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现生哺乳动物模式产地的空间分布与保护学思考
1
作者 葛德燕 温知新 +2 位作者 李睿 刘启涛 杨奇森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7,共11页
模式产地是物种被人类首次正式描记所依据的标本所采集的地理位置,在生物分类学、系统发育重建和生物进化研究中,来自模式产地的样本被认为在分类学上更可靠,与其他地理种群相比较能更好地代表物种当前的进化状态。此外,这些样本在生物... 模式产地是物种被人类首次正式描记所依据的标本所采集的地理位置,在生物分类学、系统发育重建和生物进化研究中,来自模式产地的样本被认为在分类学上更可靠,与其他地理种群相比较能更好地代表物种当前的进化状态。此外,这些样本在生物科学其他领域的研究和种质资源保存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中国分布哺乳动物有效种模式产地信息的梳理,开展了其空间分布密度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集中发现区域变化情况的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现生哺乳动物有效种中约42%物种的模式产地分布在国内,藏东南、横断山和台湾地区是我国现生哺乳动物模式产地高度聚集的区域,国内分布现生哺乳动物的模式产地中有超过54%的种类(超过170种)分布在这些区域。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发现哺乳动物模式产地密度的分析揭示,早期描述的大多数物种的模式产地并不在国内,这与林奈双名法提出后,生物分类学首先在欧洲发展起来有关,同时也与这些物种有更为广泛的分布区有关。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和台湾地区也是1800年以来新物种发现较为集中分布的区域,这与区域内分布大量特有物种、狭域分布种有关。关注哺乳动物模式产地集中分布区域,并加快地模标本和高质量遗传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以及下一代生物分类学者的培养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模式产地 空间分布 基因组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唐钦陵墓室腐蚀壁画丝状蓝藻的形态分析与分子鉴定
2
作者 郑凌凌 张琪 +4 位作者 李天丽 邢伟 蔡芳芳 虞功亮 宋立荣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23,共6页
从南京市南唐钦陵墓室腐蚀壁画采集的样本中分离了一株丝状蓝藻,该藻株与细点丝藻目(Oculatellales)细点丝藻科(Oculatellaceae)阿尔伯塔(Albertania)属的藻种具有相似的生境.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该藻株藻丝体... 从南京市南唐钦陵墓室腐蚀壁画采集的样本中分离了一株丝状蓝藻,该藻株与细点丝藻目(Oculatellales)细点丝藻科(Oculatellaceae)阿尔伯塔(Albertania)属的藻种具有相似的生境.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该藻株藻丝体直,或弯曲盘绕,无明显收缢,具鞘.鞘无色,紧贴着丝状体,细胞长短于宽,不产生异形胞和厚壁孢子.胞内具8~14条的侧生类囊体,与阿尔伯塔(Albertania)属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2)通过16S rDNA序列的分析,发现该藻株与阿尔伯塔(Albertania)属相似性达98.06%,在进化上聚为一支;这是国内首次对墓穴特殊生境中的蓝藻进行分离,并采用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并结合生态学特征分析,鉴定的蓝藻新记录属,对于文物保护研究及丰富蓝藻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画 阿尔伯塔 蓝藻 分类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运动纤维束形态变化预测高风险脑胶质瘤术后运动功能
3
作者 马强 于嵩林 +4 位作者 赵楚越 王锡杰 林松 左真涛 于洮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8-1026,共9页
目的运动功能区胶质瘤会破坏皮质脊髓束(CST),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如何评估CST的破坏程度目前还缺少统一的方法,尤其是对病灶至CST最小距离(LTD)小于10 mm的高手术风险患者。本文拟进一步阐明此类患者CST形态改变的分类方法和意义。方法... 目的运动功能区胶质瘤会破坏皮质脊髓束(CST),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如何评估CST的破坏程度目前还缺少统一的方法,尤其是对病灶至CST最小距离(LTD)小于10 mm的高手术风险患者。本文拟进一步阐明此类患者CST形态改变的分类方法和意义。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4~2024年间109例高风险功能区胶质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开展弥散张量成像(DTI)并接受术中电刺激指导的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所有患者CST与病灶的LTD均小于10 mm。根据术前的DTI评估CST受累导致的形态学变化。将患者分为3组:CST与健侧形态对称(对称组)17例(15.6%),CST形态较健侧明显改变(形变组)48例(44.0%),CST与肿瘤重叠(重叠组)44例(40.4%)。根据术前的评估受累导致的形态学变化进行分类,并对每种分类对应的患者的术后运动功能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病理显示CST重叠组中高级别胶质瘤(HGG)的比例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01)。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CST重叠是HGG的预测因素(P<0.001)。CST形变组和重叠组肿瘤的全切除率较CST对称组更低(P=0.008)。术后偏瘫者共41例,其中CST对称组偏瘫4例(23.5%),CST形变组偏瘫者11例(22.9%),CST重叠组偏瘫者26例(59.1%)。CST与肿瘤重叠可预测术后偏瘫(P=0.016)。对患/健侧和CST形态学分组进行双因素ANOVA分析,发现CST分组和健-患侧的主效应显著(P=0.017和P=0.010),交互作用不显著(P=0.31)。CST重叠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患侧的FA值更低。患侧FA值的下降可预测术后偏瘫(灵敏性为69.2%,特异性为71.9%)。结论本文建立了一套根据术前CST的形态改变预测高危型的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患者术后偏瘫的方法。CST的重叠会导致通过CST FA值的下降。此方法可用于患者的精准管理,有助于精确开展术前手术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功能磁共振 弥散张量成像 运动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果皮花色苷稳定性研究
4
作者 王春兰 张丹丹 +1 位作者 蒋跃明 代庭锐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0,共9页
为了解荔枝果皮花色苷的稳定性,以‘糯米糍’荔枝果皮为试验材料,分离纯化得到荔枝果皮花色苷,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技术鉴定荔枝果皮中的主要花色苷,并研究温度、酚类、醛类、有机酸、金属离子和抗氧化剂对荔枝果皮花色... 为了解荔枝果皮花色苷的稳定性,以‘糯米糍’荔枝果皮为试验材料,分离纯化得到荔枝果皮花色苷,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技术鉴定荔枝果皮中的主要花色苷,并研究温度、酚类、醛类、有机酸、金属离子和抗氧化剂对荔枝果皮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糯米糍’荔枝果皮中的主要花色苷为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荔枝花色苷对热不稳定,低温有利于荔枝果皮花色苷的保存;没食子酸、香兰素、草酸、3,5-二硝基水杨酸、阿魏酸均对荔枝果皮花色苷具有辅色效应,并且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作用也越强;金属离子Al3+对花色苷有良好的增色和稳定作用,2,6-二叔丁基对甲酚抗氧化剂对荔枝花色苷虽然有明显的增色效应,但不利于花色苷稳定性的维持。研究结果可为采后荔枝果皮色泽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果皮 花色苷 辅色剂 褐变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野生型和耐药型细胞系之间基因表达状态的比较分析
5
作者 于成鲲 周海超 +2 位作者 张聪敏 任艳 刘斯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34,共10页
对3种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LoVo及HT29)的野生株和Oxaliplatin/SN38耐药株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分别进行了检测,通过分析野生株与耐药株基因表达的差异发现,在Oxaliplatin耐药细胞系中,3种细胞系的转录组响应较为一致;但在SN38耐药细胞... 对3种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LoVo及HT29)的野生株和Oxaliplatin/SN38耐药株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分别进行了检测,通过分析野生株与耐药株基因表达的差异发现,在Oxaliplatin耐药细胞系中,3种细胞系的转录组响应较为一致;但在SN38耐药细胞系中,HT29细胞系转录组响应模式与其它2个细胞系显著不同.野生株和耐药株之间的蛋白质组比较分析显示,发生变化的蛋白质与转录本有较大程度的重合;与转录组数据不同的是,LoVo和HT29的蛋白质丰度受药物的影响较大,但从差异蛋白质功能聚类来看,LoVo和HCT116呈现相似性.比较分析结果还表明,Oxaliplatin在3个细胞系中引发的蛋白质丰度响应明显低于SN38造成的蛋白质丰度变化.从野生型和耐药型结肠癌细胞系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整合分析出发,获得了新的候选耐药性相关蛋白.本研究可能为结直肠癌耐药性机制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提供了另一种启发性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奥沙利铂 SN38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巾唇兰属(兰科)一新记录种--鸵鸟巾唇兰(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明忠 王清隆 +1 位作者 刘芝龙 杨光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0-672,共3页
报道中国兰科(Orchidaceae)巾唇兰属一新记录种——鸵鸟巾唇兰(Pennilabium struthio Carr),并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照片。该种与巾唇兰(P.yunnanense S.C.Chen&Y.B.Luo)较接近,区别点在于花梗和子房不旋转,萼片为椭圆形,花瓣为... 报道中国兰科(Orchidaceae)巾唇兰属一新记录种——鸵鸟巾唇兰(Pennilabium struthio Carr),并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照片。该种与巾唇兰(P.yunnanense S.C.Chen&Y.B.Luo)较接近,区别点在于花梗和子房不旋转,萼片为椭圆形,花瓣为卵状椭圆形,花瓣外端具短齿,距近末端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巾唇兰属 海南巾唇兰 兰科 新记录种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洛扎县发现陈塘湍蛙
7
作者 刘美晴 蒋安莉 +2 位作者 马舜 石胜超 江建平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17,共2页
湍蛙属Amolops Cope,1865隶属于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为一类栖息在湍急的溪流、瀑布、河流且体扁平的中小型蛙类,包含86种,广布于尼泊尔、印度北部和中国(西南、华中华南及华东地区)并向东南扩散至中南半岛(Frost et al.,2024)。陈... 湍蛙属Amolops Cope,1865隶属于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为一类栖息在湍急的溪流、瀑布、河流且体扁平的中小型蛙类,包含86种,广布于尼泊尔、印度北部和中国(西南、华中华南及华东地区)并向东南扩散至中南半岛(Frost et al.,2024)。陈塘湍蛙A.pallasitatus是2019年依据西藏自治区定结县陈塘镇发现的2号湍蛙个体命名的新物种(Qi et al.,2019)。2021年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洛扎县开展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调查时,于拉郊乡(91°11′26″E,28°4′31″N,2704 m)采集到1号湍蛙标本(标本号:CIB QZ2021118),综合形态特征(图1,图2)和系统发育分析(图3),确认为陈塘湍蛙。标本现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研究所 两栖爬行动物 湍蛙 无尾目 中国科学院 印度北部 蛙科 华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衍生短链脂肪酸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基于文献计量的统计分析
8
作者 闵煜泽 刘斌文 +1 位作者 刘羽骐 宋秀芳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5-163,共9页
肠道微生物群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但是肠道微生物影响人类健康的相关机制仍不够清晰。短链脂肪酸是肠道微生物群的衍生产物,发挥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全面分析肠道菌群分泌的短链脂肪酸对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相关文... 肠道微生物群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但是肠道微生物影响人类健康的相关机制仍不够清晰。短链脂肪酸是肠道微生物群的衍生产物,发挥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全面分析肠道菌群分泌的短链脂肪酸对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相关文献,从论文出版趋势、主要国家、机构、研究人员以及领域前沿和热点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每年出版的论文数量增幅较大,发文数量居于前三的国家分别为中国、美国和日本,中国机构发文数量居于前三,但是论文影响力方面是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居首位。在前沿与热点方面,短链脂肪酸与肠道菌群紧密关联,影响炎症、食物过敏、肿瘤发生、调节神经系统与免疫。该研究揭示了短链脂肪酸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群 短链脂肪酸 宿主代谢健康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虫精子发生与激活中的线粒体功能与调控
9
作者 常占鑫 苗龙 王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61-1672,共12页
线粒体在秀丽线虫精子发生和激活中的功能至关重要,既提供ATP以支持细胞分裂和分化,也在锌离子稳态、质膜动态变化等方面发挥核心作用。本综述系统梳理了线粒体在精子发育各阶段的关键机制。线粒体通过调控细胞凋亡的关键执行蛋白维持... 线粒体在秀丽线虫精子发生和激活中的功能至关重要,既提供ATP以支持细胞分裂和分化,也在锌离子稳态、质膜动态变化等方面发挥核心作用。本综述系统梳理了线粒体在精子发育各阶段的关键机制。线粒体通过调控细胞凋亡的关键执行蛋白维持生殖腺的健康和稳定,并为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分化提供能量,不断适应生殖腺各个阶段的能量需求。在早期精子发生过程中通过调控H+和Zn2+的交换,确保精子功能的正常发育。在精子激活过程中,线粒体一方面继续发挥关键作用,提供能量促进伪足形成、膜性细胞器(MOs)融合以及离子通道调节,另一方面通过排出线粒体囊的形式控制健康线粒体的数量,使精子细胞转变为具备运动和受精能力的成熟精子。近年来的研究还揭示,线粒体核糖体可能在精子发生与激活过程中合成特定蛋白质,挑战了传统认为精子不合成新蛋白质的观点。综上所述,线粒体不仅是精子能量供给的核心,还在细胞信号转导、精子激活及生殖成功率等方面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为进一步理解生殖细胞代谢调控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精子发生 精子激活 秀丽线虫 ATP 线粒体核糖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版纳藤黄原生境土壤养分评价
10
作者 李光禄 陈忠林 +5 位作者 周华泽 万振林 陈妍君 曾诗华 王晓静 施济普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43-49,共7页
为促进版纳藤黄的迁地保护和野外回归,基于版纳藤黄的生存现状,对版纳藤黄进行原生境土壤采集,共收集20份土壤样品,并对有机质(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水解性氮(AN)、有效磷(AP)、有效钾(AK)和pH共8个指标进行测定,使用云... 为促进版纳藤黄的迁地保护和野外回归,基于版纳藤黄的生存现状,对版纳藤黄进行原生境土壤采集,共收集20份土壤样品,并对有机质(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水解性氮(AN)、有效磷(AP)、有效钾(AK)和pH共8个指标进行测定,使用云模型、ANOVA分析和种群间多重比较3种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版纳藤黄的生存土壤养分含量较低,富含有机质、全氮以及有效钾,有效磷含量很低,土壤呈现强酸性。ANOVA分析发现TN、TP、TK、AN在种群间存在显著差异,而OM、AP、AK、pH在各种群间无显著差异。对TN、TP、TK、AN 4个因子进行种群间的多重比较,发现TN指标上P5显著高于P3、极显著高于P1和P2,且与P4间差异不显著,P1、P2、P3和P4间差异不显著;TP指标上P4极显著高于P1、P2和P3,且显著高于P5,P1、P2、P3和P5间差异不显著;TK指标上P1显著低于P4,P5极显著高于P1和P2,其余种群间差异不显著;AN指标上P5极显著高于其他种群,且其余种群间无显著性差异。P5基本上和其他种群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后续研究中应重点关注P5的生存状况,同时也需监测P4受到农业活动干扰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纳藤黄 原生境 土壤养分 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2010年中国典型生态系统辐射及光能利用效率数据集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先进 于贵瑞 +41 位作者 何洪林 陈智 王秋凤 郑涵 车涛 陈世苹 郭继勋 古松 韩士杰 郝彦宾 黄辉 贾根锁 李彦 李英年 林光辉 孟平 欧阳竹 饶良懿 石培礼 孙春健 吴金水 王传宽 王辉民 王艳芬 王跃思 肖文发 闫俊华 杨大文 查同刚 张法伟 张劲松 张军辉 张宪洲 张旭东 张一平 赵斌 赵风华 赵亮 赵新全 赵仲辉 周广胜 周国逸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9年第1期93-105,共13页
辐射是陆地生态系统能量的主要来源,其利用效率表现为光能利用率,反映了生态系统转化光能、生成有机物质的能力。揭示典型生态系统的辐射及光能利用效率可以为评估区域光能资源及其利用效率提供参考,也为评估区域有机物质固定能力及碳... 辐射是陆地生态系统能量的主要来源,其利用效率表现为光能利用率,反映了生态系统转化光能、生成有机物质的能力。揭示典型生态系统的辐射及光能利用效率可以为评估区域光能资源及其利用效率提供参考,也为评估区域有机物质固定能力及碳吸收能力提供依据。基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联盟(ChinaFLUX)的长期观测结果及已发表文献的公开数据,构建了2002–2010年中国典型生态系统辐射及光能利用效率数据集,包含51个生态系统126个站点年辐射、光能利用效率及吸收光能利用效率的观测记录。另外,本数据集还包含生态系统代码、年份、经度、纬度、海拔、生态系统类型、年均气温、年总降水量、年均CO2质量浓度、年均叶面积指数、最大叶面积指数等生物气候信息。本数据集可以为评估生态系统生产能力、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辐射 生产力 涡度相关 陆地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训练与音乐素养对共情能力的影响
12
作者 华山 姜欣桐 +2 位作者 高扬震宇 穆妍 杜忆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4-558,共15页
共情能力是预测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音乐经验对共情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特质共情和状态共情两个方面为切入点,采用音乐训练和音乐素养两个指标衡量个体音乐经验,利用问卷调查和行为实验,探究它们对共情能力的影响... 共情能力是预测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音乐经验对共情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特质共情和状态共情两个方面为切入点,采用音乐训练和音乐素养两个指标衡量个体音乐经验,利用问卷调查和行为实验,探究它们对共情能力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在特质共情方面,音乐家的认知共情能力显著高于非音乐家。然而,在控制了人格、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心理健康状态的相关变量后,音乐训练对共情能力并无显著影响。相反,音乐素养显著正向预测认知共情能力的想象维度,甚至可以作为音乐训练影响认知共情中想象维度的中介变量。在状态共情方面,利用疼痛共情范式研究发现,相比非音乐家,音乐家在目睹他人疼痛情境时更能感同身受,这种状态共情能力受到音乐素养和特质认知共情中想象维度的链式中介影响。综上所述,音乐训练通过提高音乐素养,间接增强特质共情中的认知共情能力(想象),从而使音乐家在感同身受他人疼痛状态时表现出更强的能力。这些发现揭示了音乐经验对共情能力的促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训练 音乐素养 特质共情 状态共情 疼痛共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格犬行传导系统起搏不同位点急性期的心电、血液动力学、左心室流场状态和能量损耗特点
13
作者 胡奕然 金汉 +9 位作者 李慧 程思静 翁思贤 黄灏 杨举微 喻瑜 丁立刚 顾敏 牛红霞 华伟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9,共8页
目的:对比比格犬行传导系统起搏不同位点急性期的心电、血液动力学、左心室流场状态和能量损耗特点。方法:选取8只成年健康比格犬。首先在右心耳植入一根主动固定导线,之后将另外一根主动固定导线分别植入右心室心尖、希氏束远端和左束... 目的:对比比格犬行传导系统起搏不同位点急性期的心电、血液动力学、左心室流场状态和能量损耗特点。方法:选取8只成年健康比格犬。首先在右心耳植入一根主动固定导线,之后将另外一根主动固定导线分别植入右心室心尖、希氏束远端和左束支间隔支。连接双腔起搏器后,分别采集自身窦性心律状态、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P)、希氏束远端起搏(DHBP)和左束支起搏(LBBP)状态下的心电、急性期血液动力学参数,以及超声心动图血流速度向量模式下采集3个完整心动周期标准心尖三腔心彩色血流动态图像。经脱机分析获得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心房收缩期左心室腔内能量损耗等参数。比较不同位点起搏下上述参数的差异及主要参数的线性相关性。结果:基线的自身窦性心律、RVAP、DHBP、LBBP的QRS时限分别为(45.0±4.0)ms、(98.4±6.2)ms、(50.0±4.5)ms、(62.0±4.7)ms。LBBP的起搏QRS时限大于基线的自身窦性心律和DHBP,但小于RVAP(P均<0.01)。与基线的自身窦性心律AOO模式(心房起搏频率快于自身窦性心律10次/min)比,RVAP、DHBP和LBBP的急性期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LVdP/dtmax)改变分别为(-7.89±5.67)%、(0.74±2.05)%和(-0.14±3.59)%,DHBP和LBBP的LVdP/dtmax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但两者均明显优于RVAP的LVdP/dtmax改变(P均<0.01)。RVAP下左心室平均能量损耗在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均明显大于基线的自身窦性心律、DHBP和LBBP(P均<0.01)。而基线的自身窦性心律、DHBP和LBBP在以上5个时相的能量损耗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HBP及LBBP在各时相左心室总涡流数目、涡流面积及循环强度较基线的自身窦性心律状态均无明显增高,且LBBP涡流面积及循环强度较DHBP均无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尽管比格犬行LBBP的起搏QRS时限明显延长,但其急性期左心室血液动力学、左心室流场状态和能量损耗方面与自身窦性心律下传和DHBP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且优于RVAP。本研究或许有助于揭示LBBP作为生理性起搏治疗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传导系统起搏 希氏束远端起搏 左束支起搏 比格犬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非人灵长类声音通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丽婷 刘学聪 +1 位作者 范鹏来 周岐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共9页
声音通讯普遍存在于非人灵长类动物(后简称灵长类)中,具有维持社群稳定、防御天敌、防卫食物资源和领域等功能。灵长类声音通讯的研究也有助于理解人类语言进化。我国有3科8属27种灵长类,是世界上灵长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这为灵长类... 声音通讯普遍存在于非人灵长类动物(后简称灵长类)中,具有维持社群稳定、防御天敌、防卫食物资源和领域等功能。灵长类声音通讯的研究也有助于理解人类语言进化。我国有3科8属27种灵长类,是世界上灵长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这为灵长类声音通讯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当前,我国灵长类声音通讯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大多数集中在建立声音曲目的研究初期阶段,且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东黑冠长臂猿Nomascus nasutus、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海南长臂猿Nomascus hainanus、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和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等少数物种。本文从灵长类的发声器官和发声机制、声音曲目、声音信号的语图特征、声音信号的使用及信息的传递等方面对我国灵长类的声音通讯研究进行全面回顾和综述,并展望了我国灵长类声音通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通讯 长臂猿 金丝猴 叶猴 猕猴 蜂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年总初级生产力数据集 被引量:6
15
作者 范仁雪 朱先进 +44 位作者 陈智 于贵瑞 张维康 韩朗 王秋凤 陈世苹 刘绍民 王辉民 闫俊华 谭俊磊 张法伟 赵风华 李英年 张一平 石培礼 朱教君 吴家兵 赵仲辉 郝彦宾 沙丽清 张玉翠 姜世成 顾峰雪 吴志祥 张扬建 周莉 唐亚坤 贾丙瑞 李玉强 宋清海 董刚 高艳红 蒋正德 孙聃 王建林 何其华 李新虎 王飞 魏文学 邓正苗 郝翔翔 李彦 刘晓利 章熙锋 朱治林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2期155-167,共13页
陆地生态系统年总初级生产力(AGPP)是粮食生产和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的基础。分析AGPP的时空变化可以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和减缓气候变化趋势提供理论依据,但需以准确评估区域AGPP为基础。基于ChinaFLUX的长期联网观测数据和公开的数据集,... 陆地生态系统年总初级生产力(AGPP)是粮食生产和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的基础。分析AGPP的时空变化可以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和减缓气候变化趋势提供理论依据,但需以准确评估区域AGPP为基础。基于ChinaFLUX的长期联网观测数据和公开的数据集,本研究构建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AGPP数据集,并结合生物、气候和土壤因素,利用随机森林回归树通过模拟单位叶面积的AGPP构建了中国AGPP评估模型,生成了2000–202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AGPP数据,空间分辨率为30arcsecond,数据格式为tiff。本数据可以为模型模拟提供验证数据,也可以为区域生产力、生态质量、陆地碳汇评估及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 随机森林回归树模型 时空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贝母属(Fritillaria)7种植物的核型研究(英文)
16
作者 王强 唐自慧 +2 位作者 李紫微 胡盈 何兴金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4-440,共7页
通过对7种国产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的染色体核型进行观察和研究,报道了小白花贝母(F. albidoflora Duan&Zheng)、川贝母(F. cirrhosa Don)、伊贝母(F. pallidiflora Schrenk ex Fischer&Meyer)、华西贝母(F. sichuanica Ch... 通过对7种国产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的染色体核型进行观察和研究,报道了小白花贝母(F. albidoflora Duan&Zheng)、川贝母(F. cirrhosa Don)、伊贝母(F. pallidiflora Schrenk ex Fischer&Meyer)、华西贝母(F. sichuanica Chen)、托里贝母(F. tortifolia Duan&Zheng)、新疆贝母(F. walujewii Regel)、裕民贝母(F. yuminensis Duan)等7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其中3种为首次报道。结果显示,7种国产贝母属植物的核型均具有高度不对称性。此外,小白花贝母与已报道的黄花贝母(F. verticillata Willdenow)的核型存在明显差异,提示Flora of China将小白花贝母归并入黄花贝母的分类处理可能并不恰当,二者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核型不对称性 小白花贝母 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在中国生态学中的使用考辨
17
作者 崔骁勇 杨以宁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60-765,共6页
科学交流需要清晰的概念。"梯度"一词是中国生态学迅猛发展过程中引入的新概念,其含义与在其他学科中有所不同,导致了使用上的混乱。对该术语的原意、在中国生态学中的引入和误用进行系统分析,剖析造成误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 科学交流需要清晰的概念。"梯度"一词是中国生态学迅猛发展过程中引入的新概念,其含义与在其他学科中有所不同,导致了使用上的混乱。对该术语的原意、在中国生态学中的引入和误用进行系统分析,剖析造成误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语 梯度 误用 海拔 审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糖碳链等分”教学法在糖酵解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笠 赫荣乔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73-2782,共10页
糖酵解是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有关葡萄糖代谢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微生物学、海洋生物学、动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工程学等相关专业教学中所涉及的难点内容之一。糖酵解途径十分复杂,有10个反应步骤,参与的酶多,中间产物多,既消耗ATP又... 糖酵解是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有关葡萄糖代谢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微生物学、海洋生物学、动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工程学等相关专业教学中所涉及的难点内容之一。糖酵解途径十分复杂,有10个反应步骤,参与的酶多,中间产物多,既消耗ATP又合成ATP。在现有教学中,教师们通常按照糖酵解的反应步骤依次讲解(本文称顺序教学法,简称顺序法),导致教与学的效果不太理想。本研究聚焦糖酵解途径中葡萄糖的碳链变化,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思路:从结果来看,糖酵解就是一分子(6C)葡萄糖等分成为两分子(3C)丙酮酸的过程。要实现己糖分子的等分,就需要在己糖碳链的首尾分别加上一个磷酸基团,生成1,6-二磷酸果糖,导致分子中间(C3-C4)发生化学键断裂,产生两分子磷酸丙糖。之后发生的5步反应,是磷酸丙糖经过磷酸基团转移等步骤生成丙酮酸。这种从“己糖碳链等分”入手进行糖酵解教学的方法,称为“己糖碳链等分教学法”(简称己糖等分法)。招募研究生(n=63)和本科生(n=39)作为教学调研的被试,他们在本科阶段均接受过“顺序法”教学。采用“己糖等分法”开展糖酵解的教学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己糖等分法”教学之前,同学们普遍认为要理解和记住“糖酵解”的反应步骤比较困难,要准确默写出“糖酵解”每一步化学反应就更加困难,并且记住后又容易遗忘。采用“己糖等分法”教学和学习后,绝大多数研究生感觉“糖酵解”的每一步反应都变得容易理解和记忆了,并且要写出反应步骤变得相对简单。对本科生进行同样的教学与调研,将其统计分析结果与研究生进行比较,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己糖等分”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糖酵解机理,便于记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觉动脑、勤于分析的习惯,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酵解 葡萄糖 丙酮酸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茵陈基源植物皱边喉毛花的全长转录组信息分析
19
作者 韩霜 徐浩 +2 位作者 余静雅 韩赟 张发起 《广西植物》 2023年第7期1335-1346,共12页
皱边喉毛花为藏药藏茵陈基源植物之一,其包含丰富的药用成分。为进一步了解皱边喉毛花转录组,丰富其基因注释、代谢通路等遗传信息,该研究利用PacBio测序平台对皱边喉毛花叶片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1)全长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7 G... 皱边喉毛花为藏药藏茵陈基源植物之一,其包含丰富的药用成分。为进一步了解皱边喉毛花转录组,丰富其基因注释、代谢通路等遗传信息,该研究利用PacBio测序平台对皱边喉毛花叶片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1)全长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7 Gb的高质量数据,对795698个CCS序列进行聚类和去冗余,最终获得87814条高质量的全长转录本。(2)与7个数据库比对后,共有277451条转录本注释成功,其中注释到NR数据库的转录本最多,有39214条。26396条转录本成功注释到KOG数据库中,共有26个子类。39104条转录本注释到KEGG数据库中,涉及6个主要通路和40个子通路。39102条转录本注释到GO数据库中,按分子功能、生物学过程和细胞成分3大类对注释成功的转录本进行分类。(3)SSR分析共鉴定到22861个SSR,其中单碱基重复最为丰富;共检测到1874个转录因子和15166个长非编码RNA(LncRNA),而注释到转录本最多的转录因子家族是C3H。(4)筛选出55条与单萜类及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相关的转录本。该研究结果丰富了皱边喉毛花的转录组信息,为进一步筛选皱边喉毛花药用成分合成相关的关键基因提供了重要的遗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边喉毛花 全长转录组 代谢通路 转录因子 长非编码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玉虎 庞哲 +1 位作者 李聪佳 张泽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24-1539,共16页
青海省是青藏高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地质、地貌的形成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演化历史与整个青藏高原一脉相承。全省共有野生种子植物97科、595属、3558种。该研究在作者多年实地考察和资料积累的基础上,对青海境内所有植物的科、属、种进行... 青海省是青藏高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地质、地貌的形成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演化历史与整个青藏高原一脉相承。全省共有野生种子植物97科、595属、3558种。该研究在作者多年实地考察和资料积累的基础上,对青海境内所有植物的科、属、种进行了分布区类型的划分和分析。结果表明:(1)吴征镒先生关于“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中的15个分布区类型在青海均有代表出现,体现出区系成分的丰富程度及其生态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2)热带类型多体现出边缘分布的性质,并以泛热带类型为代表,但无木本类型。(3)青海区系的核心成分,在属级层面是以北温带和东亚为主的温寒性质的属为主,而在种一级层面则是以温带亚洲和东亚分布的种为主。(4)中国特有成分体现出青海与我国西南(横断山)区系和喜马拉雅区系的紧密联系,以及青藏高原高寒区系的特色明显。(5)我国西南地区区系和北方区系对青海的影响较大,并且各有侧重。(6)温性湿润的祁连山地、高寒的青南高原和温性干旱的柴达木盆地的“三区”交会,体现出过渡区系性质明显以及各自植物区系的特点迥异,并且各有突出。(7)以许多植物种分布的西界和海拔高度的最高界为标志的分布末梢区或是边缘分布区性质明显。(8)以多年生草本类群为主,但木本类群贫乏的年轻和衍生的区系性质明显。综上认为,青海的植物区系具有以北温带成分,特别是欧亚大陆温、寒地带典型成分为优势,兼具温性、寒温和高寒类型的温带区系性质,并同时体现出“复合型”区系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首次在国内建立起了青海“野生种子植物种一级分布区类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种子植物 种级层次 区系特征 分布区类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