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同位素天体化学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得亮 许英奎 +3 位作者 李世杰 朱丹 李雄耀 刘建忠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71,共10页
Cu是中等挥发性元素,也是亲铁元素和强亲硫元素,在星云吸积、核幔分异和冲击熔融等天体演化过程中会发生同位素分馏,在天体化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用于示踪早期太阳系星云和行星的演化过程。本文对天体化学领域的Cu同位素研究现... Cu是中等挥发性元素,也是亲铁元素和强亲硫元素,在星云吸积、核幔分异和冲击熔融等天体演化过程中会发生同位素分馏,在天体化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用于示踪早期太阳系星云和行星的演化过程。本文对天体化学领域的Cu同位素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具体包括:(1)Cu的天体化学性质;(2)基于MC-ICP-MS的Cu同位素分析方法,化学前处理流程和仪器质量歧视校正方法;(3)主要天体储库(陨石、地球和月球)的Cu同位素组成;(4)可能导致储库间Cu同位素组成差异的过程,包括高温挥发、星云混合、行星分异和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5)地幔部分熔融、岩浆分异和洋壳俯冲过程中Cu的迁移机制,以及对这3个过程中Cu同位素变化有限的解释;(6)Cu同位素天体化学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同位素 同位素分馏 陨石 行星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与行星科学多模态大模型的概念及应用初探
2
作者 雷丹泓 刘建忠 +4 位作者 朱凯 刘敬稳 任曼 张圣 张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3-351,共9页
自2022年底一系列大型语言模型(大模型)发布以来,以大模型为研究热点的新一代人工智能、(AI)技术在各行各业引起高度重视,随即出现的专业大模型更将重塑千行百业。月球与行星科学领域作为科学技术前沿的代表,建立该领域的专业大模型是... 自2022年底一系列大型语言模型(大模型)发布以来,以大模型为研究热点的新一代人工智能、(AI)技术在各行各业引起高度重视,随即出现的专业大模型更将重塑千行百业。月球与行星科学领域作为科学技术前沿的代表,建立该领域的专业大模型是今后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多模态大模型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月球与行星科学多模态大模型的概念,并从其定义、设计及应用场景等细节展开详细阐述和讨论。模型旨在帮助更多人认识月球并了解月球,同时协助更多学者处理并分析月球与行星数据,促进挖掘月球与行星大数据间的隐式或非线性关系,主动发现并解决未知科学问题,率先推动大数据驱动科学发现这一新的研究范式在行星科学领域落地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与行星科学 多模态大模型 大数据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同位素在行星科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智 许英奎 +3 位作者 朱丹 李世杰 李雄耀 刘建忠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3-283,共11页
近年来有关太阳系天体中等挥发性元素的研究掀起了一波浪潮。锌作为中等挥发性元素,其稳定同位素对于高温挥发过程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因此,在行星科学领域锌同位素逐渐成为研究星云和行星演化的一个理想工具。本文系统地归纳了各类陨... 近年来有关太阳系天体中等挥发性元素的研究掀起了一波浪潮。锌作为中等挥发性元素,其稳定同位素对于高温挥发过程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因此,在行星科学领域锌同位素逐渐成为研究星云和行星演化的一个理想工具。本文系统地归纳了各类陨石和行星天体储库的锌同位素组成,并对不同种类的陨石以及地外样品(碳质球粒陨石、普通球粒陨石、顽火辉石球粒陨石、橄辉无球粒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月球陨石和Apollo样品、火星陨石、灶神星陨石等)中的锌稳定同位素研究内容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主要包括不同陨石和行星锌同位素组成的控制因素以及锌同位素对太阳系内星云过程和行星过程的指示;同时,简要论述了锌同位素在太阳系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的分馏机制,并立足目前的研究基础,探讨锌同位素在行星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景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同位素 陨石 挥发性元素 太阳系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月球智海盆地特征分析及演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金铭 丁孝忠 +5 位作者 韩坤英 陈剑 刘敬稳 庞健峰 王颖 刘力维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07-1821,共15页
【研究目的】月海撞击盆地是月表最重要的地质单元之一,其地质演化特征受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综合影响。古老的智海盆地位于月球背面南极—艾肯(South Pole-Aitken,SPA)盆地内的西北部边界位置,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对于认识月球结... 【研究目的】月海撞击盆地是月表最重要的地质单元之一,其地质演化特征受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综合影响。古老的智海盆地位于月球背面南极—艾肯(South Pole-Aitken,SPA)盆地内的西北部边界位置,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对于认识月球结构与成分、内外动力地质作用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从可见光影像、月壤成熟度、地形、坡度、粗糙度等表面特征,布格重力异常、月壳厚度等深部特征以及元素、矿物丰度等物质特征多个维度对智海盆地进行综合解析。【研究结果】智海盆地区域具有极不对称性,其内部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发育奇特的漩涡月貌,除漩涡与陡峭的盆壁及.撞击坑壁区域外普遍具有较高的月壤成熟度。形成智海盆地的巨大撞击作用引起高密度月幔岩石圈隆起,导致盆地中央表现重力正异常,对应的月壳厚度也最薄。月壳厚度与布格重力异常之间具有线性反比关系,相关系数r为-0.94。盆地内部月海玄武岩充填区相比邻区具有高铁、高钛特征,智海以外区域的物质成分特征普遍与撞击靶区相近。在对智海盆地表面特征、深部特征及物质成分等多个维度特征进行解析的基础上,完成智海盆地区域地质演化模式分析。【结论】智海盆地的地貌与成分受到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综合影响,表现出南极—艾肯地体和长石质高地地体的双重特征,是理解月球早期演化历史的一个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海盆地 月表特征 深部特征 物质成分 地质演化 月球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东海盆地综合解析与撞击初始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敬稳 刘建忠 +3 位作者 郭弟均 籍进柱 王庆龙 李世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5-143,共9页
东海是月球上最年轻的多环撞击盆地,关于其形成机制的研究很多,但成果大都基于正撞击的机制提出的,虽然有部分学者提出东海是斜撞击的,但缺乏具体撞击参数。本文通过多源数据融合,综合分析LRO影像数据、LOLA地形数据、M^3高光谱数据和II... 东海是月球上最年轻的多环撞击盆地,关于其形成机制的研究很多,但成果大都基于正撞击的机制提出的,虽然有部分学者提出东海是斜撞击的,但缺乏具体撞击参数。本文通过多源数据融合,综合分析LRO影像数据、LOLA地形数据、M^3高光谱数据和IIM高光谱数据,对东海地区的地貌特征、物质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解译,发现在东海中央熔融区存在一条与东海撞击方向垂直的中央隆起区域(中央隆起线),其也是中央熔融区粗糙部分与光滑部分的分界线,结合撞击坑成坑理论,认为其可能是撞击过程冲击波作用引起的堆叠作用形成的。同时利用GRAIL数据及对该地区的重力异常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异常是由于压强、温度及岩石粘度的改变引起局部莫霍面抬升和中央熔融物的形成而出现的,进而估算出熔融物占盆地内物质的25%,约为1.1×10~6km^3。同时,对GRAIL数据的剖面分析结果也支持了本文的斜撞击理论。最后,综合多方面的信息和撞击理论获取东海盆地构造分布图,并根据中央隆起线、溅射物及线性构造的分布特征等,提出东海盆地理论上是由一直径在50~100km的撞击体以10~30km/s的速度自东偏北约20°~30°方向以20°~30°的角度斜撞击月表而形成的。这可为研究更早期的月球撞击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盆地 多源数据融合 中央隆起线 斜撞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起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许英奎 朱丹 +1 位作者 王世杰 刘耘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6-521,共6页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早期学者认为地月系统是普遍存在的行星-卫星系统的一员,但是月球又有许多特征,如质量异常大,挥发分和Fe元素亏损等,传统理论难以解释这些特征。因此,针对月球的起源提出了四种学说:捕获理论,共增生理论,分裂...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早期学者认为地月系统是普遍存在的行星-卫星系统的一员,但是月球又有许多特征,如质量异常大,挥发分和Fe元素亏损等,传统理论难以解释这些特征。因此,针对月球的起源提出了四种学说:捕获理论,共增生理论,分裂理论和大碰撞假说。目前对大碰撞假说研究较多,但研究者们始终无法较好解释地月系统氧同位素的高度一致等特征。本文试探性提出新的月球起源分裂模型,能较好的解释某些月球特征,引起研究者们对月球起源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 捕获理论 共增生理论 分裂理论和大碰撞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低压条件下辉石粉末的热导率实验分析:对月球及火星表面热环境研究的指示 被引量:4
7
作者 于雯 李雄耀 王世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9-106,共8页
在真空条件下矿物粉末热导率的实验测量,可为我们研究月球及行星表面的热属性和热演化,解译热红外和微波探测数据,开展月球及行星探测载荷设计提供重要的数据参数。本研究主要采用改造后的Hot Disk TPS 2500S导热仪对辉石粉末的热导率... 在真空条件下矿物粉末热导率的实验测量,可为我们研究月球及行星表面的热属性和热演化,解译热红外和微波探测数据,开展月球及行星探测载荷设计提供重要的数据参数。本研究主要采用改造后的Hot Disk TPS 2500S导热仪对辉石粉末的热导率进行测量。同时,分析了真空度、温度对辉石粉末热导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热导率随着真空度的降低呈下降趋势,大气压力在1000Pa时,辉石粉末热传导机制发生明显改变。在低压条件下(<1000Pa)热导率随真空度的变化趋于平缓;2)辉石粉末热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是增大的幅度在低压和常压条件下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低压条件下辉石粉末热导率随真空度和温度变化的关系式。本研究表明,在月球和火星表面热环境的研究中,温度和压力对热导率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上述结果对未来开展地外样品的热导率测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 火星 辉石粉末 热导率 温度 真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雨海盆地多环结构的厘定及其深部构造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庆龙 刘建忠 +4 位作者 郭弟均 籍进柱 刘敬稳 王俊涛 罗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7-313,共17页
雨海盆地是月球正面最大、月球上研究程度最高的多环结构撞击盆地,已有很多学者对其多环结构的边界进行恢复研究,但在多环结构最初始形状、多环位置/数量、盆地大小等方面,至今未能达成共识。本文利用GRAIL自由空气重力异常数据、LOLA... 雨海盆地是月球正面最大、月球上研究程度最高的多环结构撞击盆地,已有很多学者对其多环结构的边界进行恢复研究,但在多环结构最初始形状、多环位置/数量、盆地大小等方面,至今未能达成共识。本文利用GRAIL自由空气重力异常数据、LOLA激光测高数据进行了多源数据的融合,结果表明,雨海盆地是具有偏心圆的三环结构特点,其直径从外到内分别为1 500km、1 100km、665km。基于欧拉反演结果研究表明,在雨海撞击盆地中部存在两种不同深度、构造运动性质及方向的断裂构造,即:(1)深度大于40km,向下逐渐向内倾斜、延伸的深部断裂构造;(2)深度在40km以内,由月表向下逐渐向外倾斜、延伸的浅部断裂构造。结合物质成分及地球物理特征的研究,雨海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1)在月球早期阶段(45~38.5亿年),主要以内动力地质作用即岩浆洋冷凝过程为主,形成了雨海盆地深度在40km以下逐渐向内倾斜、延伸的构造断裂,其为本区在月球早期深部岩浆洋产生、分异及运移提供了通道,该构造断裂代表了雨海盆地撞击前的月球早期深部岩浆洋的构造地质演化阶段;(2)在月球晚期阶段(≤38.5亿年),主要以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并重,形成了雨海盆地深度在40km以内逐渐向外倾斜、延伸的构造断裂,其应为本区不同期次的玄武质岩浆喷出或溢流到月表提供了运移通道,该构造断裂代表了雨海盆地撞击后的月球晚期不同期次玄武质岩浆喷发、充填溢流的月海岩浆活动作用的构造地质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 雨海盆地 多环结构 深部构造 GRAIL重力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尘埃对太阳电池主要参数影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庄建宏 高欣 +2 位作者 郭兴 崔新宇 李雄耀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3-78,共6页
月尘是影响月球探测任务及月基太阳能电站(LSP)太阳电池阵列的性能和寿命的因素之一。为预估太阳电池的性能衰减,通过月尘对太阳光遮挡情况的分析,预计出太阳电池主要参数,例如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和最大输出功率的理论变化关系。通过模... 月尘是影响月球探测任务及月基太阳能电站(LSP)太阳电池阵列的性能和寿命的因素之一。为预估太阳电池的性能衰减,通过月尘对太阳光遮挡情况的分析,预计出太阳电池主要参数,例如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和最大输出功率的理论变化关系。通过模拟实验获得太阳电池主要参数与月尘沉积质量的试验变化关系,并对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太阳电池性能预估变化趋势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任务 太阳电池 短路电流 开路电压 最大输出功率 月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岩浆洋演化的实验岩石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瑞 刘建忠 +3 位作者 庞润连 朱丹 鞠东阳 杜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43-1062,共20页
由于缺少直接来自月球深部的岩石样品,实验和计算模拟是认识早期月球演化过程的有效方法和手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开展了大量的实验岩石学和实验地球化学工作对月球岩浆洋(lunar magma ocean,LMO)演化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但是,学... 由于缺少直接来自月球深部的岩石样品,实验和计算模拟是认识早期月球演化过程的有效方法和手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开展了大量的实验岩石学和实验地球化学工作对月球岩浆洋(lunar magma ocean,LMO)演化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但是,学界对LMO模型中的两个关键性参数,即初始物质组成和熔融深度,仍然存在不同的认识。根据月震和重力探测数据推测的平均月壳厚度的差异、月球样品含水量的研究以及新的遥感数据解译发现月表广泛分布富镁铝尖晶石(Cr#<5)等等,直接影响我们对月球初始物质组成和LMO深度以及月球深部高压矿物相的评估。本文通过整理高温高压实验岩石学和实验地球化学在研究LMO演化方面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主要聚焦以下几个科学问题:(1)月球初始物质组成中的难熔元素和挥发分含量,以及LMO深度对月壳厚度、结晶矿物的种类及含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2)高压矿物相石榴子石在月球深部稳定存在的可能性及其对残余岩浆中微量元素的分配行为的制约;(3)特殊类型的月球样品(包括火山玻璃、镁质岩套等)的成因机制对月球深部物质组成具有指示意义;(4)月核的不同物质组成对LMO模型的初始成分含量,特别是微量元素的限定作用。我们以最新的观测数据和月球样品的分析结果为依据,对已有的LMO演化模型进行重新评估,提出月球深部含有石榴子石的LMO演化模型的可能性,并对该方向亟需开展的工作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岩浆洋 月壳厚度 火山玻璃 镁质岩套 挥发分 石榴子石 月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嫦娥五号月壤中钛铁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浩 刘建忠 +4 位作者 缪秉魁 曾小家 朱凯 夏志鹏 陈国柱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7-1048,共12页
嫦娥五号任务采样点位于月球风暴洋的月海玄武岩单元,其中钛铁矿含量为5%~10%(体积分数,下同)。本文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开展了钛铁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以期为月球资源的采、选、冶等提供基础参数。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实验方法... 嫦娥五号任务采样点位于月球风暴洋的月海玄武岩单元,其中钛铁矿含量为5%~10%(体积分数,下同)。本文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开展了钛铁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以期为月球资源的采、选、冶等提供基础参数。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实验方法,对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的矿物组成,以及样品中钛铁矿的粒度特征、颗粒形状、化学成分和解离度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嫦娥五号玄武岩中的钛铁矿以细粒为主,其中粒度为7.5~200μm的钛铁矿数量占97%;钛铁矿颗粒呈粒状、针状、柱状和不规则状,数量较多的是粒状与不规则状;钛铁矿中TiO_(2)含量为50.78%(质量分数),FeO含量为47.35%,其中粒状、不规则状钛铁矿TiO_(2)含量变化范围相较于针状、柱状变化范围更大;含钛铁矿的矿物颗粒整体的粒径越小,钛铁矿的单体解离度越大,更容易解离为单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五号样品 钛铁矿 工艺矿物学 月球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地质年代学研究方法及月面历史划分 被引量:19
12
作者 郭弟均 刘建忠 +3 位作者 张莉 籍进柱 刘敬稳 王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61,共17页
介绍了确定月球地层单元相对年龄和绝对年龄的方法。建立相对年龄的方法主要有4种:地层叠置法、撞击坑大小-频率分布统计法、撞击坑形态法和月壤成熟度法;研究绝对年龄的方法有两种:样品的同位素测年法和月球成坑计年法。回顾了现用月... 介绍了确定月球地层单元相对年龄和绝对年龄的方法。建立相对年龄的方法主要有4种:地层叠置法、撞击坑大小-频率分布统计法、撞击坑形态法和月壤成熟度法;研究绝对年龄的方法有两种:样品的同位素测年法和月球成坑计年法。回顾了现用月球层序划分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月球年代划分的建议,分别用冥月宙、古月宙和新月宙表示月球内动力地质作用为主的时期、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时期和外动力地质作用为主的时期。推荐以南极艾肯盆地的形成为界线,将前酒海纪划分为前艾肯纪和艾肯纪,分别表示月球内动力地质作用为主的演化期和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并重的演化初期。这种改进后的"三宙六纪"的月球年代划分既可以形成逻辑上更符合月球动力学演化过程的月球年代划分,同时又有助于开展在月球背面的地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年代学 地层单元 南极艾肯盆地 艾肯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表面矿产资源原位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琛 魏奎先 +2 位作者 李阳 马文会 赵斯哲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289-3299,共11页
月球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存在着丰富的资源,是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也是人类进行外层空间探测的理想基站。月球表面矿产资源原位利用技术(ISRU)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其目的在于清洁高效地提取月球表面的矿产资源,满足月球基地... 月球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存在着丰富的资源,是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也是人类进行外层空间探测的理想基站。月球表面矿产资源原位利用技术(ISRU)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其目的在于清洁高效地提取月球表面的矿产资源,满足月球基地建设和深空探测的需求。由于月表环境特殊,传统的提取工艺不能够满足需求,所以要提出与其适用的方法。本论文从冶金学科角度阐述了ISRU的现状,介绍了月表的环境特点、月壤组成以及能源种类;叙述了月表所含矿产资源的种类、赋存状态以及各类金属的元素的质量分数以及存在的地理位置。系统归纳了现阶段ISRU提取金属的工艺,并分析了各工艺的特点,着重阐述了还原法,电解法,热解法以及其他方法的工艺及原理,并对各原位利用技术从工艺、实施角度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评估。月表矿产资源的提取必须遵循原位提取的原则,载荷和环境等条件制约着现有工艺的施行。月壤主要氧化物组成包括CaO,MgO,Al2O3,TiO2,SiO2和FeO,其储量可以满足需要。同时,针对不同资源的提取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如用氢还原实现Fe的提取,使用电解法提取Al,Si和Ti,使用热分解法提取O等。此外,文章还基于ISRU的共性与发展趋势,指出月表矿产资源的开发需要在发展新工艺的同时,以现有工艺连续化操作、清洁循环利用资源、设备小体积、轻量化以及电、光能化作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表资源 原位提取 提取冶金 电解法 热解法 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水冰资源综合开发技术研究概况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天 唐红 +3 位作者 贺怀宇 李雄耀 周传娇 刘建忠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3-290,共18页
水冰作为月球的重要资源,是未来月球科研站以及月球基地建设和运行的基本保障,开展月球水冰资源综合开发技术研究是目前各航天大国的关注热点之一。本文调研了有关月球水冰的探测和研究成果,阐述了月球水冰的赋存状态与分布特征,详细分... 水冰作为月球的重要资源,是未来月球科研站以及月球基地建设和运行的基本保障,开展月球水冰资源综合开发技术研究是目前各航天大国的关注热点之一。本文调研了有关月球水冰的探测和研究成果,阐述了月球水冰的赋存状态与分布特征,详细分析了月球水冰资源在开采提取、分离纯化、储存运输和分解利用等环节的技术方案,并简要评述了各个方案的优缺点。结合中国未来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建设规划与美国以建立月球基地为目标的阿尔忒弥斯(Artemis)计划,评价分析了适宜开展月球水冰资源综合开发的地区和可行的技术方案,为中国在月球两极地区的水冰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科研站 月球极区 月球水冰 综合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线性构造分类体系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罗林 刘建忠 +3 位作者 张莉 籍进柱 郭弟均 刘敬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285-3301,共17页
月球线性构造是月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月球线性构造分类体系是月球地质图编研的关键。前人对月球线性构造的分类研究主要基于月表的形貌特征,划分的线性构造类型参差不齐,尚未形成一个公认的、规范的、具有普适性的线性构... 月球线性构造是月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月球线性构造分类体系是月球地质图编研的关键。前人对月球线性构造的分类研究主要基于月表的形貌特征,划分的线性构造类型参差不齐,尚未形成一个公认的、规范的、具有普适性的线性构造分类体系,以至于分类结果的可对比性差、参考性和易操作性较低,不利于月球线性构造纲要图的编制。并且月球线性构造的概念混乱、术语不统一,存在"同物异名、同词异义、异词同义、涵义不明"的现象,不利于全球性的统一制图和成果的展示及使用。鉴于此,本文采用多指标组合的分类方法,以成因机制和形貌特征作为主要指标,兼顾物质组成,再结合线性构造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建立了符合月球动力学演化背景的、统一规范的线性构造类型划分的新方案,避免了单以形貌特征为依据来分类出现的混乱状态,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将月球的线性构造类型划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线性构造,包括皱脊、月溪、地堑、断裂;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线性构造,包括坑缘断裂和坑底断裂,以及多成因机制、多动力来源作用形成的特殊类型如坑链等。在此基础上,并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建立了易于判别且具有代表性的线性构造识别标志,可为全月球线性构造的统一制图提供识别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 线性构造 构造体系 解译标志 编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典型撞击坑溅射物研究及对月球地质编图的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弟均 刘建忠 +2 位作者 籍进柱 刘敬稳 王庆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3-63,共11页
撞击坑是月表最典型的地质单元,其溅射物作为撞击坑的坑外组成部分可分布到距离坑中心10个直径距离之外的区域,因此撞击溅射物也是月球地质编图中最重要的表达要素之一。本文使用月球勘测轨道器(LRO)的激光高度计(LOLA)数据、广角相机(W... 撞击坑是月表最典型的地质单元,其溅射物作为撞击坑的坑外组成部分可分布到距离坑中心10个直径距离之外的区域,因此撞击溅射物也是月球地质编图中最重要的表达要素之一。本文使用月球勘测轨道器(LRO)的激光高度计(LOLA)数据、广角相机(WAC)影像、窄角相机(NAC)影像以及Clementine的UVVIS多光谱数据,研究了哥白尼纪正面月海区直径31km的Kepler撞击坑和背面月陆区直径30km的Necho撞击坑。哥白尼纪撞击坑溅射沉积物可以分为三个相:连续溅射沉积相(CE)、不连续溅射沉积相(DE)和辐射纹(CR)。连续溅射沉积相分布在最大约2.6个半径范围之内,不连续溅射沉积相分布在最大近11个半径范围之内,辐射纹分布在最大近29个半径范围之内。本文强调了多源数据结合在识别撞击坑溅射沉积物中的作用,对Kepler坑和Necho坑溅射沉积物进行了填图,不对称分布的特征表明这两个坑可能形成于倾斜撞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 Kepler坑 Necho坑 撞击坑溅射物 辐射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红崖中国“火星村”选址区与火星的类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包刚 曲帅屹 +10 位作者 傅泽华 张西营 李斌凯 唐启亮 余冬梅 李雯霞 李永寿 王建萍 马海州 李雄耀 赵宇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8-360,共13页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境内首个火星类比区。其中,大柴旦红崖地区被选为中国“火星村”的建设地点。本研究从红崖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气候环境、地形地貌、矿物岩石类型等方面开展了与火星的类比研究。研究表明,红崖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其...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境内首个火星类比区。其中,大柴旦红崖地区被选为中国“火星村”的建设地点。本研究从红崖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气候环境、地形地貌、矿物岩石类型等方面开展了与火星的类比研究。研究表明,红崖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其气候环境与干燥寒冷的现代火星类似。红崖核心区及周边具有多种类火星地貌,包括沙丘、河谷、树枝状结构、黑影区域、多边形结构和雅丹地貌等。红崖地区的岩石和土壤中存在多类火星矿物,包括石英、碳酸盐、石膏、石盐、斜长石、碱性长石和绿泥石等。红崖地区可为未来火星探测器和载荷的地面验证试验及相关的科普科教活动等提供天然实验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红崖 火星村 火星类比区 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小行星太空风化光谱效应的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鹏飞 张江 +4 位作者 李世杰 刘长卿 文愿运 孙浩 李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3-862,共10页
本文选取3种类型的陨石分别进行脉冲激光辐照实验,模拟距离太阳1个天文单位(1 AU)处,10亿年(1 Ga)期间微陨石轰击的太空风化作用对E型、S型、C群等近地小行星光谱特征的改造。结果显示,激光辐照后,顽辉石无球粒陨石光谱的可见光波段反... 本文选取3种类型的陨石分别进行脉冲激光辐照实验,模拟距离太阳1个天文单位(1 AU)处,10亿年(1 Ga)期间微陨石轰击的太空风化作用对E型、S型、C群等近地小行星光谱特征的改造。结果显示,激光辐照后,顽辉石无球粒陨石光谱的可见光波段反射率降低且近红外斜率增加,与E型小行星光谱改造特征一致;普通球粒陨石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均降低、吸收深度变浅且近红外斜率增加,与S型小行星光谱改造特征一致;CV3型碳质球粒陨石和CO3型碳质球粒陨石在激光辐照后可见光波段反射率降低,但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升高,吸收深度变浅且近红外斜率增加,与贫挥发分的C群小行星光谱改造特征一致;CM2碳质陨石在激光辐照后,可见光波段反射率增加,但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及近红外斜率降低,与富挥发分的C群小行星光谱改造特征一致。研究结果可为近地小行星探测任务备选目标的确定、光谱遥感数据以及表面物质演化过程的反演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行星 太空风化 反射光谱 陨石 纳米铁 挥发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角砾岩Bechar 003、NWA 13788和NWA 11110中岩屑溯源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明宝 李玉琼 +3 位作者 沈德汗 范焱 于雯 李世杰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00-1317,共18页
月球角砾岩是月球陨石的代表性样品,含有多来源的岩屑,是揭示月球内-外动力演化历史的重要窗口。本文对Bechar 003、NWA 13788和NWA 11110月球陨石中的岩屑开展了岩相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分析,通过岩相、矿物成分、全岩主微量元素等岩... 月球角砾岩是月球陨石的代表性样品,含有多来源的岩屑,是揭示月球内-外动力演化历史的重要窗口。本文对Bechar 003、NWA 13788和NWA 11110月球陨石中的岩屑开展了岩相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分析,通过岩相、矿物成分、全岩主微量元素等岩石地化综合分析,旨在厘清这3块样品中岩屑的类型、来源与成因机制。结果表明,3块陨石内部的斜长辉长质冲击熔融岩屑、微斑熔融角砾岩屑、以及辉长质斜长岩屑的初始物质由均是月海玄武岩与月球高地岩石的混合物,不同初始物质成分的岩屑表明月表经历了冲击事件,并且冲击事件发生在月表的不同位置,冲击事件造成月球高地岩石与月海玄武岩或非月海溅射物的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陨石 月球陨石 月球角砾岩 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1:100万薛定谔盆地幅(LQ-140)地质填图及区域地质演化分析
20
作者 黄蔚东 刘建忠 +1 位作者 朱凯 刘敬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2-353,共12页
数字填图工作对于系统总结月球探测成果及深入理解月球地质演化具有里程碑意义。尤其南极-艾肯盆地(Southpole-Aitken Basin)更是近些年及未来几年的热点区域,但目前缺乏高纬度区域的大比例尺精细编图,因此本研究将SPA盆地内包含薛定谔... 数字填图工作对于系统总结月球探测成果及深入理解月球地质演化具有里程碑意义。尤其南极-艾肯盆地(Southpole-Aitken Basin)更是近些年及未来几年的热点区域,但目前缺乏高纬度区域的大比例尺精细编图,因此本研究将SPA盆地内包含薛定谔盆地的高纬度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美国编图标准命名为LQ140。本研究依托中国探月工程所获取的丰富光谱数据、高分辨率影像资料以及历史探测信息,以地理信息系统平台ArcGIS为工具,编制出1∶100万比例尺的LQ-140区域地质图,同时分析了区域地质演化历史,探讨了薛定谔盆地峰环的形成机制。该研究可为理解南极-艾肯盆地重大撞击事件的后期改造效应,峰环盆地形成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 遥感 GIS地质填图 薛定谔盆地 地质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