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产业绿色发展的减污降碳协同作用及机制:以黄河流域为例
1
作者
徐孝民
李伟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09,共15页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路径。黄河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和煤化工基地,其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治理压力,亟需通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碳排放构建减...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路径。黄河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和煤化工基地,其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治理压力,亟需通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碳排放构建减污降碳协同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复合系统协同模型评估黄河流域减污降碳协同现状,运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分析产业绿色发展对减污降碳协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并出现两极分化;(2)产业绿色发展可显著提升减污降碳协同水平;(3)数字化水平、科技投入可以增强产业绿色发展对减污降碳协同的正向作用,但对外开放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4)产业绿色发展对减污降碳协同的促进作用在中游城市、资源型城市、政策支持城市及环境治理压力较大的城市更为突出。本文研究结果为从产业发展角度提高减污降碳协同、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绿色发展
减污降碳协同
黄河流域
数字化水平
科技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产业绿色发展的减污降碳协同作用及机制:以黄河流域为例
1
作者
徐孝民
李伟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
(
北京
)
管理
学院、
决策
科学与大
数据
研究院
出处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09,共1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煤炭消费有序减量替代的多智能体模拟与路径选择研究”(23AGL03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基金)“黄河流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研究”(BBJ2024073)。
文摘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路径。黄河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和煤化工基地,其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治理压力,亟需通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碳排放构建减污降碳协同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复合系统协同模型评估黄河流域减污降碳协同现状,运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分析产业绿色发展对减污降碳协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并出现两极分化;(2)产业绿色发展可显著提升减污降碳协同水平;(3)数字化水平、科技投入可以增强产业绿色发展对减污降碳协同的正向作用,但对外开放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4)产业绿色发展对减污降碳协同的促进作用在中游城市、资源型城市、政策支持城市及环境治理压力较大的城市更为突出。本文研究结果为从产业发展角度提高减污降碳协同、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见解。
关键词
产业绿色发展
减污降碳协同
黄河流域
数字化水平
科技投入
Keywords
industrial green development
synergy of pollution and carbon reduction
Yellow River basin
digitization leve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分类号
F124.5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产业绿色发展的减污降碳协同作用及机制:以黄河流域为例
徐孝民
李伟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