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电子传递呼吸链及其生物学意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
作者 徐婷 李华 +2 位作者 鲁姗姗 张红旗 葛均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0-255,261,共7页
线粒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基本能量。其内膜上的呼吸链酶传递氢和电子到ATP酶复合体,用于合成能量及维持跨内膜氢离子梯度循环。细胞生存所需能量的95%由线粒体呼吸链提供,主要由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5个复合体(Ⅰ、Ⅱ、Ⅲ、Ⅳ、Ⅴ)组... 线粒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基本能量。其内膜上的呼吸链酶传递氢和电子到ATP酶复合体,用于合成能量及维持跨内膜氢离子梯度循环。细胞生存所需能量的95%由线粒体呼吸链提供,主要由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5个复合体(Ⅰ、Ⅱ、Ⅲ、Ⅳ、Ⅴ)组成的线粒体呼吸链酶完成,即NADPH-泛醌、琥珀酸-泛醌还原酶、泛醌-Cytc还原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及ATP合成酶。本文对线粒体呼吸链Ⅰ/Ⅱ/Ⅲ/Ⅳ/Ⅴ的分子结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等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泛醌还原酶 琥珀酸-泛醌还原酶(SQR) 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QCR) 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 ATP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再生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丁小燕 李双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3-236,共4页
几百年来,人们一直对自然界中的再生现象怀有极大的兴趣。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的发展,人们在分子水平上对再生的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目前对两栖类再生的分子机制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入,而且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哺乳类动物也具有再生能... 几百年来,人们一直对自然界中的再生现象怀有极大的兴趣。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的发展,人们在分子水平上对再生的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目前对两栖类再生的分子机制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入,而且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哺乳类动物也具有再生能力,至少两栖类和哺乳类在损伤修复中的机制可能是保守的。因此,对再生的机制研究有可能在临床上为损伤修复带来更好的治疗手段。本文希望通过对蝾螈附肢与哺乳动物再生能力及机制研究的介绍,使读者能对这一领域有初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 再生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一种富含半胱氨酸蛋白基因BmCRP的原核表达与定位研究
3
作者 陈世慧 张文平 +10 位作者 盛清 吕正兵 陈健 聂作明 王丹 刘丽丽 沈红丹 舒建洪 陈剑清 吴祥甫 张耀洲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3-281,共9页
从家蚕蛹cDNA文库中获得一条cDNA序列,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cDNA序列全长1 011 bp,包括5′-UTR 200 bp和3-′UTR 136 bp,编码224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质的N-端富含半胱氨酸,将该基因命名为BmCRP(基因登录号:DN985186.1)。该基因编码蛋... 从家蚕蛹cDNA文库中获得一条cDNA序列,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cDNA序列全长1 011 bp,包括5′-UTR 200 bp和3-′UTR 136 bp,编码224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质的N-端富含半胱氨酸,将该基因命名为BmCRP(基因登录号:DN985186.1)。该基因编码蛋白主要有α螺旋、β-折叠、无规则卷曲3种二级结构,具有cAMP和cGMP依赖的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等5种功能位点。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 a(+)-BmCRP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后获得融合蛋白,用纯化后的目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与BmCRP有较好的特异性。W estern b lotting检测结果:BmCRP蛋白在家蚕卵、幼虫、蛹、蛾4个发育时期均有表达,蛹期表达量最高;在5龄幼虫的表皮、头部、卵巢、睾丸、马氏管中均有表达。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BmCRPmRNA在家蚕卵、幼虫、蛹、蛾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其转录水平呈增加趋势;在5龄幼虫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表皮、头部、生殖腺、中肠、马氏管、气管、丝腺和脂肪体。细胞定位实验结果显示BmCRP蛋白在Bm5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存在,细胞核中的荧光信号比细胞质中的信号强。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探明家蚕BmCRP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富含半胱氨酸蛋白 基因组结构 细胞定位 组织分布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苦荞主要过敏原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侯晓军 畅文军 +3 位作者 陈立钊 张政 刘知学 王转花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6-440,共5页
为了获得苦荞中主要过敏原的cDNA和由此推导的蛋白质序列 ,分析其结构特点 ,以苦荞幼根根尖为材料 ,提取总RNA并反转录mRNA为cDNA第一链 .通过RT PCR、3′RACE、基因克隆及序列测定 ,获得一种苦荞主要过敏蛋白基因的cDNA片段 (GenBank... 为了获得苦荞中主要过敏原的cDNA和由此推导的蛋白质序列 ,分析其结构特点 ,以苦荞幼根根尖为材料 ,提取总RNA并反转录mRNA为cDNA第一链 .通过RT PCR、3′RACE、基因克隆及序列测定 ,获得一种苦荞主要过敏蛋白基因的cDNA片段 (GenBank登录号为AY0 4 4918) .该cDNA片段由 76 8bp组成 ,包括 3′端非编码区 180个bp ,开放阅读框 5 88bp .可编码一个由 19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功能蛋白及一个终止密码 .苦荞主要过敏原基因与甜荞 2 2kD过敏蛋白、豆球类蛋白的核苷酸序列分别有 95 %和 93%的同源性 .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甜荞球蛋白、刀豆蛋白、甜橙柠檬素分别有 93%、83%和 5 7%的同源性 .该过敏蛋白 183~ 188位氨基酸残基KEEEKE在多数不同过敏原中均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过敏原基因cDNA 克隆 序列分析 过敏蛋白 荞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骨生长肽促进化疗小鼠造血功能的恢复 被引量:4
5
作者 邵云潮 陈红红 +4 位作者 刘智慧 施德源 催大敷 陈统一 陈中伟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 研究人工合成成骨生长肽 (sOGP)对化疗损伤小鼠造血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用环磷酰胺 (Cy)腹腔注射每日 10 0mg/kg连续 3d ,造成小鼠的化疗损伤模型 ,造模前 3天始给予不同剂量的sOGP(每日5~ 6 2 5nmol/kg)连续 8d ,采用皮... 目的 研究人工合成成骨生长肽 (sOGP)对化疗损伤小鼠造血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用环磷酰胺 (Cy)腹腔注射每日 10 0mg/kg连续 3d ,造成小鼠的化疗损伤模型 ,造模前 3天始给予不同剂量的sOGP(每日5~ 6 2 5nmol/kg)连续 8d ,采用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 2种给药途径 ,第 9天检测外周血白细胞 (WBC)、骨髓有核细胞数 (BMNC)、骨髓粒系造血祖细胞集落 (CFU G)形成、骨髓细胞分类和骨髓切片组织学等的变化。结果 sOGP能促进Cy损伤小鼠WBC、BMNC的恢复 ,各剂量组间无明显差异 ,且效果不及阳性对照药rhG CSF ;而CFU G的形成则明显高于rhG CSF ;骨髓细胞分类计数显示sOGP对粒系、红系和巨核系都有促恢复的作用 ;组织学切片显示sOGP具有与rhG CSF相似的促恢复作用。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 2种给药途径没有引起结果的差异。结论 sOGP可明显促进Cy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恢复 ,其作用环节可能在造血的上游位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治疗 造血功能 成骨生长肽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A3243G点突变对其亮氨酰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汪振诚 王学敏 +3 位作者 金由辛 缪明永 韩伟国 焦炳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3-387,共5页
化学法合成人线粒体野生型与A3243G点突变型tRNA^(Leu(UUR))基因,体外转录生成相应的tRNA^(Leu(UUR)),表达并纯化人线粒体亮氨酰tRNA合成酶(mtLeuRS),用mtLeuRS催化野生型与突变型tRNA^(Leu(UUR))与亮氨酸结合,分别检测两种类型tRNA^(Le... 化学法合成人线粒体野生型与A3243G点突变型tRNA^(Leu(UUR))基因,体外转录生成相应的tRNA^(Leu(UUR)),表达并纯化人线粒体亮氨酰tRNA合成酶(mtLeuRS),用mtLeuRS催化野生型与突变型tRNA^(Leu(UUR))与亮氨酸结合,分别检测两种类型tRNA^(Leu(UUR))的氨酰化动力学常数。结果表明,野生型tRNA^(Leu(UUR))的K_m/K_(cat)仅为突变型tRNA^(Leu(UUR))的63.9%,A3243G点突变使tRNA^(Leu(UUR))接受亮氨酸的能力明显下降,提示此为A3243G点突变致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线粒体tRNA^Leu(UUR) 基因 点突变 氨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酵母菌来源的D-氨基酸氧化酶分离纯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史训龙 冯美卿 +2 位作者 贺佳音 袁中一 周珮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74,85,共5页
目的 以基因工程酵母表达的胞内D-氨基酸氧化酶(DAAO)为原料,通过破细胞,分离纯化DAAO。 方法 采用机械研磨,反复冻溶,超声波等多种方法破细胞,获得粗酶液,硫酸铵分段沉淀。沉淀透析后,经 DEAE Sephadex A-50,DEAE-DE52,Q-sepharose等... 目的 以基因工程酵母表达的胞内D-氨基酸氧化酶(DAAO)为原料,通过破细胞,分离纯化DAAO。 方法 采用机械研磨,反复冻溶,超声波等多种方法破细胞,获得粗酶液,硫酸铵分段沉淀。沉淀透析后,经 DEAE Sephadex A-50,DEAE-DE52,Q-sepharose等离子交换柱进行第一步分离,获得的含酶粗品,再经Sephaciyl S-100分子筛进一步纯化获得电泳纯的DAAO。结果 超声波破壁为最佳的破壁方法,得到的每毫升酶液所含 的酶活力是其他破壁方法的两倍以上,最高达到12 000 U/mi,。两步硫酸铵沉淀能粗分DAAO,50%硫酸铵沉 淀酶回收率可达85%以上。用Q-sepharose、Sephacryl S-100分子筛柱层析两步纯化,酶活力回收率最高可达 90%,SDS-PAGE显示单一蛋白条带。结论 本实验方法能得到电泳纯的DAAO,总回收率约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 细胞 法能 透析 分离纯化 电泳 表达 硫酸铵沉淀 基因工程酵母 D-氨基酸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Hepama-1治疗晚期肝癌28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尚育红 许莉 +4 位作者 牛广军 范魁生 魏丽远 谢弘 王根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17-718,共2页
关键词 ^131 I-Hepama-1 晚期肝癌 单克隆抗体 放射性导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骨生长肽促进实验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血的恢复 被引量:1
9
作者 邵云潮 王伟光 +4 位作者 陈红红 程文英 崔大敷 陈统一 陈中伟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F002,共5页
目的 研究人工合成成骨生长肽(sOGP)对实验性再生障碍性贫血(EAA)小鼠造血功能恢复的促进作 用。方法BALB/C小鼠辐射5Gy后,尾静脉输注DBA/2小鼠混合淋巴细胞1×105个/鼠,建立EAA动物模 型。造模次日始腹腔注射sOGP共12d,每天分别... 目的 研究人工合成成骨生长肽(sOGP)对实验性再生障碍性贫血(EAA)小鼠造血功能恢复的促进作 用。方法BALB/C小鼠辐射5Gy后,尾静脉输注DBA/2小鼠混合淋巴细胞1×105个/鼠,建立EAA动物模 型。造模次日始腹腔注射sOGP共12d,每天分别为0.05、0.5、5.0 nmol/鼠,共3个剂量组,第14天杀鼠检测体 重、脾重、血常规、骨髓有核细胞数(BMNCs)、骨髓涂片及胸骨切片等,并作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 -GM)培养。结果 骨髓涂片与胸骨切片中均可见随着sOGP治疗剂量的增高,骨髓增生逐渐有所恢复;各组 CFU-GM增殖能力则表现出显著差别,治疗效果与剂量有明显的正相关线性关系。结论 sOGP可有效促进 EAA小鼠造血功能的恢复,其作用环节可能位于干细胞或其上游水平,提示sOGP在促进造血恢复方面的潜在 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EAA 再生障碍性贫血 实验性 骨切片 CFU-GM 胸骨 造血 成骨生长肽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telocytes的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英文)
10
作者 徐婷 张红旗 +2 位作者 鲁姗姗 李华 葛均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6-662,共7页
目的探讨骨髓telocytes(TCs)的免疫表型特征。方法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镜原位观察骨髓TCs的形态学特征;分离培养骨髓TCs并利用相差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扫描电镜下,骨髓TCs胞体向外发出极其细长的突... 目的探讨骨髓telocytes(TCs)的免疫表型特征。方法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镜原位观察骨髓TCs的形态学特征;分离培养骨髓TCs并利用相差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扫描电镜下,骨髓TCs胞体向外发出极其细长的突起(telopodes,Tps),相邻Tps通过直接接触形成相互联系。细胞培养发现TCs胞体较小,呈椭圆形,胞体发出细长的突起(250.33μm),由膨大的粗段(Podom)与细段(Podomer)交替组成。亚甲蓝染色、吉姆萨染色和詹纳斯绿染色均提示为典型的TCs。免疫荧光染色发现CD34、CD117、CD45、CD73和CD90在骨髓TCs中为阳性表达。结论首次成功分离和培养骨髓TCs,并对其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进行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telocyte telopode 活细胞染色 细胞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海洋中寻找酶类抑制剂
11
作者 王克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本文简要地综述了从海洋生物中发现的一些酶类的抑制剂。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酶类 抑制蛋白类 甲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tRNA结合蛋白(43kD蛋白)羧端cDNA的克隆及其序列测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全胜 刘建华 +1 位作者 金由辛 王德宝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1-366,共6页
为了研究酵母分子量为 4 3kD的tRNA结合蛋白的基因来源 ,通过溴化氰部分化学裂解此蛋白 ,产生的 18kD肽段经过蛋白质氨端序列测定 ,测得 18kD肽段氨端部分序列为AFTFKK .针对序列AFTFKK设计简并引物 ,利用简并PCR方法和cDNA的 3′末端... 为了研究酵母分子量为 4 3kD的tRNA结合蛋白的基因来源 ,通过溴化氰部分化学裂解此蛋白 ,产生的 18kD肽段经过蛋白质氨端序列测定 ,测得 18kD肽段氨端部分序列为AFTFKK .针对序列AFTFKK设计简并引物 ,利用简并PCR方法和cDNA的 3′末端的快速扩增方法 (3′RACE) ,成功克隆 4 3kD蛋白mRNA的 3′端序列 .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该序列位于 3 磷酸甘油酸激酶 (PGK1)基因 10 0 3位— 170 0位 ,长度为 6 98bp ,编码 3 磷酸甘油酸激酶羧基端的 180氨基酸残基以及 3′端非翻译区 .结果证实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tRNA结合蛋白 43kD蛋白 羟端cDNA 克隆 序列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小鼠PLRP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以及特异性鉴定和应用(英文)
13
作者 任建科 沈嘉娟 +1 位作者 盛哲津 费俭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10-1416,共7页
小鼠胰泡细胞表达和分泌一种被称为胰甘油三脂酶(PTL)的脂肪酶,主要参与食物来源的甘油三脂的消化吸收,胰泡细胞同时也表达胰脂肪酶相关蛋白1(PLRP1),它同PTL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为了研究PLRP1的生物学功能,需要制备其抗体.应用谷胱甘肽S... 小鼠胰泡细胞表达和分泌一种被称为胰甘油三脂酶(PTL)的脂肪酶,主要参与食物来源的甘油三脂的消化吸收,胰泡细胞同时也表达胰脂肪酶相关蛋白1(PLRP1),它同PTL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为了研究PLRP1的生物学功能,需要制备其抗体.应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表达系统表达了GST融合蛋白,亲和纯化后用以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了抗PLRP1的多克隆抗体.免疫印迹分析表明,该多克隆抗血清能检测出0.6ng的融合蛋白抗原以及在3μg的小鼠胰液提取物中检测出PLRP1蛋白.在证明抗体的特异性方面,尝试了一种新的方法:用PLRP1基因剔除的小鼠作为阴性对照,通过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实验证明了该多克隆抗血清具有很高的特异性.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进食能促进胰腺中PLRP1的外分泌,这表明PLRP1可能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 胰脂肪酶相关蛋白1 多克隆抗体 GST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