际上常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标准物质面临着库存不足等问题,本文采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测定了一系列国际地质标准物质和国家地质标准物质的钒同位素组成,δ51V值的测试精度优于0.08‰。本文选取的标准物质主要来自日本地质调查局(GSJ)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IGGE),包括一个安山岩(JA-1),三个玄武岩(JB-3、JB-1b和GBW07105),一个辉长岩(JGb-1),一个辉绿岩(GBW07123)以及一个土壤(GBW07454),钒含量范围为77~635μg/g,涵盖了目前大部分火成岩和部分土壤等天然样品含量的范围。这些标准物质除了土壤GBW07454,其他标准物质的钒同位素组成未曾被报道。经测量表明,辉长岩标准物质JGb-1具有最高δ51V值,为−1.05‰±0.08‰,安山岩标准物质JA-1具有最低δ51V值,为−0.34‰±0.06‰,其余标准物质的δ51V值变化范围为−0.72‰~−0.81‰,均落在MORB范围内。本文对这些标准物质钒同位素组成的报道,丰富了钒同位素研究的标准物质数据库,有助于未来在更多领域开展钒同位素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同位素 火成岩 MC-ICP-MS 标准物质 高精度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同位素天体化学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得亮 许英奎 +3 位作者 李世杰 朱丹 李雄耀 刘建忠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71,共10页
Cu是中等挥发性元素,也是亲铁元素和强亲硫元素,在星云吸积、核幔分异和冲击熔融等天体演化过程中会发生同位素分馏,在天体化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用于示踪早期太阳系星云和行星的演化过程。本文对天体化学领域的Cu同位素研究现... Cu是中等挥发性元素,也是亲铁元素和强亲硫元素,在星云吸积、核幔分异和冲击熔融等天体演化过程中会发生同位素分馏,在天体化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用于示踪早期太阳系星云和行星的演化过程。本文对天体化学领域的Cu同位素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具体包括:(1)Cu的天体化学性质;(2)基于MC-ICP-MS的Cu同位素分析方法,化学前处理流程和仪器质量歧视校正方法;(3)主要天体储库(陨石、地球和月球)的Cu同位素组成;(4)可能导致储库间Cu同位素组成差异的过程,包括高温挥发、星云混合、行星分异和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5)地幔部分熔融、岩浆分异和洋壳俯冲过程中Cu的迁移机制,以及对这3个过程中Cu同位素变化有限的解释;(6)Cu同位素天体化学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同位素 同位素分馏 陨石 行星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ollo月壤样品二向反射测量数据的光度学分析
9
作者 谷亚亚 杨亚洲 +1 位作者 刘建忠 张莉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8-339,共12页
了解不同观测角度下的月壤光散射特征,不仅可以为月表光谱数据的光度校正或解混提供参考依据,还可以帮助解译月壤物质的化学特性或物理性质. Hapke模型被广泛地应用于月表光度学分析中,但不同研究中所选取的模型参数组合不同,导致得到... 了解不同观测角度下的月壤光散射特征,不仅可以为月表光谱数据的光度校正或解混提供参考依据,还可以帮助解译月壤物质的化学特性或物理性质. Hapke模型被广泛地应用于月表光度学分析中,但不同研究中所选取的模型参数组合不同,导致得到的月壤光度参数存在差异,无法进行直接的对比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月壤光度特性,基于6个不同Apollo月壤样品的二向反射测量数据,选用不同参数组合的Hapke模型进行光度学分析,获取了月海和高地月壤的光度参数.同时,对比了二项勒让德形式相函数与Henyey-Greenstein相函数,以及3参数与5参数Hapke模型在月壤光度学分析中的适用性.分析结果可为月壤光谱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模型选择与后续解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壤光度 相函数 光度参数 观测几何 Hapk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u、Zn同位素在医疗诊断上的应用
10
作者 郭瑞 于慧敏 +2 位作者 张华凤 荚卫东 黄方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9,共15页
过渡金属元素Fe、Cu和Zn是生命活动的关键元素,其同位素有望作为示踪人体疾病的新指标。文章介绍了Fe、Cu、Zn同位素在医学中应用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近年来在医学诊断和代谢方面的应用,其中Fe同位素能有效示踪与Fe代谢相关的疾病;Cu同位... 过渡金属元素Fe、Cu和Zn是生命活动的关键元素,其同位素有望作为示踪人体疾病的新指标。文章介绍了Fe、Cu、Zn同位素在医学中应用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近年来在医学诊断和代谢方面的应用,其中Fe同位素能有效示踪与Fe代谢相关的疾病;Cu同位素在示踪肝病和癌症方面有着重要作用;Zn同位素可作为分泌器官癌症的有效示踪剂。依据现有这三种同位素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对未来的前景提出了展望,希望能进一步推动金属稳定同位素在医学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建立医学诊断中金属稳定同位素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同位素 Cu同位素 Zn同位素 医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带彗星的长期光变曲线
11
作者 梁合 史建春 马月华 《天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5,共14页
主带彗星是指既具有主带小行星的轨道特征,又具有类似彗星的彗发或彗尾的小天体,其活动性是由水冰升华驱动.通过收集最近20多年的主带彗星观测数据,绘制了5颗主带彗星238P/Read、259P/Garradd、313P/Gibbs、324P/La Sagra和358P/PANSTA... 主带彗星是指既具有主带小行星的轨道特征,又具有类似彗星的彗发或彗尾的小天体,其活动性是由水冰升华驱动.通过收集最近20多年的主带彗星观测数据,绘制了5颗主带彗星238P/Read、259P/Garradd、313P/Gibbs、324P/La Sagra和358P/PANSTARRS的长期光变曲线,进而分析了主带彗星的活动性特征.研究发现:(1)238P/Read的活动性比较稳定,其他4颗主带彗星的活动性相较于之前的回归周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衰减;(2)通过比较反映彗星活动性的参数测光年龄PAGE,发现324P/La Sagra在2010年的活动性最强,313P/Gibbs在2014年的活动性最弱;(3)313P/Gibbs在2020年回归周期出现了明显的非近日点活动性.(4)主带彗星的活动性开始和结束时对应的时间和日心距相对于过近日点时间和日心距具有不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测量 方法:观测 技术:测光 彗星:个别:238P/Read 259P/Garradd 313P/Gibbs 324P/La Sagra 358P/PANSTAR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小行星极短弧定轨的进化算法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鑫冉 赵海斌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02-911,共10页
近地小行星的巡天项目不断涌现,得到了海量的观测数据.而巡天观测方式使获得的数据弧段过短,传统方法在定轨和识别上存在极大困难,加之短弧定轨问题本身的病态性,如何有效利用这些短弧数据对于发现、监测和评估小行星的威胁具有重要意义... 近地小行星的巡天项目不断涌现,得到了海量的观测数据.而巡天观测方式使获得的数据弧段过短,传统方法在定轨和识别上存在极大困难,加之短弧定轨问题本身的病态性,如何有效利用这些短弧数据对于发现、监测和评估小行星的威胁具有重要意义.在进化算法下构建极短弧定轨的计算框架,选用三变量的(a, e, M)优选法,保持维数较低的同时,使优化结果不再依赖观测量.采用参数较少、操作简便的差分进化算法,利用不同偏心率小行星的轨道模拟数据进行试验,对获得的最优解及其分布聚集区域进行分析,大偏心率轨道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会对算法搜索的灵敏度产生影响,需缩小搜索空间以提高搜索能力.结果表明算法在小偏心率问题中表现较好,可以得到有效结果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信息,大偏心率问题在传统方法失效的情况下,虽然最优解在整体分布中并不明显,但分布仍包含真实解,可结合分布密度和适值大小进行分析.未来需要对大偏心率问题作进一步研究,考虑其观测位置和观测时刻对算法产生的影响,分类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小行星 初轨计算 极短弧定轨 进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行星表面有机物的红外光谱探测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红 周传娇 +4 位作者 李雄耀 刘建忠 莫冰 于雯 曾小家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小行星的有机物记录了太阳系早期有机物的形成发展历史,为地球早期生命前体出现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于研究生命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分析了小行星表面可能存在的有机物成分、种类及其赋存状态,利用红外光谱开展地面模... 小行星的有机物记录了太阳系早期有机物的形成发展历史,为地球早期生命前体出现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于研究生命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分析了小行星表面可能存在的有机物成分、种类及其赋存状态,利用红外光谱开展地面模拟实验,探讨有机物的红外光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有机物的红外光谱特征与其类型、结构、温度和压力等有关。研究确定了小行星表面主要有机物的红外光谱识别标志,初步提出了小行星有机物红外光谱探测仪器的基本指标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行星 有机物 红外光谱 探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镁质斜长岩陨石NWA 8599的岩相学与矿物化学研究
14
作者 张真光 张浪 +2 位作者 杜天然 赵凯 张爱铖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6-300,共15页
Northwest Africa(NWA)8599是一块发现于西北非地区的月球角砾岩陨石。岩相学观察和矿物化学分析结果表明,NWA 8599是一块细粒且富含橄榄石的镁质斜长苏长质角砾岩陨石,含有大量矿物碎屑(主要有橄榄石、辉石、已转变为熔长石的钙长石及... Northwest Africa(NWA)8599是一块发现于西北非地区的月球角砾岩陨石。岩相学观察和矿物化学分析结果表明,NWA 8599是一块细粒且富含橄榄石的镁质斜长苏长质角砾岩陨石,含有大量矿物碎屑(主要有橄榄石、辉石、已转变为熔长石的钙长石及少量氧化物矿物)和少量镁质斜长岩岩屑(长石丰度>90 vol%)。作者在NWA 8599中观察到一块粗粒高镁橄榄石碎屑(Fo=84~87);该高镁橄榄石碎屑与高镁辉石(Mg^(#)=85~89)和镁钛矿(Mg^(#)=52~54)共生,其中镁钛矿是在月球样品中的首次报道。橄榄石中钙含量及辉石温压计分析结果表明高镁矿物组合可能源于深部月壳的高镁岩石。NWA 8599中镁质斜长岩岩屑呈现较大的模式丰度和粒度变化,暗示了月球镁质斜长岩的多样性,它们可能是月幔翻转过程中深部富镁熔体不同程度混染月壳亚铁斜长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钛矿 Northwest Africa 8599 镁质斜长岩 月球陨石 月球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中国同位素效应理论和计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耘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87-1303,共17页
近十年来,国内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理论解释已普遍达到了量子化学水平。基于精密的量子化学从头或第一性原理,研究者们开始了平衡和动力学分馏系数的计算。在同位素的分析测试、野外观察、理论和计算四个方向上,国内在理论和计算方向... 近十年来,国内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理论解释已普遍达到了量子化学水平。基于精密的量子化学从头或第一性原理,研究者们开始了平衡和动力学分馏系数的计算。在同位素的分析测试、野外观察、理论和计算四个方向上,国内在理论和计算方向的发展可能还算最好的,整体处于国际第一方阵的地位。国内学者率先发展了超冷体系同位素分馏、含压力效应的同位素分馏、同位素的浓度效应、团簇同位素、微小同位素异常、热梯度下同位素扩散效应、高温重复过程等方向的同位素理论和计算方法,也发展了针对固-液两相同位素分馏的可变体积的分子簇(VVCM)计算新方法、针对重金属同位素固相体系的含核体积效应处理的方法,以及针对熔体中同位素扩散的动力学分馏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同时,还为大量不同的非传统(金属)同位素体系,提供了大量的平衡分馏系数,为这些同位素体系的日后深入应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是,在这些成果中,真正由我国学者首先提出的原始概念、模型、体系和方法还很少,绝大多数都是对前人(主要是国外同行)提出的理论体系和新兴发展方向的修改和补充。未来我国同位素理论和计算领域应率先使用包含量子场论在内的新一代理论工具,在同位素效应的新方向、新概念的提出和新理论的建立方面,做出更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效应 稳定同位素分馏 理论计算 量子化学 平衡分馏 超冷体系 压力效应 同位素浓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小行星碰撞概率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鑫冉 赵海斌 +3 位作者 唐玉华 于喜双 王秀海 李彬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7-368,共12页
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和危险评估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而小行星碰撞概率则是评估近地小行星威胁程度的关键因素。回顾了近地小行星碰撞概率研究和发展历程,介绍了计算近地小行星碰撞概率的理论框架和主要工具,详细阐述了目前主流的线... 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和危险评估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而小行星碰撞概率则是评估近地小行星威胁程度的关键因素。回顾了近地小行星碰撞概率研究和发展历程,介绍了计算近地小行星碰撞概率的理论框架和主要工具,详细阐述了目前主流的线性和非线性碰撞概率计算方法,同时梳理了在极短弧资料轨道、非引力效应等特殊条件下近地小行星碰撞概率计算效率和采样完备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基于对上述研究现状的分析,展望了该研究方向的关键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小行星 小行星防御 危险评估 碰撞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小行星发现数目与发现场景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寿村 赵海斌 季江徽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3,共23页
近地小行星是一类可能对地球安全造成潜在威胁的太阳系小天体,目前绝大部分的近地小行星是由地基望远镜发现的,且数目仍在不断增加.为了对我国未来开展近地小行星发现监测提供参考和借鉴,利用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开的数据库对所有近地小行... 近地小行星是一类可能对地球安全造成潜在威胁的太阳系小天体,目前绝大部分的近地小行星是由地基望远镜发现的,且数目仍在不断增加.为了对我国未来开展近地小行星发现监测提供参考和借鉴,利用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开的数据库对所有近地小行星首次发现时刻的观测资料开展了多维度统计分析.发现望远镜探测能力的限制会对近地小行星的发现造成选择效应,导致不同轨道类型近地小行星发现的相对比例逐年变化且与直径有关.另外,结合数值模拟获得的轨道数据,对近地小行星首次发现时的观测场景进行了还原,获得了发现时刻近地小行星位置在不同天球坐标系的分布,分析了其分布特征与季节、测站纬度和小行星直径的依赖关系.最后,通过分析数据定量考察了太阳、月球和银道面对近地小行星发现的影响,发现地基望远镜一般难以发现来自太阳方向90°范围内直径140 m以下的近地小行星,并且随着小行星直径的减小该限制范围也将变大;月光污染对近地小行星发现的影响也非常显著,望月前后几天的观测限制可导致约29%的目标无法被发现,而且分析表明农历上半月发现的目标一般比下半月发现的更难以被跟踪观测;银道面特别是银心方向会对近地小行星发现产生影响,使得黄道面附近存在与季节相关的观测“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天体:近地小行星 巡天 方法:统计 轨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星表面撞击坑统计定年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岳宗玉 邸凯昌 刘建忠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30-1142,共13页
撞击坑统计定年法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得到月球表面撞击坑密度分布的一般规律(即产率函数),然后将其应用到Apollo和Luna任务采样的区域中,得到大于特定直径(常用1 km)的撞击坑密度,然后在该密度和样品的同位素年龄之间建立函数关系(即年代... 撞击坑统计定年法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得到月球表面撞击坑密度分布的一般规律(即产率函数),然后将其应用到Apollo和Luna任务采样的区域中,得到大于特定直径(常用1 km)的撞击坑密度,然后在该密度和样品的同位素年龄之间建立函数关系(即年代函数)。在对没有样品的地质单元进行年龄分析时,首先从遥感影像解译撞击坑,然后根据产率函数求解大于指定直径撞击坑的密度,最后将其代入年代函数中求解该区域的地质年龄。根据其它行星与月球撞击环境的差异等因素,该方法已经推广到其它行星表面地质年龄的研究中。本文详细分析了撞击坑统计定年方法的原理,以及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坑统计定年 月球 类地行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风化对C型小行星的光谱影响研究概述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婷 唐红 +5 位作者 缪秉魁 曾小家 夏志鹏 于雯 周传娇 贺恩成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7-660,共14页
C型小行星主要由硅酸盐矿物和含碳有机质组成,保存了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原始物质,是认识太阳系形成初期的重要物质,对研究水和生命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目前对小行星物质组成的认识主要基于光谱特征分析,但长期的空间风化作用会... C型小行星主要由硅酸盐矿物和含碳有机质组成,保存了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原始物质,是认识太阳系形成初期的重要物质,对研究水和生命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目前对小行星物质组成的认识主要基于光谱特征分析,但长期的空间风化作用会改变小行星表面物质的光谱特征,所以认识小行星的物质组成需要准确厘清空间风化对光谱的影响。随着中国小行星探测工程的推进,迫切需要深入认识C型小行星的光谱特征及对空间风化的响应规律。为此,分析了C型小行星的反射率、水和有机质吸收等光谱特征以及空间风化的影响,提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指出了该研究方向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小行星 光谱 碳质球粒陨石 空间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测站近地小行星地基观测效能评估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冒雨萌 赵海斌 李彬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4-102,共9页
目标的完备性搜索是开展近地小行星预警和防御的前提.为量化评价近地小行星观测效能,提高监测设备使用效率,提出一种综合望远镜参数和测站天文条件的观测效能评估方法.以观测目标信噪比作为检测指标,设定检测条件形成目标检测方法,定义... 目标的完备性搜索是开展近地小行星预警和防御的前提.为量化评价近地小行星观测效能,提高监测设备使用效率,提出一种综合望远镜参数和测站天文条件的观测效能评估方法.以观测目标信噪比作为检测指标,设定检测条件形成目标检测方法,定义评价指标用于评估近地小行星观测效能.再基于近地小行星轨道数据和尺度分布模型,建立近地小行星轨道数据模拟样本库.最后选取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冷湖观测台址,仿真分析近地天体望远镜对直径0.01–30 km近地小行星的观测效能,结果表明:不考虑两观测站年有效观测时间差异,近地天体望远镜在冷湖观测全尺寸模拟样本的效能比在盱眙提高了5.21倍,其中对1 km以上直径目标的观测效能相当,对1 km以下直径目标的观测效能差异开始显现,对0.1 km以下直径目标冷湖优势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远镜 近地小行星 观测效能 方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