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成因及其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黄道友 彭廷柏 +1 位作者 陈桂秋 王克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24-126,共3页
结合多年气象资料系统研究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成因与发生规律结果表明 ,该区季节性干旱严重 ,“土壤 作物”干旱年发生概率为 85 .7% ,其中≥中等干旱年发生概率为 5 0 .0 % ,7~ 8月份和 11~ 12月份为年内高发期 ,以夏秋干旱... 结合多年气象资料系统研究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成因与发生规律结果表明 ,该区季节性干旱严重 ,“土壤 作物”干旱年发生概率为 85 .7% ,其中≥中等干旱年发生概率为 5 0 .0 % ,7~ 8月份和 11~ 12月份为年内高发期 ,以夏秋干旱危害最大 ;气候性干旱 (Z值法 )年发生概率为 5 9.5 % ,其中≥中等干旱年发生概率为31.0 %。“土壤 作物”干旱明显大于气候性干旱 ,且二者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均为 2 0世纪 90年代 >80年代 >70年代 >6 0年代 ,表明红壤丘陵区抵御季节性干旱的能力呈下降趋势 ,农业生态系统抗逆性能仍在不断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 季节性干旱 成因 发生规律 “土壤-作物”干旱 气候性干旱 农业生态系统 抗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坡地农业景观(旱季)地表界面水分传输研究——Ⅰ.土壤-大气界面水分传输 被引量:9
2
作者 谢小立 段华平 王凯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5-58,共4页
定位观测研究红壤坡地土壤-大气界面水分传输结果证明,不同地表植被群落构建和不同农业利用景观土壤蒸发量有差异,但水汽传输通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一致,土壤蒸发量日变化为典型单峰曲线.界面水分传输通量受诸多因素影响,当地表植被群落稳... 定位观测研究红壤坡地土壤-大气界面水分传输结果证明,不同地表植被群落构建和不同农业利用景观土壤蒸发量有差异,但水汽传输通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一致,土壤蒸发量日变化为典型单峰曲线.界面水分传输通量受诸多因素影响,当地表植被群落稳定、作物因素影响较小时,水汽通量除受气候条件影响外还明显受土壤含水量特别是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界面水汽传输通量与净辐射能呈显著正相关,与环境温度有很好的相关性,温度越高其蒸发越强,与空气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界面水汽传输通量主要受0~20cm表层土壤水分控制,二者间存在线性关系.土壤蒸发量占系统蒸散量的1/3,该部分非生产性水分消耗有控制降低的可能,可通过土壤培肥、灌溉控制、物理障碍等手段抑制土壤蒸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坡地 农业景观 旱季 地表界面 水分传输 地表植被 群落构建 土壤蒸发量 水汽传输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水资源脆弱区农业水资源管理方略探讨——以衡阳盆地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邹君 谢小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8-163,共6页
以中国南方典型的红壤和紫色土丘陵区——衡阳盆地为例,分析论述了衡阳盆地地表水资源脆弱性主要表现在: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不利于水土保持的地表物质组成和植被覆盖;耗水量大的农业种植结构以及调蓄水功能弱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等... 以中国南方典型的红壤和紫色土丘陵区——衡阳盆地为例,分析论述了衡阳盆地地表水资源脆弱性主要表现在: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不利于水土保持的地表物质组成和植被覆盖;耗水量大的农业种植结构以及调蓄水功能弱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农业水资源管理的主要对策:一是强化地表雨水的资源化过程;二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以及建立节水型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阳盆地 水资源 脆弱性 种植结构 生态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不同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黄道友 王克林 +1 位作者 刘钦云 邹永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21-124,共4页
简述了湖南省不同类型区6种高效生态农业典型模式,并系统分析其结构演变,揭示了生态农业发展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比较利益驱动、技术构成与科技进步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 湖南 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结构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坡地农业景观(旱季)地表界面水分传输研究——Ⅱ.叶面冠层-大气界面水分传输 被引量:2
5
作者 谢小立 段华平 王凯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9-62,共4页
定位观测红壤坡地典型作物系统叶面冠层-大气界面水分传输结果表明,叶面冠层-大气界面水汽传输通量大小取决于景观植物群落的构建,稳定群落叶面冠层-大气界面水汽传输通量有明显日变化规律,除受植物生理机制影响外,还明显受土壤水分和... 定位观测红壤坡地典型作物系统叶面冠层-大气界面水分传输结果表明,叶面冠层-大气界面水汽传输通量大小取决于景观植物群落的构建,稳定群落叶面冠层-大气界面水汽传输通量有明显日变化规律,除受植物生理机制影响外,还明显受土壤水分和气象条件的影响.植株叶片蒸腾速率有明显日变化规律且呈单峰型曲线及多峰态势.净辐射、空气饱和水汽压差、气温、地表温度、风速对蒸腾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正相关),其中净辐射、气温为主要影响因子.叶片气孔导度可反映叶片蒸腾速率,叶片气孔阻力日变化规律是植物对气象条件的响应,且受土壤水分状况强烈影响.改善作物生长环境,调节气孔行为,进而协调作物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耗水制约,可调控叶面冠层-大气界面水分传输,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坡地 农业景观 旱季 地表界面 水分传输 定位观测 叶面冠层 大气界面 水汽传输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土壤微生物磷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78
6
作者 吴金水 肖和艾 +1 位作者 陈桂秋 黄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0-78,共9页
介绍了国外关于土壤微生物磷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讨论了常用的几种方法所存在的问题 ,介绍了主要操作过程要求。对我国 5种主要母质类型的土壤 (pH 3 .3~ 7.4,1molL- 1KCl)的对比研究表明 ,我国土壤采用氯仿熏蒸、0 .5molL- 1NaHCO3... 介绍了国外关于土壤微生物磷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讨论了常用的几种方法所存在的问题 ,介绍了主要操作过程要求。对我国 5种主要母质类型的土壤 (pH 3 .3~ 7.4,1molL- 1KCl)的对比研究表明 ,我国土壤采用氯仿熏蒸、0 .5molL- 1NaHCO3在 1∶2 0土水比提取测定无机磷 (Pi)、并以同时测得的培养土壤微生物的磷的回收率作为计算常数得到的结果最佳。测定的大多数南方土壤的微生物磷占土壤全磷的比例小于 1 .5 % ,微生物碳磷比值大于 3 0∶1 ,反映南方土壤磷的生物活性较低 ,土壤微生物对磷的作物供应调节能力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土壤微生物磷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灌溉下的水稻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邹君 杨玉蓉 谢小立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2-215,共4页
以大田水分控制方法设置4个不同的灌溉水分处理,旨在探究不同水分条件对水稻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以及冠层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表现为晴天天灌的“长峰距”特点,光合速率以淹灌最强,天灌最弱;光合“午睡”现象... 以大田水分控制方法设置4个不同的灌溉水分处理,旨在探究不同水分条件对水稻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以及冠层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表现为晴天天灌的“长峰距”特点,光合速率以淹灌最强,天灌最弱;光合“午睡”现象因日照条件而变化,晴天较阴天严重,但晴天和阴天有不同的特点,晴天天灌上午的峰值提前,下午推后,阴天不出现峰值的移动.蒸腾速率以淹灌的最大,天灌最小;晴天蒸腾速率日变化有“午睡”现象,阴天为单峰型.4处理中以天灌的冠层温度最高,淹灌最低,湿灌和配灌区别甚微;早晚时分温度趋同,中午时分温差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溉方式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冠层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及其格局变化的环境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8
作者 罗为检 王克林 刘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0-152,共3页
人类土地利用活动在时空的积累不断塑造与改变地表不同尺度的格局形态,土地利用及其格局变化深刻影响环境各要素,阐述了人类土地利用及其格局变化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土地覆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关键词 土地利用格局 生态环境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绿肥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推广 被引量:6
9
作者 夏海鳌 黄道友 +2 位作者 杨琳 盛良学 陈桂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5期759-761,共3页
针对传统绿肥直接经济效益低 ,导致绿肥生产严重滑坡 ,土壤肥力普遍下降 ,农业环境日趋恶化等问题 ,以提高种植绿肥的经济效益为中心 ,采用“攻关—示范—推广”协同发展的技术路线 ,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经济绿肥引种筛选与评价方案的基... 针对传统绿肥直接经济效益低 ,导致绿肥生产严重滑坡 ,土壤肥力普遍下降 ,农业环境日趋恶化等问题 ,以提高种植绿肥的经济效益为中心 ,采用“攻关—示范—推广”协同发展的技术路线 ,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经济绿肥引种筛选与评价方案的基础上 ,研究确定了 10多个适宜湖南推广应用的经济绿肥品种及其优化栽培技术 ,因地制宜组装了 11种与湖南农业结构调整相配套的高效复种制度 ,提出了走菜肥、饲肥、粮肥、经肥等兼用的道路来恢复和发展绿肥生产。 9年来 ,经济绿肥已推广应用 83万hm2 ,新增产值 3 2亿元 ,产生了显著的生态与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绿肥 品种筛选 评价体系 开发利用 生态养地 示范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坡地茶园蒸腾速率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段华平 谢小立 王凯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17-119,共3页
试验研究红壤坡地茶园植株蒸腾作用结果表明 ,茶园植株蒸腾速率呈明显早、晚低 ,中午高的日变化趋势 ,且蒸腾速率日际变化有一定差异。气温与净辐射为影响茶园植株蒸腾作用的主要气象因子。蒸腾速率与叶片气孔导度关系密切 ,且随气孔导... 试验研究红壤坡地茶园植株蒸腾作用结果表明 ,茶园植株蒸腾速率呈明显早、晚低 ,中午高的日变化趋势 ,且蒸腾速率日际变化有一定差异。气温与净辐射为影响茶园植株蒸腾作用的主要气象因子。蒸腾速率与叶片气孔导度关系密切 ,且随气孔导度的增加而增大。并探讨了植物蒸腾驱动力及其抑制的可能性 ,气孔行为的调节与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坡地 茶园 蒸腾速率 气温 净辐射 叶片气孔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北环境移民示范区柑橘园水土流失及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铁光 石雪晖 +1 位作者 肖润林 蒙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1期17-19,共3页
对桂西北2种不同建园方式的柑橘园的土壤水土流失连续3年定位监测及对4种类型柑橘园土壤含水量年内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不同建园方式柑橘园的土壤流失量逐年减少,未开梯柑橘园每年的径流系数大于开梯柑橘园;不同类型柑橘... 对桂西北2种不同建园方式的柑橘园的土壤水土流失连续3年定位监测及对4种类型柑橘园土壤含水量年内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不同建园方式柑橘园的土壤流失量逐年减少,未开梯柑橘园每年的径流系数大于开梯柑橘园;不同类型柑橘园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层次、建园方式及柑橘园成土母质有关;柑橘园土壤含水量年变化规律与全年每月降雨量有关,不同月份柑橘园土壤含水量差异不同,对果树应采取不同调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移民示范区 柑橘园 水土流失 土壤水分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和磷在土壤中的竞争吸附与迁移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凯荣 H.M Selim 朱端卫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36-540,共5页
应用批培养法和土柱法分别研究了钒和磷在两种美国耕地土壤(Sharkey重粘土和Cecil壤沙土)中的竞争吸附与迁移特征。结果表明,Sharkey重粘土对V表现出非常强的吸持能力,快速的吸持反应表现出了近似于平衡吸附的特征。加P对Sharkey土壤吸... 应用批培养法和土柱法分别研究了钒和磷在两种美国耕地土壤(Sharkey重粘土和Cecil壤沙土)中的竞争吸附与迁移特征。结果表明,Sharkey重粘土对V表现出非常强的吸持能力,快速的吸持反应表现出了近似于平衡吸附的特征。加P对Sharkey土壤吸持V的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Cecil壤沙土对V的吸附表现为快速的平衡吸附,不过其吸持能力要明显地小于Sharkey重粘土,而且,在前期被Cecil吸持的V会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部分被解吸出来。Sharkey对P的吸持能力略小于对V的吸持能力,且动态吸附特性比较明显。Cecil对P的吸附能力非常弱,V在Cecil沙壤土中的竞争吸附能力大于P。Cecil壤沙土对P和V,尤其是对V的吸持具有动态吸附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竞争吸附 迁移特性 批培养法 土柱法 Sharkey重粘土 平衡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性饲料中植酸磷和植酸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康宁 方热军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0期4-6,共3页
关键词 品种 特征特性 植物性饲料 植酸磷 植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坡地新建果园作物间种模式生态结构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馥平 王克林 +2 位作者 苏以荣 李玲 肖润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35-138,共4页
通过分析荒坡地新建果园5种优化模式的生态结构和功能表明,随重复种植的增加,5种间种模式土壤的有机质年均增加5%~20%,全N年增加7%~40%,全P年增加8%~70%,全K年增加15%~80%;顺坡垦植的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和地表径流第... 通过分析荒坡地新建果园5种优化模式的生态结构和功能表明,随重复种植的增加,5种间种模式土壤的有机质年均增加5%~20%,全N年增加7%~40%,全P年增加8%~70%,全K年增加15%~80%;顺坡垦植的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和地表径流第1年平均达1415.2t/km^2和790.7m^3/hm^2,花生-秋大豆水土保持最好,其次为春大豆-秋大豆、西红柿-白菜和辣椒-西红柿,其土壤平均侵蚀量和地表径流量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44.19%、38.24%、39.52%、37.56%和22.40%、9.28%、24.11%、21.16%。5种模式中辣椒-西红柿生物量最高,年均达10.028万kg/hm^2,其次是花生-秋大豆,年均达7.703万kg/hm^2,西红柿-白菜的生产力最高,达1.539万kg/hm^2,其次是辣椒-西红柿,达1.380万kg/hm^2;辣椒-西红柿投能效率最高,年均达2.96,其次为花生-秋大豆、西红柿-白菜、春大豆-秋大豆和早稻-红萝卜,分别为2.08、2.01、2.00和0.96,与对照相比辣椒-西红柿产出能最高,其次为花生-秋大豆、春大豆-秋大豆、西红柿-白菜和早稻-红萝卡,分别提高614.77%、433.01%、390.39%、316.07%和133.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坡地 新建果园 间种模式 生态结构 生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阳盆地农业水资源管理对策探讨
15
作者 邹君 谢小立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8-91,共4页
以中国南方典型的红壤和紫色土丘陵区———衡阳盆地为例,分析论述了衡阳盆地地表水资源脆弱性主要表现在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不利于水土保持的地表结构和物质组成,耗水型的农业种植结构以及脆弱的农田水利设施等方面。提出了农业... 以中国南方典型的红壤和紫色土丘陵区———衡阳盆地为例,分析论述了衡阳盆地地表水资源脆弱性主要表现在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不利于水土保持的地表结构和物质组成,耗水型的农业种植结构以及脆弱的农田水利设施等方面。提出了农业水分管理的主要对策:一是强化地表雨水的资源化过程,二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以及建立节水型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阳盆地 水资源 种植结构 脆弱性 生态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日粮的阳离子交换量与其纤维物质在胃肠道中的消化动力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艺 邢廷铣 +1 位作者 谭支良 黄瑞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3-639,共7页
采用12头安装有瘤胃和十二指肠瘘管的绵羊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4组,研究以稻秆(RS)、小麦秸(WS)、玉米秸(MS)和花生藤(PV)4种不同的阳离子交换量(CEC值)为主的绵羊日粮对纤维物质消化动力学、瘤胃降解率和瘤胃内环境参数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12头安装有瘤胃和十二指肠瘘管的绵羊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4组,研究以稻秆(RS)、小麦秸(WS)、玉米秸(MS)和花生藤(PV)4种不同的阳离子交换量(CEC值)为主的绵羊日粮对纤维物质消化动力学、瘤胃降解率和瘤胃内环境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日粮的CEC值不同,具有较高CEC值的日粮(如玉米秸和花生藤),营养价值也较高,其营养物质在十二指肠和直肠的流通量要比CEC值低的日粮(稻秆和麦秸)小,但具有较高的消化率,其粗纤维物质具有较多的可消化营养物质(a+b)和较高的表面可发酵指数(SAFI)以及较高的瘤胃降解率。同时,随着日粮CEC值升高,各种营养物质在十二指肠和直肠中的流通量呈下降的趋势,各种营养物质在绵羊消化道中各部位的消化率呈上升的趋势,而且各营养物质的瘤胃降解率也有逐步升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粮 绵羊 瘤胃降解率 营养物质 纤维物质 消化 玉米秸 升高 直肠 十二指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日粮非淀粉多糖和木聚糖酶对肉仔鸡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29
17
作者 王金全 蔡辉益 +3 位作者 周岩华 刘国华 张姝 印遇龙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14-1020,共7页
采用传统微生物培养和PCR-DGGE 2种方法,针对肠道内几种微生物的数量和优势菌的多样性进行研究。将90只AA肉仔鸡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小麦-豆粕型和小麦-豆粕型添加木聚糖酶3种日粮。结果表明,小麦非淀粉多糖有增加肠道内... 采用传统微生物培养和PCR-DGGE 2种方法,针对肠道内几种微生物的数量和优势菌的多样性进行研究。将90只AA肉仔鸡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小麦-豆粕型和小麦-豆粕型添加木聚糖酶3种日粮。结果表明,小麦非淀粉多糖有增加肠道内几种微生物数量的趋势,其中显著增加了回肠和盲肠厌氧菌总数以及盲肠粪链球菌数量(P<0.05),而PCR-DGGE结果表明,小麦NSP改变了肠道内微生物的种群结构,降低了种群的数量(P<0.05)。添加木聚糖酶对回肠和盲肠的微生物数量以及种群数量有影响,但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小麦非淀粉多糖作为微生物发酵的底物对肠道厌氧微生物产生了增殖效应,但却抑制了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导致肠道内微生物结构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日粮 木聚糖酶 微生物区系 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有机质周转计算机模拟原理 被引量:16
18
作者 吴金水 刘守龙 童成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68-774,共7页
土壤有机质变化与土壤肥力和大气CO2 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建立土壤有机质周转计算机模型并进行模拟是预测土壤有机质长期变化的重要手段。本文简要回顾了土壤有机质周转计算机模拟模型的发展和现有主要模型 (如RothC、CENTURY等 )的特点... 土壤有机质变化与土壤肥力和大气CO2 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建立土壤有机质周转计算机模型并进行模拟是预测土壤有机质长期变化的重要手段。本文简要回顾了土壤有机质周转计算机模拟模型的发展和现有主要模型 (如RothC、CENTURY等 )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着重讨论了建模基本原理 ,包括模型结构和过程、主要因子选择、模拟和预测能力的检验和评估方法等 ,并分析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模拟原理 预测 土壤肥力 大气CO2 周转计算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表观周转时间测定方法 被引量:50
19
作者 吴金水 肖和艾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1-407,共7页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周转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循环起着决定作用。本研究建立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周转时间的测定方法。培养条件下 (2 5℃、10 0 %湿度 ) ,加入14 C标记葡萄糖标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在 10 0d培养期内 ,每隔 2 0d测定一...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周转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循环起着决定作用。本研究建立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周转时间的测定方法。培养条件下 (2 5℃、10 0 %湿度 ) ,加入14 C标记葡萄糖标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在 10 0d培养期内 ,每隔 2 0d测定一次14 C标记微生物生物量碳 (14 C BC) ,采用一级热力学方程拟合测定期内 (2 0~ 10 0d) 14 C BC 的周转速率常数 (k) ,由此计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表观周转时间。测定的 5个土壤在培养条件下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周转时间为 93~ 4 0 0d ,根据培养温度和实际田间年平均温度推算得到田间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周转时间为 1 0~ 4 1a。其主要影响因子为土壤质地 ,土壤利用方式的影响较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周转时间能较好地反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周转状况及其与土壤有机质的周转和积累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生物量碳 表观周转时间 测定方法 土壤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利用管理对土壤甲烷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郝晓晖 苏以荣 胡荣桂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69-374,共6页
甲烷(CH4)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对全球变暖的贡献值约为20%,仅次于CO2。近年来大气中CH4含量的迅速增加,主要是由于CH4的产生和消耗不平衡。好气性土壤是大气CH4重要的汇之一,虽然其氧化的绝对量较小,但土壤若丧失对CH4的氧化能力,大气... 甲烷(CH4)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对全球变暖的贡献值约为20%,仅次于CO2。近年来大气中CH4含量的迅速增加,主要是由于CH4的产生和消耗不平衡。好气性土壤是大气CH4重要的汇之一,虽然其氧化的绝对量较小,但土壤若丧失对CH4的氧化能力,大气中CH4的浓度会以目前增长速率的1.5倍的速度增加。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壤的理化性质有着极为强烈的影响,因而显著地影响土壤对大气CH4的氧化能力。大量的研究表明森林土壤对CH4的氧化速率要比草地和耕地高得多,其主要原因是森林在开垦耕作后,改变了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区系的结构和组成,从而使土壤对CH4的氧化能力发生了改变。作物生长本身对通气性好的土壤CH4的氧化并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在种植过程中,如不同农药的使用、土壤pH值的改变、不同的耕种方式等对土壤CH4氧化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 好气性土壤 土地利用 土壤耕作 作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