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7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生态系统服务与用水效率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1
作者 滕伦 张飞云 +2 位作者 李倩 李建强 马丽娜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6-1567,共12页
基于2005~2020年新疆土地利用和用水量等数据,测算并分析新疆生态系统服务与用水效率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05~2020年新疆食物生产呈明显增加趋势,其他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变化不明显.2005~2020年新疆农业用水效率在0.649以上,且存在... 基于2005~2020年新疆土地利用和用水量等数据,测算并分析新疆生态系统服务与用水效率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05~2020年新疆食物生产呈明显增加趋势,其他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变化不明显.2005~2020年新疆农业用水效率在0.649以上,且存在上升趋势(上升率0.023/a);生态用水效率以0.013/a的速率呈波动下降,且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生活工业用水效率整体较高但变幅较小.2005~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与用水效率的耦合协调度变化明显.其中,食物生产和农业用水效率的耦合协调度以0.057/a的速率上升,到2020年达到高度协调(0.995);但生境质量与生态用水效率的耦合协调度在以0.052/a的速率降低,到2020年达到轻度失调(0.251).表明新疆在农业生产方面水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已经达到了高度协调的状态,但对生态环境用水的关注有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用水效率 耦合协调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流视角下新疆绿洲城市网络格局研究
2
作者 郭佳丽 杜宏茹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332,共10页
各种要素的空间流动不断重塑城市间的联系。相较于单一要素视角下的城市网络研究,多元要素流视角下的城市网络研究能够更加全面地识别城市空间格局,体现出城市网络的地域特征。以新疆为案例区,基于航空、人口、铁路、物流、信息、技术... 各种要素的空间流动不断重塑城市间的联系。相较于单一要素视角下的城市网络研究,多元要素流视角下的城市网络研究能够更加全面地识别城市空间格局,体现出城市网络的地域特征。以新疆为案例区,基于航空、人口、铁路、物流、信息、技术等要素关系数据反映城市间的相互作用,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绿洲城市网络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受绿洲分布格局影响,干旱区城市网络呈现出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单核心引领+扁平化发展”的总体特征。(2)交通流和技术流网络的首位特征更为明显,物流和信息流网络受首位城市的影响较小,城市中心性规模分散,城市间差距较小。(3)物流和信息流网络密度较大,发育成熟,呈现多中心的网络结构,交通流、人流和技术流网络以单中心为主,且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4)加快培育增长极,引导区域网络结构向多中心化转变,加强区域创新互补是绿洲城市高质量发展、城镇体系空间优化的首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要素流 城市网络 流空间 绿洲城市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新疆天山北坡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3
作者 李大强 张飞云 +2 位作者 周红涛 马丽娜 李倩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706-4714,共9页
以新疆天山北坡城市群为研究区域,使用InVEST模型,ArcGIS软件和最小阻力(MCR)模型等方法,对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现状进行分析.依据供需的匹配度和耦合协调度,对生态安全格局进行构建.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呈现显著的空间分布不... 以新疆天山北坡城市群为研究区域,使用InVEST模型,ArcGIS软件和最小阻力(MCR)模型等方法,对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现状进行分析.依据供需的匹配度和耦合协调度,对生态安全格局进行构建.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呈现显著的空间分布不均,山地和绿洲地带成为生态系统服务的核心输出区,人口高度集中的市中心则成为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集中区域.6000m网格尺度上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的信息熵和变异系数值分别达到了1.48和0.41;乡镇尺度上分别为1.44和0.43.由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共同确定946个生态源地,面积达10003.70km^(2),在城市群中西部地区分布密集;生态廊道共2291条,长约22191.89km,呈网状分布;生态节点共151个,障碍点共2082km^(2),主要分布于各城市中心以外的区域.对该区域内723个乡镇及街道依据乡镇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进行分类,共划分出24个生态协调区,55个生态保育区,48个生态改良区,176个生态控制区和420个生态修复区.其中,生态修复区需优先缓解生态压力,实施退耕还林和湿地恢复等生态修复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 生态管理分区 生态安全格局 天山北坡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白山湖湿地植被调查研究
4
作者 周翔 王鹏 +1 位作者 王秋琰 努尔买买提·艾山江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4期73-79,共7页
为了解新疆白山湖湿地的植被分布状况,采用典型区样方调查法对该湿地植被类型、主要植被类型特征、植物区系组成和植物分布区类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参考《中国植物志》和《新疆植物志》分类系统和原则,根据物种优势度将研究区植... 为了解新疆白山湖湿地的植被分布状况,采用典型区样方调查法对该湿地植被类型、主要植被类型特征、植物区系组成和植物分布区类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参考《中国植物志》和《新疆植物志》分类系统和原则,根据物种优势度将研究区植被划分为5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和13个群系,其中沼泽类和水生类群系最能代表该区湿地水生植物特征。本次调查共记录到植物111种,隶属35科81属。按形态结构特征分类:蕨类植物占物种总数的1.8%;被子植物占比98.2%(双子叶植物占比67.9%,单子叶植物占比32.1%)。按植物对水的适应性分类:水生植物28种,占物种总数的25.2%(其中湿生型植物占比35.7%;挺水型植物占比35.7%;沉水型植物占比25.0%;漂浮型植物占比3.6%)。植物区系分析表明单种和寡种科占优势,科和属的地理成分均主要表现为世界广布。本研究为该地区湿地保护管理规划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山湖湿地 植被调查 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 城市湿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补偿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徐海量 樊自立 +2 位作者 禹朴家 张青青 张鹏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75-783,共9页
依据玛纳斯河流域生态功能区划,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影响上,将流域划分为上游山地生态服务区、中游平原绿洲生态收益区和下游荒漠生态受损区。并据此分析了各区主要的生态问题:(1)山区植被退化,林地面积减少,草地质量下降,削... 依据玛纳斯河流域生态功能区划,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影响上,将流域划分为上游山地生态服务区、中游平原绿洲生态收益区和下游荒漠生态受损区。并据此分析了各区主要的生态问题:(1)山区植被退化,林地面积减少,草地质量下降,削弱了山区水资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的功能。(2)绿洲区水资源超负荷利用,地下水过度开采及水质恶化,造成绿洲与沙漠过渡带的土地沙化。(3)荒漠区由于植被破坏,导致沙丘活化,危害农田。根据流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以经济发展支撑流域的生态补偿,采取"抓中间,补两头",以中游绿洲生产提高上游山区的服务功能,补偿下游生态受损的战略思路,并从水资源利用,天然植被保护和防治土地荒漠化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生态补偿重点领域、途径和措施,目的是为流域生态补偿研究提供科学指导,促进绿洲经济发展,实现流域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损益 生态补偿 生态安全 新疆 玛纳斯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的新疆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黄莹 包安明 +2 位作者 刘海隆 冯先伟 杨光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1-266,共6页
以新疆土地资源为研究对象,选取分维倒数、破碎度两个景观格局指数以及沙漠化敏感性、盐渍化敏感性和土壤侵蚀敏感性3个生态系统敏感性指数构建景观类型脆弱度和区域生态脆弱度模型,利用连续覆盖全区的格网进行空间系统采样,生成生态脆... 以新疆土地资源为研究对象,选取分维倒数、破碎度两个景观格局指数以及沙漠化敏感性、盐渍化敏感性和土壤侵蚀敏感性3个生态系统敏感性指数构建景观类型脆弱度和区域生态脆弱度模型,利用连续覆盖全区的格网进行空间系统采样,生成生态脆弱度空间分布图,从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敏感性相结合并利用GIS技术对新疆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定量的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未利用地和农用地的景观脆弱度指数较高,草地、林地其次,建设用地和水域最小;(2)相关分析显示,破碎度、盐渍化敏感性、沙漠化敏感性和土壤侵蚀敏感性与景观类型脆弱性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能较好反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3)区域生态脆弱度的空间格局与研究区实际吻合良好,表现为水平方向上环两大盆地分布,离沙漠腹地距离越近脆弱度越高;垂直方向上生态脆弱度具有随海拔增高坡度变大而增大的趋势;(4)结合研究区实际可知,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结构、水资源等自然因素为新疆的生态环境提供背景基础,而人类活动则是重要的调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指数 生态系统敏感性指数 生态脆弱度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樊自立 叶茂 +3 位作者 徐海量 乔木 张青青 张鹏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3-501,共9页
水在干旱区维护生态和发展经济中起决定性作用,而水资源的形成、转化和消耗,主要取决于大地貌类型。本文以大地貌类型为单元,将玛纳斯河流域划分为3个生态经济功能区;即南部天山草原森林牧林矿产区,对应为径流形成和水源涵养区;中部玛... 水在干旱区维护生态和发展经济中起决定性作用,而水资源的形成、转化和消耗,主要取决于大地貌类型。本文以大地貌类型为单元,将玛纳斯河流域划分为3个生态经济功能区;即南部天山草原森林牧林矿产区,对应为径流形成和水源涵养区;中部玛纳斯河平原农业和城镇绿洲区,对应为径流消耗和转化区;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态保育沙产业区,对应为少流和无流区。在3个一级区划内,再根据中地貌条件、生态系统类型、产业结构及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划分二级区,共分为9个。分别论述了各区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特征,有针对性的提出各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为分区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提出只有把玛纳斯河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经济系统,实行以水资源合理利用为核心,以山区的综合治理为基础,以发展绿洲经济为支撑,以防治荒漠化的扩大为保障,才能使其良性互动,实现和谐和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生态经济 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天山遗产地居民对生态移民的感知及满意度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芳 栾福明 +4 位作者 杨兆萍 熊黑钢 韩芳 时卉 王昭国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53-663,共11页
在遗产地生态移民能否实现生态保护、改善民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多赢是遗产研究者、决策者和居民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法对新疆天山的4个移民社区进行调研,从居民感知和满意度的角度评估移民效果。结果表明:(1)居民... 在遗产地生态移民能否实现生态保护、改善民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多赢是遗产研究者、决策者和居民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法对新疆天山的4个移民社区进行调研,从居民感知和满意度的角度评估移民效果。结果表明:(1)居民对经济、心理正面影响反对率高,社会影响感知存在分歧,环境正面影响赞成率高。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但居民收入、生活质量改善不大,社区归属感弱。(2)居民满意度偏低。(3)不同人口学特征、旅游依存度的居民感知及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从事旅游业的居民收入和满意度最高,旅游富民作用和不足兼有。(4)与定居民族比,游牧民族在移民后生产生活方式变化更大。最后,提出改善居民经济条件,加强其知识、技能培训,社区赋权,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地 生态移民感知 居民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干旱区小流域生态环境调控模式研究——以新疆博斯腾湖流域为例 被引量:9
9
作者 左其亭 陈嘻 周可法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5-88,共4页
实现生态环境优化调控与科学管理 ,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立人与环境和谐关系的重要举措。针对中国西部干旱区流域生态系统特点 ,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目标 ,介绍生态环境调控理论框架 ,以新疆博斯腾湖流域为例 ... 实现生态环境优化调控与科学管理 ,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立人与环境和谐关系的重要举措。针对中国西部干旱区流域生态系统特点 ,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目标 ,介绍生态环境调控理论框架 ,以新疆博斯腾湖流域为例 ,介绍西部干旱区小流域生态环境调控模式 ,为干旱区生态环境调控提供一个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小流域 生态环境 调控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大天鹅冬季适宜生境预测与保护空缺分析
10
作者 严晗 孙刚 +3 位作者 马雪君 王克春 杨维康 徐峰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987-4999,共13页
大天鹅是大中型迁徙水鸟的代表物种,开展新疆大天鹅冬季适宜生境预测和保护空缺分析对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及其生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3—2023年新疆大天鹅冬季分布数据,结合气候、人为干扰、土地利用等因素,运用最大熵(MaxEnt)模型预... 大天鹅是大中型迁徙水鸟的代表物种,开展新疆大天鹅冬季适宜生境预测和保护空缺分析对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及其生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3—2023年新疆大天鹅冬季分布数据,结合气候、人为干扰、土地利用等因素,运用最大熵(MaxEnt)模型预测大天鹅冬季适宜生境,并进行保护空缺分析,探讨现有保护地体系对新疆越冬大天鹅的保护成效。结果表明:大天鹅在新疆冬季适宜生境共有65359 km^(2),主要分布在新疆南部巴州和北部的塔城、阿勒泰,伊犁等地;影响大天鹅冬季生境适宜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土地利用类型、距水体距离、bio7(气温年范围)、距耕地距离、bio3(等温性)和距河道距离。目前以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等为主的保护地体系共覆盖大天鹅越冬适宜生境10304 km^(2),占适宜生境总面积的15.77%,存在较大保护空缺,且主要集中在保护区难以覆盖的人口密度集中的区域。基于以上结果,本文建议在加强对现有保护体系内的大天鹅进行严格保护和管理的基础上,探索通过尽量减少人为干扰,适当补充食物等方式对保护体系外的越冬大天鹅进行有效保护管理,以便大天鹅等珍稀濒危鸟类能在新疆顺利过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天鹅 生境适宜性 最大熵(MaxEnt)模型 土地利用 保护空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36
11
作者 周华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0-153,共4页
建立省区一级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代表性、综合性、系统性、易获性原则,在具体指标设置上注意景观生态格局和生态功能的统一,水的主导因子作用,现行统计指标的选用,山地的特殊功能等... 建立省区一级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代表性、综合性、系统性、易获性原则,在具体指标设置上注意景观生态格局和生态功能的统一,水的主导因子作用,现行统计指标的选用,山地的特殊功能等,采用常用的综合指数法,以新疆87个县(市)为评价单元,建立了简易合理、具可操作性的新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的权值和相对的分级标准,为新疆生态环境现状的准确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对新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管理将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评价 指标体系 新疆 生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的玛纳斯河流域生境质量及生态风险研究
12
作者 徐炳先 彭雨欣 +3 位作者 李兰海 付帅 冯英香 余杰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8-335,共8页
[目的]综合分析评价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生境质量并甄别诱因,为流域生境改善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玛纳斯河流域2020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结合景观生态学方法,应用InVEST模型和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玛纳斯河流域... [目的]综合分析评价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生境质量并甄别诱因,为流域生境改善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玛纳斯河流域2020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结合景观生态学方法,应用InVEST模型和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玛纳斯河流域生境质量和景观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20年玛纳斯河流域生境质量均值为0.33,整体生境质量较差,防护林的较高退化风险和耕地的广泛分布是区域生境质量较差的主要诱因,高生境质量地类如湿地、水域等面临较高的退化风险。流域内防护林闭合程度低和林网结构不合理等导致其景观破碎化最为严重,湿地和水域景观干扰度较高,受人为影响较深。流域内较高生态风险区占比最大,达到37.82%,其与高生态风险区的总和占比超过70%,整体呈现出中部高、边缘低的层叠状分布特征。生境质量与景观生态风险二者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效应,以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为主。[结论]景观格局的分布对区域生境质量和景观生态风险影响较大,未来需要重点针对流域内耕地的合理规划利用、防护林维护与建设的进一步加强以使其充分发挥效用、湿地与水域等的切实保护,以提高玛纳斯河流域生境质量和降低景观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防护林 生境质量 景观生态风险 空间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天山洋大陆弧岩浆作用:乌瓦门早泥盆世火山岩地球化学及Lu-Hf同位素特征
13
作者 田昊 刘希军 +4 位作者 刘潇 刘鹏德 宋宇嘉 肖尧 张治国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7-453,I0024,I0025,共19页
中天山地块位于天山造山带中部,广泛发育泥盆纪火山岩,记录了南天山洋的构造演化历史。本次研究对新疆中天山乌瓦门泥盆纪火山岩中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进行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及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研究,以约束新疆天山造山带... 中天山地块位于天山造山带中部,广泛发育泥盆纪火山岩,记录了南天山洋的构造演化历史。本次研究对新疆中天山乌瓦门泥盆纪火山岩中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进行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及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研究,以约束新疆天山造山带构造演化。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玄武岩的^(206)Pb/^(238)U年龄为398±3 Ma,为早泥盆世。火山岩SiO_(2)平均含量为53.38%、Al_(2)O_(3)平均含量为16.80%,K_(2)O平均含量为1.19%,Na_(2)O平均含量为3.60%,为钙碱性岩,具有类似岛弧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如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重稀土元素(HREE)较富集,HREE分配模式平坦,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Th和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和Ti。乌瓦门玄武岩中锆石的ε_(Hf)(t)值为−13.0~−10.6,表明其源区相对富集,具有壳源特征,可能是由于俯冲流体交代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而产生。综合分析表明,乌瓦门火山岩可能形成于南天山洋俯冲至中天山地块之下的大陆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中天山 乌瓦门 地球化学 锆石Lu-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野生琉璃草属植物园林应用综合评价
14
作者 商淑静 刘丹辉 +1 位作者 陆婷 李文军 《湖南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69-76,共8页
琉璃草属植物不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但在园林应用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为评估新疆琉璃草属植物在园林应用领域的潜力,本研究以分布在新疆的7种野生广义琉璃草属植物为研究对象,从观赏特性、生态适应性和应用潜力... 琉璃草属植物不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但在园林应用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为评估新疆琉璃草属植物在园林应用领域的潜力,本研究以分布在新疆的7种野生广义琉璃草属植物为研究对象,从观赏特性、生态适应性和应用潜力等3个方面选取12个具体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综合评价体系。结果表明:观赏特性是影响新疆琉璃草属植物资源综合评价的关键指标;长柱琉璃草、红花琉璃草和绿花琉璃草在评价体系中的综合得分排名前3,这3种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生态适应能力更强,具有良好的园林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璃草属 园林应用 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尔勒市农村生态系统服务对居民福祉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李慧珂 张飞云 李倩 《黑龙江粮食》 2025年第1期105-107,共3页
农村居民的福祉问题是首要的“三农”问题。农民福祉的持续改善在乡村振兴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厘清农村生态系统服务对居民福祉的影响,可为农村制定依托生态资源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分析库尔勒... 农村居民的福祉问题是首要的“三农”问题。农民福祉的持续改善在乡村振兴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厘清农村生态系统服务对居民福祉的影响,可为农村制定依托生态资源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分析库尔勒市农村居民对生态系统服务和居民福祉的认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对居民福祉的影响。结果显示,库尔勒市农村的生态系统提供的四种服务对居民福祉存在影响关系,但是贡献程度不一致,其中,文化服务对居民福祉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供给服务、支持服务,最后是调节服务,主要和当地相关政策变化有关,各个生态系统服务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共同影响着居民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生态系统服务 居民福祉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叶岩白菜在新疆种植的生态适应性区划研究
16
作者 蔡君仪 尹林克 王健 《四川林业科技》 2014年第4期23-26,共4页
进行厚叶岩白菜的生态适宜性区划,为厚叶岩白菜引种适宜区域的选定提供理论依据.以全疆30余个气象站点、1963年~2013年的气象数据为基础,应用计算两地间“气候相似距”的分析方法进行厚叶岩白菜种植气候适宜性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厚叶... 进行厚叶岩白菜的生态适宜性区划,为厚叶岩白菜引种适宜区域的选定提供理论依据.以全疆30余个气象站点、1963年~2013年的气象数据为基础,应用计算两地间“气候相似距”的分析方法进行厚叶岩白菜种植气候适宜性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厚叶岩白菜最适宜区主要集中在阿勒泰山区的周边低海拔地区;塔城地区的东南部及西部少部分地区,天山中北部以及昆仑山北部和喀什地区的西南角山区也有适合厚叶岩白菜栽培的气候条件.应用计算气候相似距法,以气候为主要分析元素,进行厚叶岩白菜的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可以为厚叶岩白菜人工种植基地的选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叶岩白菜 气候相似距 生态适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中亚造山带铁矿床地质特征、时空分布和找矿方向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富全 耿新霞 +4 位作者 杨成栋 张志欣 王成 李守能 李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976,I0001,I0002,共28页
在前人研究和野外调查基础上,文章综述了新疆中亚造山带铁及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时空分布规律、构造环境和找矿方向。铁及铁多金属矿主要为岩浆型、海相火山岩型、矽卡岩型、IOCG型、岩浆热液脉型、沉积变质型和沉积型,其中海相火山岩... 在前人研究和野外调查基础上,文章综述了新疆中亚造山带铁及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时空分布规律、构造环境和找矿方向。铁及铁多金属矿主要为岩浆型、海相火山岩型、矽卡岩型、IOCG型、岩浆热液脉型、沉积变质型和沉积型,其中海相火山岩型和矽卡岩型是主要类型,主要分布于南阿尔泰、东天山和西天山,少量分布在准噶尔、北山和西南天山。6个主要成矿期:新元古代青白口纪、中-晚志留世、泥盆纪(376~411 Ma)、石炭纪(301~337 Ma)、早-中二叠世(262~295 Ma)和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其中泥盆纪和石炭纪为主要成矿期。新疆中亚造山带在前寒武纪陆块、洋-陆俯冲增生、陆-陆碰撞、后造山伸展和陆内等地质过程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铁矿床。泥盆纪—石炭纪为与板块俯冲有关的大洋岛弧和陆缘弧环境,主要形成海相火山岩型和矽卡岩型;二叠纪为后碰撞环境,主要形成岩浆型和矽卡岩型;晚三叠世—中侏罗世为陆内伸展环境。今后的找矿部署是主攻西天山阿吾拉勒,深化南阿尔泰、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沙泉子和梧桐沟-天湖矿集区,加快评价准噶尔北缘、伊什基里克和莫托沙拉-库米什矿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床 地质特征 时空分布 中亚造山带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准噶尔蕴都卡拉金铜钴矿成矿作用:来自流体包裹体和H-O-S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富全 张汉清 +3 位作者 张志欣 李宁 侯施睿 张艳灵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8-1273,共16页
蕴都卡拉矿床是少见的金铜钴矿床,包括与侵入岩有关的金铜钴成矿系统和与剪切变形有关的金成矿系统。与侵入岩有关的金铜钴成矿系统矿化主要分布于细粒闪长岩中或与玄武岩接触带附近,包括块状矿化和细脉状矿化,后者经历了绿泥石阶段、石... 蕴都卡拉矿床是少见的金铜钴矿床,包括与侵入岩有关的金铜钴成矿系统和与剪切变形有关的金成矿系统。与侵入岩有关的金铜钴成矿系统矿化主要分布于细粒闪长岩中或与玄武岩接触带附近,包括块状矿化和细脉状矿化,后者经历了绿泥石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主成矿阶段)和石英(方解石)阶段。硫化物的δ^(34)S为-5.3‰~4.3‰,峰值为-3.5‰,表明硫来自深源岩浆。主成矿阶段均一温度集中于120~300℃,流体盐度集中在4%~11%NaCl_(eqv)和16%~20%NaCl_(eqv)范围内,密度为0.34~1.06 g/cm^(3),表明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中低盐度和中低密度的特征,成矿作用发生于浅成环境(<1 km)。石英δD值为-91‰~-58‰,δ^(18)O_(H_(2)O)值为-0.7‰~5.9‰,表明成矿流体为岩浆水混合大气降水。主成矿阶段不混溶作用导致CO_(2)-CH_(4)±N_(2)从NaCl-H_(2)O中分离出来,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是导致金铜钴等成矿物质沉淀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铜钴矿 流体包裹体 H-O-S同位素 蕴都卡拉 东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盐碱地成因及改良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110
19
作者 胡明芳 田长彦 +1 位作者 赵振勇 王林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1-117,共7页
土壤盐碱化不仅导致土壤生产力降低,而且引发诸多生态环境问题。新疆受不同程度盐碱危害的耕地面积约占新疆耕地总面积的1/3,盐碱化已经成为新疆农业开发和持续发展的重大限制条件和障碍因素。随着土地资源的紧张,必须寻求有效措施防治... 土壤盐碱化不仅导致土壤生产力降低,而且引发诸多生态环境问题。新疆受不同程度盐碱危害的耕地面积约占新疆耕地总面积的1/3,盐碱化已经成为新疆农业开发和持续发展的重大限制条件和障碍因素。随着土地资源的紧张,必须寻求有效措施防治和改良盐碱土壤。文章主要阐述了新疆盐碱地的现状与分布,并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回顾与分析了新疆盐碱地的成因与改良技术发展状况,最后对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盐碱地 改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动态计量分析——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为例 被引量:53
20
作者 王长建 张小雷 +3 位作者 杜宏茹 汪菲 张新林 倪天麒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9-619,共11页
以干旱区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熵值法对1995-2011年间的城市化综合水平与生态环境综合质量进行测度与分析,然后利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研究发... 以干旱区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熵值法对1995-2011年间的城市化综合水平与生态环境综合质量进行测度与分析,然后利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研究发现:1995年以来,乌鲁木齐的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并以人口非农化演进和经济增长为主要特征,而生态环境综合质量及其分量指标则呈现出各自的变化特征。城市化综合水平指数是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指数、生态环境压力指数、生态环境响应指数的格兰杰因果原因,表明乌鲁木齐的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环境是单向的胁迫作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还没有形成交互胁迫相互促进的动态耦合态势。预测方差分析表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不断上升的变化趋势,城市化综合水平指数对生态环境压力具有负的冲击效果,对生态环境响应从第1期一直保持着正的冲击效果。从长期预测来看,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解释能力正在逐步提升,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发展的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不断提高着环境保护投资比重和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但是更应理性看待以城市化发展推动生态环境改善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动态计量 乌鲁木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