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肿瘤纳米药物递送效率的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田坤 王春岭 张银龙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4-52,I0001,共10页
纳米技术的发展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得益于其可靶向性修饰、生物安全性高、可载带多种药物等特点,纳米药物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式之一。目前,已有16种抗肿瘤纳米药物获批上市,包括8种脂质体、3种聚合物胶束和含脂质纳... 纳米技术的发展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得益于其可靶向性修饰、生物安全性高、可载带多种药物等特点,纳米药物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式之一。目前,已有16种抗肿瘤纳米药物获批上市,包括8种脂质体、3种聚合物胶束和含脂质纳米颗粒、无机纳米颗粒、蛋白纳米颗粒在内的其他5种纳米粒。然而,受限于复杂的肿瘤微环境,抗肿瘤纳米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如预期显著,纳米药物在肿瘤部位的富集量低是限制其治疗效果的原因之一。本文从纳米药物递送效率的角度出发,讨论了目前常见的几种增强纳米药物瘤内富集的策略,包括肿瘤细胞外基质调节和肿瘤脉管系统调节,并介绍了最新报道的一种通过抗淋巴管生成减少药物排出的策略,该策略能在增强药物瘤内富集的同时降低肿瘤转移风险,为抗肿瘤纳米药物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药物 药物递送 基质调控 血管调控 淋巴管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胰腺癌靶向策略的新选择
2
作者 张积苗 王志琴 +1 位作者 李一叶 聂广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61-2676,共16页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一类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困难的恶性消化系统实体肿瘤,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PDAC组织中的多种细胞成分和非细胞成分组成复杂的调控网络,共同塑造了代谢异常的肿瘤微环境,导致临床化疗和免疫治...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一类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困难的恶性消化系统实体肿瘤,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PDAC组织中的多种细胞成分和非细胞成分组成复杂的调控网络,共同塑造了代谢异常的肿瘤微环境,导致临床化疗和免疫治疗等效果受限。纳米技术的发展为PDAC的高效药物递送和精准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靶向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基于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PDAC治疗策略,并总结了本团队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肿瘤微环境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接触起电效应的新型机电转化纤维性能提升策略
3
作者 陈枭 赵继忠 董凯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48,共8页
机电转化纤维(MECFs)是一类将新兴的接触或摩擦起电技术与传统的可穿戴纤维或纺织材料相结合,具有突出的自主式供电或自驱动传感功能的新型智能纤维材料。然而,MECFs的大面积制备和规模化应用受到其能量转化效率低和输出功率密度低等性... 机电转化纤维(MECFs)是一类将新兴的接触或摩擦起电技术与传统的可穿戴纤维或纺织材料相结合,具有突出的自主式供电或自驱动传感功能的新型智能纤维材料。然而,MECFs的大面积制备和规模化应用受到其能量转化效率低和输出功率密度低等性能瓶颈的限制。为充分挖掘MECFs的性能潜力并发挥其在面向人体可穿戴应用中的优势,详细探讨了MECFs的电输出性能提升策略,包括材料选择与改性、结构设计、能量管理与优化;其中,聚合物材料本征性质是主导MECFs机电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可以从化学、物理角度进行改性处理;MECFs的多维纤维或织物结构设计能够增加起电材料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提升界面电荷转移量。同时,为满足人体表面长周期、可持续稳定供能需求,需对纤维进行低功耗、微型化能量管理,将MECFs的高压低流、高阻抗的交流输出形式转变为可穿戴电子设备所需要的稳压稳流、阻抗匹配的直流需求形式。最后,简要总结MECFs在自供能可穿戴传感技术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的趋势。MECFs的研究与应用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需结合材料改性、结构优化和能量管理等策略,推动其向高性能可穿戴供能或传感设备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起电 机电转化纤维 摩擦纳米发电机 能源管理 多维结构设计 智能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硫化锌摩擦电致发光薄膜研究进展
4
作者 聂君心 朱来攀 王中林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1-980,共20页
随着柔性可穿戴设备和自驱动传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摩擦电致发光(Triboelectrification induced electroluminescence,TIEL)材料因其独特的力-光转换特性受到广泛关注。其中,掺杂硫化锌(Zinc sulfide,ZnS)材料因其高发光效率、长寿命及可... 随着柔性可穿戴设备和自驱动传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摩擦电致发光(Triboelectrification induced electroluminescence,TIEL)材料因其独特的力-光转换特性受到广泛关注。其中,掺杂硫化锌(Zinc sulfide,ZnS)材料因其高发光效率、长寿命及可调控的发光特性,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掺杂ZnS摩擦电致发光薄膜机理研究、性能优化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阐释了掺杂ZnS的发光机制,以及基于掺杂ZnS的摩擦电致发光薄膜结构及工作原理;其次,梳理了提高发光强度的相关策略,并详细探讨了国内外近年来基于该体系的各种应用研究进展;最后对掺杂ZnS摩擦电致发光薄膜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硫化锌 摩擦电致发光 柔性可穿戴设备 自驱动传感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有机太阳能电池在空间领域的应用探索
5
作者 张建齐 田晨阳 魏志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05-2614,共10页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因低成本、轻质柔性及可印刷制备特性,被视为空间领域新型光伏器件的潜在选择,其小面积单结器件能量转换效率(PCE)已突破19%,比功率显著高于传统硅基及Ⅲ-Ⅴ族电池,且可折叠特性可节省运输空间,但大面积组件化面临...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因低成本、轻质柔性及可印刷制备特性,被视为空间领域新型光伏器件的潜在选择,其小面积单结器件能量转换效率(PCE)已突破19%,比功率显著高于传统硅基及Ⅲ-Ⅴ族电池,且可折叠特性可节省运输空间,但大面积组件化面临能量转换效率损失、结构设计与长期工作稳定性等瓶颈。基于此,聚焦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在空间应用中的核心问题,系统分析溶液印刷技术在大面积制备中的工艺优化路径,总结面积放大导致的能量转换效率损失因素。同时,回顾有机太阳能电池在模拟超高真空、极端温差及辐射环境中的稳定性验证。结合当前研究进展,提出未来需通过分子结构优化、叠层设计及器件工艺改进,实现器件能量转换效率突破20%,并提高器件长期工作稳定性,为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在空间飞行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柔性电子 空间应用 大面积器件 涂布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氧化剂催化苯胺氧化偶联反应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班志勇 杨曹雨 +2 位作者 冯清 殷国俊 李国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34,共14页
偶氮苯和氧化偶氮苯类化合物在颜料、光学材料、荧光探针和光电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发展了不同的催化剂和氧化剂用于苯胺氧化偶联制备偶氮苯及氧化偶氮苯类化合物,其中开发绿色环保的氧化体系一直是该研究领域的热点... 偶氮苯和氧化偶氮苯类化合物在颜料、光学材料、荧光探针和光电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发展了不同的催化剂和氧化剂用于苯胺氧化偶联制备偶氮苯及氧化偶氮苯类化合物,其中开发绿色环保的氧化体系一直是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综合评述了分别以双氧水和氧气作为氧化剂时,催化苯胺选择性氧化制备偶氮苯及氧化偶氮苯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苯胺氧化的机理,主要包括亚硝基苯中间体机理与自由基偶联机理.最后,总结了催化剂合成和催化机制方面存在的潜在问题和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从而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 选择性氧化偶联 过氧化氢 氧气 偶氮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性能二维二硒化钨的光电探测器
7
作者 刘翔宇 唐嘉琦 +1 位作者 谭志富 潘曹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5-84,共10页
通过物理气相沉积(PVD)方法制备了二维二硒化钨(WSe_2)材料,并与利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制备的材料进行对比,证明了其具有不同的导电类型和更好的电学性质.利用两种不同工艺所得材料分别为p型和n型导电的性质,制备了由同种WSe_2材料... 通过物理气相沉积(PVD)方法制备了二维二硒化钨(WSe_2)材料,并与利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制备的材料进行对比,证明了其具有不同的导电类型和更好的电学性质.利用两种不同工艺所得材料分别为p型和n型导电的性质,制备了由同种WSe_2材料组成的pn结器件.测试结果表明,该器件在黑暗条件下具有单向整流性和对光照极灵敏的响应度,证明了其在光电器件应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二硒化钨 物理气相沉积 PN结 光电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