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通风瓦斯甲烷热氧化装置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吕元 姜凡 肖云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3-977,共5页
通过热力计算设计搭建了最大处理量为1 000 m3/h的煤矿通风瓦斯热氧化装置,实现了装置的快速启动及长期自维持稳定运行。研究了处理量400~800 m3/h、甲烷浓度0.4%~0.8%、切换时间10~50 s时装置的运行情况,得到了装置的运行特点以及... 通过热力计算设计搭建了最大处理量为1 000 m3/h的煤矿通风瓦斯热氧化装置,实现了装置的快速启动及长期自维持稳定运行。研究了处理量400~800 m3/h、甲烷浓度0.4%~0.8%、切换时间10~50 s时装置的运行情况,得到了装置的运行特点以及各运行参数对其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较高的风量、较高的甲烷浓度、较长的切换时间都会导致装置高温区变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瓦斯 热氧化 实验研究 蓄热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式吸收式热泵降膜吸收器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路源 徐震 肖云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58-1162,共5页
以构建的用于开式吸收式热泵的竖直管降膜吸收器实验台为基础,以价格低廉的CaCl_2溶液作为吸收剂,通过实验研究确定各参数对吸收过程中传质的影响。实验发现:提高吸收剂浓度、液气比、冷却比和吸收塔高度可增强吸收效果;气体湿度和气体... 以构建的用于开式吸收式热泵的竖直管降膜吸收器实验台为基础,以价格低廉的CaCl_2溶液作为吸收剂,通过实验研究确定各参数对吸收过程中传质的影响。实验发现:提高吸收剂浓度、液气比、冷却比和吸收塔高度可增强吸收效果;气体湿度和气体温度的增加会降低吸收效果;冷却水和吸收剂的流动方向也会影响吸收效果。分析了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并从实际应用出发给出了这些参数的限制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式吸收式热泵 降膜吸收器 CACL2溶液 水回收率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式吸收式热泵内冷型吸收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路源 徐震 肖云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8-373,共6页
建立开式吸收式热泵内冷型吸收器实验台,以CaCl2溶液为吸收剂在该实验台上对比不同操作参数、外部参数和装置尺寸下,从HAT循环高湿排烟中回收水的性能。实验表明:提高进口溶液浓度、液气比、冷却比和降低进口溶液温度可提高水回收率;进... 建立开式吸收式热泵内冷型吸收器实验台,以CaCl2溶液为吸收剂在该实验台上对比不同操作参数、外部参数和装置尺寸下,从HAT循环高湿排烟中回收水的性能。实验表明:提高进口溶液浓度、液气比、冷却比和降低进口溶液温度可提高水回收率;进气含湿量增加会提高水回收率,而进气温度增加会降低水回收率;吸收器高度存在最优值,此时水回收率最大。还分析了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并从实际应用出发给出了这些参数的限制条件和使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式吸收式热泵 内冷型吸收器 CACL2溶液 水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式循环吸收式热泵吸收器和再生器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魏璠 肖云汉 张士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390-2395,共6页
针对基本配置的第二类开式循环吸收式热泵搭建系统实验台,以CaCl_2溶液为吸收剂,以湿空气模拟烟气,开展吸收和再生两个关键部件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设计条件下吸收过程的水回收率达到65.88%,出口冷却水温度高于50℃,可满足中温供暖的... 针对基本配置的第二类开式循环吸收式热泵搭建系统实验台,以CaCl_2溶液为吸收剂,以湿空气模拟烟气,开展吸收和再生两个关键部件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设计条件下吸收过程的水回收率达到65.88%,出口冷却水温度高于50℃,可满足中温供暖的要求;气体入口处的切向进气孔对传质有强化作用,传质量比未设置切向进气孔的理论模拟值高2.74倍;变工况条件下,溶液喷淋量增加、冷却水流量增大及吸收器高度增加,传质效果均增强。再生过程中,溶液浓度及再生压力上升,再生温度上升;压力越低,溶液再生所需热负荷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式循环 吸收式热泵 吸收 再生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柞木段热解特性及其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晓宇 王波 赵丽凤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0-325,共6页
以废弃柞木段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升温速率(5,15,25℃/min)下的热解失重实验以及TG和DTG曲线分析,采用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和一级反应模型研究其反应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脱水干燥的废弃柞木段热解过程主要分为过渡、挥发分析... 以废弃柞木段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升温速率(5,15,25℃/min)下的热解失重实验以及TG和DTG曲线分析,采用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和一级反应模型研究其反应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脱水干燥的废弃柞木段热解过程主要分为过渡、挥发分析出和碳化3个阶段,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DTG曲线有向高温侧移动的趋势,不同升温速率下的最大热解速率所对应的温度在360~380℃;采用DAEM得到的主热解阶段活化能为210~260 k J/mol,一级反应模型得到的主热解阶段活化能约为62 k J/mol,两种模型都能够较好地描述废弃柞木段主热解阶段,而DAEM模型更为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柞木段 生物质 热解 分布活化能模型 一级反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行分级燃烧器柔和燃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佳男 王岳 +4 位作者 孔文俊 邵卫卫 张哲巅 刘艳 徐毅 《燃气轮机技术》 2011年第3期27-31,共5页
提出采用串行分级燃烧器来研究柔和燃烧,在该燃烧器中,第一段产生的烟气与燃料空气快速混合,在第二段中发生柔和燃烧。用实验方法将烟气量、当量比对柔和燃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测量了燃烧器出口温度、CO和NOx排放以及OH-PLIF分布图像... 提出采用串行分级燃烧器来研究柔和燃烧,在该燃烧器中,第一段产生的烟气与燃料空气快速混合,在第二段中发生柔和燃烧。用实验方法将烟气量、当量比对柔和燃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测量了燃烧器出口温度、CO和NOx排放以及OH-PLIF分布图像。结果表明第一段烟气通过影响掺混段出口处温度、氧浓度以及速度来影响OH分布和污染排放特性。烟气量较大以及相对较低的出口温度可以实现较为分散的燃烧区域,而较高的烟气温度使反应区域更接近于出口且反应更加剧烈。研究结果为开发燃气轮机的柔和燃烧技术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和燃烧 分段式燃烧器 OH-PLIF 污染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气-甲醇伴烧火焰实验研究及数值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文兴 穆克进 +3 位作者 张哲巅 张永生 王岳 肖云汉 《燃气轮机技术》 2008年第3期15-20,共6页
对合成气—甲醇伴烧火焰进行了实验研究,用CCD相机拍摄了火焰中OH*基的化学发光强度分布,用热电偶测量了火焰的温度分布,以及用烟气分析仪测量了烟气中NOx、CO污染物的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功率条件下,相比于合成气火焰,合成气—... 对合成气—甲醇伴烧火焰进行了实验研究,用CCD相机拍摄了火焰中OH*基的化学发光强度分布,用热电偶测量了火焰的温度分布,以及用烟气分析仪测量了烟气中NOx、CO污染物的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功率条件下,相比于合成气火焰,合成气—甲醇伴烧火焰中高温区的温度较低,NOx排放指数较低,CO排放指数较高。论文基于CHEMKIN软件运用GRI-Mech3.0机理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NOx排放降低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甲醇 伴烧 NO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变能理论的端齿弯曲刚度及其转子动力学特性影响研究
8
作者 邱欣可 曾武 +1 位作者 高庆 满吉鑫 《燃气轮机技术》 2022年第3期19-26,共8页
应变能理论在多载荷条件或复杂模型的弯曲刚度计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转子系统动力学研究也具有一定指导作用。通过燃气轮机转子轮盘端齿的几何参数关系,构建端齿的参数化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维有限元计算与应变能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应变能理论在多载荷条件或复杂模型的弯曲刚度计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转子系统动力学研究也具有一定指导作用。通过燃气轮机转子轮盘端齿的几何参数关系,构建端齿的参数化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维有限元计算与应变能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端齿的弯曲刚度特性,结果与文献中结果吻合较好。研究了端齿弯曲刚度损失比例与发生损失的位置对转子模态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随着端齿弯曲刚度损失的增大,转子临界转速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且靠近转子前支点的1级端齿对转子系统刚度与模态特性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齿 应变能理论 弯曲刚度 模态 临界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廓度误差对超声速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卓远 耿少娟 +2 位作者 刘帅鹏 刘稼昊 刘海龙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6,共10页
[目的]旨在评估轮廓度误差对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并为叶片鲁棒性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单峰值轮廓度误差分布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压力面和吸力面不同轮廓度组合误差对超声速压气机平面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结果表... [目的]旨在评估轮廓度误差对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并为叶片鲁棒性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单峰值轮廓度误差分布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压力面和吸力面不同轮廓度组合误差对超声速压气机平面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吸力面轮廓度误差分布是影响叶栅总压损失的关键因素,随着吸力面轮廓度峰值误差位置向下游移动,总压损失系数逐渐降低;压力面和吸力面误差分布对气流折转角和静压升系数的影响趋势相反。对较低来流马赫数的叶栅,吸力面误差对气流折转角和静压升均起主导作用;对较高来流马赫数的叶栅,压力面误差对气流折转角和静压升影响明显。激波位置和激波强度、激波后扩张通道的流道型线综合决定了叶片表面和叶栅流道内的流动状态,使得近吸力面侧流动损失增大,近压力面侧流动损失减小,其综合效果决定了叶栅损失、气流折转角和静压升的变化。[结论]结果对指导跨声速压气机设计、加工和超差审理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压气机 超声速叶栅 轮廓度误差 误差精度 误差分布 气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混段结构对旋流预混氢火焰回火形式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田晓晶 崔玉峰 +2 位作者 邢双喜 房爱兵 聂超群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5-351,共7页
为了区分不同类型的回火形式,以便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回火施加不同的控制方法,引入试验设计(DOE)方法和方差分析方法数值分析了预混段长度L和预混段出口处水力直径D对回火形式和回火极限的影响。主要得到如下结论:L和D对回火极限均有显著... 为了区分不同类型的回火形式,以便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回火施加不同的控制方法,引入试验设计(DOE)方法和方差分析方法数值分析了预混段长度L和预混段出口处水力直径D对回火形式和回火极限的影响。主要得到如下结论:L和D对回火极限均有显著影响,通过减少混合物在预混段内的停留时间可以同时改善燃烧诱导涡破碎(CIVB)回火和边界层回火;L/D存在两个临界值,当L/D≤(L/D)cri1时发生边界层回火,当L/D>(L/D)cri2时发生CIVB回火,当(L/D)cri1<L/D≤(L/D)cri2时可能只发生CIVB回火或两种回火形式共存;L/D通过改变CIVB回火发生所需的临界切向涡量值而作用于CIVB回火,L/D值越大,诱发CIVB回火所需的临界切向涡量值越小,越容易发生CIVB回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诱导涡破碎回火 边界层回火 回火形式 切向涡量 氢燃料火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通风瓦斯处理技术的比较和应用前景 被引量:25
11
作者 周娴 姜凡 +2 位作者 吕元 徐祥 肖云汉 《洁净煤技术》 CAS 2009年第4期91-94,共4页
中国每年通过煤矿乏风排放大量的甲烷到大气中。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加剧了温室效应。笔者总结并比较了几种煤矿通风瓦斯处理和利用技术,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通风瓦斯 TFRR CFR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子叶片加工误差对1.5级跨声速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耿少娟 张小玉 +3 位作者 丁林超 王文涛 卞祥德 石书成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9-148,共10页
压气机叶片加工误差不可避免,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压气机的气动性能。为研究叶片加工误差对跨声速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以燃气轮机进口1.5级跨声速压气机为对象,通过三坐标测量跨声速转子叶片叶型数据,获得了加工误差分布特征;针对实测... 压气机叶片加工误差不可避免,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压气机的气动性能。为研究叶片加工误差对跨声速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以燃气轮机进口1.5级跨声速压气机为对象,通过三坐标测量跨声速转子叶片叶型数据,获得了加工误差分布特征;针对实测转子叶片,采用三维CF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轮廓度、位置度和扭转角综合误差对压气机转子和级特性线和流场参数的影响;针对转子叶型以轮廓度超差为主的特点,采用S2流面通流计算方法,在设计流量点研究了由轮廓度误差引起的转子叶型最大厚度变化对压气机转子和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子叶片加工误差对压气机堵塞流量、全流量范围内转子和级的压比和效率均有影响,同时改变转静子叶片排出口气流参数的径向分布规律,主要原因为激波位置和强度的变化;在设计流量点,转子和级的压比和效率的变化与最大厚度变化呈负相关趋势,厚度偏差越大性能变化幅度越大;对转子叶片,来流相对马赫数随叶片高度增加而增大,性能对叶型几何误差的敏感性增强,综合压比和效率的变化,中上部叶高范围的轮廓度公差要求应更严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误差 轮廓度 跨声速压气机 气动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向畸变下轴流压气机的失速预警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洋 李继超 +2 位作者 杜娟 张宏武 聂超群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67-1974,共8页
为了探究进气畸变条件下轴流压气机的有效失速预警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主动控制系统中,在一台低速单转子轴流压气机上对均匀进气和周向畸变条件下的失速预警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通过在进口布置高度可调节的插板来产生不同强度的周向畸... 为了探究进气畸变条件下轴流压气机的有效失速预警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主动控制系统中,在一台低速单转子轴流压气机上对均匀进气和周向畸变条件下的失速预警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通过在进口布置高度可调节的插板来产生不同强度的周向畸变,并通过在转子叶顶布置的动态压力传感器测得非定常压力信号,运用自相关、互相关和均方根算法对其进行分析,比较了周向畸变下三种失速预警方法的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传感器安装在畸变区时自相关和均方根分析才有效;互相关分析不依赖于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在畸变区和非畸变区均能有效感受到畸变的影响,且互相关系数随着周向畸变的产生或消失相应地下降或上升,因此在周向畸变下互相关分析为更有效的失速预警方法;最后在基于互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单转子轴流压气机实施了喷气主动控制应用,在24.75%畸变强度条件下,主动喷气能取得9.32%的失速裕度改善,与定常喷气相比,获得几乎相等的失速裕度改善的同时节省了约40%的喷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压气机 进气畸变 失速预警 主动控制 喷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供能系统优化配置和运行策略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林怡 张士杰 肖云汉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4-90,共7页
针对由微小型燃气轮机分布式供能系统和地下水地源热泵组成的复合供能系统,以北京市某典型医院为应用对象,分别以年总费用和天然气年节能率为优化目标,对系统在经济最优、以热定电和节能最优3种运行策略下的优化配置和运行规律进行了研... 针对由微小型燃气轮机分布式供能系统和地下水地源热泵组成的复合供能系统,以北京市某典型医院为应用对象,分别以年总费用和天然气年节能率为优化目标,对系统在经济最优、以热定电和节能最优3种运行策略下的优化配置和运行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电制冷机+燃气锅炉+市电"的常规分供方案和"地下水地源热泵+市电"方案相比,复合供能系统具有经济、节能与电力调峰性能明显等综合优势;与"联合循环+燃气锅炉+电制冷机"模式相比,复合供能系统在传统的经济最优和以热定电运行策略下并不节能,但在节能最优运行策略下可实现节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供能系统 复合供能系统 微小型燃气轮机 地下水地源热泵 节能率优化配置 运行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风瓦斯蓄热式热氧化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5
作者 邓浩鑫 吕元 +1 位作者 萧琦 肖云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32-1336,共5页
为模拟通风瓦斯蓄热氧化过程的工作特性,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关键性参数,建立了包含周期性边界条件和甲烷单步氧化反应机理的单通道均相反应模型,模拟实验室尺度下的以蜂窝蓄热体作为换热介质的蓄热式热氧化过程。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计算... 为模拟通风瓦斯蓄热氧化过程的工作特性,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关键性参数,建立了包含周期性边界条件和甲烷单步氧化反应机理的单通道均相反应模型,模拟实验室尺度下的以蜂窝蓄热体作为换热介质的蓄热式热氧化过程。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计算获得通风瓦斯蓄热式热氧化过程中气体流量、甲烷浓度对装置工作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单侧0.3 m长度的蓄热体,30 s的切换周期,可以满足一定范围内的通风瓦斯氧化需求。模拟给出了稳定和非稳定状态下沿流向的温度分布,可以发现温度分布从启动状态的抛物型温度场,经过上百个切换周期过渡到稳定的梯形温度场,实现自维持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式热氧化 通风瓦斯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管炉技术特点及其研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马正中 姜凡 +1 位作者 徐祥 肖云汉 《洁净煤技术》 CAS 2009年第4期71-75,共5页
阐述了进行煤反应动力学研究的必要性和实验研究的重要性,分析了一种重要的实验室用装置滴管炉在煤反应动力学研究方面的特点,总结了当前国内外滴管炉的研制进展,认为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滴管炉 反应动力学 停留时间 升温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类开式吸收式热泵系统设计和性能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魏璠 肖云汉 张士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7-432,共6页
以烟气中余热和水的回收为目标,构建第二类开式吸收式热泵。采用流程模拟的方法对系统的性能和可用能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典型工况下系统性能系数为0.64,不低于同类闭式循环吸收式热泵系统。参数分析表明烟气温度湿度、冷却水温... 以烟气中余热和水的回收为目标,构建第二类开式吸收式热泵。采用流程模拟的方法对系统的性能和可用能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典型工况下系统性能系数为0.64,不低于同类闭式循环吸收式热泵系统。参数分析表明烟气温度湿度、冷却水温度流量及工质流量的增大均会使系统性能系数(COP)上升。系统的总火用效率为27.11%,火用损主要集中在吸收器、再生器和冷凝器;冷凝器可用能输出为零,仅用于回收冷凝水;系统火用效率的提高需通过减小吸收器及再生器的火用损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式循环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性能 炯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中压缸第一级斜置静叶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成勤 阳虹 +1 位作者 杨建道 张宏武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4,共3页
1 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中压缸第一级配置了独特的斜置静叶。通过改变静叶斜置角度,详细分析了不同斜置方案对第一级的影响,认为斜置角度增大使得反动度降低,损失增大,但可以有效地降低静叶出口气流速度从而降低固粒侵蚀率。并且相对于... 1 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中压缸第一级配置了独特的斜置静叶。通过改变静叶斜置角度,详细分析了不同斜置方案对第一级的影响,认为斜置角度增大使得反动度降低,损失增大,但可以有效地降低静叶出口气流速度从而降低固粒侵蚀率。并且相对于设计工况(斜置角度α),进一步增大斜置角度影响有限,但减小斜置角度将会大大增加静叶出口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斜置静叶 性能 固粒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蓄热式换热模型的乏风瓦斯逆流热氧化装置设计方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邓浩鑫 萧琦 肖云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02-1308,共7页
为现实乏风瓦斯逆流热氧化装置的快速参数设计,提出逆流热氧化装置的稳定运行判别条件。基于蓄热式换热模型的解,结合装置整体的能量平衡,首先对氧化装置的最低稳定运行甲烷体积分数进行了计算。结算结果表明:在低流速时,装置的最低稳... 为现实乏风瓦斯逆流热氧化装置的快速参数设计,提出逆流热氧化装置的稳定运行判别条件。基于蓄热式换热模型的解,结合装置整体的能量平衡,首先对氧化装置的最低稳定运行甲烷体积分数进行了计算。结算结果表明:在低流速时,装置的最低稳定运行甲烷体积分数主要由装置的散热决定,此时流速提高,装置的最低稳定运行甲烷体积分数会降低;流速较高时,装置的最低稳定运行甲烷体积分数主要由装置的蓄热性能决定,此时流速提高,装置的最低稳定运行甲烷体积分数会升高。使用实验获得的最低稳定运行甲烷体积分数数据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和模型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根据模型计算了乏风瓦斯逆流氧化装置稳定运行的通风量范围以及蓄热体需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式换热 乏风瓦斯 逆流热氧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液高温气化合成混合醇的操作条件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逊 高峻 孙振丽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49,共7页
采用Aspen plus模拟含碳气体净化流程,得到净化气中CO2含量与H2S含量、吸收剂流量、再生器热负荷的关系;对基于K/MoS2催化剂和固定床反应器的混合醇合成过程进行模拟和产物预报、优化黑液高温气化制备混合醇的合成条件,得到反应气CO2含... 采用Aspen plus模拟含碳气体净化流程,得到净化气中CO2含量与H2S含量、吸收剂流量、再生器热负荷的关系;对基于K/MoS2催化剂和固定床反应器的混合醇合成过程进行模拟和产物预报、优化黑液高温气化制备混合醇的合成条件,得到反应气CO2含量、催化剂装填比、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对CO单程转化率、总醇选择性、烃选择性、CO2选择性、总醇时空产率、C2+醇质量分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为改善混合醇反应性能和降低公用工程消耗,适宜的合成条件为:合成温度310~330℃、催化剂装填比20~30 g.h/mol、合成压力9~11 MPa、反应气CO2含量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液气化 混合醇合成 反应动力学模型 操作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