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成因及其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黄道友 彭廷柏 +1 位作者 陈桂秋 王克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24-126,共3页
结合多年气象资料系统研究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成因与发生规律结果表明 ,该区季节性干旱严重 ,“土壤 作物”干旱年发生概率为 85 .7% ,其中≥中等干旱年发生概率为 5 0 .0 % ,7~ 8月份和 11~ 12月份为年内高发期 ,以夏秋干旱... 结合多年气象资料系统研究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成因与发生规律结果表明 ,该区季节性干旱严重 ,“土壤 作物”干旱年发生概率为 85 .7% ,其中≥中等干旱年发生概率为 5 0 .0 % ,7~ 8月份和 11~ 12月份为年内高发期 ,以夏秋干旱危害最大 ;气候性干旱 (Z值法 )年发生概率为 5 9.5 % ,其中≥中等干旱年发生概率为31.0 %。“土壤 作物”干旱明显大于气候性干旱 ,且二者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均为 2 0世纪 90年代 >80年代 >70年代 >6 0年代 ,表明红壤丘陵区抵御季节性干旱的能力呈下降趋势 ,农业生态系统抗逆性能仍在不断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 季节性干旱 成因 发生规律 “土壤-作物”干旱 气候性干旱 农业生态系统 抗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坡地农业景观(旱季)地表界面水分传输研究——Ⅰ.土壤-大气界面水分传输 被引量:9
2
作者 谢小立 段华平 王凯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5-58,共4页
定位观测研究红壤坡地土壤-大气界面水分传输结果证明,不同地表植被群落构建和不同农业利用景观土壤蒸发量有差异,但水汽传输通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一致,土壤蒸发量日变化为典型单峰曲线.界面水分传输通量受诸多因素影响,当地表植被群落稳... 定位观测研究红壤坡地土壤-大气界面水分传输结果证明,不同地表植被群落构建和不同农业利用景观土壤蒸发量有差异,但水汽传输通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一致,土壤蒸发量日变化为典型单峰曲线.界面水分传输通量受诸多因素影响,当地表植被群落稳定、作物因素影响较小时,水汽通量除受气候条件影响外还明显受土壤含水量特别是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界面水汽传输通量与净辐射能呈显著正相关,与环境温度有很好的相关性,温度越高其蒸发越强,与空气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界面水汽传输通量主要受0~20cm表层土壤水分控制,二者间存在线性关系.土壤蒸发量占系统蒸散量的1/3,该部分非生产性水分消耗有控制降低的可能,可通过土壤培肥、灌溉控制、物理障碍等手段抑制土壤蒸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坡地 农业景观 旱季 地表界面 水分传输 地表植被 群落构建 土壤蒸发量 水汽传输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水资源脆弱区农业水资源管理方略探讨——以衡阳盆地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邹君 谢小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8-163,共6页
以中国南方典型的红壤和紫色土丘陵区——衡阳盆地为例,分析论述了衡阳盆地地表水资源脆弱性主要表现在: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不利于水土保持的地表物质组成和植被覆盖;耗水量大的农业种植结构以及调蓄水功能弱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等... 以中国南方典型的红壤和紫色土丘陵区——衡阳盆地为例,分析论述了衡阳盆地地表水资源脆弱性主要表现在: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不利于水土保持的地表物质组成和植被覆盖;耗水量大的农业种植结构以及调蓄水功能弱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农业水资源管理的主要对策:一是强化地表雨水的资源化过程;二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以及建立节水型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阳盆地 水资源 脆弱性 种植结构 生态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不同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黄道友 王克林 +1 位作者 刘钦云 邹永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21-124,共4页
简述了湖南省不同类型区6种高效生态农业典型模式,并系统分析其结构演变,揭示了生态农业发展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比较利益驱动、技术构成与科技进步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 湖南 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结构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坡地农业景观(旱季)地表界面水分传输研究——Ⅱ.叶面冠层-大气界面水分传输 被引量:2
5
作者 谢小立 段华平 王凯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9-62,共4页
定位观测红壤坡地典型作物系统叶面冠层-大气界面水分传输结果表明,叶面冠层-大气界面水汽传输通量大小取决于景观植物群落的构建,稳定群落叶面冠层-大气界面水汽传输通量有明显日变化规律,除受植物生理机制影响外,还明显受土壤水分和... 定位观测红壤坡地典型作物系统叶面冠层-大气界面水分传输结果表明,叶面冠层-大气界面水汽传输通量大小取决于景观植物群落的构建,稳定群落叶面冠层-大气界面水汽传输通量有明显日变化规律,除受植物生理机制影响外,还明显受土壤水分和气象条件的影响.植株叶片蒸腾速率有明显日变化规律且呈单峰型曲线及多峰态势.净辐射、空气饱和水汽压差、气温、地表温度、风速对蒸腾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正相关),其中净辐射、气温为主要影响因子.叶片气孔导度可反映叶片蒸腾速率,叶片气孔阻力日变化规律是植物对气象条件的响应,且受土壤水分状况强烈影响.改善作物生长环境,调节气孔行为,进而协调作物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耗水制约,可调控叶面冠层-大气界面水分传输,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坡地 农业景观 旱季 地表界面 水分传输 定位观测 叶面冠层 大气界面 水汽传输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与综合技术研究总结 被引量:5
6
作者 刘钦云 黄道友 +2 位作者 唐昆 王翠红 陈桂秋 《生态环境》 CSCD 2003年第4期518-520,共3页
文章总结了湖南省10年来推行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和推广综合农业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取得的效益。经过10年的努力,5个试点县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农业与农村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累计推广应用面积3.2663106 hm2,新增产值50.90亿元。
关键词 生态农业模式 发展原理 综合技术 示范 推广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土壤微生物磷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78
7
作者 吴金水 肖和艾 +1 位作者 陈桂秋 黄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0-78,共9页
介绍了国外关于土壤微生物磷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讨论了常用的几种方法所存在的问题 ,介绍了主要操作过程要求。对我国 5种主要母质类型的土壤 (pH 3 .3~ 7.4,1molL- 1KCl)的对比研究表明 ,我国土壤采用氯仿熏蒸、0 .5molL- 1NaHCO3... 介绍了国外关于土壤微生物磷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讨论了常用的几种方法所存在的问题 ,介绍了主要操作过程要求。对我国 5种主要母质类型的土壤 (pH 3 .3~ 7.4,1molL- 1KCl)的对比研究表明 ,我国土壤采用氯仿熏蒸、0 .5molL- 1NaHCO3在 1∶2 0土水比提取测定无机磷 (Pi)、并以同时测得的培养土壤微生物的磷的回收率作为计算常数得到的结果最佳。测定的大多数南方土壤的微生物磷占土壤全磷的比例小于 1 .5 % ,微生物碳磷比值大于 3 0∶1 ,反映南方土壤磷的生物活性较低 ,土壤微生物对磷的作物供应调节能力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土壤微生物磷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坡耕地综合治理与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黄道友 陈桂秋 +1 位作者 王克林 盛良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9-92,共4页
坡耕地是在山区落后的生产力背景下,人口与资源矛盾冲突中出现的产物,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源。但是,不合理的开垦利用甚至超强度的掠夺式经营,已使坡耕地成为南方红黄壤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以湖南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地分析... 坡耕地是在山区落后的生产力背景下,人口与资源矛盾冲突中出现的产物,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源。但是,不合理的开垦利用甚至超强度的掠夺式经营,已使坡耕地成为南方红黄壤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以湖南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地分析了坡耕地治理与开发的主要障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近10年的攻关研究成果与治理实践经验,阐明了坡耕地治理与开发应采取的原则和选择的模式,并就治理与开发过程中如何防止水土流失、抗御季节性干旱、提高土壤肥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健全投资机制与激励机制等技术途径和措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坡耕地 综合治理开发 水土保持 土壤肥力 农业产业化 投资机制 激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区坡地土壤水分运动与转化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17
9
作者 陈洪松 邵明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3-520,共8页
土壤水分是作物生长、植被恢复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从降雨入渗及再分布、土壤水量转化以及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等几方面概述了黄土区坡地土壤水分运动与转化研究进展,认为应该把坡面土壤—植物—大气作为一个物理上的连续... 土壤水分是作物生长、植被恢复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从降雨入渗及再分布、土壤水量转化以及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等几方面概述了黄土区坡地土壤水分运动与转化研究进展,认为应该把坡面土壤—植物—大气作为一个物理上的连续统一体,以大气水、地表水、植物水和土壤水相互转化过程和机制为基础,研究坡面土壤—植被—大气界面水分运动和转化规律,为植被恢复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 坡地 土壤水分运动 转化机理 入渗 再分布 水量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耕地动态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50
10
作者 熊鹰 王克林 +1 位作者 吕辉红 许联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6-30,共5页
利用 194 9~ 1999年的统计和普查数据 ,分析探讨了湖南省近 5 0年来耕地数量变化及区域差异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 :5 0年来 ,湖南省耕地总体态势逐年下降 ,耕地变化区域差异显著 ;经济... 利用 194 9~ 1999年的统计和普查数据 ,分析探讨了湖南省近 5 0年来耕地数量变化及区域差异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 :5 0年来 ,湖南省耕地总体态势逐年下降 ,耕地变化区域差异显著 ;经济增长是形成湖南省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宏观驱动因子 ,耕地快速减少在发生时间上与经济发展的增长基本同步 ,具体则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牵动 ;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与地区间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差异相一致的特点。影响耕地数量动态变化驱动机制具体表现为 :非农产业的发展建设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对耕地的冲击 ,种植业效益下降、耕地利用方向的调整以及管理上的不完善和疏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耕地资源 动态变化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磷素微生物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1
11
作者 黄敏 吴金水 +1 位作者 黄巧云 李学垣 《生态环境》 CSCD 2003年第3期366-370,共5页
土壤中许多微生物(包括菌根真菌)能够通过产生质子和有机酸溶解土壤不溶态无机磷,通过分泌磷酸酶水解有机磷,但微生物的这种作用受土壤供磷与植物对磷需求间平衡的控制。土壤微生物量中的磷是土壤有机磷最为活跃的部分,由于其周转快、... 土壤中许多微生物(包括菌根真菌)能够通过产生质子和有机酸溶解土壤不溶态无机磷,通过分泌磷酸酶水解有机磷,但微生物的这种作用受土壤供磷与植物对磷需求间平衡的控制。土壤微生物量中的磷是土壤有机磷最为活跃的部分,由于其周转快、极易矿化为植物有效磷而成为土壤有效磷的活性库。目前,测定土壤微生物量中的磷的方法并不统一,而熏蒸提取法的应用最为广泛。文章阐述了土壤微生物在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磷中所起的作用,介绍了土壤微生物量中的磷周转及其对土壤磷素有效性调节的重要性,并总结分析了熏蒸提取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中的磷的实用性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磷 微生物 磷酸酶 水解 植物 熏蒸提取法 营养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灌溉下的水稻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邹君 杨玉蓉 谢小立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2-215,共4页
以大田水分控制方法设置4个不同的灌溉水分处理,旨在探究不同水分条件对水稻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以及冠层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表现为晴天天灌的“长峰距”特点,光合速率以淹灌最强,天灌最弱;光合“午睡”现象... 以大田水分控制方法设置4个不同的灌溉水分处理,旨在探究不同水分条件对水稻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以及冠层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表现为晴天天灌的“长峰距”特点,光合速率以淹灌最强,天灌最弱;光合“午睡”现象因日照条件而变化,晴天较阴天严重,但晴天和阴天有不同的特点,晴天天灌上午的峰值提前,下午推后,阴天不出现峰值的移动.蒸腾速率以淹灌的最大,天灌最小;晴天蒸腾速率日变化有“午睡”现象,阴天为单峰型.4处理中以天灌的冠层温度最高,淹灌最低,湿灌和配灌区别甚微;早晚时分温度趋同,中午时分温差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溉方式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冠层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及其格局变化的环境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13
作者 罗为检 王克林 刘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0-152,共3页
人类土地利用活动在时空的积累不断塑造与改变地表不同尺度的格局形态,土地利用及其格局变化深刻影响环境各要素,阐述了人类土地利用及其格局变化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土地覆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关键词 土地利用格局 生态环境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耕地动态变化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汪朝辉 王克林 +1 位作者 蒋凌燕 许联芳 《热带地理》 2003年第3期255-259,共5页
根据湖南省各地、市近50年长序列耕地统计资料、近10多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重点从耕地的数量变化、耕地变化的空间差异等方面,宏观分析湖南省耕地动态变化趋势和规律。应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诊... 根据湖南省各地、市近50年长序列耕地统计资料、近10多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重点从耕地的数量变化、耕地变化的空间差异等方面,宏观分析湖南省耕地动态变化趋势和规律。应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诊断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揭示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构建耕地变化回归模型,预测出2010和2025年的耕地数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耕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耕地变化 可持续利用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碳循环过程与计算机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文菊 童成立 +1 位作者 赵世伟 吴金水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1049-1055,共7页
湿地是地球4大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全球湿地碳储量(450PgC)约占陆地生态圈总碳量的20%。湿地生态系统因兼有"碳源"与"碳汇"的双重角色,其碳循环对大气全球碳收支以及与之有关的全球气候变化可能有重要影响。本文概述... 湿地是地球4大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全球湿地碳储量(450PgC)约占陆地生态圈总碳量的20%。湿地生态系统因兼有"碳源"与"碳汇"的双重角色,其碳循环对大气全球碳收支以及与之有关的全球气候变化可能有重要影响。本文概述了湿地生态系统变化与碳排放的关系、湿地碳循环基本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和湿地碳循环计算机模拟研究进展,提出了拟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生态系统 C循环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怒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新平 郭辉军 高昌海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51,共4页
论述了云南怒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 ,分析了该区域生态经济格局与资源环境特征 ,并提出了怒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云南 怒江流域 可持续发展 对策 自然资源 生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龙袋技术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方热军 王康宁 印遇龙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47-52,共6页
关键词 饲料营养价值 评定 尼龙袋技术 发展史 反刍动物 单胃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绿肥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推广 被引量:6
18
作者 夏海鳌 黄道友 +2 位作者 杨琳 盛良学 陈桂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5期759-761,共3页
针对传统绿肥直接经济效益低 ,导致绿肥生产严重滑坡 ,土壤肥力普遍下降 ,农业环境日趋恶化等问题 ,以提高种植绿肥的经济效益为中心 ,采用“攻关—示范—推广”协同发展的技术路线 ,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经济绿肥引种筛选与评价方案的基... 针对传统绿肥直接经济效益低 ,导致绿肥生产严重滑坡 ,土壤肥力普遍下降 ,农业环境日趋恶化等问题 ,以提高种植绿肥的经济效益为中心 ,采用“攻关—示范—推广”协同发展的技术路线 ,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经济绿肥引种筛选与评价方案的基础上 ,研究确定了 10多个适宜湖南推广应用的经济绿肥品种及其优化栽培技术 ,因地制宜组装了 11种与湖南农业结构调整相配套的高效复种制度 ,提出了走菜肥、饲肥、粮肥、经肥等兼用的道路来恢复和发展绿肥生产。 9年来 ,经济绿肥已推广应用 83万hm2 ,新增产值 3 2亿元 ,产生了显著的生态与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绿肥 品种筛选 评价体系 开发利用 生态养地 示范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坡地茶园蒸腾速率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段华平 谢小立 王凯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17-119,共3页
试验研究红壤坡地茶园植株蒸腾作用结果表明 ,茶园植株蒸腾速率呈明显早、晚低 ,中午高的日变化趋势 ,且蒸腾速率日际变化有一定差异。气温与净辐射为影响茶园植株蒸腾作用的主要气象因子。蒸腾速率与叶片气孔导度关系密切 ,且随气孔导... 试验研究红壤坡地茶园植株蒸腾作用结果表明 ,茶园植株蒸腾速率呈明显早、晚低 ,中午高的日变化趋势 ,且蒸腾速率日际变化有一定差异。气温与净辐射为影响茶园植株蒸腾作用的主要气象因子。蒸腾速率与叶片气孔导度关系密切 ,且随气孔导度的增加而增大。并探讨了植物蒸腾驱动力及其抑制的可能性 ,气孔行为的调节与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坡地 茶园 蒸腾速率 气温 净辐射 叶片气孔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北环境移民示范区柑橘园水土流失及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何铁光 石雪晖 +1 位作者 肖润林 蒙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1期17-19,共3页
对桂西北2种不同建园方式的柑橘园的土壤水土流失连续3年定位监测及对4种类型柑橘园土壤含水量年内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不同建园方式柑橘园的土壤流失量逐年减少,未开梯柑橘园每年的径流系数大于开梯柑橘园;不同类型柑橘... 对桂西北2种不同建园方式的柑橘园的土壤水土流失连续3年定位监测及对4种类型柑橘园土壤含水量年内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不同建园方式柑橘园的土壤流失量逐年减少,未开梯柑橘园每年的径流系数大于开梯柑橘园;不同类型柑橘园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层次、建园方式及柑橘园成土母质有关;柑橘园土壤含水量年变化规律与全年每月降雨量有关,不同月份柑橘园土壤含水量差异不同,对果树应采取不同调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移民示范区 柑橘园 水土流失 土壤水分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