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通风瓦斯甲烷热氧化装置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吕元 姜凡 肖云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3-977,共5页
通过热力计算设计搭建了最大处理量为1 000 m3/h的煤矿通风瓦斯热氧化装置,实现了装置的快速启动及长期自维持稳定运行。研究了处理量400~800 m3/h、甲烷浓度0.4%~0.8%、切换时间10~50 s时装置的运行情况,得到了装置的运行特点以及... 通过热力计算设计搭建了最大处理量为1 000 m3/h的煤矿通风瓦斯热氧化装置,实现了装置的快速启动及长期自维持稳定运行。研究了处理量400~800 m3/h、甲烷浓度0.4%~0.8%、切换时间10~50 s时装置的运行情况,得到了装置的运行特点以及各运行参数对其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较高的风量、较高的甲烷浓度、较长的切换时间都会导致装置高温区变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瓦斯 热氧化 实验研究 蓄热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式吸收式热泵降膜吸收器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路源 徐震 肖云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58-1162,共5页
以构建的用于开式吸收式热泵的竖直管降膜吸收器实验台为基础,以价格低廉的CaCl_2溶液作为吸收剂,通过实验研究确定各参数对吸收过程中传质的影响。实验发现:提高吸收剂浓度、液气比、冷却比和吸收塔高度可增强吸收效果;气体湿度和气体... 以构建的用于开式吸收式热泵的竖直管降膜吸收器实验台为基础,以价格低廉的CaCl_2溶液作为吸收剂,通过实验研究确定各参数对吸收过程中传质的影响。实验发现:提高吸收剂浓度、液气比、冷却比和吸收塔高度可增强吸收效果;气体湿度和气体温度的增加会降低吸收效果;冷却水和吸收剂的流动方向也会影响吸收效果。分析了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并从实际应用出发给出了这些参数的限制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式吸收式热泵 降膜吸收器 CACL2溶液 水回收率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式吸收式热泵内冷型吸收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路源 徐震 肖云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8-373,共6页
建立开式吸收式热泵内冷型吸收器实验台,以CaCl2溶液为吸收剂在该实验台上对比不同操作参数、外部参数和装置尺寸下,从HAT循环高湿排烟中回收水的性能。实验表明:提高进口溶液浓度、液气比、冷却比和降低进口溶液温度可提高水回收率;进... 建立开式吸收式热泵内冷型吸收器实验台,以CaCl2溶液为吸收剂在该实验台上对比不同操作参数、外部参数和装置尺寸下,从HAT循环高湿排烟中回收水的性能。实验表明:提高进口溶液浓度、液气比、冷却比和降低进口溶液温度可提高水回收率;进气含湿量增加会提高水回收率,而进气温度增加会降低水回收率;吸收器高度存在最优值,此时水回收率最大。还分析了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并从实际应用出发给出了这些参数的限制条件和使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式吸收式热泵 内冷型吸收器 CACL2溶液 水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柞木段热解特性及其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晓宇 王波 赵丽凤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0-325,共6页
以废弃柞木段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升温速率(5,15,25℃/min)下的热解失重实验以及TG和DTG曲线分析,采用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和一级反应模型研究其反应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脱水干燥的废弃柞木段热解过程主要分为过渡、挥发分析... 以废弃柞木段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升温速率(5,15,25℃/min)下的热解失重实验以及TG和DTG曲线分析,采用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和一级反应模型研究其反应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脱水干燥的废弃柞木段热解过程主要分为过渡、挥发分析出和碳化3个阶段,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DTG曲线有向高温侧移动的趋势,不同升温速率下的最大热解速率所对应的温度在360~380℃;采用DAEM得到的主热解阶段活化能为210~260 k J/mol,一级反应模型得到的主热解阶段活化能约为62 k J/mol,两种模型都能够较好地描述废弃柞木段主热解阶段,而DAEM模型更为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柞木段 生物质 热解 分布活化能模型 一级反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加氢热解及热解焦气化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宁梓 徐祥 +3 位作者 薛晓勇 阳绍军 郭啸晋 胡立斌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4-220,共7页
为给输运床气化试验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加压滴管炉反应装置,以次烟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不同反应气氛下煤的热解产物特性,并分析了不同热解条件对煤焦结构、基础物化性质及其CO_2气化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气气... 为给输运床气化试验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加压滴管炉反应装置,以次烟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不同反应气氛下煤的热解产物特性,并分析了不同热解条件对煤焦结构、基础物化性质及其CO_2气化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气气氛热解产物中CH_4、C_2H_4的产率超过氮气气氛条件下的3倍,且对煤焦剩余挥发分的影响不大,反应气氛对于失重率的影响因温度而异,600~800℃下常压加氢工况煤的热解失重率相比惰性气氛下更小,总压0.5 MPa含氢气氛则比惰性气氛下的失重率更大。对于热解焦的气化活性,常压加氢工况制得的热解焦,其气化活性高于氮气气氛热解焦,而加压工况的气氛是否含氢对气化活性的影响不显著,氢气与煤的反应主要表现为甲烷化反应,加氢工况提高了热解焦的孔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但对煤焦的化学结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热解 热解焦气化 加压滴管炉 气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MW级HAT循环试验系统配置与热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全亮 王波 +2 位作者 赵丽凤 张士杰 肖云汉 《燃气轮机技术》 2019年第3期10-18,共9页
HAT循环作为一种新型燃气轮机循环,具有低NOx、高效率、灵活热电调节、启停快的特点。本文分析了以某10MW级回热循环燃气轮机为基础,构建HAT循环热电联供特性试验系统的配置,给出了燃气轮机通流匹配、热电联供以及大范围热电比调节对燃... HAT循环作为一种新型燃气轮机循环,具有低NOx、高效率、灵活热电调节、启停快的特点。本文分析了以某10MW级回热循环燃气轮机为基础,构建HAT循环热电联供特性试验系统的配置,给出了燃气轮机通流匹配、热电联供以及大范围热电比调节对燃烧室等部件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T循环 试验 热电联供 湿化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行分级燃烧器柔和燃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佳男 王岳 +4 位作者 孔文俊 邵卫卫 张哲巅 刘艳 徐毅 《燃气轮机技术》 2011年第3期27-31,共5页
提出采用串行分级燃烧器来研究柔和燃烧,在该燃烧器中,第一段产生的烟气与燃料空气快速混合,在第二段中发生柔和燃烧。用实验方法将烟气量、当量比对柔和燃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测量了燃烧器出口温度、CO和NOx排放以及OH-PLIF分布图像... 提出采用串行分级燃烧器来研究柔和燃烧,在该燃烧器中,第一段产生的烟气与燃料空气快速混合,在第二段中发生柔和燃烧。用实验方法将烟气量、当量比对柔和燃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测量了燃烧器出口温度、CO和NOx排放以及OH-PLIF分布图像。结果表明第一段烟气通过影响掺混段出口处温度、氧浓度以及速度来影响OH分布和污染排放特性。烟气量较大以及相对较低的出口温度可以实现较为分散的燃烧区域,而较高的烟气温度使反应区域更接近于出口且反应更加剧烈。研究结果为开发燃气轮机的柔和燃烧技术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和燃烧 分段式燃烧器 OH-PLIF 污染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变能理论的端齿弯曲刚度及其转子动力学特性影响研究
8
作者 邱欣可 曾武 +1 位作者 高庆 满吉鑫 《燃气轮机技术》 2022年第3期19-26,共8页
应变能理论在多载荷条件或复杂模型的弯曲刚度计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转子系统动力学研究也具有一定指导作用。通过燃气轮机转子轮盘端齿的几何参数关系,构建端齿的参数化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维有限元计算与应变能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应变能理论在多载荷条件或复杂模型的弯曲刚度计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转子系统动力学研究也具有一定指导作用。通过燃气轮机转子轮盘端齿的几何参数关系,构建端齿的参数化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维有限元计算与应变能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端齿的弯曲刚度特性,结果与文献中结果吻合较好。研究了端齿弯曲刚度损失比例与发生损失的位置对转子模态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随着端齿弯曲刚度损失的增大,转子临界转速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且靠近转子前支点的1级端齿对转子系统刚度与模态特性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齿 应变能理论 弯曲刚度 模态 临界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混段结构对旋流预混氢火焰回火形式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田晓晶 崔玉峰 +2 位作者 邢双喜 房爱兵 聂超群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5-351,共7页
为了区分不同类型的回火形式,以便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回火施加不同的控制方法,引入试验设计(DOE)方法和方差分析方法数值分析了预混段长度L和预混段出口处水力直径D对回火形式和回火极限的影响。主要得到如下结论:L和D对回火极限均有显著... 为了区分不同类型的回火形式,以便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回火施加不同的控制方法,引入试验设计(DOE)方法和方差分析方法数值分析了预混段长度L和预混段出口处水力直径D对回火形式和回火极限的影响。主要得到如下结论:L和D对回火极限均有显著影响,通过减少混合物在预混段内的停留时间可以同时改善燃烧诱导涡破碎(CIVB)回火和边界层回火;L/D存在两个临界值,当L/D≤(L/D)cri1时发生边界层回火,当L/D>(L/D)cri2时发生CIVB回火,当(L/D)cri1<L/D≤(L/D)cri2时可能只发生CIVB回火或两种回火形式共存;L/D通过改变CIVB回火发生所需的临界切向涡量值而作用于CIVB回火,L/D值越大,诱发CIVB回火所需的临界切向涡量值越小,越容易发生CIVB回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诱导涡破碎回火 边界层回火 回火形式 切向涡量 氢燃料火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供能系统优化配置和运行策略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林怡 张士杰 肖云汉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4-90,共7页
针对由微小型燃气轮机分布式供能系统和地下水地源热泵组成的复合供能系统,以北京市某典型医院为应用对象,分别以年总费用和天然气年节能率为优化目标,对系统在经济最优、以热定电和节能最优3种运行策略下的优化配置和运行规律进行了研... 针对由微小型燃气轮机分布式供能系统和地下水地源热泵组成的复合供能系统,以北京市某典型医院为应用对象,分别以年总费用和天然气年节能率为优化目标,对系统在经济最优、以热定电和节能最优3种运行策略下的优化配置和运行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电制冷机+燃气锅炉+市电"的常规分供方案和"地下水地源热泵+市电"方案相比,复合供能系统具有经济、节能与电力调峰性能明显等综合优势;与"联合循环+燃气锅炉+电制冷机"模式相比,复合供能系统在传统的经济最优和以热定电运行策略下并不节能,但在节能最优运行策略下可实现节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供能系统 复合供能系统 微小型燃气轮机 地下水地源热泵 节能率优化配置 运行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风瓦斯蓄热式热氧化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1
作者 邓浩鑫 吕元 +1 位作者 萧琦 肖云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32-1336,共5页
为模拟通风瓦斯蓄热氧化过程的工作特性,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关键性参数,建立了包含周期性边界条件和甲烷单步氧化反应机理的单通道均相反应模型,模拟实验室尺度下的以蜂窝蓄热体作为换热介质的蓄热式热氧化过程。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计算... 为模拟通风瓦斯蓄热氧化过程的工作特性,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关键性参数,建立了包含周期性边界条件和甲烷单步氧化反应机理的单通道均相反应模型,模拟实验室尺度下的以蜂窝蓄热体作为换热介质的蓄热式热氧化过程。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计算获得通风瓦斯蓄热式热氧化过程中气体流量、甲烷浓度对装置工作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单侧0.3 m长度的蓄热体,30 s的切换周期,可以满足一定范围内的通风瓦斯氧化需求。模拟给出了稳定和非稳定状态下沿流向的温度分布,可以发现温度分布从启动状态的抛物型温度场,经过上百个切换周期过渡到稳定的梯形温度场,实现自维持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式热氧化 通风瓦斯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中压缸第一级斜置静叶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成勤 阳虹 +1 位作者 杨建道 张宏武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4,共3页
1 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中压缸第一级配置了独特的斜置静叶。通过改变静叶斜置角度,详细分析了不同斜置方案对第一级的影响,认为斜置角度增大使得反动度降低,损失增大,但可以有效地降低静叶出口气流速度从而降低固粒侵蚀率。并且相对于... 1 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中压缸第一级配置了独特的斜置静叶。通过改变静叶斜置角度,详细分析了不同斜置方案对第一级的影响,认为斜置角度增大使得反动度降低,损失增大,但可以有效地降低静叶出口气流速度从而降低固粒侵蚀率。并且相对于设计工况(斜置角度α),进一步增大斜置角度影响有限,但减小斜置角度将会大大增加静叶出口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斜置静叶 性能 固粒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蓄热式换热模型的乏风瓦斯逆流热氧化装置设计方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邓浩鑫 萧琦 肖云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02-1308,共7页
为现实乏风瓦斯逆流热氧化装置的快速参数设计,提出逆流热氧化装置的稳定运行判别条件。基于蓄热式换热模型的解,结合装置整体的能量平衡,首先对氧化装置的最低稳定运行甲烷体积分数进行了计算。结算结果表明:在低流速时,装置的最低稳... 为现实乏风瓦斯逆流热氧化装置的快速参数设计,提出逆流热氧化装置的稳定运行判别条件。基于蓄热式换热模型的解,结合装置整体的能量平衡,首先对氧化装置的最低稳定运行甲烷体积分数进行了计算。结算结果表明:在低流速时,装置的最低稳定运行甲烷体积分数主要由装置的散热决定,此时流速提高,装置的最低稳定运行甲烷体积分数会降低;流速较高时,装置的最低稳定运行甲烷体积分数主要由装置的蓄热性能决定,此时流速提高,装置的最低稳定运行甲烷体积分数会升高。使用实验获得的最低稳定运行甲烷体积分数数据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和模型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根据模型计算了乏风瓦斯逆流氧化装置稳定运行的通风量范围以及蓄热体需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式换热 乏风瓦斯 逆流热氧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中压缸进汽蜗壳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成勤 阳虹 +1 位作者 杨建道 张宏武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5-87,共3页
汽轮机实际运行环境中非轴对称通流(进、排、抽汽等)部件产生的非轴对称流场将导致叶片排内部流场的变化。针对某1 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的中压缸进汽蜗壳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研究,并将进汽蜗壳与第一级静叶进行了联算,结果显示进汽蜗... 汽轮机实际运行环境中非轴对称通流(进、排、抽汽等)部件产生的非轴对称流场将导致叶片排内部流场的变化。针对某1 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的中压缸进汽蜗壳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研究,并将进汽蜗壳与第一级静叶进行了联算,结果显示进汽蜗壳的非轴对称进汽导致叶片排进口流场的周向和径向不均匀,并对叶片性能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汽蜗壳 非轴对称 数值模拟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偏最小二乘法及可视化火焰检测系统的燃煤锅炉NO_x排放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靖 姜凡 +1 位作者 李志宏 刘石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51,69,共5页
为了研究燃煤电站锅炉NOx排放特性,利用可视化火焰检测系统对燃煤锅炉燃烧火焰和温度场进行了测试研究。通过测量,由双色测温法计算得到了炉内温度场,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了火焰图像特征参数,进而借助非线性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由... 为了研究燃煤电站锅炉NOx排放特性,利用可视化火焰检测系统对燃煤锅炉燃烧火焰和温度场进行了测试研究。通过测量,由双色测温法计算得到了炉内温度场,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了火焰图像特征参数,进而借助非线性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由炉内燃烧温度场及火焰图像特征参数来预测NOx排放量的模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具有一致性,从而为燃煤锅炉通过燃烧调整,以降低NOx排放和提高锅炉效率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 火焰检测 可视化 NO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微型燃气轮机动态仿真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严志远 向文国 +1 位作者 张士杰 肖云汉 《燃气轮机技术》 2014年第1期32-37,共6页
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在建立压气机、燃烧室、透平、转子等部件模型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微型燃气轮机动态模型及速度控制系统模型,并对动态模型进行了阶跃升负荷和甩负荷的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动态模型能够有效地对变负荷过程进... 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在建立压气机、燃烧室、透平、转子等部件模型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微型燃气轮机动态模型及速度控制系统模型,并对动态模型进行了阶跃升负荷和甩负荷的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动态模型能够有效地对变负荷过程进行模拟,为微型燃气轮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提供了模型基础;速度控制系统模型能够满足转速调节的要求,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分析了燃烧室烟气热惯性对微型燃气轮机动态性能的影响,指出对该型燃气轮机可以忽略烟气热惯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燃气轮机 动态模型 动态响应 热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轮机燃烧室参数化CFD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段冬霞 崔玉峰 聂超群 《燃气轮机技术》 2014年第2期8-13,22,共7页
本文在传统CFD方法的基础上梳理了燃烧室参数化CFD设计方法的思路,该方法将变量参数化,使功能模块间无缝关联,对燃烧室进行初步设计,通过调整算法改进燃烧室结构,并对改进后的结构自动进行CFD计算,因此能大大缩短燃烧室的CFD设计周期,... 本文在传统CFD方法的基础上梳理了燃烧室参数化CFD设计方法的思路,该方法将变量参数化,使功能模块间无缝关联,对燃烧室进行初步设计,通过调整算法改进燃烧室结构,并对改进后的结构自动进行CFD计算,因此能大大缩短燃烧室的CFD设计周期,而且通过不断积累经验关系式、调整算法和结构数据,其功能将更加强大。然后在成熟软件的基础上,通过UG/Open API、ANSYS Workbench脚本以及C语言编程实现了这种参数化的CFD设计方法,之后通过算例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高效性。最后简述了该方法在实际的燃烧室设计过程中的三种应用,充分证明了参数化CFD方法在燃烧室设计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燃烧室 参数化 CFD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煤气化湿化燃气轮机循环热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庄晓杰 张士杰 肖云汉 《燃气轮机技术》 2010年第4期1-7,共7页
本文以降低NOX排放和有效利用低品位热量为出发点,将燃料或空气湿化应用到整体煤气化燃气轮机循环中。基于水煤浆激冷或废锅流程气化炉,构建了多种整体煤气化湿化燃气轮机循环并分析了其热力性能。研究表明:燃料湿化循环系统效率较高;... 本文以降低NOX排放和有效利用低品位热量为出发点,将燃料或空气湿化应用到整体煤气化燃气轮机循环中。基于水煤浆激冷或废锅流程气化炉,构建了多种整体煤气化湿化燃气轮机循环并分析了其热力性能。研究表明:燃料湿化循环系统效率较高;空气湿化循环燃气轮机比功较大;无论采用何种湿化方式,废锅流程循环系统效率都要高于激冷流程;蒸汽底循环保留的空气湿化循环系统具有利用系统外部中低品位热量、大幅提高系统效率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 湿化燃气轮机循环 水煤浆气化炉 热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运床气化炉IGCC系统在不同净化方案配置下的热力性能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贤 王波 +1 位作者 张士杰 肖云汉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88-693,共6页
以输运床气化炉和E级燃气轮机为基础,构建了采用湿法除尘+低温脱硫、干法除尘+低温脱硫、干法除尘+中温脱硫和干法除尘+高温脱硫等4种净化方案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系统.应用输运床气化炉平衡模型和燃气轮机变工况模型,在相同的NO... 以输运床气化炉和E级燃气轮机为基础,构建了采用湿法除尘+低温脱硫、干法除尘+低温脱硫、干法除尘+中温脱硫和干法除尘+高温脱硫等4种净化方案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系统.应用输运床气化炉平衡模型和燃气轮机变工况模型,在相同的NOx排放标准和燃气轮机阀站煤气进气温度的条件下,对采用不同净化工艺方案的输运床IGCC系统的热力性能进行了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干法除尘+中温脱硫净化方案的输运床IGCC系统的供电效率为42.22%,比采用湿法除尘+低温脱硫方案的IGCC系统高1.34%;燃气轮机煤气进气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提高IGCC系统的供电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合成气净化 输运床气化炉 热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喷嘴旋流强度对燃烧室回流和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耘州 熊燕 +3 位作者 张环 刘艳 张哲巅 肖云汉 《燃气轮机技术》 2018年第3期13-21,共9页
随着燃气轮机参数的提高和稳定低排放运行工况的拓宽,对燃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柔和燃烧作为一种有潜力的燃烧技术,具有温度均匀、燃烧稳定和污染物排放低等优点,而如何在燃烧室内组织流动是实现柔和燃烧的关键。采用高速射流引射掺混... 随着燃气轮机参数的提高和稳定低排放运行工况的拓宽,对燃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柔和燃烧作为一种有潜力的燃烧技术,具有温度均匀、燃烧稳定和污染物排放低等优点,而如何在燃烧室内组织流动是实现柔和燃烧的关键。采用高速射流引射掺混的方式可以较好的满足柔和燃烧产生所需的条件。预混射流喷嘴结构和布置对流场和燃烧特性有重要影响,如何选择射流喷嘴结构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柔和燃烧器中预混射流喷嘴的旋流强度对燃烧器流动结构和燃烧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旋流能增强燃料/空气的掺混,低旋流作用下能使喷嘴出口掺混不均匀度ISMD下降0. 15左右;但是喷嘴旋流对燃烧室的烟气回流有减弱的作用,使回流区向喷嘴和中轴线靠近;同时,旋流会造成温度场和火焰面不均匀分布,略微拓宽燃烧工况范围并略微增加火焰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喷嘴旋流进气角从0°变化到45°时,NOx排放随旋流角的增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喷嘴 柔和燃烧 数值模拟 流动结构 NO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