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黑土区高产大豆R_5期根系分布特征 被引量:38
1
作者 金剑 王光华 +3 位作者 刘晓冰 李艳华 陈雪丽 Stephen J Herbert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6-271,共6页
利用钻土法及根系扫描分析系统研究不同产量类型大豆R5期根系在植株周围、株间及垄间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高产类型大豆根冠比较高,而且单位根长、根表面积的地上部干物质较高。根干重不仅在根系较集中的植株周围及株间0~... 利用钻土法及根系扫描分析系统研究不同产量类型大豆R5期根系在植株周围、株间及垄间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高产类型大豆根冠比较高,而且单位根长、根表面积的地上部干物质较高。根干重不仅在根系较集中的植株周围及株间0~30cm的土层,而且在较深的土层(〉30cm)中都有较多的分布;根长在植株周围的0~45cm土层范围内表现出一定的优势。直径小于1.0mm的细根形成了根系的主要部分,根长差异的主要原因不是细根比例的大小,而是细根数量的多少。除株间0~15cm土层外,高产大豆各土层的根/土体积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R5期 根系特性 根冠比 土壤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菜用大豆研究现状、生产中的问题及展望 被引量:55
2
作者 张秋英 杨文月 +2 位作者 李艳华 潘相文 Stephen J Herbert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50-954,共5页
菜用大豆(毛豆),对调节人们膳食结构和改善营养状况具有重要作用,是当今公认的保健食品,它的开发利用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本文概述了中国蔬菜大豆的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现状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蔬菜大... 菜用大豆(毛豆),对调节人们膳食结构和改善营养状况具有重要作用,是当今公认的保健食品,它的开发利用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本文概述了中国蔬菜大豆的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现状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蔬菜大豆今后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下黑土水热动态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爽 张兴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22,共8页
通过连续监测东北典型黑土耕作长期定位试验下的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研究了保护性耕作措施下农田黑土水热动态规律。结果表明:免耕秸秆覆盖(NTS)可显著提高0-50 cm土层水分含量,其中免耕在0-20 cm土层平均土壤体积含水量最高值分别比... 通过连续监测东北典型黑土耕作长期定位试验下的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研究了保护性耕作措施下农田黑土水热动态规律。结果表明:免耕秸秆覆盖(NTS)可显著提高0-50 cm土层水分含量,其中免耕在0-20 cm土层平均土壤体积含水量最高值分别比少耕(RT)和传统(CT)高3%-10%,尤其是可提高作物播种期表层土壤含水量。0-10 cm土层深度范围内RT土壤温度均高于NTS和CT,其中5 cm土层土壤温度日平均最高值较NTS和CT分别高3.04℃和5.27℃。三种耕作措施下的水热动态表明,少耕是我国东北旱作黑土区最佳的保护性耕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黑土 保护性耕作 水分 温度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log和PCR-DGGE技术解析施肥对德惠黑土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5
4
作者 王光华 刘俊杰 +3 位作者 齐晓宁 金剑 王洋 刘晓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0-226,共7页
试验采用Biolog和PCR-DGGE技术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吉林省德惠市黑土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Biolog试验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对底物碳源利用种类最多,代谢功能多样性最高;而施用化肥处理降低了土壤细菌群落代谢... 试验采用Biolog和PCR-DGGE技术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吉林省德惠市黑土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Biolog试验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对底物碳源利用种类最多,代谢功能多样性最高;而施用化肥处理降低了土壤细菌群落代谢功能。DGGE图谱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细菌16S rDNA多数条带分布相同,说明这些细菌类群在黑土中较稳定,在本试验中未受到施肥的影响,但也有一些特殊条带出现或缺失,施用化肥处理降低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多样性。对Biolog和DGGE试验结果的主成分分析显示,未施肥和单施有机肥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相似,表明单施有机肥处理主要是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的总量,而对黑土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影响是次要的;单施化肥和半量有机肥+化肥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相似,但其结构组成产生了分离。研究表明化肥处理主要是影响到土壤中快速生长和富营养的细菌类群,施用化肥降低了这些细菌类群的代谢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化肥 黑土 微生物群落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B辐射增强对大豆等植物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兵 王程 +3 位作者 金剑 刘居东 张秋英 刘晓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97-1102,共6页
地球臭氧层的破坏是目前世界上最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臭氧层的破坏而导致的大气紫外辐射(UV-B)的增加将会严重影响到植物的生命活动。文章概述了增强UV-B辐射作为环境胁迫因子对大豆等植物形态、植物生物量、繁殖、光合色素、气... 地球臭氧层的破坏是目前世界上最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臭氧层的破坏而导致的大气紫外辐射(UV-B)的增加将会严重影响到植物的生命活动。文章概述了增强UV-B辐射作为环境胁迫因子对大豆等植物形态、植物生物量、繁殖、光合色素、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光合和呼吸作用以及UV-B吸收物质的影响,提出了今后研究应重视的有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胁迫因子 植物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应激对东北野猪成纤维细胞HSP90 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忠秋 刘春龙 +5 位作者 马红 付博 汪亮 彭福刚 马建章 刘娣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78-1983,共6页
为了揭示热休克蛋白90基因(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在细胞冷应激反应过程中的时空表达特性。以东北野猪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4、15、25和32℃不同强度冷应激条件下细胞内HSP90mRNA转录变化规律。... 为了揭示热休克蛋白90基因(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在细胞冷应激反应过程中的时空表达特性。以东北野猪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4、15、25和32℃不同强度冷应激条件下细胞内HSP90mRNA转录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低温处理过程中,HSP90mRNA转录量在各温度均未见显著增加(P>0.05);在冷应激的复温培养过程中,HSP90mRNA转录量在4和15℃处理4h后复温培养8h内显著增加(P<0.05),峰值出现在6h,在25和32℃处理4h后复温培养8h内均未见显著增加;细胞在4和15℃处理2、4、6和8h后,复温培养4h,HSP90mRNA转录量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25和32℃处理2、4、6和8h后,复温培养未能显著诱导HSP90mRNA的转录。结果提示,冷应激诱导东北野猪成纤维细胞内HSP90mRNA转录量的增加,不是发生在低温处理的应激阶段,而是发生在复温后的细胞应激阶段,温和冷应激(25~32℃)未能诱导复温后HSP90mRNA转录量的显著增加,强度冷应激(4~15℃)诱导复温后HSP90mR-NA转录量的显著增加,且与冷应激的强度和时间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冷应激 HSP90 荧光定量PCR 东北野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农14系谱产量生理特性演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金剑 刘晓冰 +4 位作者 邱丽娟 米亮 李艳华 王光华 Stephen J.Herbert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6-433,共8页
对绥农14系谱中14个品种进行大田及盆栽试验,揭示同一大豆系谱的产量及相关生理性状演化趋势,探讨未来大豆品种改良的关键性状。结果表明:经过5个世代的杂交重组,鼓粒初期(R5)的光合速率显著增加,绥农14最高,为16.2mmol.m-.2s-1,且光合... 对绥农14系谱中14个品种进行大田及盆栽试验,揭示同一大豆系谱的产量及相关生理性状演化趋势,探讨未来大豆品种改良的关键性状。结果表明:经过5个世代的杂交重组,鼓粒初期(R5)的光合速率显著增加,绥农14最高,为16.2mmol.m-.2s-1,且光合速率的增加与产量显著相关(P<0.05),但叶面积指数(LAI)没有规律性的变化;通过系统选育,根系形态性状也发生显著变化,从绥农14的早代亲本到晚代亲本,根重、根长及根表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主要表现为生殖生长后期;抗性方面,倒伏级别从4(75%倒伏)下降到1(无倒伏),籽粒病虫害比率也分别从5.3%和20%降低至0和6.8%;生殖生长后期的干物质积累、收获指数及荚粒数的增加与产量的提高密切相关,而百粒重对产量的提高贡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系谱 产量 光合速率 根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农田优化管理对策与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韩秉进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7年第3期360-363,367,共5页
分析了黑土农田养分现状和肥料效应,阐明了有关农业措施对土壤培肥和粮食增产的作用,提出了实现黑土农田养分优化管理的对策与技术。图1,表1,参21。
关键词 土壤养分 肥料效应 土壤培肥 优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对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抗氧化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7
9
作者 刘春龙 李忠秋 +3 位作者 张帆 姜文博 徐岩 单安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17-1522,共6页
通过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探讨大豆黄酮(Daidzein,Da)和染料木素(Genistein,Ge)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抗氧化水平的影响。试验分空白对照组、10 ng/mL雌二醇(E2)组、不同浓度Da和Ge(1、10、100、1000ng/mL)组,培养72 h后,采用MTT法检... 通过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探讨大豆黄酮(Daidzein,Da)和染料木素(Genistein,Ge)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抗氧化水平的影响。试验分空白对照组、10 ng/mL雌二醇(E2)组、不同浓度Da和Ge(1、10、100、1000ng/mL)组,培养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表明,10、100 ng/mL Ge组和100、1000 ng/mL Da组同空白对照组比较可显著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P<0.05),但均显著低于E2组(P<0.05)。另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乳腺上皮细胞加入不同浓度Da和Ge(1、10、100、1000 ng/mL)继续培养24 h,检测细胞培养液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表明,100、1000 ng/mL Da组及1001、000 ng/mL Ge组较空白组显著提高了T-SOD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MDA含量(P<0.05);100、1000 ng/mL Da组及10、100、1000 ng/mL Ge组显著提高了NO含量(P<0.05);1000ng/mL Da组及100、1000 ng/mL Ge组显著提高了GSH-PX活性(P<0.05)。可见,Da和Ge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有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抗氧化水平提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黄酮 染料木素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增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植株性状相关性与产量回归分析 被引量:40
10
作者 韩秉进 潘相文 +3 位作者 金剑 王光华 刘长江 刘晓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429-1433,共5页
本文利用3个大豆品种、4种施肥模式条件下,植株产生的17个形态指标及产量差异,进行相关性分析与产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株高x1、分枝数x5、1粒荚数x9、2粒荚数x10、3粒荚数x11、4粒荚数x12、百粒重x15、经济系数x16等8个大豆植株性状... 本文利用3个大豆品种、4种施肥模式条件下,植株产生的17个形态指标及产量差异,进行相关性分析与产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株高x1、分枝数x5、1粒荚数x9、2粒荚数x10、3粒荚数x11、4粒荚数x12、百粒重x15、经济系数x16等8个大豆植株性状因子对产量有显著性影响;由标准化回归系数得知,对产量作用的大小顺序为:x11>x12>x9>x10>x16>x15>x1>x5。说明提高大豆产量首先要考虑增加有效荚数,其次是提高经济系数,而增加百粒重和株高对于增产的效应较小。育种上需加强生物量大、3粒荚和4粒荚数多、结荚节位低的性状选择;栽培上需注重促进生物量生长、降低结荚节位的促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植株性状 相关性 产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磷量对大豆苗期根系形态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7
11
作者 金剑 王光华 +2 位作者 刘晓冰 陈雪丽 李兴国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0-364,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对不同磷施用量条件下的大豆根系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磷显著增加根系干重、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在低磷P50(50 mg/kg)处理下,根干重、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分别比P0(0 mg/kg)处理增加88.0%、97.1%、101.7%和104.9... 通过盆栽试验,对不同磷施用量条件下的大豆根系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磷显著增加根系干重、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在低磷P50(50 mg/kg)处理下,根干重、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分别比P0(0 mg/kg)处理增加88.0%、97.1%、101.7%和104.9%。适量的磷可促进根系的生长,增大根系在土壤中的养分吸收空间。磷对大豆根系形态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根量及根长的增加上,而与不同粗细的根系分布比例关系不大。在不同施磷处理间,高磷P100(100 mg/kg)处理的根系性状弱于低磷P50处理。磷对根系的促生长作用是有一定范围的,过高的磷不但不会进一步改善根系性状,反而对其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log-ECO解析不同大豆基因型R1期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26
12
作者 金剑 王光华 +2 位作者 陈雪丽 刘晓冰 Stephen J Herbert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5-570,共6页
利用Biolog-Eco技术对2个不同大豆基因型R1期的根际和非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根际微生物利用碳源量在整个培养过程都显著高于非根际,根际微生物的生理活性显著地高于非根际;不同基因型大豆对根际微生物群落... 利用Biolog-Eco技术对2个不同大豆基因型R1期的根际和非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根际微生物利用碳源量在整个培养过程都显著高于非根际,根际微生物的生理活性显著地高于非根际;不同基因型大豆对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有显著影响,高产大豆北丰11根际微生物总体表现较高的活性,而且根际微生物利用碳源的类型有别于海9731,其利用羧酸类和多聚物相对较多,如α-丁酮酸、4-羟基苯甲酸、衣康酸、肝糖、吐温40和吐温80;而海9731利用氨基酸类及胺/氨类碳源较多,如腐胺和L-精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际 AWCD 微生物多样性 黑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浓度处理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俊杰 王光华 +3 位作者 金剑 刘居东 张秋英 刘晓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01-805,共5页
根际土壤微生物是根际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根际养分有效性、植物生长发育等关系密切。土壤磷素营养的差异可引起植物根系分泌物和根形态的变化,但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的作用还少有报道。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3种磷浓度处理对生长... 根际土壤微生物是根际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根际养分有效性、植物生长发育等关系密切。土壤磷素营养的差异可引起植物根系分泌物和根形态的变化,但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的作用还少有报道。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3种磷浓度处理对生长在黑土土壤上3个采样时期(V3、R1和R3期)的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PCR-DGGE技术对细菌16S rDNA和真菌ITS片段进行解析,对DGGE图谱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大豆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均随生育期而迁移,说明生育时期较磷浓度处理而言是影响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变化的主要因素;大豆根际真菌群落结构受不同磷浓度处理产生分异体现在V3期,细菌结构产生分异体现在V3和R1期,说明磷浓度处理对大豆根际微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豆生育的早期,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这种差异弱化至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DGGE 磷浓度 黑土 细菌群落 真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播对菜用大豆根系、干物质积累及鲜食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秋英 李彦生 +3 位作者 李艳华 潘相文 王程 Stephen J.Herbert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3-627,共5页
播期是大豆高产栽培管理的重要手段。利用正常大豆播种期为对照,研究了三个相对晚播日期对菜用大豆物候期、根系、干物质及鲜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明显缩短生育期,播期越晚,播种到出苗的时间越短,整个生育日期越短,晚播能促进营... 播期是大豆高产栽培管理的重要手段。利用正常大豆播种期为对照,研究了三个相对晚播日期对菜用大豆物候期、根系、干物质及鲜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明显缩短生育期,播期越晚,播种到出苗的时间越短,整个生育日期越短,晚播能促进营养生长,增加苗期干物质的积累,但显著降低苗期根表面积和减少根长,根冠比下降。晚播也显著增加地上干物质的积累,6月14日播种R6期的干物重最高为:51.1g.株-1。适当的晚播可有利于菜用大豆的鲜荚产量形成。6月4日和6月14日播种R6期后10d鲜荚产量最高,可作为哈尔滨地区的菜用大豆的适宜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干物质 鲜荚产量 菜用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远缘嫁接诱变技术的优化 被引量:10
15
作者 潘相文 孙晓环 +3 位作者 张凤芸 赵超 张雪松 杜维广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7-241,共5页
为完善和优化大豆远缘嫁接诱变技术体系,以与大豆远缘的8种植物为砧木,以4个大豆品种(系)为接穗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以6~8日龄的大豆幼苗作为接穗可提高远缘嫁接成活率,其中7日龄大豆幼苗的嫁接成活率最高。砧木类型对远缘嫁接大... 为完善和优化大豆远缘嫁接诱变技术体系,以与大豆远缘的8种植物为砧木,以4个大豆品种(系)为接穗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以6~8日龄的大豆幼苗作为接穗可提高远缘嫁接成活率,其中7日龄大豆幼苗的嫁接成活率最高。砧木类型对远缘嫁接大豆后代诱变率和诱变方向有重要影响,番茄/龙选1号、蓖麻/科绿2号、生姜/科绿2号、蓖麻/田丰90和洋姜/田丰90嫁接组合的诱变率最高,同时以生姜和番茄作为砧木与大豆接穗嫁接后代可出现高蛋白、高油和晚熟类型突变;以甘薯和马铃薯为砧木与大豆接穗嫁接后代可出现多分枝和丰产类型突变;以蓖麻和洋姜为砧木与大豆接穗嫁接后代可出现抗逆性强(抗倒伏)和植株矮化的突变类型;以南瓜和葫芦为砧木与大豆接穗嫁接后代可出现晚熟和高大植株的突变类型。嫁接亲和力评价结果表明,以南瓜、马铃薯、番茄和生姜作为砧木的嫁接亲和力较高,以科绿2号为接穗的嫁接亲和力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远缘嫁接 诱变技术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箱法解析大豆苗期根际养分分布及吸收特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金剑 王光华 +2 位作者 刘晓冰 王国栋 Stephen J Herbert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93-200,共8页
植物影响根际微生态系统特征.应用根箱法对2个大豆基因型的苗期养分(N、P、K、Ca、Mg、Fe、Mn、Zn和Cu)吸收及其在根际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产基因型北丰11对N、P、K、Ca、Mg、Mn、Zn和Cu的吸收量均显著高于低产基因型海... 植物影响根际微生态系统特征.应用根箱法对2个大豆基因型的苗期养分(N、P、K、Ca、Mg、Fe、Mn、Zn和Cu)吸收及其在根际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产基因型北丰11对N、P、K、Ca、Mg、Mn、Zn和Cu的吸收量均显著高于低产基因型海9731,其单位根长、根表面积吸收N、P、Ca和Mg的量亦较高,其根系吸收活力较强.土壤有效养分在根际的分布趋势不同,有效N和Mn在0~4mm范围内的含量高于非根际区(〉10mm),而P、K、Mg和Cu在根面区表现一定程度的亏缺.2个基因型间根际养分差含量异较大,除K和Fe外,其他营养元素在北丰11根面和近根面区的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海9731.北丰11根际0~6mm的范围内pH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面区 非根际区 养分分布 根际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中部地区大豆主栽品种有效株行距解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韩秉进 金剑 中嶋 博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7-331,共5页
运用作物有效营养面积理论,对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中部垄作主栽大豆品种的有效株行距进行了试验研究与理论解析.研究表明黑龙江省中部地区的大豆有效株行距为47.0~63.0 cm.据此阐明目前生产上广泛采用67~70 cm的垄作,已超过了大豆的有... 运用作物有效营养面积理论,对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中部垄作主栽大豆品种的有效株行距进行了试验研究与理论解析.研究表明黑龙江省中部地区的大豆有效株行距为47.0~63.0 cm.据此阐明目前生产上广泛采用67~70 cm的垄作,已超过了大豆的有效株行距,造成了土壤资源的浪费.采用55 cm左右的垄距种植大豆,将会更有利于大豆群体产量的提高.该理论为目前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栽培面积逐渐增大的大豆窄行垄栽培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株行距 大豆 品种 单株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牛粪生物质资源利用的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46
18
作者 袁立 王占哲 刘春龙 《中国奶牛》 2011年第5期3-9,共7页
随着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与之伴行的牛粪产量日益增加。不仅严重污染周边环境,而且对人畜健康产生极大影响。如何有效合理地利用牛粪资源,即开展相应资源化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外牛粪的主要利用方式,包... 随着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与之伴行的牛粪产量日益增加。不仅严重污染周边环境,而且对人畜健康产生极大影响。如何有效合理地利用牛粪资源,即开展相应资源化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外牛粪的主要利用方式,包括饲料化、能源化和肥料化等,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牛粪综合循环利用模式,旨在为牛粪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饲料化 能源化 肥料化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渣饲料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7
19
作者 任燕锋 陈丽丽 +2 位作者 李忠秋 刘大森 刘春龙 《中国奶牛》 2010年第11期22-25,共4页
甜菜渣是甜菜在制糖工业中的主要副产品。我国甜菜渣饲料资源丰富,但在实际生产中大部分未能科学合理利用,有效利用甜菜渣可使其成为反刍家畜重要的饲料资源。为了充分利用这种农副产品,更好地开发这种非常规饲料资源,本文就甜菜渣的营... 甜菜渣是甜菜在制糖工业中的主要副产品。我国甜菜渣饲料资源丰富,但在实际生产中大部分未能科学合理利用,有效利用甜菜渣可使其成为反刍家畜重要的饲料资源。为了充分利用这种农副产品,更好地开发这种非常规饲料资源,本文就甜菜渣的营养价值、利用现状及合理利用等问题进行了论述,为开发以甜菜渣为主要成分的复合型饲料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渣 营养 资源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蛋白颗粒料替代豆粕对绵羊瘤胃发酵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任燕锋 刘春龙 +2 位作者 刘大森 陈丽丽 李忠秋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11年第4期502-508,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蛋白颗粒料替代豆粕对绵羊瘤胃发酵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50±2)kg的杂交公羊(夏洛莱羊×无角陶赛特羊)4只,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Ⅰ、试验组Ⅱ、试验组Ⅲ用复合蛋白颗...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蛋白颗粒料替代豆粕对绵羊瘤胃发酵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50±2)kg的杂交公羊(夏洛莱羊×无角陶赛特羊)4只,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Ⅰ、试验组Ⅱ、试验组Ⅲ用复合蛋白颗粒料分别替代基础日粮中40%、60%和80%的豆粕。结果表明:复合蛋白颗粒料替代豆粕对瘤胃pH值无显著影响(P>0.05),但总体上随着替代豆粕水平的上升,pH随时间变化有变缓趋势;试验组Ⅰ、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的氨氮浓度分别比对照组升高4.66%,15.27%,21.05%,试验组Ⅲ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有降低的趋势,但试验组Ⅲ的乙酸/丙酸比例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对血清尿素氮、尿酸、肌酐无显著影响,但试验Ⅲ组的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草转氨酶也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复合蛋白颗粒料替代豆粕对绵羊瘤胃发酵影响不明显,替代80%豆粕对绵羊肝脏功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安全性和经济性考虑,替代60%的豆粕较好,对绵羊瘤胃发酵和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蛋白颗粒料 绵羊 瘤胃发酵 血液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