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嘉定地区连续3年儿童人博卡病毒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严华杰 盛军 +5 位作者 董蔚 管丽华 王蔚 王凯 任培君 邵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9-551,共3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地区2006—2008年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人博卡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2006年2月—2008年9月期间,共收集843例下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拭子标本,检测人博卡病毒阳性者进一步检测血液标本。并对其中12例博卡病毒阳性病例回...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地区2006—2008年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人博卡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2006年2月—2008年9月期间,共收集843例下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拭子标本,检测人博卡病毒阳性者进一步检测血液标本。并对其中12例博卡病毒阳性病例回访,再次检测鼻、咽拭子,同时留取血、尿标本。鼻、咽拭子和血、尿液标本均采用RT-PCR方法检测人博卡病毒基因片段。结果 843例鼻、咽拭子标本中博卡病毒阳性90例,阳性率10.7%;其中90例人博卡病毒阳性标本中血标本阳性21例。90例阳性标本中博卡病毒检测阳性率<1岁16.2%,~3岁10.3%,~6岁8.9%。博卡病毒检测阳性率冬季(1~3月)为13.1%,春季(4~6月)为9.9%,夏季(7~9月)为4.1%,秋季(10~12月)为15.3%。确诊博卡病毒感染后14 d,12例患儿再次取鼻、咽拭子以及血、尿液标本,检测出人博卡病毒。结论上海市嘉定地区部分儿童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与人博卡病毒有关;秋冬季节是人博卡病毒的好发季节;人博卡病毒在感染呼吸道后持续排毒,存在病毒血症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博卡病毒 下呼吸道感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胞杆菌及其代谢物抑制包膜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姚俞洁 孟广勋 +1 位作者 韩颖颖 李娟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8,共12页
包膜病毒指具有一层脂质双层膜的病毒,如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这些包膜病毒每年在世界范围内导致许多严重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使用抗病毒药物是预防与治疗病毒感染的主要策略,芽胞杆菌(Bacillus)及其代谢物能够抑制多种包膜病毒... 包膜病毒指具有一层脂质双层膜的病毒,如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这些包膜病毒每年在世界范围内导致许多严重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使用抗病毒药物是预防与治疗病毒感染的主要策略,芽胞杆菌(Bacillus)及其代谢物能够抑制多种包膜病毒的感染。本文综述了芽胞杆菌代谢的粗提物、肽、酶、胞外聚合物、小双链RNA和热灭活的枯草芽胞杆菌孢子在抗包膜病毒感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其机制是通过直接破坏病毒包膜、阻止膜融合、与病毒基因组RNA直接配对、催化裂解病毒RNA、激活天然免疫反应等对抗病毒,期望为包膜病毒的持续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病毒 芽胞杆菌 代谢产物 病毒感染 抗病毒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抗病毒药物时代下丙型肝炎研究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9
3
作者 钟劲 陶万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81-484,共4页
HCV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HCV长期隐匿性感染可能会引发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等晚期肝病。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用药广泛用于HCV感染的治疗,但这一疗法治疗效果有限,并且具有很强的副作用。HCV小分子直接... HCV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HCV长期隐匿性感染可能会引发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等晚期肝病。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用药广泛用于HCV感染的治疗,但这一疗法治疗效果有限,并且具有很强的副作用。HCV小分子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并有望最终完全取代干扰素疗法。然而慢性丙型肝炎治疗进入DAA时代并不意味着丙型肝炎问题已经解决,丙型肝炎研究依然面对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直接抗病毒药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稳态和动员的自主神经调控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小燕(综述) 李清梅 +5 位作者 季诗梦 程婷婷 周建 陈翠翠 苏枭 宋元林(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8-455,共8页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参与机体的稳态维持和组织修复过程。干细胞的动员、归巢和组织定植受多种因素调控,尤其是自主神经系统调控。自主神经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确的调控网络,其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本...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参与机体的稳态维持和组织修复过程。干细胞的动员、归巢和组织定植受多种因素调控,尤其是自主神经系统调控。自主神经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确的调控网络,其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本文就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神经肽对干细胞调控机制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自主神经 肾上腺素 乙酰胆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p3^+调节性T细胞分化发育及其功能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赵启航 梁瑞 +1 位作者 李丹 李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80,共10页
Foxp3^+调节性T细胞(Foxp3^+Treg)是一类能抑制免疫系统攻击机体自身组织的一类CD4^+T细胞亚群,其关键性表型特征在于表达Forkhead家族转录因子Foxp3。Foxp3在CD4^+调节性T细胞的分化、发育和功能稳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Foxp3蛋... Foxp3^+调节性T细胞(Foxp3^+Treg)是一类能抑制免疫系统攻击机体自身组织的一类CD4^+T细胞亚群,其关键性表型特征在于表达Forkhead家族转录因子Foxp3。Foxp3在CD4^+调节性T细胞的分化、发育和功能稳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Foxp3蛋白水平变化导致的调节性T细胞功能稳定性改变与人类多种重大免疫相关疾病如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过敏性疾病、肿瘤发生与转移、移植排斥等密切相关。研究Foxp3+调节性T细胞分化发育和功能稳定性的分子机制,将为相关免疫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FOXP3 翻译后修饰 表观遗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2013年上海南翔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病毒病原学哨点监测及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严华杰 盛军 +4 位作者 董蔚 钱丹 刘嘉 姚福家 邵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52-1056,共5页
目的常年监测分析上海市南翔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病毒病原学情况。方法采集2007年1月至2013年9月门诊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4 389例鼻咽分泌物,多重逆转录PCR法(Multiplex RT-PCR)检测9种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FLU)、副流感病毒(PIV)、... 目的常年监测分析上海市南翔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病毒病原学情况。方法采集2007年1月至2013年9月门诊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4 389例鼻咽分泌物,多重逆转录PCR法(Multiplex RT-PCR)检测9种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FLU)、副流感病毒(PI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人博卡病毒(HBOV)、人冠状病毒(Cov)、肠病毒(EV)、人偏肺炎病毒(HMPV)、鼻病毒(HRV)。同期采集无呼吸道感染症状儿童鼻咽分泌物标本123例,同时多重逆转录PCR法检测9种呼吸道病毒。结果 4 38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标本中呼吸道病毒阳性检出率为34.8%(1526/4389),前3位病毒依次为FLU 10.3%(453/4389)、RSV 7.3%(320/4389)和PIV 6.2%(274/4389);2种及2种以上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273例(6.2%)。不同年龄组病毒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1,P<0.001),学龄组儿童检出率最低为23.4%,其余3组检出率均≥35.0%;RSV、HRV在婴儿组检出率均较高;FLU在学龄组儿童中检出率较高为13.6%。儿童喘息性疾病中存在较高的病毒检出率,其中RSV检出率14.8%(30/204),其次为HBOV 13.8%(28/204)。同期采集无呼吸道感染症状儿童鼻咽分泌物标本123例,病毒检出率6.5%(8/123),与呼吸道感染组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0,P<0.001)。结论在连续7年的常年检测中,FLU、RSV在该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占重要地位。不同年龄组病毒检出率存在差异,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有较高的病毒检出率,RSV检出率较高;随年龄增长,总体病毒检出率下降,但流感病毒在大年龄组的检出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病毒 RT-PCR 哨点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小体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岩 孙兵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1-727,共7页
炎症小体是细胞内多种蛋白质组成的蛋白复合体,其形成可导致炎性天冬氨酸特异性的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自我剪切,后者通过对促炎因子IL-1β和IL-18的激活,引起宿主的炎症反应,并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通过应对多种多样的危险信... 炎症小体是细胞内多种蛋白质组成的蛋白复合体,其形成可导致炎性天冬氨酸特异性的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自我剪切,后者通过对促炎因子IL-1β和IL-18的激活,引起宿主的炎症反应,并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通过应对多种多样的危险信号,炎症小体参与并调控了多种疾病。本文将讨论各种炎症小体的激活效应及机制,综述炎症小体及其相关分子基因突变或活性异常导致的疾病。对炎症小体在多种人类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将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效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小体 炎症疾病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组织ICOS^+T细胞的多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其预后价值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马家强 曹春梅 +3 位作者 Shyamal Goswami 陈沁 高强 张晓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52-361,共10页
背景与目的: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属于B7-CD28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表达于活化T细胞表面,在T细胞的激活和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ICOS及ICOS^+T细胞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肿瘤... 背景与目的: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属于B7-CD28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表达于活化T细胞表面,在T细胞的激活和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ICOS及ICOS^+T细胞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尚不清楚。该研究旨在测定ICOS、ICOS^+T细胞在HC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预后价值。方法:应用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s,TMAs)和多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multiplex immunohistochemistry,mIHC)检测2006-2007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58例原发性HCC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COS^+细胞、ICOS^+CD4^+及ICOS^+CD8^+T细胞的浸润密度和ICOS^+细胞占CD4^+、CD8^+T细胞的百分比。应用KaplanMeier法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上述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ICOS^+细胞和ICOS^+CD4^+T细胞在肿瘤组织中浸润数量显著增加(P<0.000 1和P=0.009 1),而ICOS^+CD8^+T细胞则呈相反的降低趋势(P=0.033);在肿瘤中,ICOS^+CD4^+T细胞的浸润程度显著高于ICOS^+CD8^+T细胞。此外,ICOS^+CD4^+和ICOS^+CD8^+T细胞占各自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在肿瘤组织中均显著增加(P均<0.000 1)。预后分析发现,肿瘤组织中ICOS^+细胞、ICOS^+CD4^+及ICOS^+CD8^+T细胞浸润高的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更长,多因素分析证实上述指标是HCC的独立预后良好因素。结论:ICOS在HC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且ICOS^+细胞、ICOS^+CD4^+及ICOS^+CD8^+T细胞是OS的独立预后良好因素,提示上述指标可作为新的HCC预后免疫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诱导共刺激分子 多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式细胞术诊断结核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凡 孙林 +1 位作者 张晓明 焦新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63-966,共4页
结核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病,快速诊断与合理治疗是控制结核病的关键,然而对于潜伏性结核感染仍缺少诊断的金标准。目前,结核菌素皮试以及IFN-γ释放试验被视为诊断是否感染结核的有效方法,它们通过间接检测受试者对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病,快速诊断与合理治疗是控制结核病的关键,然而对于潜伏性结核感染仍缺少诊断的金标准。目前,结核菌素皮试以及IFN-γ释放试验被视为诊断是否感染结核的有效方法,它们通过间接检测受试者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免疫反应做出评判,但这两种方法均存在缺陷,也无法明确区分潜伏性感染和活动性结核。流式细胞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已经在医学临床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细胞因子技术在结核感染的诊断及疗效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结核感染诊断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诊断 Γ干扰素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进化生物学角度谈为何中国目前需要动态清零而非与新冠病毒共存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枭 何子文 +1 位作者 柳树群 李海鹏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42-446,共5页
自从2021年11月在南非发现了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以来,该变异株迅速取代德尔塔(Delta)变异株成为全球主要流行的变异株[1]。2022年3月初开始的上海疫情便是由奥密克戎变异株所引发。从2022年4月9日上海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来... 自从2021年11月在南非发现了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以来,该变异株迅速取代德尔塔(Delta)变异株成为全球主要流行的变异株[1]。2022年3月初开始的上海疫情便是由奥密克戎变异株所引发。从2022年4月9日上海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来看,新冠病毒新增患者多为无症状感染者,和确诊病例的比例为24∶1(https://wsjkw.sh.gov.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变异株 进化生物学 无症状感染 德尔塔 病毒 调查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高辛标记探针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要点及改进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立鸿 许璐 +2 位作者 汪凯 张富春 马正海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7-59,共3页
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是检测特定DNA片段的常规方法之一,其操作程序繁琐,对基因组DNA的提取、纯化、酶切等均有较高要求,要获得理想杂交结果需要反复摸索。总结地高辛标记探针Southern印迹杂交的技术要点,并结合具体操作提出改良方案。
关键词 地高辛 SOUTHERN杂交 改进 技术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6对滤泡辅助性T细胞的调控作用及机制进展
12
作者 何岚 王猛 姜浩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0-675,共6页
Bcl-6是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的亚群决定转录因子,在Tfh细胞分化和功能调节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Bcl-6调控Tfh细胞的分子机制及其受到的精密分子调控受到广泛研究,近年来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该文回顾了Bcl-6被鉴定为Tfh细胞亚群转录决定... Bcl-6是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的亚群决定转录因子,在Tfh细胞分化和功能调节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Bcl-6调控Tfh细胞的分子机制及其受到的精密分子调控受到广泛研究,近年来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该文回顾了Bcl-6被鉴定为Tfh细胞亚群转录决定因子的研究历程,总结Bcl-6在Tfh细胞中的功能,综述Tfh细胞调控Bcl-6表达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Bcl-6研究中的潜在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6 滤泡辅助性T细胞 CD4+T细胞 T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及其前期病变患者外周血调节T细胞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婧文 平波 +3 位作者 杨文韬 吴小华 张晓明 杨慧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7-172,共6页
背景与目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 cells)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抗肿瘤反应,在恶性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数量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本研究旨在探讨Treg细胞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可能产生的作用。方... 背景与目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 cells)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抗肿瘤反应,在恶性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数量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本研究旨在探讨Treg细胞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可能产生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1例宫颈鳞癌(squamouscell carcinoma,SCC),8例宫颈腺癌(adenocarcinoma,ADC),41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high-grade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HG-CIN)患者和17例健康女性体检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结果:ADC、SCC、HG-CIN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中Treg细胞占外周血CD4+T细胞的比率(x±s)分别为:(10.73±2.88)%、(10.31±2.45)%、(9.20±2.28)%和(7.88±1.18)%,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水平随着病变的恶性程度增加逐渐升高(SCC>HG-CIN>NLM,P<0.001)。在69例浸润性宫颈癌中,根据2009 FIGO分期,I期为37例,Ⅱ期为32例。17例(24.6%)患者术后被发现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中Treg细胞的数量高于恶性程度较低的肿瘤,包括FIGOⅡ期高于Ⅰ期[(10.67±2.67)%vs(10.00±2.24)%]、肿瘤直径>4 cm高于肿瘤直径≤4 cm[(10.68±2.31)%vs(10.04±2.63)%]、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肿瘤高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肿瘤[(11.06±2.56)%vs(10.13±2.44)%]。但统计检验未发现Treg细胞的数量和肿瘤的临床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肿瘤大小及纤维肌壁浸润程度有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增高,并且与宫颈上皮恶性转化的程度呈正相关,但其在浸润性宫颈癌形成后的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流式细胞术 浸润性宫颈癌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水平在脓毒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毛玉林 陆珠凤 +4 位作者 黄俊峰 冒海蕾 张颖 张晓明 诸杜明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6-381,共6页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循环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MAIT细胞)的数量及活化状态。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外周血MAIT细胞的数量、比例和CD69活化分子的表达。结果脓毒症患者在疾病早期外周血MAIT细胞数量显著下降;在入住ICU的第1天与第3...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循环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MAIT细胞)的数量及活化状态。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外周血MAIT细胞的数量、比例和CD69活化分子的表达。结果脓毒症患者在疾病早期外周血MAIT细胞数量显著下降;在入住ICU的第1天与第3天,脓毒症组患者MAIT细胞的CD69表达量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严重感染为特征的患者外周血MAIT细胞数量显著减少提示可能会发生脓毒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 脓毒症 抗感染免疫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13家族的RNA编辑系统及其最新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敏洁 唐桂月 +3 位作者 洪香娜 郝沛 江静 李轩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共8页
存在于细菌和古菌中的获得性免疫系统CRISPR-Cas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靶向DNA的CRISPR-Cas9技术。然而CRISPR-Cas系统靶向RNA的技术还处于初步应用阶段。Ⅵ型CRISPR-Cas系统(CRISPR-Cas13)的发现,揭示了RNA引导的RNA... 存在于细菌和古菌中的获得性免疫系统CRISPR-Cas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靶向DNA的CRISPR-Cas9技术。然而CRISPR-Cas系统靶向RNA的技术还处于初步应用阶段。Ⅵ型CRISPR-Cas系统(CRISPR-Cas13)的发现,揭示了RNA引导的RNA靶向性。CRISPR-Cas13是目前CRISPR-Cas家族中唯一只靶向ssRNA的系统,为RNA靶向和RNA编辑奠定了基础。根据Cas13系统发育已证明将Ⅵ型CRISPR-Cas系统分为4种亚型(A-D)。主要对目前最新的靶向RNA技术的CRISPR-Cas13家族的分类以及防御机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CRISPR-Cas13技术的应用以及基于CRISPR-Cas13家族的RNA编辑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目前CRISPR-Cas13 RNA编辑技术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13 RNA编辑 RNA技术 A>I 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乙型肝炎病毒S抗原全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表位探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佀传亚 潘少坤 +4 位作者 凌志洋 伊春艳 邓志瑞 谢幼华 孙兵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29-1033,共5页
目的:针对乙型肝炎病毒S蛋白,制备全人单克隆抗体,对其亲和力、中和病毒活性及抗体所结合的抗原表位进行研究。所制备的全人抗体可应用于乙肝病毒的暴露后预防,为阻断母婴传播提供治疗手段。方法:通过流式分选和单细胞RT-PCR技术获得单... 目的:针对乙型肝炎病毒S蛋白,制备全人单克隆抗体,对其亲和力、中和病毒活性及抗体所结合的抗原表位进行研究。所制备的全人抗体可应用于乙肝病毒的暴露后预防,为阻断母婴传播提供治疗手段。方法:通过流式分选和单细胞RT-PCR技术获得单克隆抗体;利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结合活性,进行表位分析;Hep G2-NTCP细胞用于病毒感染,KH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诊断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中HBe Ag的指标。结果:获得三株具有中和活性,可以结合三种乙肝病毒亚型S蛋白的抗体,其中1F2、2A1两株抗体的结合依赖于抗原蛋白的天然构象,2H2抗体的结合依赖于连续的氨基酸序列;1F2、2H2抗体结合的位置位于S蛋白胞外区第一个免疫环状区域。结论:利用单细胞RT-PCR技术成功制备了针对乙肝病毒S蛋白的抗体,其具有中和作用。抗原表位位于S蛋白胞外区的第一个免疫环状区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全人单克隆抗体 单细胞RT-PCR 中和活性 抗体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V NS3/4A蛋白酶抑制剂药物及其耐药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磊 郝沛 +3 位作者 吴瑞红 李庆超 牛俊奇 钟劲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84-1890,共7页
目的建立针对HCV NS3/4A蛋白酶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及相关耐药突变的数据库,并利用该数据库进行耐药性分析。方法收集、整理已经公开发表的蛋白酶抑制剂类DAA及耐药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将病毒突变体的体外耐药数据及临床治疗鉴定的耐药... 目的建立针对HCV NS3/4A蛋白酶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及相关耐药突变的数据库,并利用该数据库进行耐药性分析。方法收集、整理已经公开发表的蛋白酶抑制剂类DAA及耐药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将病毒突变体的体外耐药数据及临床治疗鉴定的耐药相关突变信息录入数据库,按照药物种类、病毒基因型别、耐药突变位置及突变氨基酸种类等的不同对这些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将部分结果以网站的形式进行在线查询。以HCV难治性基因3型为例,利用该数据库对其进行多数据耐药分析。结果建立了HCV NS3/4A蛋白酶抑制剂类DAA及耐药信息数据库,部分数据已可在线查询,链接为http://www.biosino.org/hcv/。该数据库包括四个部分内容:DAA药物信息;含耐药突变的不同基因型病毒株的体外耐药信息;耐药相关突变的预存流行率以及在治疗失败患者中的检出率;DAA与NS3/4A蛋白酶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图,共计上万条信息。利用该数据库分析了不同基因型HCV的耐药性,发现蛋白酶抑制剂药物对基因3型HCV治疗效果最差。尽管第三代抑制剂对基因3型野生型HCV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效果,但是病毒极易出现耐药突变。结论该数据库是目前我国首个HCV蛋白酶抑制剂DAA及耐药信息数据库,为HCV耐药性研究及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来源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属 抗病毒药 抗药性 数据库(主题)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肠道病毒71型VP0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嫣芳 刘庆伟 +3 位作者 库志强 闻洁君 单虎 黄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5-538,共4页
目的:原核表达并纯化人肠道病毒71型(EV71)VP0蛋白,免疫豚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用于EV71检测的反应性和特异性。方法:PCR方法扩增VP0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VP0并转化大肠杆菌,诱导表达并纯化VP0重组蛋白,免疫豚鼠制备抗VP0多... 目的:原核表达并纯化人肠道病毒71型(EV71)VP0蛋白,免疫豚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用于EV71检测的反应性和特异性。方法:PCR方法扩增VP0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VP0并转化大肠杆菌,诱导表达并纯化VP0重组蛋白,免疫豚鼠制备抗VP0多克隆抗体,ELISA方法检测抗VP0抗体效价,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VP0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中高效表达,制备的抗VP0抗体效价为1∶106。细胞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抗VP0多克隆抗体可以识别原核表达及EV71感染细胞中的VP0蛋白。结论:原核表达了EV71的VP0蛋白并制备出抗VP0多克隆抗体,为EV71的临床诊断、疫苗开发和分子病毒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人肠道病毒71型 VPO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荧光定量监测逆转录病毒MuLV/Friend感染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姝庭 孙丽 +2 位作者 蒋金凤 黄海 王建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75-1178,共4页
目的建立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病毒复制检测方法,监测MuLV/Friend急性感染小鼠病毒复制动力学。方法提取MuLV/Friend病毒基因组RNA,逆转录为cDNA,扩增病毒gag片段,连接入PMD-19T载体,构建标准品,并合成特异性荧光探针,建立病毒复制定... 目的建立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病毒复制检测方法,监测MuLV/Friend急性感染小鼠病毒复制动力学。方法提取MuLV/Friend病毒基因组RNA,逆转录为cDNA,扩增病毒gag片段,连接入PMD-19T载体,构建标准品,并合成特异性荧光探针,建立病毒复制定量的标准曲线;BALB/c小鼠腹腔接种MuLV/Friend病毒,在急性感染不同时期,实时监测小鼠组织内病毒复制动力学。结果 成功构建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MuLV/Friend复制检测方法,可分析小鼠各组织内病毒复制动力学,为利用MuLV/Friend小鼠感染模型研究抗病毒策略或宿主免疫等,提供了一种有效、快速、灵敏的实时监测病毒复制的手段。结论该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病毒复制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改善了之前利用脾肿大指数检测病毒体内复制的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V/Friend病毒 逆转录病毒 急性感染 病毒复制 实时荧光核酸定量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配体聚糖结合蛋白1过表达增加低密度丙型肝炎病毒颗粒的产生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力宾 郭巾旭 +2 位作者 马鹏娟 王刚 龙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3-268,共6页
目的探讨多配体聚糖结合蛋白1(syntenin-1)对丙型肝炎病毒(HCV)颗粒组装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分析人原代肝细胞中syntenin-1的含量。使用慢病毒质粒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uh7.5.1构建syntenin-1过表达细胞系和绿色荧光蛋白(GFP)过表... 目的探讨多配体聚糖结合蛋白1(syntenin-1)对丙型肝炎病毒(HCV)颗粒组装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分析人原代肝细胞中syntenin-1的含量。使用慢病毒质粒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uh7.5.1构建syntenin-1过表达细胞系和绿色荧光蛋白(GFP)过表达细胞系。采用电转染法将HCV RNA转入Huh7.5.1细胞、syntenin-1过表达细胞和GFP过表达细胞后,用荧光素酶分析、免疫印迹分析和病毒滴度测定方法分别从RNA复制、病毒蛋白表达和感染性病毒颗粒的分泌方面研究syntenin-1过表达对HCV的影响。用密度梯度分析法检测HCV RNA和感染滴度在不同密度组分的分布情况。结果 3例不同人原代肝细胞中syntenin-1的含量均较Huh7.5.1细胞高(P<0.01)。Syntenin-1过表达不影响HCV RNA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syntenin-1过表达细胞来源HCV病毒的感染性与Huh7.5.1细胞或GFP过表达细胞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syntenin-1过表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CV感染性颗粒从主要集中在1.08~1.16 g/m L区域逐渐转变为有部分转移到密度为1.01~1.02 g/m L的低密度区域。结论 Syntenin-1过表达改变了HCV感染性颗粒的密度组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多配体蛋白聚糖结合蛋白 密度组分分布 病毒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