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植被影响的陆气耦合模式 被引量:14
1
作者 谢正桐 李家春 姚德良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7-275,共9页
以黄淮海平原大气边界层的观测数据为基础,发展了一个土壤-植被-大气多层模式,对大气和地表进行耦合模拟.模式对植被冠层作多层划分,以助于细致了解植被冠层沿高度分布的各物理量,为非均匀下垫面的参数化提供依据.运用观测结果... 以黄淮海平原大气边界层的观测数据为基础,发展了一个土壤-植被-大气多层模式,对大气和地表进行耦合模拟.模式对植被冠层作多层划分,以助于细致了解植被冠层沿高度分布的各物理量,为非均匀下垫面的参数化提供依据.运用观测结果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表明该模式较成功地模拟了陆气相互作用过程.同时,对模拟进行了敏感性数值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陆气耦合模式 水热交换 湍流输运 SP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强国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海洋新能源评估 被引量:15
2
作者 郑崇伟 李崇银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5-183,共9页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然而沿线薄弱的电力供应能力严重制约其高效展开。海洋新能源评估与开发既是破解"海上丝路"能源困局的最佳选择之一,也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然而沿线薄弱的电力供应能力严重制约其高效展开。海洋新能源评估与开发既是破解"海上丝路"能源困局的最佳选择之一,也是推进互联互通、展开国际合作的良好契机,还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常规能源紧缺的有效措施。本文首先论述海洋新能源在海洋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梳理资源评估现状,探析资源评估难点:资源气候特征详查、等级区划、与天文地球因子的相关、资源短期预报、长期演变规律、中长期预估、关键节点资源评价,并提供应对措施,为资源开发的精准选址、业务化运行和中长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海洋新能源开发的产业化、规模化。最后展望海洋新能源数据集建设、人才培养与学科体系建设,为各国参与"海上丝路"建设的决策、科研、工程人员提供数据保障、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海洋新能源评估 气候特征 等级区划 短期预报 中长期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未来40年波浪能长期预估 被引量:4
3
作者 郑崇伟 裴顺强 李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58-965,共8页
针对波浪能长期规划的难题,本文建立了一套波浪能预估模型,并以“海上丝路”作为实例,以CMIP5风场驱动WW3海浪模式,对“海上丝路”2020—2059年的波浪能展开预估,覆盖能流密度、可利用率、富集程度、稳定性、资源月际差异等一系列关键... 针对波浪能长期规划的难题,本文建立了一套波浪能预估模型,并以“海上丝路”作为实例,以CMIP5风场驱动WW3海浪模式,对“海上丝路”2020—2059年的波浪能展开预估,覆盖能流密度、可利用率、富集程度、稳定性、资源月际差异等一系列关键指标。结果表明“海上丝路”未来40 a的波浪能整体趋于乐观:1)未来40 a平均状态下,“海上丝路”的能流密度为12~20 kW/m;南海和孟加拉湾未来的WPD高于历史状态,阿拉伯海则相反。2)该海域未来40 a平均的资源可用率、富集程度均比历史状态乐观。3)“海上丝路”未来40 a平均的资源稳定性好于历史状态(阿拉伯海未来2月和8月除外),其中孟加拉湾的稳定性好于南海和阿拉伯海。4)阿拉伯海未来40 a平均的月际差异最大,南海次之,孟加拉湾最小。阿拉伯海和南海未来的月际差异小于历史状态,孟加拉湾的月际差异与历史状态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波浪能 长期预估 WW3海浪模式 CMIP5风场 能流密度 可利用率 富集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泊松方程的两步预估校正格式 被引量:3
4
作者 孙亮 马东军 +1 位作者 秦丰华 孙德军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0,共4页
为避免用四阶紧致格式求解泊松方程所具有编程复杂和难以实现的困难,对传统的五点二阶中心差分格式进行改进;通过增加对残差的校正计算,提出了一种新型具有四阶精度的两步预估校正格式.新格式虽需要增加一定的计算量,但它的格式精度高,... 为避免用四阶紧致格式求解泊松方程所具有编程复杂和难以实现的困难,对传统的五点二阶中心差分格式进行改进;通过增加对残差的校正计算,提出了一种新型具有四阶精度的两步预估校正格式.新格式虽需要增加一定的计算量,但它的格式精度高,边界条件处理极简单,易于编程实现.通过数值实验,结果证明上述格式的确具有易于编程和计算精度高的优点.预估校正格式很容易推广到其他复杂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松方程 预估校正格式 四阶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海洋新能源选址的难点及对策建议——以波浪能为例 被引量:22
5
作者 郑崇伟 李崇银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0-206,共7页
波浪能等级区划是海浪发电、海水淡化等工程选址的主要依据。针对波浪能选址的困境,本文建立了一套能够全面考虑资源特征、海洋环境、成本效益的波浪能等级区划方案,并以"海上丝路"的波浪能宏观等级区划、斯里兰卡海域的波浪... 波浪能等级区划是海浪发电、海水淡化等工程选址的主要依据。针对波浪能选址的困境,本文建立了一套能够全面考虑资源特征、海洋环境、成本效益的波浪能等级区划方案,并以"海上丝路"的波浪能宏观等级区划、斯里兰卡海域的波浪能微观等级区划展开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案能较好地展现波浪能等级的区域性差异,可为波浪能的宏观/微观选址提供决策支持。本文还充分考虑了专家评估、发电成本主导、可利用率主导等不同情况下的波浪能等级区划,可满足不同需求下的波浪能选址。本方案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根据需求对相关要素的权重进行调整、添加或删除相关要素,可广泛运用于海洋新能源的等级区划和选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新能源 波浪能 资源特征 海洋环境 成本效益 等级区划 宏观选址 微观选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斯里兰卡海域的波浪能评估及决策建议 被引量:15
6
作者 郑崇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4-621,共8页
针对边远海岛的电力和淡水困境,利用来自ECMWF的ERA-interim海浪资料,分析"海上丝路"关键节点的波浪能特征,并以斯里兰卡海域作为实例,形成广泛适用的岛礁波浪能评估体系。综合能流密度大小、资源可利用率、能级频率、资源来... 针对边远海岛的电力和淡水困境,利用来自ECMWF的ERA-interim海浪资料,分析"海上丝路"关键节点的波浪能特征,并以斯里兰卡海域作为实例,形成广泛适用的岛礁波浪能评估体系。综合能流密度大小、资源可利用率、能级频率、资源来向、不同海况对波浪能的贡献、资源的稳定性和长期变化趋势、有效储量等,对斯里兰卡海域的波浪能展开系统性评估,为波浪能开发提供决策建议。结果表明:斯里兰卡海域蕴藏着较为丰富、适宜开发的波浪能:波浪能可利用率常年在50%以上,资源稳定地来源于东南和西南偏南两个方向,对该海域波浪能贡献最大的海况主要集中在1.0~2.0 m、8.0 s,资源的稳定性良好,波浪能各要素在1979-2014年的变化趋势是趋于乐观的。该海域波浪能开发的优先选择区域为斯里兰卡的南部海域、西南和东南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里兰卡 ERA-interim海浪资料 波浪能评估 可利用率 稳定性 能级频率 决策建议 评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风能资源详查 被引量:21
7
作者 郑崇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22,共7页
针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及其战略支点建设对能源的迫切需求,本文提出评估、开发海上风能资源,为海上风电、海水淡化等风能工程提供决策支持。基于来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Interim风场资料,综合考虑风能密度... 针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及其战略支点建设对能源的迫切需求,本文提出评估、开发海上风能资源,为海上风电、海水淡化等风能工程提供决策支持。基于来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Interim风场资料,综合考虑风能密度的大小、资源的可利用率、富集程度、稳定性、资源储量,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风能气候特征展开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蕴藏着较为丰富、利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风能资源,其中优势区域为索马里海域、南海大风区、吕宋海峡,其次是马纳尔海、斯里兰卡东南部海域;上述区域在风能密度的大小、有效风速频率、能级频率、资源储量、变异系数等方面占优势,在风能密度的月变化指数、季节变化指数方面处于相对劣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ERA-Interim风场 风能 资源评估 优势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AN模式对西行台风所致台风浪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高成志 郑崇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58-1164,共7页
针对西行台风浪特征难以把握的问题,基于目前国际先进的第三代海浪模式SWAN(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以具有高精度、较高时空分辨率的CCMP(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风场为驱动场,模拟分析影响中国海域的一系列西行台风浪... 针对西行台风浪特征难以把握的问题,基于目前国际先进的第三代海浪模式SWAN(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以具有高精度、较高时空分辨率的CCMP(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风场为驱动场,模拟分析影响中国海域的一系列西行台风浪特征。结果表明:以CCMP风场作为SWAN模式的驱动场,对中国海的台风浪进行数值模拟是可行的,模拟的有效波高具有较高精度;从统计的几个西行台风来看,近台风中心波高的低值中心主要位于台风中心的南部或西南部;西行台风的台风浪大值区并不严格分布于危险半圆(第一、第四象限),西行台风浪的大浪区主要分布于第一、第二象限,大浪区与传统的危险半圆重叠区域主要为第一象限。本研究为提高对西行台风浪的预报能力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N模式 CCMP风场 台风浪 西行路径 大浪区 中国海 有效波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风能的长期变化趋势 被引量:11
9
作者 郑崇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9-405,共7页
针对风能开发中长期规划的需求,利用来自ECMWF的ERA-Interim风场,计算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风能的长期变化趋势,全面包括风能密度、有效风速频率、200 W/m2以上能级频率、资源稳定性等要素的逐年变化趋势、变化趋势的区域... 针对风能开发中长期规划的需求,利用来自ECMWF的ERA-Interim风场,计算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风能的长期变化趋势,全面包括风能密度、有效风速频率、200 W/m2以上能级频率、资源稳定性等要素的逐年变化趋势、变化趋势的区域性、季节性差异。结果表明近37年(1979-2015年)期间,"海上丝绸之路"的风能资源是趋于乐观的:大部分海域的风能密度、有效风速频率、200 W/m2以上能级频率呈显著性递增或无显著变化趋势,仅部分零星海域呈显著性递减;大部分海域风能密度的稳定性也趋于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风能资源 变化趋势 风能密度 有效风速频率 能级频率 资源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能传播规律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靖 郑崇伟 +2 位作者 刘克建 张广文 孙晓芳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4,共6页
为研究掌握波浪能传播规律,通过构建波浪能由离岸向近岸传播的简易模型,利用WW3(WAVEWATCHⅢ)模式对波浪能传播规律展开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波浪能并非水深越深能量越大,且风向对离岸波浪能大小影响较大,对近岸影响较小;对福建海岸... 为研究掌握波浪能传播规律,通过构建波浪能由离岸向近岸传播的简易模型,利用WW3(WAVEWATCHⅢ)模式对波浪能传播规律展开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波浪能并非水深越深能量越大,且风向对离岸波浪能大小影响较大,对近岸影响较小;对福建海岸,若盛行风向与海岸近乎垂直,波力电站适宜建在离岸距离较近的水深为20 m左右海域,相关结论对波浪能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 传播规律 模型 WW3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