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钒氧阴离子团簇与小分子碳氢化合物反应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英文) 被引量:8
1
作者 马嘉璧 吴晓楠 +2 位作者 赵艳霞 何圣贵 丁迅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61-1767,共7页
为了在分子层次上揭示相关催化反应的机理,人们对过渡金属氧化物团簇与碳氢化合物分子反应进行了大量研究.相比于过渡金属氧化物团簇阳离子,阴离子对一些碳氢化合物的活性弱得多,因此研究还很少.在本工作中,我们通过激光溅射产生钒氧团... 为了在分子层次上揭示相关催化反应的机理,人们对过渡金属氧化物团簇与碳氢化合物分子反应进行了大量研究.相比于过渡金属氧化物团簇阳离子,阴离子对一些碳氢化合物的活性弱得多,因此研究还很少.在本工作中,我们通过激光溅射产生钒氧团簇阴离子VxOy-,产生的团簇在接近热碰撞条件下与烷烃(C2H6和C4H10)以及烯烃(C2H4和C3H6)在一个快速流动反应管中进行反应,飞行时间质谱用来检测反应前后的团簇分布.在VxOy-与烷烃的反应中,生成了产物V2O6H-和V4O11H-;在与烯烃的反应中,产生了相应的吸附产物V4O11X-(X=C2H4或C3H6).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V2O6-和V4O1-1可以活化烷烃(C2H6和C4H10)的C-H键,也可以与烯烃(C2H4和C3H6)发生3+2环化加成反应形成一个五元环结构(-V-O-C-C-O-),C-H键活化与环加成反应都需经历可以克服的反应能垒.理论计算与实验观测结果相符合.V2O6-和V4O1-1团簇都具有氧原子自由基(O·或O-)的成键特征,活性O-物种也经常出现在钒氧催化剂表面,因而本研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表面活性氧物种与碳氢化合物反应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钒氧团簇 飞行时间质谱 C—H键活化 多相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叶一枝花中薯蓣皂苷的分离及结构鉴定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崔艳 张秀凤 +1 位作者 刘扬 严宝珍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63-566,共4页
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方法研究了七叶一枝花中的薯蓣皂苷。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了七叶一枝花中的3种薯蓣皂苷;通过与电喷雾质谱联用获得了这几种化合物的分子量信息;再用MS/MS获得了这几种化合物进一步的结构信息。... 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方法研究了七叶一枝花中的薯蓣皂苷。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了七叶一枝花中的3种薯蓣皂苷;通过与电喷雾质谱联用获得了这几种化合物的分子量信息;再用MS/MS获得了这几种化合物进一步的结构信息。采用此方法可快速分析鉴定从七叶一枝花中分离得到的薯蓣皂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一枝花 甾体皂苷 薯蓣皂苷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LH2中色素分子间的单重激发态能量传递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晓辉 梁俊 +5 位作者 马菲 苏文杰 王鹏 付立民 艾希成 张建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9-153,共5页
采用飞秒时间分辨吸收光谱手段观测了在500和800nm激发下高光培养的紫色光合细菌Rhodopseu—domonas(Rps).palustris外周捕光天线LH2(HL—LH2)中不同共轭链长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简称Car)和细菌叶绿素α(Bacteriachlorophy... 采用飞秒时间分辨吸收光谱手段观测了在500和800nm激发下高光培养的紫色光合细菌Rhodopseu—domonas(Rps).palustris外周捕光天线LH2(HL—LH2)中不同共轭链长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简称Car)和细菌叶绿素α(Bacteriachlorophyll α,简称BChl α)的特征吸收光谱,光谱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HL—LH2中不同Car分子间可能存在复杂的单重激发态能量平衡过程,Car分子同时向BChl α分子发生多途径的单重激发态能量传递,B800主要接受来自Car的S2和S1态能量;B850则主要接受来自长共轭链Car(共轭双键数目n=13)的S1态和B800的激发态能量,整个能量传递过程在3~5ps内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捕光天线 细菌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激发态能量传递 时间分辨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荧光光谱研究粮食中生命有机碳与碳化学循环 被引量:2
4
作者 段德良 卞富永 +4 位作者 袁波 王树 葛茂发 张兴康 徐四川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28-1434,共7页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方法测定六种粮食:稻谷(大米)、小麦(面粉)、黄豆、小米、高粱和玉米中生命有机碳含量和化学元素组成,建立一种新方法测定它们的蛋白质含量。粮食中生命有机碳平均含量约为44%。黄豆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42.74%),...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方法测定六种粮食:稻谷(大米)、小麦(面粉)、黄豆、小米、高粱和玉米中生命有机碳含量和化学元素组成,建立一种新方法测定它们的蛋白质含量。粮食中生命有机碳平均含量约为44%。黄豆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42.74%),小米蛋白质含量28.56%,麦子蛋白质含量27.57%,玉米蛋白质含量24.99%,高粱蛋白质含量22.21%,而大米蛋白质含量只有20.31%。基于文中新定义的碳化学循环,结合相关研究数据,我们发现2009年人类使用生命有机碳作为生命体内所需排放CO2只占总排放量的1.00%,使用有机碳排放CO2占总排放量的10.73%。碳循环清晰的轨迹与不同类型碳源释放CO2量的数据将促进研究碳化学循环和大气CO2"温室效应"。研究工作还发现地球大气CO2循环一次时间是8年,表明大气CO2循环动态平衡具有敏感性,但是没有实验数据证明地球大气存在着破坏性的CO2"温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元素组成 XRF CO2 温室效应 碳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FT能量分解和氮苄叉基苯胺分子π电子离域能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马艳平 包鹏 虞忠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26-1529,共4页
为了探索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中氮苄叉基苯胺分子π电子离域的本质,介绍了将非平面分子氮苄叉基苯胺分子的DFT能量分成π和σ的方法,并将π和σ电子能量分成单电子能部分:动能ΔEKπ(θ),ΔEKσ(θ)和位能ΔEPπ(θ),ΔEPσ(θ);双电... 为了探索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中氮苄叉基苯胺分子π电子离域的本质,介绍了将非平面分子氮苄叉基苯胺分子的DFT能量分成π和σ的方法,并将π和σ电子能量分成单电子能部分:动能ΔEKπ(θ),ΔEKσ(θ)和位能ΔEPπ(θ),ΔEPσ(θ);双电子相互作用部分:库仑作用ΔEπJπ(θ),ΔEσJσ(θ),ΔEπJσ(θ)和交换相关作用ΔEπXπC(θ),ΔEσXCσ(Δ)以及ΔEπXCσ(θ),分析了垂直离域能ΔEV的稳定性及π电子离域对π和σ体系的影响.在B3LYP/6-31G*,6-311G*,6-31G(2d),6-311G(2d)水平下的计算结果表明,与经典观点不同,π电子的离域是失稳定的,且平面时失稳定性最强;分析各个能量分量表明,在π电子的离域过程中,π和σ体系均对基组较敏感,π体系本身单电子能的影响大于σ体系,π电子离域对双电子部分作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π-σ的耦合作用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能量分解 π电子离域 氮苄叉基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腐酸对菁染料超分子组装及手性调控研究
6
作者 张秀凤 陈蕾 +4 位作者 杨千帆 孙晓然 陈宏博 杨光 唐亚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045-3050,共6页
利用菁染料超分子作为分子探针对黄腐酸进行标记,检测黄腐酸和药效机制,对于生命科学和药物化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圆二色谱研究黄腐酸作为模板对不同结构菁染料超分子的组装及手性调控。结果表明:黄腐酸... 利用菁染料超分子作为分子探针对黄腐酸进行标记,检测黄腐酸和药效机制,对于生命科学和药物化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圆二色谱研究黄腐酸作为模板对不同结构菁染料超分子的组装及手性调控。结果表明:黄腐酸能诱导三种菁染料J-聚集体解聚为单体并伴有体系表观颜色的变化,并与菁染料单体之间具有很高亲和力。黄腐酸作为模板不仅可以诱导MTC形成具有一定手性的H-聚集体,而且能使MTC的H-聚集体的手性出现两次反转;还可以诱导ETC的J-聚集体发生分子间的重排,最终形成具有左手螺旋性的J-聚集体。除此之外,黄腐酸还对PTC的J-聚集体圆二色谱信号有显著的影响。同时,菁染料中位取代基影响到相互作用的能力:中位取代基越小,菁染料聚集体与黄腐酸的作用越强。菁染料与黄腐酸的结合能力大小为MTC>ETC>PTC。菁染料超分子可作为一类优良的分子探针对黄腐酸进行特异性识别并可达到可视化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菁染料 聚集体 黄腐酸 诱导手性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魏酸丙三酯的分子内协同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姚同伟 杜立波 +3 位作者 杨屹 徐元超 贾宏瑛 刘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31-1433,共3页
A glyceride containing three ferulic groups was first synthesiz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intermolecular synergistic antioxidant activity.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was evaluated via a radical-scavenging reaction of D... A glyceride containing three ferulic groups was first synthesiz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intermolecular synergistic antioxidant activity.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was evaluated via a radical-scavenging reaction of DPPH˙ radical. Although the scavenging capacities of both antioxidants, ferulic acid and glyceride tri-ferulate, were roughly equal,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Ea) of 19.50 kJ/mol for glyceride tri-ferulate i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28.80 kJ/mol for ferulic acid.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n Ea was further explained by a parallel π-π-stacking inte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 抗氧化剂 阿魏酸 活化能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重态激子裂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艳苹 吴义室 付红兵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80-1893,共14页
单重态激子裂分指的是在有机分子中一个单重态激子与相邻的基态发色团相互作用形成两个三重态激子的过程。利用这种多激子效应制成的光伏器件有望突破肖克利-奎瑟限制,使光电转换的理论效率由30%提高到44.4%。近年来各国科学家在裂分材... 单重态激子裂分指的是在有机分子中一个单重态激子与相邻的基态发色团相互作用形成两个三重态激子的过程。利用这种多激子效应制成的光伏器件有望突破肖克利-奎瑟限制,使光电转换的理论效率由30%提高到44.4%。近年来各国科学家在裂分材料的设计合成和器件化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对于激子裂分物理本质的认知仍然存在争议和分歧。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激子裂分材料的最新进展和本研究组的相关工作。简要回顾了激子裂分的发展历史,从概念、裂分的发生条件和作用机制三方面介绍了激子裂分过程,综述了具有分子间和分子内裂分性质的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系统归纳激子裂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单重态激子裂分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探索指出了可能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光能转化 光物理 分子间和分子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基-2-吡唑啉等分子内电子转移的研究
9
作者 郭建新 张启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780-785,共6页
对2-吡唑啉、二苯基-2-吡唑啉及其硝基取代衍生物的基态和第一单重激发态的分子构型及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基态时由于N1原子上孤对电子的存在使吡唑啉母体环上诸原子不在同一个平面上,1位和3位取代苯环与母体环非共平面;... 对2-吡唑啉、二苯基-2-吡唑啉及其硝基取代衍生物的基态和第一单重激发态的分子构型及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基态时由于N1原子上孤对电子的存在使吡唑啉母体环上诸原子不在同一个平面上,1位和3位取代苯环与母体环非共平面;激发态时,1,o-DPP的1位苯环和3,o-DPP的3位苯环分别与母体环互相垂直.其余分子在激发态时取代苯环与母体环均接近于共平面.电子受激发时,从N1原子转移到苯环上.对于1,o-DPP和3,o-DPP,弛豫后电子不发生再转移.对于其它体系,弛豫后电子再转移到N2-C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啉 电子转移 分子构象 二苯基 荧光增白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光合生物莱茵衣藻光系统Ⅱ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ESR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袁瀚 韩璐 +4 位作者 杜立波 田秋 刘科 杜林方 刘扬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65-1069,共5页
强光辐照下高等植物光系统Ⅱ(PSⅡ)会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该过程中产生的O2·在高等植物光合作用活性氧自由基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莱茵衣藻光系统结构与高等植物非常相近.应用新型高特异性自旋捕获-ESR方法及四唑氮蓝... 强光辐照下高等植物光系统Ⅱ(PSⅡ)会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该过程中产生的O2·在高等植物光合作用活性氧自由基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莱茵衣藻光系统结构与高等植物非常相近.应用新型高特异性自旋捕获-ESR方法及四唑氮蓝还原法,首次在莱茵衣藻的类囊体膜和PSⅡ中检测到O·2的生成,通过与有关菠菜的ESR实验结果对比发现两者的O2·产生分子机制可能极为相似.相比高等植物,单细胞莱茵衣藻具有结构简单、遗传背景清晰与基因组测序工作完备等诸多特点.因而,针对莱茵衣藻的O·2分析可能为深入研究高等植物光合系统中的活性氧代谢机制提供新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茵衣藻 光系统Ⅱ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自旋捕获-E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菁染料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吸光材料的理论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会学 左国防 +2 位作者 李志锋 王晓峰 郑仁慧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66-876,共11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半菁-二氧化钛团簇形成的配合物(hemicyanine-(Ti O2)n)的光电子转移过程,这里n分别取5,9,15.配合物基态构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进行优化,而激发态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进行计算.采用长程相关校正的密度泛函CAM-B... 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半菁-二氧化钛团簇形成的配合物(hemicyanine-(Ti O2)n)的光电子转移过程,这里n分别取5,9,15.配合物基态构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进行优化,而激发态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进行计算.采用长程相关校正的密度泛函CAM-B3LYP和ωB97X-D计算的激发能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依据广义Mulliken-Hush(GMH)公式,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得到的波函数被用来计算电荷转移积分,进而可根据Marcus理论计算出电荷分离速率常数(kCS)和电荷回传速率常数(kCR).计算结果表明电子从染料到(Ti O2)n团簇的传递有多条通道,这使得kCS具有更大值,相反,只具有单通道的电荷回传降低了kCR值,与kCS相比甚至可以忽略,这表明在所研究的体系中电荷回传是不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研究 半菁染料 (TiO2)n团簇 电子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丝和蚕丝化学元素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波 徐泽人 +3 位作者 谢卓君 史强 张兴康 徐四川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983-1989,共7页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方法研究蛛丝和蚕丝的化学元素组成,探讨成丝机制中金属离子的作用及生物丝性能优良的元素基础。XRF分析蚕丝中C含量是47.10%、O为29.92%、N是16.52%;金属元素包括:Ca含量0.166 2%、Mg含量0.104 0%和K含量0.039 ...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方法研究蛛丝和蚕丝的化学元素组成,探讨成丝机制中金属离子的作用及生物丝性能优良的元素基础。XRF分析蚕丝中C含量是47.10%、O为29.92%、N是16.52%;金属元素包括:Ca含量0.166 2%、Mg含量0.104 0%和K含量0.039 5%,而Na,Zn,Ni,Fe和Cr是微量元素。Ca和Mg元素含量高,在桑蚕吐丝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蛛丝中,主要的非金属元素是:C含量44.09%、O含量26.64%和N含量22.34%。高含量的N元素可能是蛛丝优异的刚性和韧性性能的元素基础。在蛛丝中,Na含量0.268 0%、K含量0.081 4%和Mg含量0.011 6%,而Ca,Zn,Fe,Cu和Cr则是微量元素。蛛丝中Na和K元素含量高,在蜘蛛吐丝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运用数学统计方法研究生物丝元素组成与XRF元素分析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蜘蛛 桑蚕 丝蛋白 XRF 元素组成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PO-酪氨酸共价链接物的合成与ESR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立波 王广清 +3 位作者 韩璐 贾宏瑛 田秋 刘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09-2011,共3页
L-Tyr-EMPO,a new EMPO analogue bearing an L-tyrosine methyl ether group,was first synthesized by acylation.Various radicals,including O-·2,·OH,·OR,and ·R,have been efficiently detected and characte... L-Tyr-EMPO,a new EMPO analogue bearing an L-tyrosine methyl ether group,was first synthesized by acylation.Various radicals,including O-·2,·OH,·OR,and ·R,have been efficiently detected and characterized via L-Tyr-EMPO.The half-life of the L-Tyr-EMPO superoxide adduct was estimated to be ca.6.5 min.More importantly,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d a new synthetic strategy for covalent conjugation between cyclic-nitrone and amino group in peptides or proteins,by which the site-specifically spin trapping can be performed via antibody linked nitrone in the near future.Furthermore,with the help of the covalent link,the targeting for the areas of interest in which the monitored radical species was sitespecially gene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旋捕获 生物链接体 超氧阴离子 硝酮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预处理对三维Co/rGO催化剂甲醛催化氧化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郁葱 杨雪芹 +1 位作者 于晓琳 葛茂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367-368,共2页
甲醛是我国室内环境最为普遍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催化氧化技术具有运行温度低、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成为目前甲醛净化最具有前景的方法。但是,催化剂具有成本较高、降解效率低和机理不明等问题,本工作利用较为简... 甲醛是我国室内环境最为普遍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催化氧化技术具有运行温度低、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成为目前甲醛净化最具有前景的方法。但是,催化剂具有成本较高、降解效率低和机理不明等问题,本工作利用较为简单的水热法一步制备出了具有三维结构的rGO和Co/rGO催化剂,重点研究紫外光预处理对三维CoOx/还原氧化石墨烯催化剂(Co/rGO)催化氧化甲醛性能的影响,并探究其相应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GO催化剂 紫外光预处理 氧活化 甲醛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自旋捕获探针的合成及ESR捕获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兵 杜立波 +2 位作者 刘阳平 周建威 刘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66-2369,共4页
设计合成了具有荧光基团的新型硝酮类自由基捕获探针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自由基捕获实验结果表明,该探针能实现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与碳中心自由基的捕获.此外,该自由基捕获探针反应产物的荧光强度与被捕获自由基浓度之间存在相关性,... 设计合成了具有荧光基团的新型硝酮类自由基捕获探针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自由基捕获实验结果表明,该探针能实现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与碳中心自由基的捕获.此外,该自由基捕获探针反应产物的荧光强度与被捕获自由基浓度之间存在相关性,有望建立依据荧光强度分析被捕获自由基浓度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 硝酮 自旋捕获 荧光 超氧阴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直线型硝酮-O_2^(-·)加合物的构型因素解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纪艺琼 王曌燚 +2 位作者 王兰芬 包鹏 刘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01-1803,共3页
Six linear nitrones,three DBN derivatives and their phosphoryl analogues,were first synthesized in this article,and the structures of their O-·2-spin trapping products,the nitroxides,were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 Six linear nitrones,three DBN derivatives and their phosphoryl analogues,were first synthesized in this article,and the structures of their O-·2-spin trapping products,the nitroxides,were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analyzed.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on the optimized geometries of the spin adducts,using DFT method at B3LYP/6-311+G(d,p)//B3LYP/6-31G(d) level,demonstrated that both the intromolecular H-bonds and their internal rotations around C—N bond are the key factors for stabilizing the spin ad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捕获 超氧加合物 直线型硝酮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自旋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硼双原子阳离子活化甲烷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强 姜利学 +3 位作者 李海方 陈娇娇 赵艳霞 何圣贵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14-1020,共7页
3d过渡金属物种活化甲烷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人们对3d前过渡金属物种与甲烷反应体系的报道非常少,与之相关的甲烷活化机理的认识仍然非常有限。在本工作中,我们通过气相质谱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证实了VB+离子可以在热碰撞条件下活... 3d过渡金属物种活化甲烷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人们对3d前过渡金属物种与甲烷反应体系的报道非常少,与之相关的甲烷活化机理的认识仍然非常有限。在本工作中,我们通过气相质谱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证实了VB+离子可以在热碰撞条件下活化甲烷产生氢气和碳硼化合物,由于强的静电相互作用,甲烷活化优先发生在VB+离子的V原子位点。甲烷的活化转化涉及二态反应性,在反应的入口处需要经历从高自旋六重态到低自旋四重态的自旋反转。由于V―CH3以及B―H化学键较强,H3C―H键断裂以V―B单元协同插入而非单个V或B原子插入C―H键的方式进行。对VB+活化甲烷的机理认识可以为新型3d过渡金属催化剂活化甲烷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活化 前过渡金属 质谱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钙粒径对SO_2非均相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莹 佟胜睿 葛茂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26-127,共2页
利用DRIFTS研究了SO_2在CaCO_3颗粒物表面O_3氧化的非均相反应,对常温(298K)且干燥条件下(相对湿度<1%)CaCO_3粒径对SO_2非均相反应的影响做了初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反应时间里,生成的硫酸盐的红外积分面积随粒径增加而降低... 利用DRIFTS研究了SO_2在CaCO_3颗粒物表面O_3氧化的非均相反应,对常温(298K)且干燥条件下(相对湿度<1%)CaCO_3粒径对SO_2非均相反应的影响做了初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反应时间里,生成的硫酸盐的红外积分面积随粒径增加而降低,说明碳酸钙粒径越小,越有利于生成硫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3 O3 SO2 非均相反应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释放大气活性含氮物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文倩 葛茂发 +3 位作者 佟胜睿 贾晨辉 李伟然 张欣然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4-50,I0002,I0003,共9页
土壤是大气活性含氮化合物(N2O、NOx、HONO和NH3)的重要来源。这些含氮物种释放到大气中与一次污染物发生反应,对大气氧化性和污染物的生消起到重要作用。土壤释放这些大气活性含氮物种涉及生物、化学、物理等多个过程,这些过程的反应... 土壤是大气活性含氮化合物(N2O、NOx、HONO和NH3)的重要来源。这些含氮物种释放到大气中与一次污染物发生反应,对大气氧化性和污染物的生消起到重要作用。土壤释放这些大气活性含氮物种涉及生物、化学、物理等多个过程,这些过程的反应物和反应产物之间又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土壤的理化性质如土壤酸碱度、湿度、含水量等对这些含氮物种的释放量有重要影响。目前在量化上述活性含氮物种以及模拟评估土壤释放过程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方面存在不足。本文概括了目前国际上有关土壤释放上述活性含氮物种的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指出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壤释放活性含氮物种的关键微观机理,揭示土壤释放过程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提高空气质量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活性含氮物种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O)SNCO的电子结构和光电离解离过程(英文)
20
作者 赵春红 佟胜睿 +1 位作者 葛茂发 孙政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31,共9页
由于拥有―C(O)S―和―NCO基团,FC(O)SNCO的分子和电子结构是非常有趣的.利用FC(O)SCl和Ag NCO制备了FC(O)SNCO,并利用He I光电子能谱(PES)、光电离质谱(PIMS)以及理论计算研究了其分子和电子结构.通过将实验、理论计算以及自然键轨道(N... 由于拥有―C(O)S―和―NCO基团,FC(O)SNCO的分子和电子结构是非常有趣的.利用FC(O)SCl和Ag NCO制备了FC(O)SNCO,并利用He I光电子能谱(PES)、光电离质谱(PIMS)以及理论计算研究了其分子和电子结构.通过将实验、理论计算以及自然键轨道(NBO)分析结合起来,获得了FC(O)SNCO的最稳定分子构型.利用外壳层格林函数(OVGF)方法以及与相似化合物的比较,对其光电子能谱进行了指认.理论计算表明,对于中性分子最稳定的构型为syn-syn非平面构型,而电离后的离子最稳定构型为syn-syn平面构型.实验结果表明,第一电离能来自于S的孤对电子轨道,为10.33 e V.第二至第六电离能分别为12.03、13.23、13.77、14.78、15.99 e V,并对这些电离能进行了指认.在光电离质谱中产生了六个质谱峰,分别为SN+、FC(O)+、SNCO+、FC(O)SN+、C(O)SNCO+、FC(O)SNCO+,其中FC(O)SNCO+的峰是最强峰.结合HeI光电子能谱和理论计算,对PIMS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可能的电离和解离过程并对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HeI光电子能谱 光电离质谱 理论计算 电离和解离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