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空间分布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于天舒 董仁才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1期130-137,共8页
文章基于GIS采用地统计学确定性插值的方法,研究了日照东港区和绍兴越城区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两地声环境进行了评价。在2市各设置7个大小为500 m×500 m不同城市功能的典型空间样方,比较分析典型样方的... 文章基于GIS采用地统计学确定性插值的方法,研究了日照东港区和绍兴越城区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两地声环境进行了评价。在2市各设置7个大小为500 m×500 m不同城市功能的典型空间样方,比较分析典型样方的区域环境噪声与其用地覆盖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日照和绍兴区域环境噪声均具有西南地区高于东北地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日照市的区域环境噪声占'较好(50.1~55.0 dB)'的比例最大,质量等级为二级,绍兴市占'一般(55.1~60.0 dB)'的比例最大,质量等级为三级;日照市声环境质量在监测点、样方和监测区域3个尺度上均好于绍兴市。绍兴市典型空间样方区域环境噪声分别与开放空间覆盖率和建筑物覆盖率呈负相关关系。该方法可应用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评价和比较研究,为噪声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城市环境噪声 空间分布 城市用地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污降碳协同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基于中国三大城市群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明亮 尹晶晶 +1 位作者 李华清 林剑艺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4-183,共10页
中国当前面临着实现“双碳”目标与建设美丽中国这两大艰巨任务,城市作为二氧化碳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单元,推进城市减污降碳对于中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2011—2019年我国京津冀、长三角和珠... 中国当前面临着实现“双碳”目标与建设美丽中国这两大艰巨任务,城市作为二氧化碳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单元,推进城市减污降碳对于中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2011—2019年我国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综合排放当量法、超效率SBM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等,对比分析三大城市群碳–污综合排放量及SEPC的时空演化及分异特征,并揭示了SEPC的驱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就城市群整体而言,三大城市群碳-污综合排放量均明显下降,SEPC波动上升,其中京津冀效率提升幅度最大,而长三角提升幅度相对较小。(2)就城市群内部而言,三大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排放量差异逐步缩小,SEPC的差异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仅有6个城市处于高效率。(3)产业结构、劳动力集聚、对外开放和政府干预对三大城市群SEPC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效应。鉴于此,从区域协同治理、工业结构转型和政府干预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协同效率 城市群 超效率SBM模型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科学在欧美生态环境研究和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春明 张会 HAKLAY Muki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39-2245,共7页
近十年来以大量公众参与科学研究活动为特征的公众科学在生态环境研究和管理中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公众和科学家之间的合作程度不同出现了以贡献型、协作型和共创型为主的应用模式,并在生物多样性调查、环境质量监测、生态环境管理中表... 近十年来以大量公众参与科学研究活动为特征的公众科学在生态环境研究和管理中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公众和科学家之间的合作程度不同出现了以贡献型、协作型和共创型为主的应用模式,并在生物多样性调查、环境质量监测、生态环境管理中表现出了极大的潜在价值。通过对欧美公众科学在生态环境研究和管理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介绍,分析了其概念内涵,概括了其项目的组成结构和应用模式,指出了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结论如下:(1)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便携式智能设备和移动网络普及使得公众获取周边生态环境信息的能力日益增强,种类也日益多样。(2)公众科学项目的运用不仅能够扩大数据获取范围,也能加深公众对科学问题的认识和提高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水平。(3)公众提供的数据种类,数据质量,以及公众激励机制,都是该模式持续和高质量运行时所要面临的挑战。(4)欧美一些"科研单位-公众机构-公民团体"等纷纷联合起来形成公众科学协会,同时政府部门已制定了公众科学发展计划和法规,来规范和促进公众科学项目的应用。(5)我国相关研究和管理部门应建立统一协作平台,进一步引导公众科学参与和提高协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科学 应用模式 公众参与 生态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环境生物效应及其模拟实验装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晓梅 唐超 +4 位作者 张紫燕 连惠勇 张晶 杨传俊 蔡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69-175,共7页
光是人、动物和植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光环境作为一种物理环境因素,其生物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光环境对人的生理、心理及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对动物昼夜节律、定位系统和生长繁育的影响也已受到诸多关注;同时,光是植物... 光是人、动物和植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光环境作为一种物理环境因素,其生物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光环境对人的生理、心理及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对动物昼夜节律、定位系统和生长繁育的影响也已受到诸多关注;同时,光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植物一切生化反应的能量来源。综述了光环境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指出已有的文献仅限于以复色光为研究对象,对特定波长的光效应、光暴露时间及光质效应的研究甚少。进一步阐明目前光环境模拟实验装备的研制所遇到的关键"瓶颈"是缺乏能够在一定波长范围内输出较高功率的单色光光源,且无配备生物学培养装置,不可能在实验室实现对单色光环境的模拟。因此,其发展当务之急是先构建光环境暴露的科学实验平台。同时对光环境生物效应的研究方向及光模拟实验装备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环境 生物效应 模拟 装备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李竞 侯丽朋 唐立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8845-8859,共15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但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进入21世纪,我国通过颁布实施多项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等大气污染较严重的区域划定为重点区域,针对性制定治污措施和实施减排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但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进入21世纪,我国通过颁布实施多项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等大气污染较严重的区域划定为重点区域,针对性制定治污措施和实施减排工程,努力推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基于2000—2019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31个省份)GDP,以及SO_(2)、PM_(10)、NO_(2)三项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模型,对31个省份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大气污染物浓度演变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评估。研究结果显示:(1)近年来实施的各项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特别是2013年以来颁布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同时,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长期关系协调性逐步增强,除NO_(2)浓度呈U型外,31个省份SO_(2)浓度、PM_(10)浓度与人均GDP的EKC曲线呈倒U型和倒N型,并处于快速下降阶段。(2)京津冀及周边地区SO_(2)浓度与人均GDP呈倒U型,且处于快速下降阶段;PM_(10)和NO_(2)浓度均呈现U型关系,且均处于上升期。(3)长三角地区SO_(2)、PM_(10)浓度与人均GDP呈现倒U型和U型,但均处于下降阶段;NO_(2)浓度与人均GDP无相关关系。(4)珠三角地区SO_(2)、PM_(10)和NO_(2)浓度与人均GDP均呈现倒U型关系,且均处于下降阶段。为此,建议“十四五”期间我国政府要继续实施新一轮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聚焦机动车NO_(x)污染管控,大力推动NO_(2)浓度稳步下降,以实现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为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 经济增长 环境空气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空间形态的环境效应 被引量:9
6
作者 贾玉秋 唐立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986-2994,共9页
中国城市需要更为紧凑的空间形态,但是城市空间紧凑性的环境效应并不十分清晰。采集城市管网设施指标、城市道路、交通设施指标、生态协同指标等建立环境因子指标集,选择标准化紧凑度指数NCI、标准化离散度指数NDIS、最大斑块面积指数LP... 中国城市需要更为紧凑的空间形态,但是城市空间紧凑性的环境效应并不十分清晰。采集城市管网设施指标、城市道路、交通设施指标、生态协同指标等建立环境因子指标集,选择标准化紧凑度指数NCI、标准化离散度指数NDIS、最大斑块面积指数LPI、景观形状指数LSI、平均形状指数SHAPE_MEAN、周长-面积分形维数PAFRAC等形态指标,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探索中国146座城市的空间形态的单因子环境效应、综合环境效应及环境效应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供水管密度、排水管密度、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万人拥有出租车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环境因子与城市空间形态密切相关。城市紧凑度越高,城市管网系统密度越低,公共交通设施越少,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越少。城市形状越复杂,城市管网系统密度越高,公共交通投入越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越大。(2)综合环境因子与LSI呈中等强度的正相关(r=0.43,P<0.01)。城市空间形状越复杂,城市资源环境相关设施总体投入越多。(3)在不同的紧凑及形状复杂性水平下,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万人拥有出租车辆、供水管道密度及综合环境因子的显著性差异再次表明城市越紧凑,交通越发达;城市形状越复杂,环境投入越多。本文研究证明了城市空间形态越紧凑、资源越是节约,紧凑型城市空间形态能够用于中国城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城市 城市空间形态 单因子环境效应 综合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中国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 被引量:203
7
作者 叶琴 曾刚 +1 位作者 戴劭勍 王丰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5-122,共8页
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已有大量基于波特假说的实证研究。然而对于弱波特假说、狭义波特假说成立与否,学术界还存在争议。基于2008—2014年中国285个地级市节能减排技术专利申请、综合能源价格、污染物排放等面板数... 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已有大量基于波特假说的实证研究。然而对于弱波特假说、狭义波特假说成立与否,学术界还存在争议。基于2008—2014年中国285个地级市节能减排技术专利申请、综合能源价格、污染物排放等面板数据,采用混合回归模型和系统GMM方法,研究命令型和市场型两类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中国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即期技术创新起阻碍作用,滞后一期起促进作用,弱波特假说成立有时间约束条件。滞后一期的命令型规制工具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市场型,狭义波特假说不成立,这与国有企业和公共研究机构是中国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主要参与主体有关。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命令型规制工具对即期技术创新影响不显著,市场型规制工具起负向作用,中部地区市场型规制工具的负向作用最强,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这与区域的能耗水平和市场经济活力相关。研究发现,对于中国城市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弱波特假说成立,狭义波特假说不成立,丰富了波特假说的实证研究,并为分区域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命令型工具 市场型工具 节能减排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重点城市春季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特征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邱天雪 陈进生 +3 位作者 尹丽倩 牛振川 张福旺 徐玲玲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2-516,共5页
对闽南地区重点城市春季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状况进行剖析,分析和探讨了闽南地区同城化进程中重点城市PM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以期在当前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的趋势下为闽南地区的大气污染控制提供依据。于2011年春季3... 对闽南地区重点城市春季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状况进行剖析,分析和探讨了闽南地区同城化进程中重点城市PM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以期在当前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的趋势下为闽南地区的大气污染控制提供依据。于2011年春季3月7—16日在福建省闽南地区重点城市厦门城区与郊区、漳州和泉州城区同步用聚丙烯纤维滤膜采集大气PM2.5样品,滤膜经超声萃取后用离子色谱仪分析样品中F-、Cl-、NO3-、SO42-、Na+、K+、NH4+、Ca2+和Mg2+等9种离子组分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1)闽南地区重点城市春季PM2.5的质量浓度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M2.5的平均质量浓度为94.14μg.m-3,二次离子SO42-、NO3-和NH4+的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14.66-66.68μg.m-3,平均质量浓度为32.43μg.m-3,占总水溶性离子的83.30%,主要以(NH4)2SO4和NH4NO3形式存在;与国内其他主要城市相比,闽南地区PM2.5中二次离子浓度水平偏高,二次污染严重。(2)NO3-/SO42-和SOR、NOR值均表明闽南地区固定源污染对水溶性离子的贡献大于流动源,但厦门流动源的贡献占了更高的比重;与国内其它地区相比,闽南地区由于春季潮湿多雨,硝酸盐化速率较高,也是导致二次离子污染水平较高的原因之一。(3)作为滨海地区,闽南地区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主要贡献者主要来自人为源,而非海盐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地区 PM2 5 水溶性无机离子 春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大型煤电基地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煤电基地为例 被引量:24
9
作者 魏东 全元 +5 位作者 王辰星 付晓 周政达 王毅 高雅 吴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21-2829,共9页
随着我国煤电基地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煤电基地建设与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了解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估其对生态系统与人民健康水平的影响,制定合理的保护、治理、恢复策略是煤电基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生态环境监... 随着我国煤电基地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煤电基地建设与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了解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估其对生态系统与人民健康水平的影响,制定合理的保护、治理、恢复策略是煤电基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生态环境监测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然而,现有的监测技术体系普遍存在自动化水平较低、成本较高、时空覆盖面较低等问题。鉴于物联网技术在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改善信息获取方式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所以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煤电基地生态环境监测,从感知层、传输层、支撑层、应用层、用户层的角度明确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电基地 生态环境监测 物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MP分散配制用于环境风险模拟研究的纳米ZnO颗粒溶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铮 罗专溪 +1 位作者 颜昌宙 姚多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27-932,共6页
选择SHMP(六偏磷酸钠)作分散剂,研究超声时间与静置时间对商购纳米ZnO的优化分散效果,以配制出用于环境风险模拟研究中的分散粒径小、效果稳定且浓度较高的纳米ZnO颗粒溶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加分散剂的体系分散效果好于不加分散剂体... 选择SHMP(六偏磷酸钠)作分散剂,研究超声时间与静置时间对商购纳米ZnO的优化分散效果,以配制出用于环境风险模拟研究中的分散粒径小、效果稳定且浓度较高的纳米ZnO颗粒溶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加分散剂的体系分散效果好于不加分散剂体系.最佳优化分散方法:在100 mL超纯水中先加入45 mg SHMP作分散剂,再加入0.5 g的商购纳米ZnO,超声60min后静置6 d,最终得到的颗粒溶胶平均粒径为(176.5±15)nm(纳米粒度-Zeta电位仪),TEM表征粒径为60~90 nm,Zeta电位为(-64.7±5.64)mV,实测分散浓度为(95.87±4.37)mg/L,其稳定性基本可以维持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NO 分散粒径 六偏磷酸钠 分散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环境监测结果发布系统的推送服务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晓丹 唐立娜 董仁才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83-387,共5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环境质量备受关注,城市环境监测结果的发布成为一项越来越重要的信息服务。推送技术是信息服务领域中提供主动服务的一种技术,具有准确、高效、及时的优点。本文从信息服务系统的角度描述了信息推送技术的概念和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环境质量备受关注,城市环境监测结果的发布成为一项越来越重要的信息服务。推送技术是信息服务领域中提供主动服务的一种技术,具有准确、高效、及时的优点。本文从信息服务系统的角度描述了信息推送技术的概念和特性,分析了针对城市环境监测结果的信息推送服务的意义及其系统实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信息 环境监测 环境管理 城市环境 信息发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环境风险模拟研究的溶胶配制方法
12
作者 陈铮 罗专溪 +1 位作者 姚多喜 颜昌宙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17,共4页
为了优化用于环境风险模拟研究的纳米二氧化钛颗粒溶胶的制备方法,研究了超声时间、分散剂、静置时间对商购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出分散体系稳定、粒径小且二氧化钛浓度较高的纳米溶液,以促进工程纳米材料环境风险的研... 为了优化用于环境风险模拟研究的纳米二氧化钛颗粒溶胶的制备方法,研究了超声时间、分散剂、静置时间对商购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出分散体系稳定、粒径小且二氧化钛浓度较高的纳米溶液,以促进工程纳米材料环境风险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00 mL超纯水中先加入六偏磷酸钠(SHMP)500 mg作分散剂,再加入100 mg商购纳米二氧化钛,然后超声15 min,并静置6 d,最终可得到平均粒径为(196±20)nm,TEM表征粒径为50~80 nm,Zeta电位为(-51.3±6.7)mV,实测分散质量浓度为(61.89±5.41)mg/L的颗粒溶胶。该方法可获得较高浓度、稳定的纳米二氧化钛颗粒溶胶,可为工程纳米材料环境风险模拟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超声时间 分散剂 分散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峡两岸生态环境质量差异性评价及港口发展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江容 林晓凤 +1 位作者 王豪伟 王翠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7-1853,共17页
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人口涌入沿海地区,海峡两岸经贸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导致脆弱的沿海地区面临较大的生态风险,因此动态监测并评价两岸生态质量对推动两岸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及促进两岸和谐统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 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人口涌入沿海地区,海峡两岸经贸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导致脆弱的沿海地区面临较大的生态风险,因此动态监测并评价两岸生态质量对推动两岸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及促进两岸和谐统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EE)平台调用2000—2022年Landsat及MODIS数据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的基础上,运用差值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评价两岸生态环境质量的差异性,并在建立两岸主要港口多环缓冲区的基础上探讨港口规模及其周边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海峡两岸生态环境质量呈“西升东降”的特征,2010—2022年海峡两岸生态环境质量均呈波动上升趋势,新冠疫情期间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两岸生态环境质量差距逐渐缩小。(2)东岸生态环境质量优于西岸,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等级区域主要分布在太姥山、玉山山脉等山地区域,较差等级区域主要分布在湖里区和晋江市等城市工业聚集区,2000—2010年生态环境质量等级显著退化的区域主要为东岸的山地区域,2010—2020年等级显著退化的区域主要为西岸的沿海区域。(3)两岸生态环境质量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处于山地区域的城市呈高值聚集,西岸的厦漳泉、福州市和莆田市以及东岸近海岸城市呈低值聚集。(4)海峡两岸港口规模及其周边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具有相似性,离港口距离越远,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占比越小,生态环境质量越好,班轮运输阶段港口规模越大其周边生态环境质量也越差;直航运输阶段港口规模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减弱并逐步改善。(5)受新冠疫情影响,港口周边生态环境质量稍有转好,且西岸港口规模较大的厦门港和福州港较东岸港口更注重生态建设。研究可为海峡两岸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也为生态港口规划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同时为促进两岸和谐发展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遥感生态指数 谷歌地球引擎平台 港口 生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城市水环境景观格局调整与建设探讨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希冀 郭青海 +3 位作者 黄硕 杨一夫 孙艳伟 肖黎姗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6期97-105,共9页
城市是由多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构成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建设依赖于自然-社会-经济各子系统之内的健康、协调发展。伴随城市的开发建设过程,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等多种水环境问题正威胁城市的持续性发展,亟需一个综... 城市是由多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构成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建设依赖于自然-社会-经济各子系统之内的健康、协调发展。伴随城市的开发建设过程,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等多种水环境问题正威胁城市的持续性发展,亟需一个综合全面的解决方案。基于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内涵与存在问题的讨论,结合可持续发展与景观生态学理论,提出"城市水环境景观格局调整与建设"这一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思路与实践框架,并据此建立逐步实现城市子系统到城市整个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可持续城市建设新途径。以厦门市为研究案例,分析流域水质在不同尺度条件下与景观格局的关系,模拟估算城市建设用地面积阈值,从而规范厦门城市用地开发利用,达到改善城市流域水环境目标。通过厦门市的实证研究,验证了以水环境可持续为切入点调整城市景观格局,进而解决城市发展中突出的水环境问题并实现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思路,最后对城市未来水环境与景观格局调整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水环境 可持续城市 海绵城市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中微塑料的生态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丽媛 罗专溪 +1 位作者 颜昌宙 郭建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76-82,共7页
微塑料由于颗粒小难去除分布广等特性,成为日益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污染物,尤其是在海洋环境中。该文参考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微塑料的报道,从来源、分布以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的生态毒性效应。其中对生... 微塑料由于颗粒小难去除分布广等特性,成为日益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污染物,尤其是在海洋环境中。该文参考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微塑料的报道,从来源、分布以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的生态毒性效应。其中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动植物造成损伤、随营养级积累、释放和吸附有毒物质、微生物载体等四方面。并提出后续关注方向,如加强纤维与轮胎细颗粒等类型微塑料、微塑料与其它污染物联合吸附暴露风险以及从源头防控策略等方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海洋环境 生态毒性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定量PCR研究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彩霞 安新丽 苏建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144-3158,共15页
微生物污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会引起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对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重要威胁.本研究利用可同时检测33种病原微生物以及10种不同粪便污染源的基于TaqMan探针的高通量qPCR检测技术,对污水处理厂进出水、长... 微生物污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会引起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对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重要威胁.本研究利用可同时检测33种病原微生物以及10种不同粪便污染源的基于TaqMan探针的高通量qPCR检测技术,对污水处理厂进出水、长期施加有机肥(污泥或鸡粪)或化肥土壤中的微生物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中检测出的微生物污染种类和丰度较高,污染状况较严重,土壤环境微生物污染较小.在污水处理厂中,共检出13种人类病原微生物,进水中检测到的病原菌数目和丰度高于出水,其中,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在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具有最高丰度,并发现污水处理厂中具有人类、猪、狗粪便污染;土壤中共检出3种病原菌,其中军团杆菌和棘阿米巴检测丰度最高,有机肥(污泥或鸡粪)施用显著增加土壤中病原菌丰度,同时发现这些土壤中存在家禽粪便污染.研究表明,污水处理设施虽可去除污水中部分微生物污染,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微生物污染可能排放到自然水体中,成为下游环境如土壤等中的微生物污染源,进而影响人类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施肥土壤 微生物污染 高通量定量PCR 微生物源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城市秋季大气甲醛污染来源及其环境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宜玲 洪有为 +4 位作者 纪晓婷 许可 邵智乾 于瑞莲 陈进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60,共9页
基于大气综合观测站的气态污染物(HCHO、O_(3)、PAN、CO、NOx、异戊二烯)及气象要素(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在线观测数据,研究沿海城市厦门秋季大气HCHO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定量识别HCHO的主... 基于大气综合观测站的气态污染物(HCHO、O_(3)、PAN、CO、NOx、异戊二烯)及气象要素(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在线观测数据,研究沿海城市厦门秋季大气HCHO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定量识别HCHO的主要来源,并估算HCHO对·OH生成的贡献.结果表明:HCHO平均浓度为(3.15±1.40)×10^(-9),范围为(0.55~7.96)×10^(-9),呈现明显“单峰”日变化特征,峰值出现在13:00左右.HCHO与O_(3)、PAN显著正相关;温度、湿度和UV是影响HCHO浓度的主要气象因素,强辐射、高温、低湿、低风速和西南风的条件促进了厦门大气HCHO的二次生成.HCHO小时光解量(PHCHO)范围为(0.01~3.02)×10^(-9)/h,平均PHCHO为0.61×10^(-9)/h,同时,大气HCHO光解成稳定分子H2和CO的速率是光解成自由基H·和HCO·速率的1.1~1.6倍.观测期间大气HCHO来源主要包括二次生成(39.2%)、一次排放(26.6%)和背景源(34.2%);白天HONO光解、O_(3)光解和HCHO光解的平均·OH生成率分别为1.86×10^(-9)/h、1.11×10^(-9)/h和0.70×10^(-9)/h,P(OH_HCHO)占总·OH生成率的1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污染特征 来源 大气氧化性 沿海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暴露与人群健康效应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吝涛 曾志伟 +6 位作者 姚霞 耿红凯 余兆武 王兰 林美霞 张浚茂 郑毅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0013-10021,共9页
城市绿地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和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主要载体,为人群提供了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关注人群健康和绿地布局的城市绿地暴露研究已经成为城市生态学、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学科的前沿热点。目前国内外城市绿地暴露与人群健康研究仍处... 城市绿地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和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主要载体,为人群提供了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关注人群健康和绿地布局的城市绿地暴露研究已经成为城市生态学、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学科的前沿热点。目前国内外城市绿地暴露与人群健康研究仍处在兴起的初步发展状态,缺乏有效和公认的研究范式。尝试通过暴露科学的视角,研究城市绿地暴露及其人群健康效应的研究的热点领域:(1)从城市人群的绿地暴露特征来看,绿地暴露研究与现有旨在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暴露风险的传统环境健康研究的视角有显著不同,其目标是充分理解人群的绿地暴露特征及其产生健康效应的机制,鼓励和提高人群与绿地的有效和有益接触,服务于城市绿地和健康社区营造的科学规划和决策。(2)从城市绿地暴露的量化表征来看,现有的多种绿地暴露评价指标包括绿地可得性、绿地可及性和绿地可视性等多是表征了绿地的供给状况,并非直接的绿地暴露过程描述,未来可以结合城市人群的绿地暴露时空动态模式,参照总暴露数学方程来综合量化不同途径、访问周期、暴露时长等因素。(3)从城市绿地暴露的人群健康效应机制来看,现有绿地暴露的健康效应机制研究获得的通用理论性成果还不多,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不同绿地健康效应研究采用的暴露特征指标不同,绿地暴露特征影响人群健康存在显著的尺度性,以及缺乏统一的绿地暴露健康效应调查方法。绿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作用尤其突出,但绿地的人群健康促进功能在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还鲜有应用,作为城市生态学与环境风险、公共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交叉前沿领域,相关成果将为指导健康导向的可持续城市/社区规划与建设提供直接的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人群健康 绿地暴露 暴露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数据的异构环境物联网管理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如滨 王豪伟 +1 位作者 许通 朱立晨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8-143,152,共7页
环境物联网(Environmental Internet of Things,EIo T)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环境监测,在各个地区部署不同类型的EIo T系统是一个长期演进的过程。为了对分布于各地的大规模异构EIo T系统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通过分析环境监测的特点,并进... 环境物联网(Environmental Internet of Things,EIo T)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环境监测,在各个地区部署不同类型的EIo T系统是一个长期演进的过程。为了对分布于各地的大规模异构EIo T系统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通过分析环境监测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基于EIo T的环境监测系统的感知层、传输层与应用层的特点,提取出了各个环境物联网系统中多种类型的、可用于系统管理的元数据。基于这些环境物联网相关的元数据,构建了一个环境物联网系统统一管理框架。该管理框架通过实时感知应用层中数据存储层中的数据异常状态,可以屏蔽不同EIo T子系统中感知层与传输层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异构性所带来的问题,可以对大规模、分布式部署的多个不同类型的EIo T子系统进行有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物联网 环境监测 元数据 异构性 管理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中国城市绿地与人口的标度关系演化
20
作者 徐智邦 黄毅熠 +3 位作者 雷玮倩 蓝婷 王豪伟 聂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1121-11131,共11页
作为城市系统的一部分,城市绿地与系统整体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现有城市绿地研究大多只关注绿地本身,较少关注其在更宏观城市体系系统中的规律,对包括规模、质量和分布的绿地多维特征与数量、年龄、性别的社会人口构成之间的潜在... 作为城市系统的一部分,城市绿地与系统整体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现有城市绿地研究大多只关注绿地本身,较少关注其在更宏观城市体系系统中的规律,对包括规模、质量和分布的绿地多维特征与数量、年龄、性别的社会人口构成之间的潜在非线性时空演化关系鲜有涉足。从复杂系统视角出发,基于城市标度律理论,使用2000—2020年的多源遥感和人口数据面向中国城市绿地与人口间的多维标度关系演化开展了特征计算,进一步考虑规模效应识别了城市绿地效能的时空模式。结果显示:20年间中国城市绿地与人口总体呈现长期稳健的次线性标度关系,体现了规模经济效应。绿地标度因子从0.497稳步上升至0.614,但仍远低于0.85的理论值,反映了城区绿地供应规模的普遍不足,尤其是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不同绿地质量的城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标度特征差异,与城市标度律理论的假设有所悖离,其中,绿地覆盖率最高的城市的规模效应最为显著,而中高绿地生物量城市的标度特征演化逐渐趋同。考虑规模效应影响后,全国整体的城市绿地效能表现出稳步提升的态势,同时呈现显著的聚类分布格局:尤其是从华北平原至长江三角洲区域,绿地效能日益显现出“高⁃高”聚集模式。研究证实了城市绿地演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次线性规模经济效应,以及不同人群、不同城市之间的规模经济和局地表现的时空差异。在老龄化和城镇化深入的当下,研究能为更好地满足不同规模和人口结构城市的绿地规划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城市标度律 标度因子 老年人口 城市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