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通风瓦斯甲烷热氧化装置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吕元 姜凡 肖云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3-977,共5页
通过热力计算设计搭建了最大处理量为1 000 m3/h的煤矿通风瓦斯热氧化装置,实现了装置的快速启动及长期自维持稳定运行。研究了处理量400~800 m3/h、甲烷浓度0.4%~0.8%、切换时间10~50 s时装置的运行情况,得到了装置的运行特点以及... 通过热力计算设计搭建了最大处理量为1 000 m3/h的煤矿通风瓦斯热氧化装置,实现了装置的快速启动及长期自维持稳定运行。研究了处理量400~800 m3/h、甲烷浓度0.4%~0.8%、切换时间10~50 s时装置的运行情况,得到了装置的运行特点以及各运行参数对其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较高的风量、较高的甲烷浓度、较长的切换时间都会导致装置高温区变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瓦斯 热氧化 实验研究 蓄热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式吸收式热泵降膜吸收器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路源 徐震 肖云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58-1162,共5页
以构建的用于开式吸收式热泵的竖直管降膜吸收器实验台为基础,以价格低廉的CaCl_2溶液作为吸收剂,通过实验研究确定各参数对吸收过程中传质的影响。实验发现:提高吸收剂浓度、液气比、冷却比和吸收塔高度可增强吸收效果;气体湿度和气体... 以构建的用于开式吸收式热泵的竖直管降膜吸收器实验台为基础,以价格低廉的CaCl_2溶液作为吸收剂,通过实验研究确定各参数对吸收过程中传质的影响。实验发现:提高吸收剂浓度、液气比、冷却比和吸收塔高度可增强吸收效果;气体湿度和气体温度的增加会降低吸收效果;冷却水和吸收剂的流动方向也会影响吸收效果。分析了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并从实际应用出发给出了这些参数的限制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式吸收式热泵 降膜吸收器 CACL2溶液 水回收率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式吸收式热泵内冷型吸收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路源 徐震 肖云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8-373,共6页
建立开式吸收式热泵内冷型吸收器实验台,以CaCl2溶液为吸收剂在该实验台上对比不同操作参数、外部参数和装置尺寸下,从HAT循环高湿排烟中回收水的性能。实验表明:提高进口溶液浓度、液气比、冷却比和降低进口溶液温度可提高水回收率;进... 建立开式吸收式热泵内冷型吸收器实验台,以CaCl2溶液为吸收剂在该实验台上对比不同操作参数、外部参数和装置尺寸下,从HAT循环高湿排烟中回收水的性能。实验表明:提高进口溶液浓度、液气比、冷却比和降低进口溶液温度可提高水回收率;进气含湿量增加会提高水回收率,而进气温度增加会降低水回收率;吸收器高度存在最优值,此时水回收率最大。还分析了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并从实际应用出发给出了这些参数的限制条件和使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式吸收式热泵 内冷型吸收器 CACL2溶液 水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柞木段热解特性及其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晓宇 王波 赵丽凤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0-325,共6页
以废弃柞木段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升温速率(5,15,25℃/min)下的热解失重实验以及TG和DTG曲线分析,采用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和一级反应模型研究其反应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脱水干燥的废弃柞木段热解过程主要分为过渡、挥发分析... 以废弃柞木段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升温速率(5,15,25℃/min)下的热解失重实验以及TG和DTG曲线分析,采用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和一级反应模型研究其反应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脱水干燥的废弃柞木段热解过程主要分为过渡、挥发分析出和碳化3个阶段,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DTG曲线有向高温侧移动的趋势,不同升温速率下的最大热解速率所对应的温度在360~380℃;采用DAEM得到的主热解阶段活化能为210~260 k J/mol,一级反应模型得到的主热解阶段活化能约为62 k J/mol,两种模型都能够较好地描述废弃柞木段主热解阶段,而DAEM模型更为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柞木段 生物质 热解 分布活化能模型 一级反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形截面循环流化床出口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廖良良 樊保国 +1 位作者 徐祥 肖云汉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18,共5页
在0.27m(长)×0.27m(宽)×10m(高)方形截面循环流化床冷态实验台上,针对三个不同的表观气速(Ug=6.0m/s,6.8m/s,7.6m/s),考察了半弯道光滑出口和T形突变出口两种不同结构对系统颗粒循环流率以及床内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实验得到... 在0.27m(长)×0.27m(宽)×10m(高)方形截面循环流化床冷态实验台上,针对三个不同的表观气速(Ug=6.0m/s,6.8m/s,7.6m/s),考察了半弯道光滑出口和T形突变出口两种不同结构对系统颗粒循环流率以及床内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实验得到的系统颗粒循环流率Gs=60kg/m2s^170kg/m2s.结果表明:两种出口结构下,系统颗粒最大循环流率都随主床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半弯道光滑出口结构下得到的最大循环流率大,其对应的最大循环流率分别为136kg/m2s,162kg/m2s和170kg/m2s;床内颗粒浓度为底部浓顶部稀的分布,T形出口的约束效应使出口附近产生了一个颗粒增浓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循环流率 出口效应 颗粒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湿空气透平循环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徐震 路源 肖云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5期1-5,共5页
湿空气透平循环是新型动力循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基于某微型燃气轮机,构建微型湿空气透平(humid airturbine,HAT)循环原型实验系统,研究了满负荷和部分负荷下HAT循环的热力性能和NOx排放性能,分析后冷器对循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湿空气透平循环是新型动力循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基于某微型燃气轮机,构建微型湿空气透平(humid airturbine,HAT)循环原型实验系统,研究了满负荷和部分负荷下HAT循环的热力性能和NOx排放性能,分析后冷器对循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回热循环微燃机,满负荷时微型HAT循环发电功率提高约23%,发电效率提高约18%,且随负荷降低,发电效率的相对增加值提高;各负荷下微型HAT循环NOx排放降低30%以上。同时实验还证实对于微型HAT循环,有、无后冷器时循环热力性能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空气透平循环 微型燃气轮机 循环实验 热力性能 N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CaSO_4是否共熔的DTA和TG实验研究
7
作者 樊腾飞 赵丽凤 +3 位作者 王波 田文栋 程晓磊 肖云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860-2866,共7页
CaS和CaSO4熔点均在1400℃以上,研究发现CaS和CaSO4混合物在827℃可能存在熔融现象。CaS与CaSO4是否存在共熔对以CaSO4为载氧体的反应器的操作条件优化具有重要影响。从物理化学变化及其热效应角度,利用综合热分析仪对氮气气氛下不同摩... CaS和CaSO4熔点均在1400℃以上,研究发现CaS和CaSO4混合物在827℃可能存在熔融现象。CaS与CaSO4是否存在共熔对以CaSO4为载氧体的反应器的操作条件优化具有重要影响。从物理化学变化及其热效应角度,利用综合热分析仪对氮气气氛下不同摩尔比例均匀混合的CaS、CaSO4样品进行差热分析(DTA)和热重分析(TG)研究,并对实验残留物进行SEM分析。结果表明,在700~1300℃的常压惰性气氛条件下,没有发现CaS和CaSO4组成的任意二元混合物存在共熔现象。对由不同比例组成的CaO、CaS、CaSO4三元混合物进行类似的实验,结果表明,在700~1500℃的常压惰性气氛下,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存在三相共熔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熔温度 CASO4 CAS D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加氢热解及热解焦气化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宁梓 徐祥 +3 位作者 薛晓勇 阳绍军 郭啸晋 胡立斌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4-220,共7页
为给输运床气化试验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加压滴管炉反应装置,以次烟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不同反应气氛下煤的热解产物特性,并分析了不同热解条件对煤焦结构、基础物化性质及其CO_2气化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气气... 为给输运床气化试验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加压滴管炉反应装置,以次烟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不同反应气氛下煤的热解产物特性,并分析了不同热解条件对煤焦结构、基础物化性质及其CO_2气化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气气氛热解产物中CH_4、C_2H_4的产率超过氮气气氛条件下的3倍,且对煤焦剩余挥发分的影响不大,反应气氛对于失重率的影响因温度而异,600~800℃下常压加氢工况煤的热解失重率相比惰性气氛下更小,总压0.5 MPa含氢气氛则比惰性气氛下的失重率更大。对于热解焦的气化活性,常压加氢工况制得的热解焦,其气化活性高于氮气气氛热解焦,而加压工况的气氛是否含氢对气化活性的影响不显著,氢气与煤的反应主要表现为甲烷化反应,加氢工况提高了热解焦的孔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但对煤焦的化学结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热解 热解焦气化 加压滴管炉 气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质有机资源热解过程中自由基诱导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毕山松 郭啸晋 +3 位作者 王波 徐祥 赵丽凤 刘清雅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4-693,共10页
以重质有机资源热解过程中的自由基反应为背景,为了探究自由基对共价键的诱导作用及其对共价键解离能的影响,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研究方法,选择ωB97XD/6-31G**级别在Gaussian 09程序上对·CH_(3)、·OH和·H分别诱导七... 以重质有机资源热解过程中的自由基反应为背景,为了探究自由基对共价键的诱导作用及其对共价键解离能的影响,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研究方法,选择ωB97XD/6-31G**级别在Gaussian 09程序上对·CH_(3)、·OH和·H分别诱导七类共价键反应过程的能量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空间位阻效应对自由基诱导反应能垒的影响占主要地位,共价键种类的影响相对次要;不存在·OH和·H的同基团诱导交换反应时,·OH诱导能垒比·H的高约40 kJ/mol,·CH_(3)比·OH、·H的诱导能垒分别高约为50、90 kJ/mol;存在·OH或·H的同基团诱导交换反应时,会导致能垒约有70 kJ/mol的提高,在计算时应判断诱导反应的具体情况并加以修正。可以利用上述值估算不同共价键诱导反应的能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反应 热解 自由基反应 密度泛函理论(D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返料气动分配阀调节性能冷态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光磊 徐祥 阳绍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76-81,共6页
在气动分配阀实验台上,对双侧返料气动分配阀的调节性能进行了冷态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分配阀单侧返料与双侧返料时,在未达到最大返料流率之前,返料流率随着流化风与松动风的增大而增加,返料流率对松动风的变化更加敏感;双侧返料... 在气动分配阀实验台上,对双侧返料气动分配阀的调节性能进行了冷态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分配阀单侧返料与双侧返料时,在未达到最大返料流率之前,返料流率随着流化风与松动风的增大而增加,返料流率对松动风的变化更加敏感;双侧返料时,只改变一侧流化风时对另外一侧没有影响,但是只改变一侧松动风时对另外一侧返料也会产生影响;调节流化风能够实现0~80%之间的调节,调节松动风能够实现30%~55%之间的调节;分流板高度ξ对分配阀单侧返料影响较大,在相同的流化数下,返料流率随ξ的增加而增大;ξ对双侧返料影响较小,对两侧分配比例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分配阀 流化数 返料流率 分流板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燃机回热循环的参数估计与性能分析
11
作者 常有润 张士杰 +2 位作者 王波 路源 赵丽凤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95,共9页
以某微燃机循环系统试验台为对象,构建了微燃机回热循环系统模型,并基于此开展了回热循环系统的性能预测与分析。考虑到系统的关键部件性能参数未知,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结合实验数据对其进行了估计,所得预测值和实验值的误差在3%以下,... 以某微燃机循环系统试验台为对象,构建了微燃机回热循环系统模型,并基于此开展了回热循环系统的性能预测与分析。考虑到系统的关键部件性能参数未知,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结合实验数据对其进行了估计,所得预测值和实验值的误差在3%以下,表明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回热循环的热力性能。然后基于建立的模型,开展了全工况的回热循环系统模拟,获得了不同环境温度下随负荷变化时微燃机功率、发电效率、排烟热量和排烟温度等的变化规律以及压气机的工作区间。所获得的微燃机关键部件信息和系统性能变化规律可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燃机 回热循环 实验 参数估计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轮机燃烧室预混燃烧器天然气燃料/空气掺混均匀性研究 被引量:35
12
作者 邵卫卫 赵岩 +5 位作者 刘艳 王翰林 田勇 路源 张哲巅 肖云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95-802,共8页
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应用于燃气轮机燃烧室的预混燃烧器中燃料/空气掺混均匀性问题研究。在CHEMKIN软件中建立化学反应网络模型,通过零维模拟研究了燃/空预混不均匀度对NO_x排放的影响规律。针对某预混燃烧器,从... 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应用于燃气轮机燃烧室的预混燃烧器中燃料/空气掺混均匀性问题研究。在CHEMKIN软件中建立化学反应网络模型,通过零维模拟研究了燃/空预混不均匀度对NO_x排放的影响规律。针对某预混燃烧器,从影响燃料/空气掺混均匀性角度,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手段对预混段长度和燃料孔径结构开展了参数化研究,评估了预混段长度对流场和组分场的综合影响,着重关注燃/空动量比对燃料射流深度的影响,进而分析其对燃料/空气掺混性能的影响。最后,选取2种典型预混燃烧器结构,实验测量了预混火焰在不同当量比工况下的OH分布和NO_x排放。结果表明,相同当量比工况下,2种预混燃烧器火焰结构相似,尺寸变化不大,但燃/空掺混性能更优的火焰OH峰值信号强度低,脉动小;燃/空预混不均匀度直接影响NO_x排放,尤其在高当量比工况下影响更加显著。研究结果将对预混燃烧器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天然气 预混燃烧 燃/空预混不均匀度 射流深度 NOX排放 OH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混段结构对氢燃料旋流预混燃烧诱导涡破碎回火极限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田晓晶 崔玉峰 +1 位作者 房爱兵 聂超群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76-1284,共9页
燃烧诱导涡破碎(combustion induced vortex breakdown,CIVB)回火是氢燃料旋流预混燃烧可靠运行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文中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预混段长度L和预混段出口水力直径D对CIVB回火极限的影响。数值"试验"设计方案的... 燃烧诱导涡破碎(combustion induced vortex breakdown,CIVB)回火是氢燃料旋流预混燃烧可靠运行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文中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预混段长度L和预混段出口水力直径D对CIVB回火极限的影响。数值"试验"设计方案的选取借鉴试验设计(DOE)方法,而结果处理则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得到如下结论:L和D对回火临界当量比?cri和熄火因子Cquen都有显著影响,其中?cri对应LD2,Cquen对应LD;预混段结构通过改变混合物在预混段内的停留时间作用于CIVB回火极限,可以通过减小L或D改善CIVB回火的发生;此外,文中证实了回火极限与预混段几何结构间函数关系的存在,拓宽了已有时间尺度模型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诱导涡破碎回火 预混段结构 回火极限 流预混 氢燃料火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应用于冰水两相测试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姜凡 刘靖 +2 位作者 刘石 梁世强 王雪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53,共5页
采用电容层析成像(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ECT)方法研究冰水两相系统中冰在水中的运动和冰锋面的移动等。研究过程中,先采用传统的闭合电极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即电极布置于被测管道某一截面的外侧一周,得到被测截面的冰-... 采用电容层析成像(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ECT)方法研究冰水两相系统中冰在水中的运动和冰锋面的移动等。研究过程中,先采用传统的闭合电极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即电极布置于被测管道某一截面的外侧一周,得到被测截面的冰-水分布,以及冰在水中的运动轨迹。之后,为研究冰锋面的迁移情况,针对测试件的特殊结构设计了新型非闭合电极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即沿容器高度上布置了几组电极,每组电极两两相对。当冰锋面浸没过某一对电极时,该对电极电容值迅速减小,因此采用这种布置方式可以获得冰锋面的运动。采用电容层析成像这种非接触测量方式可以获得冰在水中的移动及冻结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冻土中的复杂现象提供新型测试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层析成像 冰水分界面 两相流 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条件对煤焦孔结构和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温雨鑫 徐祥 肖云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63-68,9,共6页
使用加压热重分析仪、马弗炉和常压滴管炉装置对褐煤、次烟煤、烟煤进行制焦,应用压汞法、低温N2和常温CO2吸附法测定煤焦孔结构参数,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煤焦表面形貌,测定了煤焦的CHN元素含量,利用热重分析仪测定焦900℃下的CO2气化反... 使用加压热重分析仪、马弗炉和常压滴管炉装置对褐煤、次烟煤、烟煤进行制焦,应用压汞法、低温N2和常温CO2吸附法测定煤焦孔结构参数,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煤焦表面形貌,测定了煤焦的CHN元素含量,利用热重分析仪测定焦900℃下的CO2气化反应活性,研究了压力、升温速率、高温停留时间对孔结构和气化反应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慢速升温下提高热解压力会降低孔表面积和气化反应性;提高升温速率,降低高温停留时间,则微孔表面积降低,中孔显著增加,大孔的分形维数降低,化学反应活性提高;煤焦反应活性主要与残余挥发分含量相关,其次受到大、中孔表面积影响,而与微孔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 热解 孔隙结构 气化反应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风瓦斯蓄热式热氧化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6
作者 邓浩鑫 吕元 +1 位作者 萧琦 肖云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32-1336,共5页
为模拟通风瓦斯蓄热氧化过程的工作特性,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关键性参数,建立了包含周期性边界条件和甲烷单步氧化反应机理的单通道均相反应模型,模拟实验室尺度下的以蜂窝蓄热体作为换热介质的蓄热式热氧化过程。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计算... 为模拟通风瓦斯蓄热氧化过程的工作特性,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关键性参数,建立了包含周期性边界条件和甲烷单步氧化反应机理的单通道均相反应模型,模拟实验室尺度下的以蜂窝蓄热体作为换热介质的蓄热式热氧化过程。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计算获得通风瓦斯蓄热式热氧化过程中气体流量、甲烷浓度对装置工作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单侧0.3 m长度的蓄热体,30 s的切换周期,可以满足一定范围内的通风瓦斯氧化需求。模拟给出了稳定和非稳定状态下沿流向的温度分布,可以发现温度分布从启动状态的抛物型温度场,经过上百个切换周期过渡到稳定的梯形温度场,实现自维持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式热氧化 通风瓦斯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反应器网络自动生成方法在微混燃烧室中的应用
17
作者 帅佳玮 雷福林 张哲巅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5-134,共10页
计算流体力学-化学反应器网络(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hemical reactor network,CFD-CRN)模拟是一种适合燃气轮机NO_(x)排放预测的方法,基于此方法开发了具有通用性的CRN自动分区/求解程序,并在天然气微混燃烧室上进行应用与验... 计算流体力学-化学反应器网络(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hemical reactor network,CFD-CRN)模拟是一种适合燃气轮机NO_(x)排放预测的方法,基于此方法开发了具有通用性的CRN自动分区/求解程序,并在天然气微混燃烧室上进行应用与验证。通过CFD软件模拟分析微混燃烧室的流动和燃烧特性,建立CRN分区准则:首先将空气区和燃料区提取出来,然后沿轴向主分区,再根据燃料分级沿径向/周向细分区域。结果表明,CRN自动分区/求解程序使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规范化信息接口增强了通用性,适用于复杂燃烧室结构,对微混燃烧室不同工况的NO_(x)排放预测值与实验值相对误差小于11%,并且CFD网格数对CRN预测NO_(x)排放值的影响较小;同时分析了燃料分配比例对微混燃烧室NO_(x)排放的影响,给出了合适的调节范围。该CRN自动分区/求解算法在燃气轮机NO_(x)排放预测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混燃烧室 化学反应器网络 CRN分区算法 燃料分级 NO_(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中压缸第一级斜置静叶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成勤 阳虹 +1 位作者 杨建道 张宏武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4,共3页
1 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中压缸第一级配置了独特的斜置静叶。通过改变静叶斜置角度,详细分析了不同斜置方案对第一级的影响,认为斜置角度增大使得反动度降低,损失增大,但可以有效地降低静叶出口气流速度从而降低固粒侵蚀率。并且相对于... 1 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中压缸第一级配置了独特的斜置静叶。通过改变静叶斜置角度,详细分析了不同斜置方案对第一级的影响,认为斜置角度增大使得反动度降低,损失增大,但可以有效地降低静叶出口气流速度从而降低固粒侵蚀率。并且相对于设计工况(斜置角度α),进一步增大斜置角度影响有限,但减小斜置角度将会大大增加静叶出口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斜置静叶 性能 固粒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条件对煤膨胀和球形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温雨鑫 徐祥 +1 位作者 阳绍军 肖云汉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6,共5页
针对粉煤密相输运床气化技术,使用滴管炉对云南褐煤(YN)、山东次烟煤(SD)和内蒙烟煤(NM)进行快速升温热解实验,应用数字成像颗粒分析仪同时获得颗粒粒径和球形度,研究了不同煤阶、粒径、温度、预烘干除水对煤焦形貌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针对粉煤密相输运床气化技术,使用滴管炉对云南褐煤(YN)、山东次烟煤(SD)和内蒙烟煤(NM)进行快速升温热解实验,应用数字成像颗粒分析仪同时获得颗粒粒径和球形度,研究了不同煤阶、粒径、温度、预烘干除水对煤焦形貌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煤阶提高,热解膨胀度和球形度均提高,1 273 K热解后YN褐煤因收缩和破碎,膨胀度为0.66;SD煤和NM煤的膨胀度均大于1;焦的球形度因热解软化,较原煤均略有提高;NM烟煤随着热解温度的提高,膨胀度降低,球形度先增加后减小;小粒径NM煤颗粒的膨胀度和球形度均更高.干燥NM煤的膨胀度显著高于含水原煤,且随温度升高,膨胀度提高,变化规律与含水原煤相反;球形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相似,但却低于原煤,预烘干除水对NM煤焦形貌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煤颗粒 膨胀 形貌 球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循环流化床不同截面结构提升管内流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圣典 王雪瑶 +4 位作者 赵凯 廖良良 阳绍军 徐祥 肖云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8-13,共6页
先后在高10 m,提升管截面分别为边长0.27 m方形和内径0.187 m圆形的冷态循环流化床实验台上开展针对B类石英砂颗粒的实验,研究提升管结构及操作条件对床内流动特性的影响,并分析实现高密度循环流动的条件。圆床中固体循环流量Gs超过300 ... 先后在高10 m,提升管截面分别为边长0.27 m方形和内径0.187 m圆形的冷态循环流化床实验台上开展针对B类石英砂颗粒的实验,研究提升管结构及操作条件对床内流动特性的影响,并分析实现高密度循环流动的条件。圆床中固体循环流量Gs超过300 kg/(m2s),实现了高密度循环;方床中由于装置结构因素,影响了Gs的提高。与A类颗粒不同,对于实验采用的B类颗粒,固体循环流率超过饱和循环流率时,轴向固体颗粒浓度依然呈现指数型分布,未出现S型分布。实验操作条件下,圆床和方床中提升管总压降均与固气比成线性关系,但线性斜率差别明显。通过无量纲提升管高径比关联固气比和提升管总压降,正确反映了提升管结构对流动的影响,通过实验值的比较,采用高径比关联后,固气比与不同结构下提升管总压降的线性关系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循环流化床 气固两相流 提升管结构 固体循环流率 固气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