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1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Web of Science的中国科学院地球表层系统科学研究机构科研成果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盛春蕾 李晓明 刘峥 《现代情报》 CSSCI 2014年第12期113-117,125,共6页
利用Thomson Data Anlyzer(TDA)、Incites软件,对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文献数据库中收录的1980-2014年2月25日间的中国科学院地球表层系统科学7个研究机构SCIE论文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通过年度发... 利用Thomson Data Anlyzer(TDA)、Incites软件,对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文献数据库中收录的1980-2014年2月25日间的中国科学院地球表层系统科学7个研究机构SCIE论文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通过年度发文与引文、高产作者与核心作者群、合作国家、基金资助、发文期刊等文献计量指标,参照2年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h指数和ESI基准值,揭示和判定各个研究所的研究特色、优势、水平与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 of SCIENCE 中国科学院 地球表层系统 科学研究机构 科研成果 文献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信息环境下专业图书馆联盟与服务体系建设——以中国科学院专业图书馆联盟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范广兵 王燕海 盛春蕾 《现代情报》 2009年第12期102-104,108,共4页
中国科学院系统拥有大量的专业图书馆集群,因此讨论新信息环境下的专业图书馆联盟建设以中国科学院专业图书馆联盟为例最具有代表性。文章首先论述了中科院专业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历程;其次通过对新信息环境下中科院专业图书馆联盟三大服... 中国科学院系统拥有大量的专业图书馆集群,因此讨论新信息环境下的专业图书馆联盟建设以中国科学院专业图书馆联盟为例最具有代表性。文章首先论述了中科院专业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历程;其次通过对新信息环境下中科院专业图书馆联盟三大服务体系——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体系、文献资源集团采购体系和学科化服务体系的介绍,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联盟体系的建设使联盟内各成员馆的资源、资金和服务都得到了有效的外延;文章最后论述了中科院专业图书馆联盟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图书馆联盟 学科化服务 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 集团采购 中国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I Web of Science的《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文献计量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曹会聪 朱立禄 王桂敏 《现代情报》 CSSCI 2014年第1期89-93,共5页
《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是我国创办最早的综合性英文地理期刊,分析其发文被引用情况可以了解该刊十几年来变化情况,又可以为刊物今后的发展方向提供依据。本文利用Web of Science的引文检索功能,统计了该刊2002-2012年的被引用情况,... 《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是我国创办最早的综合性英文地理期刊,分析其发文被引用情况可以了解该刊十几年来变化情况,又可以为刊物今后的发展方向提供依据。本文利用Web of Science的引文检索功能,统计了该刊2002-2012年的被引用情况,从载文量、篇均被引频次、单篇被引频次、被引频次年代分布、被引论文专业分布和引文类型分布等几个方面,基于地理学学科特点和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总结该刊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以期为刊物发展提供参考,更好地促进地理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地理学 载文 被引分析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理论的中国东北样带生态可持续性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岳书平 闫业超 张树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6418-16423,共6页
参照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驱动力-状态-响应(DSR)模型等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压力-状态-恢复力概念模型,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指标的筛选,构建中国东北样带不同类型区生... 参照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驱动力-状态-响应(DSR)模型等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压力-状态-恢复力概念模型,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指标的筛选,构建中国东北样带不同类型区生态可持续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引入"隶属函数"的概念来描述指标差异的中间过渡,利用层次分析(AHP)与信息熵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建立NECT不同类型区生态可持续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可持续性 压力-状态-恢复力概念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中国东北样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特征与机制研究——以海伦市长华村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冬梅 文清 祁悦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121,共9页
研究目的:揭示东北黑土区村域尺度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特征与驱动机制,探寻“三权分置”制度框架下宅基地的活化利用与有效管理对策。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1)东北黑土区内农村宅基地的居住功能弱化,农业生产功能... 研究目的:揭示东北黑土区村域尺度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特征与驱动机制,探寻“三权分置”制度框架下宅基地的活化利用与有效管理对策。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1)东北黑土区内农村宅基地的居住功能弱化,农业生产功能增强,宅基地功能由居住功能主导向居住、生产二元复合功能或农业生产功能为主导转变;(2)村域尺度内,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的阶段特征明显,空间上表现为与中心村的距离越远,宅基地功能转型程度越剧烈;(3)在城镇化等外缘要素的影响下,乡村地域系统内人口和产业的变化共同驱动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4)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制度框架下,结合农村宅基地功能组合和利用状态,引导农户选择适宜的宅基地利用方式,有利于促进宅基地利用效率提升。研究结论:东北黑土区农村宅基地功能正在经历转型过程,应根据宅基地功能转型阶段特征,深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筛选适宜的宅基地利用与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功能转型 空心村治理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湿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78
6
作者 张仲胜 吕宪国 +1 位作者 薛振山 刘晓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60-1169,共10页
明确区域及全球湿地土壤中是否存在类似"Redfield比值(Redfield ratio)"的碳氮磷(C∶N∶P)比例,是认识湿地生态系统中元素循环,构建湿地物质循环模型的基础。本文基于《中国沼泽志》中有详细土壤理化性质记录的119块沼泽湿地... 明确区域及全球湿地土壤中是否存在类似"Redfield比值(Redfield ratio)"的碳氮磷(C∶N∶P)比例,是认识湿地生态系统中元素循环,构建湿地物质循环模型的基础。本文基于《中国沼泽志》中有详细土壤理化性质记录的119块沼泽湿地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区域尺度上湿地土壤中碳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分布格局,并探讨了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湿地土壤中C∶N、C∶P和N∶P(摩尔比)平均为18.22、245.22和13.60,高于中国及世界土壤中C∶N、C∶P和N∶P的平均值,C∶N∶P比例平均值为245∶13.6∶1。碳、氮、磷三者之间并不具备显著的两两相关性,说明中国湿地土壤中不存在类似于"Redfield比值"的C∶N∶P比例。相比于N元素,湿地生态系统更多受到P供应的限制。不同湿地类型或不同盐度情况下湿地土壤中C∶N、C∶P和N∶P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植被类型对土壤中C∶N、C∶P和N∶P影响不大。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拔高度、温度(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活动积温)及p H是决定湿地土壤中C∶N、C∶P和N∶P的主要因素。考虑到海拔与C∶P及N∶P之间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海拔这一非地带性因子是决定湿地土壤C∶N∶P计量学特征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土壤 C∶N∶P 生态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5
7
作者 何艳芬 张柏 +1 位作者 李方 马超群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91-194,共4页
黑土是一种自然肥力很高的耕作土壤,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东部。黑土区一直以肥沃的土壤,优越的气候条件,多样的生境和雄厚的农业科技条件而著称。然而,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地的扩展,黑土区在自然和人为两... 黑土是一种自然肥力很高的耕作土壤,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东部。黑土区一直以肥沃的土壤,优越的气候条件,多样的生境和雄厚的农业科技条件而著称。然而,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地的扩展,黑土区在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土壤侵蚀严重,土壤退化导致的土地生产力降低、水资源短缺、农田污染以及自然灾害加剧等。在分析环境问题现状和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改善黑土区生态环境的对策,为东北地区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黑土区 农业 农村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不同冻土带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张雪萍 张武 曹会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96-1003,共8页
2003年6月、8月、10月对大兴安岭不同冻土带选择沼泽、柳丛、耕地、次生林群落进行土壤动物调查,共获土壤动物39 225只,隶属于4门8纲24目。由对大型、中小型及湿生三类土壤动物的数量分析可知,三类土壤动物数量的变化在群落间并不总是... 2003年6月、8月、10月对大兴安岭不同冻土带选择沼泽、柳丛、耕地、次生林群落进行土壤动物调查,共获土壤动物39 225只,隶属于4门8纲24目。由对大型、中小型及湿生三类土壤动物的数量分析可知,三类土壤动物数量的变化在群落间并不总是成正相关的关系。水平分布调查表明,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类群数量从岛状冻土带到连续多年冻土带逐渐减少,该分布与土壤动物分布的一般规律(土壤动物分布通常符合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即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一致,但大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类群数和生物量基本上从岛状冻土带到连续多年冻土带逐渐增加(即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加),湿生动物的数量也如此分布,这与土壤动物分布的一般规律不一致甚至相悖,这一特点表现出生态系统局部-区域相互关系的复杂性;土壤动物的类群数、个体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的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垂直分布调查表明,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类群数量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但大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与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第二层;土壤动物多样性分析表明,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从岛状冻土带到连续多年冻土带逐渐减小,而大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冻土带间的变化规律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土壤动物 生态分布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苏打盐碱地生态渔业模式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富亿 李秀军 +1 位作者 王志春 赵春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92-194,共3页
试验结果表明 ,东北苏打盐碱地实施鱼 稻 苇 蒲生态渔业模式效益显著 ,平均单产水稻为 6 0 2 4 .2kg/hm2 、芦苇 8336 .2kg/hm2 和蒲草 7387.6kg/hm2 ;平均鱼产量稻田养鱼为 912 .1kg/hm2 、蒲塘养鱼 35 37kg/hm2 和苇塘养鱼2 76 6kg/hm... 试验结果表明 ,东北苏打盐碱地实施鱼 稻 苇 蒲生态渔业模式效益显著 ,平均单产水稻为 6 0 2 4 .2kg/hm2 、芦苇 8336 .2kg/hm2 和蒲草 7387.6kg/hm2 ;平均鱼产量稻田养鱼为 912 .1kg/hm2 、蒲塘养鱼 35 37kg/hm2 和苇塘养鱼2 76 6kg/hm2 ;平均净收入 5 6 6 7.1元 /hm2 ,产投比为 2 .0 74。 1个生长期节水 1.9万m3 /hm2 ,节约化肥 2 90kg/hm2 ,降低土壤盐分 5 0 7kg/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生态渔业模式 苏打 产投比 鱼产量 土壤盐分 生长期 东北 平均 净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三省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及气候资源满足率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铭 李秀军 +2 位作者 刘兴土 闫敏华 王国栋 《土壤与作物》 CSCD 2012年第1期27-33,共7页
根据东北三省87个气象站点1951-2006年间的气象数据,分析计算了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大豆和水稻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以及温度、水分的满足率,并利用GIS技术分析了作物生产潜力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3... 根据东北三省87个气象站点1951-2006年间的气象数据,分析计算了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大豆和水稻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以及温度、水分的满足率,并利用GIS技术分析了作物生产潜力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3种作物的光合生产潜力与总太阳辐射有很大的相关性,且由西部向东部递减;由于南北跨度大,各地光温潜力差异较大,且从北到南呈带状增加趋势;由于各地作物生育期内降水呈地带性分布,使得各地气候生产潜力具有较大差异,并呈由西向东逐渐增加的趋势。在气候资源的满足率上,南部地区的温度和东部地区的降水都可较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而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生产潜力严重受到温度和降水条件的限制。图8,表4,参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候生产潜力 GIS 气候资源满足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在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模拟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夏佰成 胡金明 宋新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1期5-8,共4页
生态水文学是研究生态格局和生态过程变化水文学机制的科学。该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探讨不同时空尺度上和一系列环境条件下的生态水文过程,包括生态水文物理过程、生态水文化学过程及其生态效应。这必然要求建立相关生态水文模型... 生态水文学是研究生态格局和生态过程变化水文学机制的科学。该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探讨不同时空尺度上和一系列环境条件下的生态水文过程,包括生态水文物理过程、生态水文化学过程及其生态效应。这必然要求建立相关生态水文模型。生态水文过程影响因素众多,而且具有明显时间和空间变异性,需要多时相、多信息源的历史动态变化信息以及多方法和多学科的综合。目前,GIS在信息的动态获取、分析处理、可视化以及二次开发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实现生态水文过程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文过程 模拟 GIS 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中、西部地区亟待解决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金达 刘景双 +1 位作者 于君宝 张学林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4-265,268,共3页
简要分析了东北中、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成因 ,探讨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基本对策。参 8。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持续发展 东北中部地区 东北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I Web of Science的《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影响力分析及提升举措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会聪 朱立禄 王琳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4-118,共5页
本文以Web of Knowledge为检索平台,从总被引频次、发表文章数量、单篇文章被引用次数、引用作者分布等方面,基于地理学学科特点和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了《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近年来影响因子的变化情况和影响因子下降的原因,总... 本文以Web of Knowledge为检索平台,从总被引频次、发表文章数量、单篇文章被引用次数、引用作者分布等方面,基于地理学学科特点和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了《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近年来影响因子的变化情况和影响因子下降的原因,总结了该刊为提高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所采取的改进措施,为该刊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也为其他同类刊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 地理学 影响因子 被引分析 提升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结构类型划分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程叶青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9年第1期54-58,共5页
基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建立农业地域结构类型划分的指标体系。以185个县级行政区域为统计单元,运用因子聚类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依据农林牧渔等主要部门的构成比例和不同组合,将东北地区划分为农牧类、种植业类、牧农类... 基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建立农业地域结构类型划分的指标体系。以185个县级行政区域为统计单元,运用因子聚类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依据农林牧渔等主要部门的构成比例和不同组合,将东北地区划分为农牧类、种植业类、牧农类、农牧渔类、林牧类和渔业类等6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根据主要农作物结构、牲畜种类构成以及林系特征等进行识别,划分出24种亚类,为区域农业发展宏观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地域 结构类型 聚类分析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正茂 吕宪国 +2 位作者 夏广亮 安瑞强 崔玉玲 《水利发展研究》 2010年第1期30-33,共4页
绿色农业是新时期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也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水资源的安全配置是绿色农业发展的关键一环。基于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认为生态水利工程是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的有效措施和途径。绿色农业将成为生态水利工程的重要服务对象... 绿色农业是新时期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也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水资源的安全配置是绿色农业发展的关键一环。基于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认为生态水利工程是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的有效措施和途径。绿色农业将成为生态水利工程的重要服务对象之一。分析了生态水利工程有效服务于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的可能性、可行性以及复杂性。研究得出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过程中应遵循的技术路线为:(1)以农产品质量作为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的最终目标;(2)减少对水自然循环过程的干扰;(3)减少对耕地的侵占;(4)高度重视生态水利工程对水资源配置潜力与绿色农业产业结构布局的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利工程 绿色农业 水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开发区农业生态问题与对策研究
16
作者 王继富 刘兴土 +1 位作者 臧淑英 郑树峰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9-92,共4页
分析了大庆油田开发等因素导致的农业生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提出了实施某些生态建设工程应该关注和重视的一些问题。表4,参6。
关键词 农业生态 生态建设 生态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平原典型农业县不同利用方式对耕地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王宗明 张柏 +4 位作者 宋开山 刘殿伟 李方 黄健 张惠琳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9年第4期433-436,共4页
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对耕地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可以为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促进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获取大量土壤养分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不同耕地利用方式对吉林省德惠市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 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对耕地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可以为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促进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获取大量土壤养分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不同耕地利用方式对吉林省德惠市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种土壤养分中,有效锰、有效磷、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铜在不同利用方式下变异系数较大。不同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不显著。因农户对菜地的投入及管理水平明显高于粮田,造成菜地土壤的大量元素含量高于粮田。除有效钼在旱田和水田中的含量无显著差异外,水田中的有效铜、锌、铁、锰、硼均明显高于旱田,主要原因为水稻田施微肥较多。表4,参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养分 吉林省德惠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进展与热点——基于CiteSpace计量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万兆凯 宋庆臣 +3 位作者 万普强 郭明明 张兴义 刘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4-463,共10页
[目的]直观把握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进展与热点,推进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领域的发展。[方法]以CNKI与Web of Siencec数据库中245篇相关文献为对象,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使用CiteSacep软件绘制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知识图谱。[结果]结果表明:... [目的]直观把握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进展与热点,推进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领域的发展。[方法]以CNKI与Web of Siencec数据库中245篇相关文献为对象,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使用CiteSacep软件绘制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知识图谱。[结果]结果表明:(1)黑土区沟蚀研究起步较晚,近十年发文量显著增加,但国际期刊发表成果较少,仅占26%。(2)该领域研究力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其中水利部松辽流域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机构贡献突出、影响较大;张树文是该领域中文发文量最多的学者,刘宝元和伍永秋是英文发文量最多的学者。(3)关键词共现表明,目前对东北黑土区沟蚀的关注重点主要集中在侵蚀沟发育特征、影响因素和沟蚀防治措施等方面。[结论]东北黑土区沟蚀尚未形成完整的研究框架和全面的认识,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进一步注重东北黑土区沟蚀形成和发育过程及机理研究,并深入分析地质、地形、水文、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沟蚀 热点 文献计量学 CiteSace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水稻抽穗期性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宇琪 卜庆云 +5 位作者 程云清 田晓杰 王臻昱 任月坤 唐佳琦 李秀峰 《土壤与作物》 2018年第2期177-183,共7页
水稻抽穗期是指水稻从播种到抽穗(开花)所经历的时间,它是决定水稻产量和区域适应性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水稻抽穗期的数量性状很复杂,受内源多基因及外源多因素调控。本文介绍了水稻中2条保守的抽穗期调控途径,论述了各抽穗期基因间相... 水稻抽穗期是指水稻从播种到抽穗(开花)所经历的时间,它是决定水稻产量和区域适应性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水稻抽穗期的数量性状很复杂,受内源多基因及外源多因素调控。本文介绍了水稻中2条保守的抽穗期调控途径,论述了各抽穗期基因间相互调控关系,并重点阐述了调控东北地区水稻抽穗期的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以及东北地区水稻中不同抽穗期基因的单体类型,同时解析了不同基因型组合形式对东北水稻区域分布的决定性作用,并探讨了通过基因编辑手段,对抽穗期抑制基因进行定点突变,缩短品种熟期,扩大优良品种种植面积,旨为从南方引进新水稻种质资源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此外,针对目前东北地区水稻育种的现状,对分子设计育种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技术方式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水稻 抽穗期 自然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足迹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钰 马延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15-1123,共9页
农业生态足迹作为一种有效衡量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计量工具,具有模型可操作性和结果可比性强的优势。本文从农业生态足迹的概念内涵出发,对农业生态足迹的算法、参数调整及农业生态足迹的应用等方面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 农业生态足迹作为一种有效衡量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计量工具,具有模型可操作性和结果可比性强的优势。本文从农业生态足迹的概念内涵出发,对农业生态足迹的算法、参数调整及农业生态足迹的应用等方面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算法上,介绍了农业生态足迹的4种计算思路,包括只考虑农业生物资源消耗、同时考虑农业生物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考虑农业废弃物及污染物以及结合其他计量方法,并分别阐述了其具体算法,且总结了农业生态足迹参数调整的一般方法;应用上,梳理了不同农业技术及生产方式的合理性分析及农业系统的可持续性分析。综述发现,算法方面,已有研究从农业生态足迹的传统模型出发,依据不同研究目的设计计算思路,近几年,与其他计量方法的结合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参数方面,从直接采用“全球公顷”方法中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到依据研究区域修改两个因子参数,再到结合能值理论、净初级生产力等其他计量方法中相对稳定的参数,使得计算结果更加精确;应用方面,逐渐以农业生态为研究主线,结合农业社会、经济、科技等维度综合探究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足迹 算法 参数调整 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