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型医用动态空气消毒机对MTB等病原微生物杀菌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志永 王帅 +7 位作者 张天宇 土井教生 谭守勇 谢小保 高亚敏 唐运祥 姜火风 谢武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411-415,共5页
目的评价采用新型角柱状光触媒系统的医用空气消毒机(简称“新型空气消毒机”)在人机共存环境状态下杀菌的效果,研究提高杀灭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特别是杀灭结核分枝杆菌(MTB;本实验采用Mycobacteriumbovis BCG菌株,即牛型结核分枝... 目的评价采用新型角柱状光触媒系统的医用空气消毒机(简称“新型空气消毒机”)在人机共存环境状态下杀菌的效果,研究提高杀灭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特别是杀灭结核分枝杆菌(MTB;本实验采用Mycobacteriumbovis BCG菌株,即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减毒株,简称“BCG”)的空气消毒技术和方法。方法采用新型空气消毒机,在体积47m^3实验房中对空气中的自然菌进行杀菌试验;设置3个采样点,试验重复3次,每次试验结果取3个采样点检测的菌落数均值,分别计算其消亡率。在相邻2个体积为30m^3的气雾室(一个用于试验对照,计算细菌的自然消亡率;一个用于消毒试验,计算对细菌的杀灭率),对空气中的白色葡萄球菌、BCG进行杀菌试验;试验重复3次,每次均分别计算其自然消亡率和杀灭率。白色葡萄球菌及BCG杀菌试验气雾室内空气中菌落数应分别达到115~5×10^5CFU/m3和3×10^4~8×10^4CFU/m^3。结果空气模拟现场消毒试验采用新型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现场白色葡萄球菌消毒试验,重复3次对照试验空气中白色葡萄球菌自然消亡率分别为20.45%、20.00%、20.36%;重复3次消毒试验杀菌率分别为99.97%、99.96%、99.95%;空气现场自然菌消毒试验重复3次试验空气中自然菌的消亡率分别为93.95%、94.27%、94.32%;空气模拟现场BCG消毒试验,重复3次对照试验空气中BCG自然消亡率分别为35.71%、37.93%、40.58%,重复3次消毒试验杀菌率分别为99.67%、99.61%、99.73%。结论采用角柱状光触媒系统的新型医用空气消毒机对空气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MTB有强烈的杀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消毒 净化 卫生用具和设备 空气微生物学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处方挖掘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筛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潜在抑制剂分子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晓铮 高颖 +5 位作者 刘玉 邰杨浩 梁力中 张玉龙 侯淑琳 解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89-1900,共12页
目的从中药筛选具有潜在抑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活性的成分,进一步从原子水平揭示其抑制SARS-CoV-2表面刺突蛋白(S蛋白)受体结合域(RBD)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的内在机制。方法检索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 目的从中药筛选具有潜在抑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活性的成分,进一步从原子水平揭示其抑制SARS-CoV-2表面刺突蛋白(S蛋白)受体结合域(RBD)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的内在机制。方法检索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肺炎”)治疗中药处方,构建“新冠肺炎中药候选活性成分数据库”。用具有ACE2抑制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构建HipHop药效团模型,并对“新冠肺炎中药候选活性成分数据库”中活性成分筛选。采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候选活性成分与ACE2的结合方式及其对SARS-CoV-2 S蛋白与ACE2识别的影响。结果本文通过中药处方挖掘和分子动力学模拟,从143个新冠肺炎治疗中药处方中筛选出10种可与SARS-CoV-2 S蛋白/人源ACE2识别位点结合的中药成分。其中,枇杷叶主要活性成分23-trans-p-coumaryhormentic acid与ACE2具有最高的亲和力,且23-trans-p-coumaryhormentic acid的结合可有效阻断SARS-CoV-2 S蛋白与宿主细胞ACE2的结合。结论本文通过虚拟筛选发现了SARS-CoV-2潜在抑制剂分子23-trans-p-coumaryhormentic acid,同时从原子水平预测了其抑制SARS-CoV-2 S蛋白与ACE2结合的内在机制,这将为SARS-CoV-2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抑制剂 中药处方 数据挖掘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机制及耐药性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洋 王邦兴 +6 位作者 刘志永 韩轶 谭耀驹 李昕洁 刘健雄 谭守勇 张天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28-939,共12页
结核病(Tuberculosis,TB)至今仍是世界三大传染疾病之一。2014年,TB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HIV。二线抗TB药物是临床治疗耐多药TB(Multidrug-resistant TB,MDR-TB)的主要药物,然而某些MDR-TB患者由于未及时诊断、治疗方案不合理、所处... 结核病(Tuberculosis,TB)至今仍是世界三大传染疾病之一。2014年,TB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HIV。二线抗TB药物是临床治疗耐多药TB(Multidrug-resistant TB,MDR-TB)的主要药物,然而某些MDR-TB患者由于未及时诊断、治疗方案不合理、所处区域医疗条件差等原因,逐渐发展成为广泛耐药TB(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B,XDR-TB),使治疗更加困难,其死亡率甚至与肺癌接近。目前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的耐药性机制研究已经转向非一线药物,如二线、三线和一些新研发的抗TB药物,揭示这些非一线药物的耐药机制对于耐药TB的治疗和新型抗TB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主要非一线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常用的TB耐药性诊断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归纳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耐药性研究领域的机遇和挑战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天宇 谢建平 王明贵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57-858,共2页
2016年9月5日,在杭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发布公报,列举并阐述了若干影响世界发展的深远因素。其中,有关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赫然位列其中并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关键词 抗生素耐药性 领导人 引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自主发光结核分枝杆菌快速连续检测抗结核药物的细胞内活性 被引量:5
5
作者 梁镇兴 张可 +2 位作者 张天宇 谭耀驹 谭守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823-3826,共4页
目的:建立无筛选标记的自主发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巨噬细胞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直接快速连续检测抗结核药物的细胞内活性。方法:将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接入96孔板中贴壁过夜处理,然后利用UAlRv菌感染4 h后进行清洗,加入抗结核药物后进... 目的:建立无筛选标记的自主发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巨噬细胞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直接快速连续检测抗结核药物的细胞内活性。方法:将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接入96孔板中贴壁过夜处理,然后利用UAlRv菌感染4 h后进行清洗,加入抗结核药物后进行培养。分别在感染后的第0~7天对同一样品进行发光值的检测,直接通过发光值的变化进行药效的判断。结果:成功构建UAlRv感染小鼠巨噬细胞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成功对利福平(RIF),异烟肼(INH),莫西沙星(MFX)和利奈唑胺(LZD)等抗结核药物进行细胞内抗结核作用评价。UAlRv体外检测药物活性的最小抑菌浓度(MIC,μg/mL)分别为RIF 0.125,INH 0.06,MFX 0.5和LZD 2.0,与之前报道过的利用带抗性标记的自主发光结核杆菌体外检测药物活性一致。在UAlRv感染巨噬细胞模型中药物的MIC(μg/mL)分别为RIF 0.125,INH 0.015,MFX 0.5和LZD 4.0,这与报道过的利用普通H37Rv结核菌感染巨噬细胞模型检测的结果相一致。结论:利用UAlRv感染巨噬细胞模型可快速、经济、连续地检测抗结核药物的细胞内活性,并可能用于高通量筛选/评价抗结核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巨噬细胞感染模型 高通量筛选 利奈唑胺 莫西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