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犯罪行为决策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被引量:17
1
作者 宋胜尊 傅小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7-118,共12页
犯罪行为是犯罪人决策的结果。犯罪行为决策研究旨在通过运用认知心理学的有关原理,说明犯罪行为实施之前的行为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其成果能为国家制定刑事政策与犯罪预防政策等提供理论依据。犯罪行为决策的理论模型主要可分为犯罪理... 犯罪行为是犯罪人决策的结果。犯罪行为决策研究旨在通过运用认知心理学的有关原理,说明犯罪行为实施之前的行为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其成果能为国家制定刑事政策与犯罪预防政策等提供理论依据。犯罪行为决策的理论模型主要可分为犯罪理性模型、犯罪期望效用模型和犯罪前景理论模型。犯罪行为决策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心理物理法、过程追踪法、访谈法、投射测验法和犯罪统计法等。展望未来,应进一步探讨犯罪行为决策的理性与非理性问题,并加强对犯罪行为决策的验证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行为决策 理性与非理性 理论模型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顿悟的心理过程与大脑机制——评罗劲的《顿悟的大脑机制》 被引量:31
2
作者 傅小兰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4-237,共4页
关键词 罗劲 《顿悟的大脑机制》 脑成像技术 心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注意与外源性注意对数字加工的不同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超 买晓琴 傅小兰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7-177,共11页
分别采用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实验范式,材料为小数(1~4)和大数(6~9)的中文与阿拉伯数字,任务为判断数字是否大于5,考察在注意与非注意条件下不同大小数字加工的距离效应和符号效应.结果发现:⑴在内源性线索和外源性线索的注意条件... 分别采用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实验范式,材料为小数(1~4)和大数(6~9)的中文与阿拉伯数字,任务为判断数字是否大于5,考察在注意与非注意条件下不同大小数字加工的距离效应和符号效应.结果发现:⑴在内源性线索和外源性线索的注意条件下,大小数都出现了距离效应;但在非注意条件下,内源性线索时的大小数都出现了距离效应,而外源性线索时只有小数出现了距离效应,大数的距离效应明显减弱或消失.⑵在内源性线索和外源性线索的注意条件下,大小数都没有出现符号效应;但在非注意条件下,大数没有出现符号效应,而小数出现了符号效应(阿拉伯数字的绩效比中文数字差),并且内源性线索时的符号效应强度小于外源性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 内源性注意 外源性注意 数字加工 数字距离效应 数字符号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注意条件下大数与小数的加工差异 被引量:23
4
作者 刘超 傅小兰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7-314,共8页
考察在注意 (注视点 )与非注意 (非注视点 )条件下数字加工的距离效应和符号效应。采用小数 (1~ 4 )和大数 (6~ 9)的中文与阿拉伯数字为材料 ,以判断数字是否大于 5为任务。实验结果表明 :⑴在注意条件下 ,大小数都出现了距离效应 ;... 考察在注意 (注视点 )与非注意 (非注视点 )条件下数字加工的距离效应和符号效应。采用小数 (1~ 4 )和大数 (6~ 9)的中文与阿拉伯数字为材料 ,以判断数字是否大于 5为任务。实验结果表明 :⑴在注意条件下 ,大小数都出现了距离效应 ;而在非注意条件下 ,只有小数出现距离效应 ;⑵在注意条件下 ,大小数都没有出现符号效应 ;而在非注意条件下 ,只有小数出现符号效应 ,中文数字绩效显著好于阿拉伯数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 数字加工 数字距离效应 数字符号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的直接推理能力及策略的发展 被引量:7
5
作者 毕鸿燕 彭聃龄 于海霞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8-562,共5页
采用文字形式陈述前提 ,让儿童根据前提内容回答问题 ,以了解儿童在语言条件下的直接推理能力。并通过事后追问儿童作答的原因 ,对儿童推理的策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 6岁和 7岁儿童初步发展了语言条件下的直接推理能力 ,8岁儿童形... 采用文字形式陈述前提 ,让儿童根据前提内容回答问题 ,以了解儿童在语言条件下的直接推理能力。并通过事后追问儿童作答的原因 ,对儿童推理的策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 6岁和 7岁儿童初步发展了语言条件下的直接推理能力 ,8岁儿童形成了这种能力。从 6岁到 8岁 ,儿童的这种推理能力随年龄增长而迅速提高。 (2 )否定前提和肯定前提没有给儿童的直接推理造成影响。而且 ,反义词的转换 ,也没有增加任务的推理难度。 (3)从6岁到 8岁儿童的有效生成能力和使用能力都在明显提高。 6岁、7岁儿童在直接推理时有效策略和无效策略并存 ,但几乎所有的 8岁儿童都使用了“重复或解释前提”这一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直接推理 肯定前提 否定前提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注意条件下的空间-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 被引量:44
6
作者 刘 超 买晓琴 傅小兰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1-680,共10页
考察在无线索、内源性线索与外源性线索时不同符号数字在注意与非注意条件下的空间-数字的反应编码联合效应(Spatial Numerical Association of Response Codes,简称SNARC效应)。采用1到9的中文与阿拉伯数字为材料,以判断数字奇偶为任... 考察在无线索、内源性线索与外源性线索时不同符号数字在注意与非注意条件下的空间-数字的反应编码联合效应(Spatial Numerical Association of Response Codes,简称SNARC效应)。采用1到9的中文与阿拉伯数字为材料,以判断数字奇偶为任务。实验结果表明:(1)无线索时注意条件下阿拉伯和中文数字都出现了SNARC效应,而非注意条件下则都没有出现,并且受影响的主要是较大的数字(8、9);(2)外源性线索和内源性线索时,我们得到一个逐渐递减的SNARC效应,受影响的也主要是较大的数字(8、9)。在内源性线索的注意条件阿拉伯和中文数都有SNARC效应,而在非注意条件只有阿拉伯数字有SNARC效应;在外源性线索的注意条件只有阿拉伯数字有SNARC效应,而在非注意条件阿拉伯和中文都没有SNARC效应,说明外源性注意的影响比内源性注意更大,中文数字所受的影响比阿拉伯数字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 内源性注意 外源性注意 数字加工 数字SNARC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