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1
作者 刘兰侠 《生物产业技术》 2010年第5期96-97,共2页
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是2008年12月批准成立的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其前身是1995年成立的微生物次生代谢分子调控研究开放实验室.2004年更名为分子微生物学开放实验室.其依托单位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 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是2008年12月批准成立的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其前身是1995年成立的微生物次生代谢分子调控研究开放实验室.2004年更名为分子微生物学开放实验室.其依托单位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实验室现有高级职称研究人员12名,其中中科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3名、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6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合成生物学 分子微生物学 中科院院士 开放实验室 植物生理生态 科学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合成生物学: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的新机遇
2
作者 颜钊涛 周鹏飞 +4 位作者 汪阳忠 张鑫 谢雯燕 田晨菲 王勇 《合成生物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7-1125,共19页
植物细胞培养(plant cell culture,PCC)作为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生物合成平台,具有生长周期短、成本效益高、无病原危害、次生代谢产物丰富等优势,在医药、食品和保健等领域备受关注。然而,生产效率不足是限制PCC应用于商业化生产的最大... 植物细胞培养(plant cell culture,PCC)作为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生物合成平台,具有生长周期短、成本效益高、无病原危害、次生代谢产物丰富等优势,在医药、食品和保健等领域备受关注。然而,生产效率不足是限制PCC应用于商业化生产的最大阻碍,其中,遗传转化效率低、调控网络复杂、细胞结团及遗传稳定性差是主要困难。合成生物学遵循自下而上的工程化建造理念,对天然植物细胞进行精准设计与改造,为开发高效、经济可行的植物细胞工厂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回顾了PCC作为合成平台在生产重组蛋白和次生代谢产物中的研究现状。重点探讨了植物合成生物学对PCC在工业化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包括优质植物细胞系的构建、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表达系统的优化、生产效率与产能的提升以及赋予植物细胞合成异源产物的能力。未来,PCC的发展更需强调合成生物学理念和技术在突破当前技术瓶颈中的关键作用,以促进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合成生物学 植物细胞 生物合成 天然产物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生物学——生物工程产业化发展的新时期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国屏 《生物产业技术》 2019年第1期1-1,共1页
基于基因组学与系统生物学在20世纪90年代的兴起,合成生物学于21世纪初应运而生,成为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新兴前沿交叉学科之一。与以假说导向的传统生命科学研究不同,合成生物学研究以目标为导向,譬如首先设定需要实现的全新的物质识... 基于基因组学与系统生物学在20世纪90年代的兴起,合成生物学于21世纪初应运而生,成为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新兴前沿交叉学科之一。与以假说导向的传统生命科学研究不同,合成生物学研究以目标为导向,譬如首先设定需要实现的全新的物质识别、信号传导、生化代谢等能力,再以工程化手段设计、改造乃至合成全新生命体,并通过进一步“设计-合成-检测”的手段反复解决问题,实现目标。合成生物学研究囊括了生物功能分子合成、基因线路合成、代谢途径合成、基因组合成、单细胞合成、多细胞体系合成、非天然元件合成、生命体系模拟等多个类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产业化发展 生物工程 基因组学 生命体系 系统生物学 交叉学科 科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气的生物利用与定向转化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婉麒 杨凤娟 +2 位作者 贾德臣 姜卫红 顾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3-85,共13页
合成气是来源于石化、煤化工以及生物质加工行业的一类重要原料气体。现有的化学催化路线可将合成气转化为氨、烯烃、甲醇等大宗化工产品,但尚无法实现选择性地合成具有较高附加值的长碳链化合物,而发展合成气的生物转化路线是克服上述... 合成气是来源于石化、煤化工以及生物质加工行业的一类重要原料气体。现有的化学催化路线可将合成气转化为氨、烯烃、甲醇等大宗化工产品,但尚无法实现选择性地合成具有较高附加值的长碳链化合物,而发展合成气的生物转化路线是克服上述难题、拓展产业链的有效策略。本文综述了随着分子遗传操作工具以及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合成气生物利用相关的菌株代谢工程设计、改造以及发酵工艺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产业化进程,并指出目前该技术路线在固碳效率、产物合成种类及产量方面还存在不足,亟待优化以满足大规模工业化推广应用的要求。本文还对合成气生物利用与转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建立具有经济竞争力的合成气生物利用技术和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生物利用 菌株改造 发酵过程 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功能生物元器件的筛选、设计与功能鉴定
5
作者 周志华 赵宗保 牛国清 《生物产业技术》 2015年第6期49-58,共10页
合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代谢工程最显著的区别,在于能够将大量生物元器件进行快速、随意的组装,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将生物元件或器件进行详细地功能表征与标准化。目前合成生物学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可用的生物元件和模块(... 合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代谢工程最显著的区别,在于能够将大量生物元器件进行快速、随意的组装,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将生物元件或器件进行详细地功能表征与标准化。目前合成生物学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可用的生物元件和模块(器件)种类局限、数量不足、表征描述不清楚、通用性程度不高。为此,有必要在功能元件的挖掘、表征、设计、改造与标准化方面开展系统研究。文章对重要天然产物合成途径的生物元件进行了挖掘与功能表征,并对氧化还原代谢的功能元件进行了设计与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功能鉴定 元器件 设计 筛选 生物元件 代谢工程 功能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微生物转化与体外酶催化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叶伟 李芮 +1 位作者 姜卫红 顾阳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3年第6期1223-1245,共23页
二氧化碳(CO_(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但同时也是一种储量巨大、廉价、安全且易得的可再生资源。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驱动下,如何有效减少CO_(2)排放并转而利用这一重要碳资源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与重点,这同时也加快了CO... 二氧化碳(CO_(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但同时也是一种储量巨大、廉价、安全且易得的可再生资源。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驱动下,如何有效减少CO_(2)排放并转而利用这一重要碳资源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与重点,这同时也加快了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生物转化是实现CO_(2)利用的主要路径之一,既能够直接催化、转化CO_(2)合成目标产物,也可以与化学催化路径相耦合实现对CO_(2)来源的有机低碳资源(如甲醇、甲酸、乙酸)的有效转化及定向合成,因此有望在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CO_(2)生物转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指出了现有技术路线的特点和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提出了建议。总体而言,CO_(2)生物利用技术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基于化能自养细菌的合成气(CO_(2)/CO)发酵生产乙醇虽已实现工业化,但仍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高CO_(2)的转化利用效率,并获得除乙醇外更多的高值产品,从而提升整个技术路线的经济性。而其他的CO_(2)生物转化路径,无论是化学-生物发酵耦合还是体外酶催化,目前离大规模应用还有较大距离,需要进一步优化技术体系和降低成本来满足工业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有机低碳 生物利用 体外酶催化 高附加值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转录终止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尤琳琳 张余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82-994,共13页
转录是遗传信息从DNA传递成RNA的过程,主要分为转录起始、转录延伸和转录终止3个阶段。转录终止是基因转录的最后一步,对基因表达的准确性至关重要。细菌的转录终止主要有两种形式:依赖于Rho因子的转录终止和固有转录终止(即不依赖于Rh... 转录是遗传信息从DNA传递成RNA的过程,主要分为转录起始、转录延伸和转录终止3个阶段。转录终止是基因转录的最后一步,对基因表达的准确性至关重要。细菌的转录终止主要有两种形式:依赖于Rho因子的转录终止和固有转录终止(即不依赖于Rho因子的转录终止)。细菌转录终止过程受到细菌或噬菌体蛋白的正向和反向调控。本文主要总结了细菌转录终止机制和调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理解转录终止过程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 RNA聚合酶 转录终止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糖体工程技术选育米尔贝霉素高产菌株 被引量:5
8
作者 鲁凤娟 侯燕燕 +4 位作者 李晓广 何林凌 褚以文 夏海洋 田永强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7期811-816,共6页
本实验室中保存的一株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米尔贝链霉菌(Streptomyces milbemycinicus)27号菌株所产米尔贝霉素A3和A4的初始产量分别为61.0和23.8μg/m L。以该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核糖体工程技术,结合紫外诱变技术,对米尔贝霉素产生菌... 本实验室中保存的一株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米尔贝链霉菌(Streptomyces milbemycinicus)27号菌株所产米尔贝霉素A3和A4的初始产量分别为61.0和23.8μg/m L。以该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核糖体工程技术,结合紫外诱变技术,对米尔贝霉素产生菌米尔贝链霉菌进行诱变,并以链霉素耐受为筛选压力进行筛选。经过诱变后对单菌落进行摇瓶复筛,其中正突变株中米尔贝霉素产量最高的菌株编号是R2-6-5,其米尔贝霉素A3和A4的产量分别是105.2和38.8μg/m L,较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72.5%和63.3%,且遗传稳定。最后,对产量变化较大的11株突变株基因组中rsm G基因和rsp L基因进行突变位点分析,发现在rsp L基因内均未发生突变,rsm G基因均发生突变。本研究表明,链霉素抗性降低的突变菌株确实都在相关基因内发生突变,且核糖体工程结合紫外诱变的诱变方式效果良好,能够快速有效的提高米尔贝链霉菌生物合成米尔贝霉素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工程 复合诱变 链霉素 米尔贝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细菌CRISPRa系统的开发及其代谢工程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甜甜 朱虹 杨琛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3年第4期824-839,共16页
蓝细菌是光合作用研究的模式生物之一,也是构建光能自养细胞工厂的良好底盘。然而目前蓝细菌的遗传操作工具仍然较为缺乏且效率较低,开发高效的蓝细菌基因调控工具对于蓝细菌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模式蓝细菌聚球... 蓝细菌是光合作用研究的模式生物之一,也是构建光能自养细胞工厂的良好底盘。然而目前蓝细菌的遗传操作工具仍然较为缺乏且效率较低,开发高效的蓝细菌基因调控工具对于蓝细菌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模式蓝细菌聚球藻PCC 7942中开发了CRISPR激活系统,测试了多个转录激活因子,将内源的RNA聚合酶ω-亚基RpoZ与无DNA切割活性的dCas9融合表达,利用高强度启动子表达向导RNA,进而敲除内源rpoZ基因并优化了dCas9-RpoZ的表达及靶向位点。利用建立的CRISPRa系统对重要生物燃料——异戊烯醇的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工程改造,该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单基因或多基因的高表达,还可以同时对不同基因进行转录激活和抑制,将蓝细菌中异戊烯醇的产量提高了17倍,展示了该系统有望成为构建光能自养细胞工厂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细菌 CRISPRa 异戊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米尔贝链霉菌中米尔贝霉素A3和A4的工艺研究(英文)
10
作者 鲁凤娟 侯燕燕 +2 位作者 张鹤铭 夏海洋 田永强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89-197,共9页
本文报道了超声波辅助提取米尔贝链霉菌中米尔贝霉素A3和A4的产量的方法,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表征米尔贝霉素A3和A4的产量,并通过响应面法来优化提取工艺。对提取时间(X_1)、超声功率(X_2)和占空比(X_3)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设计,... 本文报道了超声波辅助提取米尔贝链霉菌中米尔贝霉素A3和A4的产量的方法,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表征米尔贝霉素A3和A4的产量,并通过响应面法来优化提取工艺。对提取时间(X_1)、超声功率(X_2)和占空比(X_3)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设计,以获得米尔贝霉素A3(Y_1)和A4(Y_2)的最佳产量。研究表明,最佳超声波辅助提取条件为:溶剂为乙酸乙酯,料液比0.8,提取时间30min,超声功率110W,占空比40%和提取温度10℃。在此提取条件下米尔贝霉素A3和A4的最大产量分别为312.5和174mg/g,分别是传统提取方法产量的2.3和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方法学 超声辅助提取 优化 米尔贝霉素 米尔贝链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表达极端菌伴侣蛋白prefoldin提高P450 BM3突变体催化效率(英文)
11
作者 彭帅英 褚仲梅 +4 位作者 陆坚峰 李东晓 王永红 杨胜利 张毅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25-1131,共7页
P450 BM3来源于巨大芽孢杆菌,其突变体(A74G、F87V、L188Q、D168H)能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催化吲哚合成靛蓝.然而在常规的培养条件下(37℃,250 r/min),大肠杆菌细胞内靛蓝的生物转化量极低.本文将极端嗜热古菌Pyrococcus furiosus的分子... P450 BM3来源于巨大芽孢杆菌,其突变体(A74G、F87V、L188Q、D168H)能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催化吲哚合成靛蓝.然而在常规的培养条件下(37℃,250 r/min),大肠杆菌细胞内靛蓝的生物转化量极低.本文将极端嗜热古菌Pyrococcus furiosus的分子伴侣蛋白与P450 BM3突变体在大肠杆菌进行共表达,以研究分子伴侣蛋白是否能够提高靛蓝的生物转化量.实验结果表明,极端嗜热古菌的分子伴侣蛋白prefoldin能够显著提高靛蓝的产量.同时,实验结果发现prefoldin能够明显提高大肠杆菌细胞内的NADPH/NADP^+比率.鉴于NADPH是参与靛蓝生物转化过程的重要因素,靛蓝生物转化量的显著增加可能与该比率的提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BM3 大肠杆菌 靛蓝 PREFOLDIN PYROCOCCUS furios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焦亡对肝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及中医药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润瑞 王勇 +1 位作者 段柳剑 柯尊丽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0期2983-2987,共5页
细胞焦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在肝癌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故拟基于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肝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中医药在调节焦亡肝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关键词 肝癌 肿瘤 炎症小体 细胞死亡 细胞焦亡 中医药 分子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相关转座酶及其细菌基因组编辑应用
13
作者 周晓杰 杨思琪 +2 位作者 张译文 徐佳琪 杨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58,共10页
CRISPR-Cas能够在RNA引导下靶向DNA或RNA的特定序列,改变RNA序列即可改变靶向位点,利用这一可重编程特性已开发出了各种强大的遗传学工具。最近发现CRISPR元件在进化过程中被Tn7转座子劫持,由此衍生出的CRISPR相关转座酶(CRISPR-associa... CRISPR-Cas能够在RNA引导下靶向DNA或RNA的特定序列,改变RNA序列即可改变靶向位点,利用这一可重编程特性已开发出了各种强大的遗传学工具。最近发现CRISPR元件在进化过程中被Tn7转座子劫持,由此衍生出的CRISPR相关转座酶(CRISPR-associated transposases, CASTs)系统具有RNA引导DNA整合的能力,被部署为靶点可重编程的基因组整合工具,在大片段和多重基因整合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追溯了CASTs的发现历程,总结了不同类型CASTs的基因座结构特点、介导基因整合的机制模型以及其在多种革兰氏阴性细菌中的部署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相关转座酶 移动遗传元件 基因组编辑 多重基因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