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转录组和代谢组探究植物应答干旱和植食性昆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冯振 郑春燕 +2 位作者 薄玉琨 李烨华 朱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9-379,共11页
胁迫是制约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植物应对不同胁迫的反应是复杂多样的。在面临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时,植物主要通过重新分配调整一系列的转录调控网络以及代谢网络来维持平衡,以致在转录及代谢水平上都会发生变化。随着组学技... 胁迫是制约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植物应对不同胁迫的反应是复杂多样的。在面临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时,植物主要通过重新分配调整一系列的转录调控网络以及代谢网络来维持平衡,以致在转录及代谢水平上都会发生变化。随着组学技术的发展,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作为新兴学科被广泛应用于植物抗逆相关研究中,进而从转录和代谢水平上揭示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机制。植物生长过程中面临的多种胁迫,其中干旱和虫害尤为严重,给我国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本文针对植物在干旱、植食性昆虫以及双重胁迫下的转录和代谢调控机制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在干旱胁迫下植物通过调控合成脱落酸、脯氨酸以及光合作用中间体相关基因表达及其代谢物合成来抵御胁迫,在植食性昆虫胁迫下植物通过调控茉莉酸、水杨酸以及黄酮类等物质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代谢物合成进行响应,在双重胁迫下植物通过调控激素相互作用以及一些次生代谢物的产生来影响干旱胁迫下植物的抗虫性。通过探讨植物在逆境胁迫下转录和代谢差异及其关键调控因子的变化,可以为培育耐受逆境胁迫的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植食性昆虫 植物激素 次级代谢物 生长权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微生物介导的植物响应干旱胁迫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曹亚静 赵美丞 +1 位作者 郑春燕 朱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30-1342,共13页
干旱作为目前全球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制约着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仅仅依赖于植物自身应对干旱的生理响应开发作物抗旱策略是远远不够的。关注干旱胁迫下适应性微生物的定殖以及微生物对植物的有益协助,对改善植物生... 干旱作为目前全球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制约着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仅仅依赖于植物自身应对干旱的生理响应开发作物抗旱策略是远远不够的。关注干旱胁迫下适应性微生物的定殖以及微生物对植物的有益协助,对改善植物生长并提高作物抗旱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与植物紧密互作的根际微生物在植物健康发育和胁迫耐受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备良好的应用潜力。本文总结了干旱胁迫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组成的影响,发现放线菌、厚壁菌以及丛枝菌根真菌在干旱下出现明显富集;剖析了根际相关微生物协助植物抵御干旱胁迫的机制,包括分泌植物生长调节因子、合成ACC脱氨酶、产生胞外多糖以及增强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等方式,以期挖掘与植物高抗旱能力相关的潜在微生物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最后,本文提出未来不仅应该加大对植物耐旱野生近缘种的开发利用,探寻与之存在有益协作关系的微生物来源并加以恢复,还应从管理和调控植物微生物组的角度充分发挥植物根际微生物组在增强作物抗旱性中的作用,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可持续农业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根际微生物 根际促生细菌 根际促生真菌 丛枝菌根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水结冰灌溉改良盐碱地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6
3
作者 郭凯 巨兆强 +2 位作者 封晓辉 李晓光 刘小京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16-1024,共9页
冬季咸水结冰灌溉技术是滨海区高矿化度咸水利用和盐碱地改良的有效手段,该项技术依据咸水结冰融化过程中咸淡水分离的基本原理,基于区域气候特点、土壤水盐运移规律以及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在冬季抽提当地高矿化度地下咸水对盐碱地进行灌... 冬季咸水结冰灌溉技术是滨海区高矿化度咸水利用和盐碱地改良的有效手段,该项技术依据咸水结冰融化过程中咸淡水分离的基本原理,基于区域气候特点、土壤水盐运移规律以及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在冬季抽提当地高矿化度地下咸水对盐碱地进行灌溉,并在冬季低温作用下迅速冻结成咸水冰,春季咸水冰层融化过程中,咸淡水分离入渗,其中先融化的高矿度咸水先入渗,而后融化出的低矿化度微咸水和淡水的入渗对土壤盐分具有较好的淋洗作用,以上过程实现了春季土壤返盐期的土壤脱盐,结合春季地表覆盖抑盐措施和夏季降雨淋盐,土壤的低盐条件得到保持,保证了作物和植物整个生长期的正常生长。该项技术改变了滨海盐碱区土壤水盐运移特征,使春季土壤积盐期变为脱盐期,咸水结冰灌溉后,春季耕层土壤盐分由最初的12g×kg^(-1)迅速降低至4 g×kg^(-1)以下,脱盐率达到66%以上,实现了棉花、油葵、甜菜等作物在滨海重盐碱地中的种植,提高了柽柳、枸杞、白蜡等盐生植物和耐盐植物的扦插移栽成活率,咸水结冰灌溉当年便获得了籽棉产量3 t×hm^(-2)、油葵1.5 t×hm^(-2)、甜菜60 t×hm^(-2),以及90%以上的盐生植物和耐盐植物的扦插成活率,促进了滨海盐碱区盐碱地的开发、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近年来,通过系统的研究,我们探明了咸水结冰灌溉过程中咸水冻融咸淡水分离规律,明确了咸水结冰灌溉对土壤盐分的淋洗效果,构建了冬季咸水结冰灌溉改良盐碱地技术体系,确立了冬季咸水结冰灌溉的灌溉时间、灌溉水量和水质等指标体系。本文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对盐碱地咸水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咸水结冰灌溉基本原理、影响因素以及土壤盐分淋洗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概述,系统分析了冬季咸水结冰灌溉在盐碱地区农业生产、植被恢复以及咸水利用等方面的作用,并就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改良 咸水利用 咸水结冰灌溉 植被恢复 盐分淋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的太行山丘陵区县域耕地资源潜力估算 被引量:13
4
作者 高会 谭莉梅 +2 位作者 刘鹏 刘金铜 李晓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0-497,共8页
耕地红线划定与人-地资源矛盾日益突出背景下,耕地资源潜力的研究与开发日显重要。我国耕地面积近2/3分布在山区,因此山区耕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其资源潜力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以华北地区的太行山为研究区域,选择耕地占比和资源潜... 耕地红线划定与人-地资源矛盾日益突出背景下,耕地资源潜力的研究与开发日显重要。我国耕地面积近2/3分布在山区,因此山区耕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其资源潜力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以华北地区的太行山为研究区域,选择耕地占比和资源潜力最大的丘陵区典型县——河北省井陉县为研究案例,选取13个影响耕地资源潜力的基本生态要素,包括5个地形要素和8个直接气象要素或由气象要素计算得到的间接气象要素,引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运用偏最大似然估计向前引入法的拟合方法,筛选提取影响耕地资源潜力的关键生态要素;由模型参数Waldc2统计量分析影响耕地资源潜力的关键生态要素的贡献率排序;由模型参数回归系数β分析耕地资源潜力与生态要素的相关关系;由模型参数发生比率OR分析量化关键生态要素对耕地资源潜力的影响,最终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基于此模型,在GIS软件中得到井陉县耕地资源潜力分布图,进而估算出县域耕地资源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3个影响井陉县耕地资源潜力的基本生态要素中8个为关键生态要素;关键生态要素中地形要素配置比气象要素配置更为重要;年平均气温和寒冷指数与耕地资源潜力呈负相关关系,其余生态要素则呈正相关关系;由回归模型估算出井陉县具备垦殖为耕地资源的土地面积为60 400 hm^2,而根据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得出的现有耕地资源为45 600 hm^2,由此井陉县尚具有14 800 hm^2的后备耕地资源,相当于现有耕地面积的32.5%,这说明在不考虑垦殖所带来的可能负效应的前提下,井陉县具有较大的后备耕地资源开发潜力,该结论为井陉县后备耕地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丘陵区 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 生态要素 耕地资源潜力 后备耕地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驯化对谷子-根际微生物互作机制影响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
5
作者 崔文秀 宰小玉 +3 位作者 赵美丞 郑春燕 宋春旭 朱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5-504,共10页
根际微生物可赋予植物新的抗逆性,其群落结构及生态功能的变化也体现了作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驯化影响作物的遗传多样性、生理性状及其代谢产物,进而会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功能产生作用。目前,对于作物驯化的研究多关注植物遗... 根际微生物可赋予植物新的抗逆性,其群落结构及生态功能的变化也体现了作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驯化影响作物的遗传多样性、生理性状及其代谢产物,进而会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功能产生作用。目前,对于作物驯化的研究多关注植物遗传多样性与植物表型和生理特性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影响机制,微生物在作物驯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植物互作机制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为此,本文首先对驯化过程在禾本科作物根际微生物群落构建中的作用进行了回顾,针对起源于中国的重要旱作C4模式作物谷子,系统总结了谷子的驯化过程及其对谷子生长、生理性状和根际微生物的影响,以及驯化对谷子根际微生物间互作和谷子与微生物互作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恢复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作物-微生物有益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驯化 谷子 基因型 作物-微生物互作 植物微生物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荫对盐胁迫下油葵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任羽飞 封晓辉 +4 位作者 李静 郭凯 李伟柳 吴玉洁 刘小京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700,共14页
盐碱地光伏系统下作物生长受到盐分和遮荫的双重影响,研究双重逆境下作物的生理响应对该系统内作物种植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以油葵(Helianthus annuus L.)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3个盐分水平(在初始含盐量的基础上外加NaCl含量0 ... 盐碱地光伏系统下作物生长受到盐分和遮荫的双重影响,研究双重逆境下作物的生理响应对该系统内作物种植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以油葵(Helianthus annuus L.)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3个盐分水平(在初始含盐量的基础上外加NaCl含量0 g·kg^(−1)、3 g·kg^(−1)和5 g·kg^(−1))和4个遮荫水平(0%、30%、60%和90%),探究遮荫对盐胁迫下油葵生长、光合特性、叶片解剖结构、生物量积累和分配及籽粒产量等的影响,为盐碱地光伏系统下开展作物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盐分水平下,与不遮荫(遮荫水平0%)处理相比,遮荫会破坏油葵叶片光合反应中心,降低光能转换效率,减小叶片厚度和栅栏组织层,减少光合产物积累,进而抑制茎粗和花盘的生长,影响光合产物分配方向,最终降低籽粒产量;但适度遮荫下油葵会通过增加株高、增大叶面积、提高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酶)活性等方式提高叶片的光捕获能力,促进光合作用进行。不同遮荫水平下,与无盐分处理相比,轻(3 g·kg^(−1)NaCl)、重(5 g·kg^(−1)NaCl)度盐胁迫均会降低油葵的光合效率,抑制株高、茎粗、花盘和叶片的生长,减少光合产物的积累,最终降低籽粒产量,且不同盐胁迫浓度下油葵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在不同遮荫水平的变化规律不一致。其中,30%遮荫水平能显著提高轻度盐胁迫下油葵叶片的Rubisco酶和PEPC酶活性,减小叶片厚度,增大栅栏组织层,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进而提高油葵光合效率,促进油葵生长。研究表明弱光环境下油葵会通过改变自身形态、光合酶活性、光合产物分配等方式来应对环境胁迫,且遮荫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盐胁迫对油葵造成的负面影响。其中,30%遮荫水平对缓解轻度盐胁迫引起的油葵光合能力降低和生长抑制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葵 遮荫及盐分互作 盐碱地 光合特性 叶片解剖结构 生物量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驯化阶段谷子对氮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低氮综合评价
7
作者 商春悦 兰倩 +3 位作者 邓玉峰 朱峰 赵美丞 王海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50-1658,共9页
提高作物耐贫瘠能力对于提高边际土地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选用3个不同驯化阶段(野生种、农家种和育成种)的24份谷子材料,采用水培方法,设置5个低氮浓度梯度处理[0.05 mmol·L^(-1)NH_(4)NO_(3)(N1)、0.1 mmol·L^(-1)NH_... 提高作物耐贫瘠能力对于提高边际土地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选用3个不同驯化阶段(野生种、农家种和育成种)的24份谷子材料,采用水培方法,设置5个低氮浓度梯度处理[0.05 mmol·L^(-1)NH_(4)NO_(3)(N1)、0.1 mmol·L^(-1)NH_(4)NO_(3)(N2)、0.2 mmol·L^(-1)NH_(4)NO_(3)(N3)、0.4 mmol·L^(-1)NH_(4)NO_(3)(N4)和1.0 mmol·L^(-1)NH_(4)NO_(3)(N5)],以探究低氮胁迫对谷子生长发育的影响,比较不同基因型谷子的综合耐低氮能力并鉴定高效的生理筛选指标。研究发现,相对N2处理,N3处理3个驯化阶段谷子材料的多个生理指标(除旗叶叶绿素和根冠比外)均显著增长;随施氮浓度的增加,野生种的株高、地上部干重、旗叶叶面积和地下部干重在N3达最大值后迅速趋于稳定,但农家种与育成种的相应指标则随氮浓度增加而增加,说明驯化提高了谷子对氮素需求的饱和阈值。基于耐低氮系数综合评价发现,野生种的耐低氮性优于农家种和育成种;主成分分析(PCA)揭示,在低氮胁迫下,野生种与农家种、育成种的生理表型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和根体积在分析中表现出较大载荷值,在数据变异解释中占据了显著比重,能够有效反映不同驯化程度谷子的低氮耐受性。这些结果表明驯化降低了谷子对低氮胁迫的耐受性;地上部干重因其检测便捷且与谷子耐低氮响应紧密相关,可作为大规模筛选耐低氮谷子品种的首选表型指标。本研究为谷子耐贫瘠品种的高效筛选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耐低氮系数 筛选指标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根系盐胁迫对冬小麦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杨婷 谢志霞 +1 位作者 喻琼 刘小京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74-1078,共5页
通过分根装置设置无盐胁迫(0|0)、局部根系150 mmol-L-1NaCl胁迫(0|150)、全部根系75 mmol-L-1NaCl胁迫(75|75)、全部根系150 mmol-L-1NaCl胁迫(150|150)4种处理,研究根系局部盐胁迫对冬小麦生长及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 通过分根装置设置无盐胁迫(0|0)、局部根系150 mmol-L-1NaCl胁迫(0|150)、全部根系75 mmol-L-1NaCl胁迫(75|75)、全部根系150 mmol-L-1NaCl胁迫(150|150)4种处理,研究根系局部盐胁迫对冬小麦生长及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抑制了小麦幼苗的生长,并且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小麦受抑制程度加重;根系盐胁迫方式对小麦幼苗生长影响显著,局部根系胁迫处理(0|150)小麦幼苗地上部干重比等浓度150 mmol-L-1NaCl全部盐胁迫处理(150|150)增加23.5%,比等浓度75 mmol-L-1NaCl全部盐胁迫处理(75|75)增加17.2%。在局部根系盐胁迫下,非盐胁迫一侧根系(0|150-0)补偿生长,其根长、侧根数、侧根长比盐胁迫一侧根系(0|150-150)分别增加195.2%、206.2%和237.8%,盐胁迫一侧根系吸收的Na+部分向非盐胁迫一侧根系运输,盐胁迫一侧根系(0|150-150)的Na+含量比全部胁迫处理(150|150)减少12.1%。与全部根系盐胁迫相比,局部根系盐胁迫减少了Na+在叶片中的积累,降低了钠/钾值。局部根系盐胁迫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均高于同浓度完全盐胁迫处理的小麦幼苗,进而增加地上部和根系的生物量。因此,局部根系胁迫显著缓解了全部盐胁迫对小麦地上部和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盐胁迫 局部根系盐胁迫 分根系统 NA^+ K^+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种和播期对华北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孙宏勇 刘小京 +3 位作者 王金涛 董心亮 郭凯 巨兆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37-846,共10页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种植制度主要受水资源的约束,发展休耕轮作是实现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春玉米高效生产是提升休耕轮作产能的关键因素,如何利用品种特性进行播期调整以适应区域生产特点提高产量是该区春玉米生...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种植制度主要受水资源的约束,发展休耕轮作是实现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春玉米高效生产是提升休耕轮作产能的关键因素,如何利用品种特性进行播期调整以适应区域生产特点提高产量是该区春玉米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于2016年5—9月在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以5个玉米品种(‘华农887’、‘胡新338’、‘郑单958’、‘华农866’和‘联创1号’)为材料,比较分析了3个播期(5月1日、5月15日和5月30日)下春玉米生育时期、产量及产量要素、耗水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气象因子分析探讨了春玉米产量及其构成要素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不同春玉米品种的生育期总天数均呈显著减少趋势(P<0.05),生育期总天数的减少主要是播种到抽雄天数减少所致。不同春玉米品种的生育期总天数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各播期处理下均相差5~7 d。在产量方面,5月1日和5月15日播种的5个玉米品种间平均产量没有显著差异,5月30日播种的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前2个播期,其产量提升主要是百粒重增加所致。随着播期的推迟,春玉米的耗水量变化不大,水分利用效率呈增加趋势,这主要与降水的分布有关。通过气象因子分析,不同播期下百粒重与抽雄前后的积温和降水呈显著相关(P<0.05)。综合产量、耗水和水分利用效率分析,在该区域推荐5月30日左右为春玉米的适宜播种日期,‘华农866’和‘华农887’是适宜该区生产的潜力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玉米品种 播期 生育期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管理及品种对冬小麦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崔晓朋 张喜英 +3 位作者 孙宏勇 刘秀位 邵立威 郭家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36-1243,共8页
提高光能利用率(RUE)是作物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遗传特性和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通过影响作物冠层结构及冠层形成过程,进而影响作物的光能利用率。为探讨不同冬小麦品种在不同水氮管理条件下的光能利用率,于2012—2013年,在中国科... 提高光能利用率(RUE)是作物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遗传特性和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通过影响作物冠层结构及冠层形成过程,进而影响作物的光能利用率。为探讨不同冬小麦品种在不同水氮管理条件下的光能利用率,于2012—2013年,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进行了3个冬小麦品种(‘冀麦585’、‘科农199’和‘石新828’)在3个氮水平[135 kg(N)·hm^-2,180 kg(N)·hm^-2,225 kg(N)·hm^-2]和3个灌溉水平(70 mm,140 mm,210 mm)下的大田试验,对关键生育期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生物量和叶面积等参数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冬小麦品种的光能利用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冀麦585’、‘科农199’和‘石新828’的光能利用率分别为2.10 g·MJ^-1、2.05 g·MJ^-1和1.93 g·MJ^-1。不同水氮处理对冬小麦光能利用率有一定的影响,其值为1.80~2.20 g·MJ^-1;水氮因素对冬小麦光能利用率的影响不同,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光能利用率增加,适度的水分亏缺会产生较高的光能利用率。光能利用率增加与生物量形成呈正相关,但当生物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冬小麦产量并不随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这与干物质量转移率随着生物量增加而降低有关。结果还显示:从拔节期到灌浆期冬小麦的光能利用率与气温存在明显的曲线关系,其在水氮条件下表现不一致。综合上述分析结果,需要适宜水氮供应才能获得适度干物质积累,提高光能利用率和有效干物质运转,最终提升冬小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氮管理 品种 光能利用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盐胁迫小麦抗氧化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赵远伟 刘小京 +2 位作者 李存东 喻琼 谢志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60-1468,共9页
本研究以耐盐性不同的8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分别在室温(20℃/25℃)和接近小麦生产的低温(10℃/15℃)条件下采用溶液培养,并在苗期进行盐胁迫处理(150 mmol·L-1 Na Cl),研究温度和盐胁迫交互作用对耐盐性不同的小麦抗氧化机... 本研究以耐盐性不同的8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分别在室温(20℃/25℃)和接近小麦生产的低温(10℃/15℃)条件下采用溶液培养,并在苗期进行盐胁迫处理(150 mmol·L-1 Na Cl),研究温度和盐胁迫交互作用对耐盐性不同的小麦抗氧化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室温培养的幼苗进行盐胁迫后,耐盐强的小麦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酶(APX)活性均显著升高,并且高于2个耐盐性弱的品种;而耐盐性弱的小麦幼苗盐处理后仅APX活性显著升高,其活性氧(ROS)累积量和叶片相对电导率均高于耐盐小麦;抗旱小麦以上指标介于耐盐品种和耐盐性弱的品种中间。低温培养下进行盐胁迫,谷胱甘肽还原酶(GR)在所有供试品种中均显著升高2-3倍;耐盐品种仅CAT和APX活性升高,抗旱品种SOD、POD和APX以及耐盐性弱的品种SOD和POD活性显著提高。由此得出与室温盐胁迫下小麦抗氧化机制的响应不同,低温盐胁迫条件下,耐盐小麦SOD和POD酶活性受到抑制,主要通过提高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两个关键酶APX和GR活性增加对ROS的清除能力,而抗旱品种和耐盐性弱的品种除GR酶活性显著提高外,SOD和POD对ROS的清除能力均显著增强。在各种抗氧化酶的共同作用下,耐盐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之间ROS累积量和叶片电导率等受伤害指标的差异程度与室温盐胁迫相比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盐胁迫 温度 抗氧化酶 抗氧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