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中心合成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
1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53-1053,共1页
双光子荧光成像技术具有近红外激发、避免光毒作用和光漂白、自发荧光干扰弱及较深的组织穿透深度等优点,在生物医药领域研究中受到极大关注。开发具有高双光子吸收截面、生物相溶性好的材料作为双光子荧光探针,是活细胞和深层组织成像... 双光子荧光成像技术具有近红外激发、避免光毒作用和光漂白、自发荧光干扰弱及较深的组织穿透深度等优点,在生物医药领域研究中受到极大关注。开发具有高双光子吸收截面、生物相溶性好的材料作为双光子荧光探针,是活细胞和深层组织成像研究领域的关键和热点。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宫建茹研究组以氧化石墨烯为前驱体,N,N-二甲基甲酰胺作氮源,合成了氮掺杂的石墨烯量子点(N-GQ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掺杂石墨 量子点 合成氮 双光子吸收截面 N-二甲基甲酰胺 荧光成像技术 穿透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取代联苯的细胞毒性及与单壁碳纳米管的协同细胞毒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孙继红 张利华 +3 位作者 王丽荣 梁兴杰 武霞 王存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4-628,共5页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比色法)考察了联苯、2-溴代联苯、2-联苯基羧酸和2-氨基联苯等4种不同取代联苯化合物的细胞毒性及其分别与单壁碳纳米管结合的协同毒性.实验结果表明,这4种化合物本身的细胞毒性由大到小依次是2-氨基联苯、2...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比色法)考察了联苯、2-溴代联苯、2-联苯基羧酸和2-氨基联苯等4种不同取代联苯化合物的细胞毒性及其分别与单壁碳纳米管结合的协同毒性.实验结果表明,这4种化合物本身的细胞毒性由大到小依次是2-氨基联苯、2-溴代联苯、联苯、2-联苯基羧酸,并且与时间和浓度呈依赖关系.协同毒性实验中发现,4种化合物分别与无毒的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SWNTs)联合后,细胞毒性均增强2~3倍,说明联苯类化合物与单壁碳纳米管结合具有协同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类化合物 单壁碳纳米管 细胞毒性 协同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化杀手肽的制备表征及抗新生隐球菌感染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车付彬 吴雁 +2 位作者 徐楠 徐红 陈江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5-508,共4页
目的: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作为杀手肽(killer peptide,KP)的有效载体,制备出对隐球菌感染疗效更佳的载药纳米粒。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杀手肽PLGA纳米粒,并使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动态光散射、测定包封率、考察体外释放等手段对其... 目的: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作为杀手肽(killer peptide,KP)的有效载体,制备出对隐球菌感染疗效更佳的载药纳米粒。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杀手肽PLGA纳米粒,并使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动态光散射、测定包封率、考察体外释放等手段对其表征;采用平板计数法验证杀手肽和杀手肽PLGA纳米粒对新生隐球菌ATCC32609的体外杀灭作用;构建小鼠隐球菌系统感染模型,通过生存期和重要脏器染菌量的变化比较纳米制剂同游离杀手肽的疗效变化。结果:成功制备出杀手肽PLGA纳米粒。人工合成杀手肽和杀手肽PLGA纳米粒均具有较强体外抗新生隐球菌ATCC32609作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杀手肽PLGA纳米粒与游离杀手肽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动物实验中,同游离杀手肽比较,纳米制剂使隐球菌系统感染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重要脏器染菌量显著下降:纳米化杀手肽3mg/kg和5mg/kg剂量组同等剂量游离杀手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空白PLGA纳米粒同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材料包裹可显著增强抗系统性隐球菌感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手肽 纳米技术 新生隐球菌 胞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C-TAT蛋白转导肽纳米载体体外转染效果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唐朝颖 韩维举 +4 位作者 邓雄威 王方园 袁硕龙 杨仕明 吴南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3-797,共5页
目的构建羧甲基壳聚糖-TAT蛋白转导肽纳米载体(CTNs),探究CTNs介导miR96转染293细胞和耳蜗基底膜的效率及安全性,为mi R96在内耳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羧甲基化的壳聚糖(CMC)与TAT蛋白转导肽合成CTNs,携带标记花青染料荧光(cy3)... 目的构建羧甲基壳聚糖-TAT蛋白转导肽纳米载体(CTNs),探究CTNs介导miR96转染293细胞和耳蜗基底膜的效率及安全性,为mi R96在内耳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羧甲基化的壳聚糖(CMC)与TAT蛋白转导肽合成CTNs,携带标记花青染料荧光(cy3)的mi R96模拟物(mi R96 mimics),转染293细胞和耳蜗基底膜,利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对293细胞和耳蜗基底膜铺片进行荧光阳性细胞计数,以阳离子脂质体作为对照,评价转染效率,采用MTT试验评价CTNs的安全性。结果成功制备了CTNs,纳米颗粒平均直径约186.6nm,粒径分布集中,无明显聚集现象;CTNs-mi R96-cy3转染293细胞的平均阳性细胞率为32.6%,转染耳蜗基底膜毛细胞的平均阳性细胞率为24.4%,均低于阳离子脂质体-mi R96-cy3;MTT试验示CTNs细胞毒性低于阳离子脂质体。结论 CTNs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载体,可携带miR96成功转染耳蜗基底膜,提示了纳米载体作为miRNA载体的可行性,并且安全性较高,但转染效率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壳聚糖-TAT蛋白转导肽纳米载体 MIRNA miR96 内耳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制磁性纳米颗粒提高磁热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江小莉 王燕云 +2 位作者 王英泽 余靓 刘晓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8-255,共8页
磁性纳米颗粒具有独特的磁学性质,即在外加交变磁场下因产生磁滞释放热量,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特别是肿瘤磁热疗,获得了广泛应用.到目前为止,磁性纳米颗粒介导的磁热疗成为一种治疗癌症的有效手段,已进入临床三期实验.因此,针对磁性纳... 磁性纳米颗粒具有独特的磁学性质,即在外加交变磁场下因产生磁滞释放热量,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特别是肿瘤磁热疗,获得了广泛应用.到目前为止,磁性纳米颗粒介导的磁热疗成为一种治疗癌症的有效手段,已进入临床三期实验.因此,针对磁性纳米颗粒本身,优化设计尺寸、形貌、组分和表面修饰来提高其磁热性能,进而减小临床应用中的颗粒浓度来最小化毒副作用的研究,对肿瘤治疗及生物医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综述详述如何优化调制磁性纳米颗粒以提高其磁热性能,为高效、低毒的磁性纳米颗粒的设计提供了指导性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颗粒 磁热性能 尺寸 形貌 组分 表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量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的微纳米级振动 被引量:2
6
作者 杜晨辉 龚亮 +3 位作者 蔡小勇 殷伯华 江潮 安立宝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60-867,共8页
为提高计量型扫描电镜位移系统的稳定性及测量精度,对位移系统中的机械位移台进行仿真分析,获取相关振动参数。依据机械位移台工况建立模型,运用有限元方法对它进行静力及模态分析,获取机械位移台系统结构的振动参数;在模态分析的基础... 为提高计量型扫描电镜位移系统的稳定性及测量精度,对位移系统中的机械位移台进行仿真分析,获取相关振动参数。依据机械位移台工况建立模型,运用有限元方法对它进行静力及模态分析,获取机械位移台系统结构的振动参数;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对机械位移台进行谐响应分析,获取外界载荷频率与位移台上平面应力、应变、变形以及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机械位移台的静刚度为6.634×10~5 N/mm;水平X,Z两运动方向的耦合比分别为15.22%和17.63%;通过上层平面振动参数关于频率的响应曲线,得出危险频率为7 750Hz左右,即第8阶固有模态下的频率。X,Z两运动方向耦合较为明显,在对机械位移台进一步改进中,避开危险频率的同时,需对其进行位移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型扫描电子显微镜 微位移台 振动 耦合位移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形状依赖对称性纳米棒组装研究获进展
7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5,共1页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中科院纳米科学卓越中心刘前课题组与吴晓春课题组、邓珂课题组以及美国科罗拉多大学IVANI.SMALYUKH课题组合作,通过引入一种新概念的主导控制力,首次实现了纳米金棒的四方对称性组装,一举突破了一直...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中科院纳米科学卓越中心刘前课题组与吴晓春课题组、邓珂课题组以及美国科罗拉多大学IVANI.SMALYUKH课题组合作,通过引入一种新概念的主导控制力,首次实现了纳米金棒的四方对称性组装,一举突破了一直以来八面体金棒只能是形状依赖的六方对称结构的实验结果。这一结果在八面体银和钯纳米棒上也得到了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棒 对称性 组装 形状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科罗拉多大学 中国科学院 课题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药物载体输送系统 被引量:9
8
作者 孙继红 温丽利 +2 位作者 吴雁 王欢 李彦威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69-1274,共6页
合成葡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并以此为载体,选择盐酸阿霉素为模型药物,利用纳米沉淀法和双乳法构建出了载药纳米粒子,并通过透射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TEM)、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紫外(UV-vis)对... 合成葡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并以此为载体,选择盐酸阿霉素为模型药物,利用纳米沉淀法和双乳法构建出了载药纳米粒子,并通过透射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TEM)、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紫外(UV-vis)对其形貌、粒径及包封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共聚物/药物比例会影响载药纳米粒子的粒径、粒径分布及包封率.此外,载药纳米粒子的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在弱碱条件(pH=7.4)下的释放速度比在弱酸条件(pH=5.0)下的慢,说明释放介质的pH对其释放性能有较大影响,有利于药物在肿瘤细胞中的控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聚糖 丙交酯 接枝共聚物 纳米粒子 体外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涂层表面防冰效果的结冰风洞实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肖春华 胡站伟 +2 位作者 桂业伟 林贵平 张晖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45,55,共6页
采用结冰风洞实验的研究方法,对不同疏水涂层表面的防冰效果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综合考虑结冰外形、结冰速率和结冰强度等量化参数的防冰效果评估方法。实验研究表明,硅橡胶的防冰效果并不明显,但添加16烷的硅橡胶却显示出了更好的防冰效... 采用结冰风洞实验的研究方法,对不同疏水涂层表面的防冰效果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综合考虑结冰外形、结冰速率和结冰强度等量化参数的防冰效果评估方法。实验研究表明,硅橡胶的防冰效果并不明显,但添加16烷的硅橡胶却显示出了更好的防冰效果,因此,在高分子涂层中添加小分子材料是一种值得探索的防冰涂层研究方向。疏水涂层只能降低结冰速率,无法完全杜绝材料表面的结冰现象,需要对涂层配方及其防冰机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才能获得更好的防冰效果。研究结果对于防冰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涂层 防冰 结冰风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T磁共振BOLD技术评估大鼠脊髓损伤功能继发性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磊 王昱青 +2 位作者 陈榆舒 王廷华 郜发宝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12-715,共4页
目的 :基于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方法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Spinal cord injury,SCI)静息态及任务态的脑功能活动继发性改变的影像学趋势。方法 ... 目的 :基于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方法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Spinal cord injury,SCI)静息态及任务态的脑功能活动继发性改变的影像学趋势。方法 :12只SD大鼠每只按造模后刺激时间顺序分为A、B、C三个时期。A期作为对照,造模后5 min电极插入脊髓右侧肌肉2 mm处;B期为造模30 min后电极插入脊髓横断面下段约2 mm处;C期为造模24 h后电极插入脊髓横断面下段约2 mm处。各期大鼠行静态和任务态7.0T磁共振f MRI成像,其中任务态电刺激(0.5 A,1 Hz)持续320 s。采用SPM8及DPARSF软件分析任务态及静息态fMRI数据。结果:A、B、C三种时期的大鼠静息态和任务态的脑活动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大鼠静息态脑活动区主要分布在前额叶中部、前后扣带回和海马。其中,B期较A期活动体素数量上升10%,低频振幅比率分数(fALFF)上升21%;C期较A期活动体素数量下降4.4%,f ALFF下降6%。三个时期大鼠任务态的脑激活区主要包括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纹状体。其中,B期较A期激活体素数量下降64%,t值平均值下降49%;C期较A期激活体素数量上升61%,t值平均值下降9%。结论 :应用BOLD-fMRI方法可活体动态、定量、无创评估大鼠SCI后静息态及任务态的脑功能活动继发性改变,SCI后静息态脑功能活动存在一个应激效应,而这种应激效应在24 h后消失,SCI后任务态脑功能激活存在由低到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大鼠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三种含缺陷涂层耐腐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静 林琳 +2 位作者 蒋风松 蔡锐 张娟涛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0-475,共6页
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和SEM形貌检测等方法研究了三种含缺陷涂层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通入饱和CO2气体条件下的防腐蚀性能。结果表明,3种涂层宏观表面平整均匀,涂层A平均厚度518μm,涂层B为334μm,涂层C为586μm,其... 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和SEM形貌检测等方法研究了三种含缺陷涂层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通入饱和CO2气体条件下的防腐蚀性能。结果表明,3种涂层宏观表面平整均匀,涂层A平均厚度518μm,涂层B为334μm,涂层C为586μm,其中涂层C厚度均一性较差。3种涂层电化学试验后,以涂层B表面损伤最为严重,涂层A次之,涂层C最轻。缺陷内金属腐蚀产物主要是FeCO3等CO2腐蚀产物;电化学阻抗谱表明,在较低温度下涂层防腐蚀性能与其厚度是一致的,而在较高温度下时,在保障足够厚度的前提下,涂层的防腐蚀性能则与涂层厚度均匀性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缺陷涂层 防腐蚀性能 温度 电化学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元素掺杂的TiO2光催化材料数据库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宗国 郭令举 +3 位作者 万萌 李凯 刘志威 郭佳龙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1年第1期254-263,共10页
TiO2作为最重要的光催化材料之一,由于其禁带宽度仅能吸收太阳光的紫外光部分,导致TiO2光催化剂的催化效率较低。通过掺杂来调控TiO2的禁带宽度是提高TiO2光催化效率的主要途径。目前已有不同的研究对单个元素掺杂TiO2的机理进行探索,... TiO2作为最重要的光催化材料之一,由于其禁带宽度仅能吸收太阳光的紫外光部分,导致TiO2光催化剂的催化效率较低。通过掺杂来调控TiO2的禁带宽度是提高TiO2光催化效率的主要途径。目前已有不同的研究对单个元素掺杂TiO2的机理进行探索,但是从零散的数据中很难发现系统的规律,因此建立一个包含全元素周期表的掺杂数据库对于进一步的研究非常重要。本研究基于高通量计算和筛选技术,建立了全自动的工作流和数据采集系统,构建了包含上百个结构及其对应的磁性、电子结构、热力学以及介电性质的数据库,从参数收敛、计算结果收敛两个方面进行数据质量控制。本数据库包含了计算原始数据文件和部分抽取的数据,对于开展基于TiO2光催化材料的研究具有良好的数据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掺杂 光催化材料 数据库 高通量计算 第一性原理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基微米花的制备及其SERS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炼铮 李娟 +2 位作者 路春清 杨蕾 苗翠英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489-2495,共7页
半导体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基底是SERS领域的一个新的前沿方向。本文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MoO_(3)微米花,以此作为前驱体,通过硫化得到一种MoOS复合材料。通过Raman和XPS结果可知,该复合材料由MoS_(2)和MoO_(2)组成。以罗丹明6G(... 半导体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基底是SERS领域的一个新的前沿方向。本文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MoO_(3)微米花,以此作为前驱体,通过硫化得到一种MoOS复合材料。通过Raman和XPS结果可知,该复合材料由MoS_(2)和MoO_(2)组成。以罗丹明6G(R6G)作为拉曼探针分子,研究MoOS基底的表面增强拉曼(SERS)性质。结果表明,该SERS基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均一性,在室温放置30天后仍能保持良好的拉曼增强效果,具有优异的稳定性。电荷在MoS_(2)和R6G分子间的转移导致了SERS增强。同时,具有金属性质的MoO_(2)的存在加速了电荷转移速率,进一步增强了材料的SERS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S复合材料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罗丹明6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化学结构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中樵 陈佩佩 王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26,共11页
盐皮质激素受体的过表达或过度激活通常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通过拮抗盐皮质激素受体,抑制其过度激活,阻断盐皮质激素受体介导的生物学效应,能够有效治疗相关疾病.拮抗盐皮质激素受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决定了拮抗效应的强弱和临床... 盐皮质激素受体的过表达或过度激活通常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通过拮抗盐皮质激素受体,抑制其过度激活,阻断盐皮质激素受体介导的生物学效应,能够有效治疗相关疾病.拮抗盐皮质激素受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决定了拮抗效应的强弱和临床上的针对性应用.通过对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进行化学结构的优化,改善其药理特性,不仅增加了对盐皮质激素受体的选择性,还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同时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也有不同侧重.本文总结了不同化学结构的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螺内酯(Spironolac⁃tone)、依普利酮(Eplerenone)和非奈利酮(Finerenone)的作用机制、药理特性和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的各自优势,以期在后续临床应用以及新药研发方面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皮质激素受体 甾体类化合物 非甾体类化合物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