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侵入性光生物调节治疗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
1
作者 郭延光 魏双红 +6 位作者 王韵乐 陈思 HOSSEIN Chamkouri 陈鹏 司健敏 牛朝诗 陈雷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4-668,共15页
随着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公共卫生领域迫切需要应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带来的重大社会发展问题。AD临床治疗能够使用的药物十分有限且使用一段时间后治疗效果不佳。尽管全球投入大量物力和财力进行药物研发,但药物... 随着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公共卫生领域迫切需要应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带来的重大社会发展问题。AD临床治疗能够使用的药物十分有限且使用一段时间后治疗效果不佳。尽管全球投入大量物力和财力进行药物研发,但药物治疗临床试验进展十分缓慢。近30年来,仅有7款AD药物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传统药物治疗价格昂贵且只能起到延缓AD病情作用,而无法阻止神经元进行性退化过程。因此,探究发展AD新兴治疗手段刻不容缓。光生物调节(photobiomodulation,PBM)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利用红光或近红外光刺激细胞代谢和细胞学反应。PBM可以改善脑部代谢和血液循环,修复脑部受损神经元,激发树突和神经元生长,有望发展成为与药物治疗互补的无创伤神经治疗手段。本文阐述了AD病理学特征、致病机理与现有治疗策略面临的难题,综述了PBM治疗AD的细胞与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总结了光疗历史与先进PBM光疗设备研发现状,最后对发展用于AD PBM治疗的先进光子技术与光疗器械装备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光生物调节 发光二极管光源 医疗器械 光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段椎管硬膜外囊肿显微手术中尾端技术应用(附12例分析)
2
作者 王林 彭楠 +2 位作者 曾明慧 梅翠竹 何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46-1249,1256,共5页
目的:探究显微镜下胸腰段椎管内硬膜外脊膜囊肿(spinal extradural meningeal cysts,SEMC)瘘口修补结合囊肿尾端技术处理的疗效和临床应用的可推广性。方法:回顾经电生理监测显微手术胸腰段SEMC瘘口修补结合囊肿尾端技术(切除囊肿尾端... 目的:探究显微镜下胸腰段椎管内硬膜外脊膜囊肿(spinal extradural meningeal cysts,SEMC)瘘口修补结合囊肿尾端技术处理的疗效和临床应用的可推广性。方法:回顾经电生理监测显微手术胸腰段SEMC瘘口修补结合囊肿尾端技术(切除囊肿尾端囊袋、囊肿尾端与正常硬脊膜交界处微小切口贯通脑脊液后常规缝合)的12例患者资料,结合文献传统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4个月期间影像学囊肿完全消失9例,大部分消失1例,椎间孔内侧残留囊肿2例,无1例存在硬膜囊受压表现,无复发病例。术前腰背痛和/或下肢痛11例,出院时疼痛缓解或消失,随访3个月后疼痛改变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下肢无力及排尿功能障碍逐渐恢复,术后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失。椎板棘突解剖复位良好、无椎管狭窄和畸形病例。结论:电生理监测显微手术胸腰段SEMC瘘口修补结合囊肿尾端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活瓣问题,闭合囊肿,无明显并发症,临床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硬膜囊肿 囊肿尾端技术 椎板棘突复位 显微手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分型的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影像学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赵晶 费小瑞 +6 位作者 许实成 李丹 邓克学 刘影 吴海波 王昌新 韦炜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69-974,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分型的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大脑半球DNET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4~47岁,平均年龄17.2岁。结果: 11例患者均以癫痫发病,病灶位于颞叶8例,额叶1... 目的:探讨基于MRI分型的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大脑半球DNET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4~47岁,平均年龄17.2岁。结果: 11例患者均以癫痫发病,病灶位于颞叶8例,额叶1例,顶叶2例,均为单发。依据MRI表现分为:Ⅰ型类囊性7例,Ⅱ型结节状2例,Ⅲ型发育异常样2例。按外科手术切除术式分为:病灶扩大切除4例,单纯病灶切除5例,病灶次全切除2例。术后病理均为DNET。术后随访6~41个月,均无病灶扩大或复发。依据癫痫Engel疗效分级标准分为:EngelⅠ级8例,EngelⅡ级3例。结论: DNET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通过MRI分型有助于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癫痫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中的microRNAs在神经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徐峰 牛万祥 +1 位作者 谢时帅 牛朝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38-841,867,共5页
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体内多种细胞可以分泌的细胞外囊泡,由膜蛋白组成的脂质双分子层包绕蛋白质和核酸形成,其直径大小为30~100 nm不等.其内含有microRNAs(miRNAs)和mRNAs等遗传物质,在细胞之间具有物质交换及信息传递等功能,在体... 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体内多种细胞可以分泌的细胞外囊泡,由膜蛋白组成的脂质双分子层包绕蛋白质和核酸形成,其直径大小为30~100 nm不等.其内含有microRNAs(miRNAs)和mRNAs等遗传物质,在细胞之间具有物质交换及信息传递等功能,在体内很多生理与病理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外泌体中的miRNAs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研究发现它们可以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肿瘤血管生成等相关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外泌体中的miRNAs在神经胶质瘤中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外泌体中的miRNAs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肿瘤血管生成、肿瘤代谢的关系,并探讨了其在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microRNAs(miRNAs) 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支架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
5
作者 汪洋 孙小宇 +3 位作者 徐佳佳 余舰 晁迎九 高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90-2197,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支架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AD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3年1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80例VBADA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使用支架的类型分为激光...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支架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AD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3年1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80例VBADA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使用支架的类型分为激光雕刻支架组(n=34)和编织支架组(n=46)。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评估VBADA的栓塞效果,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临床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动脉瘤特点、术中及围手术期治疗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mRS评分、术后缺血、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激光雕刻支架组相比,编织支架组动脉瘤直径更大(P<0.0001),破裂动脉瘤(P<0.01)、合并载瘤动脉狭窄、串珠样病变(P<0.05)及瘤体有分支血管发出(P<0.01)的比例更高。相反,弹簧圈辅助栓塞比例(P<0.0001)及术后造影即刻闭塞率(OKM分级C、D)(P<0.0001)更低。最后,通过倾向性得分匹配控制动脉瘤最大径和是否结合弹簧圈辅助栓塞后获得21对配对患者,编织支架组半年后动脉瘤闭塞率高于激光雕刻支架组(P<0.05),而复发率低于激光雕刻支架组(P<0.05)。值得注意的是,编织支架组中大型VBADA(最大径>15 mm)治愈率及血管重塑率达到72.2%,整体效果较为理想。结论编织支架治疗VBADA相对安全有效,在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前提下,对降低动脉瘤复发、重塑病变血管的效果明显优于激光雕刻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夹层动脉瘤 激光雕刻支架 编织支架 血管内治疗 缺血并发症 出血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颅脑损伤预后不良相关预告因素探讨 被引量:22
6
作者 陈剑 鲍得俊 +3 位作者 张环 张霖 黄斌 陶小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77-1281,共5页
目的 探讨影响严重颅脑损伤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4例经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为(3为<GCS≤8分)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疾病转归将患者分为两组:死亡组39例,好转组75例。将好转... 目的 探讨影响严重颅脑损伤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4例经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为(3为<GCS≤8分)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疾病转归将患者分为两组:死亡组39例,好转组75例。将好转组和死亡组患者入住ICU 24 h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探寻影响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①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与好转组比较,死亡组脑疝患者比例(t=21.04,P<0.001)、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PACHEⅡ)(t=-2.299,P=0.023)、机械通气时间(z=-4.722,P<0.001)、白细胞(WBC)(t=-2.459,P=0.015)、血红蛋白(HGB)(t=-2.402,P=0.018)、白蛋白(ALB)(t=-4.028,P<0.001)、前白蛋白(PAB)(t=-2.649,P=0.009)、钙离子浓度(Ca2+)(t=-3.417,P=0.001)均较高;②二元Logistic回归提示在相互校正单因素有意义的指标后,结果提示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有无脑疝、ALB水平每减少1个单位,死亡风险分别减少30.2%(P=0.007)、26.6%(P<0.001)、89.1%(P=0.002)、25.4%(P=0.001);③ROC曲线提示APACHEⅡ评分、有无脑疝、机械通气时间、ALB水平均对死亡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机械通气时间预测价值最佳,其敏感度为68.9%,特异度为81.6%。结论 APACHEⅡ评分、有无脑疝、机械通气时间、ALB水平对于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机械通气时间预测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颅脑损伤 预后 APACHEⅡ评分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祖细胞在烟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余少杰 张楠 +2 位作者 李昌文 徐永 夏成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烟雾病是一种病因不明、进展性、闭塞性并伴有异常侧支血管网形成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但目前认为与多种血管祖细胞有关。平滑肌祖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是血管闭塞的主要原因,内皮祖细胞相关的血管新生也是目前发病机制的研究热... 烟雾病是一种病因不明、进展性、闭塞性并伴有异常侧支血管网形成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但目前认为与多种血管祖细胞有关。平滑肌祖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是血管闭塞的主要原因,内皮祖细胞相关的血管新生也是目前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同样参与构成血管的周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对维持血管结构完整有着重要意义。该文拟综述以上几种血管祖细胞的来源和特征,以及在烟雾病血管重构中的重要作用,为烟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血管祖细胞 血管重构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K5-Moesin通路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分布特点及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洋 钱中润 吴婧婧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16-1021,共6页
目的研究GRK5-Moesin通路在胶质瘤中的分布特点及作用。方法采用慢病毒转染法制备GRK5上调/下调的胶质瘤细胞系,Western blot和qRT-PCR鉴定转染效果,Western blot分析GRK5改变对Moesin表达的影响。免疫荧光分析GRK5与Moesin在胶质瘤组... 目的研究GRK5-Moesin通路在胶质瘤中的分布特点及作用。方法采用慢病毒转染法制备GRK5上调/下调的胶质瘤细胞系,Western blot和qRT-PCR鉴定转染效果,Western blot分析GRK5改变对Moesin表达的影响。免疫荧光分析GRK5与Moesin在胶质瘤组织中的亚细胞定位及分布特征。采用CCK-8法、细胞划痕法、Transwell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U87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情况。结果GRK5、Moesin及CD44共定位于胶质母细胞瘤的细胞膜。GRK5-Moesin-CD44在胶质瘤壁龛结构中富集表达。GRK5-Moesin与胶质瘤血管关系密切,但各血管中的GRK5和Moesin分布位置存在差异。靶向GRK5-Moesin可影响U87胶质瘤细胞生物学活性。结论GRK5-Moesin可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的恶性进展,并且与胶质瘤干细胞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5 膜突蛋白 胶质瘤干细胞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P1、PD-L1的表达与M2巨噬细胞在肝细胞癌中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吴婧婧 黄琦 +1 位作者 彭瑶 杨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70-975,共6页
目的探讨分泌性磷蛋白1(SPP1)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表达及与M2巨噬细胞的相关性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1例肝癌患者中SPP1、PD-L1以及CD163(M2巨噬细胞常用标志物)的表达,并分析SPP... 目的探讨分泌性磷蛋白1(SPP1)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表达及与M2巨噬细胞的相关性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1例肝癌患者中SPP1、PD-L1以及CD163(M2巨噬细胞常用标志物)的表达,并分析SPP1、PD-L1和CD163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相关性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同时分析了SPP1、PD-L1与肝癌组织中M2巨噬细胞的相关性。结果SPP1、PD-L1和CD163的表达在肝癌患者中升高,SPP1、PD-L1和CD163的表达均与患者BCLC分期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均无关。同时,SPP1的表达还在肿瘤直径大、肝内多发肿瘤的HCC中患者中增高;PD-L1的表达在肝内多发肿瘤、有乙肝病毒(HBV)感染的HCC患者中增高(P<0.05)。SPP1、PD-L1和CD163与预后相关,高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OSR)和总生存期(OST)低于低表达患者,BCLC分期、SPP1和PD-L1为独立预后因素。SPP1、PD-L1表达与M2巨噬细胞呈正相关。结论SPP1、PD-L1和CD163可作为判断肝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SPP1和PD-L1阳性表达提示肝癌患者可能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肿瘤微环境 巨噬细胞 SPP1 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