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滩涂围垦农田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因素及转换函数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姚荣江 杨劲松 +3 位作者 张同娟 李芙荣 王相平 吴晓卫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90-797,共8页
确定苏北沿海滩涂围垦农田耕层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因素,构建适合该区的土壤转换函数,是研究该区田间土壤水盐运动和盐渍化防控的重要前提。本文在该区典型地块实测土壤饱和导水率和相关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探讨了该区土壤饱和导水率... 确定苏北沿海滩涂围垦农田耕层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因素,构建适合该区的土壤转换函数,是研究该区田间土壤水盐运动和盐渍化防控的重要前提。本文在该区典型地块实测土壤饱和导水率和相关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探讨了该区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剖面分布特点,对影响饱和导水率的土壤基本性质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并建立了用于该区饱和导水率间接估算的土壤转换函数。结果表明:滩涂围垦农田土壤饱和导水率随剖面深度增加呈表土层高、亚表层低、底土层又升高的趋势,20~40cm土层饱和导水率最小,介于2.75~6.73cm·d^-1,属低透水强度;土壤容重随剖面深度增加表现出与饱和导水率相反的变化特点。除了容重、孔隙度、质地等物理因素外,土壤肥力、盐分等化学性质也是影响饱和导水率的重要因素;影响滩涂围垦农田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因素可由持水特性、盐碱状况、养分特征和土壤质地4个主成分反映,其累计贡献率达78.17%。在Vereecken转换函数中引入土壤盐分后可提高预测精度,修正函数Vereecken1是最适合滩涂围垦农区土壤、具有最佳预测精度的转换函数。本文构建的土壤转换函数,可通过较易获得的砂粒、黏粒、容重、盐分和有机质对耕层土壤饱和导水率进行较高精度的预测,其结果可为滩涂盐渍化农区田间尺度土壤饱和导水率间接估算以及水盐运动数值模拟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 围垦农田 土壤饱和导水率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转换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与覆盖对苏北滩涂重度盐渍土壤水盐调控效应分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张建兵 杨劲松 +5 位作者 李芙荣 侯晓静 赵曼 姚荣江 余世鹏 王相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4-188,共5页
苏北地区滩涂资源丰富,拥有占全国1/4以上的滩涂面积,是非常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同时,其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已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从目前研究看来,土壤质量偏低依然是制约苏北滩涂开发利用的主要障碍因子。
关键词 有机肥与覆盖集成措施 重度盐渍土 水盐调控 滩涂 苏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秸秆埋深对苏北滩涂盐渍土水盐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5
3
作者 李芙荣 杨劲松 +3 位作者 吴亚坤 姚荣江 余世鹏 张建兵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01-1107,共7页
揭示土壤水盐动态变化规律是消减盐渍障碍因子的前提。本文通过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秸秆表层覆盖(M0)、秸秆深埋40 cm(M1)、70 cm(M2)及40 cm+100 cm双层(M3)等处理对土壤水盐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含水量随时间... 揭示土壤水盐动态变化规律是消减盐渍障碍因子的前提。本文通过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秸秆表层覆盖(M0)、秸秆深埋40 cm(M1)、70 cm(M2)及40 cm+100 cm双层(M3)等处理对土壤水盐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动态变化的规律基本相似,且在土壤剖面分布上,表现为秸秆表层覆盖和深埋处理均能有效增加土壤水分含量。玉米生育期内M0、M1、M2和M3处理土壤剖面平均含水量分别为275.9、280.3、293.9和302.5 g/kg,较对照处理分别增加了3.7、8.1、27.1和30.3 g/kg。从阻盐方面看,M0、M1和M3能有效抑制盐分表聚,积盐率分别较对照处理降低4.86%、8.76%和6.08%,M2处理土壤盐分含量较高,但其积盐率与对照处理相比也降低2.90%。双层秸秆埋深处理(M3)对土壤保墒和抑制盐分方面的作用最为显著,对提高该区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盐渍障碍消减具有积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深埋 苏北 滩涂 盐渍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式下滩涂围垦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团聚体有机碳的分布 被引量:27
4
作者 候晓静 杨劲松 +3 位作者 王相平 金雯晖 姚荣江 余世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18-827,共10页
通过在苏北滩涂地区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施农家肥、商品有机肥、无机肥)对滩涂地区围垦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施肥处理均能明显增加0~3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 通过在苏北滩涂地区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施农家肥、商品有机肥、无机肥)对滩涂地区围垦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施肥处理均能明显增加0~3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施农家肥增加幅度最高,增加值分别为0.66g kg^-1和0.07kg m^-2。试验地区水稳性团聚体以〉5mm和0.25~0.5mm为主,含量分别为37%~57%和13%~20%;随着土层深度增加,〉5mm团聚体含量降低,0.25~0.5mm团聚体则增加;农家肥能显著增加〉5mm团聚体含量,同时降低0.25~5mm团聚体含量。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表现为,除0.25~0.5mm团聚体外,〉5mm至0.5~1mm团聚体之间,粒径越小,有机碳含量越高,其中0.5~1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高,为6.83g kg^-1;与其他处理相比,农家肥的施用能明显增加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试验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与〉5mm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0.25~5mm团聚体负相关(p〈0.01或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方式 滩涂 团聚体分布 土壤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涂围垦区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姚荣江 杨劲松 +2 位作者 曲长凤 张建兵 李芙荣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9-165,共7页
以苏北海涂围垦区为研究区域,选取与作物生长密切相关的理化性质为指标,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土壤质量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获取了区域土壤质量状况分布图,并对不同指标体系下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质量状况总体较... 以苏北海涂围垦区为研究区域,选取与作物生长密切相关的理化性质为指标,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土壤质量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获取了区域土壤质量状况分布图,并对不同指标体系下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质量状况总体较差,有机质是重要的土壤质量评价因子,土壤盐分与地下水矿化度是土壤质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不同评价方案获得的土壤质量状况具有空间相似性,西部棉花种植区土壤质量状况总体优于东部的水稻种植区;体积质量对土壤质量评价差异影响较小,速效养分对土壤质量评价影响较大,基于速效养分的土壤质量评价精度高于全量养分;在其他因素获取困难的情况下,采用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和盐分或仅采用土壤有机质和盐分作为评价指标亦能较好地反映土壤质量状况。该研究可为海涂围垦区土壤质量快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低产地的科学改良和管理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涂围垦区 土壤质量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滩涂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及其有效态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6
作者 姚荣江 杨劲松 +3 位作者 谢文萍 陈强 伍丹华 柏彦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7-298,共12页
为揭示沿海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自然、人为因素的关联,以近年来围垦开发强度较大的江苏沿海某滩涂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与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表层土壤主要重金属Pb、Cr、Cd、As全量与有效态含量状况及其... 为揭示沿海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自然、人为因素的关联,以近年来围垦开发强度较大的江苏沿海某滩涂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与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表层土壤主要重金属Pb、Cr、Cd、As全量与有效态含量状况及其空间分布,分析了沿海滩涂区土地利用方式对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探讨了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目前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土壤Pb、Cr、Cd、As均呈累积趋势但基本都低于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值;土地利用方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Pb、Cr、Cd全量与有效态含量,As全量与有效态含量受土地利用方式影响较小;研究区土壤Pb、Cr、Cd全量与Pb、Cr有效态含量具有明显的趋势效应,且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全量与有效态含量的空间分布受大尺度的潮汐作用与小尺度的人为因素的共同控制;土壤Pb、Cr、Cd有效态含量与黏粒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p H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土壤As有效态含量仅与土壤p H显著正相关。本研究为沿海滩涂区土壤重金属源头减量、活性钝化、污染消减与风险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滩涂 重金属 空间分布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理化性状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块尺度下的苏北滩涂新垦农田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建兵 杨劲松 +2 位作者 姚荣江 余世鹏 李芙荣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2,共4页
为了消减盐碱障碍和提升地力,研究了苏北典型滩涂新垦农田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农田土壤盐分东低西高,整体上属轻度盐渍化(含盐量1.27~1.98g/kg),但存在着盐斑(含盐量大于2g/kg)。表层及次表层土壤含盐量空间自相关程度强烈... 为了消减盐碱障碍和提升地力,研究了苏北典型滩涂新垦农田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农田土壤盐分东低西高,整体上属轻度盐渍化(含盐量1.27~1.98g/kg),但存在着盐斑(含盐量大于2g/kg)。表层及次表层土壤含盐量空间自相关程度强烈,其结构方差比分别为88.88%、80.75%;而其余土层含盐量间自相关程度为中等。垂直方向上,土壤盐分主要集中在犁底层(20~4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块尺度 滩涂新垦农田 电导率 空间变异 苏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石膏对苏北滩涂盐渍土浸提液电导率换算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李芙荣 杨劲松 +2 位作者 姚荣江 余世鹏 吴晓卫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29-1134,共6页
采用土壤饱和浸提液、土水比1︰1浸提液和土水比1︰5浸提液3种方法,测定了苏北滩涂地区施用石膏改良土壤样品的电导率和p H。结果表明:未用石膏改良的土壤饱和浸提液电导率与土水比1︰1及1︰5浸提液电导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 采用土壤饱和浸提液、土水比1︰1浸提液和土水比1︰5浸提液3种方法,测定了苏北滩涂地区施用石膏改良土壤样品的电导率和p H。结果表明:未用石膏改良的土壤饱和浸提液电导率与土水比1︰1及1︰5浸提液电导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88和0.979;在施用石膏情况下,土壤饱和浸提液和土水比1︰5浸提液电导率均随石膏添加有一定程度升高,且二者之间仍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其换算关系为:ECe=1.42+6.86×EC1︰5(r=0.980**);且施用石膏能显著改善土壤碱化程度,降低土壤p H。本实验研究条件下,建议研究区石膏施用量为3 g/kg(即0.6 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率 土水比 石膏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农田土壤入渗特性规律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燕 杨劲松 +3 位作者 王相平 谢文萍 姚荣江 余世鹏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9-43,共5页
采用室内环刀法和室外圆盘入渗仪测定了滨海农田土壤不同处理方式下的水分入渗过程,分析对比了不同处理土壤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土壤吸湿率、导水率和30min累积入渗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有机肥处理和覆膜处理的入渗速率... 采用室内环刀法和室外圆盘入渗仪测定了滨海农田土壤不同处理方式下的水分入渗过程,分析对比了不同处理土壤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土壤吸湿率、导水率和30min累积入渗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有机肥处理和覆膜处理的入渗速率高于施用化肥、不施肥和石膏的处理,以入渗起始时段尤为明显,各处理在30-40min左右均达到稳定入渗,但覆膜处理延长了达到稳定入渗的时间,而石膏处理在水分入渗过程中溶解出Ca2+,置换出Na+,堵塞土壤孔隙,影响水分入渗率;覆膜、有机肥和化肥处理改善了土壤孔隙状况,增加了土壤的30min累积入渗量,而石膏处理减少了土壤的入渗累积量;不同处理的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吸湿率、导水率和30min累积入渗量受滨海地区特殊的土壤结构特性和盐分类型作用而主导因素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特性 滨海农田 入渗率 不同处理 逐步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HT的滨海降水多尺度时频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余世鹏 杨劲松 +2 位作者 王相平 姚荣江 刘广明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5-90,共6页
基于EEMD的改进型HHT方法,深入剖析了滨海围垦滩涂区域降水的多尺度周期特征进行。结果表明,滨海地区赣榆、东台、上海测点年降水和季节降水变化的周期振荡主要体现在2-3a、5-7a左右的年际尺度上和10-15a、25-30a左右的年代际尺度上,与... 基于EEMD的改进型HHT方法,深入剖析了滨海围垦滩涂区域降水的多尺度周期特征进行。结果表明,滨海地区赣榆、东台、上海测点年降水和季节降水变化的周期振荡主要体现在2-3a、5-7a左右的年际尺度上和10-15a、25-30a左右的年代际尺度上,与江淮地区的整体特征和气候背景基本一致,但滨海地区的地理位置与环境特殊性使其降水周期振荡的频域相对较宽且离散。与离散小波变换固定频带下的信号分解相比,HHT方法的EEMD分解具有更优的自适应性;与连续小波变换相比,HHT方法在滨海地区降水信号高频周期振荡特征的解译和信号分解中频域混叠现象的避免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尔伯特-黄变换 噪声辅助经验模态分解 小波变换 滨海降水 多尺度时频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及种子液体悬浮培养原球茎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汤兴利 李林华 +1 位作者 周义峰 陈艺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9期151-153,203,共4页
[目的]研究白及种子在液体悬浮培养条件下萌发的最佳条件,为快速繁殖白及幼苗提供技术支撑。[方法]研究不同光照条件、不同培养基和不同激素及浓度对白及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黑暗有利于白及种子萌发,1/2 MS适宜作为白及种子萌发基本... [目的]研究白及种子在液体悬浮培养条件下萌发的最佳条件,为快速繁殖白及幼苗提供技术支撑。[方法]研究不同光照条件、不同培养基和不同激素及浓度对白及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黑暗有利于白及种子萌发,1/2 MS适宜作为白及种子萌发基本培养基。植物激素对白及种子无菌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添加1.0 mg/L NAA对白及萌发促进效果最明显。[结论]在黑暗条件下,以1/2 MS+1.0 mg/L NAA为萌发培养基,白及种子萌发率高,萌发整齐一致,且原球茎生长速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悬浮培养 原球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沙参田杂草化学防除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晓琳 顾慧玲 +1 位作者 李贵 周义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1期163-165,201,共4页
[目的]探索适用于北沙参田阔叶杂草防除的除草剂品种及其使用。[方法]采用小区试验研究精噁唑禾草灵、氯吡嘧磺隆、灭草松、异丙隆以及氟磺胺草醚与精喹禾灵混用对海滨滩涂北沙参田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375 g a.i./hm^225%氟磺胺草醚E... [目的]探索适用于北沙参田阔叶杂草防除的除草剂品种及其使用。[方法]采用小区试验研究精噁唑禾草灵、氯吡嘧磺隆、灭草松、异丙隆以及氟磺胺草醚与精喹禾灵混用对海滨滩涂北沙参田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375 g a.i./hm^225%氟磺胺草醚EC与67.5 g a.i./hm^210%精喹禾灵EC混用药后45 d对田间杂草总体株防效约75%,鲜重防效约80%,且对北沙参生长未产生明显药害。[结论]试验结果为有效解决北沙参田阔叶杂草危害问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沙参 除草剂 杂草 防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海某设施农区土壤重金属累积特点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6
13
作者 姚荣江 杨劲松 +3 位作者 谢文萍 伍丹华 余世鹏 张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98-1506,共9页
为了揭示设施栽培土壤重金属累积特点及污染风险状况,为沿海设施农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源头消减、生态阻控与风险防范提供科学依据,以近年来高效农业发展迅猛的江苏沿海某设施农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种植方式和棚龄对土壤重金属Pb、Cr、Cd... 为了揭示设施栽培土壤重金属累积特点及污染风险状况,为沿海设施农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源头消减、生态阻控与风险防范提供科学依据,以近年来高效农业发展迅猛的江苏沿海某设施农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种植方式和棚龄对土壤重金属Pb、Cr、Cd、As全量与有效态含量的影响,探讨了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并对设施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目前设施农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整体良好,除重金属Pb含量超过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值(HJ/T333—2006)外,Cr、Cd和As含量均显著低于参考值;种植方式和棚龄不同程度地影响土壤重金属全量与有效态含量,设施土壤Pb、Cr、Cd全量与有效态含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大田,且土壤Cd全量与有效态含量随棚龄增加呈现富集特点;土壤Pb、Cr、Cd有效态含量与粘粒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pH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态As含量仅与土壤pH显著正相关;目前研究区设施土壤重金属污染处于轻度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呈现出青椒大棚>西瓜大棚>韭菜大棚的趋势,且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随棚龄的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 设施土壤 重金属 有效态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区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16
14
作者 吕真真 刘广明 +2 位作者 杨劲松 刘洪强 李金彪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97,共5页
以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区为研究区域,选择对该区植物生长密切相关的0∽3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盐含量、p H值和粘粒含量作为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的评价指标,应用模糊综合指数法计算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值,对... 以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区为研究区域,选择对该区植物生长密切相关的0∽3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盐含量、p H值和粘粒含量作为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的评价指标,应用模糊综合指数法计算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值,对综合评价值进行克里格插值,采用自然分段法划分等级,并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值介于0.194∽0.376之间,研究区土壤质量总体较差;东北部沿海滩涂土壤质量最差,随距海岸线距离的增大,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指数逐渐增大,呈环状分布,分别在研究区西南部和西北角出现相对高值区;质量最差的四、五级地面积分别为804.60 km2和834.73 km2,总计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51.46%,主要为滩涂、光板地和盐荒地,其特点是养分缺乏、土壤盐分含量高、土壤脱盐困难。合理利用该类型土地途径是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如种植耐盐碱作物和发展海水养殖或兴建盐场等。对其它等级土壤也提出相应的改良利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渍土 土壤质量 模糊综合指数法 综合评价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滨海盐渍土有机碳含量及团聚体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候晓静 杨劲松 +5 位作者 赵曼 金雯晖 李芙荣 姚荣江 余世鹏 王相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1-789,共9页
为探明不同耕作措施对滨海盐渍土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团聚体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在江苏省东台市滨海滩涂农田区开展田间试验,选择玉米一大麦的旱一旱轮作方式,采用传统翻耕、深翻、少耕和免耕4种耕作方式,分别对耕层土壤的有机碳含... 为探明不同耕作措施对滨海盐渍土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团聚体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在江苏省东台市滨海滩涂农田区开展田间试验,选择玉米一大麦的旱一旱轮作方式,采用传统翻耕、深翻、少耕和免耕4种耕作方式,分别对耕层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土壤体积质量(容重)、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稳定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传统翻耕相比,免耕措施利于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免耕能使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18%~32%;少、免耕措施能使0~10cm土层〉0.25mm团聚体增加10%~31%,并且能显著增加0-20cm土层土壤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值;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表现为,除O.25~0.5mm团聚体外,在〉5mm至0.5~1mm粒径之间,粒径愈小,有机碳含量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措施 土壤有机碳 团聚体特征 苏北滩涂 盐渍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措施对滨海盐渍土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侯晓静 杨劲松 +4 位作者 赵曼 金雯晖 姚荣江 余世鹏 王相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80-786,共7页
通过在滨海典型盐渍区开展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有机碳以及土壤EC、p H、体积质量、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施肥措施均能显著提高0~30 cm土层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及密度。农家肥、商品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施... 通过在滨海典型盐渍区开展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有机碳以及土壤EC、p H、体积质量、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施肥措施均能显著提高0~30 cm土层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及密度。农家肥、商品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施用均能显著增加作物生物量和产量,并能明显改善盐渍化农田的理化特性,具体表现在能明显降低表层土壤的p H和体积质量,提高土壤全氮含量,但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的施用使表层土壤的EC值有所升高。经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EC、全氮、C/N比和作物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 H、体积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渍土 农家肥 商品有机肥 土壤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盐调控措施对苏北海涂油葵生长及土壤盐分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姚荣江 杨劲松 +1 位作者 赵秀芳 韩建均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共5页
为揭示苏北滨海盐碱地水盐调控措施下油葵生长特点及土壤盐分变化规律,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含盐量的滨海盐土上不同改良措施对油葵生长状况、产量形成及土壤盐分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盐渍化土壤施用石膏处理的油葵... 为揭示苏北滨海盐碱地水盐调控措施下油葵生长特点及土壤盐分变化规律,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含盐量的滨海盐土上不同改良措施对油葵生长状况、产量形成及土壤盐分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盐渍化土壤施用石膏处理的油葵生物量、产量和土壤脱盐率最高,中重度盐渍土施用石膏和覆盖秸秆综合调控措施的油葵生物量、产量和土壤脱盐率最高;生育期内0~20cm土壤盐分是影响油葵产量的首要因素,施用石膏和覆盖秸秆通过影响0~20cm土壤盐分分布,进而影响油葵的生长与产量;采用施用石膏和覆盖秸秆相结合的水盐综合调控措施,兼具雨季增强淋盐和旱季控盐效果,且在中重度盐渍土应用效果优于轻度盐渍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盐调控 苏北 海涂 油葵 土壤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典型新围垦海涂农田盐碱障碍因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建兵 杨劲松 +3 位作者 姚荣江 余世鹏 曲长凤 李芙荣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8-553,共6页
通过对苏北典型新围垦海涂农田(围垦于2005年,种植于2007年)盐碱障碍因子分析发现,农田土壤处于脱盐碱化阶段,其盐分均值为1.78 g/kg,属轻度偏中度盐渍化,但其变幅大,空间变异性强,盐分大值呈斑块状分布于田块中。同时,其pH高,均值达9.... 通过对苏北典型新围垦海涂农田(围垦于2005年,种植于2007年)盐碱障碍因子分析发现,农田土壤处于脱盐碱化阶段,其盐分均值为1.78 g/kg,属轻度偏中度盐渍化,但其变幅大,空间变异性强,盐分大值呈斑块状分布于田块中。同时,其pH高,均值达9.83,碱化特征明显。海涂围垦农田土壤盐分与pH的剖面分布均较均匀,垂直变异性弱。离子分析结果显示,海涂围垦农田土壤盐分以NaCl为主,除K+外,土壤可溶性离子按其与盐分和pH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Cl–、SO24、Ca2+、Mg2+、Na+,分别与土壤含盐量呈显著正相关;另一类为CO32、3HCO,分别与pH值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同类离子之间互呈显著正相关,而两类离子相互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或极弱正相关。K+既与土壤含盐量和pH呈极显著正相关,同时也与除SO24和Ca2+外的所有离子呈正相关。结合研究区气候特征,在消减新围垦海涂农田土壤盐碱障碍因子的过程中应积极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以增强盐分的淋洗,并重点防止土壤的碱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涂围垦农田 盐碱障碍因子 可溶性离子 特征分析 苏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蒸发皿水面蒸发量优化冬小麦微咸水灌溉制度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相平 杨劲松 +2 位作者 余世鹏 刘广明 姚荣江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0,共5页
为寻求合理的冬小麦微咸水灌溉制度,通过设置4种灌水量水平(0.8E、1.0E、1.2E和1.4E)和2种灌水矿化度(2、3g/L).研究灌溉制度对土壤盐分动态和冬小麦产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收获后,各处理土壤... 为寻求合理的冬小麦微咸水灌溉制度,通过设置4种灌水量水平(0.8E、1.0E、1.2E和1.4E)和2种灌水矿化度(2、3g/L).研究灌溉制度对土壤盐分动态和冬小麦产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收获后,各处理土壤剖面盐分均呈表聚累积特征;冬小麦收获后,矿化度2g/L且灌水量小于1.2E和矿化度3g/L。且微咸水灌水量小于等于1.2E时,表层0~20cm土壤有次生盐渍化的危险。矿化度3g/L、灌水量1.4E时,冬小麦收获后表层0~20cm土壤属于轻度盐渍化土壤。灌水量为1.0~1.2E时.2种矿化度的微咸水处理下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综合考虑,封丘地区微咸水灌溉制度以矿化度2g/L、灌水量为1.2E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 土壤盐分 水分利用效率 蒸发皿蒸发量 灌溉制度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咸水灌溉对苏北海涂水稻产量及土壤盐分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相平 杨劲松 +1 位作者 姚荣江 余世鹏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7-109,共3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矿化度和灌水量组合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灌水量正相关,与灌溉水矿化度负相关;M1V3处理水稻产量较控制处理减产最少,M3V1处理水稻减产最多;淡水资源短缺情况下,低矿化度...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矿化度和灌水量组合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灌水量正相关,与灌溉水矿化度负相关;M1V3处理水稻产量较控制处理减产最少,M3V1处理水稻减产最多;淡水资源短缺情况下,低矿化度足量微咸水灌溉优于淡水限量灌溉;收获后,各处理O~20cm土壤盐分呈累积趋势,20~40cm土壤呈脱盐趋势,均属于非盐化或者轻度盐化土壤,没有加重土壤的盐渍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 苏北 海涂 水稻 盐分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